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本文格式为Word版,下载可任意编辑 人教版三年级下数学第六单元教案 1.熟悉年、月、日。 2. 24时计时法。 3.简朴的时间计算方法。 1.使学生熟悉时间单位年、月、日,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知道平年、闰年等方面的学识;记住每个月以及平年、闰年各有多少天。 2.使学生知道24时计时法,会用24时计时法表示时刻;初步理解时间和时刻的意义,学会计算简朴的经过时间。 1.关注学生的生活阅历,让学生在生动概括的情境中感受时间。教学时,教师要充分运用教材供给的素材,开展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让学生通过对事情与时间关系的体验,逐步建立时间观念。 2.为学生创设自主构建学识的活动和斟酌空间。 年、月、日和2
2、4时计时法是在时、分、秒的根基上举行学习的,但是年、月、日之间的关系更加繁杂,学生虽然在实际生活中有了一些感性的熟悉和阅历,但是缺乏明显的熟悉和数学斟酌的过程。因此,为了使学生更好地了解年、月、日之间的关系,教材内容在设计时着重为学生搭建自主学习、主动构建学识的平台。教学时,教师可以提出富有启发性的问题和组织探索性的学习活动,如查看年历时,让学生斟酌“一年有几个月”等问题,让学生通过查看钟面探索外圈和内圈的关系等。引导学生通过独立斟酌、小组合作等方式来了解年、月、日之间的关系和24时计时法。 3.重视直观教学,充分发挥钟表模型等教具、学具的作用。 由于学生平日很少使用24时计时法,因此在用24
3、时计时法表示下午几时或晚上几时,学生往往感到不太习惯。教学时,应使用钟表模型等教具或学具,加强对钟面的查看操作,引导学生查看一全日时针正好走两圈,体会钟面外圈与内圈的数的关系,让学生积累丰富的表象,理解24时计时法。在教学计算简朴的经过时间时,让学生通过查看和操作,从启程时刻开头,转到到达时刻,把直观查看和路线图对应起来,并口算得出经过时间。 1熟悉年、月、日 2课时 224时计时法 2课时 制作活动日历 1课时 熟悉年、月、日 教材第7678页的内容。 1.引导学生熟悉时间单位年、月、日,知道大月、小月的学识,记住各月的天数。 2.使学生会判断大、小月。 3.扶助学生初步建立年、月、日的时间
4、观念,培养学生的查看才能和思维才能,渗透科学的思想方法。 4.渗透珍惜时间的观念。 1.探究察觉年、月、日之间的关系。 2.察觉并掌管大月、小月的判断方法。 填空题的投影片,各年份的年历卡。 1.填空。 1时=()分1分=()秒 1时=()秒240分=()时 1分25秒=()秒 82分=()时()分 2.提问。 (1)时、分、秒都是什么单位?(时间单位) (2)关于时间单位你还知道哪些?(年、月、日、季度、世纪等) (3)那么关于年、月、日的学识你想知道些什么?(学生自主提问) 3.导入新课。 投影出示上面三幅图或课件演示:地球绕太阳转一周,月亮绕地球转一周,地球自转一周。 陈述:地球绕太阳运
5、转一周经过的时间就是一年,月亮绕地球运转一周经过的时间大约就是一个月,同时,地球自己也在旋转,地球自己旋转一周的时间就是一日。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有关年、月、日的学识。 1.熟悉年、月、日。 (1)出示探究材料。 提问:以前我们用钟、表来研究时、分、秒,那么年、月、日我们可以用什么来研究呢?(年历卡) (2)查看手中的年历卡,看看这是哪一年的年历。 (3)分别找到10月1日,7月13日,看一看,各是星期几。 提问:10月1日是什么节日?(国庆节)你们知道是在哪一年的10月1日,毛主席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吗?(1949年)申奥告成又是在哪一年呢?(2022年) (4)请同学们在年历卡上找出你所知
