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基础复习要点_第1页
心理学基础复习要点_第2页
心理学基础复习要点_第3页
心理学基础复习要点_第4页
心理学基础复习要点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专心-专注-专业专心-专注-专业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专心-专注-专业“心理学基础”复习汇总(下划线表示历年考过的知识点)第一章、心理学概观1、心理学是研究心理和行为的科学:人与动物同样具有心理,心理学对两者都进行研究。主要研究人类心理,研究动物心理也有科学价值。心理学不只研究行为,还研究心理及其与行为的关系等,心理学是一个高度复杂的系统。心理学是一门科学。2、研究目标:描述,即客观陈述,不涉及价值判断,也不寻求原因。解释,即揭示原因,分析因果。预测,即估计未来的可能性。控制,即采取措施,趋利避害。3、主要方法:观察法,即通过观察发现规律

2、;实验法,即通过操控变量和分组发现变量间因果关系;相关法,即通过统计和相关曲线来发现规律;调查法,即通过问卷或访谈了解情况;个案法,即通过临床典型案例进行深入研究。4、诞生标志:1879年德国莱比锡大学哲学教授冯特创建了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标志着心理学从哲学分离出来,成为一门独立的科学。5、主要流派:行为主义,华生和斯金纳,它主张只将行为作为心理学研究对象;目的在于解释刺激和反应之间的关系,并借此控制和预测人与动物的行为;它反对内省法,反对用遗传去解释个体行为差异。精神分析,弗洛伊德,它主要研究与性冲动密切相关的潜意识并释放被压抑的潜意识;其主要方法为自由联想法,旨在通过无顾忌的联想分析

3、当前行为和观念的潜意识根源。人本主义,马斯洛和罗杰斯,他们主张心理学应该针对健康的成人心理,研究人性的积极方面;其目的更多地在于促进人类的潜能和价值;这种学派强调现象学的方法,反对决定论。【试题补充】1、通常将个体心理现象分为心理过程和个性差异两个方面。2、认为人与动物不同,人的行为主要受自我意识的支配,有自我实现的需要,这是人本主义学派的观点。3、电影爱德华大夫诠释了精神分析学派的观点4、简述人本主义心理学的基本观点及其代表人物答:研究对象主张研究人性的积极方面;研究目的主张促进人的潜能实现;研究方法主张以问题为中心,强调现象学的方法;反对决定论认为人是有自由意志的;对人性乐观,其代表人物是

4、马斯洛或罗杰斯。第三章、动机1、动机的定义:心理学中所讲的动机就是指促使个体从事某种活动的内在原因。具体而言,动机是指引起个体活动、维持该活动并使该活动朝某一目标进行的内在动力。2、动机的三种功能:始动功能,即引起某种活动;导引功能,即促使活动朝向特定的目标进行;维持和调节功能,即维持维持某种活动直到达到目的,并在此过程中调节有机体的活动方式。3、需要和动机:需要,就是有机体的内部缺乏,其中包括生理和社会性的需要,分别如口渴和交流需要。动机产生于需要,二者几乎难以区分。人类一切行动都源于需要。4、驱力和动机:驱力指因某种缺乏引起的促动力量,驱力、需要动机可替代使用。动机比驱力宽泛,驱力必因为某

5、种缺乏,而动机可能仅因为外部刺激产生,这种外部刺激又叫“诱因”。诱因有正负之分。5、动机强度和工作效率:有关动机强度、工作难度和工作效率的研究结果,被称为“叶克斯-多德森定律”。定律主要内容为,易事用强压、常务用中压、难关用低压。6、母性动机:母性动机应该源于某种生理动机,通过动物实验推测,泌乳刺激素可能是物质因。瓦顿设计了一个测量各种驱动力强度的实验,他将怀有某种需要的白鼠放在A箱,将诱因放在C箱,其间必须通过电击的栅格B,用白鼠穿过栅格的次数来表示驱动力强度。根据瓦顿实验,母性动机强度最大。7、成就动机的心理结构:阿特金森认为成就动机存在两种心理作用,一种是希望成功,另一种是害怕失败。追求

6、成功的倾向Ts受三种变量影响,即追求成功的动机Ms、成功的可能性Ps、成功的诱因值Is,其中Ts=MsPsIs;同时Is和Ps是相反关系,即Is=1-Ps。回避失败的倾向Taf也受三种变量影响,既回避失败的动机Maf、失败的可能性Pf、失败的诱因值If,其中Taf=MafPfIf;If和Pf也是相反关系,即If=1-Pf。追求成功的倾向Ts减去回避失败的倾向Taf就等于合成倾向Ta。通过恒等变型Ta=(Ms-Maf)Ps(1-Ps)。讨论(Ms-Maf)的正负可知主体的趋向;讨论Ps(1-Ps)的最值(即Ps=0.5时)可知目标难度对不懂趋向的影响。8、习得性无助:它指因一系列失败经验而造成的

7、无能为力的绝望心境,也称“破罐子心理”。塞里格曼利用实验研究习得性无助,他将一组狗先放入无法逃脱的电击环境,再放入可逃脱的电击环境,狗始终不尝试逃脱;另一组狗没有经历过无法逃脱的电击环境,于是在接触电击的第一时间就逃脱了。产生习得性无助感后的表现有动机降低、认知障碍和情绪失调。启示:努力发展一种乐观的解释方式,注重检查环境中的随机因素以避免逆来顺受,尽量回避因失败挫折所引起的消极的、不变的和宿命论的解释方式;不要让暂时的挫折损害成就动机。9、归因论:动机理论之一,由海德创始,美国心理学韦纳发展了它。家韦纳把归因分为三个维度:内部归因和外部归因,稳定性归因和非稳定性归因,可控归因和不可控归因。韦

