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四年级下册数学全册教案_第1页
苏教版四年级下册数学全册教案_第2页
苏教版四年级下册数学全册教案_第3页
苏教版四年级下册数学全册教案_第4页
苏教版四年级下册数学全册教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7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本文格式为Word版,下载可任意编辑 苏教版四年级下册数学全册教案 第1单元平移、旋转和轴对称 第1课时图形的平移 【教学内容】 教材第1页例1,第2页“试一试”和“练一练“,第7页练习一第1,2题。 【教学目标】 1。通过查看、对比,掌管图形平移的方法,能在方格纸上将简朴图形举行平移。 2.培养学生的操作才能和分析才能,进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3。通过图形的平移,巩固对图形变换的兴趣,感受平移在生活中的应用,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积累告成的体验。 【教学重点】 掌管图形平移的方法,在方格纸上将简朴图形举行平移。 【教学难点】 能对图形平移过程中的方向和距离举行切实判断. 【教学打定】 PPT

2、课件。 教学过程 教师批注 一、铺垫孕伏,透露课题 1。提问:生活中你知道哪些物体的运动属于平移? 学生斟酌后汇报。追问:你能用手势表示平移吗?学生动手操作. 2.导入新课。 在之前的学习中,我们已查看过一些生活中的平移现象,今天我们将要深入地学习有关图形平移的学识.(板书课题:图形的平移) 二、合作探究,交流共享 1.PPT课件出示教材第1页例1的情境图. 提出问题:下面的小船图和金鱼图分别是怎样运动的?它们的运动有什么一致点和不同点? 学生交流后汇报.(师板书:外形和大小完全没有发生变化) 2.教师动画演示小船图和金鱼图运动的过程。 提问:小船图和金鱼图都举行了平移,它们是朝哪个方向平移的

3、呢? 学生查看得出:小船图和金鱼图都是向右平移。 (师板书:方向(竖直:上、下; 水平:左、右) 3。熟悉平移的距离. (1)提问:小船图和金鱼图都是向右平移,它们的运动有什么不同吗? 引导学生察觉:小船图平移的距离比金鱼图远一些。 (2)数一数:小船图向右平移了几格? (3)小组交流议论,教师巡查,举行个别辅导。 (4)组织全班交流。 师质疑:有的同学数出两艘小船之间的距离是4格,他认为平移的距离就是4格,你觉得对吗? 引导学生得出:4格只是两艘小船之间的距离,而不是小船平移的距离。 追问:方才同学们在小组内交流了数平移了几格的方法,谁来和大家共享一下,你是怎么数的? 引导学生举行汇报交流,

4、学生可能会展现不同的数法,教师可以组织全班同学举行评价和判断,必要时让学生上台演示自己数的方法。 (5)数一数:金鱼图向右平移了几格?再与同学交流。 先让学生独立完成,再组织交流,教师巡查。 (6)小结确定平移距离的方法。 先让学生说说,教师再结合学生的发言举行小结:我们在确定图形平移的距离时,可以先找出参照点,看它向哪个方向平移了几格,这个图形就向那个方向平移了几格。(师板书:距离(格,长度单位) 4。完成教材第2页“试一试”。 学生独立画图。教师巡查,对有困难的学生举行适当辅导。然后组织汇报。 学生一边用PPT课件表示画出的图形,一边汇报是怎么画的。 师根据学生的汇报,小结画法:一种方法是

5、先确定平行四边形的四个顶点,找出每个顶点平移后的对应点,再将这四个对应点依次连接起来;另一种方法是找每条边平移后的对应边。 三、反应完善,深化拓展 1.完成教材第2页“练一练“第1题。 这道题的重点是稳定平移的距离问题,通过练习强化确定平移的距离的方法。 让学生先独立完成,小组交流后全班汇报。 2.完成教材第2页“练一练”第2题。 可以先让学生独立完成,再组织汇报交流,交流时让学生说说是怎样判断的。 3.完成教材第7页“练习一”第1,2题。 学生独立完成,师巡查并个别指导。 组织交流时,重点让学生说说是怎样确定平移后图形的顶点的,怎样画出平移后图形的。 四、反思总结,介绍心得 通过学习,你能说

6、说平移有什么特点?怎样对图形举行平移? 你还有哪些疑问?可以先彼此说一说,再报告大家. 五、布置作业 完成全科王同步课时练习相关习题。 【板书设计】 图形的平移 特点:外形和大小完全没有发生变化. 要点:1。方向(竖直:上、下; 水平:左、右) 2.距离(格,长度单位) 【教学反思】 告成之处1。学生充分利用已有阅历自主探索图形平移的方法,体会平移的过程.能把整个图形按要求举行平移,了解到平移的距离是对应点之间的方格数,而不是平移前后两个图形之间的方格数. 2.让学生在循序渐进的操作活动中学会图形平移的方法。在探索图形平移的画法中,首先要选点,也就是在原图形上选择几个能抉择图形外形和大小的点,

7、其次是移点,也就是按要求把选择的点向规定的方向平移规定的格数,结果是连点成形。学生只有理解了平移的步骤和画法,才能对平移的特点有更加深刻的熟悉。 缺乏之处教师巡查不够全面,个别指导不够细致。个别学生在平移图形时没有按照平移步骤概括举行平移,还有些同学在数格子时数错了导致展现错误。 再教设计再教学时重点研究把点平移几格和把图形平移几格之间的识别,从而明确平移图形的正确画法,裁减类似的错误。 第2课时图形的旋转 【教学内容】 教材第34页例2,例3和“练一练“,第7页练习一第3,4题。 【教学目标】 1。进一步熟悉图形的旋转,初步理解绕点顺时针或逆时针旋转90的含义,能在方格纸上画出把简朴图形旋转