6、道的纪念日,爸爸、妈妈和自己的生日等,看一看,分别是星期几。 (5)合作探究。 查看:一年有几个月?每个月的天数一样吗?哪几个月是31天?哪几个月是30天? (6)议论交流。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复内容,板书: 年月日 一年12个月365天或366天 1、3、5、7、8、10、1231天 4、6、9、11 30天 2 (7)质疑:你们每个人手中的年历卡片上31天的月份是不是都是这几个月呢?(是)对!不管哪一年,31天的月份都是这几个月。 再看一看,是不是每年的4、6、9、11月的天数都是30天。(是) (8)熟悉大月、小月。 陈述:通过同学们专心留心地查看,我们已经知道了不管哪一年,1、3、5、7
7、、8、10、12这7个月都是31天,4、6、9、11这4个月都是30天,它们是不会发生变化的,我们把每月天数是31天的这几个月叫做大月,把每月的天数是30天的这几个月叫做小月。(并随之板书:大月、小月) 年份不同了,哪个月的天数有变化呢?(2月)从这里可以看出,二月的天数比大月、小月的天数要少,所以二月是一个特殊的月份。 2.稳定。 方才我们在年历上已经找到了爸爸、妈妈和自己的生日,现在请你们想一想,自己的生日是在大月还是在小月? 3.记住大月、小月。 通过上面的学习,我们已经知道了一年有12个月,7个大月,4个小月和1个特殊月。那怎样记住一年中的大、小月呢?教材上介绍了一种左拳记忆法,理应怎
8、么数呢? (1)投影出示左拳图。 (2)讲清相应部位所表示的每个月的天数。 (3)根据投影的拳头,全体一起记忆。 (4)指着自己左拳再次记忆。 (5)再介绍一首儿歌,加强记忆。 七个大月心中装,七前单数七后双。 二月是个特殊月,其他各月是小月。 你们也可以编出类似的儿歌,只要能扶助你们记住大、小月就可以了。 查看今年的年历。 (1)一、二、三月一共有()天。 (2)六一儿童节是星期()。 (3)四月份有()个星期零()天。 想一想:9月30日的后一天是几月几日? 课堂作业新设计 (1)90天(2)一(3)42 思维训练 10月1日 熟悉年、月、日 一年有12个月,把天数是31天的月份叫做大月,
9、把天数是30天的月份叫做小月。一年中有7个大月,4个小月,一个特殊的2月。当2月份有28天时,全年共365天;当2月份有29天时,全年共366天。 年月日 一年12个月365天或366天 1、3、5、7、8、10、12 31天 4、6、9、11 30天 2 1.留神学生已有的生活阅历,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学生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几乎每日接触年、月、日的有关学识,每个学生都有确定的学识积累。但需要关注的是,不同的学生在这方面的积累是有差异的。而且,学生关于年、月、日的学识理应也是非系统的、模糊的,甚至也可能有错误的理解,但是这些都为他们学习年、月、日打下了根基。因此在设计本节课时,教师首先安置学
10、生查看年历,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从年历中察觉各月的天数,从而探索出大月、小月。 2.给学生独立斟酌的机遇和空间,让学生体会斟酌的喜悦。本节课,教师首先让学生收集了丰富的材料,让学生通过自己的查看与斟酌去察觉学识;让学生通过交流与合作,产生思维的碰撞,去深化理解学识。接着,让学生创作记忆大、小月的简朴方法,学生在原有的阅历上像诗人一样创作出了歌诀,像数学家一样察觉了用拳头记忆的方法,他们体验了再创造的过程。 3.重视情感体验,拓宽学生的视野。学习数学的重要目的在于运用数学学识和方法解决日常生活中的实际问题。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诚恳地感受到了数学是从生活中来,在生活中进展,并且是为生活而服务
