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教师资格证.docx教育学一章1.教育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的社会要求有目的的、有计划的、有组织的通过学校教育的工作对受教育者的身心施加影响促使他们朝着期望的方向变化的活动。2.学校教育再形式上的发展:从前制度化教育到制度化教育再到非制度化教育的过程3.现代教育制度的发展趋势:(1)加强学前教育并重视与小学教育的衔接(2)强化普及义务教育延长义务教育年限(3)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朝着相互渗透的方向发展(4)高等教育的类型日益多样化(5)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的界限逐渐淡化(6)教育制度有利于国际交流。4.教育发展过程:(1)原始社会的教育特征:a全民性平等性b教育是和生产劳动结合联系的。(2)古代教育特
2、征:a阶级性和等级性b教育和生产劳动相分离(3)近现代教育的变化表现在a国家加强了对教育的重视与干预公立教育崛起,b初等义务教育的普遍实施c教育的世俗化d重视教育立法依法治教。(4)当代教育的特征a教育的终身化b教育的全民化c教育的民主化d教育的多元化e教育技术的现代化二章6.政治经济制度对教育的制约:(1)政决定教的领导权(2)政决定着受教育的权利(3)政决定着教的目的。(4)教相对独立与政。教育对政治经济制度的影响:(1)教为政培养所需要的人才(2)教是一种影响政治经济的舆论力量(3)教可以促进民主7.生产力对教育的决定作用:(1)生产力水平决定教育的规模和速度(2)生产力制约着教育结构的
3、变化(3)生产力发展水平制约着教育的内容和手段(4)教育相对独立与生产力发展水平教育对生产力的促进作用(1)教育再生产劳动力(2)教育再生产科学知识8.科学技术对教育的影响:(1)科学技术能够该面教育者的观念(2)科学技术能够影响受教育者的数量和教育质量(3)科学技术可以影响教育的内容方法和手段。.教育对科学技术发展的作用:(1)教育能完成科学知识的再生产(2)教育推动科学体制化(3)教育具有科学研究的功能9.信息技术与教育:(1)信息技术改变着人们关于知识的观念(2)信息技术改变这人们关于学习和教育的观念。(3)信息技术的日益成熟和普及为实现教育的第三次飞跃提供了平台10.教育与文化:相互依
4、存相互制约、教育是一种特殊的文化现象11.学校文化的特征:(1)是一种组织文化(2)是一种整合性较强的文化(3)以传递文化传统为己任。(4)校园文化-学校文化的缩影12.学生文化的成因:学生个人的身心特征、同伴群体的影响、师生的交互作用、家庭社会经济地位、社区的影响学生文化的特征:过渡性、非正式性、多样性、互补性三章13.个体身心发展:是指作为复杂整体的个体再从生命开始到生命结束的全部人生过程中不断发生的变化过程特别是指个体的身心特点向积极的方面变化的过程这是人的各方面的潜在力量不断转化为现实个性的过程。14.人的身心发展的特殊性:(1)是再社会实践过程中实现的(2)具有能动性个体身心发展的动
5、因:内发论、外铄论、多因素相互作用论15.个体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顺序性、阶段性、不平衡性、互补性、个别差异性16.影响个体身心发展的因素:(1)遗传(2)环境(3)学校教育(4)成熟(5)个体主观能动性的巨大作用17.教育对人类地位的提升:对人的价值的发现、对人的潜力的发掘、对人的力量的发挥、对人的个性的发展。四章18.教育目的:(1)广义的教育目的是指人们对受教育者的期望即人们希望受教育者通过教育在身心诸方面发生什么变化或者产生怎样的结果(2)狭义的教育目的是国家对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为什么样人才的总的要求。19.教育目的的意义和作用:教育目的是一切教育工作的出发点教育目的的实现则是教育活动的