8、90后的图形。 2。使学生体验由概括实例抽象出图形旋转以及探索图形旋转方法的过程,进一步积累图形变换的阅历,巩固空间观念。 3。使学生在参与数学活动的过程中,进一步感受与同伴合作交流的乐趣,获得学习告成的体验,巩固学好数学的自信仰。 【教学重点】 掌管图形旋转的三个要素. 【教学难点】 在方格纸上画出把简朴图形顺时针或逆时针旋转90后的图形。 【教学打定】 PPT课件,三角形纸片,方格纸,活动角。 教学过程 教师批注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提问:谁能说说游乐场的摩天轮和风车的运动是一种什么现象? 追问:你能说说它们是怎样旋转的吗?(围着中间的点旋转的) 2。导入新课。 对于旋转,你还想了

9、解什么?今天我们持续研究旋转的相关学识.(板书课题:图形的旋转) 二、交流共享,探究新知 1。熟悉顺时针或逆时针旋转90的含义. (1)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PPT课件出示教材第3页例2的情境图) 引出问题:图中的转杆开启和关闭分别是怎样的运动?它们的运动有什么一致点和不同点? (2)模拟操作,熟悉含义。 同桌合作,拿出活动角模拟转杆开启和关闭,议论顺时针和逆时针旋转。结合学具演示交流,明确其含义。(师板书:与时针旋转方向一致的转动是顺时针旋转,与时 针旋转方向相反的转动是逆时针旋转) (3)深入探讨:转杆开启和关闭,分别是绕哪个点按什么方向旋转的?旋转了多少度? (4)全体活动,深化理解.

10、 听口令做动作:让学生先平伸右臂,用动作表示顺时针旋转和逆时针旋转,再平伸左臂做一次,亲身体验顺时针、逆时针旋转。 2.在方格纸上举行图形的旋转。 (1)PPT课件出示教材第3页例3图. (2)读题并引导学生举行审题。中心点:点A;旋转方向:逆时针; 旋转角度:90。 (3)动手操作。 学生利用课前打定的三角形纸片在方格纸上举行旋转操作。 (4)在方格纸上画出旋转后的图形. 提问:假设不借助概括的实物,该怎样画出三角形逆时针旋转90后的图形? (PPT课件出示教材第4页上方的情境图) 让学生在方格纸上尝试画图. (5)组织交流. (6)师生共同小结。 引导学生通过交流得出:要先找出一条线作为标

11、准,再按“定点、定向、定角度”三个步骤举行操作。(师板书:三要素:定点、定向、定角度) 三、稳定应用,深化拓展 1。完成教材第4页“练一练“第1,2题。 引导学生独立完成,指名口答,集体订正。 2.完成教材第7页“练习一”第3题. 让学生明确图中虚线表示旋转前的图形,实线表示旋转后的图形. 3。完成教材第7页“练习一”第4题。 学生独立完成,师巡查并指导操作有困难的学生. 四、反思总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能说说怎样按要求画出图形的旋转吗?你还有什么收获? 还有哪些疑问? 五、布置作业 完成全科王同步课时练习相关习题。 【板书设计】 图形的旋转 与时针旋转方向一致的转动是顺时针旋转, 与时针旋

12、转方向相反的转动是逆时针旋转。 三要素:定点、定向、定角度 【教学反思】 告成之处1。本节课有效地借助了多媒体手段明确了图形旋转的三要素。使学生能够有序地举行图形旋转的操作,反应效果较好。 2。搭建体验探索的平台,开展有效的操作活动。感知旋转的特征,为画图作铺垫. 3。探求画法的优化,使画法干脆,便于记忆。 缺乏之处在旋转特征的教学上用时较多,导致画法练习时间不充分,片面学生对于用三角形纸片如何放不知所措,不会举行验证。 再教设计再教学时要把重点放在画法教学上,更加是三角形纸片的放置,可以采取课前预习按照逆时针和顺时针方向举行针对性练习,提高效率。同时要让学生养成自我检查的习惯。 第3课时轴对

13、称图形 【教学内容】 教材第56页例4,例5及“试一试“和“练一练”,第8页练习一第5,6题。 【教学目标】 1。能用折纸等方法确定对称轴,根据对称轴判断已知的图形是否是轴对称图形,并能画出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 2。能够利用轴对称图形对称的特点画出图形的另一半,使之成为轴对称图形,加深对轴对称图形的理解。 3。进一步进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 熟悉轴对称图形的特点,找出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 【教学难点】 在方格图中利用轴对称图形的特点画出图形的另一半,使之成为轴对称图形。 【教学打定】 PPT课件,纸片。 教学过程 教师批注 一、“玩“对称,谈话激趣 课前交流:

14、从“玩”这一话题引入,引导学生折纸并指名学生到讲台前折纸演示。 二、“识”对称,体悟特征 1。进一步熟悉轴对称图形。 (1)取出课前从教材第113页剪下的长方形、正方形和平行四边形纸片,折一折,说说哪些是轴对称图形.(师板书课题:轴对称图形,并画出图形) (2)组织汇报交流. 追问:为什么长方形和正方形是轴对称图形,而平行四边形不是轴对称图形?(师板书:是 是不是) 引导学生熟悉到:长方形和正方形经过对折,折痕两边能完全重合; 平行四边形经过对折后,折痕两边不能完全重合。 2.熟悉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 (1)提出问题:把长方形纸对折,使折痕两边完全重合,有几种不同的折法? (2)小结:像这样对

