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沪教版九年级上册初中化学全册教材习题课件_第1页
新沪教版九年级上册初中化学全册教材习题课件_第2页
新沪教版九年级上册初中化学全册教材习题课件_第3页
新沪教版九年级上册初中化学全册教材习题课件_第4页
新沪教版九年级上册初中化学全册教材习题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0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第1章 开启化学之门 第1节 化学给我们带来什么 教材习题教材习题1. 绿色植物在晴天时,每平方米叶片每天大约需要吸收约5 g二氧化碳进行光合作用。试计算总表面积为1.76m2 的叶片,在10天内约能吸收多少克二氧化碳?答案:吸收二氧化碳的质量=1.76 m2x5 g/(d m2 )x10d=88 g。 2.人类只有一个地球,为了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必须解决环境污染问题,化学在这方面可以发挥重要的作用。请列举你知道的事例加以说明。 教材习题答案:如通过化学方法监测大气、水污染,用化学方法处理污水等。3.谈谈你所知道的生活中应用新材料的事例。 教材习题答案:碳纤维复合材料用于制造网球拍、自行车;用

2、纳米材料制各种服装等合理答案均可。4.调查、了解你所在地区空气污染状况及其危害,讨论可以采取哪些措施来防治空气污染。 教材习题第1章 开启化学之门 第2节 化学研究些什么 教材习题1.下列对化学变化的本质特征认识正确的是( )。 A.有能量变化 B.物质的颜色和状态发生改变 C.有新物质生成. D.发光、发热教材习题C解析:化学变化的本质特征是有新物质生成。2.下列变化中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铁丝弯曲B.酒精挥发C.冰雪融化D.铁片生锈教材习题D解析: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为化学变化,4个选项只有铁片生锈的过程中生成了新物质。3. 下列物质的性质中属于化学性质的是 ( )。 A.导电性 B.

3、可燃性 C.延展性 D.挥发性教材习题B解析: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的性质为化学性质,可燃性要 通过燃烧这一化学变化才能表现出来。4.生活中用到的下列物质,属于纯净物的是( )。A.调味用的食醋B.取暖用的煤炭C.温度计中的水银D.炒菜用的铁锅 教材习题C解析:纯净物中只含一种物质。食醋中有水和醋酸,是混合物;煤炭的主要成分是碳,还有多种杂质,是混合物;铁锅的.主要成分是铁,还含其他成分,是混合物。5.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干电池工作时释放电能B.燃料燃烧时发生化学变化并放出热量C.绿色植物吸收太阳能进行光合作用D.面粉、蔗糖灼烧后都变成炭黑,说明它们是相同的物质 教材习题解析:面粉

4、、蔗糖灼烧后都变成炭黑,说明它们的组成中都含有碳元素,但它们不是相同的物质。D6.下列关于空气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按质量计算,空气中含有氮气4/5,含有氧气1/5B.空气是成分固定不变的气体C.空气是一种十分重要的天然资源D.空气被压缩时体积变小是化学变化教材习题C解析:按体积分数计算,空气中含氮气约78%,含氧气约21% ,其他气体和杂质约1%;空气不是成分固定不变的气体,如下雨天空气中水蒸气含量会增加;空气是一种十分宝贵的天然资源;空气被压缩时无新物质生成,发生的是物理变化。7.按照课本第 13页图1-20做测定空气中氧气体积分数的实验时:(1)如果红磷的用量不同,所观察到的现象是

5、否相同?请将分析过程填写在下面的表格中。教材习题(2) 你还能设计什么实验来确定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教材习题8.从冰箱中拿出一个杯子,放在空气中,外壁会潮湿,这说明空气中含有 ;在一个集气瓶中点燃红磷,用塞子将瓶口塞紧,等红磷燃烧完全并冷却后,这时打开瓶塞比较费力,原因是 ;登山运动员必须携带氧气瓶,这说明 。 教材习题水蒸气红磷燃烧消耗瓶中的氧气,导致瓶内压强小于外界大气压随着海拔的升高,空气逐渐变得稀薄第1章 开启化学之门 第3节 怎样学习和研究化学 教材习题1.根据课本第20页研究“铜绿”的实验,写出下列实验操作的正确方法。(1)向试管中倾倒液体_ _ (2)将粉末状药品放入试管中_

6、_ 教材习题答案:将试剂瓶瓶塞倒放在实验台上,标签朝向手心,试管倾斜,瓶口紧挨着试管口,倒完试剂后,盖上瓶塞,将试剂瓶放回原处,标签向外答案:试管横放,把盛有药品的药匙或纸槽送人试管底部,然后使试管直立起来教材习题(3)给酒精灯添加酒精 。 (4)加热试管中的固体药品 。答案:将灯头拉出少许,通过漏斗向酒精灯添加酒精,酒精量不超过酒精灯容积的2/3.答案:试管口略向下倾斜;先预热试管,再将酒精灯固定在有药品的部位用外焰集中加热教材习题(5)点燃、熄灭酒精灯 。(6)处理实验产生的废液、废渣 。答案:用火柴点燃酒精灯,用灯帽盖灭酒精灯答案:倒到废液缸中2.铜是生活中常见的金属。某同学在实验室完成

7、镁的相关探究后,对铜产生深厚兴趣,请你与他一起完成下列探究实验,并在实验步骤后的横线上填写实验现象。实验步骤:(1)找一段废铜电线,小心剥去外层橡胶,观察铜丝的颜色和状态 。(2)尝试弯折铜丝,感受其硬度和韧性 。教材习题紫红色固体稍硬、韧性好(3)取一段铜丝,用坩埚钳夹住,用酒精灯加热,观察现象 。(4)另取一段铜丝,放入小试管中,加入白醋,观察现象 。根据上述铜的探究实验,请你总结出有关铜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教材习题 无明显现象铜表面变成黑色物理性质:紫红色,有金属光泽的固体,稍硬,韧性好;,化学性质:加热条件下能与氧气反应,常温下不与醋酸反应。3.写出你知道的元素符号34个,并指出它们