6、归宿她贯穿于教育活动的全过程对一切教育工作具有指导意义。这种意义通过以下作用实现:导向作用、激励作用、评价作用。21.教育目的的层次包括:国家的教育目的、各级各类学校的培养目标、教师的教学目标。22.制定教育目的的基本依据:(1)教育目的的制定受制于特定的社会政治经济文化背景。(2)教育目的体现了人们的教育理想(3)我国教育目的是建立再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基础上。23.现阶段我国教育目的:以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造就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守纪律的、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24.现阶段教育目的基本精神:(1)要培养的人是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和建设者因此
7、要坚持政治思想道德素质与科学文化能里的统一(2)德智体的全面发展要求坚持脑力与体力两方面和谐发展(3)适应时代要求强调学生的个性发展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和实践能力。25.素质教育:素质教育是面对全体学生的教育、是全面发展的教育、是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教育、是以培养创新精神为重点的教育26.素质教育是全面发展的教育:(1)德育:是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使学生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和正确的政治观念形成学生正确的思想方法的教育。(2)智育:是授予学生系统的科学文化知识、技能发展他们的智力和与学习有关的非认知因素的教育(3)体育:是授予学生健康的知识技能发展他们的体力增强他们的自我保健意识培养参
8、加体育活动的需要和习惯增强其意志的教育(4)美育:是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观发展他们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培养他们的高尚情操与文明素养的教育美育的内容要比艺术教育美学的学习宽泛的多。(5)劳动技术教育:是引导学生掌握劳动技术知识和技能形成劳动观点和习惯的教育五章27.学生特有的本质属性:学生是出于人生阶段身心发展最迅速时期的人、学生发展的可能性和可塑性转变为现实性的条件是个体与环境相互作用、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具有能动性的教育对象。28.教师是履行教育教学职责的专业人员承担教书育人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提高民族素质的使命这一界定包括(1)教师职业是一种专业职业教师是专业人员(2)教师是教育者教师职
9、业是促进个体社会化的职业29.教师职业的特点:传道士角色、授业解惑者角色、示范者角色、管理者角色、朋友角色、研究者角色。30.教师职业专业化的条件:(1)教师的学科专业素养(2)教师的教育专业素养31.学生与教师的关系:(1)师生再教育内容的教学上构成授受关系(2)师生关系再人格上是民族平等关系(3)师生关系再社会道德上是相互促进的关系六章32.课程:有广义和狭义之分狭义的课程特指某一门学科广义的课程是各级各类学校为实现培养目标而规定的学习科目及其进程的总和。课程的分类:根据课程任务可分为基础型课程、拓展型课程、研究型课程。根据课程制定者或管理层次可分为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学校课程。33.制约