15、折,折痕所在的直线叫作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 (3)画对称轴。请学生在长方形纸上画出它的对称轴。 学生说怎样画对称轴,教师指出:由于对称轴是折痕所在的直线,所以可以让对称轴延迟到图形外。(师板书:2条) (4)完成教材第5页“试一试”。 请拿出一张正方形纸,通过折纸研究它有几条对称轴,再在教材上画出正方形的各条对称轴。(正方形有4条对称轴)(师板书:4条) 三、“做”对称,深化体验 1.在方格纸上画出轴对称图形的另一半. (1)PPT课件出示教材第6页例5。 学生独立在教材的方格图上画一画。教师巡查,举行个别辅导。 (2)小组交流:你是怎样画的? 交流作图思路.交流作图方法. (3)小结。 我们

16、在方格图上画轴对称图形的另一半时,理应留神什么? 组织学生交流后汇报。(师板书:找对应点再连接) 四、“练”对称,提升熟悉 1.完成教材第6页“练一练”第1,2题。 让学生独立完成,结果集体订正。 2。完成教材第8页“练习一”第5,6题. 学生独立完成,集体核对。 五、反思总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能说说什么是轴对称图形吗?怎样画对称轴?怎样画出图形的另一半?你还有哪些疑问? 六、布置作业 完成全科王同步课时练习相关习题。 【板书设计】 轴对称图形 【教学反思】 告成之处1。创设情境,让课堂“动”起来。课前,以玩折纸的嬉戏导入,得到了一个轴对称图形,从而激发了学生的兴趣,让他们也动手操作,达成

17、了寓教于乐的目的。接着,让学生从“对折”中体会到对称的含义,同时察觉“折痕“引出对称轴,并画出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整个过程,都是操作、思维、语言的有机结合,伴随着“动“静“的有机结合,学生的学习兴趣高涨,从而更投入学习. 2.生生互动,师生互动,得到充分表达。在画轴对称图形的另一半时,大胆尝试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让学生自主察觉、斟酌并解决问题,从而获得告成的体验. 缺乏之处对学生学情把握缺乏,由于这节课学生动手实际操作的地方好多,对于每个环节的学识总结有些放松,总认为学生能自己总结出来,教师没有实时总结,对学识的渗透就显得不贯穿,也就是“归纳法”没有很好的表达。 再教设计 再教学画轴对称图形的

18、另一半时,让学生看着给定的图形,先查看对称轴在哪里,然后再斟酌对称的点在哪里,使学生有一个斟酌内化的思维过程,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究,进一步体会和深化学生对轴对称图形特征的理解,表达以学生为主体,引导学生主动探索,让学生在活动中感悟,在活动中体验,使学习学识和提高才能同时得到进展。 第4课时练习一 【教学内容】 教材第89页练习一第713题和“动手做”。 【教学目标】 1.加深对图形的平移、旋转和轴对称学识的熟悉和理解。 2。能综合运用图形的平移、旋转和轴对称学识解决问题,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才能. 3.在练习过程中培养学生的空间思维才能,让学生在练习的过程中积累告成的体验。 【教学重点】 综

19、合运用图形的平移、旋转和轴对称的相关学识解决问题。 【教学难点】 解决平移、旋转和轴对称的相关问题。 【教学打定】 PPT课件。 教学过程 教师批注 一、学识再现 1.通过前几节课的学习,你知道图形变换的方式有哪些吗? 2.导入练习。 这节课,我们就一起运用平移、旋转和轴对称的变换方式来解决练习一中的问题.(板书课题:练习一) 二、根本练习 1.图形的平移。 (1)提问:什么是图形的平移?图形的平移要留神什么? 学生汇报.(师板书:平移:方向距离) (2)完成教材第8页“练习一”第9题。 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巡查,对有困难的学生举行个别辅导。 再让学生说说还可以通过什么方法将图形平移到现在的位置

20、,并通过对比明确两种方法之间的联系。 2.图形的旋转。 (1)提问:什么是图形的旋转?图形的旋转要留神什么? 学生汇报.(师板书:旋转三要素:定点、定向、定角度) (2)完成教材第89页“练习一”第7,11题。 教师巡查,举行个别辅导。 第7题:画角。角是一条射线绕它的端点旋转而成的,引导学生明确画角也要运用旋转的学识。 第11题:第一组图形,把左边图形绕两个图形的连接点逆时针旋转90或把右边图形绕两个图形的连接点顺时针旋转90;其次组图形,把左边图形绕两个图形的连接点顺时针旋转90或把右边图形绕两个图形的连接点逆时针旋转90;第三组图形,把 左边图形绕两个图形的连接点顺(逆)时针旋转180或

21、把右边图形绕两个图形的连接点顺(逆)时针旋转180。 3.图形的轴对称。 提问:什么是轴对称图形?什么是对称轴?怎样画轴对称图形的另一半? 学生汇报。(师板书:轴对称图形对称轴画轴对称图形的另一半时先找对应点再连接) 三、综合练习 1.完成教材第8页“练习一”第8题。 指名学生汇报,组织交流时,通过演示扶助学生弄清每个图案的形成过程,以加深对图形平移和旋转的熟悉,感受平移和旋转的应用价值。 2.完成教材第9页“练习一”第10,13题。 第10题,要留神引导学生弄清题意,明确要求,旋转三角形有确定的难度,可以赋予必要的指导。 第13题,学生自主操作,彼此交流,感受图形变换之美。 3.完成教材第9

22、页“动手做”。 学生把第115页的图案剪下来按照要求小组活动,并汇报操作过程. 四、反思总结 通过本节课的练习,你能说说在举行图形的平移、旋转时需要留神什么吗?画轴对称图形的另一半的步骤是什么?你还有哪些疑问? 五、课堂作业 完成全科王同步课时练习相关习题。 【板书设计】 练习一 平移:方向距离 旋转三要素:定点、定向、定角度 轴对称图形对称轴画轴对称图形的另一半时先找对应点再连接 【教学反思】 告成之处1。在复习时挖掘和利用身边好玩的实例让学生充分感知图形的变换,以加深对概念的理解,同时培养了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2。学生的小组合作学习有效,能够通过动手操作与实践深刻体会和把握图形变换的特

