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专心-专注-专业专心-专注-专业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专心-专注-专业人教版初中语文必背古诗词赏析七年级上册观沧海 曹操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汉献帝建安十二年(207)八月,曹操大破盘踞在我国东北部的乌桓族及袁绍的残余势力,统一了北方;九月,在归途中经过碣石山,写下了这首诗汉代乐府诗一般无标题,观沧海这个题目是后人加的乐府诗原来是可以歌唱的诗的最后两句“幸甚至哉,歌以咏志”是合乐时加上的,是诗的附文,跟诗的内容没有联系诗的正文可分
2、三层:第一层(开头两句)交代观海的地点,这是继承诗经中直陈其事的写法,显得很质朴第二层(“水何澹澹”至“洪波涌起”)描写海水和山岛海水荡漾,是动态;山岛耸立,是静态,相互映衬,显示了大海的辽阔和威严;再写草木,仍然是静态,次及“洪波”,又回到动态,显示了大海的惊人力量和宏伟气象这一层全是写实景第三层(最后四行)借助奇特的想像来表现大海吞吐日、月、星辰的气概,这写的是虚景即诗人的主观感受,是从两个“若”字看出来的这首诗的基调是苍凉慷慨,历来被视为“建安风骨”的代表作1、“澹澹”是形容 水波动荡 的样子,“竦峙”是写 山岛巍然屹立 的形象“丛生”、“丰茂”给人以 生机蓬勃 的感受2、“日月之行,若
3、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的意思是( B )A 日月星辰好像在沧海中运行 B 日月星辰好像从沧海中升起C日月星辰好像从沧海中升起,最后又落入沧海3、这是一首写景抒情诗,“ 观 ”字统领全篇的写景写景的十句中,前 六 句是实写,后 四 句是虚写,其中总写沧海全景的诗句是“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分写部分,先写岛上的 树木百草 ,次写海面上的 秋风洪波 ,最后写天空中 日月星辰 诗中将“大海”称为“沧海”,是因为 海水呈青苍色 4、这首诗的主旨是 通过勾画大海的壮观景色,抒发诗人统一中国建功立业的抱负次北固山下 王湾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潮平两岸失,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乡书何处
4、达,归雁洛阳边古时交通不发达,流落外乡或在外任职的人久不得归,自然会产生故园之思,因此乡愁成了诗歌中的一个重要主题这首诗就是写乡愁的作者王湾,生卒年不详,只知道他是洛阳人,先天元年(712)中了进士,以后曾往来于吴、楚间,不得归家,故有此作开头两句点题“青山”当指北固山,在镇江之北,面临长江,三面环水诗人此刻在船上,“客路”即驿道,既在青山之外,他是看不到的,可见这是诗人的想像,表明船到镇江后,他还要乘驿车到别的地方去,已暗含旅途奔波之意颔联写船上所见景色,“平”“阔”“正”“悬”四字炼得好:“潮平”,两岸才显得宽阔;“风正”,帆才有悬空的态势“潮平”一语,又是为颈联中“江春”一语作铺垫颈联既
5、写景又点明了时令,“残夜”指夜将尽而未尽之际残夜而东方海日已升,旧年而江上已是春天时间过得这么快,怎能不令人感慨系之!何况诗人离家日久,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旅食他乡,见到此景,情何以堪?由此他自然想到要借雁足来给他传递家书了全诗层层相因,浑然一体 1、对这首诗语句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 题目中的“次”本是“停驻”之意,这里指“停宿”在北固山下的旅馆之内B 首联中的“客路”指的是诗人要去的路,“青山”指的是题目中的北固山C 颔联中“两岸阔”的“阔”是表现潮平之后的景象,随着春潮的起涨,放眼望去,江面似与岸平,舟中人的视野也因此而开阔D 颈联透露出诗人是于岁暮腊残,连夜行舟的此联表现了江上行舟
6、即将天亮的情景2、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诗歌以对偶句开头,既显工丽,又觉跳脱,先写“客路”后写“行舟”,那种人在江南、神驰故里的漂泊羇旅之情已流露于字里行间B、第二联的“风正一帆悬”写得尤为精彩诗正是通过这一小景,呈现了平野开阔、大江泛舟、波平浪静等大景C、第三联写得妙绝当残夜还未消退之时,一轮红日已从海上升起;当旧年尚未逝去,江上已显露春意两句表达了诗人内心的无比喜悦之情,令人想像到诗人已被江南的美景所陶醉了D、尾联写诗人正放舟于绿水之上,正向着青山之外的绿水进发,看到北归的大雁正掠过晴空,想托雁儿捎信给在洛阳的家人,诉说自己内心深处的乡愁3、品读全诗,发挥联想和想象,描绘第
7、二联所展现的画面 1、A 2、C3、示例:江水浩淼,春潮涌涨,放眼望去,江岸齐平顺和的江风中,一叶白帆端端直直地高悬在广阔无边的江天上钱塘湖春行 白居易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这首诗是白居易于穆宗长庆三年(823年)任杭州刺史时写的诗中描写了西湖早春的明媚风光,抒发了诗人喜悦的感情首联从大处落笔,写诗人行经孤山寺和贾亭时所看到的山光水色“初平”,写春水初生,略与堤平“云脚低”,写白云低垂,与湖水相连这就勾出了西湖早春的轮廓中间两联是分写颔联写莺燕,是诗人所见莺是春的歌手,都争着飞到向阳的树上
8、去歌唱;燕是春的信使,已开始衔泥筑巢,这样的景象给人们带来了生机勃郁的感觉颈联写花草,着重表现诗人的主观感受唐时人们有骑马游春的习俗马在浅草地上走得很轻快,人在马背上自然感到舒适,但看花的时间长了,眼前一片姹紫嫣红,使人目不暇给,也会产生迷乱的感觉尾联直抒胸臆,表达诗人喜悦的心情“行不足”,是因为看不足,说明诗人流连忘返,完全陶醉在这美好的湖光山色之中了1、这首诗描写了西湖早春景色,诗中哪些字是紧扣“早”字来写的? 初、早、新、渐、浅 2、这首诗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对钱塘湖早春景物的喜爱之情 3、概括这首诗的内容 描绘了钱塘湖畔旖旎的早春风光,表达了对大好春色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4、试着
