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叶的起源与发展_第1页
茶叶的起源与发展_第2页
茶叶的起源与发展_第3页
茶叶的起源与发展_第4页
茶叶的起源与发展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茶叶的起源与发展王艺桦茶是什么植物,山茶科,为常绿灌木或小乔木 饮品,著名的保健饮品 ,泡水后使用,有强心、利尿的功效 茶与可可、咖啡并称当今世界的三大无酒精饮料 文化,武王伐纣,茶叶已作为贡品。战国,茶叶已有一定规模。先秦诗经总集有茶的记载。 又如在汉朝,茶叶成为佛教“坐禅”的专用滋补品。魏晋南北朝,已有饮茶之风 。隋朝,全民普遍饮茶。 唐朝,茶业昌盛,茶叶成为“人家不可一日无茶”,出现茶馆、茶宴、茶会,提倡客来敬茶。宋朝,流行斗茶,贡茶和赐茶等等。 茶之源中国饮茶起源众说纷纭:追溯中国人饮茶的起源,有的认为起源于上古神农氏,有的认为起于周,起于秦汉、三国的说法也都有,造成众说纷纭的主要原因

2、是因唐代以前“茶”字的正体字为“荼”。 唐陆羽在茶经中,也提到“其名,一曰茶,二曰槚,三曰蔎,四曰茗,五曰荈”。 神农说。有人认为茶是神农在野外以釜锅煮水时,刚好有几片叶子飘进锅中,煮好的水,其色微黄,喝入口中生津止渴、提神醒脑,以神农过去尝百草的经验,判断它是一种药而发现的,另有说法则是从语音上加以附会,说是神农有个水晶肚子,由外观可得见食物在胃肠中蠕动的情形,当他尝茶时,发现茶在肚内到处流动,查来查去,把肠胃洗涤得干干净净,因此神农称这种植物为“查”,再转成“茶”字,而成为茶的起源。人类最早为何要饮茶呢? 如何形成饮茶习惯的呢? 1、祭品说:茶与一些其它的植物最早是做为祭品用的,后来有人尝

3、食发现食而无害,便“由祭品,而菜食,而药用”,最终成为饮料;2、药物说:茶“最初是作为药用进入人类社会的”。神农本草经中写到:“神农尝百草,日遇七十二毒,得茶而解之”;3、食物说:“古者民茹草饮水”,“民以食为天”,食在先符合人类社会的进化规律;4、同步说:最初利用茶的方式方法,可能是作为口嚼的食料,也可能作为烤煮的食物,同时也逐渐为药料饮用;5、交际说:把茶引入待人接物的轨畴,突显了交际场合的一种雅好,开饮茶成因之“交际说”之端。茶之始茶叶在中国最早是被用以食用的食品 ,茶对于人来说更重要的是把它当做食物吃掉,经历了很长时间的“吃”,茶的药用价值被人们发现和利用,茶叶这时变成了药,人们期盼饮

4、茶来治疗疾病,这一点在华佗的食论中提到“苦荼久服,溢于思”,此后又经历了很长的时间,人们的生活发生了很大的改变,茶叶不在被当做主要的食品,药品被需求时,它变成了人们休憩下来时有助于身心发展的饮品,被赋予文化价值之后,茶,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华佗的食论中提到“苦荼久服,溢于思”茶之初历史上最早有关于茶叶的记载始于西汉时期王褒的僮约 “烹荼进具”,“武阳买荼” 从此可以看出,西汉时期的茶已经融入到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在武阳一带已经有关于茶的交易。武阳买荼魏晋时期的茶与廉魏晋时期世家门阀制度森严,人们追求夸富斗豪,社会风气变得奢靡,纵欲主义盛行。在这样的社会环境下,政治家们提倡以茶养廉的思想,陆纳

5、以茶待客,刘琨以茶解闷,萧赜以茶为祭等,用茶来纠正社会风气,使茶成为节俭的象征。南北朝 古刹茶香这个时期茶叶开始与人们的精神生活联系在一起,一种精神文化正在萌芽。 茶在这个时候表现出了 与道家思想融合之后的“仙药化”, 道家修行养生通过饮茶来保养修道,追求长生不老; 与佛家思想融合之后的“寺院化”,佛家参禅悟道,借助茶来提神醒脑,清净内心,见性成佛。唐朝 茶叶的兴盛随着中国封建社会鼎盛时期的到来,茶也迎来了它蓬勃发展的时代,统治阶级的重视使茶成为了“举国之饮”,在这一时期,随着茶叶的兴盛,上至王公贵族,下至普通百姓,无人不在饮茶,文人雅士把茶宴当做一种交友,聚会的时尚,成为一种固定的民族文化形

6、态,历代相传。茶经问世陆羽(733804年),字鸿渐,唐竟陵人,一生嗜茶,精于茶道,以著作茶经闻名于世,他对中国茶叶的发展做出了卓越的贡献而被世人称为“茶圣”。 陆羽陆羽像茶圣陆羽种茶、饮茶不等于有了茶文化,仅是茶文化形成的前提条件,还必须有文人的参与和文化的内涵。唐代陆羽所著茶经系统的总结了唐代以及唐以前茶叶生产,饮用的经验,提出了精行俭德的茶道精神。法门寺出土的唐朝宫廷鎏金茶具宋朝 世人皆斗茶在茶叶发展中一直都有兴于唐,盛于宋的说法。 茶在宋朝发展到了一个新的高度,由唐朝的煎茶演变为点茶,由点茶又发展出了斗茶的兴盛 龙团凤饼的出现,茶叶的制造技艺也发展到了一个巅峰。 统治阶级,宋徽宗,赵佶

