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名师精编 精品教案五年级下册数学教案(北师大版)其次单元 长方体(一)第一课时 长方体的熟识教学目标:1、结合详细的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熟识情形,经受探究长方体和正方体特点的过程,能够精确的把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特点;2、使同学感受到长方体和正方体与生活的亲密联系,培育学习数学的良好爱好;教学重点、难点:同学能够娴熟的把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特点;教学方法:师生共同归纳和推理 教学预备:长方体模型、正方体模型 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老师出示教学板书,请同学观看以下长方形和正方形有什么特点?老师:提问同学长方形和正方形有什么特点?同学查找完毕,纷纷举手预备回答疑题;老师提问同学回答疑题; (长方
2、形和正方形都有四个直角;四条边,每组对边相 等;正方形四条边都相等;)二、讲授新课:老师让同学观看课本插图哪些物体的外形是长方体或正方体?同学回答:楼房的外形老师提问同学:生活中哪些物体的外形是长方体或正方体?同学摸索并回答疑题;(电视机包装箱、现代汉语大词典 )老师出示长方体和正方体模型,让同学观看长方体和正方体有什么特点?同学同桌之间沟通争论;老师提问同学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点有什么?同学回答:(长方体有6 个面、 8 个顶点、 12 条棱,对面面积相等;正方体有6个面、 8 个顶点、 12 条棱, 6 个面都相等和 12 条棱相等;)同学自己填完课本14 页的表格;三、课堂小结:同学们,这
3、一节课你学到了哪些学问?(提问同学回答)板书设计:长方体的熟识 长方体: 6 个面、 8 个顶点、 12 条棱;每组对面面积相等;正方体: 6 个面、 8 个顶点、 12 条棱, 6 个面面积都相等; 12 条棱长度都相等;教学反思:其次课时 长方体的熟识 教学目标:1、结合详细的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熟识情形,经受探究长方体和正方体特点的过 程,能够精确的把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特点;2、使同学感受到长方体和正方体与生活的亲密联系,培育学习数学的良好爱好;名师精编 精品教案教学重点、难点:同学能够娴熟的把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特点;教学方法:师生共同归纳和推理 教学预备:长方体模型、正方体模型 教
4、学过程:一、复习导入:老师出示教学板书,请同学观看以下长方体和正方体并回答有什么特点?老师:提问同学长方体和正方体有什么特点?同学查找完毕,纷纷举手预备回答疑题;老师提问同学回答疑题; (长方体有 6 个面、8 个顶点、12 条棱,对面面积相等;正方体有 6 个面、 8 个顶点、 12 条棱, 6 个面都相等和 12 条棱相等;)二、课堂练习:同学做第 1 题,老师让同学挑选一个长方体实物,可以集中测量数学课本的长、宽、高各是多少?同学做第 2 题,让同学观看课本中的长方体的三条棱长,并填完表格;同学做第 3 题,依据课本中的长方体的三条棱长和每组对面的外形,辨论出 6个不同的面的编号; 可以
5、让同学依据课本中6 个面的长、 宽来做成面积相等的纸片,然后组成一个长方体来进一步熟识长方体的 6 个面的大小和相对的位置;老师依据课本第 4 题中的长方体插图, 让同学用所学的学问来解决制作一个这样 的长方体至少需要多少厘米的木条;三、课堂小结:同学们,这一节课你学到了哪些学问?(提问同学回答)板书设计:长方体的熟识相对的面面积相等 教学反思:第三课时 绽开与折叠 教学目标:1、结合详细的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绽开与折叠的情形,经受探究长方体和正方体 6 个面相对位置的过程, 能够精确的把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 6 个表面的绽开与折叠;2、使同学感受到长方体和正方体与生活的亲密联系,教学重点、难点:能
6、够精确的把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 教学方法:师生共同归纳和推理 教学预备:正方体的盒子;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培育学习数学的良好爱好;6 个表面的绽开与折叠;名师精编 精品教案老师出示教学板书, 请同学观看正方体 6 个面的相对的位置并回答有什么特点?老师:提问同学正方体 6 个面相对位置有什么特点?同学查找完毕,纷纷举手预备回答疑题;老师提问同学回答疑题;二、讲授新课:老师让同学观看课本中的插图, 小红把一个正方体的盒子沿着棱剪开,得到了一 个绽开图;让同学说一说是怎样剪得?老师让同学把预备好的正方体的盒子拿出来,绽开图?分别剪一剪, 看看会得到什么样的老师把同学们的作品相互沟通一下,让别的同
7、学猜猜自己是怎么剪的?三、课堂小结:同学们,这一节课你学到了哪些学问?(提问同学回答)板书设计:绽开与折叠正方体是由完全相等的 6 个面来组成的;教学反思:第四课时 绽开与折叠 教学目标:结合详细的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绽开与折叠的情形,经受探究长方体和正方体 6个面相对位置的过程,能够精确的把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 叠;6 个表面的绽开与折教学重点、难点:能够精确的把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 6 个表面的绽开与折叠;教学方法:师生共同归纳和推理教学预备:正方体的盒子;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老师让同学拿出正方体的盒子并沿着棱剪开,折叠成正方体;复习上节课学习的有关内容;二、课堂练习:1、同学做课本 17 页
