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古今字、异体字、繁简字【基本概念】古今字 异体字 繁体字 简化字【基本理论】人们是怎样给古今字分类的?异体字在形体上的差异有哪几种情况?简化字的简化方式有哪些? 【重点难点】异体字问题下一页结束1一、漢字字數的增多及其原因(一)漢字字數的變化從總體上來看,漢字的總數呈不斷增多的趨勢。以字典收字數爲例,東漢許慎編寫的說文解字收小篆正文9353個,另收重文1163個,共10516字。南朝梁代顧野王編寫的玉篇收16551字,之後增補修訂的宋本玉篇收23137字。2宋真宗時編寫的廣韻收字25863個(包括一部分重出不同韻者)。宋司馬光等人編寫的類篇收字31224字。明洪武年間編的洪武正韻收字32200
2、多個。清康熙年間編的康熙字典收字47035個字。20世紀60年代編的中文大辭典收字49888個。20世紀80年代編纂的漢語大字典收字54678字。1995年出版的中華字海收字8萬多。3但是,康熙字典等一類大型字典裏包含許多死字、僻字以及很多異體、訛體,一般需要使用的字只占相當小的比例。如果不管那些死字、僻字,並且把異體字看作一個字,各個時代使用的漢字的數量似乎並無很大變化。根據甲骨文編等書統計,甲骨文所用的單字約有四五千個。十三經共用單字6544個。1988年公佈的現代漢語常用字表選收了2500個常用字、1000個次常用字,總共只有3500字。通用字表也僅7000字。據統計,掌握了3800個漢
3、字,就能閱讀一般書刊999%的內容。4三千多年來,新字在不斷產生,但是同時舊字也在不斷退出歷史舞臺。二者相抵,字數的變化就不大了。一般說來,時代越晚,新詞增加得越快。但是由於複合詞在漢語裏越來越佔優勢,音譯外來詞又多數用假借字記錄,要求造新字的新詞卻並不是越來越多。這是一般使用的漢字字數比較穩定的一個重要原因。5(二)漢字字數增加的原因依王力先生的說法,原因大概有三:(p170)1、適應社會發展的需要而不斷產生新字。(新字產生)2、各個時代逐漸衰亡的字仍然保存在字典中。(死字不亡)3、上古漢字“兼職”現象多,後代不斷分化。(分化)6二、古今字(一)定義及相關說明同一個詞在不同的時代用不同的字來
4、表示,就形成古今字,在前的叫“古字”,在後的叫“今字”。例如“暮”這個詞,本來用“莫”來記錄,後來寫作“暮”,“莫”和“暮”就是古今字的關係,“莫”是古字,“暮”是今字。古今字的概念産生于訓詁學盛行的漢代。訓詁學中的一大條例即是“以今字釋古字”,古今字的概念遂由此而生。7漢代的經學大師鄭玄在注釋“三禮”時最早使用了古今字這個術語。如禮記曲禮下:“朝諸侯,分職授政任功,曰:予一人。”鄭注:“觀禮曰:伯父寔來,余一人嘉之。余,予,古今字。”“余”字在甲骨文中已有,用為第一人稱代詞在西周金文辭中習見;而予字最早始見於戰國文字,用為第一代稱詞晚于余字。於是這兩個字在用為第一人稱代詞時構成古今字。“余”
5、用在前,是古字,“予”用在後,是今字。這裏所說的古今和古今字都是相對而言的。段玉裁在說文解字注的誼字下有一段話說得很清楚:“凡讀傳,不可不知古今字。古今無定時,周為古則漢為今,漢為古則晉宋為今,隨時異用者謂之古今字,非如今人所言古文、籀文為古字,小篆、隸書為今字也。”古今字是記錄同一個詞古今用字有異造成的歷史現象,即“古用彼,而今用此。”8清代以前的學者對古今字的重視也多停留在術語的使用上,一般只是在隨文注釋中指出某字與某字是古今字;他們對古今字的理解,也因出于訓詁的目的而一般局限于時間概念,凡能以今釋古的同音字皆謂之古今字。幷不是從漢字發展分化的角度來看待古今字的,這種古今字屬訓詁學範疇。9
6、從漢字分化角度談及古今字的始見于唐代的顔師古。漢書高帝紀:“帶河阻山,縣隔千里。”顔注:“縣,此本古之懸字耳。後人轉用爲州縣字,乃更加心以別之,非當借音。”這就初步涉及到了古今字産生的原因、方式、作用及其與通假的區別。直到一千一百年後,清代的戴震才進一步明確地指出:“古字多假借,和後人始增偏旁。”“以類附聲,而更成字。”段玉裁也看到了漢字的孳乳分化,認爲“古字少而意賅,今字多而義別。”10可以看出,在訓詁學中,“古今字”是指古今用字的相異現象;在文字學中,“古今字”則指古今造字的相承關係。正因爲“古今字”可以有不同的理解,蔣紹愚先生說:“若以術語的精確性而論,我主張用本原字和區別字,而不稱古今