10、课程的主要因素:(1)一定历史时期社会发展的要求及提供的可能(2)一定时代人类文化及科学技术发展水平(3)学生的年龄特征、知识、能力及其可接受性。(4)课程理论。34.四种目标:教育目的(总目标)、培养目标、课程目标、教学目标35.课程目标的依据:对学生的研究、对社会的研究、对学科的研究36.课程设计:是一个有目的、有计划、有结构地产生教学计划、教学大纲以及教科书等系统化活动也是其中三个层次。37.教学计划是:指导和规定课程与教学活动的依据是学校课程与教学活动的依据也是制定分科标准编写教科书和设计其他教材的依据。它具备三个基本特征:强制性、普遍性、基础型38.教学计划的构成:主要由教学计划设计
11、的指导思想、培养目标、课程设置、及其说明、课时安排、课程开设顺序和时间分配、考试考查制度和实施要求几部分所构成。39.教科书编写应遵循的原则:(1)按照不同学科的特点体现科学性与思想性(2)强调内容的基础性在加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同时注意贴近生活并适当渗透先进思想为学生学习新知识奠定基础(3)再保证科学性的前提下教材还要考虑到我国社会发展现实水平和教育现状必须注意到基本教材对大多数学生和大多数学校的适用性。(4)合理体现各科知识的逻辑顺序和受教育者学习的心理顺序(5)兼顾同一年级各个学科内容之间的关系和同一学科各年级教材之间的衔接。40.课程实施的结构:安排课程表、分析教学任务、研究学生学习
12、特点、选择并确定教学模式、规划教学单位和课、组织教学活动、评价教学活动的过程和结果。41.课程表安排:整体性原则、迁移性原则、生理适应原则42.课程评价的主要模式:目标评价模式、目的游离评价模式、背景输入过程成果(CIPP)评价模式七章43.教学:是教育目的的规范下的、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共同组成的一种活动教学是学校进行全面发展教育的基本途径学生在教师有目的、有计划的知道下积极主动的掌握系统的科学文化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发展能力增强体质、陶冶品质、美感形成全面发展的个性。44.教学包括:(1)教学以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为根本目的(2)教学由教与学两方面组成(3)教学具有多种形态是共性和多样性的统一。4
13、5.教学的意义:(1)是社会经验得以再生产的一种主要手段(2)为个人全面发展提高了科学的基础和实践(3)是教育工作构成的主体部分又是教育的基本途径。46.教学的一般任务:(1)传授系统的科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2)发展学生智力、体力和创造才能(3)培养社会主义品德和审美情趣奠定学生的科学世界管基础。(4)关注学生的个性发展。47.教学过程:是教师根据教学目的、任务和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通过知道学生有目的有计划的掌握系统文化科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发展学生智力和体力形成科学世界观及培养道德品质发展个性的过程。48.加血过程的本质:教学过程主要是一种认识过程、教学过程是一种特殊的认识过程(a认识的间
14、接性b认识的交往性c认识教育性d有领导的认识)50.教学的基本特点:(1)间接经验与直接经验相结合(2)掌握知识与发展智力相统一(3)教学过程中知、情、意的统一(4)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能动性相结合51.教学过程的结构:引起学习动机、领会知识、巩固知识、运用知识、检查知识52.教学原则:是根据一定的教学目的和对教学过程规律的认识而制定的知道教学工作的基本准则。我国中学教学原则:直观性原则、启发性原则、巩固性原则、循序渐进原则、因材施教原则、理论联系实际原则53教学方法:是为完成教学任务而采用的办法包括教师教的方法和学生学的方法是教师引导学生掌握知识技能获得身心发展而共同活动的方法54.选择教学方
