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发展规划成果_第1页
旅游发展规划成果_第2页
旅游发展规划成果_第3页
旅游发展规划成果_第4页
旅游发展规划成果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0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 . 199/206 . . 旅游发展规划成果 日期:省景东彝族自治县旅游发展规划成果之一景东彝族自治县旅游发展规划大学工商管理与旅游管理学院大学旅游研究所景东彝族自治县人民政府2001年12月景东彝族自治县旅游发展规划课题组织形式一、课题领导组组 长: 伟 中共景东县委 书记白兆清 景东县人民政府 县长毕廷村 景东县人民政府 常务副县长副组长:田 里 大学工商管理与旅游管理学院副 院长家祥 景东县人民政府 副县长吕宛青 大学工商管理与旅游管理学院 副院长二、课题协调组组 长:家祥 景东县人民政府 副 县长副组长:查亚明 景东县旅游局 局长成 员:马先刚 中共景东县委办公室 主任中兴 景东

2、县人民政府办公室 主任 智 景东县计划委员会 主任林科景东县城建局 局长黄忠明 景东县交通局 局长纪世忠 景东县林业局 局长王开明 景东县水务局 局长吴永康 景东县文体局 局长杞云光 景东县民宗局 局长刀国志 景东县环保局 局 长王学岗 景东县旅游局 副 局 长三、课题研究组组 长:田里 大学工商管理与旅游管理学院教授 副院长成 员:梨大学工商管理与旅游管理学院 副教授锁 箭大学工商管理与旅游管理学院副教授朱大学工商管理与旅游管理学院 副教授惠余 大学工商管理与旅游管理学院 讲师 萍大学工商管理与旅游管理学院 讲师周春萌 大学工商管理与旅游管理学院 硕士研究生柏文 大学工商管理与旅游管理学院

3、硕士研究生雪松 大学工商管理与旅游管理学院 硕士研究生聪媛 大学工商管理与旅游管理学院 硕士研究生永涛 大学工商管理与旅游管理学院 硕士研究生何爱平 大学工商管理与旅游管理学院 硕士研究生四、工作人员 董 晓 景东县旅游局 干 部 王帮良 景东县旅游局 干 部 罗 波 景东县旅游局 干 部目 录1. 规划依据与技术路线( 1 )1.1 主要文件和规划依据( 1 )1.2 规划框架和技术路线( 1 )2. 旅游开发背景条件分析( 4 )2.1 地域区位条件分析( 4 )2.2 自然环境条件分析( 9 )2.3 社会经济背景分析(12)2.4 旅游开发条件评价(17)3. 旅游业发展的机遇与挑战(

4、22)3.1 旅游业发展现状评估(22)3.2 旅游业发展三大机遇(26)3.3 旅游发展竞争态势(29)3.4 旅游业发展面临挑战(31)4. 旅游资源分析与评价(33)4.1 旅游资源类型分析(33)4.2 旅游资源空间分布(39)4.3 旅游资源功能结构(46)4.4 旅游资源分析评价(49)5. 旅游市场结构与需求预测(63)5.1 客源市场结构(63)5.2 游客活动规律分析(68)5.3 客源市场发展趋势(71)5.4 客源市场需求预测(73)6. 旅游业发展战略思路(79)6.1 规围与期限(79)6.2 指导思想与原则(80)6.3 发展战略与目标(83)6.4 发展机制与模式

5、(87)6.5 形象构建与塑造(89)7. 总体布局与功能分区(95)7.1总体布局(95)7.2 功能分区(99)7.3 旅游产品(102)8. 旅游业发展重点项目(107)8.1 旅游观光旅游项目(107)8.2 森林生态旅游项目(113)8.3 休闲度假旅游项目(121)8.4 民俗风情旅游项目(127)9. 专项旅游规划(132)9.1 旅游商品开发(132)9.2 旅游设施建设(135)9.3 旅游环境保护(139)9.4 旅游人力资源(145)9.5 分期建设规划(149)9.6 旅游投资规划(152)10. 旅游业发展对策与措施(158)10.1 实施政府主导型发展战略(158)

6、10.2 推进旅游的行业现代化管理(161)10.3 多渠道筹措旅游开发资金(163)10.4 实施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165)附表1:景东县自然旅游资源一览表(167)附表2:景东县人文旅游资源一览表(183)附表3:景东县旅游商品一览表(189)1. 规划依据与技术路线1.1 主要文件和规划依据根据省委、省政府培养旅游支柱产业、建设旅游大省的战略布置,抓住中国西部大开发的历史机遇,为加快滇西南地区旅游资源开发与旅游业发展,以加区旅游资源开发力度和建设丰富地区旅游产品,确立旅游业在景东县国民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产业地位,并以旅游业为龙头辐射带动景东县第三产业的发展和繁荣,以促进地方社会经济发展。

7、为此,由景东彝族自治县人民政府与大学工商管理与旅游管理学院、大学旅游研究所共同组成景东县旅游业发展规划课题组,在对景东县旅游资源和旅游业开发条件进行全面系统调查评价基础上,研究编制景东县旅游业发展规划,以此为依据指导和推动景东县旅游资源开发与旅游业发展。本次规划与研究的主要文件和依据如下:1.旅游规划管理暂行办法国家旅游局,1999年4月;2.风景名胜区管理暂行条例国务院,1985年6月;3.中国旅游资源普查规划国家旅游局,1992年;4.省旅游业管理条例省第八届人民代表大会通过,1997年;5.省旅游业发展“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省旅游局,1995年11月;6.省旅游业发展“十五”计

8、划和2020年远景规划纲要(修订稿)省旅游局,2000年1月;7.景东彝族自治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纲要与2001年计划(送审稿)景东彝族自治县计划委员会,1999年11月;8. 地区旅游业发展“十五”计划和2015年远景计划的基本思路地区旅游局,2000年12月。9.地区旅游发展规划(讨论稿)行署,2001年12月。本次规划主要依据上述法规、文件精神进行,其性质属于旅游业发展规划。规划总原则:以旅游资源为基础,以市场需求为导向,旅游供给适度超前发展。1.2 规划框架和技术路线1.2.1 规划总体框架本次规划的总体框架为,从旅游开发的区域背景和旅游业发展的现状出发,分析景东县旅游业