8、分别表示哪种元素, 能组成,哪些物质。 教材习题答案:氧元素(O)组成的物质为O2、H20; 氢元素(H)组成的物质为H2、H20; 碳元素(C)组成的物质为CO2 第1章 开启化学之门 章末作业教材习题1.下列变化中,与其他变化有根本区别的一种是( )。 A.水结成冰 B.木材加工成课桌 C.食物腐败 D.石蜡熔化教材习题C解析:食物腐败为化学变化,其他都为物理变化。2.下列各物质中属于混合物的是( )A.空气B.氧气C.氮气D.二氧化碳教材习题A解析: 空气是由氮气、氧气等气体组成的混合物。3.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氮气化学性质稳定,不能与其他任何物质反应B.因为氮气不支持呼吸,

9、所以可用作粮食的保护气C.空气中含有约占总体积五分之一的氧气D.工业生产排放到空气中的有害气体和烟尘会污染空气教材习题A解析:氮气化学性质稳定,通常情况下不与其他物质反应,但在- -定条件下氮气和氢气可以反应制得氨气。4.下列产品的开发利用与环境保护无关的是( )。A.加碘食盐B.无磷洗衣粉C.无铅汽油D.无氟冰箱 教材习题A解析:加碘食盐能够预防“甲状腺肿大”,与身体健康有关,与环保无关。5.下列情况不会造成空气污染的是( )A.机动车辆排放尾气B.建筑工地产生大量沙尘C.工厂排放废气D.增加城市绿地面积教材习题解析:增加城市绿地面积,可以改善空气质量,不会造成空气污染。D6.下列有关实验现

10、象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加热“铜绿”时,绿色固体会变成黑色固体,管壁出现小水珠B.镁条燃烧时,产生耀眼的白光,同时生成一种黑色粉末状物质C.加热碳酸氢铵时,产生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同时管壁出现小水珠D.铁丝生锈后产生一种红棕色固体教材习题B解析:镁条燃烧时,生成的是白色粉末状物质。7. 某固态物质受热后变为气态物质,这种变化一定属于物理变化吗?请举例说明。8.酒精是一种无色透明、具有特殊气味的液体,易挥发。酒精易燃烧,常用作酒精灯和内燃机的燃料,是一种绿色能源。当点燃酒精灯时,酒精在灯芯上汽化、燃烧,生成水和二氧化碳。教材习题根据上述文字叙述可归纳出:酒精的物理性质有 ;酒精的化学性质

11、是 _答案:不一定。例如,碳酸氢铵加热生成氨气、水蒸气和二氧化碳,是化学变化。8.答案:无色透明、具有特殊气味的液体,易挥发易 燃烧9.答案:答案合理即可,如二氧化碳(CO2)含有碳元素和氧元素。10.答案:刚放进杯中时,鸡蛋沉在杯底,同时在鸡蛋表面产生气8.酒精是一种无色透明、具有特殊气味的液体,易挥发。酒精易燃烧,常用作酒精灯和内燃机的燃料,是一种绿色能源。当点燃酒精灯时,酒精在灯芯上汽化、燃烧,生成水和二氧化碳。教材习题根据上述文字叙述可归纳出:酒精的物理性质有 ;酒精的化学性质是 _无色透明、具有特殊气味的液体,易挥发,易燃烧9.写出你知道的一些物质的名称,并指出它们分别含有哪些元素。

12、教材习题答案:答案合理即可,如二氧化碳(CO2)含有碳元素和氧元素。10.家庭小实验:把鸡蛋放入一个装有白醋的玻璃杯里,观察并记录实验现象。教材习题答案:刚放进杯中时,鸡蛋沉在杯底,同时在鸡蛋表面. 产生气泡,鸡蛋慢慢上浮,浮到液面后气泡破裂,鸡蛋又下沉,如此往复,一段时间后蛋壳变软,沉在水底。11.取一块废旧的铁丝网,将铁丝网剪成几小片,用稀盐酸除去铁锈后,放入锥形瓶中。向锥形瓶中加入34mL浓食盐.水,塞紧带导管的单孔塞,导管的另一端伸入滴有红墨水的水中,(1)一段时间后,可观察到除去铁锈后的银白色铁丝 (填“生锈”或“不生锈”),同时 。教材习题生锈伸人烧杯内的导管内红色水柱上升(2)根

13、据此实验的现象,并结合“热胀冷缩”原理,可知在密封体系内,气压变小的原因可能是_; 气压变大的原因可能是_ _(填序号 )。 密封体系内气体总量增多 密封体系内 气体总量减少 密封体系内的温度升高 密封体系内的温度降低教材习题解析:锥形瓶中的铁丝网同时与氧气和水蒸气接触,所以会生锈;铁丝网生锈消耗锥形瓶内的氧气,使锥形瓶内气压小于外界大气压,烧杯内的水会被大气压压人导管内一部分;密封体系内,由于与外界大气隔离,因此当体系内气体总量增多(如有产生气体的反应发生)或温度升高时,可使体系内气压增大,同样,当体系内气体总量减少(如有消耗气体的反应发生)或温度降低时,可使体系内气压减小。教材习题12.运

14、用化学变化的原理,利用各种原材料,可以制造出许多供生产、生活使用的产品。例如,用植物秸秆和粪便在沼气池里发酵制沼气;用石灰石或贝壳烧制石灰;用石灰石、黏土等原料生产水泥;用谷物酿酒;用矿石炼制铁或其他金属;用炼油厂的产品生产塑料等。 请通过现场调查或访谈等方式,了解学校所在地区与化学有关的生产活动,并将你的所见所闻记录下来。教材习题第2章 身边的化学物质 第1节 性质活泼的氧气教材习题1.下列关于氧气物理性质的说法,错误的是( )。A.通常状况下氧气是无色、无气味的气体B.鱼类能在水中生活,证明氧气易溶于水C.通常状况下,氧气的密度略大于空气D.通过低温加压,可使氧气液化成淡蓝色的液体教材习题