7、字。”他指出兩個理由:一、“古今字的名稱從時代的先後著眼,沒有表達出這一類字的特點。异體字也有古有今。”1 二、“從古今字這個名稱本身看,古人幷不專用來指本原字和區別字。”我們同意蔣紹愚先生的看法,不使用“古今字”這個術語。但也不稱“區別字”,而稱“分化字”。也就是說,我們這里所講的“本原字與分化字”與王力先生的“古今字”是基本上可以統一的。11(二)分化字產生的原因分化,是指將原來由一個字所承擔的多項職能改由兩個或兩個以上的新字來分別承擔的漢字演變現象,爲了分化而產生的新字稱作分化字,相應地,原來承擔多項職能的字可稱作本原字。由於“文字的産生遠遠晚於語言,文字一産生就面臨着文字數量與口語中的
8、詞語數量不相適應的矛盾。因此,擴大文字的職能,一字多用以適應記錄語言的需要就成爲必然但是,文字的兼職過多,必會產生字符使用中的混淆,不能有效地記錄語言,也會削弱表意漢字形義統一的構形體系,形成構形與字用的矛盾。”2構形与字用的矛盾推動着漢字不斷分化,從而產生了大量分化字。分化是爲了使每個字所記錄的詞義儘可能地單一化、明晰化,可以說,漢字的分化是漢字適應精確記錄漢語要求的必然結果。12具體來說,導致漢字分化的原因大致包括以下兩種:詞義引申和文字借用。1、詞義引申作爲人類重要的交際工具,語言與文字總是隨着社會的發展而不斷發展。在語言文字發展的過程中,詞義發展是形音變化的內在推動力。社會歷史的發展、
9、人們認識能力的提高、詞義之間的相互影響等因素都能引起詞義的變化。詞義引申是詞義運動的基本形式,是語言豐富精密化的必然要求和結果。詞義引申會在原有詞彙意義的基礎上派生出新的詞彙意義,這就需要造新字來記稹新的意義,由此而產生了一批新字。比如“果”字本訓“木實也”,引有“結果”、“實現”等義,承擔義項較多,故另造新字“菓”記錄本義義項,“菓”爲分化字。又如“解”字本義爲“判也”,即用刀分解動物肢體,引有分割、消除、理解等義,又引有松馳、懈怠義,此義後獨立成詞,故由“解”加心旁分化出“懈”字。“懈”爲亦爲分化字。13再比如“共”字,在上古就兼有多個記詞職務,分別表示不同的意思:禮記曲禮:“父之仇,弗與
10、共戴天。”(共同)左傳燭之武退秦師:“行李之往來,共其乏困。”(供給)論語為政:“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眾星共之。”(拱揖)左傳城濮之戰:“民不知禮,未生其共。”(恭順)14“共”一個字身兼四職,也就是分別記錄了四個不同的詞。這對於文字的使用來說是經濟了,但字的兼職過多,容易造成表意的含混和模糊。為了增強表意的明確性,後來就分別造了供、拱、恭三個新字來分別發擔它的兼職,“共”字本身主要用以表示共同、共合這一個義項了。“共”是本原字,為分擔母字職能而造的供、拱、恭等字是分化字。3 15道噵:“道”本義爲“道路”。引申指途徑、方法、規律、道理、主張、學說等,又引申有“言說”義。老子道經:“道
11、可道,非常道。”前“道”字指構成宇宙的實體和動力,後“道”字即表“言說”義。此義後獨立成詞,乃加口分化出“噵”字,爲“説、講述”義之後出本字。16以上二例均爲引義加形分化的例子,引義換形分化者如:媒?:“媒”本訓媒人,說合婚姻者。引申有引薦、媒介、嚮導等意義。再引指射獵時用作誘餌、或馴養以招引其同類的鳥獸。後多指鳥媒。後分化出“?”字。類篇鳥部訓爲“誘取禽者”。清李汝珍鏡花緣第九回:“此時在那里守著死?慟哭,想來又是獵戶下的?子。”又如赴訃、說悅、錯措等等。有些引義分化字并不是通過加形旁而分化的,而是在本原字字形基礎上通過加區別符號產生的,比如:大太。但這類現象比較少見。172、文字借用通過文