9、从某一个角度对本诗写作上的特点作一点分析提示:一要点出特点,二要写出具体的句子或词语并作适当分析用“早”来形容黄莺,体现了白居易对这些充满生机的小生命的由衷的喜爱:树上的黄莺一大早就忙着抢占最先见到阳光的“暖树”,生怕一会儿就会赶不上了一个“争”字,让人感到春光的难得与宝贵而不知是谁家檐下的燕子,此时也正忙个不停地衔泥做窝,用一个“啄”字,来描写燕子那忙碌而兴奋的神情,似乎把小燕子也写活了这两句着意描绘出莺莺燕燕的动态,从而使得全诗洋溢着春的活力与生机5、“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这两句诗除了描绘出 钱塘湖初春 的景象之外,还间接地记述了诗人在湖边骑马春行的情景 天净沙秋思 马致远枯藤
10、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这是一篇抒情作品,仅用28字就生动地表现出一个长期漂泊他乡的游子的悲哀七百多年来,人们说起“乡愁”就会想到这篇作品,因为它极其出色地运用了景物烘托的写法,将抒情主人公置于特定的氛围中,使主观意绪和客观环境达到了高度的统一这篇作品在布局上有一个显著的特点:前三行全是写景,没有提到抒情主人公,但每一个景物细节都意味着他的存在“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是他眼中所见;“古道”是他的经行地;“瘦马”是他所骑;而“西风”正吹在他身上把这些细节联结在一起,就会出现这样一个境界:一个秋日的黄昏,荒凉的古道上,西风劲吹,落叶纷飞
11、;道旁,缠着枯藤的老树上,鸦雀已经回巢,不时地啼叫几声;不远处,在小桥流水近旁的稀疏村舍里,人们正在准备着晚餐,炊烟缕缕这时,一个人牵着一匹瘦马独自缓缓行进在古道上看来,这是个异乡人,他将投宿何方呢?在作了这样的铺垫之后,作者才形象地揭示了作品的主题:异乡人望了一眼即将西沉的夕阳,不禁叹道:“断肠人在天涯”由此可以看出他的乡愁何等浓重古人说:“凡景语,皆情语”这篇作品除最后一句外,全都是景语,而字字都是扣着“情”来写的,这就是它艺术上的动人处 1、小令中“枯藤”、“昏鸦”、“西风”、“瘦马”、“夕阳”等词语描绘了一幅什么样的景象?深秋晚景图 2、这首小令表达了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游人孤寂悲苦的
12、心情 3、对这首小令分析不当的一项是( B )A “枯藤老树昏鸦”渲染了一种暗淡凄凉的气氛,暮鸦归巢,使游子动了思乡之情B “小桥流水人家”描写了诗人记忆中的故乡的幽美、恬静的景象,而今身在异乡,越发感到孤独C “古道西风瘦马”一句描写了伫立于寒风之中诗人孤独、寂寥的形象由马的“瘦”可以联想到诗人的疲惫、困乏D “断肠人在天涯”一句直接抒发了诗人的感受,在前几句“景”的渲染下,诗人的思乡之情得到了充分的表现浣溪沙 晏殊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庭台夕阳西下几时回?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小园香径独徘徊 晏殊一生著作颇丰,是宋代婉约派著名词人之一,其词作品在当时颇负盛名他的词以抒写闲情雅
13、致著称,作品沿袭了晚唐、五代词柔靡哀婉的遗风,多抒写酒足饭饱之后的娱宾谴兴和描写男女相思、离情别绪之主题王灼在碧鸡漫志中称其为:“晏元献公长短句,风流蕴籍,一时莫及而温润秀洁,亦其无比”此话比较准确地概括了晏殊词作品的风格特色上面这首词作品就是他的代表作之一 这是一首抒发闲愁的词由于晏殊少年得志,生于承平之时,仕至宰相,政事之外,过着“喜宾客,未尝一日不宴饮”的生活,征歌逐舞,以诗酒消遣这样的地位、生活、思想感情,所以决定了他的诗词作品如珠似玉,温润秀洁,字里行间只有些许淡淡的闲愁上面这首词作品所抒发的即是悼惜残春之感 这首词主要写作者新词对酒的优雅闲适生活和对暮春残景的叹惋惆怅,抒发了春光易
14、逝,人生易老,富贵难久的“闲愁”,表现了作者生活的优裕和精神生活的寂寞空虚,典型地反映了北宋前期达官显贵们的精神状态 词的上阕主要写持酒听新词,意兴无穷,但是突然记起去年也是此时、此地、此情、此景,一样的天气,一样的亭台,一样的“一曲新词酒一杯”,此时感到光阴的流逝,不可追回,虽有富贵,犹有不足,因而未免深深叹息 现在让我们分句来细读,先读上阕的首句“一曲新词酒一杯”,这句词让我记起白居易的一首诗,“花枝缺处青楼开,艳歌一曲酒一杯”(长安道),晏殊在自己这首词中是化用白居易这首诗之意,以诗酒作自我排遣再读下面二句“去年天气旧亭台,夕阳西下几时回”,这二句是说景物依旧,季节、园子、亭台均与去年相
15、同,但过去的一切,都像夕阳西下,一去不复返作者的言外之意是说,人已经不是去年的人了,虽然景物没有变,但人却在变,隐然有一种惜春叹老之情 词的下阕主要抒发春残花落,美好事物的衰亡不可抗拒,这也是无可奈何之事,但燕子去而复返,在春天来临之时,依恋旧巢,人们见到它,有似曾相识的感觉,可是青春却一去不归,酒阑人散之后,作者带着莫名的闲愁在花园的小路上独自徘徊 下阕的“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二句是这首词作品的灵魂所在,这首词作品也因这二句而著名,成为流芳千古的佳作,由于作者自爱其工,又将这二句另组织在一首七律作品中这二句的意思是,春残花落,是时序推移的自然道理,虽然触景心伤,但也是无可奈何之事
16、燕子春去秋来,依恋旧巢,不忘故主,人们见到它,有似曾相识的感觉 通观这首词的整个层面,它的构思精巧,选景典型,作者善于捕捉自己那一刹那间偶然为外物所触发的真实情感整首词处处是写景和写个人的活动,但处处又是抒情,由景及情,情在景中,景在情中,情景交融 这首词在艺术上具有较高的审美价值,它语言工巧,清丽而自然整首作品委婉含蓄,语浅情深,集中体现了晏词“富贵气象”的风格特色而妙手偶得的“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二句更使这首词作品流传千古,这是这首词作品最成功之处1.本文的体裁属于 词 ,浣溪沙是 词牌名 2.“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已成为千古名句,谈谈你对这两句话的理解?花开花落是