11、的,增进了学生对数学的理解和应用数学的信仰。 1.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北京申奥告成、植树节、儿童节等有意义的日子,让学生初步熟悉年、月、日并感受数学学识和实际生活的精细联系,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同时还可以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和养护环境的意识。 2.教材第77页例1呈现了对比直观的年历,让学生有目的地查看年历,并回复问题。为了扶助学生记忆每个月有多少天,教材介绍了拳头点数法和记大月的歌诀。这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77页下面的“做一做”,让学生从年历上找出自己的生日是几月几日,父母的生日是几月几日,用彩笔在年历上圈出来,下页的“做一做”,让学生查看今年的年历回复问题。让学生通过对事情与
12、时间关系的体验,逐步建立时间观念。 用儿歌记忆大月 要找大月你记住,七、八两月换着数。 七月以前找单数,八月以后找双数。 熟悉平年、闰年 教材第79页的内容及第80页练习十七。 1.使学生知道平年、闰年的学识,记住闰年的判断方法。 2.培养学生的查看、分析和判断推理的才能。 3.培养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解决日常生活问题的才能。 察觉并掌管闰年的判断方法。 19972022年的年历各一张。 1.提问:一年中哪几个月是大月,哪几个月是小月? 2.请大月出世的同学举左手,请小月出世的同学举右手。 3.提问:为什么有的同学不举手?你的生日在哪月哪日? 1.熟悉平年、闰年。 陈述:通过学习,我们知道每年中
13、大月、小月的月份和天数都是固定不变的,只有二月的天数,有时是28天,有时是29天。当二月是28天时,这一年就是平年,当二月是29天时,这一年就是闰年。 2.计算全年天数。 (1)投影出示2022年和2022年的年历。 (2)计算2022年全年有多少天?看谁的算法简便。 方法1:根据原有学识,直接说出2022年有365天。方法2:317+304+28=365(天) 方法3:3012+7-2=365(天) (3)提问:想一想,2022年一年有多少天,为什么。 板书:365+1=366(天) (4)小结:平年一年有365天,闰年一年有366天。 3.判断平年、闰年。 (1)谈话:假设要知道某一年是平
14、年还是闰年,可以怎样判断呢?现在老师既不看全年天数,也不看二月份的天数,就能判断出某一年是平年还是闰年,你们相信吗? (2)学生考教师。 请学生用手中的年历卡考考老师,学生只要报告老师哪一年,老师很快就能说出它是平年还是闰年。 在学生觉得神秘而又意犹未尽时,教师向学生说明:这里面有窍门儿,你们想知道吗?下面我们共同来看一下。 (3)投影出示19972022年各年份2月的月历。 (4)查看。 (5)提问:你察觉了什么?(每4年中有一个闰年)闰年年份与4有什么关系呢? (6)分组计算: 一组:20004二组:20224三组:20224四组:19004 (7)交流结果。 提问:一、二、三组的计算结果
15、有余数吗?(没有) 这也就是说闰年的年份正好是4的倍数。所以,要判断某一年是平年还是闰年,就看这一年的年份数是不是4的倍数。一般处境下,假设是4的倍数这一年就是闰年,不是4的倍数这一年就是平年。 (8)阅读教材第79页下边的内容。 (9)明确什么是公历年份。 (10)理解“一般”和“务必”。 提问:四、五组,19004有余数吗?(没有)但它不是闰年,这是一种特殊处境,所以书上用了“一般”和“务必”这两个词,通常当公历年份是整百数的时候,年份数务必是400的倍数才是闰年。 (11)想一想:为什么每4年就有一个闰年,为什么整百年的时候要是400的倍数才是闰年呢? 陈述补充资料。 (12)出示华罗庚