8、第 1 题;把正方体绽开成 6 个面和把 6 个面名师精编 精品教案老师把正方体盒子 6 个面分别依据题目中的要求标上让同学找一找每个数字相对的面哪一个 . 2、同学做课本 17 页第 2 题;1、2、3、4、5、6 个数字,让同学把长方体盒子的 6 个面绽开标上数字, 然后找出每个数字所对应的面上是 多少?三、课堂小结:同学们,这一节课你学到了哪些学问?(提问同学回答)板书设计:绽开与折叠每个面相对的面上的数字是多少;教学反思:第五课时 长方体的表面积 教学目标:1、结合详细的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绽开与折叠的情形,经受探究长方体和正方体 表面积的过程,能够精确的运算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2、使
9、同学感受到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与生活的亲密联系,培育学习数学的 良好爱好;教学重点、难点:能够精确的运算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教学方法:师生共同归纳和推理;教学预备:长方体纸盒 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老师让同学拿出长方体的盒子并沿着棱剪开,把长方体绽开成6 个面并观看这 6个面有什么特点?同学举手回答疑题; (长方体的表面积由 等 )二、讲授新课:6 个面来组成, 每组相对的面的面积相老师出示例题,一个知道长、宽、高的长方体纸盒,如何才能求出它的表面积?同学利用手中的长方体纸盒为参照,探究如何才能求出长方体的表面积;同学同组之间相互争论,老师巡察指导每个小组的争论活动;老师提问同学如何求
10、长方体的表面积;同学回答:(分别求出每个面的面积,再加起来;就是长方体的表面积;)老师让同学把长方体的纸盒绽开,看一看长、宽、高有什么关系?组成长方体表面积的 6 个面,等于(长 宽 +长 高 +高 宽) 2=长方体的表面 积 7 厘米、宽 5 厘米、高 3 厘米的长方体的表面积是多少?老师让同学自己求出长名师精编 精品教案同学列式:( 7 5+7 3+5 3) 2 老师让同学摸索正方体的表面积如何求?同学同桌之间进行沟通,老师提问同学;(正方体的表面积=边长 边长6)三、课堂小结:同学们,这一节课你学到了哪些学问?(提问同学回答)板书设计:长方体的表面积 长方体的表面积 =(长 宽 +长 高
11、 +高 宽) 2 正方体的表面积 =边长 边长6 教学反思:第六课时 长方体的表面积 教学目标:1、结合详细的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绽开与折叠的情形,经受探究长方体和正方体 表面积的过程,能够精确的运算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2、使同学感受到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与生活的亲密联系,培育学习数学的 良好爱好;教学重点、难点:能够精确的运算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教学方法:师生共同归纳和推理;教学预备:长方体纸盒 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老师让同学回忆上一节课学习的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并对同学进行提问;同学回答(长方体的表面积=(长 宽 +长 高 +高 宽)2;正方体的表面积 =边长 边长6)二、课
12、堂练习:同学做第 1 题,求出以下图形的表面积;老师留意观看同学运用公式是否正确,对显现错误的同学准时指导;同学做第 2 题,此题目运算量比较大,防止同学显现运算错误;同学做第 3 题,老师应当让同学知道电视机布罩只有 5 个面;同学做第 4 题,这个题目的要点是只有 决问题;5 个面,同学要亲密联系生活中的实际解同学做第 5 题,老师让同学留意观看教室内墙面积;同学做第 6 题,分小组争论解决问题,老师巡察并进行必要的指导;三、课堂小结:同学们,这一节课你学到了哪些学问?(提问同学回答)板书设计:长方体的表面积长方体的表面积 =(长 宽 +长 高 +高 宽) 2 (10 4+10 8+8 4
13、) 2 正方体的表面积 =边长 边长6 7 7 6 教学反思:名师精编 精品教案第七课时 露在外面的面教学目标:结合详细的多个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堆放情形,经受探究多个长方体和正方体堆放时露在外面表面积的过程, 能够精确的运算出多个长方体和正方体堆放时露在外 面的表面积;教学重点、 难点:能够精确的运算出多个长方体和正方体堆放时露在外面的表面 积;教学方法:师生共同归纳和推理;教学预备:多个正方体盒子 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老师让同学顾回上一节课学习的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并对同学进行提问;同学回答:长方体的表面积=(长 宽 +长 高 +高 宽)2;正方体的表面积 =边长 边长6)二、讲授新课
14、:老师出示课本插图 1,让同学观看一个棱长是 50 厘米箱子放在墙角处时,有几 个面露在外面,露在外面的面积是多少平方厘米 . 同学观看图片并运算露在外面的面积是多少平方厘米?3 个;露在外面的面积是 50老师提问同学回答这个问题;(露在外面的面有 50 3=750(平方厘米);老师出示插图 2,让同学观看 4 个棱长为 50 厘米的正方体纸箱堆放在墙角处,有几个面露在外面?露在外面的面积是多少?同学从正面、 侧面、上面分别观看数一数露在外面的有几个面?并运算一下露在 外面的面积是多少?老师提问同学回答这个问题,(有9 个面露在外面,露在外面的面积是50 50 9)老师让同学用自己的4 个正方