17、自然规律,所以人是无可奈何的;燕子每年都回来寻旧巢,所以说似曾相似这是作者对时光流逝的慨叹泊秦淮 (杜牧)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秦淮:河名,源出江苏省溧水县,贯穿南京市 商女:卖唱的歌女后庭花:歌曲名,南朝后主所作玉树后庭花,后人亡国之音 这首诗是即景感怀的,金陵曾是六朝都城,繁华一时目睹如今的唐朝国势日衰,当权者昏庸荒淫,不免要重蹈六朝覆辙,无限感伤首句写景,先竭力渲染水边夜色的清淡素雅;二句叙事,点明夜泊地点;三、四句感怀,由“近酒家”引出商女之歌,酒家多有歌妓,自然洒脱;由歌曲之靡靡,牵出“不知亡国恨”,抨击豪绅权贵沉溺于声色,含蓄深沉;由“亡国恨
18、”推出“后庭花”的曲调,借陈后主之尸,鞭笞权贵的荒淫,深刻犀利 建康是六朝都城,秦淮河穿过城中流入长江,两岸酒家林立,是当时豪门贵族、官僚士大夫享乐游宴的场所唐王朝的都城虽不在建康,然而秦淮河两岸的景象却一如既往有人说作诗“发句好尤难得”(严羽沧浪诗话)这首诗中的第一句就是不同凡响的,那两个“笼”字就很引人注目烟、水、月、沙四者,被两个“笼”字和谐地溶合在一起,绘成一幅极其淡雅的水边夜色它是那么柔和幽静,而又隐含着微微浮动流走的意态,笔墨是那样轻淡,可那迷蒙冷寂的气氛又是那么浓首句中的“月、水”,和第二句的“夜泊秦淮”是相关联的,所以读完第一句,再读“夜泊秦淮近酒家”,就显得很自然但如果就诗人
19、的活动来讲,该是先有“夜泊秦淮”,方能见到“烟笼寒水月笼沙”的景色,不过要真的掉过来一读,反而会觉得平板无味了现在这种写法的好处是:首先它创造出一个很具有特色的环境气氛,给人以强烈的吸引力,造成先声夺人的艺术效果,这是很符合艺术表现的要求的其次,一、二句这么处理,就很象一幅画的画面和题字的关系平常人们欣赏一幅画,往往是先注目于那精彩的画面(这就犹如“烟笼寒水月笼沙”),然后再去看那边角的题字(这便是“夜泊秦淮”)所以诗人这样写也是颇合人们艺术欣赏的习惯“夜泊秦淮近酒家”,看似平平,却很值得玩味这句诗内里的逻辑关系是很强的由于“夜泊秦淮”才“近酒家”然而,前四个字又为上一句的景色点出时间、地点,
20、使之更具有个性,更具有典型意义,同时也照应了诗题;后三个字又为下文打开了道路,由于“近酒家”,才引出“商女”、“亡国恨”、“后庭花”,也由此才触动了诗人的情怀因此,从诗的发展和情感的抒发来看,这“近酒家”三个字,就象启动了闸门,那江河之水便汩汩而出,滔滔不绝这七个字承上启下,网络全篇,诗人构思的细密、精巧,于此可见商女,是侍候他人的歌女她们唱什么是由听者的趣味而定,可见诗说“商女不知亡国恨”,乃是一种曲笔,真正“不知亡国恨”的是那座中的欣赏者封建贵族、官僚、豪绅后庭花,即玉树后庭花,据说是南朝荒淫误国的陈后主所制的乐曲,这靡靡之音,早已使陈朝寿终正寝了可是,如今又有人在这衰世之年,不以国事为怀
21、,反用这种亡国之音来寻欢作乐,这怎能不使诗人产生历史又将重演的隐忧呢!“隔江”二字,承上“亡国恨”故事而来,指当年隋兵陈师江北,一江之隔的南朝小朝廷危在旦夕,而陈后主依然沉湎声色“犹唱”二字,微妙而自然地把历史、现实和想象中的未来串成一线,意味深长“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于婉曲轻利的风调之中,表现出辛辣的讽刺,深沉的悲痛,无限的感慨,堪称“绝唱”这两句表达了较为清醒的封建知识分子对国事怀抱隐忧的心境,又反映了官僚贵族正以声色歌舞、纸醉金迷的生活来填补他们腐朽而空虚的灵魂,而这正是衰败的晚唐现实生活中两个不同侧面的写照 1.阅读下面这首诗,找出分析不当的一项( C )A.首句写景,二
22、句叙事、写景连用两用“笼”字说出夜色之迷茫把“近酒家”放在句末,为下句“商女”、“亡国恨”、“犹唱后庭花”作了铺垫B.诗中描绘秦淮迷蒙清寂的寒江夜色,寄寓诗人的忧愁和伤感C.商女热衷歌唱玉树后庭花靡靡之音,诗人既批判了她的幼稚无知,又抒发了自己忧时伤世之感慨D.全诗表现诗人对国家命运的关注和忧愁,语言清新洗炼,化用典故,是唐绝句中的优秀诗篇2.仔细品味诗句“烟笼寒水月笼沙”,说说两个“笼”好在什么地方将烟、水、月、沙四种景物融合在一起,点出朦胧凄凉的气氛 夜雨寄北 (李商隐)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这首诗所寄何许人,有友人和妻子两说前者认为李商隐居留巴蜀期
23、间,正是在他三十九岁至四十三岁做东川节度使柳仲郢幕僚时,而在此之前,其妻王氏已亡持者认为在此之前李商隐已有过巴蜀之游也有人认为它是寄给“眷属或友人”的从诗中所表现出热烈的思念和缠绵的情感来看,似乎寄给妻子更为贴切 开首点题,“君问归期未有期”,让人感到这是一首以诗代信的诗诗前省去一大段内容,可以猜测,此前诗人已收到妻子的来信,信中盼望丈夫早日回归故里诗人自然也希望能早日回家团聚但因各种原因,愿望一时还不能实现首句流露出道出离别之苦,思念之切 次句“巴山夜雨涨秋池”是诗人告诉妻子自己身居的环境和心情秋山夜雨,总是唤起离人的愁思,诗人用这个寄人离思的景物来表了他对妻子的无限思念仿佛使人想象在一个秋
24、天的某个秋雨缠绵的夜晚,池塘涨满了水,诗人独自在屋内倚床凝思想着此时此刻妻子在家中的生活和心境;回忆他们从前在一起的共同生活;咀嚼着自己的孤独 三、四句“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这是对未来团聚时的幸福想象心中满腹的寂寞思念,只有寄托在将来那时诗人返回故乡,同妻子在西屋的窗下窃窃私语,情深意长,彻夜不眠,以致蜡烛结出了蕊花他们剪去蕊花,仍有叙不完的离情,言不尽重逢后的喜悦这首诗既描写了今日身处巴山倾听秋雨时的寂寥之苦,又想象了来日聚首之时的幸福欢乐此时的痛苦,与将来的喜悦交织一起,时空变换, 此诗语言朴素流畅,情真意切“巴山夜雨”首末重复出现,令人回肠荡气“何当”紧扣“未有期”,有力地
