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融合教学案例_第1页
(小学数学)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融合教学案例_第2页
(小学数学)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融合教学案例_第3页
(小学数学)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融合教学案例_第4页
(小学数学)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融合教学案例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融合教学案例案例主题认识方向一东南西北案例背景认识东南西北本课的教学内容是冀教版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二年级上册方向与位置的第一课时。案例描述一、导入新课:提问:你座位的前后左右分别是谁?教室在第几层?楼上是几年级?楼下是几年级?1、创造情景让学生说说“前、后、左、右、向左、向右、向后转”。复习和感受方位。2、组织学生活动:面向黑板,指一指前、后、左、右。3、师:“谁认得东、西、南、北方向?你是怎样认识的?”4、出示课题:东西南北二、新知:1、早晨,太阳从哪边升起?引出东。2、指一指哪边是东?教室的东边有什么?(黑板)3、东和西是相对的,那西边是哪边呢?教室的西边有什么

2、?4、组织全班活动,起立,指一指东和西。指左边练习表达:这边是北。指右边:这边是南。练习用教室的北和南各有什么说一说?说一说,太阳从什么方向升起。(东方)想一想,太阳从什么方向落下。(西方)5、完成书本填空和做一做:课件出示例1:图书馆在操场的东面,体育馆在操场的()面。教学楼在操场的()面,大门在操场的()面。完成“做一做”三、巩固练习:1、完成练习一第2题先观察,你从对话中了解到什么?(可以确定两个方向:北和西)你能说说哪边是东、哪边是南吗?说说房间是怎样布置的?东南西北方向各有什么?2、在教室玩“走方向的游戏”。3、小组讨论:你怎样记住我们学校的东西南北方向?各个方向各有什么?4、小组讨

3、论:你怎样记住我们许昌市的东西南北方向?5、背儿歌:早晨起床面向太阳,前边是东后边是西,左边是北右边是南。四、小结。案例评析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在现实情境中辨认东、南、西、北四个方向。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经常接触东、南、西、北四个方向,并不同程度地积累了一些确定方位的经验和方法,但这些经验往往是零散的、模糊的。因此,本节课我从三方面来组织教学:一是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景出发,引导学生在活动中讨论和交流太阳是从哪个方向升起的?早上,面向太阳站立,如何确定东、南、西、北四个方向?帮助学生整理、归纳辨别方向的方法。二是以学生的学校生活和家庭生活为题材,引导学生亲身经历一些确定方位的活动,在活动中加深理解和记

4、忆,掌握方位概念。如:观察和交流教室的东、南、西、北各有什么。三是通过介绍生活中常用的、有实用价值的确定方位的策略,以加深对东、南、西、北四个方向的认识,另外,教学过程中,我结合“想想做做”的习题安排学生进行观察、交流的数学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建构。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融合教学案例姓名学校木戛乡中心小学班级二年级学科数学案例主题角的度量案例背景本套教材分三个阶段编排“角的认识”这一内容。第一个阶段,是在二年级上册,结合生活情景及操作活动,使学生初步认识角和直角,并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会用尺画角,用三角板判断直角、画直角。第二个阶段,是在二年级下册,让学生认识锐角和钝角,并能借助三角板上的直角判断

5、一个角是直角、锐角和钝角。第三个阶段,就是本册教材这一单元,让学生进一步学习角的度量。案例描述认识射线和直线,由射线引出角的定义从比较角的大小引出用量角器量角的方法认识平角和周角,以及平角、周角、锐角、钝角和直角之间的关系画指定度数的角本单元内容的编排注重数学概念之间的内在联系,从直观过渡到抽象。学生在二上年级认识长度单位时,就已初步认识了线段。因此本单元教材一开始就借助直观,引入了射线和直线的概念。并让学生讨论线段、射线、直线的联系与区别。在此基础上教学角的概念和角的表示符号。然后在角的度量的知识基础上让学生认识平角和周角,教学角的分类和角的画法。另外,本单元教材在编排时,注意让学生在动手操

6、作中发现数学规律。通过画射线、直线,测量角,操作活动角,用三角板拼角,用纸折角等多种方式加深学生对图形的认识。案例评析经过二、三年级的学习,学生对角已有了一定的知识基础,他们已经学会如何利用三角板上的直角辨认直角、锐角和钝角,知道了角的大小与两边张开的程度有关。教材中的许多结论如“经过一点可以画无数条直线和射线”、“经过两点只能画一条直线”、以及量角和画角的步骤等都没有直接给出,并在练习中安排了不少“量一量”、“画一画”、“折一折”、“拼一拼”的操作活动,让学生这些活动中进一步加深对角的认识,并形成画角和量角的技能,初步培养了学生的作图能力,同时让学生经历和体验知识的形成过程。教学时充分考虑了

7、学生的这些知识基础,在加强操作活动的同时,尽可能给学生提供自主探索的时间和空间。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融合教学案例姓名学校宁洱县直属小学班级三年级1班、3班学科数学案例主题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融合一位置与方向案例背景对三年级的学生来说,东、南、西、北等方位概念还是比较抽象,学生需要大量的感性材料和丰富的表象积累,才能较好地掌握这些概念,所以我会课件给出情境图,结合具体情境,使学生认识东、南、西、北方向,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案例描述一、导入新课你座位的前后左右分别是谁?教室在第几层?楼上是几年级?楼下是几年级?组织学生活动:面向黑板,指指前、后、左、右。谁认得东、西、南、北方向?你是怎样认识的?(出示

8、课题:东西南北)复习旧知,导入新课的教学。二新课教学早晨,太阳从哪边升起?引出东。指指哪边是东?教室的东边有什么?(黑板)东和西是相对的,那西边是哪边呢?教室的西边有什么?组织全班活动,起立,指一指东和西。指左边练习表达:这边是北。指右边:这边是南。练习用教室的北和南各有什么说一说?出示学校课件情境图,完成填空。图书馆在操场的东面,体育馆在操场的()面。教学楼在操场的()面,大门在操场的()面。完成教材第3页“做一做”。三、巩固练习完成教材第5页练习一第2题。先观察,你从对话中了解到什么?(可以确定了两个方向:北和西)你能说说哪边是东、哪边是南吗?说说房间是怎样布置的?东南西北方向各有什么?在