15、B解析:氧气不易溶于水,通常状况下1 L水中大约只能溶解30 mL氧气。2.下列关于氧气性质的说法,正确的是( )。A.红磷可以在氧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白雾B.物质发生氧化反应时总会发光、发热C.铁丝在空气中燃烧,火星四射D.自然界中发生的燃烧、动植物的呼吸、金属的锈蚀都是氧化反应教材习题D解析:红磷燃烧时生 成的是五氧化二磷固体,即产生的是白烟,而不是白雾;有些氧化反应是缓慢的,如金属的腐蚀、食物的腐败等,因此氧化反应不-定会发光;铁丝在氧气中才能燃烧,在空气中因为氧气的浓度较低,不能燃烧;自然界中发生的燃烧一般都是可燃物与氧气发生的氧化反应,动植物的呼吸、金属的腐蚀等都是物质与氧气的反应,属

16、于氧化反应。3.下列关于氧气获得方法的叙述,错误的是( )。A.植物的光合作用是空气中氧气的主要来源B.工业上从液态空气中得到氧气的过程是化学变化C.实验室用双氧水制氧气,常用二氧化锰作催化剂D.加热高锰酸钾可以得到氧气教材习题B解析:工业上用分离液态空气的方法得到氧气,并没有生成新物质,因此这一过程属于物理变化,而不是化学变化。4.为了得到较纯净的氮气,某同学采用燃烧法除去一瓶空气中的氧气,下列物质中最适宜选用的是( ) 。A.铁丝B.木炭C.蜡烛D.红磷 教材习题D解析:铁丝在空气中不能燃烧;木炭和蜡烛在空气中燃烧都会产生二氧化碳气体,无法得到较纯净的氮气;红磷在空气中燃烧生成五氧化二磷,

17、五氧化二磷是固体,不会进人空气中。5.下列有关催化剂的叙述正确的是( )。A.二氧化锰是所有反应的催化剂B.加入二氧化锰能使双氧水分解放出的氧气总量增加C.催化剂能增大化学反应速率,而本身质量和化学性质在反应前后都不变D.要使双氧水分解放出氧气,必须要加入二氧化锰,否则反应就不能发生教材习题解析:二氧化锰不 是所有反应的催化剂;双氧水中加入二氧化锰只能加快反应速率,不能增加生成物的总量;双氧水在常温下也能分解。C6.写出下列反应的文字表达式。(1)木炭在空气中燃烧(2)红磷在空气中燃烧(3)铁丝在氧气中燃烧教材习题碳 + 氧气 二氧化碳C O2 CO2 点燃 磷 + 氧气 五氧化二磷P O2

18、P2O5点燃 铁 + 氧气 四氧化三铁Fe O2 Fe3O4点燃 7.加热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实验中用排水集气法收集氧气,请回答下列问题:(1)集气瓶中的水是否要先装满,为什么?(2)在实验结束时为什么要先把导管从水槽中取出,再熄灭酒精灯?(3)请写出加热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文字表达式。教材习题答案:(1)是,为了排尽集气瓶中的空气,集气瓶中的水要先装满,否则收集到的氧气不纯。(2)目的是防止水槽中的水加热倒流人热的试管中,导致试管炸裂。(3)高锰酸钾 锰酸钾+二氧化锰+氧气。加热8.二氧化锰是双氧水分解的催化剂。其实在日常生活中有很多物质都可以作为双氧水分解的催化剂。请你到图书馆或上网查阅资料,

19、或者在老师的指导下,通过实验探究等方法寻找更多可以加快双氧水分解的物质。教材习题答案:能催化双氧水分解的物质较多,除二氧化锰外,氧化铁、氧化铜、新鲜动物肝脏等都可以。解析:在用过氧化氢制取氧气的反应中,二氧化锰不是唯一的催化剂,催化剂只能改变化学反应的速率,本身的质量和化学性质在化学反应前后不改变,一个化学反应可能有多种催化剂。第2章 身边的化学物质 第2节 奇妙的二氧化碳 教材习题1.下列操作中只发生物理变化的是( )。A.将二氧化碳通入水中B.将二氧化碳通入澄清石灰水中C.将二氧化碳倾倒入盛有燃着蜡烛的烧杯中D.将二氧化碳加压降温制成干冰教材习题D解析:气态二氧化碳加压降温制成干冰只发生物

20、理变化,其他各项都发生了化学变化。2.将二氧化碳气体通入紫色石蕊试液中,再加热溶液,溶液的颜色变化过程为( )。A.红色一红色一无色B.紫色- -红色-无色C.紫色- -红色一紫色D.红色一蓝色一无色. 教材习题C解析:通人二氧化碳前溶液为紫色,通人二氧化碳后,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的碳酸可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色,碳酸不稳定,加热易分解,所以溶液颜色变化过程为紫色一红色一-紫色。3.实验室用双氧水制氧气和大理石与盐酸反应制二氧化碳相比较,不正确的是( )。A.反应都不需要加热B.反应原理都是分解反应C.所用药品的状态相同D.都能用向.上排空气集气法收集教材习题B解析:双氧水制氧气是一种反应物生成两

21、种生成物,是分解反应,而大理石与盐酸反应制二氧化碳是两种反应物生成三种生成物,不是分解反应。4. 在教室中进行学习时,为什么不能长时间紧闭门窗? 教材习题解析:当空气中的二氧化碳超过正常含量时,会对人产生有害影响,教室内人群密集,呼吸产生大量二氧化碳,因此在教室内学习时,不能长时间紧闭门窗。5.在实验室通常用带火星的木条、燃着的木条、澄清石灰水、紫色石蕊试液等实验用品来区别不同的气体。为区别下列三组气体,请你选择合适的实验用品的编号填在相应的空格中。(1)区别氧气和氮气选(2)区别氮气和二氧化碳选(3)区别氧气和二氧化碳选 教材习题解析:氧气可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也可使燃着的木条燃烧得更旺;氮

22、气和二氧化碳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但二氧化碳可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且通人紫色石蕊试液中试液变红。或或或或或6.取一个小烧杯,杯底立放一支蜡烛(如右图),加入一些纯碱(主要成分是碳酸钠),往烧杯中加入一些白醋(含有一定量的醋酸),观察实验现象。请尝试解释你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教材习题解析:实验现象:蜡烛逐渐熄灭;解释:纯碱与醋酸反应产生二氧化碳,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的大,先聚集在烧杯的底部,然后逐渐上升,把杯内空气从下而上排出,二氧化碳不支持燃烧,使蜡烛与空气隔绝,导致蜡烛逐渐熄灭。教材习题7.在生产、生活和科学研究中常常遇到分解反应和化合反应的事例。写出下列反应的文字表达式,判断下列哪些反应是分

