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学期-4 灯笼精品课件_第1页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学期-4 灯笼精品课件_第2页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学期-4 灯笼精品课件_第3页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学期-4 灯笼精品课件_第4页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学期-4 灯笼精品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4 灯笼吴伯箫学习目标1.积累重点字词,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2.理解“灯笼”所体现出的深刻的文化内涵,品味文中富有表现力的语言。3.体会作者对灯笼的情感,领会并学习作者与时代同呼吸、共命运的担当精神。4 灯笼第二课时内容品读。1.仔细阅读文章1段,作者写儿时喜欢光、火的情景在文中起什么作用? 作者写儿时对光、火的喜欢,有以下几个作用:一是丰富的文章内容,增添了文章的情趣,这样可以避免在叙事过程中行文的单调呆板;二是可以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三是引出下文对灯笼的回忆。2阅读第2段说一说灯笼引起了作者小时候对家乡的哪些回忆?表达了什么情感? 三家村的犬吠,村中老头呵狗的声音 ;就会想起庞大的晃荡着的

2、影子,夜行人咕咕噜噜的私语;想起祖父雪白的胡须,同洪亮大方的谈吐;坡野里想起跳跳的磷火,村边社戏台下想起闹嚷嚷的观众,花生篮,冰糖葫芦;台上的小丑 ,花脸,司马懿探山。表达出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将“灯笼”的光与“太阳”的光、“月华”“繁星”的光相提并论,强调了“我”对“灯笼”的情有独钟。 3.第2自然段哪些句子可以看出“我”对灯笼的喜爱? 连活活的太阳算着,一切亮光之中,我爱皎洁的月华,如沸的繁星,同一支夜晚来挑着照路的灯笼。 真的,灯笼的缘结得太多了,记忆的网里挤着的就都是。赏析第句。 不行。原句使用了比喻和拟人的修辞手法,将回忆的思绪比喻成一张网,把脑海里众多的思绪说成是“挤”在一起。这样

3、写使句子显得生动形象。而改句平凡,没有新意。4.文章第2段中“灯笼的缘结得太多了,记忆的网里挤着的就都是”一句可否换成“灯笼的缘结得太多了,我能记起很多这样的往事”?为什么?小结(1-2):总说喜爱灯笼的原因。5.读第3段,说一说灯笼和祖父有什么关联? 祖父晚年去城里说事,回来晚的时候,“我”和长工李老五带着灯笼去接他,到家时,家里的灯笼还在院子里亮着。村犬遥遥向灯笼吠了那种熙熙然庭院的静穆,是一辈子思慕着的。(3段)灯笼映照着长幼情笃6.第4段单独成段,在文中有何作用?在结构上,起过渡作用,提示读者有一叙事,另有调整文章节奏的作用,是读者从上文打断的文字叙述中跳出来。在内容上,设置悬念,吸引

4、读者阅读兴趣,引起下文对母亲的回忆。7.第5段作者由灯笼想起了关于母亲的哪些事?表达了怎样的情感?灯笼宣照着母子情深小结(3-5):通过追述与灯笼有关的旧事,表现了孩童时代家中那暖暖的亲情。母亲嘱咐“我”打了灯笼照路;母亲在“我”上灯学回家后,接过“我”的灯笼,递给“我”消夜食品;母亲为“我”特别预备了小的纱灯。8.6、7两段揭示了灯笼怎样的意义?真是,若有孤行客,黑夜摸路。正自四面虚惊的时候,忽然发现星天下红灯高照,总会以去村不远而默默高兴起来的吧。(6段)灯笼慰藉着孤行客的心(6-7)在对家乡的灯笼的追忆中,展示家乡淳朴的乡情和民俗风貌。9.第8段回忆族姊远嫁的事情有何作用? 进士第的官衔

5、灯该还有吧,垂珠联珑的朱门却早已褪色了。(8段)灯笼记录着岁月的沧桑若是纱灯上的字是“尚书府”或“某某县正堂”之类,懂得了意思,也会觉得不凡的;但普普通通一家纯德堂的家用灯笼,可也未始勾不起爱好来。(9段)灯笼显示着主人的地位和权势小结(8-10):在对灯笼的认知中,感受到了朝代的更替变迁。 由族姊远嫁时的辉煌景象想到现在族姊家的破落,进而想到代表身份地位的官衔灯,说明灯笼记录、传承着家族历史。 “雪夜入蔡”指的是唐代名将李晟之子李愬的故事,他有谋略,善骑射。宪宗元和八年(公元814年),淮西吴元济反叛,朝廷出兵讨伐,屡遭败绩。这时,李愬自求参战。元和十二年(公元817年)十月,雨雪不止,李愬