25、表现了作者思归的急切心情 1. (2003年梅州市题)诗中的“秋“字除了交代季节外,还起到什么作用?烘托人物心情的作用2. 成语“剪烛西窗”源自本诗,结合诗歌内容,说说“剪烛西窗”的含义是什么?表达思念朋友,渴望团聚的感情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李白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 1、王昌龄:唐代诗人,天宝年间被贬为龙标县尉左迁:贬谪,降职龙标:唐代县名,在今湖南黔阳县,唐时这里还是非常荒远的地方2、左迁:古尊右卑左,左迁即贬官3、杨花:柳絮4、子规:即杜鹃鸟,啼声哀婉凄切5、龙标:今湖南黔阳,唐时甚僻诗中指王昌龄,古人常用官职或任官之地的州县名来称呼一个人6
26、、五溪:指沅溪、武溪、酉溪、巫溪、辰溪五条溪水,在今湖南西部和贵州东部7、随风:一作“随君”8、夜郎: 汉代我国西南地区少数民族曾在今贵州西部、北部和云南东北部及四川南部部分地区建立过政权,称为夜郎唐代在今贵州桐梓和湖南沅陵等地设过夜郎县这里指湖南的夜郎,在今湖南沅陵县(在今新晃侗族自治县境,与黔阳邻近)李白当时在东南,所以说“随风直到夜郎西” 这是李白的一首七绝名作据考证,王昌龄贬为龙标尉约在天宝七载(748)第二年杨花飘落、子规鸣啭的暮春季节,李白在扬州听到王昌龄被贬的消息后,写下这一情真意切的诗篇,寄给贬谪远方的王昌龄 一、二两句,侧重于写景和叙事起句用笔奇巧,写景中暗寓节令杨花漫天飞舞
27、,飘泊无定;子规(杜鹃鸟)一声声“不如归去”,鸣声凄厉景物的描写,渲染并烘托了暮春的特定节令和环境,也象征着飘零之感和离别之痛真是融情入景,天衣无缝!次句叙事“过五溪”,点明王昌龄跋涉穷山恶水,到达龙标五溪一带,当时是少数民族聚居之地,这里山深水急,交通十分困难,自然条件非常恶劣此句虽是简单的叙事,但王昌龄跋涉之苦,以及李白深切关怀王昌龄安危之情,已力透纸背三、四两句则转为抒情第三句以拟人化的手法写月,赋予月亮以人的特性李白内心悲愁,无可排遣,无人理解似乎只有月亮才是真正的知音“我寄愁心与明月”,诗人只好把满腔悲愁托付给普照寰宇的明月,带给远隔数千里的天涯沦落人结句奇语迭出,又把另一自然物风也
28、拟人化了,愿随迅疾的长风直到夜郎西此句“到夜郎西”和第二句“过五溪”遥相呼应,语意有异,其实相同,都是指王昌龄的贬谪地龙标至此,我们看到诗人李白寄给王昌龄不仅仅是一首短诗,而是一片真挚的友情,一颗赤诚的心 因首句已于景中见情,所以次句便直叙其事“闻道”,表示惊惜“过五溪”,见迁谪之荒远,道路之艰难不着悲痛之语,而悲痛之意自见后两句抒情人隔两地,难以相从,而月照中天,千里可共,所以要将自己的愁心寄与明月,随风飘到龙标这两句诗所表现的意味,有三层意思,一是说自己心中充满了愁思,无可告诉,无人理解,只有将这种愁心托之于明月;二是说惟有明月分照两地,自己和朋友都能看见她;三是说,因此,也只有依靠她才能
29、将愁心寄与,别无它法1.“左迁”一词的意思是 贬官 2.“杨花落尽子规啼”,杨花落尽,子规啼叫,诗人撷取这两种景物加以描写,既点明了作诗时间,又采用 寓情于景 手法,抒发了 离别的忧伤 3.对“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理解不准确的一项是(C)A.作者将“愁心”形象地寄给“明月”,随朋友直到僻远之地B.朋友被贬僻远之地,诗人用夜郎之名,使人联想古夜郎国,以见其边远C.诗人同情友人的不幸遭遇,把“愁心与明月”一起寄给身处夜郎的友人D.这是一种艺术想象,最能体现诗人内心同情的深切和真挚 八年级上册望岳 杜甫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
30、览众山小 这首诗是杜甫的早期作品唐玄宗开元二十四年(736),年轻的诗人离开了长安,到兖州(今属山东省)去省亲其父杜闲当时任兖州司马此后大约三四年内,他一直在山东、河北一带漫游,结交了不少朋友这首诗就是这期间写的诗中热情地赞美了泰山高大雄伟的气势和神奇秀丽的景色,也透露了诗人早年的远大抱负,历来被誉为歌咏泰山的名篇全诗可分两大层,都是切着“望”字写的前两联为第一大层,着力写泰山的整体形象“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写远望所见泰山位于古代齐、鲁两国之间,其北为齐,其南为鲁,齐、鲁之“青”,是泰山掩映的结果“未了”,绵绵不尽之意这里,诗人想说的是,你想知道泰山是个什么样子吗?请看,它那苍翠的山色掩映
31、着辽阔无边的齐鲁大平原这是借齐鲁两地来烘托泰山那拔地而起、参天耸立的形象“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这是近望所见上句写泰山的秀美,用的是虚笔为什么要用虚笔?因为泰山的秀美实在是一言难尽,不如只写造物主对泰山情有独钟,这是诗人的强烈感受,是泰山的秀美在诗人心灵上的折光反映下句写泰山的高大,这是实写“阴阳”分指山的南、北两面,山南先得日光,故易晓;山北日光不到,在晓犹昏“割”字炼得极好,从山的北面来看,那照临下土的阳光就像被一把硕大无朋的刀切断了一样,突出了泰山遮天蔽日的形象后两联为第二大层,也写了泰山景物,但着力表现的是诗人的感受“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写的是实景,乃细望所见泰山极高,白日里
32、可以望见山腰间的团团云气,层出不穷;又极幽深,黄昏时可以望见归巢的鸟儿渐渐隐入山谷之中诗人抓住这两个景物细节表达了心情的激荡和眼界的空阔,然后顺理成章地写出了他心底的愿望:“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这是化用孔子的名言:“登泰山而小天下”但用在这里却有深刻的含义:它不止是诗人要攀登泰山极顶的誓言,也是诗人要攀登人生顶峰的誓言诗人早年就“窃比稷与契”(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常以“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自任,没有这样的情怀,是写不出如此动人的诗句的这首诗虽是八句四联,中间两联又都是对仗,但它不是律诗而是古体诗,它不讲究平仄,而且押的是仄声韵 1、“阴阳割昏晓”一句写出了