15、法的依据:(1)教学目的和任务的要求(2)课程性质和教材特点(3)学生特点(4)教学时间设备和条件(5)教师业务水平实际经验及个性特点55.我国常用的教学方法:(1)讲授法是教师通过口头语言系统连贯地向学生传授知识的方法。(2)谈话法:也叫问答法它是教师按一定的教学要求向学生提出问题通过问答形式引导学生获取或巩固知识的方法。(3)讨论法:是学生再教师指导下为了解决某个问题而进行研讨辨明是非真伪以获取知识的方法,(4)演示法:是教师通过展示事物直观教具进行示范性试验或采取现代化视听手段等世道学生获得知识或巩固知识的方法。(5)练习发:是学生再老师的指导下运用只是去完成一定的操作并形成技能技巧的办
16、法。(6)实验法:是学生再教师的指导下利用一定的仪器设备通过条件控制引起试验对象的某些变化从观察这些变化中获得知识的方法八章56.教学工作基本程序:备课、上课、作业的检查与批改、课外辅导、学业成绩的检查与评定57.课的类型.:根据教学的任务可分为:传授新知识课巩固新知识课培养技能技巧课检查知识课58构成课的基本组成部分有:组织教学检查练习讲授新教材巩固新教材布置课外作业等59.上好课的具体要求:目标明确、内容正确、方法得当、表达清晰、气氛热烈60.班级授课制:是一种集体教学形式它把一定数量的学生按年龄与知识程度编成固定的班级根据周课表和作息时间表安排教师有计划的向全班同学集体上课。特点:(1)
17、有利于经济有效、大面积培养人才(2)有利于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3)有利于发挥班集体的教学作用(4)班级授课制也有他的缺点。61.教学策略:专以表达为达到某种预测效果所采取的多种教学行动的综合方案基本特点:综合性、可操作性、灵活性62教学策略的主要类型:内容型策略、形式型策略、方法型策略、综合型策略九章63.德育:是教育者一句特定社会要求和德育规律对受教育者实施有目的有计划的影响培养他们特定的政治思想意识和道德品质的活动其意义:(1)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条件和保证(2)是青少年健康成长的条件和保证(3)是实现教育目的的条件和保证64.德育的目标:是通过德育活动在受教育者品德形成发展上所要达
18、到的总体规格要求亦即德育活动所要达到的预期目的或结果的质量标准。德育目标的主要依据是:时代与社会发展需要;国家的教育方针和教育目的;民族文化及道德传统;受教育者思想品德形成;发展的规律及心里特征65.我国中小学的德育目标:把全体学生培养成为爱国的具有社会公德、文化行为习惯的遵纪守法的好公民引导确立科学的人生观世界观不短提高社会主义思想觉悟使他们中的优秀分子将来成为坚定的共产主义者66.初高中阶段德育目标的要求:思想政治方面的、道德行为方面的、个性心理素质和能力方面的基本要求。P14967.德育内容依据:(1)德育目标他决定德育内容(2)受教育者的身心发展特征决定了德育内容的深度和广度(3)德育
19、所面对的时代特征和学生思想实际决定了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和有效性。68.我国学校德育内容主要有:政治教育、思想教育、道德教育、心里健康教育几个方面69德育过程的概念:是教育者和受教育者双方借助于德育内容和方法进行施教传道和受教修养的统一活动过程是促使教育者道德认识道德情感道德意志和道德行为发展的过程是个体社会与社会规范个体化的统一过程。70.德育过程:是通常由教育者、受教育者、德育内容、和方法四个相互制约的要素构成。71.的与过程的规律:(1)学生的知、情、意、行诸因素统一发展的规律(2)学生再活动和交往中形成思想品德规律(3)学生思想内部矛盾转化规律(4)学生思想品德形成的长期性和反复行规律72
20、.德育的原则:是根据教育目的德育目标和德育过程规律提出的指导教育工作的基本要求。基本原则有:导向性原则、疏导原则、尊重学生与严格要求学生相结合原则、教育的一致性与连贯性原则、因材施教原则73.德育的方法:是为达到德育没得再德育过程中采用的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相互作用的活动方式的总和.基本方法有:说服法、榜样法、锻炼法、陶冶法、表扬奖励与批评处分74.德育模式:认知模式、体谅模式、社会模仿模式十章75班级:是一个复杂的小社会体系是学校行政体系中最基层的行政组织是开展教学活动的基本单位76.班级管理:是教师根据一定的目的要求采用一定的手段措施带领学生对班级中的各个资源进行计划组织协调控制以实现教育目标
