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15 诫子书第四单元 人生之舟1.熟记“夫、淫、躁”等字的读音,熟记“淫慢、节俭”等词语的字形,掌握文中的判断句式及重点古今异义词。(重点)2.理解文意;结合作者生平,体会文章主旨,思考其现实意义。(重点)3.感受传统文化,接受古典作品的熏陶。(素养)学习目标蜀 相 唐杜甫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杜甫这首诗写的就是大名鼎鼎的诸葛亮。 那么,这样如此智慧的人,又会如何教育自己的后代呢? 下面,让我们一起走进诸葛亮的诫子书去看看吧。新课导入 诸葛亮(181-234),字孔明,号卧龙,琅阳都(今
2、山东沂南南)人,三国时期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早年隐居陇亩,后辅助刘备联孙抗曹,在赤壁打败曹操,取得荆州,西取益州,建立蜀汉,拜为丞相。诸葛亮雄韬伟略,多谋善断,长于巧思,善于治国,备受后世尊崇;民间推其为“智慧化身”,以“智圣”誉之。其代表作有出师表诫子书等。走近作者这篇文章是诸葛亮晚年写给他八岁的儿子诸葛瞻的一封家书,写于蜀汉建兴十二年。诸葛亮一生效忠刘氏父子,为国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他为了国家日夜操劳,顾不上亲自教育儿子,于是写下这篇诫子书,告诫儿子诸葛瞻要读书修身、静心养德。背景资料夫淫淡 泊躁庐遂穷慢险fyndn bzolsu【宁静致远】依靠内心安静精力集中来修养身心。节俭有助于养成
3、质朴勤劳的德操。平稳静谧的心态,不为杂念所左右,静思反省,才能树立(实现)远大的目标。【静以修身】【俭以养德】字词梳理词语解释夫 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 非宁静无以 致远。助词,用于句首,表示发端。操守、品德。内心恬淡,不慕名利。明确志向。明,明确、坚定。这里指安静,集中精神,不分散精力。达到远大目标。致,达到。整体感知译:有道德有修养的人的品行,依靠屏除杂念和干扰来修养身心,依靠节俭来培养自已的品德。不淡泊名利就不能明确自己的志向,不集中精神就不能达到远大的目标。整体感知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增长才干。淫慢则不能 励精, 险躁则不能 治性。
4、放纵懈怠。淫,放纵。慢,懈怠。轻薄浮躁。与上文“宁静”相对而言。险,轻薄。振奋精神。励,振奋。修养性情。治,修养。译:学习必须静心专一,而才干来源于学习,所以不学习就无法增长才干。放纵懈怠就不能振奋精神,轻薄浮躁就不能修养性情。整体感知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岁月。穷困潦倒之人住的陋室。又怎么来得及。疾行,指迅速逝去。译:年纪随同时光而疾速逝去,意志随同岁月而消失,最终枯败零落,大多对社会没有任何贡献,等到那时悲哀地坐守着那穷困的屋舍,(其时悔恨)又怎么来得及!整体感知1作者主要表达了什么观点?从哪两方面进行说明的?观点: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分别从治学和修
5、身两个方面进行说明的,一正一反,说服力强。精读细研2.诸葛亮认为成才成学的条件是什么?这些条件之间有什么关系? 理想的人才必须具备三个基本条件:志、学、才。他主张以俭养德、以静求学、以学广才,这三者是缺一不可的。志向是成才的前提和基础,但志向的培养又必须修养道德,造就人才必须从静与俭的修养开始。精读细研3.“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这句话的核心是一个“静”字。“俭以养德”与“静”有何关系? 因为节俭方可清心寡欲,避免浪费。这就要求人们始终保持内心宁静,不会为贪图丰厚的物质享受而分神劳力。“俭以养德”是建立在“静”的基础上的美德。精读细研1.诸葛亮希望儿子
6、宁静、淡泊又希望最终儿子能明志致远而“接世”,如他自己当年隆中隐居不求闻达于诸侯与后来出山成为蜀国丞相,这是否矛盾?应该如何理解?不矛盾。(1)“淡泊”不是弃世,“宁静”也不是慵懒。其目的在静心于学,修身养性,进而服务于社会国家,所谓致远,是因达于天下而远,因泽于后世而远。是积极向上,催人奋进的。疑难探究(2)“接世”,是在儒家文化濡染下中国古代士大夫和文人们的人生价值追求,他们入仕为官不是为了物质利益需求,而是人生价值的体现。大学里指出: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这种“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由内到外的思想成为中国传统的有识之士成长追求的目标,所谓“穷则独