12、字的借用來記錄語詞是漢語使用者爲了解決字不敷用的狀況而採取的權宜之計,這種記詞方式把已有的漢字作爲一種音標符號來使用,使漢字與漢語表達之間的矛盾暫時得到了緩解。但是,它也有較大的局限性。一方面,隨着文字借用的普通使用,漢字一形多用的問題日益突出,逐漸影響到了漢字記錄語言的清晰度。另一方面,借用又與漢字的表義性是衝突的。由於借字只具有標音性,與所記詞在意義上沒有必然聯繫,違背了漢字“據義構形,形義統一”的特性,受漢字“以形表義”觀念的影響,這些借字後來往往會增加或改換相關構件而分化,以解決漢字一字多職的問題。18依據與本原字形體上的關係,這類分化字可分爲以下三種:(1)借義換聲分化,即將本原字聲
13、符進行替換產生分化字。如:蔚藯:益母艸又名“茺蔚”。“茺蔚”爲“臭穢”之音轉,“蔚”說文艸部本訓“牡蒿”,與“益母”無關,“茺蔚”中之“蔚”只有記音作用。故後“蔚”換聲分化作“藯”字。19(2)借義換形分化,即將本原字義符進行替換產生分化字。鋌?:左傳文公十七年:“小國之事大國也,德則其人也,不德則其鹿也,鋌而走險,急何能擇?”杜預注:“鋌,疾走貌。言急則欲蔭茠於楚,如鹿赴險。”“鋌”說文金部本訓“銅讯樸也。”文獻中借表“疾走貌”義。“鋌”後涉“鹿”字而換形作“?”,以爲“鹿走皃”之專字。20(3)借義加形分化,即在本原字形體上增加相關事類符號產生分化字。4異體字包括異構字和異寫字兩種。異構字
14、與異寫字的本質區別在於:異構字來源於構形,屬於造字異體;異寫字來源於書寫,屬於書寫異體。21(一)異體字分類概說1、異寫字異寫字是記詞功能和構形屬性都相同,只因基礎構件的書寫變異而導致筆劃數量、筆形筆順等書寫屬性略有差別的字。簡單來說,異寫字是同一個字因寫法不同而造成的形體差異。在早期漢字中,由於書寫帶有隨意性,形體不固定,所以異寫現象大量存在。例如:甲骨文的“羽”有多種寫法:22?字也有多種寫法:異寫字主要有兩種:一種是構件寫法變異造成的異寫字,一種是構件位置不固定造成的異寫字。(1)構件寫法變異造成的異寫字。如甲骨文“虎”字的許多寫法就是由書寫變異造成的:螟鸣铭名命腀腁腂腃。再如金文中的“
15、酉”字有許多異寫形體: ,當它充當其他字的構件時,又會造成所構字的許多異寫形體,金文“奠”的許多異寫形體就是主要由“酉”的異寫造成的:23到了漢字的使用非常廣泛以後,在個人使用漢字這個層面上,由於書寫人的個人習慣不同,也會形成一些異寫字,例如隋唐碑誌中就有許多異寫字,下邊是一組“龍”字的異寫字:24不同歷史時期的漢字積澱到同一共時層面上,隸定轉寫方式不同也造成異寫字。比如:“春”從小篆(春)發展為到楷書,出現了兩種不同的字形“春”和“萅”,“萅”是將小篆的字形用楷書的形制來轉寫的結果。在隋唐碑誌中,“光”有“光”和“灮”兩種寫法,也都是隸定方式不同造成的。其它如:冰?、册冊、吴吳25(2)構件
16、位置不固定造成的異寫字。所謂構件位置,即構件的佈局圖式,是指“組成一個字的構件在二維空間的平面分佈狀態在佈局圖式沒有區別意義作用的情況下,人們在書寫時往往隨意改變字形的平面佈局,造成異寫字。”在早期漢字裏,這種構件位置不固定的異寫字相當多。如甲骨文的“吏”字或作“癚”,或作“癛”,手的位置在左在右不定;“祀”字或作“熬”,或作“傲”,“示”和“巳”的位置可以互換。在漢字規範時取消的異體字中,有不少其實是這類異寫字。例如:案桉、鞍鞌、峰峯、鵝鵞?、濶闊、幕幙、棋棊、慼慽、略畧、惭慙、松枀、秋秌、咊和、花芲、雜襍、裡裏等等。526異寫字的相互差異只是書寫方面的、在筆劃這個層次上的差異,沒有構形上的
17、實質差別,它的存在說明,人們對漢字的形體識別,具有在一定程度上的相容性;在高層次的書法領域裏,書法家常常借助這種相容性來美化字體,表現個性。272、異構字異構字是與異寫字相對的一個概念。異構字是記詞功能相同但構形屬性有所不同的字。6其差異主要體現在構件數量、結構關係以及所選構件等方面(起碼有一項存在差別)。異構字的構意肯定是有或多或少的差別,這就是我們稱之為異構字的原因。但異構字記錄漢語的功能是相同的。異構字有以下兩種基本類型:28(1)因構形模式不同而形成的異構字韭韮:“韭”是象形字,小篆作“韭”,說文:“象形,在一之上。一,地也。”“韮”是形聲字。丘坵:“丘”是象形字,甲骨文作“橡”,象山