23、解反应,哪些是化合反应。(1)加热高锰酸钾制取氧气 。(2)木炭在空气中燃烧 。 加热高锰酸钾 锰酸钾 + 二氧化锰 + 氧气 分解 反应KMnO4 K2 MnO4 MnO2 O2 . 点燃碳 + 氧气 二氧化碳 化合反应C O4 CO2 .教材习题(3)石蜡在空气中燃烧 。(4)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碳酸 。 点燃石蜡 + 氧气 二氧化碳+ 水 既不是化合反应,也不是分解反应C O4 CO2 . 二氧化碳+ 水 碳酸 化合反应 CO2 H2O H2CO3 .解析:分解反应是由一种物质生成两种或两种以_上新物质的反应;化合反应是由两种或两种以_上物质生成一-种新物质的反应。8.在养鱼的缸里经常放

24、一些水草,你知道这样做的目的是什么吗?教材习题答案:水草进行光合作用,一方面给鱼提供氧气,另一方面消耗水中的二氧化碳,使水中的鱼能够更好地生存。解析:鱼呼吸要消耗氧气,同时放出二氧化碳;二氧化碳在水中可溶解,水中二氧化碳浓度太高,会影响鱼的生存。水草能进行光合作用,,既消耗了二氧化碳,又能释放出氧气。9.我们已经知道,呼吸作用产生二氧化碳。你能否设计一个实验验证呼吸作用确实产生了二氧化碳气体? 教材习题答案:将空气通人澄清石灰水中,无明显变化。收集人呼出的气 体,通人澄清石灰水中,观察是否变浑浊,如变浑浊,说明产生了二氧化碳气体。解析:人体呼出的气体中有较多的二氧化碳,通过证明人呼出的气体中二

25、氧化碳的含量比空气中高,就可证明呼吸作用产生了二氧化碳。10.结合生活经验,查阅有关资料,说明你对氧气和二氧化碳在自然界中循环的认识。教材习题第2章 身边的化学物质 第3节 自然界中的水 教材习题1.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电解水生成氢气和氧气,说明水是由氢气和氧气组成的B.氢气和氧气反应生成水,说明水是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的C.海水、湖水是混合物,氢气燃烧生成的水是纯净物D.氢气燃烧生成水的反应是化合反应,水电解生成氢气和氧气的反应是分解反应教材习题A解析:水能够电解生成氢气和氧气,而氢气在氧气中燃烧生成水,说明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水是一种纯净物;水电解生成氢气和氧气,是由一种物

26、质生成两种物质的反应,是分解反应,而氢气燃烧生成水的反应是由两种物质生成-种物质的反应,是化合反应。2.下列物质属于纯净物的是( )A.从空气中分离得到的稀有气体B.经过沉淀、过滤后得到的矿泉水C.高锰酸钾加热完全分解后的剩余物D.部分结冰的蒸馏水教材习题D解析: 纯净物是由一种物质组成的,而混合物是由多种物质组成的;从空气中分离出来的稀有气体、矿泉水都是由多种物质组成的混合物;高锰酸钾加热完全分解后生成了锰酸.钾、氧气和二氧化锰,氧气逸出,剩下锰酸钾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部分结冰的蒸馏水是水的固态和液态并存的形式,仍然是-种物质,是纯净物。3.下列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水汽化B.水结冰

27、C.水沸腾D.水分解教材习题D解析:化学变化是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而物理变化是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水汽化、结冰和沸腾是水的三种状态之间的转变,并没有新物质生成,是物理变化,只有水分解是由一种物质生成两种物质,是化学变化。4.能用过滤法将下列各组中混合在一起的物质分离的是( ) A.氧气和二氧化碳B.食盐和沙子C.食盐和蔗糖D.二氧化锰和铁粉教材习题B解析:过滤是将不溶于液体的固体与液体分离的一种方法。5.在电解水的实验中,两电极上都有气体产生,与电源负极相连的电极上产生的气体为 ,与电源正极相连的电极上产生的气体为 这两种气体的体积之比约为 ,该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 。教材习题 通电 水 氢气

28、+氧气氢气氧气2:16.桌上放有两瓶液体,一瓶为蒸馏水,另一瓶为硬水,你有哪些方法将它们区分开来?教材习题解析:向两瓶液体中分别加入肥皂水,产生泡沫较少,并有白色的垢状物生成的是硬水,而产生泡沫较多,没有白色垢状物生成的是蒸馏水。解析:硬水中溶有较多钙、镁化合物,是混合物,加入肥皂水,产生的泡沫较少,还会形成白色的垢状物,而蒸馏水是一种纯净物,加入肥皂水会产生较多的泡沫,也不会有垢状物生成。7.过滤是一种常用的分离混合物的方法。过滤的方式多种多样,实验室中常用 做过滤层。某学生取少量浑浊的河水倒入烧杯中,先加入少量明矾搅拌溶解,静置一段时间后,如右图所示进行过滤。(1)加明矾的作用是 图示实验

29、缺少的一种仪器是 ,其作用是 。(2)过滤后得到的澄清的液体是纯水吗? (填“是”或“不是”),理由是 。教材习题滤纸除去水中的悬浮杂质玻璃棒引流不是过滤后的水中还含有可溶性杂质教材习题解析:过滤是一种从液体中分离出不溶性固体的方法,利用它可将不溶于水的固体杂质与水分离开来,但无法将可溶性杂质分离出来。明矾常用作净水剂,可吸附水中一些不溶性杂质,使其沉淀下来。第2章 身边的化学物质 章末作业 教材习题1.下列关于二氧化碳的说法错误的是( )A.二氧化碳有毒,不能供给呼吸B.将二氧化碳通入紫色石蕊试液,紫色石蕊试液会变红C.二氧化碳可用于制汽水D.干冰可用于人工降雨教材习题A解析:二氧化碳不能供