9、发展所面临的机遇与挑战;在旅游资源分析评价和旅游市场需求趋势预测基础上,确立景东县旅游业发展的总体战略目标;在发展方针、规划原则、构思策划、目标思想指导下,对景东县旅游产业的空间布局、产品组合、建设项目、商品开发、旅游环保、旅游人才、建设时序等进行全面系统规划;最后提出确保规划实施的对策措施和政策建议,以促进景东县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旅游开发背景旅游业发展现状挑战与机遇旅游资源基础市场需求导向旅游业发展现状规划总论(思路、原则、战略、构思)旅游空间布局专项旅游规划旅游产品形态旅游建设项目对策与措施本次规划的总体框架见图11所示。图11 景东县旅游规划总体框架图1.2.2 规划技术路线景东旅游业

10、规划研究编制遵循下述技术路线:第一阶段,在野外实地踏勘调研、充分收集和采集资料基础上,进行总体策划和创意构思(软件策划),并拟定规划研究大纲;第二阶段,在补充调查和重点踏勘基础上,从空间布局、产品路线、功能区分、重点项目、旅游形象、市场营销等角度进行总体规划;第三阶段,在总体规划思路指导下,进行旅游商品、旅游设施、旅游环保、旅游人才、旅游筹资的专项规划;第四阶段,在专家咨询、会议咨询与意见反馈基础上,对规划文本进行修改调整,待通过专家评审后交付地方政府实施。交 付 实 施野外考察、收集资料总体策划、创意构思分析讨论、拟定大纲实地调查、补充材料专家咨询、会议审议调整方案总 体 规 划旅游图件制作

11、旅游表格绘制旅游市场营销旅游形象塑造旅游项目建设旅游路线设计旅游产品系列旅游功能分区专 项 规 划旅游资金筹措旅游人力资源旅游环境保护旅游设施建设旅游商品开发第一阶段第二阶段第三阶段第四阶段本次规划技术见图12所示。图12 景东县旅游规划技术路线图2. 旅游开发背景条件分析旅游开发背景条件是指对旅游地的开发方向、开发规模、开发时序、投资强度以与开发效益等会产生重要影响的一系列因素,主要包括区位条件、环境条件、经济条件、设施条件与开发现状等。对旅游开发背景条件进行全面、系统地准确评价,是旅游地开发建设的一项必要的基础性工作。以下从区位条件、环境条件、社会经济文化条件和设施条件等角度对景东县的旅游

12、开发条件作出评估,从而为景东县旅游发展规划和旅游综合开发提供必要的依据。2.1 地域区位条件分析2.1.1 地理区位条件景东彝族自治县位于省西南部,地区北部,介于东经1002210115之间和北纬23262429之间;南北最大纵距73km,东西最大横距61km,总面积为4465.85km2,景东县西部与景东县(属地区)隔澜沧江相望,南部与镇沅县毗邻,北部与白族自治州的南涧县、彝族自治州的南华县山水相连,东部与彝族自治州的市、双柏县相接。县人民政府驻地锦屏镇居县域中部,距离省会市550公里,距离地区行政公署所在地301公里,距邻县镇沅134公里,距周边地州的景东县、南涧县、双柏县、新平县分别为1

13、92km、125km、299km、305km。此外,距景东县在300km半径围的地州首府还有市(距景东县222km)和市(距景东县357km)。景东县地理区位如图21所示。可见,景东县处于东出、,南连,西接,北邻、的要冲位置,是地区各县与、等省重要地区的连接纽带,历史上就是地区与省广大腹地交往的北大门。因此,地理区位优势极为明显。图21 景东县地理区位图景东县下辖锦屏、文井、漫湾和大朝镇4个镇和林街、曼等、景福、永秀、安定、文龙、太忠、龙街、大街、花山、者后11个乡(见表21所示),其中锦屏镇为县政府所在地,是全县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全县东西跨径61km,南北跨径73km,总面积4465.

14、85km2。214国道自西北向西南穿境而过(在景东县境36km)。南涧镇沅公路(省级公路)自北向南穿境而过(在景东县境长114.2km)。各个乡镇驻地之间均有公路相通,乡镇以下大多为县乡公路,但到各景区的交通道路条件较差。表21 景东县行政区划一览表名 称面 积人口村公所(办事处)锦屏镇530km249200人龙树、灰窑、菜户河、董报、利月、前所、温卜、磨腊、北屯、斗阁、山冲、黄草岭、文黑文井镇466 km247647人清凉、山心、丙必、中所、者孟、开南、文光、老练、大营、文窝、竹蓬、者吉、文华、都拉漫湾镇306 km220479人安召、五里、温竹、安乐、德胜、昔掌大朝镇169 km28944

15、人别落、芹菜塘、曼状、长发、榨房安定乡231 km221759人青联、青云、青胜、芹河、菠箩林、旧村、望福、古德、兴旺、沙拉、中仓、外仓、迤仓、河底、民福文龙乡286 km218219人三岔河、会良河、瓦伟、文录、邦葳、下瓦伟、邦迈、勐涝、义昌、瓦罐窑龙街乡273 km223064人和哨、东山、南岸、竹者、新平、邦庆、多依树、戈瓦、石垭口、扎果、垭口、小村太忠乡293 km223201人叶家坡、嘎仰、大水井、大起育、方家箐、王家岔箐、大柏树、平掌、大松树、三合、花石岩、麦地、沾牛林街乡219 km214555人望龙、龙洞、箐头、丁怕、岩头、清河大街乡188 km222068人平地、昆岗、三营、