18、丘形。“坵”是形聲字。岳嶽:“岳”從“山”從“丘”,是會意字。它的異構字“嶽”是從“山”“獄”聲的形聲字。29泪涙:“淚”從“水”從“目”,是會意字。它的異構字“涙”從“氵”“戾”聲的形聲字。埜野:“埜”是從“林”從“土”的會意字。它的異構字“野”是從“里”“予”聲的形聲字。其它如:网網、刅創、馽縶、凷塊、体體軆、灾烖、看剏、凭憑、磊磥、仙僊等。30(2)構形模式相同,構件不同的異構字有些異構字都是會意字,而表義構件不同。如:笔筆、灾災、明朙、尘塵、塟葬、骵体有些異構字都是形聲字,而表義構件不同。如:歎嘆、絝袴、鯁骾、雞鷄、醎鹹、唇脣、逼偪、徧遍、逾踰、咏詠、誤悮、溪谿、榜牓、暖煖、糠穅、輝暉
19、、缾瓶31有些異構字都是形聲字,而示音構件不同。如:線綫、粽糉、吟唫、咽嚥、饋餽、昵暱、棹櫂、猿猨、裤袴、掩揜、溯泝、楠枬有些異構字都是形聲字,而表義構件和示音構件都不同。如:村邨、寨砦、碗盌、腿骽、愬訴、剩賸、妝粧、粳秔32漢字之所以可以通過改換相關構件這種方式來構造異體,是因爲凡義相近或音相近的字,在偏旁裡可以通用。也就是說,由於漢字義符表義時具有寛泛性,義近形旁往往可以通用。漢字聲符在表音時具只需要能提示讀音而不用準確表音,故音近聲旁往往也可以通用。漢字“義近形旁通用”“音近聲旁通用”的內在法則,使得漢字改換相關構件成爲可能。33從上述諸例可以看出,異構字之間的差別,是構件及構件功能等構
20、形屬性上的不同,因此不能將它們認同為一個字,只能說它們是記詞功能相同、構形不同的兩個或數個字樣。異構字在造字上是重複的,但在析字上又各有各的作用,可以幫助我們豐富對字所記錄的詞的本義的認識。異構字的差別既然發生在構件、構形模式和構形佈局等構形屬性上,它們的構意也就必然不相同。在利用字形探求詞義的時侯,多一個形體,便可以多一個認識角度,異構字在幫助我們對字所記錄的詞的本義有更清楚的認識方面,能起到很大的作用。34但是,異構字的記詞職能是完全一致的,在記錄語言時,是一種不必要的重複。這些字的存在不但增加了識字量,還有可能使讀者視異字為異詞,造成理解上的障礙,所以異構字在社會用字中應當加以規範。不過
21、,規範異構字只能優選一個字形作為通行字,另外的形體在記詞功能上認同,卻不能貿然取消。因為這些字在某一歷史層面上雖成為異構字,到另一歷史層面上卻有可能分別承擔著幾種不同的功能,因此,整理漢字時,遇到異構字要慎重對待。35(二)以下三類現象不能認爲是異體字:第一,有些字,雖然意義相近,後代讀音也相同,但不能把它們當作異體字。例如“寘”和“置”,就“放置”這一意義說,二者相通,可是,首先,“寘”和“置”不是爲同一個詞造的。說文宀部:“寘,置也。从宀眞聲。”本義是放置。說文网部:“置,赦也。从网直。”本義是赦免。其次,二字古音并不相同,“寘”音去寘章,支部,韻母爲/e/,“置”音去志知,之部,韻母爲/
22、?/。最後,二字用法并不一樣。“寘”表示放置、處置、遺留、放棄、止息義。又可通“窴”,表示填塞義;“置”表示赦免、捨棄、擱置、委託、設置、建立、安置、任命、陳設、置辦、驛站義,并可通“植”,表示樹立義。所以“置”和“置”不是異體字。同樣的情況還有一些字,例如“實”和“實”。36第二,有些字,它們之間的關係交錯複雜,有相通之處,也有不通之處,也不能把它們看作異體字。例如“雕”、“彫”、“凋”,說文隹部:“雕,鷻也。从隹周聲。”本義是鳥名(又寫作鵰),說文彡部:“彫,琢文也。从彡周聲。”本義是彫琢、繪飾,說文仌部:“凋,半傷也。从仌周聲。”本義是凋傷、凋零。在說文裏,它們是分為三個字的。其實這三字
23、本來就不是爲同一個詞造的,所以不可能是異體。由於它們是同音字(都從周得聲),所以在某一意義上常常通用。拿“雕”字來說,彫飾的“彫”可以寫作“雕”,左傳宣公二年“厚斂以彫牆”,異文作“雕”。彫琢的“彫”更經常寫作“雕”,例如文心雕龍、“雕蟲小技”等。至於凋傷一義,上古也曾寫作“雕”,例如國語周語:“民力雕盡”,但後來就不通用了。拿“彫”字來說,它曾經和凋傷、凋零的“凋”通用,論語子罕:“歲寒然後知松柏之後凋也”,異文作“彫”;荀子子道“故勞苦彫萃而能無失其敬”就寫作“彫”;但後代也很少這樣通用了。再拿“凋”字來說,它的意義最窄,只表示凋傷、凋零,不能表示彫刻、彫飾。而“凋”和“彫”都不能表示雕鳥