7、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这种为人的社会观念,是传统意识中个人价值的最高体现。所以诸葛亮最担心的是年少早成的儿子不“接世”,全文的劝诫以修身起,以高标准要求,“夫君子之行”,做人要做君子,处世要能“接世”,以淡泊之心,立志、为学、广才正是君子最终能够接世的途径。疑难探究2.请从文中找出自己喜欢的一个句子,谈谈自己的理解和所受到的启发。示例“非志无以成学。”一个人要想有所成就,就必须从小立大志,否则人生就没有了方向。周总理在12岁的时候就立下了“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大志向,这一崇高的志向激励着他为中华之崛起“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疑难探究作者劝勉儿子勤学立志、修身养性时要从“淡泊”“宁静”中下功
8、夫,最忌“淫慢”“险躁”。主旨归纳观点鲜明,层次清晰。 本文在修身、立志、为人处世方面提出了明确的观点,分析了学与静、才与学、学与志等方面的关系,观点鲜明,说服力强。再如,从“静”的重要性上看,因为节俭方可清心寡欲,避免浪费。这就要求人们的内心世界始终保持宁静,不会为贪图丰厚的物质享受而分神劳力。“俭以养德”是建立在“静”的基础上的美德。文章层次十分清晰。写作特色正反阐述,对比鲜明。 文章从正(静)反(躁)两方面论证了治学、修身的条件,劝诫儿子惜时并有所为。同时概括了做人治学的经验,着重围绕一个“静”字加以论述,同时把失败归结为一个“躁”字,对比鲜明。写作特色教材习题二 说说你对以下两句话的理
9、解。一 小组合作,借助注释疏通文意,互相质疑解难,尝试翻译课文。见本课课文句段精析。1.静以修身,俭以养德。2.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教材习题 1.(依靠)屏除杂念和干扰来修养身心,(依靠)俭朴来培养品德。“静以修身”强调内心宁静对个人品德修养的重要性,“俭以养德”强调物质生活的低要求对个人品德修养的关键性作用。一个人恬静、节俭,就没有私心杂念,会不计名利,一心为民,一心为国,他的品德也必然高尚。 2.不能做到内心恬淡、不慕名利就不能明确自己的志向,不能够平和安静就不能实现自己的远大目标。“淡泊”“宁静”是“明志”“致远”的前提。不受世俗的影响,在淡泊宁静中方能明确内心的想法,才会坚定自己的志向,进而实现自己的远大抱负。教材习题三 画出文中提到“志”的语句,联系上下文,说说你对文中“志”与“学”的关系是如何理解的。 含“志”的句子有“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非志无以成学”。 文章很重视“志”的作用,一方面提出要靠淡泊以“明志”,也就是时时将“志”放在眼前,不断磨砺;另一方面强调无“志”则不足以“成学”,即没有志向,则学无目标,必然学习庞杂,不能专一。教材习题四 课文句式整齐,读来朗朗上口。试为下列句子划分节奏,在反复诵读中,体会文言文的韵律美。1.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2.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3.淫慢则不能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液压与液力技术在地质勘探设备中的应用考核试卷
- 派遣员工关系管理考核试卷
- 租赁设备选型与配置考核试卷
- 纺纱工艺对纱线柔软性的调控考核试卷
- 上海高三语文各区作文题
- 毛皮制品的工伤保险制度考核试卷
- 毛皮制品加工车间布局设计考核试卷
- 有机化学原料的绿色化学标准制定考核试卷
- 电视设备智能安全防范技术考核试卷
- 胰岛素皮下注射团体标准解读
- 工程项目档案归档方案
- 智慧教育下的小学生德育策略创新实践案例分享
- 种植土施工方案
- 个人二手房买卖合同样本与个人二手房买卖合同
- T-GDCKCJH 090-2024 微生物电化学法水质生物毒性在线自动监测技术规范
- 皮肤T细胞淋巴瘤病因介绍
- 2024配电网行波故障测距功能规范
- 自然保护地分类分级-知识培训
- 管道支吊架调整施工方案
- 船舶运输安全生产应急救援预案
- 植被恢复合同模板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