23、征。 3.培养了学生对图案的审美情趣. 缺乏之处练习的环节设计过于单调,学生只是机械地按照教师的教学流程去操作,教师没有考虑学生的年龄特征、兴趣爱好,疏忽了从学生的角度去设计练习,使课堂气氛显得枯燥。 再教设计 再教学时还应大胆对教材举行重新组合、设计,安置更合理的练习环节,来促进学生对学识的主动建构.教师的教学语言,尤其是鼓舞学生的语言还应更丰富些,以便更好地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等方面的进展,从更高层次上培养学生学习数学学识的兴趣。 第2单元熟悉多位数 第1课时熟悉整万数 【教学内容】 教材第10页例1和第11页“练一练”,第13页练习二第13题。 【教学目标】 1。熟悉计数单位,知道亿以内

24、各个计数单位的名称和相邻两个单位之间的关系. 2。掌管亿以内的数位依次表和分级的方法,学会整万数的读法和写法。 3.使学生在熟悉多位数的过程中,感受大数目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培养独立斟酌和合作交流的习惯,进展数感。 【教学重点】 掌管亿以内的数位依次表,学会整万数的读法和写法. 【教学难点】 理解亿以内数所表示的含义。 【教学打定】 PPT课件, 计数器, 算盘. 教学过程 教师批注 一、情境导入,提出问题 1。PPT课件出示. (1)北京天安门广场的总面积是四十四万平方米,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城市广场。 (2)我国的陆地面积约为九百六十万平方千米,位居世界第三位。 2.读了这些数据,你有什么感

25、受?这些数分外大,今天我们就要熟悉一些像这样的大数。(板书课题:熟悉整万数) 二、自主探索,交流共享 1.回想计数单位. (1)回忆一下,我们已经熟悉了哪些计数单位? (2)我们一千一千地数,9个一千是(),10个一千就是()。 (3)计数器上拨一拨。 2.熟悉新的计数单位。 (1)一万毕竟有多大呢?谁能依据生活阅历说一说?老师也收集一些,我们一起来感受。 一万名学生大约组成200个班级。 一万张纸摞在一起比我们的课桌高一点. 一万天大约是27年. (2)可见,一万很大。要是我们一万一万地数:1个一万,2个一万9个一万,10个一万,10个一万是十万。 (3)让学生用计数器拨一拨。 (4)我们推

26、想一下:10个()是(),也在计数器上拨一拨。 (5)小结:到现在为止,我们又熟悉了四个新的计数单位,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都是满十进一(板书:满十进一),这就是十进制.十进制是计数法中最为重要的思想之一,这是几个有限数字能表示全体数的微妙所在。 (6)排一排四个新的计数单位。 (7)计数单位所占的位置就是数位,请你们填一填数位依次表。 (8)按照我们的计数习惯,从右边起,每四个数位为一级。 3。读写整万数。 (1)完成教材第10页下面的两幅图. (2)小组交流。提问:要正确读写这些整万数的微妙在哪儿? (3)小结:读这些整万数时,万级上的数按个级的读法读,再在后面加一个“万”字。写时,按个级的

27、写法写,由于个级上没有数,用4个0补足. 三、稳定应用,深化拓展 1.完成教材第11页“练一练”第1题. 同桌为一个小组,在算盘上拨珠并数数。 2.完成教材第11页“练一练“第2题。 先让学生根据算盘图说出各是多少个万,再写一写、读一读. 组织交流时重点让学生说说整万数的读法,即万级上的数按个级上数的读法来读,再在后面添上一个“万“字。 3。完成教材第13页“练习二“第13题。 学生独立完成,师巡查后集体评讲。 四、总结评价,点拨学法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能说说怎样读、写整万数吗?数位依次表是怎样的?你还有哪些疑问? 五、布置作业 完成全科王同步课时练习相关习题. 【板书设计】 熟悉整万数 数

28、位依次表 满十进一 10个一万是十万 10个十万是一百万 10个一百万是一千万 万级 个级 (千万)位 (百万)位 (十万)位 万位 千位 百位 十位 个位 【教学反思】 告成之处1.创设生活情境,让学生对数学学习更有亲近感,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激发探求新知的欲望。本课设计改动了情境,教材的3个整万数,让学生读芝麻、茶叶和油菜籽的总产量,对城镇学生来说,距离实际生活远了一点。因此,老师收集了天安门广场的面积和中国的陆地面积两个例子,更贴近学生的生活,让他们的学习更有亲切感.从课堂回响来看,学生是热心的,感受是丰富的。这些情境的设计,是老师查看生活、研究学生、深读教材的结果,它为学生的进一步

29、学习打下了良好根基。 2。结合数学模型,让学生的数学学习更有直观感,结合计数器的操作,让计数单位与计数器建立“一一对应”关系。这样,既可以直观地理解计数单位之间的关系,还能让学生对十进制计数法中“满十进一“计数原那么加深印象.这样的直观、这样的感性是单纯的数数无法替代的,它让学生的思维更形象,斟酌更直观。 缺乏之处在整万数的读写教学中,学生对整万数的写法和读法感悟还缺乏,赋予学生斟酌和交流的时间稍少一些. 再教设计 再教学时要充分利用计数器上的数与所数的数之间的对应关系,理解写数、读数的方法,并让学生建立在对级数的熟悉的根基上加以理解,可以更好地理解整万数的实际意义,并能深刻感悟整万级数的读法