9、教室玩“走方向的游戏”。小组讨论:你怎样记住我们学校的东西南北方向?各个方向各有什么?背儿歌:(1)早辰起来,面向太阳,前面疋,后面疋,左面疋,右面疋。(2)南风是从吹向的风。四、课堂小结在你回家的路上辨一辨四个方向,并说一说你的理由案例评析教学设计是以新课程理念为指导,关注学段衔接,基于对学生的基础,将多种活动有机结合,通过呈现早晨,太阳在东方唤起学生的已有经验,引入新知。在教学时创设大量的体验方位的活动,让学生都参与到活动中来。鼓励学生独立思考,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结合学校的情境图还有结合教室这些熟悉的场景进行教学帮助学生认知方向,形成方位感,发展良好的空间观念。为后续的学习打下基础。信息

10、技术与学科教学融合教学案例姓名学校宁洱县直属小学班级三年级学科小学数学案例主题第1单元时、分、秒第1课时秒的认识案例背景(一)秒的认识主题图主题图由四幅情意图组成,呈现了春节联欢晚会、马路上设有计时器的红绿灯、操场上1分钟跳绳及50米跑步测试的场景,唤醒学生已有的关于时间的生活经验,引出本单元内容的学习,冋时为建立时间观念提供素材。这4个场景,冋样蕴含着丰富的教育价值。例如,春节是我国的传统节日,除夕人们都会起等待新年钟声敲响的那亥蕴含了中国传统文化的教育;马路上的红绿灯蕴含着交通安全的教育;跳绳和跑步活动蕴含了锻炼身体意识和习惯的教育。秒的认识和“1分=60秒”在主题图的教学之后,教材直接揭

11、示:计量很短的时间,常用秒。秒是比分更小的时间单位。同时,认识钟面上的秒针,进步理解钟介绍钟面上刻度的含义。以直观的方式呈现3幅连续的钟面,帮助学生理解分与秒的关系,即1分=60秒。至此,应使学生对所学的时间单位有一个整体的认识和把握。介绍常用的其他可以计量秒的工具,电子表和秒表,明确各自用途。通过动作、声音等多种活动,让学生体验1秒究竟有多长,帮助学生建立1秒的时间观念。案例描述第1单元时、分、秒第1课时秒的认识【教学目标】1认识时间单位秒,知道1分=60秒,体会秒在生活中的应用。2.通过观察、体验等活动.使学生初步建立1秒、几秒、1分的时间观念。3.通过教学,使学生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12、,同时渗透珍惜时间、交通安全等思品教育。【教学分析】时间单位“秒”学生们并不陌生,在生活中有接触。1分=60秒,学生也有模糊的概念印象,但是,时间单位比较抽象,不像长度、重量单位那样容易用具体的物体表现出来。因此知道并理解1分=60秒是本课教学的重点,而初步建立1秒、几秒、1分的时间观念不仅是本课教学的重点,亦是难点。教学中,注重联系生活,唤醒学生的生活经验,注重给足学生观察、发现、探究、体验的时间和空间,注重多媒体课件的有效运用,以达成本课的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重点:1知道时间单位秒,理解并掌握1分=60秒。2初步建立1秒、几秒、1分的时间观念。难点:初步建立1秒、几秒、1分的时间观念。

13、【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SHAPE*MERGEFORMAT出示主题图:同学们,你看到了什么?你们看,新年的钟声即将敲响,让我们一起倒计时,十、九、八、七、六、五、四、三、二、一!揭示:计量很短的时间,常用秒。秒是比分更小的时间单位。板书课题:秒的认识。二、操作体验,探究新知谈话:你都知道哪些关于秒的知识?你是怎么知道的?结合学生回答引导探究。(1)认识秒针。出示钟面(没有秒针):你看到了些什么?(时针、分针、12个数字、12个大格,60个小格。)出示钟面(有秒针):它与刚才的钟面有什么不同?(多了一根指针。)揭示:钟面上最长最细的针就是秒针。观察钟面,秒针还有什么特点?(最细最长走得

14、最快)找一找:找一找自己学具钟面上的秒针,指给同桌看看。(2)认识1秒和几秒。揭示:秒针走1小格的时间是1秒。秒针走2小格的时间是几秒?走一大格呢?你是怎么想的?秒针走1圈的时间呢?为什么?(3)理解1分=60秒。课件演示秒针走动1圈,学生边观察边说出时间:1秒,2秒,3秒58秒,59秒,60秒。课件演示,学生仔细观察钟面,想一想,你有什么发现?学生汇报,教师引导:秒针走了一圈用了多少秒?在秒针走一圈的同时,分针走了几小格?也就是几分钟?你发现了什么?(1分=60秒)你发现时、分、秒这三个单位间有什么关系?(1时=60分,1分=60秒)(3)认识秒表和秒的计时方法。这是秒表。一般在体育运动中用

15、来记录以秒为单位的时间。介绍秒表的计时方法。有的电子表可以显示到秒。你知道这个电子表显示的时刻吗?(6时55分57秒)读出电子表上的时刻。你还知道哪些地方、哪些工具记录以秒为单位的时间?(4)体验1分钟、1秒和几秒1分钟有多长?课件播放时间像小马车,猜猜播放多长时间?课件验证。学生闭眼感受1分钟。1分钟能做哪些事?1秒究竟有多长呢?出示钟表滴答声,学生闭眼感受。1秒钟能做哪些事?学生畅谈,课件出示。1秒钟,猎豹在草原上可飞奔28米;1秒钟,蜂鸟振翅55次;1秒钟,地球绕太阳转动29.8千米,从太阳接收486亿千瓦的能量,太阳系在银河系内运行220千米,宇宙空间里有79个星体发生爆炸结束其“生命