16、、陈景润、毛泽东、邓小对等名人、伟人图片及出世年月,请同学们判断是平年还是闰年。 1.平年1年有多少天?是多少个星期零几天? (1)先指名学生回复:平年1年有多少天?1星期有几天? (2)算一算,平年1年有多少个星期零几天。 (3)交流结果。 说一说你的计算过程。 2.小强满12岁的时候,只过了3个生日。 (1)提问:小强是哪一月哪一日出世的? (2)口答。 (3)说明理由。 3.中华人民共和国是1949年10月1日成立的,到今年10月1日是多少周?(口答) (1)提问。 (2)口答。 (3)质疑:你是怎么算出来的? 4.张华今年5月份满10岁,他是哪一年出世的?小组内一个同学的生日比国庆节晚
17、一天,另一个同学是前天过的生日猜一猜,每个人的生日是哪一天。 (1)分组学习。 (2)先完成第一问。 (3)猜一猜,其次问中两个同学的生日是哪一天。 (4)再根据小组中每个人供给的线索,猜一猜,他们的生日各是哪一天。 用下表一个今年1月份的月历。 日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1)报告学生明年1月1日是星期几。 (2)独立或小组合作完成制作月历。 (3)投影表示制作结果。 课堂作业新设计 1.平年1年有365天,是52个星期零1天。 2. 2月29日理由略 3.到今年(2022)10月1日是66周年。 4.略 思维训练略 教材习题略 熟悉平年和闰年 平年一年有365天,闰年一年有366天。 假
18、设公历年份是4的倍数,这一年一般就是闰年,假设是整百数,务必是400的倍数才是闰年;不是4的倍数,这一年就是平年。 1.以学生熟谙的、典型的生活素材为背景,激发了学生积极探索的兴趣。通过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培养了学生自主解决问题的才能。 2.通过组织学生自主地举行两次探究活动,使查看、对比、斟酌、合作、交流等多种方式始终贯穿于学生的学习过程中。学生在自主地察觉问题、解决问题、得出结论的过程中,提高了查看才能、判断才能、归纳才能以及解决实际问题的才能。 1.教材第79页例2分别给出了2022年和2022年的2月月历,让学生通过查看,察觉2月的天数并不都是一样的,然后说明:2月有28天的那一年叫平
19、年;有29天的那一年叫闰年。然后让学生探讨闰年全年有多少天。“做一做”给出了19972022年各年的2月月历,让学生通过查看察觉其中的规律,让学生了解平年和闰年的判定方法。 2.学生已经熟悉了时间单位年、月、日,并掌管了大月、小月的学识,记住了各月的天数。 闰年是怎么回事,二月为什么是28天? 在公历纪年中,一般年份有365天,闰年为366天。由于地球绕太阳运行周期为365天5小时48分46秒(合365.24219天)即一回归年,公历把一年定为365天。所余下的时间约为四年累计一天,加在二月里,所以在平常年份每年365天,二月为28天,闰年为366天,二月为29天。因此,每400年中有97个闰
20、年,闰年在2月末增加一天,闰年366天。 闰年的计算方法:公元纪年的年数可以被四整除,即为闰年;被100整除而不能被400整除为平年;被100整除也可被400整除的为闰年。如2000年是闰年,而1900年是平年。 24时计时法 教材第82、第83页的内容。 1.使学生知道24时计时法的意义,会用24时计时法表示时刻。 2.教导学生珍惜时间。 用24时计时法表示时刻。 钟表,投影仪。 1.口答。 一年有几个月?哪几个月是大月?大月有多少天? 哪几个月是小月?小月有多少天? 每年二月有多少天?闰年全年有多少天? 2.填空。 (1)90分=()时()分 (2)2时=()分 (3)1998年是()年,
21、有()天。 3.导入新课。 提问:时针在钟面上走一圈是多少小时?1天有多少小时? 陈述:在一天的时间里,钟表上时针正好走2圈,共24小时;也就是1日=24时。 教师分别在钟面上拨出学生上学、吃饭、放学和睡觉的时间,让学生识别。 说明:按照这种普遍计时法,一般要指出是上午、中午、下午、晚上。 1.投影出示主题图。 (1)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21:00是几时? (2)猜一猜,说明理由。 (3)说一说,你还在哪些地方见过这种计时方法。 2.陈述24时计时法。 (1)教师演示。 1日里时针正好走两圈,从夜里0时开头到中午12时,时针走1圈是12小时;从中午12时再走到夜里0时,时针又走1圈,也是12