15、体学具换一种堆放方式来试一试,露在外面的面积是否有变化,同桌之间相互争论沟通;三、课堂小结:同学们,这一节课你学到了哪些学问?(提问同学回答)板书设计:露在外面的面 从正面、侧面、上面看一看,一共有几个面露在外面?教学反思:第八课时 露在外面的面 教学目标:结合详细的多个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堆放情形,经受探究多个长方体和正方体堆放时露在外面表面积的过程, 能够精确的运算出多个长方体和正方体堆放时露在外 面的表面积;教学方法:师生共同归纳和推理;教学预备:多个正方体盒子 教学过程:名师精编 精品教案一、复习导入:老师和同学共同复习上节课所学的露在外面的面的有关内容;老师提示同学要从正面、侧面、上面看
16、全面;二、课堂练习:老师对同学进行分组,每组发给多个小正方体模型;同学依据课本习题中的摆放方式摆放好,并完成课本上的列表;同学做( 3)题,让同学观看随着小正方体个数的增加,露在外面的面数变化有 什么规律?三、课堂小结:同学们,这一节课你学到了哪些学问?(提问同学回答)板书设计:露在外面的面 随着小正方体个数的增加,露在外面的面数变化有什么规律?教学反思:第九课时 练习二 教学目标:1、能够精确的运算出多个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和露在外面的面积;2、使同学感受到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与生活的亲密联系,培育学习数学的 良好爱好;教学方法:师生共同归纳和推理 教学预备:多个正方体盒子 教学过程:一
17、、复习导入:老师和同学共同复习上节课所学的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和露在外面的面的 有关内容;同学回答:长方体的表面积=(长 宽 +长 高 +高 宽)2 正方体的表面积 =边长 边长6 二、课堂练习:同学做第 1 题,老师让同学测量数学书的长、宽、高各是多少?同学做 2 题,老师让同学知道正方体的铁盒有 5 个面;同学做第 3 题,老师让同学联系生活实际,想一想工具箱有几个面?同学做第 4 题,老师让同学用正方体学具动手堆放一下?三、课堂小结:同学们,这一节课你学到了哪些学问?(提问同学回答)板书设计:练习二 数学书的长、宽、高各是多少?正方体铁盒有五个面, 6 6 5 教学反思:第十课时 练习
18、二名师精编 精品教案教学目标:能够熟识长方体和正方体,具有初步的立体空间想象才能;能够精确的运算出多个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和露在外面的面积;教学重点、 难点:能够精确的运算出多个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和露在外面的 表面积;教学方法:师生共同归纳和推理 教学预备:多个正方体盒子 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老师和同学共同复习上节课所学的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和露在外面的面的有关内容;2 同学回答:长方体的表面积=(长 宽 +长 高 +高 宽)正方体的表面积 =边长 边长6 二、课堂练习:1、同学做第 5 题,老师让同学用正方体拼成一个长方体,长方体的表面积与正 方体的表面积之和是否相等?2、同学做
19、第 6 题,老师让同学观看教室墙壁,留意除去门窗和黑板的面积;3、同学做第 7 题,老师先让同学同桌之间沟通,再进行集中订对答案;4、同学做第 8 题,让同学用正方体依据课本上的符合,找一找相对的面;三、课堂小结:同学们,这一节课你学到了哪些学问?(提问同学回答)板书设计:练习二长方体的表面积与正方体的表面积之和是否相等?教学反思:第三单元 分数除法 第一课时 倒数 教学目标:1、培育同学动手动脑才能,以及判定、推理才能;2、能清晰地知道倒数的概念,能求一个数的倒数;教学重点:能求一个数的倒数;教学预备:投影仪;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利用分数乘分数算式导入新课;二、学习倒数的概念;1、利用投
20、影仪出示以下算式;= 2 = = 10=名师精编 精品教案= 7 = = 5=2、先让同学运算以上算式的结果,并指名回答;(中、下游同学回答)3、在小组中沟通算式有什么规律,然后全班沟通;4、老师小结:假如两个数的乘积是 数 ;1,那么我们称其中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倒5、指名说出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倒数,其他同学进行判定并评议;三、巩固目标;出示试一试题目,同学独立做,做完后同桌订正,最终指名回答;四、老师提出问题,同学沟通争论;0 有倒数吗?与同学沟通你的想法;五、练习巩固;练一练题目,独立做,全班订正;六、课堂小结,老师评判;板书设计:倒数教学反思:a = a 0 分数除法(一)其次课时教学目
21、标:体验分数除以整数的运算方法, 在争论沟通的基础上总结出运算法就,并能正确的运算;教学重点:能求一个数的倒数;教学预备:长方形纸片;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同学们,我们前面学过了分数乘法, 刚开头学得是分数乘整数的乘法,那么分数 除法你们会不会?今日我们就学习分数除以整数,你们喜爱吗?二、学习新课;1、学习 2 让同学拿出一张长方形的纸片,把一张纸平均分成 份,涂一涂,指名说出结果;2、学习 3 2 份,先把这 4 份平均分成 2提问同学把一张纸的 平均分成 3 分,怎样分呢?指名回答,其他同学评议并补充;分好之后,用笔涂一涂,看看每份是多少?3、学习分数除法的意义;提出问题,你对前面的两个