30、和写法。 第2课时熟悉含有万级和个级的数 【教学内容】 教材第12页例2和“练一练”,教材第13页练习二第48题. 【教学目标】 1.掌管含有两级数的读法,能正确地读出亿以内的多位数. 2.掌管含有两级数的写法,能正确地写出亿以内的多位数。 3。通过概括的教学情境,加深学生对大数的感受,进一步进展学生的数感. 【教学重点】 含有两级数的写法和读法. 【教学难点】 亿以内中间和末尾有0的数的读法. 【教学打定】 PPT课件。 教学过程 教师批注 一、复习引入,提出问题 PPT课件出示以下题目: 1.说说下面各数是由多少个万组成的。 4250000304000010500000 2.写一写. 三千

31、零二十四万四百万六十五万 3。读一读. 300500005060000170000 师:上节课,我们学习的都是整万的多位数,今天我们将一起来学习含有两级的多位数.(板书课题:熟悉含有万级和个级的数) 二、自主探索,交流共享 1。PPT课件出示教材第12页例2第一幅算盘图。 (1)熟悉含有两级的数。 提问:算盘图上拨出的这个数是几位数?含有哪几级?每个数位上的数各是多少? 学生交流后汇报。 追问:个级的计数单位是什么?万级的计数单位是什么?这个数由几个万和几个一组成? 先让学生独立斟酌,然后同桌交流,结果组织全班汇报. (2)学习含有两级数的写法. 让学生根据算盘中每个数位上的珠子举行写数。 表

32、示学生写出的数,并组织交流,说说自己是怎么想的。 (3)学习含有两级数的读法. 先让学生分别读出“52390000”和“5239”这两个数. 议论:万级上的数和个级上的数在读法上有什么一致点和不同点? 2。PPT课件出示教材第12页例2下面两幅算盘图。 (1)查看斟酌。 提问:查看这两幅算盘图中拨出的珠子和第一幅图有什么不同? 引导学生通过查看察觉:这两幅图中,有些数位上没有珠子,也就是一个数都没有。 (2)小组交流,写一写、读一读。 3。小结含有两级数的写法和读法。(师板书) 写法:先写万级的数,再写个级的数,哪个数位上一个数也没有,就在那个数位上写0。 读法:先读万级,再读个级。万级的数,

33、要按照个级数的读法来读,再在后面加上一个“万”字.每级末尾的0都不读,其他数位有一个0或连续几个0,都只读一个“零”. 三、稳定应用,深化拓展 1。完成教材第12页“练一练“。 指导学生先说出下面各数是由多少个万和多少个一组成的,再写一写、读一读。 2。完成教材第13页“练习二”第48题. 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四、总结评价,点拨学法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能说说怎样读写含有万级和个级的数吗?你还有哪些疑问? 五、布置作业 完成全科王同步课时练习相关习题。 【板书设计】 熟悉含有万级和个级的数 含有两级数的写法和读法: 写法:先写万级的数,再写个级的数,哪个数位上一个数也没有,就在那个数位上

34、写0。 读法:先读万级,再读个级。万级的数,要按照个级数的读法来读,再在后面加上一个“万“字.每级末尾 的0都不读,其他数位有一个0或连续几个0,都只读一个“零”。 【教学反思】 告成之处1.从0的位置和读法入手,突破难点。这节课的重、难点是含有万级和个级数的读、写法,为了突破难点,在导入片面就设置了简朴的练习让学生感受到读法的留神要点,突出了“末尾”和“其他数位“。 2.激励学生自主尝试并小组合作交流,通过互动产生的火花可以使学生更加深刻地掌管学识,从而产生学习兴趣。 缺乏之处在教学时没有渗透分级的方法,分级举行读数和写数对学生提高读写才能有很大的扶助。 再教设计再教学含有两级数的读写时可以

35、把分级的方法教给学生使用,使学生逐步养成先分级后读数的习惯,加深分级方法在学生头脑中的意识,让学生体验分级带来的简便。 第3课时熟悉整亿数 【教学内容】 教材第15页例3和第16页“练一练“,第18页练习三第13题。 【教学目标】 1.熟悉计数单位“亿”“十亿”“百亿“千亿”,学会整亿数的读法和写法. 2.知道亿级各个计数单位的名称和相邻两个单位之间的关系,掌管整数的数位依次表,理解十进制计数法和分级的方法。 3。结合现实素材,使学生感受亿以上数的意义,培养学生的数感。 【教学重点】 熟悉计数单位“亿“十亿”“百亿”“千亿”,学会整亿数的读法和写法,掌管整数的数位依次表。 【教学难点】 理解十

36、进制计数法的含义。 【教学打定】 PPT课件, 计数器。 教学过程 教师批注 一、谈话引入,提出问题 我们已经学过了亿以内的数,在日常生活和生产中,还经常用到比亿大的数,今天就要一起来学习比亿大的数。(板书课题:熟悉整亿数) 二、自主探索,交流共享 1.PPT课件出示教材第15页例3文字及图片. (1)引导学生读题。 (2)说一说题中有哪些比亿大的数. 2。熟悉亿以上的数。 提问:二亿、二十一亿、八百一十四亿各是多少? (1)熟悉亿级的计数单位. 教师和学生一起用计数器一边拨数,一边读:一千万一千万地数,10个一千万是一亿; 10个一亿是十亿;10个十亿是一百亿;10个一百亿是一千亿。 (2)

37、让学生先说说下面的数各有多少个亿,再照样子填一填。 二亿是2个亿。 二十一亿是()个亿. 八百一十四亿是()个亿。 组织学生同桌彼此说一说,再独立完成填空,汇报交流。 3。整亿数的写法. (1)查看整亿数的特点:说说上面这三个数有什么共同点。 引导学生通过查看得出:这三个数都是整亿数,它们的万级和个级上的数字都是0. (2)师生共同完成二亿的写法。(师板书:二亿 写作:200000000) (3)学生尝试写出二十一亿和八百一十四亿。 教师巡查,对有困难的学生举行适当指导。 (4)小结整亿数的写法. (师板书:先写出亿级上的数,万级和个级上一个数都没有,都写0) 4。熟悉十进制计数法。 (1)将