22、小时,一共是24小时,也就是1日=24时。通常我们把这种计时法叫做24时计时法。 (2)学生动手操作,感受一天有24小时。 3.操作感知。 教师把钟拨到下午1时。 提问:用24时计时法表示理应是几时?(13时) 再往下走,下午3时是几时?下午5时是几时? 如何用24时计时法表示这一时刻呢?只要用3+12=15(时),5+12=17(时),就能用24时计时法表示这一时刻 晚上11时是几时?(23时) 晚上12时与其次天有什么关系?(正好是其次天的0时,所以往往说0时或0点,而不说24时) 4.解决问题。 (1)从0时到中午12时,经过了12小时。 (2)从中午12时再到0时,又经过了12小时。
23、(3)一天是24小时,经过一天,钟表上的时针转了两圈。 1.连一连。 (1)投影出示。 连一连。 15:30 12:0021:00 (2)理解题意。(3)独立连线。 (4)订正,并说明理由。 2.照样子,填一填。 照样子填一填。 18:0623:38 下午6:06晚上8时凌晨4:45 (1)看清是哪种计时法。 (2)尝试独立填写。 (3)老师辅导学习有困难的学生。 (4)填空。 和平街新设一个邮筒,需要在邮筒上标出取信时间。已定每天取3次信,早上8时30分第一次取信,以后每隔4小时取一次信。请你标出每次取信的时间。 (1)读题,看懂题意。 (2)议论解答方法。 (3)交流解题思路。 (4)填空
24、。 课堂作业新设计 1.略 2.18:0620:0023:384:45 下午6:06 晚上8:00 晚上11:38 凌晨4:45 思维训练 早上8时30分中午12时30分下午4时30分 或8:3012:30 16:30 24时计时法 1日=24时 普遍计时法与24时计时法的转化:从凌晨0:00到中午12:00两种计时法一致;中午12:00以后,普遍计时法与24时计时法的整点时刻相差12小时,普遍计时法的时刻加12就是24时计时法,24时计时法的时刻减12就是普遍计时法。 1.在学生初步熟悉了24时计时法后,要供给更多的实际生活中的例子,让学生举行普遍计时法与24时计时法之间的相互转换,并通过议
25、论和交流,使学生纯熟地掌管这种转换。 2.练习时,除了让学生解决书上的实际问题外,还结合了学生的实际处境,联系日常生活,解决了身边的一些实际问题。通过多种多样的练习形式,提高了练习的有效性。 教材呈现了一个学生一天的日常生活场景:睡觉、起床、学习、吃午饭、课外活动、吃晚饭、看电视、睡觉,在不同时间举行不同的日常活动。这是日常生活中经常举行的事,从而就引出了对24时计时法的探讨。通过钟面上时针的转动介绍了在l日的时间里,时针正好走两圈,说明1日有24小时,因此我们经常采用24时计时法。结合自身生活情境,让学生通过探讨察觉如何用24时计时法来表示某一时刻。 古代计时法 1.十二时辰制。 西周时就已
26、使用。汉代命名为夜半、鸡鸣、平旦、日出、食时、隅中、日中、日昳、晡时、日入、黄昏、人定。又用十二地支来表示,以夜半二十三点至一点为子时,一至三点为丑时,三至五点为寅时依次递推。 2.二十四时辰制。 宋以后把十二时辰中每个时辰平分为初、正两片面,这样,子初、子正、丑初、丑正依次下去,恰为二十四时辰,同现在一天二十四小时时间一致。 计算简朴的经过时间 教材第84页的例3及练习十八。 1.初步学会计算一日以内经过的时间。 2.能够熟悉时间与时刻的识别。 1.识别时间与时刻。 2.计算一日以内经过的时间。 多媒体课件,投影仪。 1.口答。 (1)平年全年有多少天?1天有多少时? (2)17时是下午几时
27、?22时40分是晚上几时几分? 2.用24时计时法表示下面的时刻。 晚上11时是()时中午12时是()时 上午8时是()时 下午3时是()时 1.创设谈话情境。 (1)了解学生外出旅游所乘坐的交通工具。 (2)出示一张飞机票和一张从北京到石家庄的火车票。 (3)查看机票和火车票上的时间,你察觉了什么? 2.学习教材第84页例3。 (1)查看情境,你能知道哪些信息?你还想了解哪些信息?(坐火车到奶奶家要用多长时间) (2)教师说明,火车9:00启程,下午6点到达奶奶家。 (3)提问:你能回复中途经过多长时间吗? 教师:怎样来计算经过的时间呢? 探究方法。 (1)直接在钟面上数一数。 用钟表来表示