30、给呼吸,但它无毒。2.为防止疾病传染,需对河水处理后方能饮用。常用的措施有:加热煮沸;用消毒剂杀菌消毒;用过滤等方法净水;自然沉降。较为合理的处理顺序是( )A.B.C.D. 教材习题C解析:自然沉降可除去较大颗粒杂质,过滤除去细小颗粒杂质,杀菌消毒杀死水中的细菌,加热煮沸使水软化。3.写出下列反应的文字表达式,并判断其是化合反应还是分解反应。(1)加热高锰酸钾制取氧气:(2)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生成黑色固体 ;教材习题 加热高锰酸钾 锰酸钾 + 二氧化锰 + 氧气( 分解反应) ; 点燃铁 + 氧气 四氧化三铁( 化合反应) ;(3)电解水 ; (4)二氧化碳与水反应 。教材习题 通电水 氢气

31、+ 氧气( 分解反应) ; 点燃二氧化碳 + 水 碳酸( 化合反应) ;4.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正确的在括号内打“V”,错误的打“X”)。(1)电解水可以得到氧气,是因为水中含有溶解的氧气。( )(2)燃放烟花爆竹产生的物质会对空气造成污染。( )(3)任意排放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滥用化肥和农药,都会导致水体污染。( ) 教材习题解析:电解水可以得到氧气是因为水中含有氧元素,通电后氧原子重新结合成氧分子。XVV 5.选择下列装置填表: 教材习题A或BD或E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瓶内,木条复燃BD将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中,石灰水变浑浊6. (1)制取氧气实验的注意事项中,明确指出应检查气体发生装置的

32、气密性。你能举例说明检验装置气密性的方法吗? 教材习题答案:(1)如下图甲所示,把导管的一端浸在水中,用手紧握试管的外璧。如果导气管口有气泡冒出,松开手后,有一段水柱回流且一段时间内水柱高度不变,说明装置不漏气。如图乙,夹上弹簧夹,从长颈漏斗注人适量的水至长颈漏斗的最下端在液面下,并且形成一段水柱,若看到长颈漏斗内的液面在一段时间内保持不变,则说明装置的气密性良好。(2)你认为装置漏气通常会发生在哪些部位?教材习题答案:导管与胶塞连接的孔处,胶塞和试管连接处。(3)如果有一装置确实漏气,你怎样找出漏气的部位,并在老师的帮助下对装置采取补救措施?教材习题答案:更换胶塞、胶管等,重新检查装置气密性

33、。7.盛放石灰水Ca(OH)2的试剂瓶放置时间久了,在瓶内壁会形成一层白色物质(其主要成分是CaCO3)。 写出生成这种白色物质的化学反应的文字表达式。教材习题氢氧化钙+二氧化碳一 碳酸钙+水教材习题8.有A、B、C、D四瓶无色、无气味的气体,可能分别是氧气、空气、氮气和二氧化碳,怎样用简单的实验方法将它们区分开来?答案:(1)先将燃着的木条放入各瓶中,木条燃烧更剧烈的 是氧气,木条燃烧几乎不变的是空气,木条熄灭的是氮气或二氧化碳,再向两只木条熄灭的瓶中分别倒人澄清石灰水,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是二氧化碳,不变浑浊的是氮气。解析:解答此题要注意叙述方式,不能把未鉴别出来的气体当做已知,按照“操作现

34、象结论” 的顺序描述,不能“未检先知”,其次是鉴别时用带火星的木条不易区分开空气和氮气、二氧化碳,应选用燃着的木条。教材习题9.右图是证实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实验装置。取一个大烧杯,装入大半杯水,烧杯内放入一些金鱼藻,并通入一定量的气体A。静置一段时间后,用漏斗罩住金鱼藻,然后将盛满水的试管倒置于漏斗.上,在阳光下放置一段时间,试管内有许多气泡产生,管内液面下降。根据这一实验,回答下列问题。(1)写出实验室制取气体A的反应的文字表达式 。(2)通入气体A的目的是 。碳酸钙+盐酸氯化钙+水+二氧化碳促进植物的光合作用教材习题(3)当试管内液面如图所示时,试管内的气体压强 (填“大于”、“等于”或“

35、小于”)外界大气压强。(4)试管内的气体可用 来检验。解析:此题通过实验探究,证明植物的光合作用是植物吸收CO2释放氧气的过程,同时综合运用生物、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小于带火星的木条教材习题10.地球上的水资源虽然丰富,但许多国家与地区的淡水资源却非常缺乏。我们在生活中要注意节约用水,保护水资源。请根据家里的水费单估算一下你.家每年的用水量和产生的生活污水量,并提出节约用水和净化生活污水的设想。第3章 物质构成的奥秘 第1节 构成物质的基本微粒教材习题1.下列事实,不宜用微粒之间有空隙的性质来解释的是( )。A.铁路上的钢轨,受热膨胀,遇冷收缩B.1 L芝麻与1 L大米混合,总体积小于2 L

36、 .C.向一定体积的气体加压,体积明显变小D.向一定体积的液体加压,体积变化极小教材习题B解析:芝麻与大米是宏观物质,不能用微粒之间存在空隙来解释。2.下列物质由离子构成的是( )A.铜B.氧气C.金刚石D.食盐教材习题D解析:金属铜和金刚石是由原子构成的;氧气是由分子构成的;食盐是由氯离子和钠离子构成的。3.一壶水烧开后,壶盖被顶开,这是由于( )。A.水分子运动速度快,撞开壶盖B.水分解成氢气和氧气C.水由液态变成气态,分子间空隙增大,体积膨胀D.水分子分解成氢原子和氧原子后微粒数量增多教材习题C解析:水变成水蒸气,分子间空隙增大,体积膨胀,壶盖被顶开。4.为了给金鱼更洁净的生存环境,小林

