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沪粤版八年级上册初中物理全册教材习题课件_第1页
新沪粤版八年级上册初中物理全册教材习题课件_第2页
新沪粤版八年级上册初中物理全册教材习题课件_第3页
新沪粤版八年级上册初中物理全册教材习题课件_第4页
新沪粤版八年级上册初中物理全册教材习题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2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第一章 走进物理世界1.2 测量长度和时间 教材习题-自我评价与作业1.对事物进行比较离不开人的感觉。但是,单凭感觉是否完全可靠呢?请先看一看,在图1-22中位于中心的两个圆哪个大?然后,用尺量一量,所得的结论一样吗?答案:看起来右边的中心圆面积大,实际测量一样大。教材习题2.在学习物理的过程中,常要进行单位换算。请完成下列填空:0.015km=1.5x _ m=1.5x _ dm=1.5x _ cm=1.5x mm;12.5 mm = 1.25 x m= 1.25x km;10nm= 1.0 x cm=1 .0 x m;2.5h= min = S;120s = min = h。 教材习题10

2、10210310410-210-510-610-81509 00021/30解析:1 km= 103 m= 104 dm= 105 cm= 106 mm= 1012nm;1 h=60 min=3 600 s。3.一位粗心的同学在测量一些物体的长度时忘了写单位,请你在他记录的数据后填写上适当的单位。(1)一扇门的高度是2.35_ ; (2)一个人的身高是165 _ ; (3)一张光盘的厚度是1.2 _ ; 教材习题BBB第一章 走进物理世界1.3 长度和时间测量的应用教材习题-自我评价与作业1.你能用几种方法测量图1-28所示的椭圆的周长?请试一试,并把测量步骤和方法写出来。答案:以直代曲法。步

3、骤:取一根棉线,沿着椭圆绕行,使棉线与椭圆重合并在两端点处割断棉线。然后将棉线轻轻地拉直,放在直尺上量出其长度,这个长度就是椭圆的周长。解析:还有多种方法请同学们自行思考测量。教材习题2.如图1 - 29所示,将细铜丝在铅笔上紧密排绕25圈,则细铜丝的直径为 mm。解析:图中细铜丝在铅笔上缠绕的长度为5.00 cm,缠绕的圈数为25圈,则其直径d=L/n=50.0 mm/25=2.0 mm。教材习题2.03.仔细观察全国地图,想一想:怎样测量地图中上海到北京的京沪高铁路线的长度?测量方案:京沪高铁路线的长度约为 km。 选一段细棉线, 使之与被测的铁路线重合,在与铁路线的两端重合的棉线上作上标

4、记,然后将棉线拉直,用刻度尺测出两标记间的长度,长度的数值乘地图上的比例尺,即可得到上海到北京的铁路线的实际长度教材习题13004.警方在案发现场发现一个脚印(图1-30)。根据医学研究,通常人站立时的身高约是脚长的7倍。据此可判知犯罪嫌疑人的身高约为( )。A.1.65 m B.1.75 m C.1.85 m D.1.95m解析:根据图示可以读出罪犯脚长为25.10 cm, 故罪犯身高约为25.10 cmx7=175.70 cm,只有B选项最接近。教材习题B第二章 声音与环境2.1 我们怎样听见声音 教材习题-自我评价与作业1.你认识图中的乐器吗?这些乐器分别是依靠什么振动发声的?答案:(a

5、)扬琴:弦振动发声;(b)口琴:铜片振动发声;(c)笛子:空气柱振动发声。教材习题2. 在装满水的水管的一端敲击一下,在水管的另一端能听到几次响声?它们分别是由哪些介质传导的?答案:3次,分别是由钢管、水、空气传声的。 解析:第一次是由钢管传来的,第二次是由水传来的,第三次是由空气传来的。教材习题3.芳芳面对大山大叫一声经1s听到回声,她与大山间的距离大约是多少米?答案:170 m解析:声音传到悬崖后,经悬崖反射回来,到达人耳,即声音传播的距离是人与悬崖距离的2倍,则s=1/2vt=1/2x340 m/sx1s=170 m。教材习题4.人耳能分清前后两次声音的时间间隔应大于1/10s。据此,要