16、”。感受几秒师吟诵明日歌。猜一猜,老师用了多长时间?你是怎么想的?计时验证。师吟诵长歌行。估一估,老师用了多长时间?你是怎么估的?三、课堂练习,巩固新知课本第7页第7题。四、全课总结,升华新认识课件播放长歌行,说说你从中知道什么。你还知道哪些关于时间的名言警句?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还有什么不清楚的吗?案例评析-无论是时间单位间的换算还是经过时间的计算都相对比较简单。例如,时间单位间的换算,只局限于相邻两个单位之间,是学生能用加法计算解决的问题。但时间单位间的进率是60这一点一定要让学生牢记。再如,经过时间的计算,不要求计算跨过中午12时的,如上午9时至下午1时的时间;而且不强求学生

17、一定用计算的方法解决,允许学生借助钟面、数轴等模型“算”出经过时间。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融合教学案例姓名商光二学校宁洱县直属小学班级|四(3)班|学科小学数学案例主题圆的认识案例背景现代信息技术在学科课程中的有效运用能促进变式教学,改善学生的学习方式,有利于促进学生对小学数学的认识,提高教学的效率。本案例以圆的认识为例,就现代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教学的有效融合进行探索。案例描述一、教学内容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級上册第五单元第一课时:圆的认识。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认识圆,掌握圆的特征,理解直径与半径的关系。2过程与方法:让学生会使用工具画圆,培养学生观察、分析、综合、概括以及动手操作的能力

18、。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让学生感受圆的美。三、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掌握圆的特征,理解半径与直径的关系。教学难点:掌握画园的方法。四、教学过程(一)欣赏美妙的圆形视频师:上新课前,请同学们一起欣賞这些美丽的画面。(多媒体课件展示自然界和社会生活中形形色色的“圆”的视频。(如:水面波纹、天坛、摩天轮)师:从刚才的这些图片中,你了解了哪些信息?生:生活中处处都有圆,圆形非常美丽。点评:通过多媒体课件展示一组丰富的动态图片,让学生初步感知圆,了解了圆的大概特点,感受到圆带给我们的美,同时感受到数学就在身边,激发起良好的学习情绪。(二)图形对比师:首先请同学们看大屏幕,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圆与这些图形有什么

19、不同之处?(多媒体课件出示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梯形、三角形和圆形)生1: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梯形、三角形都是有棱有角的,而圆没有。点评:通过多媒体课件展示一组直观的图片,让学生区别圆和其他图形的特点。(三)研究圆的相关知识多媒体课件播放园丁工人建花坛的动画。师:你发现了什么?生1:园丁工人打柱是为了固定位置。师:固定位置也叫什么?生1:定点。师:那你还发现什么?生2:地上的绳子是用来定长的。点评:电脑播放的动画非常形象生动,深深地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兴趣,并直观地体现出圆心定点、半径定长的作用为后面学习圆心和半径起到了很好的铺垫作用。师:请同学们翻开课本58页,自学第

20、一段话。师:请用三个词语说说你了解到什么?生:圆心、半径、直径。师:圆心、半径、直径分别写在哪儿?生1:圆心写在定点后面,半径写在定长后面,直径写在半径的下面。3师:现在同学们手上都有一个没有标出圆心的圆,请你想办法找出圆心,标出来。4师:现在老师想请一个同学帮老师标出黑板上的圆的半径和直径,其他同学也在你们的圆形纸片上用不同色的笔标出半径和直径边标边说概念。5.师:请同学们动手折纸,小组探究五个问题:(1)半径与直径有什么关系?(2)圆内有多少条半径?(3)所有半径有什么关系?(4)圆内有多少条直径?(5)所有直径有什么关系?师:那可不可以说,所有的半径都相等,所有的直径都相等呢昵?为什么?

21、什么情况下可以这么说?师小结:在同圆或等圆内,所有的半径都相等,所有的直径都相等。(四)画圆师:你喜欢用哪种方法画圆?老师再引导:同学们用各种方法都能轻而易举地画出圆,那这些方法有什么缺点吗?生1:找不到圆心,也找不到半径和直径。2师:现在我们一起尝试用圆规画圆。(学生画完后)用圆规画圆有什么好处?师:哪个同学能说说你在画圆的过程中遇到了什么问题,或者有什么经验跟大家一起交流一下?(多媒体课件出示圆规画圆的动画)师:现在请同学们仔细观察大屏幕上的画圆示范,再在白纸中间画一个圆。画完后说说,你怎么才能把圆画在白纸中间的呢?(学生观看圆规画圆的动画,再动手规范地画圆生:我画圆时,先把圆心定在白纸中

22、间师:那你能不能把圆画在白纸左上角呢?从这里你发现了什么?生:圆心决定了圆的位置。点评:用动画示范圆规画圆的方法,过程规范,角度全面,解说到位,学生易观察也易掌握,比单纯的老师现场示范好。4师:你能不能在白纸中间部分画一个比刚才更大一点的圆?怎么做才能使现在这个圆比刚才的大?如果要再大点,你又要怎么做从这里你发现了什么?(五)课堂小结(1)、这节课我们认识了圆,了解了画圆的方法,还认识了圆各部分的名称。(2)、知道了圆心定点、半径定长的作用。(3)、理解了在同圆或等圆内,所有的半径都相等,所有的直径都相等。(六)拓展1电脑视频出示动画:两人骑自行车比赛,一个人的自行车是三角形和正方形的车轮,另