37、用凉开水养金鱼,可金鱼很快就死了。下列解释中合理的是( )。A.凉开水中所含的氧原子很少B.凉开水中所含的氧分子很少C.凉开水中所含的氢分子很少D.凉开水中所含的氢原子很少 教材习题B 解析:能供给呼吸的是氧分子而不是氧原子。5.试解释下列现象。(1)将一滴红墨水滴加到一杯水中,片刻后,整杯水慢慢变红。(2)少许白糖放入一杯水中,搅拌后白糖“消失”了。(3)打气筒将空气压入自行车胎内。教材习题气体微粒之间存在着比较大的空隙,打气简使空气被压缩,使气体微粒之间的空隙变小。红墨水微粒不断地运动到水微粒之间。白糖.微粒快速分散到水微粒之间。教材习题6.“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38、。”请你结合所学的化学知识,从微粒的角度对这首诗中“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的含义加以分析说明。答案:梅花散发出来的带有香味的微粒在空气中运动,含有这种香味的微粒运动到了人的鼻腔中,人就能够闻到香味。7.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正确的在括号内打“V”,错误的打“x”)。(1)原子的质量几乎都集中在原子核中。( )(2)原子通过得失电子形成离子,但离子不能形成原子。( )(3)原子、分子、离子都是构成物质的微粒。( )(4)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发生化学变化时,分子本身没有改变。( )教材习题解析:(1)原子核的体积虽然小,但原子核几乎集中了原子的全部质量,电子的质量相对原子核的质量小得多。(2)在化学

39、反应中,原子可以通过得到或失去电子形成离子,离子也可以通过失去或得到电子转变成原子。(3)原子、分子和离子都是构成物质的基本微粒。(4) 发生化学变化时分子分解成原子,原子又重新组合成新的分子。VxVx8.原子的内部含有带电的微粒,但为什么原子不显电性呢?教材习题答案:原子是由带正电荷的原子核和带负电荷的核外电子构成的。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所带的电荷电量相等,电性相反,因而原子呈电中性。9.氢气燃烧生成水的反应,发生改变的是 分子和 分子,没有改变的是 原子和 原子。生成的水分子不再具有 分子和 分子的性质。教材习题解析:当氢气在氧气中燃烧时,氢分子和氧分子化合生成水分子。在这个过程中,氢分子和氧

40、分子分别分解成氢原子和氧原子,然后两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结合生成一个水分子。氢氧氢氧氢氧10.查阅相对原子质量的数据,计算下列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 Cl2 P2O5 KMnO4 Ca(OH)2教材习题答案:Cl2的相对分子质量=35.5x2=71;P205的相对分子质=31x2+16x5= 142 ;KMnO4的相对分子质量=39+55+16x4=158; Ca( OH)2的相对分子质量=40+( 16+1) x2= 74。、解析:相树分子质量等于构成分子的各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的总和。11.已知作为相对原子质量基准的1个碳原子的质量为1.993x10-26 kg,1个氧原子的质量为2.657x

41、 10-26kg,求氧的相对原子质量,并请谈谈引入相对原子质量概念的意义。教材习题答案:氧的相对原子质量为解析:根据引入相对原子质量的概念来计算。12.以“我想象中的原子结构”为题,写一篇科普习作。教材习题答案:能催化双氧水分解的物质较多,除二氧化锰外,氧化铁、氧化铜、新鲜动物肝脏等都可以。解析:在用过氧化氢制取氧气的反应中,二氧化锰不是唯一的催化剂,催化剂只能改变化学反应的速率,本身的质量和化学性质在化学反应前后不改变,一个化学反应可能有多种催化剂。第3章 物质构成的奥秘 第2节 组成物质的化学元素 教材习题1.生活中常接触到“含氟牙膏”、“高钙牛奶”、“碘盐”、“富硒茶叶”和“加铁酱油”等

42、用品,这里的氟、钙、碘、硒和铁指的是( )。 A.单质B.原子C.离子D.元素教材习题D解析:给出的生活中的物品都是宏观物质,宏观物质都是由元素组成的。2.下列符号可以表示2个氢原子的是( )。H+H22HH2O教材习题C解析:元素符号既可以表示这种元素,也可以表示这种元素的一个原子,元素符号前面的数字则表示这种原子的个数。3.下列现象可以说明水中含有氧元素的是( )。A.水在常温下呈液态B.在加热条件下水变为气体C.电解水可以得到使带火星木条复燃的气体D.许多物质可以溶解在水中教材习题C解析:电解水可以得到氧气,氧气是由氧元素组成的,可以证明水中含有氧元素。4.人体中化学元素含量的多少会直接

43、影响人体健康。下列人体所缺元素与引起的健康问题关系错误的是( )。A.缺铁会引起贫血B.缺碘会引起龋齿C.缺钙会引起骨质疏松D.缺锌会引起食欲不振而导致发育不良教材习题解析:缺碘会引起“甲状腺肿大”而不是龋齿。B5.科学家分析了“阿波罗I号”飞船带回的月球土壤样品,发现地球上含量较大的几种元素月球上都有。下列是其中的一部分元素,请写出它们的元素符号或名称。氧 ,硅 ,Fe , 铝 ,Na ,Ca , 氢 ,K , 银 ,镁 ,Cu .教材习题解析:要熟记常见元素符号及名称。OSi铁Al钠钙H钾AgMg铜6.查阅资料,按下列要求填写元素的名称和元素符号。空气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_ ; 人体中含量最

44、多的元素是_ _ ; 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是_ _ ;海水中含量最多的非金属元素是 ;太阳上最丰富的元素是 ,其次是 .教材习题铝Al解析:通过此题不但记忆了元素符号,对元素在自然界中的存在也有了进-步的认识。氮N氧0氢H氧0氦He教材习题7.现有氧气、碳、铁、二氧化碳、氧化镁、水、高锰酸钾、空气和碳酸氢铵(NH4HCO3)九种物质,其中属于混合物的是_ _ ;属于氧化物的是_ _ ;属于含氧元素的化合物,但不属于氧化物的是_ _;含有氧分子的是_ ;含有元素种类最多的化合物是 .碳酸氢铵解析:从微观和宏观的角度理解单质、化合物、含氧化合物、氧化物、混合物等概念。空气二氧化碳、氧化镁、水高

45、锰酸钾、碳酸氢铵氧气、空气8.在H2O、H、O2、H、O、H+、02-七种微粒中,属于分子的是 ,属 于原子的是 ,属于离子的是 。H 和H+两种微粒相同的是 ,不同的是 _(至少各说出一条)。教材习题核外电子数H2O、H2、O2H、0H+、02-质子数9.查一下元素周期表,“Co”代表什么元素?该元素能否写成“CO?教材习题答案:“Co”表示钴元素;不能,写成“CO”,“CO”表示一氧化碳,故该元素符号不能写成“CO”。解析:元素符号若是由两个字母表示的,则应注意“一大二小”,书写时一-定要规范,不能随意。10.通过查阅资料、询问家人等方式,了解能够补充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的常见食物,列出有关