24、的“雕”。由此看來,這三個字之間的關係是很複雜的,它們不是異體字。其它如游和遊、修和脩。37第三,有些字通用是有條件的,也不能認為是異體字。例如“亡”和“無”相通,論語雍也:“今也則亡”(如今就沒有了)。但並不是所有用“無”的地方都可以換成“亡”。後來這種用法只限於“亡何”、“亡慮”等少數固定形式。又如“沽”和“酤”,在買酒或賣酒這個意義上是相通的,看來似乎像異體字,可是“酤”的對象只能是酒,而“沽”的對象可以是酒,可以是玉,也可以是別的東西。實際上,“沽”和“酤”本來就不是爲同一個詞造的,本義?不一樣。說文水部:“沽,水,出漁陽塞外,東入海。从水古聲。”本義是水名。說文酉部:“酤,一宿酒也。
25、一曰買酒也。从酉古聲。”本義是一夜酿成的酒。後來意義有了交叉。但意義廣狹仍有不同,故不能算是異體字。又如“技”“伎”只在“技巧”、“技藝”義上相通,它皆不通,故非異體。38(三)關於異體字,還有三個問題值得注意。第一,有人強調異體字是共時現象,認為只有同時產生同時運用的音義全同的字才是異體字,並把它當作跟“古今字”劃界的標準。其實“異體字”和“古今字”完全是從不同角度用不同標準立說的,它們沒有對舉關係,因而沒有對比性。異體字關係不完全是共時的。雖然要考證每個字形的產生時代不是件容易的事,但有不少異體字很明顯屬於不同時代的產物,如“攪矯”、“戉鉞”、“鷄雞”、“萅春”等等。即使是對文獻用字的職能
26、溝通,有時也是對歷時異體字的系聯和認同,例如“線”字見於先秦,周禮縫人和鮑人中都有“線”字,而漢代通行“綫”字,所以說文中“綫”為正篆,“線”為古文重文,漢書高惠高後文功臣表“不絕如綫”也用“綫”字,到了晉代,先秦的“線”又成了通行字,所以晉灼注漢書“不絕如綫”要說:“綫,今線縷字。”段玉裁說文解字注總結說:“許時古線今綫,晉時則為古綫今線,蓋文字古今轉移無定如此。”那麼,如果我們承認“線綫”是異體字的話,就不要在時代的一致性上強求了。39第二,有人強調異體字在任何情況下都可以相互替換。我們雖然不同意把只有部分功能相同的字都當作異體字,但異體字也並不一定能在任何情況下都能互換。其實異體字的音義
27、相同是從構形的角度說的,是一種理論預設,如果從實際用例中歸納的話,可能很少有完全相同的;而且所謂“替換”也是研究者或文獻整理者的一種措施,對用字者來說,只有選擇,不存在替換問題。選擇用字會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響,如個人的文化素質和用字習慣、社會的用字時尚和規範意識、使用的特殊環境和特殊目的等,因此即使是異體字的使用也不是隨便都可以替換的,應該就具體的條件而言。例如晉代通行“線”字,他們用字時就不會無緣無故地把“線”字改換成“綫”字,現代以“線”為規範字,我們也不能用“綫”或“線”來替換“線”,但我們不能因此否定“綫、線、線”是一組異體字。再如姓名用字,也是不能隨便替換的,倘若把“岳飛”寫成“嶽飛
28、”,把“項堃”寫成“項坤”,恐怕當事人不會樂意,但我們也不能因此否定“岳、嶽”“堃、坤”分別為兩組異體字。 40還有異體字的借用也是不能隨便替換的,如“雕”可以借用為“彫”(雕刻)、“凋”(雕零),而“鵰”卻未見有此用法,我們既不能將“雕刻”、“雕零”的“雕”隨意替換為“鵰”(儘管理論上是可以的),也不能因此否定“雕”“鵰”是一組異體字。至於“鴉”“雅”、“冰”“凝”等已經有明顯的職能分工的字當然更不能隨意替換了,但若從構形意圖和最初的用字職能來說,也是可以把它們分別當作異體字的。由此可見,異體字的職能相同是從構形角度和一定的使用範圍(時間)來說的,因而它們的相互替換是有條件限制的,不是在任何
29、情況下都可以隨意進行的。 41第三,要注意一些特殊的異體分工現象。異構字在不同的時代常常產生職能分化,也就是說,在歷史的長河中,它們能夠成為異構字的時間只是在某一個時期。書上所舉的例子是喻和諭。這裡再舉幾個例子。例如說文口部:“咳,小兒笑也,從口亥聲。孩,古文咳,從子。”“孩咳”二字異體。魏晉以後,“孩”引伸為初生小孩之意,而“咳”用為咳唾之意,結果這兩個字變成兩個字形和讀音都不同的字。又如說文人部:“佗,負何(荷)也”,段注:“隸變佗為他,用為彼之偁,古相問無它乎,只作它。”經隸書寫定之後,現在分化成“佗”和“他”(它),二字的讀音和意義也不相同。又如說文巾部認定“常”與“裳”是重文,原因是