16、气力、大街、勺摩、塘坊景福乡283 km222359人金鸡林、竹箐河、公平、棠梨箐、其山、回寺、岔河、鲁家、勐片、勐令、龙山、虎山曼等乡171 km217150人花地、后河、胜岩、菜户、曼等、仓房、扎结、排沙花山乡295 km227534人秀龙、文岗、卜勺、文明、营盘、撇罗、芦山、文俄、淇海、文召、文岔、坡头永秀乡375 km219204人家、大村、黑蛇、大驮、新村、曼崩、菖蒲地、苍文、困嘎者后乡377km214293人挖固、路东、速南、文新、文会、旧卡、新会、挖萨、大村合 计4465.85m2349703人2.1.2 经济区位条件景东县所在的地区因处西南边陲,在省的总体经济格局中是经济基础较

17、薄弱的地区,属于省经济发展水平第三层次的地区。2000年全地区国生产总值为53亿元,在全省16个地州市中,地区的国生产总值位居第11位;2000年地区的人均国生产总值2125元,相当于省人均国生产总值4893元的43%。而景东县2000年国生产总值达83007万元,占地区国生产总值的15%,在整个地区9县1市中居第 位,如表22所示:表22 2000年地区各县经济状况对比表县份项目市景东县镇源县墨江县江城县普洱县景谷县澜沧县西盟县孟连县国生产总值8033783007356787111024960624118510056660960622171位 次32748516109人均存收入4468237

18、917692028257333862972122411442042位 一产产值177464392816508209721267418381246742865730399213第二产产值247401567457423090140532245232957685719155586第三产产值37851234101342819237823321578274692114846527372第三产产值位而,从全省围来看,由于景东县既不属沿海、沿边地区,又没有经济中心城市作依托,故其在全省围的经济区位条件仅属一般,经济区位优势并不明显。从地区围分析,景东县在地

19、区10个县市中,经济实力排居第2位,2000年全县国生产总值为83007万元,从发展态势分析,景东县在未来几年的发展中蕴藏着巨大的经济发展潜力。随着我国西部大开发战略在省的贯彻落实和逐步实施,以与地区澜沧江多级水利大型电站、国际大通道、对外开放口岸建设、旅游区开发的深化与布局的完善,景东县将赢得更多的开发优惠政策和获得重大的经济发展机遇,西部大开发的一些项目也会在景东县境实施,景东县的政治、经济、文化、交通、信息状况将会得到空前的巩固和加强,其经济发展的巨大潜力在多重机遇和大开发的背景下将会获得前所未有的释放。因而,用动态发展的眼光看,景东县的经济区位优势还会更加显著和加强。2.1.3 文化区

20、位条件景东县地处滇西南地区,是澜沧江文化带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独特的多民族文化融合的特征。景东县早期居住的民族有彝族、傣族、哈尼族和瑶族,继后有汉族、回族、苗族等迁入,各民族大分散又混合杂居,形成民族文化的互通有无、相互交融,造成了景东县中原文化、南诏文化、澜沧江文化与各少数民族文化交融荟萃,共放异彩的多元文化格局,表现出景东县在文化上广泛的包容性特征。此外,在景东县川河(把边江上游)沿岸出土的新石器时代的石斧、石器等物件,表明了在远古时代就有人类在这秀丽的土地上生息繁衍,创造着悠远而灿烂的史前文化,为今人考证历史、挖掘古文化提供了重要证据。明朝初开始,大量的汉族迁入,在川河、者干河两岸屯田戊

21、边、中原文化与少数民族广泛融合。因此,各民族文化的交融荟萃、古老的史前文明与现代文明在景东县地域的融合,使景东县具有较为独特的文化区位优势。2.1.4 旅游区位条件从全省大环境看,近年来省旅游业发展势头强劲且发展态势良好,在全国旅游业发展中所居地位和影响作用不断提高,在全国旅游业中的排序位次不断上升。到2000年,接待海外旅游者居全国第6位,旅游外汇收入居全国第6位。旅游业的形象特色更加鲜明,旅游业的知名度和吸引力不断提高,且旅游业发展的区域合作和市场前景更为广阔。同时形成了全省各级政府高度重视、人民高度支持和拥护的全民族旅游意识。置身于旅游业大发展环境之中的景东县,其旅游业的发展具有良好的区

22、域依托背景。从全省的旅游区划看,在省的六大旅游区中,即滇中旅游区、滇西北旅游区、滇西旅游区、滇西南旅游区、滇东南旅游区、滇东北旅游区,景东县虽地属滇西南旅游区,但从区位背景上看却处于滇西北旅游区(、迪庆、怒江)、滇中旅游区(、)和滇西南旅游区(西双版纳、)三大旅游区的中间连接部,滇中旅游区、滇西北旅游区和滇西南旅游区均为省的重点旅游区和热点旅游区,其旅游开发的成功经验和旅游业发展的蓬勃态势,无疑对景东县旅游业发展具有重要的借鉴价值和示效应。随着三大旅游热区旅游开发的深入和旅游区域围的不断拓展,必然会对景东县旅游开发和旅游业发展产生重要的辐射和带动作用,因此,景东县旅游业发展具有较好的区域辐射区

23、位。从景东县交通区位的分析已经看出,景东县处于滇中旅游区、滇西北旅游区和滇西南旅游区的分界点上,且具有良好的可进入性;其北部和东部向又紧邻、等滇中旅游区,南部和西部可直接进入滇西南旅游区,西北部可北上滇西北旅游区,三者在交通区位上形成三角环线,使景东县具有连结滇西北风景名胜区、滇中彝族文化旅游区和高原湖泊旅游区、滇西南西双版纳风景名胜区的旅游区位条件,造就其分流客源的潜在优势,并有利于促进区域环游。可见,景东县旅游区位条件优势显著。见图21。2.2 自然环境条件分析2.2.1 地质地貌基础景东县地质属太古代前震旦纪的岩层基构成,具有太古代前震旦纪不断裂硬壳、中生代三叠纪沉积物、新生代第四纪沉积