46、的食物名称。教材习题答案:海带、紫菜含碘;猪肉、羊肉、牛肉富含铁、锌、锰、硒等微量元素;牡蛎富含锌;核桃、榛子、芝麻、花生富含各种微量元素,动物肝脏富含铁、铜等微量元素。11.金属元素的名称一般有“全”字旁,非金属元素的名称一般有“气”字头或“石”字旁。请你在元素周期表中找出这两类元素分布的区域。教材习题答案:金属元素在浅蓝色背景区域,非金属元素在深蓝色背景区域内。第3章 物质构成的奥秘 第3节 物质的组成 教材习题1.下列化学符号各表示什么微粒? O O2 Na+ CO2教材习题答案:0表示1个氧原子或氧原子, O2表示1个氧分子或氧分子, Na+表示钠离子或1个钠离子, CO2表示1个二氧

47、化碳分子或二氧化碳分子。解析:题目要求回答所给化学符号表示的是什么微粒,这里的微粒是 指分子、离子和原子这三种微粒。2.将下列物质与对应的化学式之间用线段连接起来。 二氧化硫 CO2 三氧化硫 SO2 二氧化碳 CaCO3 氢氧化钙 SO3 碳酸钙 Ca(OH)2教材习题3.三氧化二铋(Bi2O3)俗称铋黄,是制作防火纸的材料之一。三氧化二铋中铋元素的化合价为 。教材习题答案:+3解析:根据化合物中各元素化合价代数和为零,设铋元素的化合价为x,则有:2x+3*(-2)=0,解得x=+3。4.锌与硫化合,生成白色的物质。根据元素的化合价确定生成物的化学式是ZnS、Zn2S中的哪一个。 教材习题答

48、案:根据元素化合价书写硫化锌的化学式:(1 )写出组成硫化锌的元素符号: Zn S (2)查出所需元素的化合价:(3)根据化合价代数和等于零的原则,确定原子个数:1个Zn原子,1个S原子。(4)写出硫化锌的化学式:ZnS。5.硫酸铵是常用的氮肥。已知铵根(NH4)的化合价为+1,硫酸根(SO2-)的化合价为-2。据此写出硫酸铵的化学式。教材习题答案:根据原子团的化合价书写硫酸铵的化学式:(1)写出组成硫酸铵的原子团符号:(2)查出所需原子团的化合价:(3)根据化合价代数和等于零的原则,确定原子团数目:2个 原子团,1个 原子团。(4)写出硫酸铵的化学式: 。( NH4)2S046.将氯化氢和氨

49、气两种无色气体混合,生成氯化铵固体。请用化学式表示上述反应的反应物和生成物。教材习题答案:反应物HCI、NH3,生成物 NH4Cl。解析:氯化氢可根据化合价写出其分子式。根据元素化合价书写氯化氢的化学式:(1 )写出组成氯化氢的元素符号: 。(2)查出所需元素的化合价: 。(3)根据化合价代数和等于零的原则,确定原子个数:(4)写出氯化氢的化学式: 。按以上类似方法写出氨气和氯化铵的化学式为NH3和NH4Cl。H Cl1个氢原子、1个氯原子。HCl7.甲烷(CH4)是天然气和沼气的主要成分。乙炔(C2H2)又称电石气,工业上常用它燃烧产生的高温切割和焊接金属。试通过计算比较甲烷和乙炔中所含碳元

50、素质量分数的大小。教材习题答案:对于纯净物甲烷(CH4)来说,其组成中含碳元素的质量分数如下:用类似方法计算乙炔中的碳含量:乙炔的含碳量比甲烷的含碳量高。教材习题8.我国瓷都一江西景德镇生产的瓷器在世界 上享有盛誉。景德镇的高岭土主要成分:Al2(Si2O5)(OH)4是制造陶瓷器的优良原料。高岭土中氢、氧元素的质量比为 。 答案:1 : 36解析: Al2( Si2O5)(OH)4中氢、氧元素的质量比=(1x4) :(16x9)=1:36。教材习题9.硝酸铵(NH4NO3)受撞击或受热后会发生爆炸性的分解,可用作炸药。又因其含氮量比较高,也用作化学肥料。试计算:(1)硝酸铵中各元素的质量比。

51、(2) 100g硝酸铵中含氮元素的质量。(3)多少克硫酸铵中的氮元素与100 g硝酸铵中氮元素的质量相等? 答案:(1)硝酸铵中N、O、H元素的质量比: ( 14x2):(16x3):(1x4)=7:12:1。(2)氮元素质量= 教材习题答案:(3)设(NH4)2SO4的质量为X。第3章 物质构成的奥秘 章末作业 教材习题1.下列说法是否正确?并说明理由。(1)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2)地壳中、人体中以及海水中含量最多的元素都是氧元素。(3)含有氧元素的化合物就是氧化物。(4)某化合物除了氧元素以外只含一种元素,则它一定是氧化物。 教材习题答案:(1)对 (2)对 (3)错 (4)对解

52、析:(3)由两种元素组成,其中一种元素是氧元素的化合物为氧化物,不是所有含有氧元索的化合物都是氧化物,如KCI03,是含氧化合物,但不是氧化物。(4)某化合物除了氧元素以外只含一种元素,说明该物质只含两种元素,其中一种是氧元素,所以该化合物是氧化物。2.物质的三态变化,主要是由于( ) 。A.分子的大小发生了变化B.分子的质量发生了变化C.分子间的空隙大小发生了变化D.变成了新的分子教材习题C解析:分子间有一定的空隙,物质的三态变化是分子间的空隙大小发生变化的结果。教材习题3.用分子的相关知识解释下列生活中的现象,不正确的是( ) 。A.10 mL酒精与10 mL水混合后,体积小于20 mL,

