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的君子论及其现代意义_第1页
孔子的君子论及其现代意义_第2页
孔子的君子论及其现代意义_第3页
孔子的君子论及其现代意义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学习孔子的君子论,培育现代君子孔子所处的时代是一个“礼崩乐坏”的时代,社会秩序处于混乱状态。面对严重的社会危机,各家各派都在寻求医治社会弊病的良方。道家以无为而治为救世之方,墨家以兼爱非攻为平乱之术。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则认为,要维护社会秩序,必须恢复周王朝所建立的一整套礼仪规范,亦即“复礼”。如何“复礼”?孔子感到,单纯采取强制性的手段,已经不能凑效。因为当时诸侯割据,周天子的威仪已经丧失。于是孔子创造性地以“仁”释“礼”,认为“礼”本是根源于人的仁爱之心,不过是人的仁爱之心的外在表现。“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论语八佾)没有“仁”,当然不会有什么“礼”,要复兴“礼”,当从“仁

2、”字入手。如果说,“礼”是孔子思想的出发点,那么,“仁”则是孔子思想的核心。 那么,又如何行“仁”呢?孔子认为,行仁由己。“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论语颜渊)“我欲仁,斯仁至矣。”(论语述而)行仁是内于己而发于外的,是一种自觉的无任何外在强迫或利益驱动的行为。就个体而言,如果一个人能够在无外在强迫、无利益驱动下,自觉自愿地实行“仁”,那么,这样一个人,就是所谓的君子。就此而言,“仁”是靠君子来落实的。孔子的仁论是要靠君子论来实现的,仁论必然要指向君子论。 一、君子释义 “君子”一语,广见于先秦典籍。易经诗经尚书广泛使用“君子”一词。周易乾:“九三,君子终日乾乾,夕惕若厉,无咎。”诗经周南关雎

3、:“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尚书虞书大禹谟:“君子在野,小人在位。” 对“君子”一词的具体说明,始于孔子。孔子对于君子的论述,不仅限于“君子”一词,“士”、“仁者”、“贤者”、“大人”、“成人”、“圣人”等,都与“君子”相关。如果将这些论述都包括进来,论语一书,所论最多的,无疑是关于君子的论述。 何为君子?在孔子之前,君子一语主要是从政治角度立论的,君子的主要意思是“君”。 “君”,从尹,从口。“尹”,表示治事;“口”,表示发布命令。合起来的意思是:发号施令,治理国家。诗经谷风之什大东:“君子所履,小人所视。”孔颖达诗经正义曰:“此言君子、小人,在位与民庶相对。君子则引其道,小人则供其役。”春秋

4、左传襄公九年:“君子劳心,小人劳力,先王之制也。”此处君子、小人,仍着眼于地位而非道德品质。 到孔子时代,君子一词开始具有道德品质的属性。孔子讲君子,主要是从道德品质上立论的。君子由原来意义上的有位之人,演变为孔子心目中的具有理想人格之人。虽然孔子也讲圣人,但是在孔子看来,圣人是可遇而不可求的。“圣人吾不得而见之矣;得见君子者,斯可矣。”(论语述而) 在孔子看来,君子的反面,即是小人。论语中君子、小人对举者甚多。孔子将君子、小人对举,是为了通过对照,彰显君子的品质。 二、君子之德 君子追求的目标是仁义。追求仁义,需要知,亦需要勇。孔子将仁、知、勇当作君子之德。孔子曰:“君子道者三,我无能焉:仁

5、者不忧,知者不惑,勇者不惧。”(论语宪问)中庸曰:“知、仁、勇三者,天下之达德也。”何谓知? 樊迟问知,孔子曰:“务民之义,敬鬼神而远之,可谓知矣。”(论语雍也)“樊迟问仁,子曰:爱人。问知,子曰:知人”。(论语颜渊)知是明白事理,是知晓他人。明白事理、知晓他人也是智慧的表现,所以,知也就是智。孔子对子路曰:“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论语为政)知就说知,不知就说不知,这也是智慧的表现。 君子首先应当是一个仁者,君子需要知,也需要智,但君子作为一个仁者与作为一个智者,还是有差异的。孔子曰:“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论语雍也)朱熹注曰:“知者达于事理而周

6、流无滞,有似于水,故乐水;仁者安于义理而厚重不迁,有似于山,故乐山。动静以体言,乐寿以效言也。动而不括故乐,静而有常故寿。” 君子以行仁义为事业,也需要勇。“子路曰:君子尚勇乎?子曰:君子义以为上。君子有勇而无义为乱;小人有勇而无义为盗。”(论语阳货)君子也尚勇,但勇的前提必须是仁、是义,是事业的正当性。“仁者必有勇,勇者不必有仁。”(论语宪问)“见义不为,无勇也。”(论语为政)无义而有勇可能作乱,也可能成为强盗。君子还要做到中庸。孔子很强调中庸,在孔子看来,“中庸之为德也,其至矣乎!民鲜久矣。”(论语雍也)中庸曰:“君子中庸,小人反中庸。君子之中庸也,君子而时中;小人之中庸也,小人而无忌惮也