8、纳提出个人对行为成败的归因通常从以下六个方面着手,即个人能力、努力程度、工作难度、运气好坏、身心状况、外部环境。在实际应用中的价值主要有三,即了解心理与行为的因果关系、根据行为者当前的归因倾向预测其以后的动机、归因训练有助于提高自我认识。10、自我效能:班杜拉在解释动机时提出了社会学习论,认为个人在追求目标的过程中,面临具体工作时,其工作动机的强弱取决于个人的“自我效能”的高低。自我效能指个人对某种事务有过一些成败经验后,对自己相应能力的一种评估。自我效能越高,则动机水平越高。正所谓“艺高人胆大”。自我效能的正确评估来自于五个方面的学习,即直接经验、间接经验(替代经验)、书本知识、体能训练和归

9、因方式。班杜拉还主张个体行为受三方面诱因影响,即直接诱因、间接诱因、自我生成的诱因。11、需要层次:马斯洛提出人有五个层次的需要,由低级到高级排列应为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归属和爱的需要、尊重需要和自我实现需要。需要越低级力量越强;越高级越能体现人类特征。马斯洛把这些需求分为缺乏性需要和成长性需要。有些人为了满足高级需求而克制低级需求,因而存在层次颠倒的现象。人的基本需求具有似本能的性质,一方面它们与生俱来,另一方面它们又依赖于社会文化生活环境。自我实现是马斯洛心理学的一个中心概念,是人类心灵的高峰体验。【试题补充】1、动机按照性质可划分为生理性动机和社会性动机。2、简述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的基本

10、观点。答:人类的主要需要分为五个层次,由低到高依次为:生理的需要 指对阳光、水、空气、食物、排泄、求偶、栖息和避免被伤害等需要。安全的需要 指对生活在无威胁、能预测、有秩序的环境中的需要。归属与爱的需要 指对友伴、家庭的需要。对受到组织、团体认同的需要,它表明人渴望亲密的感情关系,不甘被孤立或疏离。尊重的需要 包括“人尊”和“自尊”两方面,前者指希望获得别人的重视、赞许等,后者指自信、自强、好胜、求成等。自我实现的需要 指充分发挥个人才能和潜力的需要。第四章、学习1、学习的定义:学习是基于经验导致行为或行为潜能发生的相对持久的变化,它包含如下三个基本含义:基于经验而导致的,学习依赖于个体的相关

11、经验,无论是直接经验还是间接经验,日常经验还是偶然经验都有可能自觉或不自觉地产生改变。行为或行为潜能的变化,学习过程中可能产生明显的行为变化,也可能产生不明显的行为潜能的变化。相对持久的,学习造成的改变应当具有持久性,但不一定是永久的。2、学习的分类:美国教育心理学家加涅认为学习按简繁程度可划分为八种,即信号学习、刺激-反应学习、连锁学习、语言联合学习、多重辨别学习、概念学习、原理学习、问题解决学习。美国心理学家奥苏伯尔从两种维度入手对学习活动进行分类,一个维度是根据学习方式分为接受学习和发现学习;一个维度是学习材料和学习者的关系分为意义学习和机械学习。接受学习又叫接收学习,发现学习又叫主动创

12、造性学习;意义学习即学习者在新旧知识间建立创造性联系的学习,机械学习即单凭死记硬背进行的学习。每种学习方式都各有优劣,应当依据学习情况具体使用。3、经典条件作用:有机体先天的、不学而能的反应叫无条件反应,如饥饿时看到食物会分泌唾液等;这些刺激叫无条件刺激,如食物。其他非先天的反应中,那些刺激叫中性刺激,如单纯的脚步声不会造成唾液分泌。但当中性刺激与无条件刺激经常相伴出现时,前者就也能引起某些无条件反应,从而成为条件刺激,如喂食人的脚步也能引起唾液分泌。由条件刺激引发的反应叫条件反应。条件刺激的确立在于经常与无条件刺激相伴出现,它具有消退和自发恢复等现象。当条件刺激建立后,又不再与无条件刺激相伴

13、出现,条件反应则会消退,如喂食人不再拿来食物,唾液分泌则会衰减。在条件反应消退后再次建立条件刺激,则条件反应有自发恢复的倾向。4、满灌疗法和系统脱敏法:满灌疗法是让来访者直接接触令其恐惧的刺激,直至不再恐惧。系统脱敏法是让来访者在完全放松的情况下慢慢面对恐惧刺激,最后用一系列逐步接近的程序令其不再产生恐惧。系统脱敏疗法见效慢但易于接受。5、操作条件作用:桑代克通过实验提出效果律,认为学习过程是个尝试错误的过程,在众多尝试中,保留下最满意的反应,形成刺激-反应联结。斯金纳接受了效果律,进而研究了操作条件作用,他认为学习是一种反应概率的变化,强化和惩罚是其增减因。经典条件作用和操作条件作用并不相同

14、,具体见下表:经典条件作用操作条件作用反应性质先天反应(流口水)新的有效行为(用工具)主动性反射性的自主的强化顺序在反应之前(脚步饲者唾液)在反应之后(搬箱子取香蕉)强化作用建立条件刺激物与无条件刺激无的联系(脚步喂食)奖惩有效的行为学习内容刺激物之间的信号关系特定的反应适合解释信号学习、情绪学习动作技能学习6、操作行为的结果:行为的结果会影响该行为将来出现的概率,行为的结果包括强化与惩罚。强化包括正强化和负强化正强化刺激进取行为频繁出现,如赞扬;负强化刺激回避行为频繁出现,如臭味。惩罚包括正惩罚和负惩罚正惩罚增加刺激促使某些行为减少,如罚单;负惩罚减少刺激促使某些行为减少,如扣工资。强化总导

15、致行为概率的增加,惩罚总导致行为概率的减少。正负强化与奖惩显然是不同的,不能混淆。7、顿悟学习:格式塔心理学家苛勒认为桑代克的尝试错误论存在不足,前者在试验中发现大猩猩遇到困难并不盲目地尝试各种可能并评估它们的优劣,而是通过观察和思考迅速找到解决问题的较佳方法,这一过程叫做顿悟。顿悟需要一定的智力水平和经验积累。8、潜在学习:心理学家托尔曼指出没有强化也同样能学习,只不过是潜在的学习。将老鼠分成a、b两组放入迷宫,a组到终点给予奖励,b组无奖励,但最终两组都学会了走迷宫,只是b组显得不那么积极。一旦b组也给予奖励,它们走到终点的效率并不低。进而发现,如果设置路障,老鼠不是乱窜而是选择可能的最短