24、物3个构成层。无量山巅和哀牢山顶为太古代前震旦纪不断裂硬壳,此系境地质的基础,以结晶的云母岩为主,其次还有岩、滑石片岩、云母片岩,其岩石均无生物痕迹;无量山山腰以下和哀牢山山腰以下为中生代三叠纪沉积物,主要是灰白色和紫红色的沙岩层、灰黑色页岩透境状的灰岩层、红色沙页岩层,其次还有红色、紫色、灰色、灰白色、灰黄色各种沙岩,它们由石英、云母等矿物组成;川河坝子、者干河沿岸、戛仰河峡谷地带为新生代第四纪沉积物,由泥沙、风化石以与各种疏松砾石组成。由于地质断裂、抬升、侵腐、剥蚀、沉积等作用,景东县高原面早被破坏,形成了山地、河谷相间的山原地貌,境无量山和哀牢山与澜沧江峡谷、红河水系的川河宽谷、者干河丘

25、陵河谷的形成即是北山原地貌的典型代表。景东县境海拔最低处为大朝镇文笑河口与澜沧江交汇处,海拔仅为795m;最高点为无量山的猫头峰,海拔3371m,境海拔落差大,全县地貌为深切割地貌,具有岭高、坡陡、峡谷多的特征。全县地貌大致分为四个类型,见表23所示。表23 景东县地形地貌类型表地貌类型地貌特征分 布堆积性地貌平坝锦屏镇、者后乡、文井镇剥蚀堆积地貌垅岗地锦屏镇、者后乡、文井镇侵腐剥蚀地貌丘陵大街乡的大街、塘房村;花山乡的营盘村、文俄村、文召村、坡头村侵蚀褶断构成地貌山地哀牢山、无量山2.2.2 山脉水系环境景东县地处滇西南中部,境群山纵横、逶迤起伏,众多的山峰如笋状直插云霄,主要山脉属云岭南北

26、走向的无量山系和哀牢山系,海拔20003000m的山峰数以百计,县境最高峰为无量山系的猫头山,海拔3371m。景东县西部的无量山,自北向南绵亘县境89km,自西向东宽50km,主峰猫头山亦在境,以山岭突兀险峻而著称。除猫头山外,海拔2500m以上的还有背娃娃峰、笔架山、通鼻子山、大囤子山、金鼎山、凤冠山、山等诸多富有神秘色彩的大山。景东县东部的哀牢山,自北入境向南伸延,县境长87km,宽20km,主峰大亮山海拔2949.9m。景东县境涧泉潺潺,溪流遍布,河流属澜沧江水系和红河水系,径流面积在10km2以上的河流有46条,其中主要有澜沧江、川河、者干河、速南河、董报河、南线河、中古河、菜户河、排

27、沙河等。澜沧江由西北入境,流经县境的漫湾镇、林街乡、曼等乡、永秀乡和大朝镇5个乡镇,为景东县与地区云县、县的天然界河,境流程130.9km,多年平均流量为1230m3/s,现在境域建有装机容量150万千瓦的漫湾电站和装机容量135万千瓦的大朝山电站,形成著名的高峡平湖景观,为景东县旅游画上一笔重彩。发源于无量山和哀牢山之间的川河,自北向南注入县境,流经安定乡、文龙乡、锦屏镇、文井镇、者后乡,境流程99.7km,集水面积为2361.68km2,沿岸风光秀美。景东县“山峦起伏,江河密布”的山脉水文地域环境,孕育出丰富多彩、别具特色的旅游景观:险峰巍峨、群峦涌翠的高山峡谷;婀娜多姿、旖旎秀丽的河流湖

28、泊;流光溢彩、静泌安怡的田园风光等等。2.2.3 气候环境条件景东县的气候主要受印度洋的暖湿气流和西南季风影响,属于低纬高原亚热带季风气候和暖湿带季风气候。由于地形复杂,高差悬殊,形成了显著的立体气候,有“一山分四季,十里不同天”之说;海拔在1300m以下的河谷地区属南亚热带气候型,年平均气温18.321.1;海拔13001800m米的半山区,属中亚热带气候型,年平均气温15.618.3,海拔18002300m的山区,属北亚热带气候型,年平均气温12.715.6;海拔在2300m以上的高寒山区属暖温带气候型,年平均气温为12.7。全县历年平均气温最高达26.9,极端最高气温在3338.3之间变

29、化;而历年平均气温最低为13.8,极端最低气温在1.33. 1之间变化。月平均较高气温出现于5. 6. 、7. 8四个月,较低气温为1月、12月两个月。县平均日照时数达2131.6小时,日照百分率为48%,各乡镇均超过2000小时。景东县一般于5月进入雨季,结束于10月末,平均雨季天数达157天。有霜日全年平均12天,但海拔1500m以上的地区,平均每升高100m,霜期增长约10天。综上所述,景东县虽处于亚热带气候的大环境中,四季如春,温湿多雨,但又存在明显的小环境立体气候,立体垂直的气候状况孕育了景东县复杂多样的生态环境和植被类型,赋予了景东县丰富的生物景观。2.2.4 生物系统景东县境山峦

30、起伏,沟谷纵横,气候、土壤、植被既有水平带分布,又有显著 的垂直带变化。水平带植被和垂直带植被的结合,使得景东县森林资源丰富,森林类型复杂,树木种类繁多,全县森林覆盖率高达64.92%。按垂直高差的变化,景东县的森林植被可化分为以下几种类型:1. 暖湿性干热河谷半干旱稀树灌木。分布于澜沧江、川河沿岸海拔1300m以下的低热河谷地区,天然树种群落复杂,主要有木棉、楹树、刺桐、八宝树、松、红椿、白花羊蹄甲、炮火绳、大叶榕、偏果榕、聚果榕、凤凰树等树种。紫胶寄主树有钝叶黄檀、牛肋巴、秧青、大叶千斤拔、三叶豆。灌木有余甘子、虾子花、算盘子、银柴、金合欢、化香、苦刺花。栽培植物有荔枝、龙眼、芒果、柑桔、