21、的组织活动过程。77.班级管理的功能:(1)有利于实现教学目标提高学习效率(2)有利于维持班级秩序形成良好的班风(3)有助于锻炼学生能力学习自治自理78.平行管理模式:班级平行管理是指班主任既通过对集体的管理去间接影响个人又通过对个人的直接管理去影响集体从而吧对集体和个人的管理结合起来的管理方式。79当前班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1)由于受到分数压力和教师权威的制约班主任对班级实施管理的方式偏重与专断型(2)班级管理制度缺乏活力学生参与班级管理的程度较低80.建立以学生为本的班级管理的机制以克服存在的问题:(1)以满足学生的发展需要为目的(2)确立学生再班级中的主体地位(3)训练学生自我管理班级
22、的能力81.班集体:(1)必须具备的基本特征:明确的共同目标、一定的组织结构、一定的共同生活准则、集体成员之间平等心理相容的气氛。(2)的作用有利于形成学生的群体意识、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社会交往与适应能力、有利于训练学生的自我教育能力82.班集体的形成与培养:确定班集体的发展目标、建立班集体的核心队伍、建立班集体的正常秩序、组织形式多样的教育活动、培养正确的舆论和良好的班风83.班主任:是学校中全面负责一个班学生的思想、学习、生活等工作的教师是班级的组织者、领导者和教育者是学校办学思想的贯彻者是联系班级任课老师和学生团队组织的纽带是沟通学校家长和社会的桥梁。84.班主任再班级管理中的地位和作用:
23、是班级建设的设计者、是班级组织的领导者、是班级人际关系的艺术家、85.班主任管理的内容与方法:(1)了解学生研究学生(2)组织和培养班集体(3)协调校内外各个教育力量教育心理学1.心理学概念:教育心理学是一门研究学校情境中学与教的基本心理规律的科学2.教育心理学的作用:(1)帮助教师准确的了解问题。(2)为实践教学提供科学的理论指导。(3)帮助教师预测干预学生。(4)帮助教师结合实践教学进行研究3.心理发展:是指个体从出生、成熟、衰老直至死亡的整个生命过程中所发生的一系列心理变化。4.学生心理发展的特征:(1)连续性与阶段性(2)定向性与顺序性。(3)不平衡性,(4)差异性5.少年心理发展的阶
24、段特征:11、1214、15岁(1)具有半成熟、半幼稚的特点逻辑思维已占主导地位。(2)思维独立性和批判性也有所发展(3)产生成人感独立性意识强烈(4)同龄人间的交往和认同大大增强社会高级情感迅速发展。6.认知发展: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将从婴儿到青春期的认知发展分为感知运动、前运算、具体运算、形式运算四个阶段。7.影响人格发展的社会因素:(1)家庭教养模式。(2)学校教育(3)同辈群体8.自我意识:是个体对自己一级自己与周围事物的关系的意识。它包括三种成分:一是自我认识二是自我体验。三是自我监控。9.自我意识发展的经历了从生理自我到社会自我,再到心理自我的过程10.认识方式的差异主要表现在场独立
25、与场依存、沉思型与冲动型、辐合型与分散型等方面。第三章11.学习: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学习指人和动物在生活过程中,凭借经验而产生的行为或行为潜能的相对持久的变化。12.人类学习和动物学习的本质区别:(1)人的学习除了要获得个体的行为经验外,还要掌握人类世世代代积累起来的社会经验和科学知识。(2)人的学习是在改造客观世界的生活实践中,在与其他人的交往过程中,通过语言中介作用而进行的。(3)人的学习是一种有目的的、自觉的、积极主动的过程。13.学习的分类:知识的学习、技能的学习、行为规范的学习四章14动机:是指引起和维持个体的活动并使活动朝向某一个目标的内在心理过程或动力。它具有三个功能15.