16、路径,表明老鼠的行为依靠认知而不是反应。老鼠对环境地图的内部表征和认识,构建了有关环境的认识地图。9、观察学习:行为主义的学习理论认为直接经验是改变行为的唯一途径,班杜拉认为间接途径也可以导致学习行为。观察学习就是通过观察他人的行为而非通过直接经验产生的学习,被观察的有机体称为榜样。看到榜样的行为受到强化而自己也趋向于间接地接收强化,这叫做替代强化;看到榜样受罚时情况类似。从观察到学习有四个影响学习效果的环节,即注意的选择、线索的抽象、印象的复现、内在的动机。10、两种学习观:学习理论大体可分为两种,即行为主义学习观和认知学习观,它们存在以下几点区别:行为主义学习观认为学习是主体行为在环境影响

17、下的被动改变;认知学习观认为学习是主体有意识接受环境信息,并用这些信息主导行为的过程。行为主义学习观认为学习实现的是刺激与反应的外显联结,没有认知成分参与;认知学习观认为学习是在心理层面新建有关环境信息的表征方式,行为只是一种外在表现,心理的变化可能是隐形的,也更加重要。虽然行为主义学习观不承认认知能力参与了学习行为,但它对简单的学习过程还是有着强大的解释能力,应该讲两种学习观结合起来看待。1、先前学习的内容对后续学习内容所产生的干扰作用叫前摄抑制。2、学习迁移是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的影响。3、学习一种材料,达到一次完全正确背诵后仍继续学习,称为过度学习。第五章、认知过程1、感觉的含义:感觉器

18、官接受刺激并将信息传输到中枢神经系统,进而完成信息属性分辨的过程。2、感觉的测量:绝对阈值,能够引起感觉的最小刺激量。差别阈值,指刚刚能够辨别出两个刺激强度的最小差异,又叫最小可觉差。3、基本感觉现象:后象,即刺激停止后不马上消失,而是逐渐减弱,感觉有残留。感觉适应,即持续刺激使最小可觉差变大。感觉对比,即不同刺激作用于同一感官。4、主要感官:视觉,颜色包括三个属性,即色调、明度和饱和度。听觉,包括音高、响度和音色。其他感觉包括嗅觉和味觉、肤觉、动觉和平衡觉.机体觉。5、知觉概说:定义:大脑对感觉信息的组织和解释并赋予整体意义的加工过程。知觉与感觉:感觉是客观感受,知觉必须加以解释;知觉从感觉

19、开始但比它复杂。6、知觉的特性:相对性,知觉体验由刺激对象及其背景一同构成;理解性,对现象加以解释;选择性,选择特定角度解释现象。整体性,倾向于把多个事物理解成一个有组织的整体。组织性,对现象整合、使具有系统和逻辑。恒常性,知觉条件改变,心理仍不变化。7、短期记忆的容量:72个组块。8、思维的分类:根据思维方向分类,分为我向思维和现实性思维;根据思维的指向性分类,分为辐合思维和发散思维;根据思维的创造性分类,分为再生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9、问题解决的过程:问题表征,即对问题的有效分析;选择算子,即选择解决策略;应用算子,即实施解决办法;评价当前状况,即评价算子并作出调整。10、影响问题解决的心

20、理因素:问题的表征,是否能正确理解、分析问题。定势的作用,有时助于问题解决,有时起阻碍作用。固着与迁移,如果遇到困难时固执刻板观点就会影响思路迁移。认知结构,即思考解决问题的思路。情绪与动机状态,即解决问题的精神状态。【试题补充】1、根据艾宾浩斯遗忘曲线,遗忘是先快后慢。2、如何有效地组织复习?答:及时复习;合理分配复习的时间;尝试重现和反复识记相结合;采用多样化的复习方法,动员多种感官参加复习;活动有助于记忆。第六章、情绪、压力与适应1、情绪与表情:情绪是一种以生理唤起水平、表情和主观感受的变化为特征的心理现象。情绪主要由三种成分构成,首先是人体内部的生理变化,大部分由肾上腺素引起;其次是表

21、情,它是情绪的外部特征;最后是情感。表情主要分三种,即面部表情、身体姿势表情和言语表情。2、情绪概说:通常将基本情绪确定为四种,即喜、怒、哀、惧。基本情绪相互搭配构成复合情绪。情绪的功能有三种,即动机性功能、信号性功能和感染性功能。3、情绪表达的三个特征:表情的先天性,实验证明盲婴和普通婴儿一样具有表情,婴儿表达情绪无需学习,同时它们似乎也懂得成人表情。表情的普遍性,许多表情被各地人们普遍识别。表情的文化特性,同一个表情或姿势在不同文化中的意义不尽相同。4、三大情绪理论:詹姆士-兰格的躯体反应理论,他们主张并不是情绪造成生理变化,而是生理变化(主要是内脏)决定情绪;它忽视了中枢系统的控制调节作

22、用。坎农-巴德的中枢神经过程理论,二人反对将内脏反应看做情绪的原因而认为关键在于中枢神经,该理论认为外籍刺激到达大脑会同时激起肌肉运动和情绪体验;它忽视了大脑皮层和外周神经系统。认知评价理论,沙赫特和辛格认为由于认知能力的参与,同时对环境和胜利唤醒做出评价,在此基础上综合产生情绪。5、恐惧反应发生时的身体变化:詹姆士和兰格都认为我们感到恐惧是因为我们在颤抖。身体变化为受到威胁、身体下意识对威胁感到紧张、采取及时回避或防御、引起表情和内脏变化,最后我们感到恐惧。内脏反应不受个体控制。6、生活压力的含义:个体在生活中面对某种威胁性刺激时由于无法将它消除只得听任其存在,进而这种刺激长期存在,相应的生