31、咖啡。2.暖热性松林。此类树种位于山体中部,海拔13001900 m之间,此地带人口稠密,交通方便,系农耕集中区,也是林业生产的主要地带。该地带多数以次生的松林占绝对优势,北纬2435的地段生长有松纯林和少量华山松,主要伴生和河谷片状阔叶林有槲栎、黄毛青岗、小果栲、刺栲、环状栲、包栎、红豆彬、栓皮栎、红椎、木荷、安纳香、厚皮香、桦木、桤木、樟、木莲、冬青、顶果木、红椿。灌木有余甘子、乌饭、南烛、杜鹃、水锦木、虾子花。人工栽培植物有茶叶、油桐、油茶、核桃、棕榈、桃、梨、梅、酸木瓜、多依、板栗、苹果等经济技术。3. 暖热性针阔混交林。分布于无量山、哀牢山中、上部,海拔19012500m之间。此地带

32、地广人稀,耕地少,原生常绿阔叶林保存比较完好,种层结构上层由常绿阔叶树种组成。林常有一至数个优势树种,并常分为两个乔木亚属。主要树种有硬叶石栎、刺栲、滇石栎、大叶木荷、细叶木荷、红木荷、楝树、桦木、旱冬瓜、野樱花、水红木与零星松、松、华山松、油杉、杉木、滇楠、樟。灌木以各类杜鹃为多,箭竹在局部区域出现,地面有苔藓、地衣,林常见藤本和各种附生植物。4. 湿性常绿阔叶林。此类植被类型集中在哀牢山、无量山顶部,海拔2500m以上的两个自然保护区。该林带生长有国家二级保护的水青树,属我国珍稀的观赏和用材树种。该林带还有列为国家保护的珍稀树种:红花木莲、多花含笑、大果蹄木(白光木)、铁杉、七叶树、紫薇、

33、红椎、滇油杉、榧树、扇桃等。该林带的森林保持着完整的原生状态,除上述保护的植物群落外,还有大量的刺包栎、高山栲、桤木、桦木、木荷、樱桃、槭树、樟,林下灌木以千姿百态的各类杜鹃称雄,林木枝杆多寄生有生植物和藤蔓,林下遍布箭竹、蕨类、鲜苔、地衣,是我国较为典型的原始常绿阔叶林,亦是全国少见的、有较高科研和实用价值的植物群落带。另外,景东县境竹类较多,主要有大竹、绵竹、甜竹、桦竹、箭竹,且各乡镇都有分布。景东县野生动物资源丰富。野生兽类有黑冠长臂猿、金丝猴、蜂猴、黑叶猴、灰叶猴、孟加拉虎、穿山甲、水鹿、大飞鼠等几十种;野生禽类有绿孔雀、绿鸠、红腹角雉、原鸡、鸳鸯、斑犀鸟、白鹭、银耳相思鸟、兰喉啄木鸟

34、、白鹇、红鹇鸟等数百种;水生动物有鲤鱼、鲢鱼、鲫鱼、鲇鱼、网丝鱼、木头鱼、刀鳅鱼、木梳背、面瓜鱼、叶子鱼、石扁头、麻石鳅、石蚌等。此外,还有岩蜂、蜜蜂、土蜂、夜蜂、草蜂等。2.3 社会经济背景分析2.3.1 历史文化背景景东县古称柘南,意为水渍之域。随着历史的变迁,枯南改名为景东。景东系傣语地名,“景”意为城,“东”意为坝子,“景东”即为坝子城,因位于景董山麓,因得此名。明山川条:“景董山(即玉笔山)昔为酋寨,今立卫,筑城其上。”以前景东均属西南夷地。东汉建武时(2555年)先后在西南夷地区置越巂、哀牢、益州等7郡,景东属益州群。东汉明帝永平十八年(75年),景东属永昌郡。三国诸亮南征之后,建

35、立南中7郡,统属于康降都督,景东属永昌郡。晋、宋、梁朝,袭旧制,景东亦属永昌郡。周、隋朝,景东属濮子部。唐,开元二十六年至后唐天福二年(738937)蒙氏在建立南诏王朝后,在景东置银生节度,景东县城为银生节度驻地。天福三年至显德六年(938959),段氏灭南诏建国,依辖景东。宋,景东属国辖地。元,宪宗三年(1253)十二月,忽必烈率军击灭段氏政权,中统三年(1262)征服景东,并仍使其隶于威楚府。至元十二年(1275)据元史地理志载,景东置开南州,仍隶属于威楚路。至顺二年(1331)二月景东甸蛮官阿只弄遣子罕旺奉朝,献驯象,乞升景东为军民府。是年如乞升府,阿知弄知府事,罕旺为千户。明,洪武九年

36、(1376),改行中书省为承宣布政使司。十五年(1382)二月因袭元制,景东仍为府,隶属承宣布政使司。是年三月降景东府为州,隶属府。十七年(1384)重升为府。二十二年(1389)设景东卫,继之设三岔河土巡检、保甸土巡检和板桥土驿丞。清,恢复行省名称,景东府隶于行省。康熙四年(1665)实行“改土归流”,景东府设流官掌印同知。乾隆三十五年(1770)二月二十七日,改景东府为景东直隶厅,隶属于迤西道。民国2年(1913),全国裁府改县,景东直隶厅改为景东县,隶属于巡按腾越道。民国4年(1915),景东改隶于普洱道。民国16年(1927)废道,改普洱道为第二殖边督办署,景东仍属其所辖。尔后,普洱第

37、二殖边公署改为普洱第四行政督察专员公署,依辖景东。1950年5月1日,景东县人民政府宣告建立,隶属于普洱专区人民政府。1955年专区所在地迁至,后改称行政专员公署,景东仍属其所辖。1985年6月11日,经国务院批准撤销景东县,设立景东彝族自治县。自治县于1985年12月20日正式成立,归地区行政公署所辖。景东县境最早的居民为彝族、哈尼族、布朗族、傣族。其中傣族氏土司在明代确立土司制度后,在景东县境世袭20多代,具有数百年的历史。元代以后,其他民族陆续迁入。至明代开始,中原汉族逐渐迁入,此后相继有回族等民族迁入,共同开发和发展景东县。各民族在各自传承和发展本民族文化的同时,又相互影响,互通有无,