6、想听到回声,人离障碍物的距离应( )。A.大于17m B.大于34 mC.小于17 m D.小于34m解析:要想听到回声,则原声与回声间的时间间隔应大于1/10s,原声传到人耳的时间不计,1/10s为声音来回所需要的时间,则有s=1/2vt=1/2x340 m/sx1/10s=17 m。教材习题A5.如图2- 14所示,敲响音叉,可以看到近旁的泡沫塑料球弹起。做一做这个实验,并对此现象进行解释。答案:因为发声的物体在振动,所以敲响的音叉会把近旁的泡沫塑料球弹起。教材习题6.在发生地震或矿难事故时,埋在废墟或矿井中的被困人员,通过敲击水管发出求救信号比直接呼救的效果好,为什么?答案:因为固体可以

7、传声,且传声效果最好。教材习题第二章 声音与环境2.2 我们怎样区分声音 教材习题-自我评价与作业1.女高音与男低音中的“高”与“低”是指声音的_ 不一样、主要是由声源的振动 决定的。教材习题音调频率2.弦乐器的音调高低跟弦的_ 、 和 _都有关系。拉二胡时,手指在琴弦上上下移动,是通过 来改变音调的高低的。长短粗细松紧程度改变弦的长度3.人们听不到蝴蝶飞的声音,却可以听到蚊子飞来飞去的嗡嗡声,这是因为( )。A蚊子飞行时用力大,声音响B.蝴蝶飞行时翅膀振动太慢,低于人的听觉范围C.蝴蝶飞行时根本就不发声D.蚊子数量多,蝴蝶数量少解析:蝴蝶飞行时翅膀振动的频率低于人耳所能听到的声音的频率范围。

8、教材习题B4.如图2- 24所示,取8个相同的玻璃杯,分别装入不同量的水,按水量多少从左至右将杯子排列在桌上:再用一根细棒依次敲打每一个杯子,比较它们发声频率的高低。仔细调节每个杯子中的盛水量,试一试,能不能用这套杯子演奏出简单的乐曲。答案:水越少,杯子振动的频率越高,音调越高。解析:敲杯子时是玻璃杯及水振动发声,装的水越多,振动越慢,音调越低。教材习题第二章 声音与环境2.3 我们怎样区分声音(续) 教材习题-自我评价与作业1.人们常用“震耳欲聋”来形容物体发出的声音,这是描述声音的( )。A.音调 B.响度 C.音色 D.以上三个特性解析:“震耳欲聋”指的是人耳听到的声音很强,即音量大,响

9、度大。教材习题B2.“女高音”“男低音”和“高声呼叫”“低声细语”,这两组词语中的“高”和“低”的物理含义( )。A.相同B.不同,前者指音调,后者指响度C.不同,前者指响度,后者指音调D.不同,前者指音色,后者指响度解析:高、低在日常用语中既可指音调,也可指响度,但在物理学中,仅用来修饰音调。教材习题B3.如图2-31所示,乙同学能分辨歌手的声音,主要是依据声音的( )。A.响度 B.音调 C.音色教材习题C4.用不同大小的力弹同一个琴键,发出的声音的 不同;弹不同琴键,发出的声音的 不同。在不同的乐器上演奏同一个音,发出的声音的 不同。解析:用力越大,声音越大,即响度越大;弹不同琴键发出声

10、音的高低不同,即音调不同;一般来说,不同的乐器发出声音的音色是不同的。教材习题响度音调音色第二章 声音与环境2.4 让声音为人类服务 教材习题-自我评价与作业1.蝴蝶每秒振翅五六次,它所发出的声音频率低于20Hz,属于 声;海豚能发出频率高于20000 Hz的声音,属于 声(图2-42)。对于这两种声音,人耳都 。解析:根据超声、次声定义回答即可。教材习题次超听不到2. 2011年3月11日,日本东海岸发生强烈地震.夺走了很多人的生命。在此类大灾难中,人们清理现场时很少发现有猫、狗、老鼠等动物的尸体,猜测可能是动物可以听到地震即将来临时产生的_ _声波而提前逃避,但人却听不到。教材习题次3.下