30、它們的聲符相同而義符(巾衣)同類,在構字上有通用的例子(“裙”異體作“帬”),“常”“裳”什麼時候屬於異構字,目前沒有文獻可以獲得準確信息,但起碼是在東周的文獻裏,他們已經分化為兩個字了。也就是說,它們即使曾經是異構字,也只可能在很短的一段時間內。其他如沉(沈)。42四、繁簡字(一)基本概念繁簡字是繁體字和簡體字的合稱。所謂繁體字和簡體字,是就同一個字構形時所使用的構件或筆劃的多少相對而言的。構件或筆劃多的是繁體,構件、筆劃少的是簡體字。同一個字(當然不是每一個字)的繁與簡,自古就有。由於不同的時代有不同的社會用字和習尚,在沒有嚴格正字法的情況下,往往繁簡並行。比如“學”字有繁體作“斆”,也有
31、簡體作“學”。說文教部:“斆,覺悟也。从教,从冂。冂,尚矇也。臼聲。學,篆文省。”在古書中,“學”字用簡體為多,也用有繁體的,史記張釋之傳:“此二人言事曾不能出口,豈斆此嗇夫諜諜利口捷給哉?”“學”字即用繁體。所謂繁體和簡體,是就同一個字在構形上的繁複與簡單相對而言的,若就字的記詞功能和用法而言,實質上是異體的一種。由於它在社會用字中有一定的特殊性,所以才單列出來做專門的講解。古代還有許多簡體字沒有能流傳下來,也不被後世的一般字書所收不,比如漢魏六朝的碑刻文字以及明清小說中就有不少的簡體字,被後世鄙視為“俗體”而多未能流傳。43比如說文“無”下有奇字“无”。漢晉有不少簡體字,如“款”作“歀”。
32、南北朝的碑刻造像裏簡體字也很多,如“發”作“发”,“卒”作“卆”。前幾年,文物考古工作者在陝西省澄城縣發現了一口鑄造于金明昌三年(公元1192年)的鐵鐘,鐘上有59個簡體字,如“济、张、坚、万、宝、党、弥、贵”等。明萬曆刻本金瓶梅詞話裏,“襖”往往簡化為“袄”。漢字進入楷書階段後,簡體字大多來源於民間俗字。44另外還有一個非常重要的概念,即簡化字,需要著重掌握。我們所說的簡化字,特指1956年國務院公佈的漢字簡化方案所規定的簡化字2238個,代替2264個繁體字。7 簡化字的頒佈與推行,對於文化教育的普及,對於現代科技的發展,其意義是十分深遠、重大的。不過對於需要閱讀古代典籍及一切文獻資料的人
33、來說,只認識簡化字還是不行的,還必須瞭解簡化字與原來繁體字的種種對應關係,真正認識和掌握繁體字。8 45簡體字和簡體字是兩個不同的概念。兩者的區別在於:簡體字是指流行於群眾之中、未經整理和改進的形體較簡易的俗字,它不具有法定性,其寫法可以是一種,也可以有多種。而簡化字則是指在簡體字的基礎上,經過專家的整理和改進,並由政府主管部門公佈的法定簡體字,其寫法只能有一種。收入漢字簡化方案(後發展成為簡化字總表)中的簡體字即為現行簡化字。46(二)漢字簡化的方法:1、刪:刪去繁體字形體上比較繁難的一部分,保留大致輪廓。比如:務务、條条、習习、雖虽、時时、奮奋。2、改:把繁體字的形體上比較繁難的部分改成簡
34、單的筆劃或偏旁。比如:鄧邓、亂乱、運运、燈灯、積积、單单、驚惊、護护、塵尘、蠺蚕。473、代:用筆畫少的同音字替代筆畫多的繁體字。比如:穀谷、醜丑、齣出、葉叶、云雲、纔才。9這類字需要特別注意。4、草:用楷書筆法來楷化草書形體。比如:爲为、長长、會会、韋韦、當当、東东、樂乐、書书。485、古:沿用古己有之的簡體字。比如:蒞莅、與与、來来、雲云、莊庄。6、推:即類推法。某個偏旁簡化後,凡含有該偏旁的字也會以類似的形體來簡化。大部分簡化字是通過這種方式產生的。比如“萬”簡化作“万”後,“厲蠆邁”相應地簡化作“厉虿迈”。49(三)需要特別注意的三個問題1、同形字有的簡化字的構形與古籍中的某個字完全相