38、形成景东县独具特色的文化色彩和风格,创造了丰富多彩的历史文化。景东县主要文物古迹见表26所示。表26 景东县文物古迹一览表序号名 称时 代位 置备 注1石器新石器时代澜沧江东岸一线分打制和磨制两种2器明、清民间收集3瓷器明、清民间收集4卫城遗址明景东县城省级文物保护单位5者干会盟遗址清大街乡下营村原土主庙县级文物保护单位6戛耿营起义军遗址清景东县城县级文物保护单位7林街清真寺清林街回营中央县级文物保护单位8龙泉寺戏台清安定乡县级文物保护单位9凌云塔清景东县城南孔雀山县级文物保护单位10文笔塔明文井镇文华村南鲸山县级文物保护单位11振文塔清漫湾镇文笔山县级文物保护单位12文哈古引水工程清者后乡路

39、东村文哈寨县级文物保护单位13文庙明景东县城省级文物保护单位14石洞寺清大街乡石岩村15金鼎寺林街乡金鼎山建筑年代无考16花山寺花山乡西北建筑年代无考17龙街瓦桥清文龙乡龙街村县级文物保护单位18知府墓明景东县城河东村19古战场遗址清者后乡文新村(仙人寨)20石板房锦屏镇黄草岭新民建筑年代无考2.3.2多民族聚居环境景东县是多民族大分散又混合杂居之地,是多民族团结共荣大家庭的缩影。至2000年末,全县总人口为34.9703万余人,居住着彝、哈尼、苗、瑶、回、傣、拉祜、布朗、佤、白等25个民族,少数民族人口为16.1809万人,占全县人口的46.27%,其中彝族人口138148人,占总人口的39

40、.5%;哈尼族人口11390 人,占总人口的3.26%;苗族族人口4316 人,占总人口的1.23%;傣族人口2586 人,占总人口的0.74%;回族人口1584 人,占总人口的0.45%;拉祜族人口1451 人,占总人口的0.41%。汉族、回族、傣族主要居住在平坝河谷区;彝族、哈尼族主要居住在山区和半山区;瑶族集中分布在太忠乡;拉祜族集中分布在花山乡;苗族多分布在锦屏镇。景东县各种少数民族以其独特的语言、习俗、服饰、婚丧、歌舞、节庆、民居建筑与信仰等民族文化,在长期的相互渗透、相互交融的过程中共同组成了当地异彩纷呈的多元化体系,是景东县独具特色的人文旅游资源,对海外旅游者均具有极大的吸引力,

41、景东县各民族主要节日见表27所示。表27 景东县各民族节日一览表名称民 族时间主 要 活 动地点春节汉、布朗、瑶、拉祜农历十二月三十杀年猪、做腊面、舂粑粑、做饵块、吃年饭、打陀螺、跳雀舞全县火把节彝、布朗、哈尼、拉祜农历六月二十四点火把、杀鸡宰羊、歌舞全县朝山会彝正月十五杀鸡宰牛羊、祭祀、吹唢呐、跳脚全县彝族尝新节布朗农历六、七月间新谷祭祖、赛马、斗雀全县布朗族开斋节回伊历十月一日会礼、互祝节日、赠“油香”林街、漫湾古尔邦节回伊历十二月十日会礼、请阿訇、宰牲林街、漫湾圣纪节回伊历三月十二日供“油香”、诵经、宣讲教义林街、漫湾定土节傈僳农历九月献土神漫湾朝山节傈僳农历二月十四杀猪宰羊、祭祀、赌糖

42、包漫湾气新节苗农历八月十五吃新米、捕鸟、聚餐川河流域纪念节苗农历二月初二对歌、跑步、跳舞川河流域二月祭龙节瑶、哈尼、彝农历二月祭献龙王神、吃羊太忠、文井、者后、花山献土节苗农历三月二十八祭献土地神太忠2.3.3 社会经济发展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在全县各族人民奋发努力下,景东县社会经济发展取得了巨大成绩。全县社会物质生产基础和社会生产力得到较快发展,经济建设取得较大成绩,城乡面貌发生深刻变化,社会各项事业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各条战线欣欣向荣。1. 国民经济实现了持续、快速增长,综合经济实力明显增强。2000年全县国生产总值完成83007万元,比1999年增长5.33%,比1995

43、年增加31506万元,年均递增10%,其中:第一产业完成43923万元,比1995年增加13988万元,年均递增8%;第二产业完成15674万元,比1995年增加4311万元,年均递增6.6%;第三产业完成23410万元,比1995年增加13207万元,年均递增17.8%。2. 农业基础得到加强,农村经济全面发展。农业基础进一步稳固。农业投入不断增加,农村实用科技逐步推广,农业科技水平不断提高。累计建成高稳产农田地32.29万亩;水利化程度达到37%;农业总产值年均递增3.7%;农村经济总收入年均递增13%;粮食总产量年均递增1.4%;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均递增10.9%;主要经济作物、肉类、禽蛋

44、和水产品总量,均有较大幅度的增长;乡镇企业总收入年均递增7.7%。农业部的产业、产品结构调整,对农村经济发展的推动作用越来越明显,农村经济市场化、多元化、产业化、社会化和规模效益经营的趋势日益明显并不断增强。3. 县乡产业生产发展迅速工业生产稳定增长。新建的漫湾糖厂、改造后的者孟糖厂、林化厂、水泥厂等,生产经营效益较为理想,年均工业总产值递增10.9%,工业企业的产品生产和销售状况良好,农产品加工能力有较大提高,蔗糖业、林产工业对县域经济的基础和支持作用进一步突出。第三产业快速发展。第三产业年均递增17.8%,比1995年增长1.3倍;非公有制经济占国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24%,纳税总额已占财政

45、收入的13.4%;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年均递增8.7%。4. 重点建设取得显著成效,中心城市建设步伐加快。2000年,景东县境通车里程达2473km,新建文井老练和花山营盘大桥,大大提高了县乡、乡村的可达性。全县所有行政村通了电,93.4%的农户用上电。邮电通信得到迅速发展,服务领域不断拓宽,固定、移动通信、计算机、互联网、无线寻呼用户和覆盖率进一步扩大。城市面貌有了较大改善。5. 精神文明建设取得新成绩,社会各项事业全面进步。“科技兴景”战略的实施不断扩大,科技与经济相结合、科技体制、科技队伍建设各方面都取得较大进展。以农业科技为重点的科普工作不断加强,科技培训面加大,科技示户、示村的建设增多