33、泰山 的特点2、“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蕴含的人生哲理是什么?写出了诗人怎样的一种精神和气概? 3、请从“钟”字入手,对“造化钟神秀”这句诗作简要赏析 4、“齐鲁青未了”一句表现了泰山的 ;“造化钟神秀”一句描写了泰山的 ;“决眦入归鸟”一句蕴藏了诗人 之情5、“阴阳割昏晓”中的“割”字使用精当,请简要赏析 1、巍峨(高大)2、站得高,看得远;只有登上绝顶才能俯视一切;只有努力战胜困难,才能享受成功后的自豪与喜悦(答出一点即可,从其他角度言之成理也可);不怕困难,敢于攀登绝顶、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3、“钟”字赋予大自然以人的情感,是大自然把泰山营造得神奇秀丽,从而表现泰山的神奇秀丽景象4、高
34、大;神奇秀丽;诗人对祖国山河的热爱5、形象地表现出泰山高耸陡峭的特点,像一把利剑把世界分割成明暗两部分,用字极富神韵 春望 杜甫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天宝十四载(755)十一月,诗人赴奉先(今陕西蒲城)探家,未几,安禄山发动叛乱次年五月,贼破潼关,诗人被迫北上避难,安家于州(今陕西富县)七月,肃宗即位于灵武(今属宁夏),诗人闻讯后前往投奔,不料中途为贼兵所俘,被押至长安;因他官卑职小,未被囚禁第二年四月,他乘隙逃离长安,历尽千辛万苦,终于到达了当时朝廷的所在地凤翔县这首诗是诗人逃离长安前一个月写的,它集中地表达了诗人忧国伤
35、时、念家悲己的感情,感人至深“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这是写望中所见:国都在沦陷后已经变得残破不堪,然而山河依旧是原来那个样子;春天降临到长安城,然而眼前却是乱草丛生如此强烈的反差怎能不使人怵目惊心呢!司马光在温公续诗话里曾写道:“山河在,明无余物矣;草木深,明无人矣!”一座繁华似锦的城市,曾几何时,竟被毁坏到了“无余物”“无人”的地步,是何等可悲啊!这一联虽是写景,却也痛切地传达了诗人忧国伤时的感情“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此联向来有两种解释:一种是以诗人为“感”“恨”的主体花、鸟在春景中是最有代表性的事物,能使人赏心悦耳,但诗人此刻面对残破的都城,不知官军何时才能平定叛乱,不知妻儿在兵荒马
36、乱中如何度日种种念头困扰着他,他怎能不见花而落泪,闻鸟而惊心呢?另一种以花、鸟为“感”“恨”的主体这自然是诗人移情于物的结果这两种解释实质上并无区别,都表达了感时伤世的感情本联以“感时”一语承上,以“恨别”一语启下,章法分明“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意思是自开春以来战火愈烧愈炽,因而跟家人难通音信据史载,安禄山发动叛乱的初期,自京畿、坊至于岐、陇都曾遭到叛军的侵扰,百姓惨遭杀戮诗人家在州,一家人的安危使他魂牵梦绕,家书不至,他如何放心得下?他用“抵万金”来形容家书的珍贵,表达了他对妻子儿女的强烈思念“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诗人这一年刚45岁,但“白头”是写实半年后,他在北征中曾再次提到:“况
37、我堕胡尘,及归尽华发”“白头”而又稀疏到“不胜簪”的地步,其苍老之态可以想见他苍老得这么快,完全是忧国、伤时、思家所致杜甫陷贼中八个月,大约写了二十来首诗,论深沉含蓄,当以此诗为最,句句都有言外之意,很值得品味1、诗中“草木深”表面上写的是 ,实际上是写 ;一个“深”字,表现了 2、本诗将眼前景、胸中情融为一体,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3、从“国破”、“烽火”可以看出,杜甫的这首诗与唐代哪一重大历史事件有关? 4、结合全诗内容,体会诗题中的“望”字包含哪两层意思? 5、结合“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这两句诗,说说诗人是如何抒发情感的 6、“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表达了怎样的内容? 7、最后两
38、句抒发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1、山河依旧,草木蔓生的情景 草茂人稀,荒凉萧条,物是人非的社会状况 因战乱而荒芜的景象2、感时忧国、思家念亲 3、安史之乱4、一方面是看到了“国破山河在”的惨景,另一方面是对于亲人团聚的守望和期盼 5、运用了寓情于景,借景抒情的表现手法6、抒发了诗人对家破国残的感伤之情7、写出了人忧愁,烦闷的情状,把忧家忧国的感情表现得更加深沉和突出 游山西村 陆游 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 这是一首纪游抒情诗首联渲染出丰收之年农村一片宁静、欢悦的气象腊酒,指上年腊月酿制的米酒豚,是小猪
39、足鸡豚,意谓鸡豚足这两句是说农家酒味虽薄,而待客情意却十分深厚一个“足”字,表达了农家款客尽其所有的盛情“莫笑”二字,道出了诗人对农村淳朴民风的赞赏次联写山间水畔的景色,写景中寓含哲理,千百年来广泛被人引用“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读了如此流畅绚丽、开朗明快的诗句,仿佛可以看到诗人在青翠可掬的山峦间漫步,清碧的山泉在曲折溪流中汩汩穿行,草木愈见浓茂,蜿蜒的山径也愈益依稀难认正在迷惘之际,突然看见前面花明柳暗,几间农家茅舍,隐现于花木扶疏之间,诗人顿觉豁然开朗其喜形于色的兴奋之状,可以想见当然这种境界前人也有描摹,这两句却格外委婉别致,所以钱钟书说“陆游这一联才把它写得题无剩义”(宋诗选