35、同,但兩者的讀音和意義均不相同,這樣的兩個字叫同形字。一般來說,古籍中的這個字的音義現在己經完全消失了。在古書中遇到這類字,若按現在簡化字的音義去釋讀,就無法明瞭古人的語意了。比如:50(1)史記司馬相如例傳:“無是公听然而笑。”(2)詩經大雅板:“价人以藩。”(3)詩經大雅桑柔:“降此蝥賊,稼穡卒痒。”在這些古書的文句中,“听”音yn,意為“笑貌”;“价”音ji,意為“善”;“痒”音yng,意為“病”。現在簡化字中听話的“听”(聽)、物价的“价”(價)、搔痒的“痒”(癢)分別與之同形,但意義卻迥然有別。51“臘”簡化字為“腊”。臘(l),本義指國君在年終用獵品祭祀祖先鬼神,即臘祭,因而年終的
36、月份也叫做臘月。腊(x),本義為小動物的整體幹肉。如捕蛇者說有“然得而腊之以為餌,可以已大風、攣腕”,其中的“腊”指把捕獲的毒蛇製成肉乾。臘(l)簡化為“腊”後,就和“腊”(x)混同為一個字了。52又,術术:術(sh)邑中道路;术(zh)後來寫作“秫”,是一種粘性稷榖。蟲虫:蟲(chng)泛指人和動物;毛蟲:獸類的統稱,羽蟲:鳥類的統稱,介蟲:龜類的統稱,鱗蟲:魚類的統稱,裸蟲:人類的統稱。虫(hu)後來寫作“虺”本意是毒蛇。適适:適(sh)本義為“往”;古書中經常作副詞,作“恰巧”、“正好”講;又可假借為“謫”。 适(ku)本義為“疾速”,古書中常作人名。53寧宁:寧(nng)本義為安寧;宁
37、(zh)後來寫作“貯”,本義為“貯積”。“眝”、“佇”、“竚”等字以“宁“為聲旁。葉叶:葉(y):植物的葉子;叶(xi)同“協”,和恰、相合。廣广:廣(gung):本義為大殿,引申為廣大、宏大;广(yn)本義為高大的房子。54聖圣:聖(shng):本義為“通達事理”;圣(k),說文土部:“汝潁之間謂致力於地曰圣。”“圣”為古代方言,意同“掘”。虧亏:虧(ku):氣力減少,引申為欠缺、減弱;亏(y)同“于”。其它如:厂(廠)、胜(勝)、坏(壞)、机(機)、苹(蘋)、筑(築)等等。552、同音替代字簡化字中有一些來源於原先意義不同的同音字或音近字。漢字簡化後,它既承擔自己原先的字義,同時又表示與之
38、對應的繁體字的字義。一字兼二職,這樣的字叫同音替代字。由於二字現在均在使用,故閱讀時,尤其需要辨明它所表示的意義究竟是什麼。例如:56“後”簡化為“后”,是借用了原有的“后”字。“后”字的意思為君主,也表示君主的妻子。這樣,簡化字“后”字就兼有“後”(先後)和“后”(君主、王后)兩個字的功能。在閱讀時需要辨析。如史記孝景本紀:“孝文在代時,前后有三男。”“前后”指皇帝的前妻,即前妻生有三個兒子,而不是前前後後共生了三個兒子的意思。又如:57僕仆:僕(p),奴僕;仆(p),向前傾跌。鹹咸:鹹,鹽的味道;咸,說文口部:“皆也,悉也。從口,從戍。”本義為都。徵征:徵,本義為徵召;征,本義為出征、遠行
39、。58穀谷:穀,糧食作物;谷,山谷。醜丑:醜,相貌難看;丑,地支第二位。鬥斗:鬥,戰鬥;斗,(du)量器。593、兩個以上的字共簡為一形簡化字通常只有一個對應的繁體字。但也有一些簡化字對應兩個或兩個以上繁體字的情況。如果我們閱讀的是用簡化字排印的的古代作品,就需要判別這類簡化字代表的到底是哪一個詞。例如簡化字“钟”對應“鍾”(一種容器)、“鐘”(鐘鼓)兩個繁體字。在用簡化字排印的文章裏,遇到“钟”字就要辨析它是哪一種用法。60如左傳昭公三年:“齊舊四量:豆、區(甌)、釜、钟。四升為豆,各自其四,以登於釜,釜十則钟。陳氏三量,皆登一焉,钟乃大矣。以家量貸,而以公量收之。”這幾句說的是齊國陳氏為了
40、收買人心,借貸糧食大斗出小斗進的史實。根據上下文才知道這裏的“钟”指的是作量器的“鍾”,而不是钟磬的“鐘”。61我們可以從字形上,尤其是聲符上下手進行判別。比如“鍾”爲一種容器,用來盛物,盛物則重,故“鍾”從重聲。“鐘”爲鐘鼓,鐘鼓中空,兒童頭上未加冠,空空如也,故“鐘”從童聲。這樣就可以將“钟”所對應的兩個繁體字區分開了。又如“饥”字對應兩個繁體字“飢”(飢餓)和“饑”(饑饉)。“飢”指飢餓,吃飯時需要擺放桌几碗筷,故“飢”從几聲。“饑”指饑饉,年成不好,收穫甚微,故“饑”從幾聲。62其它如獲(獵獲)穫(收獲)获;盡(竭盡)儘(儘管)尽;歴(經歷)曆(曆法)历; 發(出發)髮(頭髮)发;復(