22、算式,有什么看法?为什么用除法?说一说;小组间沟通,最终全班沟通;老师小结;评判;4、学习运算法就;出示以下题目1 4= 10 5= 7 3=1 = 10 = 7 =名师精编 精品教案同学独立运算后,提问你发觉了什么?你能说出除法运算法就吗?小组间沟通,最终老师小结:除以一个整数(零除外)等于乘这个整数的倒数;三、课堂总结:提问沟通我们这节课主要学习了什么?同学回答,老师评判;板书设计:分数除以整数(a、c 0) c= 教学反思:第三课时 分数除法(二)教学目标:体验整数除以分数的运算方法, 在争论沟通的基础上总结出运算法就,并能正确的运算;教学重点:整数除以分数的运算法就推导过程;教学预备:
23、投影仪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前一课我们学习了分数除以整数的运算方法,吗,看题目; 5= 4= 7=你们仍记得吗?老师考一考你们好指名说出运算方法和结果, 并评判;那么这一节课我们连续学习整数除以分数的 运算方法;好不好;(好)二、学习整数除以分数 用投影仪出示课本的题目1、有 4 张同样的大饼每两张为一份,出列式的依据;可以分成多少份?指名回答: 4 2=?并说2、有 4 张同样的大饼每一张为一份,可以分成多少份?指名回答: 4 1= ?并说出列式的依据;3、有 4 张同样的大饼每两张为一份让同学画一画,涂一涂,并在小组间沟通讨论,最终全班沟通,指名回答;老师小结:从图上看出结果是 4 2
24、=8 来表示;8,4 =8 ,也可以用4、有 4 张同样的大饼,每张为一份,可以分成多少份?每张为一份,可以分成多少份?在小组中解决这两个问题,然后全班沟通,老师评判;三、运算法就的教学;出示一下题目4()4 2 4()4 3 4()4 4 2()2 2 2()2 3 2()2先让同学运算,沟通结果;然后提出问题, 你通过看算式和结果, 你能发觉什么?全班沟通,老师小结:除以一个数(零除外)等于乘这个数的倒数;四、巩固目标;名师精编 精品教案1、课本中的画一画;先指导同学在练习本上画出线段图,桌判定;2、试一试题目 独立运算,指名回答;五、课堂小结;板书设计:然后利用线段图列出算式, 并运算结
25、果; 同整数除以分数 a =a b、c 0 教学反思:第四课时 分数除法(二)的练习课 教学目标:体验整数除以分数的运算方法,并能正确的运算;教学重点:整数除以分数的运算方法;教学预备:小黑板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前一课我们学习了整数除以分数的运算方法,吗,看题目;6 = = = =2 = = = =通过提问,全班订正,导入新课;并评判;二、用小黑板出示以下题目;3x= x=10 x=25 x= 你们仍记得吗?老师考一考你们好提问同学解方程的规律,并指名说一说第一小题的解法;其它题目独立作,全班订正;三、课本第三题指名说出题目的意思,然后解答,全班判定;四、第四题 1、先独立运算,全班订正
26、;2、小组间沟通发觉了什么规律;3、全班沟通;4、老师小结;板书设计:整数除以分数除以真分数商大于整数整数除以分数 除以 1 商等于整数除以假分数商小于整数教学反思:名师精编 精品教案第五课时 分数除法(三)教学目标:提高分数除法的运算速度和正确率,并能正确的运算, 解决实际问题;教学重点:解决实际问题,提高运算才能和运算速度;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同学们,我们数学是从生活中得出的体会和结晶,又服务于生活, 那么我们的分数除法能解决什么问题呢, 这节课我们就学习分数动身的应用;板书课题: 分数 除法(三)二、实施目标;1、出示题目:跳绳的小伴侣有 6 人,是操场上参与活动总人数的;操场上有多
27、少人参与活动?1” 的量是谁?知道不知道?2、指名同学读题,并说出题目中分率的单位“3、先让同学试着做一做;4、沟通作法;(依据同学做题情形导入方程的方法)5、老师指导同学用方程的方法解题;对用其它方法解答的同学,只要合理进行 夸奖;6、渗透用算术法解答此题;7、老师小结:只要单位“1” 的量不知道,可以用两种方法解答题目,一种是方 程;一种是算数法;三、巩固目标 1、试一试第一题;指名同学读题,独立解答;针对同学做题情形,进行辅导后进生;指导同学分清两问的不同,认清乘法和除法的区分;2、试一试其次题;独立解答,全班订正;四、课堂总结,老师评判和同学自评;板书设计:分数除法(三)解:设操场上有
28、 x 人参与活动;X =6 X =6 X=6 X=27 教学反思:第六课时 分数除法(三)的练习课教学目标:提高分数除法的运算速度和正确率,教学重点:解决实际问题;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同学们,我们上节课学习了分数除法的应用,学习;二、实施目标;并能正确的运算, 解决实际问题;同学们仍记得吗, 这节课我们连续名师精编 精品教案1、练一练第一题 指两名同学板演 1、2 小题,其他同学做练习,做完后全班订正,重点让同学检 查板演中的错误,并找出错误的缘由;然后独立作其它题目;同桌订正;2、其次题,先让同学对比以前做过的打折的题目,两者对比,指出异同;独立做,指名说一说做到的过程和结果、以及想法;
29、3、第三题指名读题,并说题意;和 的单位“1” 的量是谁?列出算式;说出列式的依据;然后独立作;4、第四题,由于这道题有肯定的难度,建议先在小组内沟通,再全班沟通;同 一想法和看法;三、课堂总结并评判;板书设计:分数除法(三)的练习课 1、找准单位“1” 的量 2、判定用什么方法或者用方程 教学反思:第七课时 练习三( 1)教学目标:提高分数除法的运算速度和正确率,教学重点:解决实际问题;并能正确的运算, 解决实际问题;教学策略:在小组间沟通合作的基础上,提高运算才能和运算速度;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同学们,我们前面学习了分数除法的应用,二、实施目标 1、第一题;这节课我们进行练习一下, 可
30、以吗?指名说出倒数的概念,然后说出这几个书的倒数;其他同学评议;2、其次题;先让同学回忆分数乘法和分数动身的运算法就,错误,重点讲解;3、第三题;然后独立运算, 全班订正, 针对用做嬉戏的方法,将同学分成两组,进行对抗赛,看那个小组作的又对又快,老 师运算时间,看同学的速度和精确率;4、第四题;让同学读题,指出分率的单位“列出算式,说出结果;其他同学判定,老师评判;5、第五题;方法同第四题;三、老师小结;板书设计:练习三1” 的量是谁,说明所用运算方法的依据;倒数 9 倒数教学反思:名师精编 精品教案第八课时 练习三( 2)教学目标:提高分数除法的运算速度和正确率,并能正确的运算, 解决实际问