11、大雪时,虽然路上行驶的车辆仍然很多,但嘈杂声比平时小,这是因为松软的雪对噪声有_ _作用。教材习题吸收4.声呐被称为潜艇的耳目。它发出声波的频率大多为1030 kHz。若停在海水中的潜艇A发出的声波在10s内被潜艇B反射回来,并让潜艇A收到,则潜艇A与B相距 (已知声波在海水中的速度是1 500 m/s)解析:超声波传播的距离是A、B两潜艇距离的两倍,所以A与B相距s=1/2vt=1/2x1500 m/sx10 s=7 500 m。教材习题7500m5.2010年5月至10月,上海举办世博会。为了向全世界充分展示“城市,让生活更美好的主题,上海十分重视人居环境,如城区汽车禁止鸣笛、主干道路面铺

12、设沥青、住宅区道路两边安装隔音板等。这些措施的共同点是( )。A.美化居住环境 B.缓解热岛效应C.降低噪声污染 D.减少大气污染教材习题C6.在发生地震或矿难事故时,埋在废墟或矿井中的被困人员,通过敲击水管发出求救信号比直接呼救的效果好,为什么?答案:禁止鸣笛教材习题7.为了改善室内的居住环境,建筑师在设计沿街住宅的窗户时常采用双层玻璃,这样做有哪些好处?答案:减弱噪声污染解析:由于声 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采用双层真空玻璃可以隔断噪声的传播途径。教材习题第三章 光和眼睛3.1 光世界巡行教材习题-自我评价与作业1.学习了本节内容之后,你对光有什么新的认识?请至少写出两条,并相互交流。答案:略

13、。教材习题2.2009年7月22日, 在我国长江流域出现了“日全食”。图3-11表示日全食时太阳、地球、月球位置的示意图,请根据光的直线传播规律判断一下图中的A处是 球,B处是 球。教材习题月地解析:发生“日全食”时,太阳、月球和地球三者在同直线上,并且月球在地球和太阳之间,月球挡住了射向地球的太阳光。3,发生雷电时,为什么总是先看见闪电,后听到雷声?答案:光速比声速大得多。通过相同的距离时,光比声音用的时间少。教材习题4.织女星与我们相距2.4976x104 km,我们现在看到的织女星的光大约是多少年前发出的?答案:26年前解析:教材习题5.用两支手电筒分别包上红、蓝、绿中的两种透明纸,让它

14、们射出的光照在白纸上,观察它们重叠部分的颜色。请你设计一个表格,把观察结果记录下来,与同学相互交流。教材习题答案:6.我们要关爱残疾人。在你领略了五光十色的世界之后,了解一下盲人是怎样描述各种颜色的。答案:略。教材习题第三章 光和眼睛3.2 探究光的反射规律教材习题-自我评价与作业1.下列各成语所展现的情景中,能说明光的反射的是( ) 。A.镜花水月 B.坐井观天 C.立竿见影解析:B、C是光的直线传播现象,只有A能说明光的反射。教材习题B2.入射光线跟镜面的夹角是35 ,其反射角是多少?请画出光路图。教材习题答案:55如图3-1所示3.请画出图3-21中各种情况下的反射光线。答案:教材习题4

15、.如图3- 22所示,为了使斜射的阳光AO能够竖直向下射入井中,在井口应该怎样放置平面镜?答案:教材习题5. 如图3- 23所示,雨后的夜晚,路上有些积水,甲、乙两同学在较暗的月光下相向而行。甲同学看到积水的水面比路面亮,那么乙同学看到的现象是怎样的?请你用学过的物理知识对乙同学看到的现象进行解释。教材习题答案:乙同学背对月光走,看到的现象是路面比水面亮。路面发生的是漫反射,有光线进人乙同学的眼睛;月亮在乙同学的身后,水面发生镜面反射,反射光进不到乙同学的眼睛,所以乙同学看到路面比水面亮。6.如图3- 24所示,自行车的尾灯并不发光,但是在汽车灯光照射下却显得格外明亮,这可以提醒司机注意前面有