23、活事件会使个体在心理上感受很大的压力,这种压力就是所谓的生活压力。7、生活压力的来源:日常烦恼,即日常出现的威胁或损害,它与一些心理变量紧密相连。生活改变,即生活秩序上发生的重要变化,它会影响个体的情绪和身体状况。心理因素,包含挫折、冲突和非理性信念等内容。A型行为模式,即时间紧迫感强、喜欢竞争、富于攻击性的特征行为。8、心理冲突:由对立因素引起的两个或多个行为趋势造成的矛盾心理称为心理冲突,它好、主要分为以下四种类型:双驱冲突,即不可兼得的冲突;双避冲突,即怕这怕那的冲突;趋避冲突,即患得患失的冲突;多重趋避冲突,即诸事难决的冲突。9、非理性信念:对事物的错误认识就是非理性信念。对消极事件的

24、小题大做是非理性信念的典型代表。这些信念会增强挫败感和无助感,增大心理压力,降低自我评估,削弱个体应对能力。10、生活压力的应对策略:应对策略主要可分为两种,即问题指向的应对和情绪指向的应对,它们的关键分别在于解决问题和舒缓压力。它们的主要方法见下表:应对策略类型举 例问题指向的应对策略(通过直接的行动或问题解决行为来改变压力源或改变自己与它的关系)斗争(销毁、消除或削弱威胁)逃跑(远离威胁)选择斗争或逃跑(磋商、折中)避免未来的压力(加强承受能力或家底预期的压力)情绪指向的应对策略(通过行动来改变自己会有所助益,但不去改变压力源)躯体指向的做法(抗压药物、放松)认知指向的做法(分心、幻想)测

25、试各种有意识或无意识地导致额外焦虑的方法11、社会支持:压力的调节变量一般来说有五种因素,社会支持是其中之一,它是一种由他人提供的社会资源,即当某人处于压力中,有人告知他是受到支持的,让他感觉到生活在和谐的社会网络中。社会支持有五大来源,即感情关怀(如怜爱)、工具性支持(如资助)、信息支持(如建议)、认同支持(如理解)、社会化支持(如陪伴)。12、应对压力的主要心理学方法:压力思维灌输训练,这种方法首先要加深自我了解,然后对自己深入分析,最后对改进后的行为作出正确评估。控制非理性信念,这种方法首先反思自己痛苦的根源,然后评价其想法的正确性,接着找出与非理性信念相反的想法,最后自我表扬以示鼓励。

26、降低唤醒水平,常见的具体形式有渐进式放松(逐步放松身体)、生物反馈训练(通过仪器反馈加强生理控制力)和静修法(静坐或冥想)。坚持身体锻炼。【试题补充】1、认知对情绪的作用表现为:对情绪刺激的评价和解释;对引起唤醒原因的认知分析;对情绪的命名;对情绪的再评价。第七章、意识(简略)1、意识的状态与层面:控制的意识状态,如完成任务;自动化的意识状态,如边听课边做笔记;白日梦状态,如上课走神;睡眠状态,睡眠也有意识。2、意识的层面:焦点意识;边缘意识;下意识;前意识;潜意识。3、睡眠的五个阶段:过渡期,意识朦胧状态,17分钟;轻睡期,浅度睡眠,1025分钟;和为沉睡期,共1小时左右;快速眼动期,呼吸、

27、心跳不规则,肌肉松弛且难以唤醒。结束后再回到轻睡期,如此往复。4、催眠状态下的意识变化:主动性反应降低;注意层面趋窄化;旧记忆还原;易受暗示;扮演反常角色;知觉扭曲与幻象;催眠后遗忘;催眠后暗示。5、现代催眠理论:角色扮演理论,该理论认为催眠产生于被试在催眠者的诱导下,高度合作地扮演了另外一个角色。意识分离理论,希尔加德教授认为催眠时心理活动分离为两个并行层面,一层收到暗示,可能是扭曲;一层被掩盖,但比较真实。6、促使意识状态改变的药物:镇定剂;兴奋剂;致幻剂。第八章、智力与创造力1、智力的含义:在众多争论中,对智力的解释可以归纳为如下几种:学习的能力;抽象思维的能力;适应环境的能力;测验测得

28、的能力;一种综合性能力。2、五大智力理论:智力因素论,单维度地把智力分成若干个因素。其中斯皮尔曼提出二因素论;瑟斯顿提出群因素论。智力结构论,认为智力区分为三个维度,即智力活动内容(信息)、智力操作(活动)、智力活动产品(结果)。智力形态论,卡特尔认为人类智力有两种形态,即流体智力(与神经生理相关)和晶体智力(与社会经验相关)。多元智力论,认为智力由七种基本因素协同构成。三元智力理论,由斯腾伯格提出,主张智力由三部分构成,即成分智力(认知)、背景智力(知识)、经验智力(体验)。3、智力测算参数:心理年龄,表示儿童心理机能所处的智力水平。智力年龄,即在测试中测得的结果年龄。比率智商,智力年龄除以

29、实际年龄的商。离差智商,个体智力在同龄人中所处的位置。4、常见智力测验:斯坦福-比纳智力量表,通过若干组题目先测出智力年龄,再除以被试的实际年龄,以求得比率智商。这种测验缺点在于比率智商不符合智力发展的实际情况。韦克斯勒智力量表,针对比纳量表而言降低语言要求,增加测试项目,最重要的是摒弃智力年龄,引入离差智商。该测试适合个体测试,不适合群体测试。瑞文推力测试,通过非文字的图形测试,跨文化、跨年龄,适合群体测试,但着重测量推理能力。5、智力发展的个体差异:智力超常,约占人口1%,智力测试分数高于140分者。智力落后,标准为智商在70以下、社会适应不良、早期表征。6、影响智力发展的因素:遗传作用;

30、环境作用。7、创造力:含义,即根据一定目的,运用已有知识,产生出某种新颖、独特、有社会或个人价值的产品的能力。特征,包括敏感性、流畅性、灵活性、独创性、再定义性和洞察性。8、发散思维的特征:指考虑问题时信息朝各种可能的方向扩散,引出更多信息,拓宽思路产生更多解答。它的特征有:流畅性,包括用词、联想、表达、观念的流畅;变通性,摒弃习惯思维、随机应变;独特性,超常、新颖的见解。9、创造力与智力:低智力不可能产生高创造力;高智力可能有高创造力,也可能没有;低创造力的人,其智力可高可低。高创造力的人,其智力高于平均水平。高智力是高创造力的必要条件,但不是充分条件,创造力的造就还需要非智力因素,例如勤奋