31、题;教学重点:分数除法的运算速度和正确率;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出示以下算式让同学运算;= = 4= 2=指名说出运算结果,全班评议,导入新课;这是除法的运算,那吗这节课我们复 习动身的应用;二、除法的应用;1、第六题;的单位“1” 是谁?同学独立列式并计让同学读题,指出题目中的条件和问题,算,最终全班订正;2、第七题;提问同学图上告知了我们什么数学信息,运算,同桌订正;评议;你能列出算式吗?指名列式, 同学独立3、第八题;方法同上,但是要求同学用两种方法运算此题;老师巡察,主要辅导后进生;4、第九题;出示题以后,让同学说明六折是什么意思, 然后独立了出算式并运算, 全班订正;5、第十题 独
32、立作,老师巡察,针对问题,重点辅导;三、课堂小结,老师评判;板书设计:第八题 算数法: 7.9 = 教学反思:方程:设宇宙飞船的速度大约每秒x 千米;x=7.9 第九课时整理与复习(一)教学目标:提高整数除以分数的运算速度,并能正确的运算,解决实际问题;教学重点:解决实际问题;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同学们,我们前面学习了许多学问, 你能系统的整理一下吗?好;下面你就自己 整理一下前面学习的学问;二、实施目标 1、同学对学到的学问进行简洁的整理,并在小组中沟通;老师巡察,进行辅导;2、依据你整理的学问,你能说一下吗?指名同学回答前面学习的主要内容,教 师小结;3、针对你的整理,你发觉了什么问题
33、,请你提出来,我们大家一起来争论;同学相互提出问题,并相互解答;有不能解决的问题存入问题银行;名师精编 精品教案三、巩固目标 1、练一练第一题;同学独立运算,老师巡察重点辅导,指名回答;2、其次题;让同学说出题目的条件和问题,独立运算;算完之后,指名说出列式的依据,相 互评议;3、第三题;10 出示题目以后,题目中告知了我们长、宽、高我们能不能运算她的表面积?包呢?题目中至少是什么意思?同学独立运算;全班订正;4、第四题;同学独立作,全班订正;老师巡察,辅导后进生;5、第六题 题目中告知了我们两组座位, 怎样求全电影院的座位呢?指名回答,然后独立计 算,全班评议;四、老师总结;板书设计:第三题
34、长: 7 厘米宽: 5 厘米 表面积 10 高: 3 厘米教学反思:第十课时 整理与复习(一)教学目标:提高整数除以分数的运算速度,并能正确的运算,解决实际问题;教学策略:在小组间沟通合作的基础上,提高运算才能和运算速度;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 利用前课的学问导入 二、连续学习练一练中得题目 1、第六题;和解题方法的 同学独立做完, 指名说出这个题目两问的条件和问题有什么不同,不同有联系吗?让同学对乘法应用题、除法应用题的不同进行比较;2、第七题;出示题目,指名读题,说出各分率的单位“3、第八题;1“ 是什么?然后独立做,全班订正;指名读题,说出题目的意思,题目中的高有没有变化?独立做,同桌订
35、正;4、第九题;指导同学看清表中得数据,独立作,全班订正;三、老师总结评判;板书设计:名师精编 精品教案第九题 168 = 168 = 168 = 168 = 教学反思:第十一课时 数学与生活:粉刷墙壁 教学目标:在同学动手的基础上运算, 解决实际问题, 知道墙壁的那些地方要刷,那些地方不要刷,并会运算粉刷墙壁的面积;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我们学过了长方体、 正方体表面积的运算, 在实际生活中有那些应用呢?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板书课题:粉刷墙壁 二、测量运算 1、粉刷黑板的运算 以小组为单位:分别测量教室前、后两个黑板的长和宽,测量完后,运算要粉刷 得面积,运算完后,全班订正,老师评
36、判;2、左右墙面的粉刷面积的运算 要粉刷前后的墙面, 要除去门窗的面积, 需要测量那些数据呢?指名回答,然后 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测量并运算;3、购买涂料 弄清包装的大小和价格;依据第一问的问题和条件,同学独立经运算出第一次粉刷所用的涂料;在其次问中,其次遍所用涂料是第一编的 三、巩固目标求出其次次粉刷得涂料;练一练中的题目,同学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运算,全班沟通,老师评判;四、老师总结 让同学说出本节课讲了什么内容;板书设计:粉刷墙壁 测量运算购买 教学反思:第十二课时 折叠 教学目标:在同学动手的基础上运算,解决实际问题;培育同学情愿沟通合作, 喜爱数学的情操, 感受数学来源于生活, 体 验胜利
37、的欢快;教学策略:在小组间合作的基础上,以做嬉戏的方式达到本课的目标;教学预备:长方形纸片 教学过程:名师精编 精品教案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都喜爱手工课,今日我们上一节手工课好吗?导入新课折叠二、实施目标 1、出示课本图形,让同学说出各种数据;2、想一想,依据虚线折叠后是什么图形,指名说出自己的想法;3、自己用纸依据课本的样子折一折,老师依据同学的表现评判;4、提出新的问题:假如开一扇天窗和一扇门,在什么地方?在小组间沟通,相 互说一说,然后全班沟通;5、再图上标出天窗和们的位置;三、巩固目标 1、做一做中的题目:让同学将附页 3 中的图 1 剪下来,并按虚线折叠成一个封 闭的立体图形, 并画
38、出天窗和门, 同桌相互沟通天窗和门的位置,说出自己的理 由;2、试一试 先运算它的实际长度和面积,然后再做,独立做,全班订正;3、练一练中 1、2 题独立折叠,小组中选出优秀作品进行全班沟通 4、练一练第三题 在小组中解决问题,最终全班沟通;四、课后作业:第四题 五、课堂总结;板书设计:折叠 测量运算虚线折叠 教学反思:第四单元 长方体(二)体积与容积 教学目标:1、明白体积和容积,进一步能够有效区分物体的体积和容积;初步学会比较不 规章物体的体积的大小的方法;2、乐于用学过的学问解决生活中的相关的实际问题;教学策略:老师引导同学进行自主探究;教学预备:两个量杯、土豆、红薯、水槽;教学过程:一