6、乘吴元济不备,突出奇兵,袭击吴元济的重地蔡州。此战役为历史上著名的奇袭战例。10.第11段中“雪夜入蔡,与胡人不敢南下牧马的故事是同日月一样亮起了人的耳目的”一句运用了什么典故?有什么作用? 这里借用典故,写李愬、蒙恬等昔日大将以智慧和勇气抗击敌寇,保家卫国的故事,表达了作者对这些英雄的敬慕之情,也暗含着作者报国的信心和决心。作用 “胡人不敢南下牧马”指的是蒙恬率军反击匈奴的故事。公元前215年,在黄河之滨,蒙恬率军与匈奴骑兵开战,蒙恬的军队击败匈奴各部大军,迫使匈奴望风而逃,远去大漠以北七百里。11.文章结尾一段所表现的作者的观点态度是什么?请结合材料链接作简要分析。材料链接:1931年9月

7、18日夜,日本侵略者在精心安排下,发动了“九一八事变”,“九一八”的炮火不仅震碎了壮丽的祖国河山,也击破无数文士的美好幻想,这其中就包括吴伯箫。然而,国民党政府竟然采取“不抵抗”政策,这让他十分愤懑,忧心如焚,怒火中烧,骨鲠在喉,不吐不快。于是,他在从事教育工作的同时,坚持业余写作,舒解一腔积郁。他在这一时期的散文,常常回荡着爱国主义的激越旋律。即使在回忆童年生活的篇章里,这一旋律也时常跳跃而出。灯笼正是这个时期回忆主题的文章。结尾虚写追慕古代名将挑灯看剑、塞外点兵令胡人不敢南下的业绩,是为后面的直抒胸臆做铺垫:“你听,正萧萧班马鸣也,我愿就是那灯笼下的马前卒。”“唉,壮,于今灯笼又不够了。应

8、该数火把,数探海灯,数燎原的一把烈火!”几句皆借灯笼表达自己浓烈的爱国主义情怀,此时的情感早已不再沉浸于回忆,而超脱出来,表达悲壮激越的家国情怀,表现出自己要同时代共呼吸的担当精神。小结(11-12):跳出回忆,借典故表达作者的爱国情怀。合作探究1.“灯笼”在课文起怎样的作用?“灯笼”是全文的叙事线索,全文的几个故事都是由“灯笼”串连起来的。寄托着作者对故乡和故乡亲人的怀念,引发作者对国家的责任担当意识。 不好。本文所写之事虽然包含了童年生活中的一些趣闻趣事,但其中也有一些带给人们沉重的情感体验的部分,如族姊家的没落、挑灯看剑的将军等,这些不能算是趣事。2.将本文的标题改成“童年趣事”好不好?

9、为什么?3.作者抒写了他关于灯笼的一些记忆来表现灯笼对自己乃至民族的意义,但第10、11段却跳出回忆,写了想象虚构的事件。作者为何这样安排? 第10段对宫灯进行想象,体验深长的历史况味;第11段引述历史上保家卫国的名将,表达自己做“灯笼下的马前卒”的誓愿。虚写追慕古代名将挑灯剑、塞外点兵令胡人不敢南下的业绩,为后面的直抒胸臆做铺垫。作者借灯笼表达自己浓烈的爱国主义情怀,自回忆中超脱出来,表达悲壮激越的家国情怀,表现出自己要同时代共呼吸的担当精神。从历史文化及个人情感上表达灯笼对于“我”及整个民族的重要意义。4.结合全文,简析作者喜爱灯笼的原因是什么? 灯笼寄托着祖父、母亲等亲人的慈爱和牵挂,也

10、寄托着作者对亲人的感激之情;许多乡情民俗与灯笼结下太多的缘分,给作者留下很多美好的回忆;灯笼能为夜行人指路,温暖他人; 记录、传承着家族历史;引发作者联想起古代将领挑灯看剑,抗击敌人的情景,激发爱国热情。主题思想 “灯笼”是本文的线索,本文回忆了“我”关于灯笼的一些记忆,从文化层面及个人情感层面表达了灯笼对于他乃至民族的重要意义,表达了“我”对时局的担忧和对未来的期望,希望有更强大的力量,有更具凝聚力的精神,团结抗战,打败敌人,保卫好自己的家园。写法借鉴 一是多种表达方式的综合运用。本文以回忆为主线,在回忆中插入自己的情感。以第段和第段为例,第段写“我”去接祖父和祖父讲故事是记叙,“灯笼还在院