41、反復)複(複雜)复;乾(乾濕)幹(才幹)榦(樹榦)干(天干)干;壇(天壇)罎(一罎子酒)坛;臺(高臺)檯(檯燈)颱(颱風)台;蒙(蒙古)濛(雨濛濛)懞(懞懂)矇(矇昧)蒙等等。對於以上幾種既涉及到字形又涉及到字義的簡化字,我們格外留心。在閱讀古書(特別是簡化字排印的古書)時,一定要弄清它所對應的是原來的哪一個字,切不可望文生義或以今釋古而誤了古書的意思。63(四)怎樣看待簡化字?多年以來,圍繞漢字簡化一直存在一些似是而非的議論,有些人把簡化字看作是中國內地50年代少數激進的文改活動家們閉門造車杜撰出來的產物,是共產黨的發明。這是一種誤解,是不符合歷史事實和客觀實際的。為了探究現行簡化字的來龍去
42、脈,李樂毅先生在簡化字溯源一書中以1986年新版簡化字總表為准,從總表的第一表、第二表中選取388個字頭(含簡化偏旁)進行了現行簡化字的溯源研究。這項研究所得出的資料如下:64現行簡化字始見於先秦的共49字,占所選388個字頭的12.63%;始見於秦漢的共62字。占15.98%;始見於魏晉南北朝的共24字,占6.18%;始見於隋唐的共31字,占7.99%;始見於宋(金)的共29字,占7.47%;始見於元朝的共72字,占18. 56%;始見於明清的共74字,占19.07%;始見於民國的共46字,占11.86%,始見於新中國成立後(截至1956年漢字簡化方案公佈)的1個字(帘),占0.26%。65
43、研究結果令人信服地證實:現行簡化字絕大多數來源於歷代的“俗字”和“手頭字”,即歷代簡體字;有一些來自草書和行書;還有一些竟然還是“古本字”,比它們的繁體的歷史或“資格”還要老得多。66這項研究還有一個比較重要的發現,那就是有28.61%的現行簡化字(不包括類推簡化字)始見於先秦兩漢時代,這比人們(特別是漢字學界)過去通常認為簡化字來源於宋元以來的舊說一下子提前了一千多年。而真正屬於新中國成立後吸收當代(漢字簡化方案公佈前)群眾創造的簡體字則只有一個“帘”字。事實雄辯地說明,簡體字古己有之。那種認為簡化字是共產黨的“發明”,簡化字是中國內地50年代由少數激進的文改活動家們閉門杜撰出來的產物的怪論,是沒有任何歷史和事實的根據的。671蔣紹愚古漢語辭彙綱要,商務印書館2005版。P209-210。兩個異體的出現有很大的時代差距,可分為今體和古體,並且後世經過社會的選擇,今體得以流傳而古體被廢棄。但它們在古代文獻中也構成了記錄同一個詞而古今字形不同的現象,有些學者認為也屬於古今字的範疇,也就是古體和今體在同一詞義上構成古今字。例如“埜野”是一對時代不同的異體,“埜”從土從林會意,最早見於商代甲骨文,戰國時代增加聲符予作“?”(又常作“壄”),同時又新造形聲字“野”。“埜”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4-2025公司安全管理人员安全培训考试试题【满分必刷】
- 2025企业员工岗前安全培训考试试题B卷附答案
- 知到智慧树网课:病理学(浙江中医药大学)章节测试满分答案
- 2025家电维修服务合同协议书
- 2025广告代理合作协议合同样本
- 2025年闭式冷却塔项目合作计划书
- 2025【个人与企业借款协议书】个人与企业借款合同模板
- 2025年植物施药保护机械项目建议书
- 2025网络科技有限公司用工合同样本
- 2025签订房屋买卖合同前需要注意的问题
- 2025劳动合同范本下载打印
- 微生物检验的基础知识试题及答案
- (四调)武汉市2025届高中毕业生四月调研考试 地理试卷(含答案)
- 海南省海口市(2024年-2025年小学五年级语文)统编版期中考试((上下)学期)试卷及答案
- 教科版(2017)小学科学六年下册《产生气体的变化》说课(附反思、板书)课件
- 球形网架屋面板安装专项施工方案
- 2023年昆明安宁市广播电视台(融媒体中心)招聘笔试模拟试题及答案解析
- 整形美容医院5月营销活动政策方案
- 全文《中国式现代化》PPT
- 中国华电集团公司火电厂烟气脱硫工程(石灰石石膏湿法)设计导则(a版)
- 封条模板A4直接打印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