39、、导入新课:老师让同学能够观看教室的物体, 哪些物体比较大?哪些物体比较小?哪些容器 放东西多?哪些容器放东西少?同学纷纷回答,老师对回答的好的同学进行夸奖和勉励;二、讲授新课:1、感受和测量物体的体积;老师出示土豆和红薯让同学比较一下哪个大一些?同学观看后纷纷回答;老师提问同学你有什么样的方法能够测出土豆和红薯的体积?名师精编 精品教案让同学分组争论,然后沟通各得意想法;老师和同学共同选出同学们设计的正确方案;让同学分组分小组测一测土豆和红薯的体积;老师提问同学测量的步骤和需要留意的问题;量杯里的水肯定要完全能够浸泡土豆和红薯;老师提问同学用自己的话说一说什么是物体的体积?对描述有困难得同学
40、准时帮忙;2、比较物体的容积;老师出示一个量杯和一个水槽,并问同学哪个装水装的多一些?请你设计一个方案来证明自己的结论是正确的;老师让同学进行小组争论,然后提问同学说一说自己的设计方案;同学小组内演示自己的设计方案;3、感受物体的体积和容积的联系和区分;老师提问同学这两个方案的联系和区分,系和区分;三、课堂练习:让同学能够进一步体验体积和容积的联让同学做课本 42 页的课后练习题;老师巡察并同学的小组活动进行参与和指导;四、课堂小结:体积和容积的大小和什么有关?学习了这节课,同学们有什么感受和体会?板书设计:体积与容积 体积:物体占空间的大小 容积:容纳物体的大小 体积和容积的联系与区分:体积
41、大不肯定容积大;容积大肯定体积大;教学反思:体积单位 教学目标:1、明白体积单位有立方厘米、立方分米、立方米;2、乐于用学过的学问解决生活中的相关的实际问题;教学策略:老师引导同学进行自主探究;教学预备:1 立方米、 1 立方分米、 1 立方厘米的正方体实物教具;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 我们学过哪些长度单位?学过哪些面积单位?同学纷纷回答,教 师对回答的好的同学进行夸奖和勉励;那么体积单位是什么呢?二、讲授新课:1、老师出示 1 立方厘米的正方体教具同学观看后让同学感受 1 立方厘米物体的 大小;老师提问同学你有什么样的方法记住他大小,然后沟通各得意想法;名师精编 精品教案说出:棱长 1 厘
42、米的正方体,体积是 是 1 厘米 3 的物体说出:棱长 1 分米的正方体,体积是大约是 1 分米 3 的物体1 厘米 3,记作 1cm3;让同学说出四周大约 1 立方分米,记作 1dm3,让同学说出四周棱长为 1 米的正方体,体积是 1 米 3,记作 1m3;2、同学制作体积单位;(1)用橡皮泥切出一个体积是1 立方厘米的正方体;拼一拼,2 立方厘米、 5立方厘米、 10 立方厘米分别有多大;(2)用硬纸板做一个体积是1 立方分米的正方体;(3)用米尺在墙角出搭出一个 1 立方米的空间;3、说一说:那些物体的体积大约是 1 立方厘米、 1 立方分米、 1 立方米?把体积单位于生活中熟识的事物联
43、系起来,感受 1 立方厘米、 1 立方分米、 1 立方米的实际意义;4、教学体积与容积的关系,讲明,从里面两量棱长为 积是 1dm3,可以容纳 1 升的溶液;1 升=1 分米 3 1L = 1 dm3 1 毫升 =1 厘米 3 1ML =1 cm3 三、课堂练习1 分米的正方体盒子的容第 1 题:先让同学独立尝试,在进行沟通,特殊是读法的沟通;第 2 题:目的是让同学明白生活中一些常见的物体的体积,增强同学对体积、 容 积单位实际意义的懂得;第 3 题:利用升、毫升之间的换算等学问解决实际问题;先统一单位,然后再进 行运算;四、课堂小结:学习了这节课,同学们有什么感受和体会?板书设计:体积单位
44、教学反思:棱长 1 厘米的正方体,体积是 棱长 1 分米的正方体,体积是1 立方厘米,记作 1 cm3 1 立方分米,记作 1 dm3 长方体的体积 1 教学目标:探究并把握长方体、正方体体积的运算方法,能正确运算长方体、正 方体体积;教学重点、难点:在观看、操作、探究的过程中,找出长方体的运算方法;教学策略:老师引导同学进行自主探究;教学预备:长方体模型多个、直尺等;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同学们猜想一下“ 长方形的面积与长和宽有关,长方体的体积可 能与什么有关?二、探究新知:(1)长、宽相等的时候,越高,体积越大;(2)长、高相等的时候,越宽,体积越大;名师精编 精品教案(3)高、宽相等的
45、时候,越长,体积越大;与长、宽、高都有关系;三、填写 46 页表格可以发觉;长方体的体积 = 长 宽 高 v = a b h 由此推导出正方体的体积 =棱长 棱长 棱长 v = a a a = a3 四、课堂练习 依据上面学的公式填写下面表格长方底面积0 15 205 7 9 cm 2 高cm 8 6 3体体积1cm 3 7.8 五、课堂小结:学习了这节课,同学们有什么感受和体会?板书设计:长方体的体积 1 长方体的体积 = 长 宽 高v = a b h由此推导出正方体的体积=棱长 棱长 棱长v = a a a= a3 教学反思:长方体的体积 2 教学目标:探究并把握长方体、 正方体体积的运算
46、方法, 能正确娴熟运算长方体、正方体体积;教学重点、难点:在观看、操作、探究的过程中,找出长方体的运算方法;教学预备:长方体模型多个、直尺等 .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学习了“ ,长方体的体积长方体的体积的计算方法” 那个同学起来说一下?多让几个同学回答;二、教学新知:1、让同学摆出第 1 题的图形先让同学数出图形体积是多少立方厘米,再用公式运算出结果进行验证;2、第 2 题让同学利用运算公式运算体积;1 一个长方体,长 20 厘米,宽 12 厘米,高 5 厘米2 一个正方体,棱长是 6 分米;3 一个长方体,底面积是 60 平方厘米,高 7 厘米;4 一个长方体,底面是边长