23、一个自行车是圆形车轮师:车轮为什么做成圆形,而不做成三角形,正方形?你能用今天所学的知识解释这种现象吗?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设计一个和圆形有关图案。(七)教学反思案例评析(1)本节课我通过多媒体课件展示一组丰富的动态图片,让学生初步感知圆,了解了圆的大概特点,感受到圆带给我们的美,同时感受到数学就在身边,激发起良好的学习情绪。(2)通过多媒体课件展示一组直观的图片,让学生区别圆和其他图形的特点。(3)电脑播放的动画非常形象生动,深深地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兴趣,并直观地体现岀圆心定点、半径定长的作用为后面学习圆心和半径起到了很好的铺垫作用。(4)用动画示范圆规画圆的方法,过程规范,角度

24、全面,解说到位,学生易观察也易掌握,比单纯的老师现场示范好。总之充分发挥了信息技术与数学教学的结合,学生很轻松的认识了圆的各部分名称及画圆的方法等。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融合教学案例姓名祁春燕学校宁洱县直属小学班级四年级学科数学案例主题长方形的面积案例背景学生开始对有用”的数学更感兴趣,本课学习内容安排与呈现都能吸引学生学习的兴趣。人的智力是多兀的,学生在发展上也是存在差异的,有的学生善于形象思维,有的善于逻辑推理,有的善于动手操作,分组活动、分工合作的学习方式更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更容易使不冋的学生在学习上获得成功的体验。学生总爱把自己当成探索者、研究者、发现者,所以本课以实验探究的形式

25、使学生感受到学习具有一定的挑战性,符合四年级学生的心理特点。案例描述(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师:冋学们,上节课我们学习了有关面积的知识,常用的面积单位有哪些?生:常用的面积单位有: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师:学习面积单位有什么用?生:测量面积出示长方形纸板师:要测量它的面积,你认为用哪个面积单位比较合适?如何测量它的面积呢?学生选择合适的面积单位,测量长方形的面积。师:用面积单位直接去量,可以看到这个长方形的面积,但是在实际生活中,如测量操场的面积,教室的面积;草地的面积;等等,也用面积单位一个一个去量那可就麻烦了,所以我们要寻找一种更好、更简便的方法来计算面积。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长方形

26、面积的计算。(设计意图:复习旧知的目的,唤起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把握好教学的起点,抓住生活中的几个场景,引起学生学习新知的欲望)(二)、自主探究师:请同学们大胆的猜测,长方形的面积和什么有关系?(学情预设:根据学生对长方形的认识和理解,可能会出现这几种情况:和长有关、和宽有关,和长、宽都有关,和周长有关)(设计意图:鼓励学生大胆地猜想,唤起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探究知识的欲望,也培养了学生大胆探究,敢于猜想的精神)(三)、实践探究,合作交流师:你们的猜测是否正确呢?现在就请同学们带上老师温馨的提示踏上探究之旅。出示导学提示:1、以小组为单位,合作搭建3个长方形,完成实验记录表。2、仔细观察记录表,你

27、发现了什么?3、尝试用比较规范的数学语言表达实验过程及实验结论。(学情预设:学生在组长的组织下,合理分工,有序地开展实验)(设计意图:创设条件让学生动手操作,自主探究活动中亲身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借助导学提示经过启发,独立思考,讨论,学生主动参与,积极探究,丛冢提高认知水平,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四)、展示成果,全班交流各小组派代表到台前展示实验记录,并发言(学情预设:各小组介绍搭建的3个长方形的长、宽、面积各是多少,通过三次实验,发现长方形的面积等于长乘宽,对表达流畅,思路清晰的小组给予表扬)如:我们组共搭建了3个长方形,第一个长方形的长是3厘米,宽为2厘米,面积是6平方厘米;第二个长方形的

28、长是4厘米,宽是3厘米,面积是12平方厘米第三个通过三次实验,我们发现长方形的面积等于长乘宽。(五)、解决问题1、实践活动在我们这间教室里,有很多物体的表面是长方形的,请大家任选一个,先估计它的面积是多少,在量出它的长和宽,计算出它的面积,考考你的眼力,看看估计的和算出的面积是不是较接近。(学生操作活动,并利用长方形面积公式正确计算出它们的面积)2、前几天,老师新换了一个办公桌,它的长是14分米,宽是8分米,我想给这张办公桌配一块玻璃,需要买多大的玻璃板呢?3、思考题:这是一块打碎的玻璃,你能求出它原来的面积是多少吗?说说你的想法。(设计意图:让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中巩固新知,使学生感受到数学与

29、生活的联系以及数学的价值,既丰富了叙述的生活经验,同时又提高另外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六)、拓展延伸在我们的生活中有很多物体的表面并不是长方形的,如正方形的面积怎样求呢?它的面积计算公式是怎样的呢?再如三角形,我们怎样可以知道它的面积呢?如果大家有兴趣的话,可以在课后研究)(设计意图:鼓励学生大胆探究,培养探究意识和实际操作能力)案例评析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在数学新教学价值观中要求:方法比知识更重要,本节课教师改变了传统的“传递一一接受”式模式,尝试采用咱主探究式教学模式,贯穿“实验-发现-验证”思路,整节课教学过程注重了学习方法,思维方法,探索方法的获取,让学生主动获取知识,同时也让学生

30、知道这些知识是如何被发现的,结论是如何获得的,体现了“方法比知识更重要”这一新的教学价值观,这也就是贯彻新课程标准的充分体现。实验-发现-验证”的学习方法的指导对学生今后的发展来说非常重要。本节课通过小组合作,运用不同的实验材料和方法,共同探究长方形和正方形面积计算的方法,开放了获取新知的整个教学过程。小组合作学习是指根据学生能力、性格等因素将学生异质分组,以学生学习小组为教学组织手段,通过指导小组成员开展合作学习,发挥群体的积极功能,提高个体学习的动力和能力,并达成团体目标。由于小组成员各有其职,且职责分明,因此学生都主动投入;学生的全面互动,也可以弥补教师一个人不能面向每个学生进行教学的不