46、,农村实用科技广泛运用,科技对工业、农业乃至其它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更加明显。“普六”、“普九”和“基本扫除基本青壮年文盲”工作,已经通过国家验收,职业技术教育和成人教育工业发展较快。文化市场进一步丰富繁荣,乡(镇)文化活动场所的建设有了新的进展,“文化先进县”创建工作通过地区验收,人民群众不同层次的文化生活要求,不断地得到满足和农步改善。城乡医疗卫生条件进一步改善,医疗卫生的技术和服务等水平有较大提高,村卫生室建设全面完成,人人享有初级卫生保健工作通过省级验收。广播、电视覆盖率分别达到89%和92.2%,有线电视普与面达13900户。计划生育“三为主”成果进一步巩固,“三结合”工作有序推进,人

47、口计划生育率达96.74%,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7以。文化、卫生和科技“三下乡”活动正常有序开展。2.4 旅游开发条件评价2.4.1 自然环境条件评价旅游地的自然环境条件主要是指当地气候状况、空气质量、水体质量、生态环境等与旅游活动密切相关的自然因素与其组合。旅游地的自然环境质量,不仅会对旅游者的旅游活动产生影响,而且还会影响到旅游资源的开发和旅游设施的建设。1. 气候状况景东县属低纬高原亚热带季风气候和暖温带季风气候,全年平均气温18.3以上,夏季虽长却无酷暑(最高平均气温23.2),冬季月均气温在10以上(最低平均气温10.9),是明显的旅游康乐气候(气温在1722之间)。景东县地处低纬,

48、日照充足,历年平均日照数为2131.6小时,极有利于观光、远足等旅游活动的开展。在风力指数方面,全年平均风速0.8m/S,小于旅游舒适的极限风速5m/S,是户外旅游活动开展的最佳风速环境。降雨的多少和雨季的长短亦会对旅游活动产生影响。景东县是干湿季分明的地区,历年平均降雨量1086.7mm;5月至10月为雨季,占年均雨量的87.14%,有利于对高温的调节,但对户外旅游活动有一定影响;11月至次年6月为干季,占年均总雨量的12.86%,但气温较低,蒸发量少,对开展户外旅游活动与旅游度假较为适宜。2. 生态环境景东县为传统的农业县,工业在国民经济中所占比重较少,重工业的比重则更小,因而受工业污染相

49、对较少。在全县水域面积较大的河流湖泊中,水体质量均为清洁级,尤其是无量山泉水、杜鹃湖水质清澈透明,对开发水上游憩和湖区疗养度假极为有利。澜沧江是流经景东县最大的河流,具有“多瑙河”的美誉,碧蓝如黛,但由于有的区域河两岸植被保持不佳,造成部份水土流失,致使河水夏季较为混浊,影响旅游观光效果。因此,对河两岸一定区域围应实施有效的植树造林或退耕还林,以提升沿江景观质量。在空气质量方面,景东县大部分地区尚属清洁级,其主要污染物为总悬浮物;区域环境噪声处于一类与二类环境之间,交通噪声不大,对于观光、休闲、疗养、度假等旅游活动的开展较为有利。植被和绿化方面,全县有林地面积271.9万亩,森林覆盖率为64.

50、99%,较全省平均值24.2%高。但是,县局部地区绿化偏低,且处于无规划状况,这不利于景东县对外的旅游形象塑造。对此有关部门应予以足够重视,并采取有效措施,加强植树造林,提高森林覆盖率;整顿县城和各乡镇驻地的环保卫生,形成有序的绿化带,树立景东县对外的美好旅游形象。2.4.2 社会环境条件评价旅游地的社会环境包括社会心理环境、社会政策环境、社会治安环境等会对旅游地的旅游业发展和旅游感受质量产生重要影响的社会环境因素。旅游是一种参与型、互动型的社会活动,旅游地居民对旅游发展的认同度和对外来旅游者的社会心理承载能力,是发展旅游业的基本条件。在旅行过程中,旅游者与当地居民会通过各种方式进行接触和交流

51、,从而引发当地文化与外来文化的互动与碰撞。这种互动与碰撞的结果就取决于当地居民的社会心理承载能力。如果社会心理承载能力较低,则可能会导致旅游者与当地居民之间产生冲突,使当地居民对旅游者持不友好甚至敌视的态度,这无疑又会影响旅游者的心理感受,使其对旅游地的评价降低。因此旅游地居民拥有足够的心理承载能力是发展旅游所应该具备的一个必要条件。景东县由于特殊的地理区位条件,自古就是重要的商品货物集散地之一,往来的外地商客络绎不绝对当地居民的社会心理承载能力具有潜移默化的影响作用;同时景东县地处澜沧江畔,是澜沧江文化带的重要组成部分;此外又深受中原文化、南诏文化的广泛影响,具有多民族文化交融荟萃的多元文化

52、特征,形成了景东县居民较为开放的文化心态和对外来文化良好的社会心理承载能力。这为景东县旅游业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社会心理环境。旅游业在发展初期,所需投资较大,投资回收期长,而且产业关联度高,因而在发展初期宜采取政府主导型旅游发展模式。目前景东县旅游业正处于发展的起步阶段,当地政府发展旅游业的态度以与实施的相关政策措施,对景东旅游业发展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2001年景东县县委、县政府就成立了旅游局,专门负责全县的旅游发展和规划管理,相继出台了一系列政府措施,全方位多层次地推动旅游业发展。这为景东县旅游业的发展营造了非常优越和宽松的政策环境。外来旅游者对旅游地的社会治安环境是十分敏感的,良好的社会治安