40、注)人们在探讨学问、研究问题时,往往会有这样的情况:山回路转、扑朔迷离,出路何在?于是顿生茫茫之感但是,如果锲而不舍,继续前行,忽然间眼前出现一线亮光,再往前行,便豁然开朗,发现了一个前所未见的新天地这就是此联给人们的启发,也是宋诗特有的理趣人们读后,都会感到,在人生某种境遇中,与诗句所写有着惊人的契合之处,因而更觉亲切这里描写的是诗人置身山阴道上,信步而行,疑若无路,忽又开朗的情景,不仅反映了诗人对前途所抱的希望,也道出了世间事物消长变化的哲理于是这两句诗就越出了自然景色描写的范围,而具有很强的艺术生命力此联展示了一幅春光明媚的山水图;下一联则由自然入人事,描摹了南宋初年的农村风俗画卷读者不
41、难体味出诗人所要表达的热爱传统文化的深情“社”为土地神春社,在立春后第五个戊日这一天农家祭社祈年,热热闹闹,吹吹打打,充满着丰收的期待这个节日来源很古,周礼里就有记载苏轼蝶恋花密州上元也说:“击鼓吹箫,却入农桑社”到宋代还很盛行而陆游在这里更以“衣冠简朴古风存”,赞美这个古老的乡土风俗,显示出他对吾土吾民之爱前三联写了外界情景,并和自己的情感相融然而诗人似乎意犹未足,故而笔锋一转:“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无时,随时诗人已“游”了一整天,此时明月高悬,整个大地笼罩在一片淡淡的清光中,给春社过后的村庄也染上了一层静谧的色彩,别有一番情趣于是这两句从胸中自然流出:但愿而今而后,能不时拄杖乘
42、月,轻叩柴扉,与老农亲切絮语,此情此景,不亦乐乎!一个热爱家乡,与农民亲密无间的诗人形象跃然纸上对“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不同理解“山重水复”写地形的复杂,显示出所经山水之无穷变化“柳暗花明又一村”,一说认为山西村坐落在花团锦簇之中,“柳暗花明”是山西村周围的环境;一说认为“柳暗花明”是比喻的说法,“柳暗”比喻路上的曲折,“花明”比喻终于找到了山西村 1、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 农村纯朴民风 的陶醉,对 秀丽清新的山村景色 的喜爱之情2、找出诗中有哲理的两句诗,并说说其蕴涵了什么哲理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当人生陷入某种困境时,如能锲而不舍,继续前进,往往会豁然开朗,发现一片
43、新天地 3、诗人游山西村有哪些亲切感受? 景色优美,风俗古朴,主人盛情 4、这首诗的尾联意蕴丰富,余味无穷谈谈你对这两句诗的理解 山西村有巨大的吸引力,游后诗人意犹未尽,只愿从今后能不时拄杖乘月,轻叩柴扉,与老农亲切絮语 5、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D )A 诗歌朗读的节奏可以按音节兼顾意义来划分,例:“衣冠/简朴/古风/存”B “丰年留客足鸡豚”一句写出了农民热情好客、淳朴厚道的性格C 全诗生动地描绘了优美的农村风光,充满了浓郁的生活气息D 全诗都是写实,按时间推移展开叙述,层次清晰使至塞上 王维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开
44、元二十五年(737)的春天,王维奉唐玄宗之命,赴西北边塞慰问战胜吐蕃的河西副大使崔希逸,这实际上是被排挤出朝廷这首诗所写的就是这次出使的情景诗人以简练的笔墨写了此次出使的经历“单车欲问边”,写自己轻车简从,要前往边境慰问将士要走多远呢?“属国过居延”,是要到远在西北边塞的居延山高路远,诗人觉得自己好像“征蓬”一样随风而去,又恰似“归雁”一般进入胡天既言事,又写景,更, 在叙事写景中传达出幽微难言的内心情感经过长途跋涉,诗人终于“萧关逢候骑”,却没有遇见将官一问才知道“都护在燕然”:将官正在燕然前线呢!故事似乎还要延续下去,但诗歌却于此戛然而止,给人留下回味的余地诗人以传神的笔墨刻画了奇特壮美的
45、塞外风光“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笔力苍劲,意境雄浑,视野开阔,被王国维赞为“千古壮观”的名句试想,那茫茫无边的沙漠,只有用一个“大”字才能状其景观;在这纯然一色、荒凉无边的背景之上,那烽火台上燃起的一缕白烟直上云霄,是多么醒目,“孤烟”二字正能状其神韵“孤烟”之后随一“直”字,使景物显得单纯简净,直入人心“长河落日圆”,苍茫的沙漠,没有山,没有树,只有黄河横贯其间视野所及,大漠无边无际,黄河杳无尽头,“长”字便自然涌上作者心头而“长河”之上,是那一轮圆圆的落日,这里的“圆”字与前面的“直”字,都用得逼真传神,难以言其妙处“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赏析这两句诗充分体现了诗中有画的特色,非常讲
46、究景物的画面感首先,它有画一样的构图,从天边的落日到空中的烽烟到地下的河流,从近处的烽烟到远处的夕阳到绵延无边的大漠,画面上的景物虽不多,但是空间阔大,层次很丰富其次,它有画一样讲究的线条,一望无际的大漠上,纵的是烟,横的是河,圆的是落日,寥寥几笔,就用简约的线条勾勒出景物的基本形态,概括性极强,仿佛抽象派的作品第三,这两句在色彩上也很丰富,广阔无垠的大漠黄沙漫漫,黄昏橘红色的夕阳收敛了光辉,静静地居于天际,辉映着波澜不惊的闪着白光的河水,沙漠上升起一缕白色的烽烟,直上高空,雄浑寥廓的边塞风光如在目前对“烟”的不同理解:有人认为是烽烟,有人认为是炊烟1、“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运用了 、 等
47、修辞手法2、试分析“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中“直”和“圆”的表达作用 1、比喻、对偶2、准确地描绘了沙漠的奇异景象,表现了作者的真切感受八年级下册饮酒 陶渊明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辩已忘言 返回自然是陶渊明的人生理想,他把这一理想落实在“人境”,于朴素的田园生活中追求精神的自由完满,宅心玄虚却不轻忽人事,精神高迈而不废人生“车马喧”意谓奔走于仕宦之途的喧嚣这里说“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系自赋身处人境,不废衣食,犹能免于世俗的困扰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诗人以“君”自指,自问自答,言语之间自豪而自足“