7、。”中庸是不偏不倚,是无过无不及,是一种恰到好处的适中。程颢、程颐曰:“不偏之谓中,不易之谓庸。中者,天下之正道;庸者,天下之定理。”过与不及都不好。子贡问:“师与商也孰贤?”孔子曰:“师也过,商也不及。”曰:“然则师愈与?”孔子曰:“过犹不及。”(论语先进)中庸借孔子之言曰:“道之不行也,我知之矣,知者过之,愚者不及也;道之不明也,我知之矣,贤者过之,不肖者不及也。人莫不饮食也,鲜能知味也。” 三、君子之乐 君子所追求的是正义的事业,是伟大的事业,这种事业可能成功,也可能失败。如何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也是孔子所关注的问题。“君子固穷,小人穷斯滥矣。”(论语卫灵公)何晏的解释是:“君子固亦有穷

8、时,但不如小人穷则滥溢为非。”而程颐的解释则是:“君子固穷者,固守其穷也。” 刘宝楠赞成程颐的说法:“固穷者,言穷当固守也。” 刘宝楠引用荀子宥坐和周易困卦为证。“君子固穷”为孔子周游列国在陈绝粮时回答子路的话。荀子宥坐篇对此有更为详细的记述。孔子告诉子路:“君子之学,非为通也。为穷而不困,忧而意不衰也,知祸福终始而心不惑也。”周易困卦彖曰:“困而不失其所亨,其惟君子乎!”综合考虑,程颐的解释显得更为准确。“君子固穷”,并非君子本来就穷困,天生就穷困,而是“君子穷亦固”。君子处于穷困的条件下,还能够固守自己的志向,还能够坚持自己的操守,还能够坚持自己的追求。 子贡曾经问孔子:“贫而无谄,富而无

9、骄,何如?”孔子回答说:“可也,未若贫而乐,富而好礼者也。”(论语学而)“贫而乐”,并非君子必定贫,也非贫本身有什么可乐,而是身处贫困而不改其乐。孔子自喻:“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论语述而)孔子称赞颜渊:“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论语雍也)孔子“乐在其中”,颜渊“不改其乐”,孔、颜所乐者何也?非以贫为乐,而是虽贫也不改变志向,虽贫还能保持快乐,而是为自己虽处贫、处穷、处逆,然却不改志向而乐,而是提倡在居穷、处逆之时,仍须具有一种精神,仍然应当保持快乐的精神状态。身处贫困而不怨,身处逆境而不改,这本

10、身就是值得高兴的事。 四、君子之修养 在儒家看来,人并不是一生下来就是一个完人,只有当一个人知道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并且切实做到为其所当为、行其所当行的时候,才是一个真正意义上的人。这就是所谓的成人。孔子自述其人生道路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论语为政)君子不是天生而成的,要成为君子,当然需要人格修养。“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论语里仁)看到有人在某一方面有出色的表现,就力求向他看齐;看到有人在某一方面有不好的表现,就反省自己是否也有类似的思想或行为,从而告诫自己不应当再发生类似的事,这是一种基本的修养方法,

11、所以孔子又讲:“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论语述而) 君子以为仁行义为己任,而为仁行义是一种自觉的行为。“为仁由己”,(论语颜渊)“我欲仁,斯仁至矣。”(论语述而)为仁行义不需要他人命令,甚至也不需要他人鼓励。在孔子看来,“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论语雍也)知仅仅是知,好才会有兴趣,才会自觉追求,而乐之者则以这种追求为满足、为快乐。 成为仁人君子,固然应以仁为根本,但是作为一个真正的君子,只有内在的品德还不够,还须有外在的文采。孔子说:“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论语述而)孔子于志道、据德、依仁之外,还要人们“游于艺”,亦即泛历各种艺事。

12、此艺虽然也具有内在品德的因素,但无疑更是一种外在的修饰。孔子以六艺授徒,六艺包括:礼、乐、射、御、书、数。其中的乐非常明显地注重于培养人的外在文采。 为什么要注重外在的文采?孔子说:“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论语雍也)质,实也,指人的内在品质;文,饰也,指人的外在文采。有质无文则土头土脑,有文无质则华而不实。只有文质兼备,内外双修,才称得上君子。在诸弟子中,孔子最赏识颜渊,但孔子并不认为颜渊就是理想的君子。只是赞叹颜渊的好学和不二过,感叹:“贤哉回也!”在孔子看来,理想的君子应当具备多种因素和品质。 五、培育现代孔子君子 孔子君子论强调人的行为应当是发自于内心的自觉的行

13、为。这种理论对于人格的培育具有重要的意义。现代教育理论强调“教”,但因此却忽视了“养”。“教”是教人以知识与技能,使人懂得外在的行为规范;“养”则是培养人的内在精神,使人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行为规范对人而言总是外在的,人们遵守行为规范不是出于内在的自觉,而是出于外在的强迫。因为如果违背这些规范,必然会受到应有的惩罚。但是,这种做法只能导致孔子所称的“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的结果。人们可以遵守这些规范,但如果没有羞耻之心,没有“养”,人们就会千方百计逃避法律的制裁,精心寻找法律与规范的空白与漏洞。 现代社会制度、现代法律制度的一个立法基础是:假定每个人都具有犯罪意识、犯罪倾向,假定每个人都是潜在的罪犯。社会制度与法律制度的设置,就是如何使人想要犯罪而不致于使其犯罪,使犯罪意识不能得到实现,也就是要把所有的社会成员都当做“小人”。而社会管理的任务,就是如何来管理“小人”。既然“小人喻于利”,那么,在防止犯罪和惩治犯罪之外,还应当给人们以利益的诱导或诱惑。人们都知道法律不是万能的,防止与惩罚并不能从根本上制止犯罪,但人们仍然只能乞求于法律。因为除了法律之外,仍然没有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