16、骑车人。仔细观察自行车尾灯的内部,可以看到一些排列整齐的金字塔状小凸起,相邻两个凸起的夹角为90。请说明为什么要采用这样的结构。答案:图略。 当人射光线射在两个互成直角的平面镜上时,反射光线将与人射光线平行射出。因此,当后面的汽车的灯光以任何方向射到自行车尾灯上时,它都能把光线“反向射回”,以提醒司机注意。教材习题第三章 光和眼睛3.3 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教材习题-自我评价与作业1.在“探究平面镜成像时像与物的关系”的活动中,你思考过为什么要用玻璃板而不是用平面镜做实验吗?答案: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镜,一是玻璃板既能起到平面镜的作用在板后成像,又能透过玻璃板看到后面的蜡烛,便于比较物跟像的大小及

17、物和像到镜面的距离。教材习题2.在平面镜前有一光源S(图3- 34),请根据平面镜成像的特点,画出它在平面镜后的像S。教材习题答案:运用平面镜的成像特点,过S点向平面镜作垂线并延长,用刻度尺量出S点到平面镜的距离,依此距离在其延长线上截取相同的长度,其端点即为像点S(图略)。3.请在图3-35的方框中画出熊猫在平面镜中所成的像。答案:结合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像与物等大,且左右相反,尝试画出熊猫的像(图略)。教材习题4.检查视力时,眼睛与视力表应相距5m,如图3- 36所示,则人和视力表离平面镜的距离应是 m。解析:-般情况下,视力表离平面镜3m远,根据平面镜成像特点知视力表的像到平面镜的距离也为

18、3 m,人看视力表的像要达到5 m,人就应离平面镜2 m远。教材习题25.身高1.68m的人站在竖直的大平面镜前3m处,人与像之间的距离是_ _m,镜中的像高是_ _ m。 当人逐渐远离平面镜时,镜中像的大小将_ _ (选填 “变大”“变小”或“不变”)。教材习题61.68不变解析:根据平面镜成像特点,像、物关于平面镜对称,人与像之间距离等于像、物与平面镜之间的距离之和,即6 m,根据平面镜成像时,像、物等大可知像高为1.68m,镜中像的大小总等于物的大小,故像的大小不变。第三章 光和眼睛3.4 探究光的折射规律教材习题-自我评价与作业1.你是否做过光从空气斜射入水中的实验?若没有,请回家设法

19、做一做。答案:做此实验,要使实验效果明显,首先要有较好的平行光源,可以试一试市场上现有的一种物美价廉的激光笔,会取得较好的效果。教材习题2.生活中有许多与折射有关的现象,你能举出一些实例吗?答案:斜插入水中的筷子看上去弯折了;站在池塘边上,看水的深度总是比实际的浅等。教材习题3.一束光线从空气斜向射入水中,折射光线应是图3-43中的( )。C教材习题3.一束光线从空气斜向射入水中,折射光线应是图3-43中的( )。C教材习题5.一京光在空气和玻璃的分界面上发生反射和折射。一位同学很粗心地仅画了三条光线,没有标出光的传播方向,如图3-45所示。请帮助判断,其中入射光线是 折射光线是 1反射角大小

20、为 折射角大小为 。这束光从_ 射到 。教材习题EG3045玻璃空气第三章 光和眼睛3.5 奇妙的透镜教材习题-自我评价与作业1.图3-53中的六个透镜,哪些是凸透镜?哪些是凹透镜?答案:(a)(c)(d)是凸透镜;(b)(e)(f)是凹透镜。解析:根据定义可知,中间比边缘厚的叫凸透镜;中间比边缘薄的叫凹透镜。教材习题2.根据图3-54中各图所给出的入射光线或折射光线,画出相应的折射光线或入射光线。教材习题教材习题答案:3. 找一副老花眼镜和一副近视眼镜,摸一摸它们是凸透镜还是凹透镜。再用手电筒垂直照射镜片,并投射到白墙上,证实你的判断是否正确。答案:老花镜中间厚、边缘薄,是凸透镜,用手电筒垂

21、直照射镜片,光投射到墙上能够聚集一点;近视眼镜中间薄、边缘厚,是凹透镜,用手电筒照射后会使光发散。教材习题4.在一些森林地区,常见到警示牌上写着:不要在林中随便丢弃盛有饮料的透明饮料瓶。这是什么道理?答案:因为装水的透明饮料瓶好比凸透镜,能会聚太阳光引起森林火灾,为了防止火灾发生,所以禁止在森林里乱扔饮料瓶。教材习题第三章 光和眼睛3.6 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教材习题-自我评价与作业1.如图3-61所示是用蜡烛、凸透镜和光屏研究凸遴镜成像规律的实验装置,若将蜡烛放于图中位置,要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需要进行的调节是 。若想使像变大应将蜡烛向 移。解析:实像都是倒立的,当凸透镜成实像时,物距减小,像