31、足。小组合作学习又是以个体学习为基础的,让不同个性、不同学力的学生都能自主地、自发地参加学习和交流,真正提高了每个学生的学习效率,真正实现“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融合教学案例姓名1鲁凤良1学校宁洱县直属小学班级3学科小学数学案例主题简单推理(数独)案例背景数独是一个从很久以前就一直不断加深、演变的数学问题,应与传统文化相结合教学。教师应通过一系列的分析、比较、推理等活动,使学生感受简单推理的过程,找出简单事物的排列数与组合数。探索简单事物的排列与组合规律的过程,发现数的排列规律。培养学生有顺序地、全面思考问题的能力。案例描述第九单兀数学广角第二课时简单推理(数独)

32、教学目标1、通过一系列的分析、比较、推理等活动,使学生感受简单推理的过程,找出简单事物的排列数与组合数。探索简单事物的排列与组合规律的过程,发现数的排列规律。2、培养学生有顺序地、全面思考问题的能力。教学重点运用排除、猜测等方法推算出所在方位的数字是几。教学难点培养分析、推理的思维过程及思考的有序性和全面性能力。教学准备PPT课件教学过程一、复习。有香蕉、苹果、橘子三种水果。小刚说“每人只吃一种水果,我不吃橘子。小林说:“我既不吃苹果,也不吃橘子。”猜一猜他们一人各吃什么水果?二、新课。1、出示例2在下图的方格中,每行每列都有1-4四个数并且每个数在每行每列只出现一次。B应该是几?给学生读题思

33、考的时间,然后说说知道了什么信息?师:你们首先确定哪行哪列的数?先看哪个空格所在的行和列出现了三个不同的数,就能确定这个空格应填的数。A是几?怎么想的?B是几?怎么想的?接着该怎么填?2、订正答案。并说理由。3、做一做。在图中的方格中,每行每列都有1-4这四个数,并且每个数在每行每列都只出现一次。B应该是几其他方格里的数是多少?4、师:在解题时同学们一定先确定哪个空格的行和列出现了三个不同的数,依照这样的线索,就能逐一找出其他空格的数。三、练习。1、在图中的方格中,每行每列都有1-4这四个数,并且每个数在每行每列都只出现一次。B应该是几?其他方格里的数是多少?2、在图中的方格中,每行每列都有1

34、-4这四个数,并且每个数在每行每列都只出现一次。B、C各是几?其他方格里的数是多少?3、动笔练习,完成书上第6、7题。四、课堂小结:今天你有什么收获?你们做这样的题是不是很有兴趣?案例评析在教学数独前,我认真地解读了教材,教参,经过备课,我知道了要解决这样的问题不仅要看行还要看列,即要先考虑什么还要考虑什么。虽说在上本节课前,我们班的同学已经玩了几次稍难的数独了,但是从没对他们进行系统的训练,只是让他们在找感觉,在做着玩寻求一种心理上的快感,所以上课前心理还是有很多负担的,怕孩子们表述不清,也怕学得快的孩子不讲就会,学得慢得孩子讲了也不会。经过一番思量之后,我打算从游戏引入,告诉所有的孩子们只

35、要你认识1、2、3、4,你就能学会它,从而让孩子们放轻松,以最好的状态进入学习中。一、以做破译密码的游戏为主线,层层引入,游戏过后有思考。在新授课前,我设计了入门级密码破译和初级密码破译,孩子们玩得津津有味,但是只有游戏是不够的,游戏后要有思考,从第一个游戏中,学生们发现了要想填上类似这样的密码,需要至少知道三个数学。在初级密码破译后,学生思考的结果是,要想填好密码,应该先找到字母所在的行或列,再进行思考。学生们在不知不觉中自己发现了方法,也学会了用数学语言来表述自己的思考过程。二、在讲授例题时给学生们一个缓冲,让接受能力快的孩子带接受慢的孩子,达到共同学习。讲授到高级密码破译时,面对例2,有

36、些同学手足无措了,不知从何下手,这个时候我让同桌两人交流,说说先算A还是先算B,这样想的理由是什么?在交流过程中,学生们明白了做这种题最重要的一条原则,就是先找到字母所在的行和列,然后看哪个给了三个数字,再写出字母所表示的数字。这样层层深入,水到渠成,丝毫看不出老师教学的痕迹,完全是学生自己思考的结果,教师只是在关于的时候给予必要的指导,帮助孩子们学会用数学语言来表述自己的思考过程。虽精心备课,但由于能力原因,也有不足之处:一、教学评价语言不够及时、准确。这节课比较开放,有的孩子回答得非常好,思维很敏捷,我的评价语没有及时地跟上,有的孩子回答得不够简洁,也不够清楚,但是想法是正确的,我也没有给

37、予适当的鼓励。二、教师语言比较生硬。当学生表述思考过程不简洁时,我说:谁能像老师这样说?然后开始按自己的方式说,虽很简洁,却不是孩子的思考,我可以说,“同学们听听,老师这样说好不好?”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融合教学案例姓名杨丽华学校宁洱县直属小学班级二(3)学科小学数学案例主题轴对称图形的认识(一)是小学数学人教版二年级下册第三单兀的内容。这部分内容是学习空间与图形知识的必要基础,对于帮助学生建立空间观念,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都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教学中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结合传统文化中的“剪纸”等知识融入教学,随时引导学生把所学的数学知识应用到生活中去,解决身边的数学问题,了解数学在现

38、实生活中的作用,体会学习数学的重要性。案例背景-轴对称图形是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经常看到的图形。二年级学生的能力差别比较大,学习态度、学习兴趣和学习习惯也有不同的层次,对空间图形的理解水平参差不平,针对这一实际情况,对不同的学生课时目标也应有不同的要求。结合生活实际,融入传统文化教学,对轴对称知识的综合运用,有利于学生进一步认识图形的变换,发展他们的空间观念。教学时,可以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采用观察、动手剪纸等活动,让学生观察日常生活中所熟悉的物体,注重实践活动的丰富多样性,帮助学生发展空间观念,使学生能在不同数学活动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同时可以获得广泛