48、尔”,作如此、如是解,概指前面二句“心远”谓心境高远,有此一心境遂能免于“车马喧”,其地得以自偏陶渊明身居田园,一面亲就自然,一面又能在人文陶冶中,成就了一种艺术化的人生,涵养了一个自由、高迈、充沛的心灵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是心与自然的会意和亲近“采菊东篱下”本是写实,陶家庭院东边有一道篱笆,篱下种着菊花因为陶渊明爱菊、咏菊,寄托着高洁的情致,菊花几乎成了陶渊明的化身,后人只要言菊花就会想起陶渊明连带着“东篱”这个词也有了一种象征的意义,象征远离尘俗、洁身自好的品格“南山”即庐山庐山拥山川之灵异,历来为高士逸民栖居之地,陶渊明亦常往来之又归园田居云“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山气日夕佳
49、”紧承上句“悠然见南山”而来,是南山的暮景傍晚,山上的气象愈发美好,在这从容而浑然的暮色里,飞鸟一群群地结伴而还陶诗的自然意趣常常寄托在对于飞鸟的吟咏之中飞鸟翩然来归,既可以看作是陶渊明归返自然、躬耕自乐的艺术的化身,又是诗人感兴悟会的物态天趣人应当返回自然,摆脱礼教的各种约束和世俗的各种机巧与虚伪,回到质朴的状态,恢复人的自然本性陶渊明从飞鸟悟出返朴归真的人生真谛,不胜欣慰他本想说明白,却又不可言传“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所谓“真”,即是人的自然本性1、写诗人悠闲自得生活的一句诗是 2、表现这首诗思想内容的一个词是 ,也是全诗的诗眼3、“悠然见南山”的“见”能否换成“望”? 4、“此中有真
50、意”的“真意”是指 5、对这首诗中语句的解说,不恰当的一项是( )A “结庐在人境”是说住在众人聚居的地方 B “问君何能尔”,“尔”的意思是“耳”,罢了C “飞鸟相与还”,“相与还”是结伴而还,意思是飞鸟倦了也知道还家D “此中有真意”的“此中”,据此时此地的情景,也就是指隐居生活6、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 “悠然见南山”用一个“见”字描写采菊时于无意间偶见南山,使南山静穆超然的风景正好与作者悠然自得的心情相融合,表现了一种天真自然的意趣B 诗中的采菊、山气、夕阳、飞鸟,包含了无限诗情画意,它既不能用言语形容,又无须用言语形容,体现了作者隐居生活的美好情趣C 诗的语言婉曲含蓄,
51、虽说“此中有真意”,又说“欲辩已忘言”,其实,“真意”就在作者所要表现和所要追求的“心远地自偏”的意境中D 这首诗创造了一个诗情、画意、哲理兼具的意境,既表达了作者的清高思想和恬静愉快的心情,又给读者以美的享受和思想的启迪1、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2、心远 3、不能“见”字的妙处在于无心,无意间偶见,才能与作者悠然自得的心情相融合而“望”字确是有意为之 4、自然情趣 5、B(应是“如此”之意) 6、C(“真意”指诗人从自然与人和谐的景象中所体悟到了自然之趣)行路难 李白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馐直万钱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
52、边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行路难”是乐府古题,多咏叹世路艰难及贫困孤苦的处境李白这组行路难诗主要抒发了怀才不遇的情怀,这里选的是第一首,在悲愤中不乏豪迈气概,在失意中仍怀有希望诗以叙事开篇,渐而过渡到抒情开头以极为夸张的笔法领起,写“金清酒”,“玉盘珍羞”,仿佛在营造欢乐的宴饮气氛,似乎是一首“祝酒歌”但三四句急转直下,忽说“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这样强烈的反差,衬出诗人内心的悲苦当精神苦闷的时候,美味佳酿也难以下咽南朝宋诗人鲍照拟行路难第六首开头为:“对案不能食,拔剑击柱长叹息”李白显然化用了这一诗句,不过增加了“对比度”,以乐景写哀,
53、强化了哀的程度那么,诗人的悲哀到底是因为什么呢?答案是模糊的,朦胧的,充满“诗意”的“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这是一种忧来无端的惆怅,是一种无所适从的迷惘诗人以形象化的语言,写出了世途的艰难,寓含着无限的悲慨现实之路虽然坎坷险阻,但梦还在,理想还在诗人多么希望像姜太公一样,八十岁遇周文王,一展宏才;像伊尹那样,梦见自己乘舟到“日边”,有为于当世但理想和现实是有距离的,理想不能征服现实,现实也不肯认同理想这样的痛苦交织于诗人心中,他终于发出“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的感叹诗的结尾,在沉郁中振起,坚定了“长风破浪”的信心,重新鼓起沧海扬帆的勇气 1、写出与下面典故对应的人物A
54、垂钓碧溪吕尚 B 乘舟梦日边伊尹 C 长风破浪宗悫2、停 、 投 、 拔 、顾 四个连续动作,形象地显示诗人内心的苦闷抑郁,感情的激荡变化3、 诗歌的最后两句,表达了诗人的 高昂乐观 思想感情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杜甫 八月秋高风怒号, 卷我屋上三重茅茅飞渡江洒江郊, 高者挂罥长林梢,下者飘转沉塘坳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忍能对面为盗贼公然抱茅入竹去, 唇焦口燥呼不得,归来倚杖自叹息俄顷风定云墨色, 秋天漠漠向昏黑布衾多年冷似铁,娇儿恶卧踏里裂床头屋漏无干处, 雨脚如麻未断绝自经丧乱少睡眠, 长夜沾湿何由彻?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 呜呼! 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