31、、坚韧等。10、头脑风暴法:创造力的培养有四个基本策略,即培养好奇、训练发散思维、头脑风暴法、掌握创造技巧。头脑风暴法又称智力激励法,它指一组人员运用开会的方式,使所有特殊主意相互共振启发,激励创造力的连锁反应。头脑风暴法遵循如下原则,即禁止批评、追求数量、推迟评判。【试题补充】1、世界上第一个智力测验量表是比奈-西蒙量表。2、发散思维的主要功能是求异和创新。3、美国心理学家吉尔福特将思维的类型划分为集中思维和发散思维。4、试述创造力的特征及其培养途径与方法。答,第一、创造力的特征:敏感性、流畅性、灵活性、独创性、再定义性、洞察性。第二、培养途径与方法:创设有利于个体创造力发展的环境。实施教育

32、创新。开发创造力的具体方法。(适当联系实际)4、试述加德纳的多元智力理论,并作简要评价。答:加德纳认为智力不是由多个因素组成,它是多元的。他提出7种相互独立的智力:语言智力,即听说读写的能力;数学逻辑智力,即运算推理能力;空间智力,即既体验位置、色彩、结构的能力;音乐智力,即音乐相关能力;身体运动智力,即身体协调能力;人际关系之力,即交往能力;自我认识能力,即反省能力。评价:丰富了智力概念,开拓了教育视野。第九章、人格1、人格的含义:人格是个人在各种交互作作用过程中形成的内在动力组织和相应行为模式的统一体,这一界定包含物层含义:人格指主体外在行为模式(如行为习惯);人格指主体内在动力组织(如性

33、格内向);人格是内外表征的统一体(行为和心理特征的统一);人格具有稳定性、整体性、复杂性和独特性;人格是交互作用的过程和结果。2、气质及其类型:气质主要指与生俱来的心理和行为特征,是性格中最天然最稳定的那一部分。古希腊医生希波克拉底认为气质可以用人类四种体液的多寡来解释,因而气质被分为四类:多血质,血湿热,故热情如春;胆汁质,黄胆汁干热,故暴躁如夏;抑郁质,黑胆汁干寒,故忧伤如秋;黏液质,黏液湿寒,故冷漠如冬。3、人格特质:奥尔波特认为人格特质分为共同特质(人所共有的)和个人特质(因人而异的),个人特质又包含三种:首要特质,即最富代表性的特质;中心特质,即个人性格的核心成分;次要特质,即某种具

34、体的偏好或反应倾向。卡特尔将人格特质分为表面特质(容易直接观察到)和根源特质(不易直接观察到)。4、人格五大结构:最著名的五大结构的提法为:神经质性、外向性、开放性、随和性和尽责性,详见下表:因素高分特征低分特征神经质性(N)焦虑平静 安全感安全感 自怜自足外向性(E)好交际退缩 多话寡欢 热情冷淡开放性(O)想象实际 喜欢变化刻板固执 独创从俗随和性(A)软心肠硬心肠 信任多疑 乐于助人不合作尽责性(C)井井有序杂乱无章 细心粗心 自律意志薄弱5、精神分析理论:这是弗洛伊德精神分析方法中的一部分,主要由三个部分构成:本能与压抑。弗洛伊德将本能区分为生本能(又包括性本能和自我本能)和死本能,尤

35、其重视性本能,将其称为力比多。由于力比多在获得满足的过程常常不畅而导致焦虑,于是会不自觉形成许多防卫机制,主要由七种,即压抑、退行、文饰作用、投射、反向作用、转移、升华。人格的内在冲突。弗洛伊德将人格分为本我、自我和超我。本我是一些原始冲动,遵循快乐原则;自我用来适应环境、调节自我,它遵循实现原则;超我是人格最高部分,是道德观念的内化,它包括自我理想和良心两部分,并遵循完美原则。人格的三个侧面追求不同,原则也不同,于是存在冲突,应当和谐地协调它们。人格的发展与健康。弗洛伊德认为人一出生就有性欲,在不同年龄有不同的性感区。人一生可划分为五个阶段,前三个阶段对一生人格发展起关键作用。如在前三个阶段

36、由于力比多放纵或压抑而导致人格停滞在该阶段,会影响人格特征。人格这五个阶段分别为口唇期(01岁,成年后贪吃、酗酒、过度依赖、自恋、缺乏耐心、多疑、悲观)、肛门期(13岁,成年后过于守秩序、爱清洁、吝啬、固执、报复心强)、性器期(36岁,成年后在男性是自夸好胜,在女性是刻意保持天真)、潜伏期(7岁青春期,此时注意力转向外部环境)、两性期(青春期后,人格趋向成熟)。6、行为主义人格论:行为主义心理学家认为环境是人格形成的决定因素,人格是由条件反射造成的行为习惯的结果。7、人本主义人格论:自我实现论,马洛斯认为对人格的解释应该不仅仅使人避免心理疾病,而要实现自我的发展。因此他以优秀人物为研究对象,归

37、纳出自我实现的人所具有的16种人格特性,并指出了通向自我实现的8条途径。自我论,这是罗杰斯提出的关于培养健全人格的理论,用于心理治疗和教育。该理论认为舒畅的心情和健康的人格来自于自我概念的和谐,当自我过分不协调时,罗杰斯采用当事人中心疗法予以治疗,其要义在于充分相信当事人具有自我实现的潜能,以当事人为中心,创造有利条件消除自我不协调。医疗人员应当具备三种态度,即真诚一致、无条件积极关注和同理心。8、认知与社会认知理论:认知理论,凯利提出人格差异是由人们信息加工方式的差异造成的,即人的思维方式决定人格。凯利宣称一个人的人格就是他的建构系统。社会认知理论,班杜拉认为对人格的认识应当综合各方面的因素

