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里长城的地理界线意义_第1页
万里长城的地理界线意义_第2页
万里长城的地理界线意义_第3页
万里长城的地理界线意义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万里长城的地理界线意义(1) HYPERLINK file:/G:filesjiaocaifenxi参考资料A0102万里长城的地理界线意义.htm l blogid=5a18c50f0100dqwh&url=/orignal/5a18c50fx6947409548fb&690#blogid=5a18c50f0100dqwh&url=/orignal/5a18c50fx6947409548fb&690 重要的自然地理分界线以秦汉、明长城为代表的万里长城,由西向东,自甘肃玉门关外,沿着河西走廊北侧,东行经沙漠和黄土高原的交接处,再循内蒙古高原和冀北山地交错带,蜿蜒在燕山和太行山山岭的背脊上,随山

2、势而转,直抵大海边缘。它的东南部地形以平原、丘陵为主,除黄土高原地势较高外,大部分为海拔200米以下的平原和海拔500米以下的丘陵,地形平坦、开阔,耕地集中连片;它的北部,自西向东有阿拉善高原、内蒙古高原和大兴安岭山地,海拔大部分在1000米以上,是我国天然草场面积最大、分布最集中的地区。长城所在地域,大部分是高原向平原过渡的丘陵、低山地区。长城布设在这样的过渡地形,是因为:一方面,不十分高峻的山地在古代战争中是被重视的地形。在生产力水平较低,相互争战以步兵、骑兵为主的情况下,大江、大河及崇山峻岭等天险,不需要修筑军事设施,其本身就可作为防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在高峻的山地上修筑大规模的城

3、墙,也是当时的运输手段、物质来源、技术水平所难以完成的。所以,早期古代战争防御体系的布局主要利用天然设施,各代长城真正建在高峻山地上的段落极少。战国时期、秦汉时期的长城,以及金长城、明长城,几乎都是利用了我国这条由高原到平原的以低山丘陵为主的过渡地带;另一方面,地形过渡带的特点是绝对高度不一定很大,但相对高差大,地形崎岖,变化多端,成为既可攻又可守的绝佳区位。特别是北部长城带的中段和东段。中段,包括宁夏、内蒙古、陕西、山西西部等省区,在地质时期由于强烈的地壳运动,在蒙古高原和黄土高原之间形成一系列界山,如贺兰山、狼山、大青山等,山地呈不对称状,北缓南陡;长城带的东段,包括今山西北部、河北、辽宁

4、、内蒙古东部等地段,地处内蒙古高原向东北、华北平原的过渡地带,主要山脉有燕山、太行山、大兴安岭、长白山,以及辽东、辽西丘陵,由于地壳运动多次抬升,山地高度较大,两级阶地间相对高度大,地势陡峻、险要。长城带北面的内蒙古高原地面平整,没有高峻的山岭,只有起伏和缓的残丘和岗阜,长城带南面是一望无际的华北平原。真所谓北去大漠辽阔,南望平川沃野。居中崎岖的过渡地带,当然成为进行埋伏、瞭望、控制咽喉的最好军事基地。水分条件是这一区域十分敏感的环境因素,直接影响区域人畜的生存和区域经济的发展。长城地带除东、西两端分别位于半湿润和干旱地区处,大部分地段位于我国由半湿润向干旱气候区过渡的半干旱气候区,形成了长城

5、地带农牧交错分布,导致了农牧界限空间摆动频繁。 HYPERLINK file:/G:filesjiaocaifenxi参考资料A0102万里长城的地理界线意义.htm l blogid=5a18c50f0100dqwh&url=/orignal/5a18c50fx69474227e99b&690#blogid=5a18c50f0100dqwh&url=/orignal/5a18c50fx69474227e99b&690 (2)农区和牧区的分界线长城是我国重要的农区和牧区的分界线。古代秦汉长城的位置大体和现今我国北方的农牧分界线一致。该线以南是我国以农耕业为主的农业区,以北是我国北方的草原区。自

6、战国至秦汉时期,长城的位置随农耕区范围的向北、向西扩展而北进、西移。战国时期,我国农区范围局限在以黄河为中心的中原地区。北至太原、中山,东至大海,西至西宁。其北部包括天水、安定、北地、上郡以及河西走廊一带,均属畜牧经济区。当时,黄土高原还是一片森林草原。中部地区的农耕民族为防御北方游牧民族侵扰,秦、赵、燕都在当时农区的边缘修筑长城。战国秦长城,为防卫以咸阳为中心的关中平原而筑长城,自甘肃临洮东行,经宁夏固源、甘肃环县以北,北行至陕北榆林,再折向东北,止于黄河西岸。这段长城大体为当时的农牧分界线西段;赵北长城是为护卫以国都邯郸为中心的农耕区,北筑长城自河北宣化沿桑干河向西南,往恒山达雁山,再向西

7、北折入阴山止于高阙;燕北长城是为护卫以国都蓟为中心的农耕区,分布在今张家口赤峰辽河丹东一带。燕、赵长城大体与当时农牧分界线的中、东段一致。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在北面、东面,将原燕、赵、先秦长城加以巩固、整修。同时,随着大规模的屯垦实边,农耕区向西部河套一带扩展,增修了自内蒙古河套地区经宁夏贺兰山麓至甘肃兰州附近的一段长城。以后,西汉长城扩建的重点也在西部,增建了河西走廊长城,以保卫新扩的酒泉、张掖、武威等肥沃的绿洲农耕业,同时也保卫了通往西方的交通要道丝绸之路。至今,这段长城与现在的农牧分界线大致相符。明长城的修建,主要是为防御北方蒙古民族而建,由于双方力量对比的变化,明长城的位置比秦汉长城向南