11、子里亮着吗?那种熙熙然庭院的静穆,是一辈子思慕着的”,是抒情。第段“正萧萧班马鸣也,我愿就是那灯笼下的马前卒”是抒情,其他的句子主要是描写。多种表达方式的综合运用,既创设了感人的意境,又抒发了强烈的情感。 二是结构十分严谨。作者由小孩子喜欢光和火入题民,最后由灯笼联想到可以“燎原的一把烈火”,再用一个“壮”字升华主题,使文章由浅入深,由简入繁,用平常的灯笼,揭示深刻的主题民,由此可见作者的别出心裁,独具匠心。课堂总结 灯笼这篇散文,回忆了作者与灯笼有关的往事,寄寓着丰富的情感。作者没有只是沉浸在对美好童年生活的回忆中,也没有单纯追慕古代名将挑灯看剑、塞外点兵令胡人不敢南下的业绩,而是由追忆历史

12、转而表现国难现实,并大声疾呼,表达了爱国的热情。从情感、文化等不同角度表达了灯笼对他乃至民族的重要意义,表现了作者与时代共呼吸、共命运的担当精神。 文章以小见大,融记叙、抒情、描写于一体;语言自然朴素、清新练达,既朴实平易又生动传神,娓娓而谈,侃侃而论,有着无穷的艺术魅力,是我们学写散文的典范。教师寄语 在抗战爆发期间,每一个中国人都有着浓厚的爱国情绪,文人墨客更是走在这群中国人的前面。他们用他们手中的笔,谱写出一首首煽情的歌,催人奋发,鼓励着成千上万的中国人奔赴战场,用自己的鲜血和生命捍卫自己的祖国。 今天,我们是享受着这些革命先烈们的革命成果,我们应该懂得珍惜,也要懂得感恩。请大家记住:我

13、们今天的和平来之不易。随堂练习1.下列句子中运用比喻修辞手法的一项是( )A.小孩子喜欢火,喜欢亮光,却仿佛是天性。B.好听点说,心还像素丝样纯洁。C.自从远离乡井,为了生活在外面孤单地挣扎之后,像这样慈母口中吩咐的话也很久听不到了。D.乡俗还愿,唱戏、挂神袍而外,常在村头高挑一挂红灯。仿佛灯柱上还照例有些松柏枝叶做点缀。答案 B A、C、D三项虽然有“仿佛”“像”,但不是比喻句。B项中本体是“心”,喻体是“素丝”。随堂练习2.下列对文章内容理解有误的一项是()A.作者行文过程中引用了许多典故,这些典故使得文章优美雅致。B.本文笔调闲适,情感真挚,意趣优雅,语言活泼。C.作者在文章最后,通过列

14、举历史上保家卫国的名将,表达了自己做“灯笼下的马前卒”的誓愿。D.作者以小说的自由笔法,抒写了他关于灯笼的一些记忆,记录着岁月的沧桑,表达了灯笼对自己乃至民族的重要意义。答案 D 本文是以散文的自由笔法写成的。3.阅读课文1-2段,回答问题。(1)开篇说“火”,与“灯笼”无关,作者为什么要这样写? (2)“如沸的繁星”中的“沸”字用得好,好在哪里?(3)“就会想起庞大的晃荡着的影子.司马懿探山。”句子使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作用? 先说小孩喜欢火的天性,再说大人也须用火。所叙甚远,似与“灯笼”无关,实为伏笔,为后文写“灯笼”做铺垫。 一个“沸”字,将静态中的繁星动态化,化静为动,突出了繁星多

15、而亮的特点,生动形象,极具感染力。 排比。用一组排比句,回忆了与灯笼有关的事和人,一件件、一幕幕,突出强调了作者关于灯笼的记忆之多和对灯笼的喜爱。作业布置 课外阅读吴伯箫的其他散文,如南泥湾记一辆纺车菜园小记我没见过长城等,试比较与本文的风格有什么异同点。状元成才路状元成才路状元成才路状元成才路状元成才路状元成才路状元成才路状元成才路状元成才路状元成才路状元成才路状元成才路状元成才路状元成才路状元成才路状元成才路状元成才路状元成才路状元成才路状元成才路状元成才路状元成才路状元成才路状元成才路状元成才路状元成才路状元成才路状元成才路状元成才路状元成才路状元成才路状元成才路状元成才路状元成才路状元成才路状元成才路状元成才路状元成才路状元成才路状元成才路状元成才路状元成才路状元成才路状元成才路状元成才路状元成才路状元成才路状元成才路状元成才路状元成才路状元成才路状元成才路状元成才路状元成才路状元成才路状元成才路状元成才路状元成才路状元成才路状元成才路状元成才路状元成才路状元成才路状元成才路状元成才路状元成才路状元成才路状元成才路状元成才路状元成才路状元成才路状元成才路状元成才路状元成才路状元成才路状元成才路状元成才路状元成才路状元成才路状元成才路状元成才路状元成才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