38、数位依次表补充完整。 让学生完成教材第15页的数位依次表,教师巡查指导。 (2)查看斟酌:每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有什么关系? 明确:像这样每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都是10的计数方法,叫作十进制计数法.(师板书:十进制计数法) 三、稳定应用,深化拓展 1.完成教材第16页“练一练”第1,2题. 学生独立完成,指名汇报。 2。完成教材第18页“练习三”第13题。 学生独立完成,组织交流订正。 3。自学教材第16页“你知道吗”。 PPT课件出示“你知道吗“的内容,组织学生自主学习。 四、总结评价,点拨学法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知道亿级的计数单位有哪些?怎样读写整亿数?你还有哪些疑问? 五、布置作

39、业 完成全科王同步课时练习相关习题。 【板书设计】 熟悉整亿数 二亿 写作:200000000 先写出亿级上的数,万级和个级上一个数都没有,都写0。 十进制计数法 【教学反思】 告成之处 把读数与写数的教学同理解数的意义精细结合起来。读数与写数不是单纯的方法与技能的教学,而是持续理解数的意义的教学.学生已有了学习整万数的阅历,引导学生按数的组成,对照数位依次,把情境图中的二亿写成200000000,理解这个数的写法和读法。再用同样的方法写出另外的两个数,进而学会整亿数的写法和读法.整节课由教师组织学生体验、交流方法,让学生总结方法来获得学识。 缺乏之处由于学生学习根基的差异性,利用计数器是可以

40、数出亿级的数位的,但直接数好多学生还是不能够领会地表达出亿级上的各个数位,对十进制计数法理解的不够透彻. 再教设计再教学时要合理地利用学识迁移的策略,引导学生模仿万级的计数单位可以对比轻松地得到亿级的计数单位,从而促进类推才能的进展,使教学环节的设计更具规律性。 第4课时熟悉含有亿级和万级的数 【教学内容】 教材第17页例4和“练一练“,第18页练习三第49题. 【教学目标】 1.掌管亿以上数表示的含义,能正确地读出亿以上的多位数。 2.掌管亿以上数的写法,能正确地写出亿以上的多位数。 3.通过概括的教学情境,培养学生的迁移推理才能,进展数感。 【教学重点】 掌管亿以上数所表示的含义和写法。

41、【教学难点】 掌管亿以上数的读法。 【教学打定】 PPT课件。 教学过程 教师批注 一、铺垫孕伏,导入新课 1。PPT课件出示甲、乙、丙三地人口数。 甲地人口数为七百零九万七千六百人。 乙地人口数为五十五万二千三百人。 丙地人口数为二千三百一十六万二千一百二十三人。 写出横线上的数,并说说你是怎么写的. 2.在日常生活和生产中,还有大量比亿大的数。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持续学习亿以上的数的熟悉。(板书课题:熟悉含有亿级和万级的数) 二、交流共享,探究新知 1。PPT课件出示教材第17页例4的情境图。 让学生读一读信息,拓展学生的学识面。 2。理解数的组成。 (1)提问:这两个数含有哪几级? (2)说

42、一说每个数的组成。 引导学生查看这两个数后得出:8个亿和9000个万合起来是八亿九千万;35个亿和2000个万合起来是三十五亿二千万. 3。交流亿以上数的读法. (1)提问:我们怎样读亿以内的数? 学生汇报:采用分级读数的方法,先读万级上的数,再读个级上的数,万级上的数按个级上数的读法来读,再在后面加一个“万”字。 (2)追问:假设一个数同时含有亿级、万级和个级呢? 组织交流,学生通过交流得出:这样的数还是采用分级读数的方法来读,先读亿级,再读万级,结果读个级。 (3)即时练习。 读出下面各数:30560000000,4750030500. 让学生独立完成,再指名汇报。 4.探讨亿以上数的写法

43、. (1)复习整理数位依次表。 提问:我们学过的数级包括哪几级?每级包括哪些计数单位? (2)结合数位依次表写数。 PPT课件出例如4的两个数,提问:你能写出这两个数吗? 学生尝试写数,组织交流,可以在小组内议论以下几个问题: 这些数包含几级?写数时先写哪一级,再写哪一级? 百万位到个位为什么写0? 指名汇报并说说自己是怎样写的,教师结合学生的交流处境举行写数。(板书:八亿九千万写作:890000000三十五亿二千万写作:3520000000) (3)小结亿以上数的写法. 通过师生共同交流得出。(师板书:写数时,先看这个数有几级,再从最高位写起,哪一位上一个数也没有,就在那个数位上写0) 三、

44、反应完善,内化新知 1。完成教材第17页“练一练”。 学生独立完成,指名汇报,说说各级上的数有什么不同。 2。完成教材第18页“练习三”第49题。 学生独立完成,师巡查后集体订正。 四、反思总结,梳理学识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请你说说含有亿级和万级的数是怎样读写的?有哪些地方需要留神?你还有哪些疑问? 五、布置作业 完成全科王同步课时练习相关习题. 【板书设计】 熟悉含有亿级和万级的数 八亿九千万写作:890000000 三十五亿二千万写作:3520000000 写数时,先看这个数有几级,再从最高位写起,哪一位上一个数也没有,就在那个数位上写0。 【教学反思】 告成之处 由于学生已经学过亿以内数