8、后退,也大体和当时的农牧界线一致。这样,万里长城本来是一条人为的防御工事,客观上却成为农牧业生产的分界线,反映了当时的农业文化景观和牧业文化景观的分异,并成为恢复这一地区农牧分界的重要考古证据。2000多年来,我国北方的农牧界线历经变动,形成一个动荡不定的农牧交错带农牧过渡区,也即长城地带。其形成和过渡性的地理环境及交错分布的民族特点有密切的关系。从自然地理环境来看,正如前面所述,这里属于半湿润向干旱气候过渡的地区,水热条件优于北方草原,但不如南方传统的农耕区。对于牧业来说,是它扩大优良牧场、壮大游牧经济的好场所;对于农耕业来说,这里又是雨养农业和灌溉农业的分界线。所谓雨养农业,即年降水量为2

9、50300毫米,可以发展靠天吃饭的农耕业;所谓灌溉农业,即年降水量不足以满足农耕业的最低需求,必须依靠灌溉,只有在具备灌溉条件的地区才能发展农耕业。长城地带,东部年降水量超过400毫米,西部也在200400毫米,所以大部分地区可发展雨养农业,是农耕民族扩大耕地的主要目标。 HYPERLINK file:/G:filesjiaocaifenxi参考资料A0102万里长城的地理界线意义.htm l blogid=5a18c50f0100dqwh&url=/orignal/5a18c50fx694a13750ec1&690#blogid=5a18c50f0100dqwh&url=/orignal/5

10、a18c50fx694a13750ec1&690 总之,长城地带的自然地理环境既宜牧又可扩耕,是农、牧都可争、都想争的地区。这是长城地带成为半农半牧地带的自然基础。更为直接的原因,是随着民族力量的变化,农牧界线是相应变化,在你进我退,或我进你退的长期对峙、拉锯过程中,使这里成为汉民族和少数民族杂居的融合带。由于民族习惯,至今这里的汉民族以农耕为主,少数民族以畜牧业为主。在长城修建的历史过程中,秦、汉、隋、唐、明、清等时期,为边疆安宁,都曾大规模向长城地带移民屯垦,发展农耕业,农区向北推进,牧区北退;而魏晋至南北朝、五代至元这些时期,随着北方游牧民族入主中原,放牧业向南扩展,长城地带不少农田退农

11、还牧。但2000多年来总的趋势是农耕区向北推进,牧区后缩。据统计,从元代至今,北方农牧交错带向北约有6次明显的推进,总的推进幅度最小处也有上百千米,最大处可达300千米。北部的农牧界线由战国时期的燕山太行山以北、以西,推进至今日辽河中上游阴山山阴鄂尔多斯高原东缘(除河套平原)祁连山脉(除河西走廊)。现在,长城地带的汉民族多以农耕为主,少数民族还多以畜牧业为主。(3)今日长城的地理意义新中国成立后,长城作为领土扩张和防御的军事设施的作用已不复存在,兄弟民族之间的千年干戈已化为玉帛。但是,长城在地理上许多界线指标意义仍然存在,它仍然是许多地理事物的敏感地区。正确地认识这些地理指标的意义,了解它们的

12、相互关系及发展变化趋势,对科学地制定我国北方地区社会经济的发展战略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长城地带自然地理环境的过渡性,使之成为一个生态环境的脆弱地带。由于这里地处季风区向非季风区,半湿润向干旱,高原、山地向丘陵、平原的过渡区,反映的地理环境特点是雨量不多而时空变率大;地表径流贫乏,而水量变化多端,有些河流长年无水,但偶发洪水则极易成灾;平原少,沟坡地多,除黄河、西辽河沿岸局部平原及少数山间盆地外,多数是连绵起伏的丘陵山地,缺乏灌溉条件,大部分地区水土流失严重;多大风,土地易沙化。水蚀、风蚀交错,形成严重的水土流失和土地沙化为特色的土地退化过程。因此,长城地带宏伟的建筑与强烈的风蚀、水蚀同样闻名

13、于世,引起国内外许多自然科学家、社会科学家的关注和兴趣,期望通过各方面的研究找出一条开发、整治的科学途径。长城地带是农业生产上的一条重要界线。它既是雨养农业与灌溉农业的分界线,还是冬小麦与春小麦的分界线。这些界线的形成,既受自然规律的制约,又随社会经济的发展有所变化。例如,早在1956年我国农业发展纲要中,就将长城一线作为粮食单位面积产量达到400斤指标的界限。这里既充分考虑到长城以北地区与以南地区自然条件的差别,又考虑到现实生产力水平的差异,不强行统一。限制冬小麦在长城以北种植的主要限制因素是热量指标。冬小麦生长所需10积温为1500左右,越冬最低温为22至24,长城以北大部分地区因冬季严寒

14、,不能达到这些要求。因此,如果没有一定的防寒措施和技术保证,强行北移冬小麦分布界限,是违背客观规律的。作为雨养农业和灌溉农业的分界线,在发展农业生产中,既要注意土地风蚀沙化,还要注意水土流失。在灌溉农业区,发展灌溉时,必须注意排水,否则极易引起土壤次生盐渍化。长城地带是我国农牧业生产的分界线。长城地带作为农牧业生产的交错地带,实际上是农牧业内部结合差,农牧关系矛盾较多的表现。农牧业在空间分布上是分离的,汉民族聚居区以农为主,少数民族聚居区则以牧为主。如在内蒙古长城沿线一带,蒙古族以牧为主,集中在中部高平原,汉族以农为主,集中在东部与南部河谷、盆地地区。在地区农业生产上,农、牧分家,谈不上结合,而且往往矛盾较多,多数情况是以农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