39、的活动经验。案例描述一、铺陈渲染激起兴趣。播放课件,故事导入新课。二、情境体验认知发现。(1)引导观察,感知对称。师:为什么说在图形王国里,小蜻蜓、小蝴蝶、树叶都是一家子的呢?生自由发言。生1:我认为生2:我觉得生3:我想师:同学们有很多自己的想法。下面,我请同学们仔细观察这些图形的左边和右边,说说你发现了什么?把你的发现给小组的同学说一说。学生互相讨论,交流想法。学生自由发言。生1:我发现生2:我发现(2)认识“轴对称图形”。师:同学们观察得非常仔细,说得也很有道理。下面,请同学们再想象一下,如果我们把这些图形的左边和右边对折起来,会发生什么情况呢?学生自由发言。师:你们的想法正确吗?我们可

40、以去验证一下。(让学生用手中的图形对折试一试)教师小结:如果把一个图形对折以后,两边的图形能够完全重合,我们就把这样的图形叫做轴对称图形。(板书课题)(3)剪“轴对称图形”。师:现在,同学们都知道小蜻蜓、小蝴蝶、树叶为什么在图形王国里是一家的了吧。因为它们都是(学生看板书回答:轴对称图形)师:对称的东西还有很多,(课件出示)比如:我们穿的衣服、用的剪刀和戴的眼镜,这些东西也是对称的。老师这儿还有一些用纸剪出来的图形,来看看都是些什么?(出示图片:有衣服、松树、飞机、爱心桃等)请同学们仔细观察,这些图形是对称的吗?折折看。师:看着老师剪出的这些轴对称图形,同学们肯定也想自己动手剪一剪,那么,请同

41、学们商量商量,如果给你一张纸,怎样才能剪出一个轴对称图形。学生讨论后自由发言。生1:我想生2:我猜生3:我是这样剪的播放课件演示:怎样剪一个轴对称图形。组织活动:动手剪一个轴对称图形。然后让学生将自己小组剪出的轴对称图形进行展示。(贴在黑板上)(4)认识对称轴。师:刚才,同学们用自己的双手剪出了这么多美丽的轴对称图形,虽然,每个人剪出的图案不一样,但请你们仔细观察,这些轴对称图形的中间都有什么?我们把折痕所在的这条直线叫做“对称轴”。师:请同学们动手指一指这些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在哪儿?好,下面我们就把它画出来吧!同学们说说,你觉得该怎么画?生讨论交流。播放课件演示:画对称轴的方法。学生用铅笔画

42、出自己剪出的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三、自主抒发互动交流说“生活中的对称”。师:其实生活中有很多轴对称图形。请大家找一找,和小组同学互相说一说。生互相交流。师:老师今天也给你们带来了一些轴对称图形,我们一起去欣赏一下吧!(播放课件)四、妙笔点睛精确整合(1)显身手。(辨对称)课件出示:判断下列哪些物体是轴对称图形,是的请画出它的对称轴。独立完成,指名汇报,集体评价。(2)猜图形、画图形。(猜对称)出示图形的一半,请学生猜这是什么物体。说一说你是怎么知道的?在格子图上画出轴对称图形的另一半。完成后请小组交流,你是怎么做到的?(3)找对称轴。(玩对称)师:看,这是我们学过的哪些图形?(出示:长方形、正

43、方形、圆)你们说说,它们是轴对称图形吗?那么,它们分别有几条对称轴?(学生利用手中的图形动手折一折,找出它们的对称轴。重点指导圆的折法。)学生汇报交流,课件演示:长方形有2条对称轴,正方形有4条对称轴,圆有无数条对称轴。五、诗化概括积累运用师:同学们,今天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学生交流学习感受。(说一说生活中你发现的轴对称图形的美)师:其实生活中有很多轴对称图形。请大家找一找,和小组同学互相说一说。老师今天也给你们带来了一些轴对称图形,我们一起去欣赏一下吧!中国传统文化“剪纸”艺术的美就能很好的展现轴对称图形的美哦!案例评析本教学案例是让学生认识轴对称图形的含义,能够找出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难点

44、是能根据轴对称图形的概念进行判断轴对称图形,并找出对称轴。把中国传统文化的剪纸融入教学中,通过折一折、辨一辨、试一试、议一议、比一比等操作活动,实现对轴对称图形的理解,突破难点,突出重点,培养学生爱学、善学、乐学的习惯。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融合教学案例姓名钟子程学校宁洱县直属小学班级2学科数学案例主题年、月、日案例背景本课时知识涉及节日、节气、一些特殊日子等,在教学时可穿插进相关内容,如教学设计在2020年年历上标注一些特别的日子:1劳动节、儿童节、教师节、国庆节等;2春节、清明节、中秋节等;3.找出二十四节气;4圈出自己和父母的生日。案例描述教学过程中,适时融入以下知识的教学,使学生对年、月、

45、日的总体感知更加清晰,激发起学习的兴趣,冋时进行传统文化教育。在2020年年历上标注一些特别的日子:1劳动节、儿童节、教师节、国庆节等,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知识和实际生活的紧密联系激起他们进一步学习的愿望;2春节、清明节、中秋节等,让学生再次走进中国的传统节日;3找出二十四节气,二十四节气是中国古代劳动人民长期经验的积累和智慧的结晶。这个活动既巩固年、月、日的知识,又开阔视野,进行中华传统文化的教育;4圈出自己和父母的生日目的是让学生加深对年、月、日的认识,同时渗透感恩父母、孝敬父母的教育。案例评析通过本次课的教学,学生不但对年、月、日的总体感知更加清晰,掌握了所学知识,达到了教学目标,还感受到数