45、的读、写法,同时也为了培养学生对新旧学识的迁移类推才能,所以本节课我尽量大胆放手让学生试着独立完成.在备课时,考虑到要整合之前学过的学识举行教学,这样既能回想旧知,又能探求新知。整节课下来,学生上课的积极性对比高,踊跃地回复问题,而且在做题的过程中切实率也很高。 缺乏之处 小组交流没有发挥实效性,也就是学生与学生的交流没有真正的落到实处。 再教设计 多给学生留一些课堂空间。如今的教导更提防对学生才能的培养,教师不能把全部的学识直接交给学生,要预留空间,让学生自己去察觉、去体会。通过自己的斟酌、同学间的交流,共同探索学识,这样更能加深对学识的理解与掌管记忆. 第5课时数的大小对比数的改写 【教学

46、内容】 教材第20页例5和“练一练”,第23页练习四第14题。 【教学目标】 1。掌管多位数的大小对比方法,能正确对比多位数的大小。 2.掌管整万数和整亿数改写成用“万“或“亿“作单位的方法,能正确地举行改写。 3.培养学生学识迁移的才能,渗透优化的数学思想. 【教学重点】 掌管多位数的大小对比方法和改写方法。 【教学难点】 生动运用学识解决数学问题。 【教学打定】 PPT课件。 教学过程 教师批注 一、复习引入,透露课题 1.PPT课件出示以下两个数:800000,8000000。 (1)提问:你能读出这两个数吗?分别让学生读一读。 (2)十万位上的“8“表示什么?百万位上的“8”又表示什么

47、? (3)比一比,这两个数哪个大哪个小?指名回复. 2。在里填上“”或“”. 9871000765689586581 反应时让学生说说对比万以内数的大小的方法。 3。导入:下面我们来看一看,这种方法对万以上的多位数是否也适用?(板书课题:数的大小对比数的改写) 二、交流共享,探究新知 1.PPT课件出示教材第20页例5的情境图。 让学生查看表格,指名读一读,得出信息。 2.独立斟酌,完成排序。 提问:这三年出版的图书数量各不一致,哪一年出版的种类多?哪一年出版的种类少?请同学们按从大到小的依次排列。 学生独立斟酌后举行对比和排序.教师巡查,举行个别指导。 3.小组交流。 师:请同学们把自己对比

48、的方法在小组内举行交流,看看小组内同学之间有没有不同的对比方法,谁的方法更加简便。 学生在小组内举行交流。教师巡查,参与个别小组交流,了解学生的交流处境。 4.组织全班交流汇报。 学生汇报方法并说明理由。(师板书:方法一:370000300000250000方法二:250000=25万,300000=30万,370000=37万,373025,37万30万25万) 5。数的改写。 (1)引导学生关注数的改写过程. (2)教师引导学生查看两种对比方法,提问:两种对比方法一致吗?哪一种方法更简便? 引导学生通过查看斟酌,领悟到:将这三个数先改写成用“万”作单位后再对比更简便. (3)小组议论:怎样

49、将一个整万或整亿的数改写成用“万”或“亿“作单位的数? (4)即时练习。 PPT课件出示题目:你能先把这三年各类图书的总印数改写成用“亿”作单位的数,再把它们按从大到小的依次排列吗? (5)小结:在日常生活中,为了便当,往往把整万或整亿的数改写成用“万“或“亿”作单位的数。 三、反应完善,内化新知 1.完成教材第21页“练一练”第1,2题。 学生独立填写在书上,指名汇报,并说明理由。 2。完成教材第23页“练习四”第14题。 学生独立完成后,组织讲评、订正。 四、反思总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请你说说数的大小是怎样对比的?怎样举行大数的改写?有哪些地方需要指点大家?你还有哪些疑问? 五、布置作业

50、 完成全科王同步课时练习相关习题. 【板书设计】 数的大小对比 数的改写 方法一:370000300000250000 方法二:250000=25万,300000=30万,370000=37万, 373025 ,37万30万25万 【教学反思】 告成之处 本节课考虑到学生已有的阅历,在教学中通过学生小组合作,自主探究,总结归纳多位数大小对比的方法。通过学识的迁移让学生在熟谙、感兴趣的问题情境中,亲自探索总结,掌管新知.在数的改写时激励学生独立斟酌改写的方法,这个环节对于突破重、难点起到了很好的促进作用。在教学中,要始终将学生当作学习的仆人,从学生的生活阅历和已有学识启程,在充分的实践操作和自主

51、斟酌的根基上,去感知学识和察觉学识。 缺乏之处从整节课看教师讲授较多,学生的自主学习没有更多的表达.其实,在给学生明确万以内数的大小对比方法也同样适用于多位数的大小对比之后,完全可以放手让学生以小组议论的形式自己对比出数的大小。 再教设计在练习时要给学生更多的时间口述方法,真正表达课堂教学以学生为主体,把课堂交还给学生。 第6课时近似数 【教学内容】 教材第2122页例6,例7和“试一试“及“练一练”,第24页练习四第511题. 【教学目标】 1。结合生活中的例子,理解精确数和近似数的含义。 2.掌管用“四舍五入”的方法求一个数的近似数,学会用“四舍五入“的方法省略“万”或“亿“后面的尾数,求

52、出它的近似数。 3。引导学生查看、体验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培养学生主动探究的精神和应用数学的意识。 【教学重点】 能正确判断生活中的近似数和精确数,会用“四舍五入”的方法求一个数的近似数。 【教学难点】 生动运用“四舍五入”的方法求一个数的近似数。 【教学打定】 PPT课件。 教学过程 教师批注 一、谈话引入,透露课题 1。师:我今年三十五岁了,度过了一万多个日日夜夜。 想一想:在老师介绍自己的这两个数字中,你认为哪个数字描述得更精确?为什么? 引导学生得出:三十五岁更精确,一万多个日日夜夜是个近似(约莫、大约)的数。 2。导入: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学习和近似数有关的学识.(板书课题:近似

