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设计杜中李邦民_第1页
教学设计杜中李邦民_第2页
教学设计杜中李邦民_第3页
教学设计杜中李邦民_第4页
教学设计杜中李邦民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教学设计课 题给巴特勒的信学 科语文教学对象九年级四班设计者李邦民所在乡镇及学校杜莫镇初级中学一、教材内容分析1、本单元四篇课文都为书信,旨在让学生了解书信的特征。2、该文写的是法国著名作家雨果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一事,愤怒谴责英法联军的强盗行为,毁灭世界奇迹圆明园的罪行,他深切同情中国所遭受的空前劫难,表现出对东方艺术、对亚洲文明、对中华民族的充分尊重。教师要做到能调动学生参与并融入课文的氛围中并为作者的强烈感情所感染。3、教材的地位、作用:本课是该单元的第四篇课文,学习这一课,让我们看到真善美与假恶丑及作者对英法联军的强盗行为,毁灭世界奇迹圆明园罪行的谴责。学习这篇课文就要抓住本文的语言特色

2、,了解雨果的伟大情操。进而关注那段历史,探究被劫掠的根本原因,由此把关注的目光投向艺术、文化、人类及整个世界。本课在学生的审美体验、能力培养上,都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二、学习者特征分析通过本单元前几课的学习,学生对此类题材的文章有所了解,对战争有了一些感知和认识再加上历史上已经学过鸦片战争,所以对本文内容不难理解但要想更深入的理解战争的原因,及雨果的人道主义精神还有一定困难三、教学设计理念及依据如何突破重点、难点,有效完成本课的教学任务呢?从学情出发,把握两个原则:第一,注意高视角、低起点,先把基础知识落到实处,再循序渐进进行教学;第二,重视素质教育,有意识地对学生进行科学素质的培养、因材施教

3、。其次,分解重点、难点。本文立场鲜明,“赞美圆明园”“谴责侵略者”两大板块内容互相独立,共同支撑着雨果清醒的头脑、正直的良知、公正的立场。学习这篇文章,不必拘泥于“整体局部整体”的阅读模式,可以将文章自然切分为两个独立整体比较鉴赏,在比较中感受侵略战争的罪恶,探究雨果的远见卓识。在形成鲜明的感受之后,再进行深层反思,关注那段历史,探究被劫掠的根本原因,由此把关注的目光投向艺术、文化、人类及整个世界。四、教学目标(知识,技能,情感态度、价值观)知识与能力目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方法与过程目标:比较阅读,体味赞美的语言和反讽语言的细微差别。情感态度目标:珍视人类文明成果,尊重人

4、类文明创造,培养热爱全人类文化的情感。五、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难点重点:掌握本文的语言特色。了解雨果的伟大情操。难点:辨别本文中赞美的语言和反讽语言的细微差别。六、教学环境及资源准备本班学生基础不够扎实。学生在学习积极性、主动性等方面稍有欠缺;班班通多媒体。教学课件。学生对课文的预习。教 学 过 程(具体教学环节)设 计 意 图一、导入:上课之前,先给大家讲一个故事。(略)1、问:你能猜出来,那个婴儿是谁?那几个可恶的仆人又代表了什么?那个受难的家庭又是什么?同学们,大家来看几幅图片。看了以后,用自己的语言来形容一下图片中的景象,并说一说自己的感受? 背景资料:鸦片战争以后,英法两国不满足

5、在华的既得利益,于1856年再次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1860年10月6日,英法联军冲入圆明园,洗劫并焚毁了这座举世闻名的皇家园林。是啊,那是一次强盗的掠夺,而作为强盗之一的巴特勒上尉,却想利用雨果的显赫声望,让他为远征中国的所谓“胜利”捧场。但是,雨果,这位19世纪伟大的浪漫主义作家是怎样回答的呢?下面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给巴特勒的信吧!(板书课题及作者)2、展示本节学习目标3、介绍作者(检查学生预习情况,学生先介绍,教师总结,课件展示) 雨果(18021885),法国作家。19世纪法国浪漫主义文学的重要代表人物,代表作有长篇小说巴黎圣母院、悲惨世界等。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多媒体展示)1

6、、读课文,扫清字词障碍:(学生预习课文并划出课文中出现的生字词,请一名学生展示本课生字词语并把它写在黑板上,教师纠正总结)2、巴特勒给雨果写信的目的是什么?文中有体现吗?(提问学生后总结) 明确:巴特勒想利用雨果的声望,为这次远征中国的所谓“胜利”捧场。文中第一段最后一句话就体现了这点。3、雨果在给巴特勒的回信中主要写了什么内容?明确:主要写了两部分内容,即赞美圆明园的美丽和讽刺侵略者的罪恶行径。(板书:赞美圆明园 美 讽刺侵略者 丑)问题:(1)、同学们,如果说,你们家有个人犯了罪,你的第一态度是什么?(学生可能回答,我会原谅他的,再给他一次机会等类似的内容。)(2)、雨果作为一个参与掠夺与

7、侵略的法国的一个公民,他不帮着自己家的人,他是站在谁的立场上的?表现了他什么样情感和性格特征?学生四人一小组讨论、交流上一环节中提出的问题。然后由四人一小组的小组长派代表回答问题。争取做到人人参与。师生共同对学生回答的问题进行评点。之后教师作归纳小结。人类的立场上,(这里有说,正义的立场,中国的立场,或者是人民的立场等等。)珍视人类文明成果,尊重人类文明的创造者。他有清醒的头脑,正直的良知,公正的立场。他认为“政府有时会是强盗,而人民永远也不会是强盗。” 我们要学习雨果的博大的胸怀与高尚的品格。三、细读课文,合作交流,品味语言1、学生速读第三段,在小组合作交流的基础上,回答以下三个问题。 (多