28、两个时间。 通过说一说,可以知道坐火车到奶奶家要用9小时。 (2)用计算的方法。 教师:这两个时间的表示方法不同,能直接计算吗? 教师引导学生回复。表示方法不同,不能直接计算,要把时间都转化成24时计时法。 将下午6点转化成24时计时法,即18时,用到达时刻减去开车时刻就是所经过的时间。18-9=9(小时) 1.教材第85页练习十八的第3题。 (1)读题,理解题意。 (2)提问:题中给我们的是什么计时法?(24时计时法) (3)集体交流解题思路。 (4)教师激励不同的解题思路。 2.在括号里填上适当的数。 (1)阳阳晚上9时睡觉,其次天早上6时起床,她一共睡了()小时。 (2)课外小组14:3
29、0开头活动,经过1小时20分终止,终止时间是()时()分。 3.查看下表,计算出火车运行的时间并填在表中。 车次 始发站 开点 终点站 到点 运行时间 711 北京 10:22 沈阳北 当天19:29 721 北京 18:00 上海 其次天8:00 T42 西安 17:48 北京 其次天7:23 (1)投影出示。 (2)教师可借助钟表直观演示,学生看钟面填表。 4.一场排球赛,从19时30分开头,举行了155分钟。比赛什么时候终止? (1)读题,理解题意。 (2)分析数量关系。 (3)提问:怎样看这155分钟?(要先把经过时间155分钟改写成2时35分) (4)学生独立解答。 教材第85页练习
30、十八的第4题。 (1)课件演示,出示春风饭馆的营业时间。 (2)提问:营业牌上用的是什么计时法?(24时计时法) (3)小组交流解题策略。 (4)集体交流,课件演示。 课堂作业新设计 1. 第一次8:30其次次12:30第三次16:30 2. (1)9(2)15:50 3. 9小时7分14小时13小时35分 4. 22时5分 思维训练 (1)5时8时30分(2)6小时30分(3)略(4)略 1.教学时,教师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阅历,举例计算经过时间的问题,提高了学生的计算才能,并培养了学生的时间观念。 2.求从几时几特别到几时几特别经过了多少分钟的问题是教学的难点。通过画出线段图,直观地显示了数量关系,启发了学生运用分段计算的方法或假设的方法求得结果。 教材紧密联系生活实际,通过解决坐火车到奶奶家要多长时间的情境,引出知道开车时刻和到达时刻来求经过时间的问题。由于这两个时刻不是统一的计时法,这里首先出示了这两个时刻对应的钟面图,学生可以通过查看钟面数出经过时间。在这里着重让学生查看钟面,把两个时刻转化为24时计时法的时刻,初步理解时间和时刻的意义,口算出经过的时间。 古代计时工具 古代计时工具有两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珠宝货品采购合同协议
- 特约代理商合同协议
- 物资搬迁协议合同书范本
- 瑜伽馆次卡合同协议
- 牵头方合同协议
- 现金混凝土合同协议
- 电子档车库转让合同协议
- 猪头肉采购合同协议
- 电缆迁移设计合同协议
- 瓷砖展架采购合同协议
- 亚低温的治疗与护理
- 危险化学品企业设备完整性 第2部分 技术实施指南 编制说明
- 防高坠自查自纠台账
- GB/T 4437.1-2023铝及铝合金热挤压管第1部分:无缝圆管
- 市政工程消耗量定额 zya1-31-2015
- 《高等数学下册》(资料全集)
- 奢侈品买卖协议书范本
- 抖音账号运营服务投标方案
- 《新大学英语·跨文化交际阅读》Values Behind Sayings
- 风电项目开发前期工作流程
- 劳动保障部《关于劳动合同制职工工龄计算问题的复函》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