53、说明分子间 有空隙B.墙内开花,墙外可以嗅到花香,说明分子在不断运动C.热胀冷缩,说明分子的大小随温度的升高和降低而改变D.湿衣服在强阳光下容易晾干,说明分子的运动速率随温度升高而增大解析:热胀冷缩是因为温度改变,分子运动速率改变,所以分子之间的空隙改变,这个过程分子本身的大小、质量都不会改变。C4.下列物质化学式的读法和写法都正确的是( )。A.碳酸钠NaCO3B.四氧化三铁O4Fe3C.二氧化一碳CO2D.三氧化硫SO3 教材习题碳酸钠应为Na2CO3 ,四氧化三铁应为Fe3O4 ,CO2名称为二氧化碳。D 5.甲醛(化学式为CH2O)是室内装潢可能产生的污染物之一。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54、)。A.甲醛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B.甲醛由碳原子和水分子构成C.甲醛分子由碳原子、氢气分子、氧原子构成D.甲醛由1个碳元素、2个氢元素、1个氧元素组成教材习题解析:甲醛是化合物,它是由同种分子构成的,即由甲醛分子构成,其中不含水分子和氢气分子,故B 、C错,D项中元素不讲个数。A6. 用元素符号或化学式表示下列各种微粒。 铜原子 镁离子 碘原子 氢氧根 二氧化硫分子教材习题答案:Cu Mg2+ I 0H- SO2解析:原子用元索符号表示,分子用化学式表示,离子用离子符号表示。7.根据括号内的化合价写出下列元素氧化物的化合式。 钠(+1) 镁(+2) 氮(+4) 磷(+5)教材习题答案: N

55、a2O MgO NO2 P205教材习题8.我国科学家发现,有一种被称为亚硒酸钠的物质能消除加速人体衰老的活性氧。亚硒酸钠由钠、硒、氧三种元素组成,其中硒元素(Se)为+4价,氧元素为-2价,则亚硒酸钠的化学式为( )。Na2SeO3Na2SeO4NaSeO3Na2SeO2解析:已知硒元素为+4 价、氧元素为-2价,钠元素的化合价为+1,根据化合物中各元素化合价的代数和为零的原则,可以确定化学式。A教材习题9.在氢气、干冰、铜、氧化铝和氨气中,哪些是单质,哪些是化合物?答案:氢气、铜是单质;干冰、氧化铝、氨气为化合物。教材习题10.右边的标签是某品牌袋装鲜牛奶的说明。(1)该袋装鲜牛奶属于 (

56、填“纯净物”或“混合物”)。(2)这一袋牛奶至少含钙 g (精确到0.01g)。(3)该牛奶中钙元素的质量分数至少为 。解析:牛奶中含脂肪、蛋白质、非脂乳固体等多种成分,属于混合物。由标签知,每100 mL牛奶至少含钙110 mg,则486 mL牛奶至少含钙:486 mLx110 mg 100 mL =534.6 mg0.53 g。一袋牛奶500 g,钙元索 0.53g 的质量分数为500g x100%0. 11%。 混合物0.530.11%教材习题11.酚酞是一种常用的化学试剂,其化学式是C20H14O4,它是由 种元素组成的,每个酚酞分子中共有 个原子,酚酞的相对分子质量是 。解析:化学式

57、右下角的数字表示一个分子中某种原子的个数。318338教材习题12.元素M的某化合物的化学式为MCO3,它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00。(1)试推算M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2)请根据相对原子质量表确定M元素的名称。答案: (1)设M的相对原子质量为x。 x+12+16x3= 100,则x=40。 (2)M为钙元素。解析:根据化合物的相对分子质量计算组成化合物的某元素的 相对原子质量。教材习题13.某地区部分氮肥的销售价格如下:碳铵(NH4HCO3)480元/吨,尿素C0(NH2)22 400元/吨。某农民用500元钱去购买氮肥,为了使所购化肥得到的氮最多,他应选购哪种氮肥?答案:碳铵解析:先求出50

58、0元钱能购得的化肥的质量,再由化肥质量计算出含氮量。 500元 14 所购买碳铵的含氮量:400元/吨 x 79 x100% 0. 185吨; 500元 28所购买尿素的含氮量:2 400元/吨x 60 x100%0.097吨;故应购买碳铵。第4章 认识化学变化 第1节 常见的化学反应教材习题1.下列有关燃烧与灭火的说法正确的是( )。A.为防止森林大火蔓延可开挖隔离带,其目的是将可燃物与火隔离B.房屋失火,消防队员用水灭火是为了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C.汽油放置在空气中没有燃烧是因为汽油不是可燃物D.用灯帽盖灭酒精灯,是为了降低可燃物的温度教材习题A2.为探究物质的燃烧条件,某同学进行了如右图所

59、示的实验,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现象说明物质燃烧需要达到一定的温度B.现象说明物质燃烧需要氧气C.现象说明红磷不是可燃物D.现象说明白磷的着火点比红磷的着火点低教材习题D3.寒冷的冬季,常有人在房间里放置一个燃烧木炭的火盆取暖。请你谈谈采用这种方式取暖应注意的问题。教材习题答案:使房间中空气流通,使木炭能充分燃烧,防止CO中毒。4.为了安全,交通部门规定旅客乘坐车、船时,严禁随身携带易燃易爆物品。请列举一些你所知道的易燃易爆物品。 教材习题答案:易燃物有酒精、汽油等。易爆物有炸药、雷管、硝酸铵等5.室内起火时,为什么不能急于打开门窗?请说明其中的道理。从火灾现场逃生时,常要用湿毛巾

60、捂住鼻子和嘴。你知道这- -做法的理由吗?教材习题答案:开窗会使空气进入室内,使燃烧更加剧烈。用湿毛巾捂住鼻子和嘴可防止烟尘进人鼻子和嘴,起过滤作用。教材习题6.家庭用煤经过从“煤球”到“蜂窝煤”的变化。以前人们把煤粉加工成略大于乒乓球的球体,后来把煤粉加工成圆柱体,并在圆柱内打,上一些孔。请你说说这种变化的优点是什么。答案:能增大煤与空气的接触面积,使燃烧更为充分。7.请你从燃烧获取能量和保护环境两个方面,谈谈燃料完全燃烧的重要性。使燃料完全燃烧的条件是什么?教材习题答案:完全燃烧获得的能量多,产生的污染少。燃料完全燃烧需要充足的氧气,如果再将燃料粉碎(即扩大与氧气的接触面积) ,将使燃料燃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