8、媒体展示)(1)请学生欣赏几幅圆明园复原图,并从课文中找出作者评价圆明园的语句。明确:圆明园就像一个美轮美奂的梦,一座眼花缭乱的洞府,一个富丽堂皇的博物馆,一座神秘的月宫;是幻想中的典范,是世界奇迹,是东方艺术的代表,亚洲文明的剪影等。(2)作者这样盛赞圆明园,表达了他什么样的感情?明确:对圆明园的热爱,对人类文明的热爱,对中华民族的尊重和赞美。(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画出文中对比鲜明、精彩的语句细细体会。问题:(4)、雨果怎样赞美圆明园?语言有什么特点?(5)、雨果怎样谴责英法联军的强盗行为?语言有什么特点?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进一步明确:雨果是这样赞美圆明园的: 、是东方幻想艺术中的最高成

9、就。 、几乎集中了超人的民族的想象力所能产生的一切成就。 、是幻想的某种规模巨大的典范。语言上充满感情,语句凝练优美,富有感染力。那麽雨果对英法联军的强盗行为持谴责态度。用了反语这种修辞手法: 布特勒上尉恬不知耻的认为,这次远征是体面的,出色的,光荣的,他们期待的是雨果对英法的这个胜利给予盛大的赞誉;雨果在愤激之下,用反语来形容强盗的心理。像“漂亮”、“丰功伟绩”、“收获巨大”、“文明”、“野蛮”等等反语正是强盗的口吻,有辛辣的讽刺意味。(6)作者写这封信的目的是表达对火烧圆明园的看法,但为什么开头先赞美圆明园,这样安排有什么好处?明确:作者采用了衬托的手法,以美衬丑,越是写圆明园的美,就越突

10、出侵略者毁灭人类文明行径的可恨。充分反映了作者对人类文明的热爱。(板书:衬托)(圆明园到底有多美,遗憾的是历史上并没有留下多少可以见证的文字,虽然雨果没有见过圆明园,但是他凭着想像,描写出了心中的这座名园。他说过:“脚步不能达到的地方,眼光可以到达;眼光不能到达的地方,精神可以飞到。”用多媒体展示)2、请同学们速读课文4-9段,小组交流,回答以下四个问题:(多媒体展示)(1)雨果先生对这件事到底是怎么看的?在课文中划出讽刺侵略者的语句。(请学生自由谈)明确:“以前对巴特农神庙怎么干,现在对圆明园也怎么干,只是更彻底,更漂亮,以至于荡然无存。”“丰功伟绩、收获巨大”“我们欧洲人是文明人,中国人在

11、我们眼里是野蛮人,这就是文明对野蛮所干的事情。”“以上就是我对远征中国的全部赞誉。”等(2)这些语句在语言方面有什么特色?有什么表达效果?明确:这些句子很多运用反语,使表达的感情更加强烈,更加发人深思。产生极其尖锐的讽刺意味。( 板书:反语)(3)请同学们带着感情来读讽刺侵略者的语句,要读出辛辣讽刺的味道。(4)请同学们找出课文中你感受最深的句子或词语,并尝试着品一品。 总结:通过对句子的品析,我们掌握了评析句子或词语的方法:即“选词选句写评点,词句赏析不离篇。”四、拓展延伸,心灵互动:活动内容:“编写短信”活动要求:采用短信的形式写出你对雨果的评价和感受,与其他同学交流分享。课堂小结:以上活

12、动中,有的同学说,雨果是英雄,有的同学说雨果是自己心中的偶像。通过以上活动,我们更加感受到了雨果的正直无私和博大的胸怀。在这篇课文中,雨果先生赞美圆明园,讽刺侵略者,反语嘲讽何等睿智,正直无私何等可贵!结束语:同学们:岁月抹不去历史的痕迹,民族的耻辱,让我们记住圆明园的这片断壁残垣,记住这段耻辱的历史。努力学习,奋发图强,为我们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做出自己力所能及的贡献。【布置作业】1. 谈谈你读了本文后的感想,写一篇读后感,并与大家分享。2.课外阅读文章哭泣的圆明园。讲故事是学生最感兴趣的,设计这一导入可以激发学生对学习的兴趣,又形象地讲出了课文地有关内容,为这节课的学习奠定了一个良好的基础。

13、多媒体展示圆明园的残垣断壁的图景,学生谈感受。教师引入对火烧圆明园事件的回顾,了解文章的写作背景。中国是被掠夺的,我们中国人谴责强盗,控诉掠夺,那是很自然的。雨果作为一个参与掠夺与侵略的法国的一个公民,在强盗统治的国度里,发表自己的言论,没有一点奴颜媚骨,仗义执言,公理至上,是很有骨气的。这是本课学习的重点。能不能引导学生想到这一点,收获大不一样。利用小组讨论、交流,激发学生思考探究的积极性,提高学习的积极性和思辨力有较好的促进作用。这一环节中通过合作学习,让学生既向别人表述自己的观点,又能从别人那得到不同的信息,在交流的过程中加深了对文章的深层理解。本文是一篇感情充沛,语言精警,很有感染力的文章。读者初读此文,就很容易的被吸引:既有对作者评价圆明园的真切的认同,又能感受到作者强烈谴责侵略行为的痛快淋漓。本环节的设计就是抓住学生的这第一“感点”,感情朗读,直接进入文本,形成对比鲜明的第一感受。在此基础上,进入第三环节的学习。这几个问题主要是加深学生对本文反语的理解。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