22、变大。教材习题左右移动蜡烛(或光屏)使光屏上成清晰的像右2.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当uf时,你是怎样观察到像的? 答案: 当uuf,即2f40 cmf,解不等式得:40 cmf20 cm,因此选B。教材习题B第三章 光和眼睛3.7 眼睛与光学仪器教材习题-自我评价与作业1.小明的爷爷和爸爸都是老花眼,爷爷的老花程度更重一些,小明的妈妈则是近视眼。现在爷爷要看书,让小明把眼镜递给他。小明把三副眼镜放到报纸上比了比,结果如图3- 74所示,他应该选哪一副? ( )教材习题 A解析:A、B图中的眼镜都将报纸上的字放大了,显然是凸透镜,即老花镜,而A图中放大倍数更大,说明A图中的老花镜的焦距更

23、短,度数更大。教材习题2.小慧在做“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实验,其实验装置的示意图如图所示。a、b、c、d、e是主光轴上的五个点, F点和A点分别是凸透镜的焦点和2倍焦距点。在a、b、c、d、e这五个点中:(1)把烛焰放在 点上,可以成正立、放大的虚像。(2)把烛焰放在 点上是照相机成像的原理。教材习题 e a、b 解析 :根据凸透镜成像特点作答即可。要得到正立、放大的虚像,物距应小于焦距,即把烛焰放在e点;照相机得到的是倒立、缩小的实像,物距应小于2倍焦距,即把烛焰放在a点或b点。教材习题3.了解望远镜的实际结构,体会一下怎样调节才能看清远处的物体。答案: 望远镜主要由两个凸透镜构成,前面的

24、物镜将物体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像落在后面目镜的焦点以内,而后面的目镜成正立、放大的虚像,从而使视角大大增大,可以看清远方的物体。当要看更远的物体时,应将物镜与目镜之间的距离缩短,反之则应伸长。教材习题4.你在用显微镜观察标本时,能调出清晰的像吗?是用多少时间才调好的?答案:略。教材习题5.根据自己的爱好,拍摄一张照片(人物、山水、建筑物或运动物体),跟其他同学交流拍摄心得。答案:略。6.在学校里找一台投影仪,仔细观察其结构,分析其成像原理,并画出光路示意图。答案:如图3-6所示,投影仪的主要构造有一个凸透镜,透明胶片上的字和画通过这个凸透镜后成一个倒立、放大的像,然后由平面镜反射到屏幕上,供我

25、们观看。投影仪内还有一个螺纹透镜,它的作用是增大聚光面,使透明胶片的各个部分都被照亮。要想让屏幕上的像大一些,可将凸透镜向下移动,同时使投影仪离屏幕远一些。教材习题教材习题第四章 物质的形态及其变化4.1 从全球变暖谈起教材习题-自我评价与作业1.你家中有下列温度计吗?如果有,观察一下它们的测量范围和分度值各是多少。(1)体温计。 (2)寒暑表。 (3)冰箱温度计。答案:略。教材习题2.图4- 11中温度计的示数是_ 。我国南极科考队成功到达南极的最高点,该地的气温可达零下80 以下,用图4-11所示的温度计 (选填“能或“不能 )测量该地的气温。教材习题20不能解析:-80 远远低于该温度计

26、所能测量的最低温度。3.气象学里的日平均温度,是指一天当中的2时、8时、14时、20时这四个时刻气温的平均值。如果某地某日这四个时刻的气温如图4-12所示,则该地的日平均气温是 。解析:由图可知2时温度约为-1 ,8 时温度约为0 ,14时温度约为6 ,20时温度约为5 ,所以t=( -1 +0 +6 +5 )/4=2.5 。教材习题2.54.人的正常体温(口腔温度)是_ _ 。 在1个标准大气压下,水的沸腾温度是 。教材习题36371005.为节能环保,国务院规定机关、商场等场所夏季室内空调温度设置不得低于( )。A.18 B.22 C.26 D.28教材习题C第四章 物质的形态及其变化4.

