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主观幸福感与心理健康的关系摘要主观幸福感专指评价者根据自定的标准对其生活质量的整体 性评估。目前越来越多的研究者使用主观幸福感作为心理健康的重要指标。主观幸福感水平的高低与心理健康相 关。本文通过对主观幸福感与心理健康的关系的探讨,为改善和 提高人们生活质量,促进身心健康发展提供一定的理论和事实依 据。关键词:主观幸福感心理健康引言随着社会的进步,在身体健康得到基本保证的同时,人们 越来越多的关注心理健康。心理健康不仅是个体各种素质发展的 重要中介,而且它本身就是个体全面发展素质中的一个重要组成 成分,是个体可持续发展的一个重要条件。因此,开展对主观幸 福感与心理健康的关系的研究,有助于人们更
2、客观地评价自身幸 福指数,改善和提高的生活质量,具有非常重大的理论和现实意 义。一、主观幸福感的概念幸福一直是人类思考和追求的主题。从古代开始,东西方的 哲人和学者就从哲学、伦理学、社会学和心理学等多方面对其进 行了探讨。虽然对幸福的体验和思考有着绵长而悠久的历史,但是幸福进入科学研究的范畴,却是从 20世 纪中期,随着积极心理学的兴起而开始的。自此之后,生活质量 和人类个体存在的价值受到了空前的关注,其中最主要的一股风 潮便是心理学家对主观幸福感的测量和研究。大致/ 有以下几种观点:1、以主观情绪体验为标准界定主观幸福感。主张幸福感是 当前正性情感和负性情感平衡的结果,个体较少的体验负性情
3、感,较多的体验正性情感就是幸福的。2、用认知评价界定主观幸福感,认为主观幸福感是人们对 自身生活满意度的认知评价,包括整体生活满意感和特殊领域生 活满意感两个部分。3、从心理发展意义上来界定主观幸福感,认为幸福不仅仅 是获得快乐,而且包含了通过充分发挥自身潜能而达到完美的体 验 人们的自我接受性、生活目的、自我成长、是否掌握自主性 和人们对环境的适应能力与把握能力是决定人们是否幸福的主要 内容。4、自我评价界定主观幸福感。主观幸福感是个体依据自定 的标准对其生活质量的总体的评价。主要包括两个基本成分:认知 成分和情感成分。认知成分主要针对个体的生活满意度而言的。 包括整体生活满意感和具体领域的
4、生活满意感(学习,工作,婚 姻等等)。情感成分是指个体在实际生活中感受到的情感体验,分为积极和消极两个方面。大多数研究表明积极情感和消极情感是相对独立的,两者的影响因素并不相 同,消极情感的缺乏并不代表有更多的积极情感的存在。认为主 观幸福感有三个特点:一是主观性。是指对它的评定主要依赖于 评价者内定的标准,而不是他人或外界的准则;二是相对稳定性。指虽然在评定主观幸福感时会受到情境 和情绪状态的影响,但大多数研究仍然证实它是一个相对稳定的 值;三是整体性。指主观幸福感是一种综合评价,它包括积极情 感、消极情感和生活满意度三个纬度。二、国内主观幸福感的研究国内主观幸福感的研究开始于20世纪80年
5、代,目前还处于 初级阶段,综述性文章较多,大多是对国外研究进行介绍。实证 研究正在逐步展开。主客观研究取向同时存在。研究工具大多是 采用或修订国外现成的量表。研究对象以成年人为主。三、主观幸福感与心理健康的关系1、心理健康的概念及人们心理健康的标准由于心理健康本身外延的模糊性,以及存在着不同的理解和研究 视角,关于心理健康的定义无论在国内还是国外至今仍无定论。 常见的表述有以下几种:(1)、简明大不列颠百科全书中指出:心理健康是 指个人心理在本身及环境条件许可范围内所能达到的最佳功能状 态,但不是指十全十美的绝对状态心理学家英格里希认为,心理健康是一种持续的心理。当事者在这种状态下能做出良好的
6、适应,具有生命的活力, 且能充分发展其身心的潜能。这是一种积极的丰富的状况,不只免于心理疾病而已日本精神卫生专家对心理健康所下的定义是 :(1)没有患上心理症状;(2)精神活动处于正常范围内;(3)精神、身体 处于适应状态。此外,作为良好的人格素质,还应具有应激应 变、克服危机或从疾病中康复的能力1。第三届国际心理学大会(1946)也曾给心理健康下了这样 的定义:心理健康是指在身体、智能、以及情感上能保持同他人 的心理不相矛盾,并将个人心境发展成最佳的状态。由以上可以看出,虽然人们对心理健康的定义不完全一致, 但存在一些共同之处,那就是:心理健康是指在正常发展的智能 的基础上所形成的一种表现出