38、,他强调发生在人际关系中的学习活动,主体可以通过观察榜样来形成自我规范,对自己的行为进行自我强化。人格必须在行为、外因、内因三方面的互动关系中才能得到解释。9、人格测验:自陈式测验,主要运用自陈量表来进行人格测验,常见的量表有四种,即卡特尔16种人格因素测验(简称16PF,适合大范围人格分析)、艾森克人格问卷(简称EPQ,易掌握、施测方便)、明尼苏达多项人格问卷(简称MMPI,适合心理诊断及研究工作)和五因素人格问卷(简称NEO PI,西方最广泛的测验)。投射测验,主要不是询问个人情况而是询问个人偏好,常见的测验有两种,即罗夏墨迹测验(让被试描述无意义的墨迹像什么)和主题统觉测验(让被试看图编

39、故事)。10、分析人格及其成因:(见58)第十二章、社会情境中的人1、自我的结构:心理学中的自我指对自己的存在状态的观察,包括自己的生理特征、心理特征、与他人的关系、在社会中所处的位置等,总之就是对自己身心状况的认识。自我可以分为主我与客我两部分,主我即对自我活动的察觉者;客我指被察觉到的自己的身心活动。詹姆斯将自我分为物质自我、社会自我和精神自我。2、自我认识的来源:社会化,即人际交往的经验;自我知觉和内省,即向内感知自我特征;反射性评价,即观察别人对我们的反应从而评价自我;社会比较,即将自我与他人比较。3、态度概说:态度指个体在作社会性评价时表现出的稳定的心理倾向。态度由认知、感情、行为三

40、部分组成。态度具有认知功能、感情功能和行动功能。4、态度的形成和改变:态度的形成虽不排除遗传因素,但更多心理学家从学习的角度来解释整个过程。学习理论中的经典条件作用、操作性条件作用、观察学习等都可以用来说明态度的形成。改变态度的过程叫“说服”,影响该过程的因素有说服者、说服信息、说服对象和情境。5、影响人际吸引的要素:个人特质,其中最重要的是外外表和能力;邻近性,它与交往频率有关;相似性,即物以类聚人以群分;互补性,如男女搭配;相互性,即相互产生好感或恶感。【试题补充】1、由于有他人在场,个体在完成某项任务时工作绩效提高的现象指的是社会助长。2、对某些特定的人群较为简单化、固定化的看法在心理学

41、中通常称为刻板印象。3、在群体中,个体有时会丧失自己的个人意识和理解评价感,自制力变得极低,往往不由自主地加入到重复的、冲动的、情绪化的,有时甚至是破坏性的行动中去,这种现象叫从众。心理学基础知识一、心理学概念 心理学是研究人的心理过程和个性倾向、个性心理特征的科学。概括地说,心理学是研究人的心理现象及其活动规律的科学。 心理学起源于西方两千多年前的希腊哲学。直到十九世纪后半叶,在生物学和生理学的带动和影响下,于 1879年德国人冯德在莱比锡大学建立了世界第一所心理实验室,开始了正式的心理学试验工作,心理学才从哲学中分离出来,成为一门独立的科学。列宁认为“心理学是构成认识论和辩证法的知识领域之

42、一”。心理学是一门典型的交叉学科,涉及到生物学、社会学、医学、哲学、政治学等许多学科。心理学的研究成果反过来又有助于这些学科的发展。人是有思想的、有内心体验、有感情、有追求、有奋斗、有成功、有失败、有挫折正因如此,生命才有价值,生活才丰富多彩。人的心理活动复杂多变,法国伟大作家雨果曾说过:“世界最浩瀚的是海洋,比海洋更浩瀚的是天空,比天空还要浩瀚的是人的心灵。”心理活动又称心理现象。心理现象看不见,摸不着,既没有形状、大小,又没有重量、气味。因此,人们对心理的认识常常是模糊不清的。但是心理现象在人们的日常生活、工作、活动中,却无时无刻地存在着,支配和影响着每个人的行为。学习、研究心理学,目的是

43、让人类认识自己,探索、掌握人的心理活动规律,实现对人的心理活动的正确说明、准确预测和有效控制,从而提高人的实践活动的效率。二、心理实质在心理科学发展的历史上,围绕人的心理实质问题,曾有过不同的认识和争论。辩证唯物主义对此做出了科学的解释:心理是头脑的机能,是外部世界的反映。1心理活动是人脑的机能心理活动是人脑的机能,这一观点来自于对生理科学特别是脑科学研究的概括,是马克思主义心理观的基本观点之一。物质是基础,人脑就是心理活动产生的物质基础。大脑中有语言中枢、嗅觉中枢、情绪中枢分管人体各种功能,可以说心理活动是人脑的属性,没有脑的正常生理功能,就不能产生心理活动。如去皮层状态的植物人,由于脑皮层

44、功能的丧失,虽然生命体征尚存在,但却没有心理活动的产生。(1)神经元神经元也称神经细胞。具有接受刺激、传递信息、整合信息的机能。人脑结构中显示大脑有100亿1000亿的神经元,它们是接受、加工、整理心理信息的细胞基础。(2)神经系统神经元经过复杂连接构成神经系统。分为中枢神经系统和周围神经系统。周围神经系统有脑神经、脊神经、植物神经构成。实现着中枢神经系统同感觉器官和效应器官的联系。中枢神经系统由脑和脊髓构成。部位不同结构和机能也不同。一般来说,部位越高,结构越复杂,机能也就越多样化。(3)脑脑是神经系统中最重要的部分。分为小脑、脑干和大脑。小脑主要机能是协调骨骼肌肉的活动,保持身体平衡。脑干

45、有一种特殊的神经结构,如同“网”一样,上面布满了神经元,故被称为脑干网状结构。网状结构对人心理的产生具有重要意义。人的各种生命中枢,如心跳、呼吸、体温等都在脑干。大脑是高级心理过程的中枢。分为左右两半球。有额叶、颞叶、顶叶、枕叶。枕叶为视觉中枢;颞叶为听觉中枢;额叶同人的有目的的行为密切相关。2心理是对客观现实的能动反映人脑是产生心理活动的物质基础。心理活动的发生和发展是以脑的发育为基础,但心理不是人脑独立活动的结果。心理是客观现实在人脑中的反映。心理现象的产生是客观事物作用于人脑的结果。没有客观事物作用于人脑,就不可能产生心理活动。所以说,客观现实是人心理活动的源泉。但是同样的客观现实,不同