27、2 探究汽化和液化的特点教材习题-自我评价与作业第四章 物质的形态及其变化4.2 探究汽化和液化的特点教材习题-自我评价与作业2.在部分严重缺水的地区,居民利用处于地下的暗渠道输水。与地面上的明渠道输水相比较,暗渠道输水的好处是( )。A.降低水温,增大水的表面积,加快水的蒸发B.加快水面附近的空气流动,并增大水的表面积,加快水的蒸发C.减少水的表面积,并降低水的温度,减缓水的蒸发D.减缓水面附近的空气流动,减缓水的蒸发教材习题D解析:根据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选择即可。3.有的公共卫生间里装有热风干手器(图4- 24),可以用它很快将湿手吹干;家中的电吹风也能很快将湿头发吹干, 请说明其中的原理

28、。答案 :因为提高了液体的温度和加快空气流动的速度,从而加快了蒸发。教材习题4.炎热的夏天,小狗常常张开嘴,伸出长长的舌头(图4-25)。它为什么这样?请你解释一下。教材习题答案:伸出舌头,风吹到潮湿的舌头上,就会加快水分蒸发,而蒸发要吸热,所以狗会感到凉快。5.日常生活经验告诉我们,若不小心被水.蒸气烫伤,伤情比被开水烫伤更严重(图4- 26)。你知道其中的原因吗?(注意安全,请勿尝试)教材习题教材习题答案:100 的水蒸气液化成同温度的水要放出大量的热。解析:皮肤被烫伤的程度是由吸热的多少决定,也就是水蒸气、开水放热的多少。100 的水蒸气和100 的开水温度相同,被100 的水烫伤只是水

29、中的热量传递到所接触的皮肤上引起的。被100 的水蒸气烫伤,对皮肤造成热损伤的热量包括两部分:一部分是100 水蒸气放热液化成100 的水放出的热量;一部分是100 的水传递到所接触的皮肤上放出的热量,所以被100 的水蒸气烫伤要比被100 的水烫伤严重。第四章 物质的形态及其变化4.3 探究熔化和凝固的特点教材习题-自我评价与作业1.在海波熔化的探究活动中,你对海波熔化的一些特征是( )。A.通过实验加以比较分析,自己总结出来的B.通过实验,再与同学讨论后总结出来的C.通过先观察老师做实验,再听老师讲解之后知道的教材习题答案:略。同学们自主回答。2.在严寒的雪山高原上,边防战士生活非常艰苦,

30、经常从野外取雪加热成水,供饮水和使用,能正确描述雪熔化成水的过程中,温度变化情况的图像是( )。教材习题B解析:雪属于晶体,熔点为0 ,熔化过程中,温度保持不变。3.我们能用铝锅作容器来熔化锡,但不能用铝锅来熔化铁,为什么?答案 :因为铝的熔点低于铁的熔点。教材习题4.俗话说:“下雪不冷,化雪冷。”你有这样的体验吗?这是为什么?教材习题答案:“下雪不冷,化雪冷”是具有一定道理的,因为雪在熔化时,要从周围吸收大量的热。第四章 物质的形态及其变化4.4 升华和凝华教材习题-自我评价与作业1.如图4- 36所示,文艺演出时,舞台上往往有弥漫的白色烟雾,仿佛是流动的白云。它是利用于冰在常温下( )。A

31、迅速液化成二氧化碳的小液珠而形成的B.迅速熔化再汽化变成二氧化碳气体而形成的C.迅速升华成二氧化碳气体而形成的D.迅速升华成二氧化碳气体,使空气中水蒸气由于降温液化成小水珠而形成白雾教材习题D解析:干冰是固体,在常温下,升华变成气体,要从空气中吸热,因而空气中水蒸气遇冷液化成小水珠,即舞台上的白烟雾。2.请从互联网、书刊上查找于冰制冷的具体应用,并跟同学交流。教材习题答案:略。3.日光灯用久后,灯管的两端会出现黑斑,这些黑斑是钨丝中的钨( )。A.汽化而成 B.先升华后凝华而成C.升华而成 D.先汽化后液化而成教材习题B解析:日光灯的灯丝是用熔点高的钨做成的,通电后灯丝.发热温度升高,温度达到