47、为 2 分米的正方形,高 5 分米;同学独立运算,集体订正;名师精编 精品教案3、第 4 题:第一让同学多读几遍题懂得题意,再运算;30 大的体积除以小的体积等于牙膏合数;4、第 5 题要让同学明白一个长方体截成一个体积最大的正方体,必需知道棱长 是最短一条边,即: 3 3 3=27(立方厘米)5、第 7 题:运算结果是立方分米必需换算成容积单位;三、课堂练习:教科书 49 页第 6、8 题 四、课堂小结:学习了这节课,同学们有什么感受和体会?板书设计:长方体的体积 2 一个长方体,长 20 厘米,宽 12 厘米,高 5 厘米 一个正方体,棱长时 6 分米;一个长方体,底面积是60 平方厘米,
48、高 7 厘米;一个长方体,底面是边长为 2 分米的正方形,高 5 分米 教学反思:体积单位的换算 教学目标:结合实践活动,熟识体积、容积单位之间的进率,会进行体积、容积 单位之间的换算;教学重点、难点:观看、操作中会进行体积、容积单位之间的换算;教学策略:老师引导同学进行自主探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学习了长方体的体积,积单位有哪些?引出体积单位;二、教学新知:1、让同学利用手中的教具摆出正方体;哪个同学起来说一下体1 排摆 10 个,每层正好摆 10 排,也就是说,每层可以摆 100 个;高是 1 分米=10厘米,盒子里正好摆10 层;即 1 分米 3 = 1000 厘
49、米 3,1 升 = 1000 毫升;2、用以上方式教学立方米与立方分米之间的进率,即体积为 1 米 3 的正方体,它的棱长为 1 米;也可看成是棱长为 10 分米的正方体,它的体积是 10 1010=1000分米 3,1 米 3 =1000 分米 3,1 m3 = 1000 dm3 ;3、填一填表格,比一比明白长度、面积、体积单位之间的联系和区分;长度单位)、厘米相邻两个单位之间的进率米、(10 面积米2、()、厘米名师精编 精品教案2体积米3、()厘米34、课堂练习 1 先让同学独立填一填,再选几道让同学说说摸索的方法与过程;2 可以让同学通过运算来分析、比较从而解决问题;通过运算第三种包装
50、比较合算;假如同学有其他的比较方式,只要合理, 老师应赐予确定和勉励;3 先让同学联系生活体会,对电视机包装箱上“60 50 40” 这个数据信息进行说明,然后再让同学说说自己的想法并运算;体积是 60 50 40=120220(立 方厘米)4 先让同学独立运算, 再说说是怎么想的, 实际上就是求 1.5 米高的水的体积;50 20 1.5=1500(立方米)四、课堂小结:学习了这节课,同学们有什么感受和体会?板书设计:1 分米 3 = 1000 厘米 3 1 升 = 1000 毫升 1 米 3 = 1000 分米 3 1m3 = 1000 dm3 教学反思:练习课教学目标:把握长方体、正方体
51、体积的运算方法,能正确娴熟运算长方体、正方 体体积;教学重点、难点:观看、操作中会进行体积、容积单位之间的换算;教学策略:老师引导同学进行比较练习巩固学问;教学预备:实物教具;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学习了体积单位之间的换算,这一节我们对第四单元的内容进行练习;二、教学新知:1、练习四第 1 题:求图形的体积可以让同学独立运算;沟通时老师要关注同学 显现的一些问题;2、练习四第 3 题:让同学应用体积单位的进率、单位换算等学问来判定;3、第 4 题,填上适当的体积单位;名师精编精品教案进展让同学依据自己的判定填上适当的单位,进一步感受体积单位的实际意义,同学的空间观念;沟通时
52、,老师可以让同学比画一下;4、第 5 题:通过运算可以让同学说说运算方法,体会虽然结果相同,但表面积 和体积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并可以结合实物指一指、说一说;5、第 7 题:使同学懂得两个图形所占的空间就是这两个图形的体积;6、第 8 题:留意要把 4 厘米化为 0.04 米;答案: 45 28 0.04=50.4 (立方米)50.4 1.5 = 33.6(车)考虑实际情形,需要 34 车;三、课后练习:第 2、7、9、10 题 四、课堂小结:学习了这节课,同学们有什么感受和体会?有什么提高?板书设计:练习四第 3 题让同学应用体积单位的进率、单位换算等学问来判定;第 8 题 45 28 0.0
53、4=50.4 (立方米)50.4 1.5 = 33.6(车)考虑实际情形,需要 34 车;教学反思:好玩的测量 教学目标:结合详细活动情境 , 经受测量石头的试验过程 , 探究不规章物体体积的 测量方法 . 教学重点、难点:用多种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 教学策略:在观看、操作中用多种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 教学预备:水槽、水、不规章石头;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同学们前几节课我们学习了规章物体体积的测量方法 就物体体积怎么测量呢?引入课题;. 那么不规二、教学新知:(1)为了引导同学探究与体会测量不规章物体体积的方法,以小组为单位,先 制定测量方案,再实际测量;方案一:找一个长方体外形的容器, 里
54、面放肯定的水, 量出水面的高度后把石头沉入水中再一次量出水面的高度;这时运算一下水面上升了几厘米,用“ 底面积 高” 运算出上升的体积; 也可以分别运算放入石头前的体积与放入石头之后的 总体积之差;方案二:将石头放入盛满水的容器中,并将溢出的水倒入有刻度的量杯中,然后直接读出的水的体积,就是石头的体积;这两种方案实际上都是把不规章的石头的体积转化成了可测量运算的水的体积;让同学说出“ 石块所占空间的大小就是石块的体积” ;三、课堂练习 1、试一试第 1 题:让同学运用在探究活动中得到测量的方法,即“ 上升的水的 体积等于苹果的体积” ,然后用“ 底面积 高” 的方法运算;2 1.5 0.2=0
55、.6(立方分米)名师精编 精品教案2、第 2 题:此题引导同学开展测量不规章物体体积的活动;一粒黄豆比较,先 测量 100 粒黄豆的体积,再运算出一粒黄豆的体积;四、课后练习:基础训练第 49 页 1 3 题 五、课堂小结:学习了这节课,同学们有什么感受和体会?有什么提高?板书设计:“ 底面积 高” 的方法运算;2 1.5 0.2=0.6 (立方分米)教学反思:第五单元分数混合运算课时: 8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使同学体会分数混合运算的运算次序和整数是一样的,会运算分数混 合运算;教学重点难点:分数混合运算的方法;教学策略:合作探究 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同学说出以前学过的整数混合运算的方