46、学知识和实际生活的紧密联系,激发起学习的兴趣,同时懂得感恩,孝敬父母,开阔了视野,进行了传统文化教育。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在以后的教育教学中,要适时有效的融入课堂的教学,为教学活动增光添彩。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融合教学案例姓名杨莉学校宁洱县直属小学班级小学学科数学案例主题复式统计图案例背景把调查的数据整理出来,蕴含着统计思想。在生产、生活和科学研究中,有时要调查和分析一些问题,就要把收集到的一些原始数据加以归类整理,从而推理研究对象的整体特征这就是统计的思想方法。案例描述一、情景引入课件出示情景图。提问:同学们,这是本班同学最喜欢的活动情况,你从图中能知道些什么?学生自由(2)要想统计本班

47、男女生最喜欢的活动,可以怎样设计统计表?展示统计表:男生最喜欢的活动活动看书踢球看电视画画跳绳玩电子游戏人数女生最喜欢的活动活动看书踢球看电视画画跳绳玩电子游戏人数这两个表的活动都一样,像这样的表可以合成一个表吗?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复式统计表二、学习新课复式统计表。上面的每张统计表都只是反映男、女生最喜欢的活动的人数,如果要对男、女生最喜欢的活动的人数进行比较,就显得不是很方便了。所以,人们就想到把这些简单统计表合并成一张统计表。(出示例题中的复式统计表)明确:该统计表填写了男生和女生最喜欢的活动数据,像这样的统计表就是复式统计表,复式统计表可以表示多组数据,单式统计表只能表示一组数据,与单式统

48、计表相比,复式统计表更有利于对所收集的数据进行观察、比较和分析。读复式统计表。复式统计表左上角的一个格用斜线隔成三部分,分别表示出表内横向、竖向所放内容以及所统计数据的名称。竖排表示所统计的对象是男生和女生,因此对应表头处写“性别”。横排表示的是最喜欢的项目情况,因此对应表头写“活动”。中间部分是不同性别、不同活动的相应人数,因此在表头对应的中间格写“人数”。案例评析本课是在延续以前学习的单式统计表的知识,从已学过的简单的单式统计表引出了较复杂的复式统计表。合计和总计需要学生自己去计算,这对于学生来说难度不大。同时也让学生认识到复式统计表的好处,以及结合生活实际来熟练运用,毕竟以后在日常生活中

49、可能会经常应用到这一知识。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融合教学案例姓名李发华学校宁洱县直属小学班级小学学科数学案例主题轴对称图形(剪纸)案例背景剪纸是我国一种历史悠久的民间艺术,有些剪纸是轴对称图形已经融入了我们的课堂案例描述一、欣赏图片,建立表象出示教材第28页单兀主题图。谈话:同学们,你们去过游乐场吗?这些玩具大家都玩过吗?那你对这个场景肯定不陌生了,你能给大家介绍下这个游乐场里有哪些好玩的项目吗?(请认识的学生介绍项目。)小结:你瞧,这个游乐场可好玩了,高高的上空有缆车、摩天轮,下面还有小火车、滑滑梯、飞机,孩子们在这里玩得可高兴了,他们还在这儿放风筝呢,这里不仅好玩,还藏着好多数学知识,想不想认

50、识它们呢?这节课我们就要在这样的游乐场里学习数学知识。二、互动新授1、小组合作,探究对称。教师点击蜻蜓风筝和蝴蝶风筝的图形。谈话:你看,这是在游乐场上的蝴蝶风筝和蜻蜓风筝,认真观察,它们在形状上有什么特征?(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说。)教师小结并过渡:像这些物体,它们的左右两边是完全一样的,我们把这种现象称为“对称”,在我们的生活中还有着许多这样的物体,让我们一起去欣赏下吧。(教师出示叶子、蝴蝶和天安门图。)师生谈话:从这些物体中,你发现它们都有什么特征呢?把你的发现在小组内说一说。学生自主父流。谁愿意来把你们组的发现说给大家庭?(学生在汇报时,教师尽量鼓励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来表达,对学生一些不准确

51、的表达无须过分强求,不必可以纠正。)2、教学“对称”师:同学们刚才观察得非常仔细,发现了这些各式各样的图形都有一个共同的特征,就是它们的左右两边都是完全一样的。这种现象在数学上称为一一对称,这些物体就是对称现象。3、剪一剪一一认识轴对称图形。(1)师:前面我们已经认识了对称图形,老师这里给每个小组都准备了一些纸张,大家能够用剪刀试着剪出一个对称图形码?在剪之前先想一想怎样剪才能剪出对称的图形,然后动手试一试。学生小组合作,完成剪一剪。组织学生将自己小组剪出的对称图形进行展示并汇报各自的剪法。(2)引导学生明确剪对称图形的方法。要剪出一个对称图形,可以先把纸张进行对折再剪,最后沿对折的地方打开,

52、这就形成了一个对称图形。教师小结:像这样剪出来的图形都是对称的,它们都是轴对称图形。同桌交流,将剪出的图形对折,看看是否完全重合,说说同桌剪的是不是轴对称图形,怎样判断?教师引导:我们剪轴对称图形时,先要对折,那就是说,把你手上的图形对折,如果能完全重合,就是轴对称图形。学生操作,判断。指名上台演示,说说判断的理由。(展示时,教师注意让学生从不同的方向,横着、竖着、斜着的方向对折,感受不同角度进行判断。)4、引导学生认识对称图形的对称轴。谈话:将对折的图形打开,你有什么发现?(中间有一条折痕。)师:这条折痕就是这个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同学们,用铅笔画出你们所剪图形的对称轴。学生认识对称轴,画出