53、环境会使旅游者心情轻松愉快,增加游兴;反之如果社会治安环境较差,则会使旅游者缺乏安全感,旅兴大减。因此,旅游地的社会治安环境对发展旅游业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景东县2000年全县每千人口的刑事案件发生率为 %,全县每千人口的治安案件发生率为 %,总体来说,其社会治安尚属安全。但仍必须不断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健全群防群治网络,加大严打力度,强化流动人口管理,与时排除不安全因素,降低刑事案件和治安案件的发生率,努力为景东县旅游业发展创造一个更加安全有序的社会治安环境。2.4.3 基础设施条件评价配套齐全、结构合理、运转良好的基础设施综合体系是旅游客源市场形成规模的基本条件,对当地旅游资源的开发方向

54、、开发规模和开发序位都会产生重要影响。基础设施条件主要包括交通、供水、供电、排水与医疗急救等设施。1. 交通设施旅游交通是旅游业发展的动脉和支柱,也是旅游收入的重要来源,其包括交通线和运输设备。景东县目前最主要的交通线是水陆交通线,最主要的运输设备是相应的水陆运输设备系统。全县公路总里程3437.2km,其中国道36km,省道114.2km,县道671.6km,乡道1519km,村道976.4km,专用道120km。在公路方面国道有214国道(景东县境长36km);省道有南普公路(南涧县普洱县,县道有景东县境长121.2km)、南景公路(南华县景东县,境长25km);乡道有清山公路(清凉大街花

55、山)、景勐公路(清凉无量山勐令街,全长53km)、景林公路(景福林街,长23km),猛令芹菜塘至永秀大驮街(48km)等。从总体上看,景东县大多数公路等级低、路况差、路面窄,通行能力有限,乘坐舒适度差,是制约景东县旅游发展的瓶颈,只有作较大改善方能适应旅游发展的需要。在水运航道方面,澜沧江航道具有一定的通航条件,国际航运的全面开通指日可待,据初步预定,2002年春开通澜沧江湄公河的航运,它无疑给景东县旅游发展带来巨大机遇。2. 供水系统水是确保旅游地合理开发的关键性资源要素之一。旅游区不仅耗水量大,而且要求供水不间断,水量充足,水质良好,使用方便。景东县县城过去饮用水质量差,供水紧。近年来,修

56、建水库,又对自来水公司的生产设施设备作了改善和扩建,水源问题基本解决。但由于县城供水管理原有管道建设年限长、老化严重,已不能适应日益扩大的城市规模的发展需要。因此,必须对县城的输入水管道进行改造,以适应县城发展和旅游业发展的需要,特别是主要旅游区的旅游依托地,如漫湾镇,其供水系统需作较大改善。3. 供电系统电力供应是现代生活的基本条件,供电系统的运行状况会对旅游地的形象产生较大影响。因此旅游地的电力供应应做到电量充足、电压稳定、供电连续。景东县的电力供应以水电为主,县域有两座百年千瓦级上以的大电站,为景东县提供了强大的电力支撑,全县的电力供应量达3455.49万千瓦时,以旅游地耗电量最大的饭店

57、客房为例,一般每间客房每天耗电量353.75千瓦时,以中值每房电3.5千瓦时测算,7000间客房的年耗电量为260万千瓦时,不到年电力供量的8%。故景东县现有的电力供应完全可以满足景东县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4. 通讯设施便捷可靠的通讯条件是现代生活的重要标志。旅游者在旅游过程中要与家人和亲友保持必要的联系,尤其是商务旅游者更需要与外界保持畅通的信息交流。因此,通讯设施的完善程度也会对旅游地的吸引力产生影响。目前,景东县的程控数字交换机总容量已达18608线,通讯线路覆盖率达 %,普与率为 %,仍有较大的话容量可满足旅游业发展的需要。随着900兆机站的开通,景东县已形成了包括国际、国长途、移动通

58、讯、 、国际互联网在的较为完善的通讯体系,为旅游业的发展创造了极为有利的条件。3. 旅游业发展的机遇与挑战3.1 旅游业发展现状评估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前,景东县旅游业一直处于无组织的自然发展状况,真正纳入产业规划和发展是近年来的事情。景东县旅游业起步于20世纪90年代后期,经过几年来的不断开发建设,景东县旅游业经历了一个从无到有的逐步发展历程。尽管近年来景东县旅游业有了起点发展,但由于起步较晚,因而景东县旅游业发展无论是从观念更新到基础设施建设,还是从景区景点开发到各种服务设施的配套完善,以与从宣传促销到政策措施的制订等等,均处于起步时期,诸多资源呈待开发状态,因而景东县旅游业发展正处在一

59、个打基础的阶段。3.1.1 旅游业发展水平一个地区旅游业的发展水平通常通过旅游接待人数、旅游收入、旅游收入在国民生产总值中的比重与在第三产业中的比重等若干重要指标来衡量。2000年,景东县接待旅游者6.2125万人次,其中海外旅游者0.0125万人次,占0.2%;国旅游者6.2万人次,占99.8%。景东县旅游业的外汇收入达0.21万美元,国旅游收入达139.63万元,旅游总收入达150万元,占第三产业生产总值的0.18%。旅游业对景东县国民经济的贡献正在不断显现出来,旅游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正在上升。3.1.2 旅游资源开发现状旅游资源是发展旅游业的物质基础和前提条件,旅游资源的开发程度和水平

60、反映一个地区旅游吸引力的大小。景东县旅游资源开发才开始起步,旅游景区景点的开发建设只初步具有一定规模。以无量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哀牢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川河风光、澜沧江峡谷景观、杜鹃湖、温卜瀑布、景东文庙、文井土林、仙人寨风光等为代表的一批景区景点,正在规划开发和建设完善中。这些景区景点的开发建设除百里长湖外均规模不大,开发建设的特色亦不够鲜明,旅游设施的配套条件也较为简陋。从景东县旅游资源开发的现状看,一是基础设施条件较为薄弱,从而制约旅游景区景点的开发建设;二是投资开发建设资金短缺,普遍存在开发投入不足的问题;三是景区景点开发的规划设计工作薄弱,使各景区景点的开发定位和旅游主题不清;四是对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