56、法;二、探究新知;1、出示情形图,勉励同学分析情境中的数学信息和数量关系;明确所要解决的问题, 然后明白要解决这个问题学要什么样的条件,进而列出算 式;2、争论详细的运算方法;3 人;3、对问题的解加以说明,即航模小组有 4、进一步小结;三、练习;1、试一试;让同学独立完成;集体订正;2、练一练;独立完成,集体订正;第 3 题让同学先独立分析题里等量关系试,然后沟通;列式完成;3、数学故事:同学独立完成;四、评判总结;五、课外拓展练习 板书设计:(略)教学反思:其次课时名师精编 精品教案教学目标:利用分数加、减、乘、除法解决日常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教学重点难点: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主要教法:探
57、究法 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 同学说出以前学过的整数混合运算的方法;二、探究新知 1、出示情形图,勉励同学分析情境中的数学信息和数量关系;明确所要解决的问题, 然后明白要解决这个问题学要什么样的条件,进而列出算 式;2、争论详细的运算方法;3、对问题的解加以说明,你能用图来表示吗;4、同学争论完成;5、汇报、进一步小结;三、练习 A、试一试 1、让同学独立完成;集体订正;B、试一试 2、让同学先独立分析题里等量关系试,然后沟通;集体订正;四、评判总结;通过本节课学习你有什么收成?同学相互评判;五、课外拓展练习 板书设计:(略)教学反思:第三课时 教学目标:进一步利用分数加、减、乘、除法解决日常
58、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教学重点难点: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主要教法:练习法 教学过程:一、回忆分数混合运算;同学回忆 二、练习;1、看图列式运算;让生仔细审题,找准已知条件与所求问题;让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2、运算;生独立完成,订正;3、解方程;独立完成,订正;名师精编 精品教案4、让生仔细审题,找出等量关系式;独立完成,沟通;5、仔细审题,找准等量关系式;独立完成;沟通订正;三、总结评判;通过本节课学习你有什么收成?同学相互评判;四、课外拓展练习;板书设计:(略)教学反思:第四课时 教学目标:利用分数加、减、乘、除法解决日常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教学重点难点: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主要教法:探究法
59、 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课题;老师出示复习题;生独立完成;二、探究新知 1、老师出示情形图;2、生独立分析找出已知条件和所求问题;3、找出等量关系式;4、让生先估一估,画出线段图;5、争论完成;6、沟通订正;7、让生学着检验;8、老师总结;三、练习;1、运算;独立完成,集体订正;2、电脑用户;让生仔细分析,找准等量关系式;独立完成;3、五年级有多少人?独立完成,集体订正;4、解方程;独立完成,集体订正;四、总结评判 通过本节课学习你有什么收成?同学相互评判;五、课外拓展练习;教学反思:名师精编 精品教案第五课时 教学目标:利用分数加、减、乘、除法解决日常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教学重点难点:解决生活
60、中的实际问题;主要教法:合作探究 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1、一项工程, 5 天完成;平均每天完成这项工程的几分之几?1/4 ,几天完成?2、一项工程,每天完成 同学读题;找出等量关系式;老师总结导入课题;二、探究新知 1、出示题,让同学读题;2、找出已知条件、所求得问题;3、引导同学说出:工作时间等于工作总量除以工作效率;4、争论完成;5、说出自己的想法;三、巩固练习;老师出示复习题;让同学独立完成;老师对有困难的同学赐予帮忙;四、评判总结;通过本节课学习你有什么收成?同学相互评判;五、课外拓展练习 教学反思:第六课时 数学万花筒 教学目标:利用分数加、减、乘、除法解决日常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4年项目管理考试掘金试题及答案
- 2024年项目管理考试练习试题及答案
- 项目成效评估方法的探索试题及答案
- 项目进展监控技术的有效性分析试题及答案
- 银行营销及市场开发试题及答案
- 税务风险防范实例解析试题及答案
- 遮板安装专项施工方案
- 2024年项目管理找出项目瓶颈的考点试题及答案
- 2025年注会备考的积极心态培养试题及答案
- 智能财税考试题型及答案
- 钻井基本知识
- 2025年中考历史总复习十大专题知识复习讲义
- 护肤夏日美白课件
- 2025年河南艺术职业学院高职单招职业适应性测试历年(2019-2024年)真题考点试卷含答案解析
- kmeans聚类算法原理试题及答案
- 2024年大学生就业力调研报告-智联招聘-202405
- 2024年山西华阳新材料科技集团有限公司招聘笔试真题
- 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垂直管理系统事业单位招聘笔试真题2024
- 隧道二衬台车安装拆除施工方案
- 自体输血管理制度与技术规范
- 燃气管道管道吹扫方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