55、死亦足!唐肃宗乾元二年(759),关中地区闹饥荒,民不聊生这年秋天,杜甫弃官到秦州(现在甘肃天水),又辗转经同谷(现在甘肃成县)到了四川在亲友的帮助下,在成都西郊的浣花溪畔建起了一座草堂,过上了暂时安定的生活,他感到快乐和自足,于是歌唱春雨,寻花漫步,遣兴江边,以诗酒自娱但是,这种表面上的安逸,掩饰不住他的贫穷,更不能冲淡他那一贯的忧国忧民情怀上元二年(761)秋天,一场暴风雨袭击了他的茅屋,再一次把他从浪漫的隐居生活中敲醒,让他面对现实,让他忧思,于是写下了这首诗诗题本身就很有趣茅屋为秋风所破,为什么还要“歌诗一首”?是什么牵动了诗人的诗情呢?诗以描述开篇,完全是写实的手法先写秋风的威力,“
56、怒号”是其声势,卷走屋上茅草是其“战绩”;再写自己无可奈何的情状,面对这大自然的强者,只好任其所为,眼看着自己的茅草渡江而去,高飞的挂在了树梢,低徊的沉到了塘坳面对大自然的暴力,诗人表现得较为平静,甚至还有几分耐心去欣赏它但面对顽童的“趁风打劫”,他却真的动了肝火它如实地写出了自己的失态,是那样率真与其说他是在和孩子们生气,不如说他是在和自己生气他恨自己老迈年高,生活无依,一事无成,于国于家都没什么用了也许还深责自己缺乏修养,和小孩子们一般计较总之,焦灼之后,他转为沉静,渐而苦苦地思索大风过后,黑云涌来,不用说,秋雨是不请自来的了诗人收回自己的视线,不再关注大自然的风云变化,而把心神集中在自己
57、赖以生存的茅屋里多年的贫困,多年的流离失所,他甚至做不起一床被子,而就是那床冰冷似铁的被子,也让睡觉不老实的孩子蹬破了满屋漏雨,没有干爽的地方,可是秋雨却不管不顾地下个不停这是怎样的生活啊!长夜漫漫,诗人失眠了而“自经丧乱”,已不知有过多少个这样的夜晚,洒泪沾襟又有什么用呢?突然,诗人从沉思中振作起来,发出了“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的呼喊这时,理想战胜了现实,意志战胜了叹息虽然他现在缺少“风雨不动安如山”的住所,但是,如果眼前突现这样的房屋,能够温暖天下寒士,他宁可独守茅屋,受冻而死!这是怎样的一种情怀呢?这是一种饱览民生疾苦、体察人间冷暖的济世情怀,就像他在兵荒马乱中写“三吏”
58、“三别”一样这是一首歌行体的古诗,连续的韵脚变换体现了“歌”的特点,单行散句乃至长短句的错落搭配,又体现了“行”的动感正因为有了现实的触动,有了内心的渴望,诗句才能这样不假修饰,从胸臆中自然涌现全诗先叙事,后议论抒情,既写了诗人贫穷甚至恼羞成怒的窘状,也表达了诗人博大宽广的胸怀,情真意切,感人至深 1、“自经自经丧乱少睡眠”一句中“丧乱”指 事件2、“自经丧乱少睡眠, 长夜沾湿何由彻”的意思是 3、“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的深刻含义是 4、“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表现了诗人 的思想5、对“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忍能对面为盗贼”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 这
59、是诗人幽默风趣的写法,既活灵活现地描绘出南村群童的顽皮,又巧妙含蓄地刻画了自己因年迈而无力改变现状的那种无可奈何的微妙心理B 南村群童竟然不知道“我”是著名的“诗圣”,表达了“我”对他们年少无知的不满C 南村群童连不值钱的茅草都抢,可见当时人们的生活贫困到了何种程度D 称之为“盗贼”,表达了诗人对南村群童不良行为的强烈愤恨1、安史之乱 2、遭乱以来,忧时念国,本来就经常失眠,置此秋夜漫长,床上沾湿,更难度过这宵3、此句是全诗的画龙点睛之笔,表现了诗人推己及人,舍己为人,忧国忧民的理想和愿望,反映了诗人人格的伟大与高尚4、兼爱天下、悲天悯人的博大胸襟和纯真心灵 5、A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岑参北风
60、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 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唐代天宝年间,李唐王朝与西北少数民族边境战事不断,许多文人也纷纷投入军人幕府,寻求个人发展,并体验到边塞紧张激烈的军旅生活和新奇独特的自然风光,形成了盛唐边塞诗派,岑参就是盛唐边塞诗人的杰出代表,他的这首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也成为边塞诗的名篇佳作全诗共十八句,正如诗题所示,按内容大体上可分为两个部分,即“咏雪”(前十句)和“送别”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采购简历年终总结
- 居家透析患者护理查房
- 养老社区项目规划设计
- 透析室安全注射课件
- 多媒体教学系统教育课件
- 沪科黔科版《综合实践活动》5上创意纸浆画 课件
- 危房改造申请书
- 2022年文员简历自我评价
- 采购员目标规划
- 防范车辆安全事故
- 校园天眼平台建设方案
- Excel常用函数公式及技巧
- 期末测试卷(试题)-2024-2025学年人教PEP版(2024)英语三年级上册
- 美妆细分市场机会与策略洞察-任拓-202409
- 2024-2030年中国网络安全行业发展前景及投资战略研究报告
- 《学习与娱乐平衡》主题班会
- 加油站风险清单(隐患排查表)(195项) 2024
- 2024年全省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中职教师组)装备制造类智能制造设备技术赛项竞赛样题1
- 2023.05.06-广东省建筑施工安全生产隐患识别图集(高处作业吊篮工程部分)
- 2024版公共卫生间管理服务承包协议
- 部编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上册习作《有你真好》精美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