46、的人有不同的反映。如不同的人见到玫瑰,情人视为爱情的象征;植物学家认为是蔷薇科植物;经济学家认为可以带来经济效益。这就是我们要强调的另一点,人的心理活动是客观现实的能动反映,即人的心理活动,是对外界现实经过主观的思维判断加工处理后的反映,而不是像照镜子一样直接反映客观的原型。认识到这一点,每个人在日常生活、训练中要勇于和善于调适自己,努力缩小主客观间的距离,尽可能使主观想法与客观现实吻合,以达到自身与环境的平衡,适应部队环境的需要,这也是保持心理健康的基本条件。三、心理现象恩格斯说:“人的心理现象是地球上最美的花朵”。人的任何活动都伴有心理活动。因此,心理现象的表现是极为复杂的。通常把心理现象

47、分为心理过程和个性心理两大部分。心理过程是指人们在认识、对待客观事物时所表现的心理活动,依据心理活动的性质和形态,又分为认识过程、情感过程、意志过程。个性心理是人与人心理活动差异的表现。个性倾向性包括需要、动机、兴趣、理想等;个性心理特征包括能力、气质和性格等。1心理过程心理过程从认识开始的,情感和意志在认识的基础上产生的,同时反过来又影响着意识。彼此相互影响,相互制约。(1)认识过程人在实践过程中,对客观事物的现象和本质的反映过程,即认识过程。用眼睛看物体的颜色、形状,耳朵听声音,鼻子闻气味,舌头尝味道,手触摸软硬、湿冷等,这些都是对外界事物个别属性的认识,称感觉。人们对事物的认识,除了解个

48、别属性外,还要对事物有整体的认识。如知道梨子的颜色、外形、软硬,还要亲口尝一尝,才能对梨子的整体属性形成认识。人对客观事物整体及各种属性的综合反应称知觉。人不仅感知当前的事物,有时还要回忆过去经历的事情,甚至事过境迁之后,还能感到“言犹在耳”、“历历在目”,这就是记忆。把感知的材料,进行分析、综合、比较、抽象、概括,从而认识事物的本质和规律是思维。思维是人脑对客观事物概括和间接的反应,是认识的理性阶段,也是认识过程的核心部分。人利用感知和记忆的材料,对原有表象进行加工改造而建立新形象,这是想象。想象是一种特殊形式的思维。分为有意想象、无意想象。有意想象是有目的、自觉的想象。它包括再造想象、创造

49、想象和幻想。无意想象是没有特定目的、不自觉的想象。梦就是在睡眠状态时的无意想象活动。人们在认识客观世界过程中,为了更清楚和有效地思维、记忆,必须把精力集中在某一事物上,这叫注意。注意是沟通心灵与外界事物的窗户,是认识事物的必要条件,不通过这扇窗户,外界的事物就不能进入心灵,人也就无法认识客观事物。感知、记忆、思维、想象、注意等都是人在认识世界时产生的心理活动,综合在一起,构成认识过程。(2)情感过程人在认识客观事物的过程中,不仅产生思维意识,同时也会产生情绪和情感。它是人对客观事物所持的态度的体验,是由客观事物是否符合人的需要而产生的。当客观事物满足人的需要时,人就产生肯定积极的情感体验,如满

50、意、愉快、高兴等;当客观事物违背人的需要,则产生否定、消极的情感体验,如苦恼、愤怒、恐惧、忧愁。情绪和情感,是人对事物的一种特殊反映形式,反映了客观现实与人的需要之间的关系。(3)意志过程在人们的实践活动中,凡是建立在某种需要或愿望的基础上,确定一个奋斗目标,并为实现这个目标,有意识地支配、调节其行动,克服各种困难,实现预定目标的心理过程,称为意志过程。意志有明确的目的性,为了实现目标,支配人们产生努力克服困难的行动。正是在克服困难的过程中,才表现了一个人的意志力量。抗洪英雄高建成,在滔滔的洪水涌来时,把生的希望让给别人,把死的危险留给自己,脱下救生衣穿在战士身上,一次次把战友推到树上,最后耗

51、尽体力,献出了宝贵生命,成为全军、全国人民学习的楷模,这正是他优秀的革命军人意志品质所在。意志的品质有自觉性、果断性、坚韧性和自制性。总之,人类通过认识过程来认识客观世界;通过情感活动来体验客观事物与个体需要间的关系;通过意志行动来改造客观世界。认识过程、情感过程、意志过程,统称为心理过程。2个性心理个性心理也称个性特征。主要包括个性倾向和个性特征。个性倾向包括需要、动机、兴趣、理想和世界观。是人心理活动的动力系统。个性特征包括能力、气质、性格,是人心理活动产生差异的基础,属于人心理活动的特异性系统。(1)个性倾向指反映人们对客观事物的基本趋向、态度和根本看法的心理特点。是人们进行活动的基础动

52、力和出发点。如果已知一个人的个性倾向,就可以有更大的把握来预测他的远期行为。需要是生理的和社会的要求在人脑中的反映,是人们为了生存,对客观事物的需求,是推动人进行各种活动的基本动力。马克思主义认为,个体的需要是个体行为积极性的源泉。换言之,人的活动的积极性,根源在于他的需要。需要可划分为生理需要和社会需要;物质需要和精神需要。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提出需要5个层次:生理需要、安全需要、社会需要、尊重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马斯洛的这种层次论符合人类需要的发展规律,但也有明显不足之处,它忽略了人类需要的社会实质,有其局限性。公安边防部队官兵的需要尚有以下几点值得关注:荣誉的需要。崇尚荣誉,入党、提职