7、写就大观茶论,对制茶,点茶,茶具提出了精辟的见解。 茶马司的设置龙团凤饼明清时期 回归本质的清饮明太祖 朱元璋“罢造龙团凤饼,唯采芽茶以进” 茶开始趋向于平凡质朴的清饮,在煮茶,煎茶,点茶之后,明朝开始了泡茶,茶与水开始了真正意义上的交融。茶以一种更为朴素,更富有内涵的形式展现在世人面前,制茶也因为这样的历史环境,发生了变化,慢慢的,黄茶,红茶,白茶,黑茶,乌龙茶开始走入人们的视野。紫砂壶现代饮茶注重健康人们不仅仅关注茶所带来的精神享受,更关注茶给身体带来的好处。 (1)茶能使人精神振奋,增强思维和记忆能力。(2)茶能消除疲劳,促进新陈代谢,并有维持心脏、血管、胃肠等正常机能的作用。(3)饮茶

8、对预防龋齿有很大好处。(4)茶叶含有不少对人体有益的微量元素。(5)茶叶有抑制恶性肿瘤的作用,饮茶能明显地抑制癌细胞的生长。(6)饮茶能抑制细胞衰老,使人延年益寿。(7)饮茶能兴奋中枢神经,增强运动能力。(8)饮茶有良好的减肥和美容效果。(9)饮茶可以预防老年性白内障。(10)饮茶能保护人的造血机能。(11)饮茶能防暑降温。茶的定义茶属于山茶科,为常绿灌木或小乔木植物,植株高达1-6米。茶树喜湿润的气候,在中国长江流域以南地区有广泛栽培。茶树种植3年就可以采叶子。一般清明前后采摘长出4-5个叶的嫩芽,用这种嫩芽制作的茶叶质量非常好,属于茶中的珍品。 茶与可可、咖啡并称当今世界的三大无酒精饮料

9、分类我国将茶叶按发酵度分为基础六大茶类: 绿茶 (完全不发酵 0%) 黄茶 (轻微发酵 10%) 白茶 (轻微发酵 10% ) 乌龙茶(青茶) (半发酵10%70%) 黑茶 (后发酵100%) 红茶(完全发酵100%)绿茶绿茶中国产量最多的一类茶叶,是不经过发酵的茶绿茶具有香高、味醇、形美等特点。 制作工艺都经过杀青一揉捻一干燥的过程,也有些绿茶是不经过揉捻的,外形呈扁片状,如西湖龙井等。 由于加工时杀青和干燥的方法不同,绿茶又可分为 炒青绿茶(龙井、甘露) 烘青绿茶(黄山毛峰) 蒸青绿茶(恩施玉露) 晒青绿茶(滇绿)。 占世界茶叶市场绿茶贸易量的70%左右。 西湖龙井 太平猴魁 黄山毛峰 绿

10、茶茶样黄茶制茶过程中,经过闷堆渥黄,因而形成黄叶、黄汤 。 分“黄芽茶”(君山银芽、蒙顶黄芽、霍山黄芽)、 “黄小茶”(北港毛尖、沩山毛尖、平阳黄汤、鹿苑)、 “黄大茶”(广东大叶青、霍山黄大茶)三类。 黄茶的制作与绿茶有相似之处,不同点是多一道闷堆工序。这个闷堆过程,是黄茶制法的主要特点,也是它同绿茶的基本区别。绿茶是不发酵的,而黄茶是属于发酵茶类。君山银针白茶白茶是中国的特产,主要是通过萎凋、干燥制成的。加工时不炒不揉,只将细嫩、叶背满茸毛的茶叶晒干或用文火烘干,而使白色茸毛完整地保留下来。白茶主要产于福建的福鼎、政和、松溪和建阳等县,按等级分类:白毫银针、白牡丹、贡眉、寿眉。白茶茶样 贡

11、眉 白毫银针 白牡丹乌龙茶(青茶)乌龙茶也就是青茶,是一类介于红绿茶之间的半发酵茶。即制作时适当发酵,使叶片稍有红变,它既有绿茶的鲜爽,又有红茶的浓醇。因其叶片中间为绿色,叶缘呈红色,故有“绿叶红镶边”之称。 乌龙茶在六大类茶中工艺最复杂费时,其中做青工序是形成乌龙茶品质的关键步骤。 乌龙茶泡法也很讲究,所以喝乌龙茶也被人称为喝功夫茶。 主要产于福建、广东、台湾等地。一般以产地的茶树命名,如铁观音、大红袍、乌龙、水仙、单枞等。清初就远销欧美及南洋诸国。目下最受日本游客的欢迎。 铁观音东方美人 大红袍黑茶黑茶原来主要销往边区,原料粗老,加工时堆积发酵时间较长,使叶色呈暗褐色。是藏、蒙、维吾尔民族

12、不可缺少的日常必需品。 有“湖南黑茶”、“湖北老青茶”、“广西六堡茶”、四川的“西路边茶”“藏茶”、云南的“紧茶”、“饼茶”、“方茶”和“圆茶”、陕西茯茶等品种。 湖南的安化黑茶就是中国传统的经典黑茶。 安化黑茶也分两种,一种是黑砖茶,形似砖块,经发酵后由砖模压制而成。另一种是千两茶,形似树桩,经发酵、蒸制后由多层竹篾捆压而成,每件按16两古市称计重1000两,现代为了便于销售携带,一般制成制100两茶或10两茶。茯砖茶千两茶黑茶茶样红茶红茶与绿茶恰恰相反,是一种全发酵茶(发酵程度大于80%)。红茶的名字得自其汤色红。中国红茶品种主要有:祁红产于安徽祁门;滇红产于云南临沧、佛海、顺宁等地;霍红产于安徽六安、霍山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