32、1 700以上就会发光,正常发光时温度高达2 000 ,低于钨的熔点(3 410 )。钨不会熔化,但这时灯丝上的一部分钨会升华直接变成钨蒸气,钨蒸气遇到温度较低的玻璃泡内壁时,又会凝华直接变成固态钨颗粒而附着在灯泡的内壁上,钨是黑色的金属,灯泡内壁所附着的钨颗粒增多使灯泡内壁变黑,可见这里的钨经历了先升华后凝华的物态变化过程。教材习题4.蒸馏法是海水淡化的一种方法,即将海水中的水蒸发而把盐留下,再使水蒸气冷却凝结为淡水。这个过程中涉及的水的物态变化有( )。A.汽化、凝固 B.汽化、液化C.液化、凝华 D.升华、凝华教材习题B5.请你在图4-37中的方括号内填上相应物态变化的名称,在圆括号内填

33、入这个物态变化过程中是吸热还是放热。教材习题教材习题答案:第四章 物质的形态及其变化4.5 水循环和水资源教材习题-自我评价与作业1.请从网上搜集一条有关水资源被严重污染的报道,并加以评述。教材习题答案:略。2.从图4-46中,你能否感受到淡水资源的珍贵?请提出在学校里节约用水的合理化建议。答案:略。3.雾、霜、露中,哪些是水蒸气液化形成的,哪些是水蒸气凝华形成的?教材习题答案:雾和露是水蒸气液化形成的,霜是水蒸气凝华形成的。第五章 我们周围的物质5.1 物质的质量教材习题-自我评价与作业1.在调节天平平衡的过程中,首先必须做的是什么?你是独立调节天平的,还是在他人帮助下完成的? 教材习题提示

34、:把天平放在水平工作台面上后,先将游码移至横梁标尺左端“0”点上。2.使用托盘天平测量物体质量时,下列各项中不必要的是( )。A.使用天平时,应将天平放在水平的实验台上B.调节横梁平衡时,应先将游码移至标尺左端的零刻度处C.称量时,左盘应放置被称量的物体、右盘放置砝码D.判断天平横梁是否平衡,一定要等指针静止下来教材习题D解析:判断天平横梁是否平衡不一定要等指针静止下来,只要看到指针在分度盘中央红线两侧摆动的幅度相同即可判断横梁平衡了。3.请你将下列一些物体的质量估测出来。(1)一支铅笔的质量约 _kg。(2)一个普通热水瓶能容纳的水的质量约_kg。(3)课本中一张纸的质量约 mg。(4)一辆

35、轿车的质量约 t。教材习题提示:同学们自己要进行实测,或进行调查才可得出相应的答案。现提供参考值:(1)(1.52.0)x10-3 (2)1.52 (3)500 (4)1.5 24.航天员将地球上质量为50kg的物体带到月球上,此时,物体的质量将( )。A.增加 B.减少 C.不变 D.无法确定教材习题C解析:物体的质量不随其位置改变而改变。5.测量水的质量时,一位同学先称出杯子和水的总质量,然后倒出水,称出杯子的质量;另一位同学先称出杯子的质量,然后倒入水,称出杯子和水的总质量。这两种方法都可以测出水的质量,你认为哪一种方法更好些?为什么?教材习题答案: 后一位同学的方法更好些。若先称出杯子

36、和水的总质量,然后倒出水称出杯子的质量,因杯子内壁仍会附着一部分水,所以这样称出水的质量较水的实际质量要小。第五章 我们周围的物质5.2 探究物质的密度教材习题-自我评价与作业1.在用实验探究物质密度的过程中,你认为仅收集一组数据就可以了吗?为什么? 教材习题答案:收集多组数据好。因为仅收集一组数据的偶然性很大,多测几组数据,求其平均值,可以减小误差。2.酒精的密度是0.8x 103kg/m3,其单位读作 。 一瓶酒精如果倒掉一半,则剩下酒精的密度是 。教材习题千克每立方米解析 :酒精体积变了,但物质没变,故密度不变。0. 8x103 kg/m33.一块体积是0.1 m的金属块,质量是780kg.那么该金属块的密度是 kg/m2。教材习题解析:7. 8x1034.两个实心金属球的大小和质量都相同,已知其中一个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