53、、晋衔、立功、嘉奖等各种荣誉的获得,在某种程度上,是官兵在部队服役期间的标志和结论。周围战友、亲属等社会关系,也以此来评价、衡量其在部队的表现,这是对官兵在部队奉献的一种认可形式。求知成才的需要。随着社会科技发展,部队的年轻人,尤其是战士,学习科学文化,两用技术已成为他们最强烈的需求。被爱护、关怀的需要。部队的人际关系主要是官兵关系、上下级关系,有着明显的等级差别。除了领导和被领导的关系外,官兵的潜意识中还存在视领导为父母、兄长,这种需要是感情上的依赖,是他们从家庭走入警营,实现角色转变,过渡时期的情绪特点之一。动机是一个人发动和维持活动的心理倾向,在需要的刺激下,直接推动人进行活动的内部动力

54、,它具有引发功能、指引功能和激励功能。如当兵的动机,是在保卫祖国、实现自身价值的需要的基础上产生的。动机不但能引发人的行动,而且还能维持、调整人的行动,使之始终如一地朝向期望的目标努力。兴趣是指一个人力图认识某种事物或参加某种活动的积极态度,兴趣是事业的先导,是人积极探究某种事物的认识倾向,是人获得知识的巨大动力。雷锋的“干一行,爱一行,钻一行”,就是从兴趣入手,培养对所从事专业的兴趣,热爱本职,努力钻研其中的知识,最终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成绩。理想是人对未来的向往和追求,是以现实生活发展的客观规律为依据,经过努力就能实现的想象,是人生奋斗的目标。理想不是空想。正确的理想,要以科学原理为依据,以

55、社会需要为前提。刘胡兰、黄继光等英雄受到人们爱戴,虽死犹生,是因为他们都树立了为解放全人类奋斗终生的理想。理想是随着自我发展,自我意识的形成而树立起来的。青年时代是树立远大理想的时期。理想是否能成为激励行动的动力,取决于个人的信念,没有坚定的信念,再好的理想也是海市蜃楼。信念是坚信某种观点的正确性,并支配自己行动的个性倾向。(2)个性特征指人心理活动的差异性。人与人之间有不同的心理特点,主要表现在能力、气质和性格诸方面的不同。能力。人的能力是与活动紧密联系在一起的,是使活动顺利完成并直接影响活动效率的心理特征。能力可以分为认识能力、实践活动能力和社会交往能力、再造能力和创造能力、一般能力和特殊

56、能力等。人所具有的观察力、想象力为一般能力,而歌唱家优美的歌声,舞蹈家动人的舞姿,背后所蕴含的出众才能则属于特殊能力。部队中有人擅长做思想工作,能说会写,有人擅长军事技术,比武领先,这就说明了能力的差异性。能力的形成先天素质是基础。生来脑发育不全的人,一生的智力发展都会受影响。强调基础并不是忽视能力的可塑性。环境和教育是能力形成发展的决定条件,良好的品质是能力形成发展的重要因素,实践活动是能力形成发展的基本条件。军人应在军队的大熔炉中,经过学习、实践不断提高自身改造客观世界的能力。气质。指人典型的、稳定的心理特征。主要表现在心理活动的快慢、强弱、灵活性等方面,也就是人们常说的脾气和禀性。气质通

57、常分为胆汁质型、多血质型、粘液质型、抑郁质型。其实,现实生活中人的气质类型是多种多样的,多数是介于两种或两种以上的中间型或混合型。四种类型的划分是人为划定的,目的只是为了便于研究和了解人的气质特征,更好地把握人的心理活动。性格。性格是人对客观现实的稳定态度以及与之相适应的习惯化的行为方式。如谦虚、勤奋、正直、助人为乐或者自私、懒惰、吝啬、见利忘义等等都是人性格的特征。人的性格具有稳定性,一个人在对待事物的态度和行为方式中,总能表现出某种稳定的倾向。在谈到人的性格具有稳定性时,并不是否定性格的可塑性。也就是说,人的性格不是一经形成就永远不变的,随着自然环境、社会环境和教育环境的变化,可以使人的性

58、格发生改变。心理现象内容复杂,心理过程和个性心理总称为心理。为简单明了起见,列下表将其表示出来。心理现象心理过程认识过程感觉、知觉、记忆、思维、想象、注意情感过程意志过程个性心理个性倾向需要、动机、兴趣、理想、信念个性特征能力、气质、性格四、正确运用心理科学,创新部队的思想政治工作思想政治工作是公安边防部队建设的“生命线”,是人民军队的“传家宝”。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我国已进入社会转型期,社会竞争日趋激烈,生活节奏不断加快,人际关系日趋复杂,人们的心理压力越来越大,由此引发的心理问题也越来越多,这已成为一个带有普遍性的社会问题。公安边防部队官兵身处改革开放前沿,担负着艰巨而复杂的边防保卫任

59、务,同样经受着各种考验,面临着各种冲击和压力,由于心理问题引发的案件和自杀事故也时有发生。必须引起高度重视。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和普查工作是运用心理科学知识加强部队管理教育、提高官兵素质、预防案件事故的有效手段。全军政治工作会议把“加强心理疏导和行为引导,培养官兵健全的人格和健康的心理”写入了关于改革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军队思想政治建设若干问题的决定。解放军总政治部、总后勤部在关于重视做好基层部队心理教育和疏导工作的意见中指出:“正确把握新形势下官兵心理特点和变化规律,认真做好心理教育和疏导工作,对于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革命军人,促进部队全面建设和战斗力的提高,具有重要

60、意义。”新颁布的军队基层建设纲要中也要求官兵“掌握法律常识和心理知识,增强法纪观念,培养良好心理素质”。刚刚修订的政治工作条例也增加了“搞好心理疏导”、 “开展舆论战、心理战”等内容。武警部队自1998年起就把心理科学应用于部队思想政治工作,自2001年起,在全部队开展心理普查,取得明显成效。去年部局在黑龙江、山东边防总队进行试点,也取得了较好效果。实践证明这一方法也适用于公安边防部队。其作用主要体现在:一是增强了官兵的心理健康意识,官兵维护心理健康的自觉性和自我调控能力有了明显提高;二是通过普查及时发现有严重心理问题的个别人,进行有针对性的调节、疏导和控制工作,减少了案件事故的发生;三是把心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