7、良好个性、良好处世能力和良好人 际关系的心理特质结构。关于心理健康的标准也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一般认为心理健康的标准包括:智力正常、情绪健康、意志健全、行为协调、人际关系适应、反应适度、心理、行为符合年龄特征。2、主观幸福感与心理健康的关系20世纪中期以前,由于消极心理学的影响, 传统的对心 理健康的定义和测量常常局限在没有精神疾病,主要研究不健康 或者病态,而不是研究健康状态。随着积极心理学的萌芽,并不断壮大、成长,越来越多的心理学家意识到,心理学不仅应着眼于心理疾病的矫正,而且更应该研究与培养积极 的心理品质,越来越多的心理研究发现:幸福、发展、快乐、满 意是人类成就的主要动机,人类的积
8、极品质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核心要素,心理学需要研究人的光明面。需 要研究人的优点与价值。实际上发展人性的优点比修复疾病更有 价值。积极心理学体系中所引导的主观幸福感领域的研究。但早 期仅仅被视为传统心理学目的的附属和补充,后来逐渐发展成心 理健康研究富有生命力的新方向,目前研究者越来越多的使用主 观幸福感作为心理健康状况的重要指标。精神症状的主观幸福感 与心理健康的关系消失和 康复的结果是产生幸福感,仅仅使用精 神症状测量作为心理健康的评价指标是不科学的。正是这些认识 促进了主观幸福 感在心理健 康研究中的应用,并且已经从个别的 评估演化成普遍趋势。以更加全面、深入的揭示心理健康的本 质,促
9、进心理健康的发展。但是主观幸福感并不等于心理健康,主观幸福感是个人内心 的一种主观感受,而心理健康既有主观感受到的一面,也包括自 己感受不到的一面,例如一个妄想症患者,可能自己觉得很幸 福,对自己的生活也很满意,我们却不能认为他是健康的。所以 有人认为,除主观幸福感外对心理健康非常重要的一些影响因素 (如对环境的掌握、个人成长、生活目标等等)。(1)、主观幸福感与物质和精神的关系我们当前面临的问题是在物质财富、经济资源高速发展的同 时,缺少一个与物质财富体系相平衡的强大的精神体系,或者说 精神体系的建设明显滞后了。而精神体系建设的滞后,造成人们 主观幸福感的缺乏。比如,传统中国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固然不 高,人们对自然认识水平也不高,但在精神体系方面,当年到处 是庙堂林立,人们相信所谓善有善报、恶有恶报”。只要做了好 事,就自我感觉幸福。(2)、主观幸福感与社会职业密切相关通过调查发现,从事体力劳动领域的人群,整体的生活满意 度高于从事脑力活动领域的人群。因为体力劳动本身是一种运 动,而运动容易释放一些不健康的心里因素,同时体力劳动者往 往容易对生活产生满足感。而从事脑力劳动的,负性情感相对 高,易产生抑郁和焦虑的负性情感。(3)、城乡人群的主观幸福感存在差异。城市人群的整体满意感显著的高于乡村人群,由于公共服务 条件和设施的差异,城市人群体验到了更多的正性情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4年度年福建省高校教师资格证之高等教育心理学题库综合试卷B卷附答案
- 2024年图书馆管理服务项目资金申请报告代可行性研究报告
- 五年级数学(小数乘除法)计算题专项练习及答案
- 文化自信背景下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 鲁教版高三上学期期末地理试题及解答参考
- 2024年定制出口业务销售协议模板
- 保安公司门卫服务承揽协议范本
- 2024高品质彩钢房建设协议书
- 2024批次高品质片石购买协议
- 2024年健身机构业务合作伙伴协议
- 2023-2024学年北京海淀区首都师大附中初二(上)期中道法试题及答案
- (正式版)HGT 6313-2024 化工园区智慧化评价导则
- 二级公立医院绩效考核三级手术目录(2020版)
- 新苏教版六年级上册《科学》全一册全部课件(含19课时)
- 导师带徒实施办法6、30
- 10kV配电工程验收资料全
- 精密贴片电阻阻值对照表
- 第四章有机反应中的活性中间体
- 《Fishing with Grandpa》RAZ分级阅读绘本pdf资源
- 《VCS-仿真验证》ppt课件
- 亲子阅读ppt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