53、数) 二、交流共享,探究新知 (一)熟悉近似数。 1.PPT课件出示教材第21页例6的情境图。 2。让学生读一读两个情境图中的信息,联系情境图中的内容想一想:假设让你把画线的四个数字分一分,你想怎样分?为什么? 学生独立斟酌后,教师组织交流. 3.加深理解。 (1)斟酌:你知道上面哪些数是近似数吗? (2)让学生结合概括例子说说生活中的近似数。 (二)求一个数的近似数. 1.PPT课件出示教材第21页例7的情境图。 让学生查看表格中的数据,并读出这几个数。 2.借助直线理解找一个数的近似数的方法。 (1)出示教材第21页上的数轴:在直线上描出表示男性与女性人数的点. 学生尝试在教材的直线上举行

54、描点。(师板书: ) (2)查看直线,探究找近似数的方法. 提问:查看直线上384204和386685这两个数,它们各接近多少万? 学生独立斟酌后,小组交流。教师巡查,了解学生的交流处境。 组织全班交流。激励学生各抒己见. 方法一:384204在385000的左边,接近38万;386685在385000的右边,接近39万。 方法二:384204千位上是4,比385000小,接近38万; 386685千位上是6,比385000大,接近39万。 教师对以上两种方法都应赋予断定。 3。介绍“四舍五入”的方法. (1)教师介绍用“四舍五入“的方法求一个数的近似数. (2)用“四舍五入”的方法求出男性和

55、女性人数的近似数。 先让学生独立写,再组织汇报交流,交流时让学生说说是怎样运用“四舍五入”的方法来求它们的近似数的。 (教师根据学生汇报板书:384204380000386685390000) 4.完成教材第22页“试一试“。 (1)让学生独立斟酌后,在小组内交流汇报. (2)提问:怎样将一个数改写成用“万”或“亿”作单位的近似数? 学生交流议论,教师归纳。 三、练习反应,稳定新知 1。完成教材第22页“练一练“. 学生读题,指名汇报。 2.完成教材第24页“练习四”第511题. 学生独立完成后,集体汇报。 四、课堂小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哪位同学能说说怎样求一个数的近似数?用什么方法求?你还

56、有哪些疑问? 五、布置作业 完成全科王同步课时练习相关习题。 【板书设计】 近似数 【教学反思】 告成之处1.让学生在对比中体验。只有体验这样的过程,才能使直观感受到的阅历得以提升,进入学习数学化的过程. 2.本节课合理地利用数轴,让学生体会多位数所在区域靠近的整万数,从而掌管求近似数的方法,即“四舍五入”法。能根据实际问题的需要求一个数的近似数,培养学生的估计意识,进展学生的数感。 缺乏之处 教学细节突出不够,片面学生参与活动的有效性不高,过高地估计了学生的才能,在教学的过程中对于“四舍五入“法没有过多的要求,但是在后来的表示过程中展现了好多的小问题,影响了学生对学识的掌管. 再教设计 在教

57、学的过程中关注每个学生,即面向全体,又要结合每个学生的自身特点和学识根基,让每个学生都充分参与到课堂学习中去,只有这样才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另外,要留神学生对旧学识的掌管程度,适当地举行复习,让学生不至于脱离轨道,越来越差,对于根基差的学生适当地加强辅导,让他们稳步提高. 第7课时整理与练习 【教学内容】 教材第2526页“回想与整理”及“练习与应用”第16题,“探索与实践” 第7,8题及“斟酌题”。 【教学目标】 1.通过整理与练习,稳定所学的计数单位和相邻两个单位之间的进率,掌管数位依次表,能正确地读、写大数,掌管数的改写和求近似数的方法。 2。在练习的过程中,培养学生探究解决问题的策略

58、意识,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才能. 3。通过练习,进一步感受生活中的大数,培养学生的数感。 【教学重点】 能对本单元的学识举行系统回想、整理. 【教学难点】 能生动运用多位数的学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打定】 PPT课件. 教学过程 教师批注 一、学识回想 1。提问:这个单元我们学习了多位数的熟悉,谁来说一说都有哪些内容? 2.导入:这节课我们就对这一单元举行整理与练习。(板书课题:整理与练习) 二、学识整理 1。让学生在四人小组内举行本单元所学学识的整理。 师:接下来请同学们以四人小组为单位,将本单元所学的多位数的相关学识举行整理。 教师巡查各小组,了解学生的合作处境。 2。组织汇报交

59、流,梳理学识。(师板书) 多位数意义:数位依次表十进制计数法读数、写数大小对比以及改写近似数 (1)数位依次表。 学生交流后汇报什么叫数位、计数单位、数级?每级的数位和计数单位的组成有什么一致点?每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有什么关系? (2)教师根据学生的交流汇报归纳:多位数的读、写法。 多位数的读法:从高位读起,一级一级往下读。读亿级或万级的数,先按照个级的读法读,再在后面加上一个“亿”字或“万”字。数中间有一个0或连续有几个0,都只读一个零,每级末尾的零都不读。 多位数的写法:先写亿级,再写万级,结果写个级,哪一位上一个数也没有,就在那一位上写0. (3)数的大小对比和改写。 怎样把一个多位数

60、改写成一个用“万“或“亿“作单位的数?又该如何改写呢? (4)近似数。 提问:什么是近似数?我们可以用什么方法来求一个数的近似数? 三、学识运用 完成教材第2526页“整理与练习”中的“练习与应用“第16题及“探索与实践”第7题。 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巡查,举行个别辅导。 集体讲评,组织汇报交流。 四、反思总结 通过本节课的复习,你能说说你对多位数有哪些方面的熟悉?还有哪些疑问? 五、布置作业 完成全科王同步课时练习相关习题。 【板书设计】 整理与练习 多位数意义:数位依次表十进制计数法读数、写数大小对比以及改写近似数 【教学反思】 告成之处本节课的复习提防了学识的梳理,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