53、对称轴。5、同桌之间互相找找剪出来的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学生找,互相说。6、说一说,在我们的周围你能找出轴对称图形吗?三、拓展延伸,巩固深化1、指导学生完成教材第29页“做一做”。说说哪些图形是轴对称图形,说明理由。引导学生在头脑中将图形对折,看看是否完全重合。2、完成教材“练习七”的第1、2题。谈话:生活中还有很多图形是轴对称图形,老师收集了一些图形,这里有轴对称图形吗?你是怎样确认的?出示第1题的图形,让学生小组交流,说说自己的看法,指名汇报。教师小结:这里的五角星,乒乓球拍和飞机的图案对折后能完全重合,都是轴对称图形你能指出它们的对称轴吗?(学生互相指一指,并指名上台指。)谈话:我们接触

54、最多的10个阿拉伯数字里也有轴对称图形,你能找出来吗?出示第2题的数字图,学生寻找。交流汇报。3、完成教材“练习七”的第3题,连一连。学生读题,说说下面的图案分别是从哪张对折后的纸上剪下来的,连一连。学生连线,教师巡视,指名汇报。四、课堂小结师:通过今天的学习,同学们有哪些收获?学生自由发言。教师小结:这节课我们从生活中的对称现象认识了轴对称图形,只要我们留心观察,我们生活的周围处处可以看见轴对称图形,正是因为有了这些图形,我们的生活才会装扮得这么美丽。板书设计:轴对称图形的认识亠1亠1剪一剪。对称完全重合轴对称对称美案例评析在教学中,我先让学生借助观察图形,抽象出下面图形,再通过对折图形,初

55、步认识到完全重合就是左右,上下等两过的大小,形状完全一样。尝试用对折,验证对称,能帮助学生建立轴对称图形的清晰表象一一对折后折痕两边的部分完全重合,把学生已有的关于对称现象的生活经验逐步提升为数学知识。通过实践操作,学生对轴对称图形的特征和对称轴的含义有了更深的认识。通过学习让学生尝试用对折,验证对称,能帮助学生建立轴对称图形的清晰表象一一对折后折痕两边的部分完全重合,把学生已有的关于对称现象的生活经验逐步提升为数学知识。通过观察、操作活动,让学生初步认识轴对称图形的基本特征。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融合教学案例姓名李发华学校宁洱县直属小学班级小学学科数学案例主题图形的变换案例背景中国文化博大精深,

56、很多内容蕴含着数学知识,有机糅合优秀传统文化和数学知识,让学生在学习数学知识的同时,潜移默化接受中国数千年沉淀下来的文化精华,这将大大拓展数学学习的意义,同时也会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构建数学与文化之间的桥梁,教育的功能也将进一步显现。案例描述利用小组合作学习在思考、操作、交流中培养学生空间想象能力,通过欣赏我国传统文化中的风筝、脸谱、剪纸、蓝印花布等,体会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价值,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欣赏数学的美。本案例从以下几方面展开教学:1、能辨认出生活中的图案是由一个图形经过轴对称或平移、旋转运动得到的。2、经历观察、操作及合作交流的过程,获得用图形的运动设计图案的基本方法,在想象图

57、形运动的过程中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3、进一步感受轴对称、平移和旋转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感受数学的美,体会数学学习的价值。4、感受劳动人民的聪明智慧,激发学生热爱数学的兴趣。插入(风筝、剪纸、脸谱)的教学渗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知识教育。案例评析学生经历观察、操作及合作交流的过程,获得用图形的运动设计图案的基本方法,在想象图形运动的过程中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在感受轴对称、平移和旋转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感受数学的美,体会数学学习的价值感受劳动人民的聪明智慧,激发学生热爱数学的兴趣。通过学习,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的同时,加强数学文化素养、数学学习心理品质素养的

58、培养和智能的开发,弥补现行课程中传统文化的缺失,以达到德育感受轴对称、平移和旋转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感受数学的美,体会数学学习的价值。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融合教学案例姓名李腾学校宁洱镇第二小学班级3学科数学案例主题鸡兔同笼案例背景1、学会用不同方法解答“鸡兔同笼问题”,比较各种解法的特点,让学生学会怎样解答更简便。2、运用假设法通过合作交流探索多种方法解决鸡兔同笼问题,并学会用这种方法解决生活中类似的实际问题。3、使学生初步认识“鸡兔同笼”的数学趣题,了解与此有关的数学史。案例描述(一)、问题引入,揭示课题。大约在500年前,孙子算经中记载了这样一个有趣的问题。书中说:“今有雉(野鸡)兔同笼,上

59、有三十五头,下有九十四足,问雉兔各几何?”这段话是什么意思?谁能说说?这段话的意思是:有若干只鸡兔同在一个笼子里,从上面数,有35个头,从下面数,有94只脚。问笼中鸡和兔各有几只?这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鸡兔同笼问题,如何解决这个1500年前古人提出的数学问题,就是我们这节课研究的内容。板书课题:鸡兔同笼问题(二)主动探究、合作交流、学习新知。1、例1:鸡兔同笼,有8个头,26条腿,鸡、兔各有几只?(学生讨论)学生初步交流,教师提示:可以用画图法、列表法、假设的方法。2、学生思考、分析、探索,接下来小组讨论、交流。反馈:说一说你们小组探究的过程,你们是怎样得出结论的?鸡兔各有几只?学生汇报探究的方

60、法和结论:1、画图法:给每只动物先画上2条腿(也就是都看成鸡),这样一共用16条腿,还剩下10条腿。一次增加2条腿,一只鸡就变成了一只兔,要把10条画完,要把5只鸡变成兔。总结:画图的方法非常便于观察、非常容易理解。2、列表法:(展示学生所列表格)学生说明列表的方法及步骤:学生汇报:我们先假设有8只鸡这样一共就有16条腿,显然不对,再减去一只鸡,加上一个兔,这样一个一个地试,把结果列成表格,最后得出3只鸡、5只兔。师:同学们的探索精神和方法都很好,都能用自己的方法成功地解决“鸡兔同笼问题”。不过上面的两种方法,老师还是觉得比较麻烦,又是画图,又是列表的,有没有更方便简洁的方法来解决这个问题?假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