26、学习动机的基本成分:(1)学习需要奥苏泊尔认为学校情境中的成就动力主要由三个方面的内驱力组成::认知内驱力、自我提高的内驱力、附属内驱力16.学习动机的种类:(1)高尚的动机和低级的动机(2)近景的直接性动机和远景的间接性动机(3)内部学习动机和外部学习动机17.学习动机的理论:强化理论、需要层次理论、成就动机理论、成败归因理论、自我效能感理论.18.人的基本需要有五种:由高到低依次排列成一定层次即生理的需要、安全的需要、归属和爱的需要、尊重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19.成就动机可分为两类:力求成功动机和避免失败动机20.成败归因可分为三个维度:内部归因和外部归因、稳定归因和非稳定归因、可控制
27、归因和不可控制归因。人的行为责任主要归结为六个因素:能力高低、努力程度、任务难度、运气机遇好坏、身心状态、外界环境。21.自我效能感强化分为三种:直接强化、替代性强化、自我强化。22.学习动机的激发:(1)创设问题情景实施启发式教学。()根据作业难度恰当控制动机水平。(3)充分利用反馈信息妥善进行奖罚。(4)正确知道结果归因促使学生继续努力。五章23.学习迁移:指前一种学习对后一种学习的影响24.迁移的种类:正迁移与负迁移、水平迁移与垂直迁移、一般迁移与具体迁移、同化性迁移顺应迁移与重组性迁移。25.迁移的作用:(1)迁移对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具有直接的促进作用。(2)迁移是习得的经验得以概括化
28、、系统化的有效途径是能力与品德形成的关键环节。(3)迁移规律对于学习者、教育工作者、以及有关的培训人员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26影响迁移的主要因素:(1)相似性(2)原有认知结构的影响(3)学习心理的定势即心理准备27.如何在教学中促进学习的迁移:精选教材、合理编排教学内容、合理安排教学程序、教授学习策略提高迁移意识性。六章28.知识的类型:感性知识与理性知识、陈述性知识与程序性知识。29知识学习过程:知识学习主要是学生对知识的内在加工过程包括只是获得、知识保存、知识提高三个阶段。30知识学习的作用:(1)知识的学习和掌握是学校教学的主要任务之一(2)知识的学习和掌握是学生各种技能形成和能力发展
29、的重要基础。(3)知识的学习是创造性产生的必然前提。31.知识的直观类型:实物直观、模像直观、言语直观。32.如何提高知识直观的效果:(1)灵活选用实物直观和模像直观(2)加强刺与形象的配合。(3)运用感知规律突出直观对象的特点。(4)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5)让学生充分参与直观过程。33.如何有效的进行知识概括(1)配合运用正例和反例(2)正确的运用变式(3)科学进行比较(4)启发学生进行自觉概括。34.知识的保持:瞬间记忆、短时记忆、长时记忆。.35.遗忘的原因:痕迹衰退说、干扰说、同化说、动机说36.如何提高知识保持的效果:(1)深度加工材料(2)有效运用记忆术(3)进行块化编码(4)适
30、当过度学习(5)合理进行复习。(6)有记忆目的的任务七章37.技能:是经过反复练习从而达到自动化的活动方式。基本特点:(1)技能是通过学习或练习而形成的(2)技能是一种活动方式不同属于认知经验的知识(3)技能种各动作要素及其执行顺序要体现活动本身的客观法则的要求不是一般的习惯动作。38技能的种类:操作技能、心智技能39.操作技能的培训要求:准确的示范与讲解、必要而适当的练习、充分而有效的反馈、建立稳定情系的动觉。40.心智技能的培训要求:激发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注意原型的完备性独立性与主动性、适应培养的阶段特征,正确运用言语。八章41学习策略:是指学习者为了提高学习的效率、有目的的有意识的制
31、定的有关学习过程的复杂方案。特征:(1)学习策略是学习者为了完成学习目标而积极主动额使用的(2)学习策略是有效学习所需的(3)学习策略是有关学习过程的(4)学习策略是学习者制定学习计划由规则和技能构成。42.学习策略可分为认知策略、元认知策略和资源管理策略等三方面43.复述策略是为了保存信息另有些方法(1)利用随意识和有意识(2)排除相互干扰(3)整体识记和分段识记(4)多种感官参与(5)复习形式多样(6)画线44.学习策略的训练原则:主体性原则、内化性原则、特定性原则、生成性原则、有效的监控、个人自我效能感。九章45.问题解决的过程:发现问题、理解问题、提出假设、检验假设46.影响问题解决的
32、主要因素:问题的特征、已有的知识经验、定势与功能固着47.如何再教学中提高问题解决能力:(1)提高学生只是储备的数量与质量(2)教授与训练解决问题的方法与策略(3)提供多种练习的机会(4)培养思考问题的习惯48.创造性特征:流畅性、变通性、独创性49.影响创造性的因素:(1)环境(2)智力(3)个性50.创造性的培养:(1)创设有利于创造性产生的适宜环境(2)注视创造性个性的塑造(3)开设培养创造性的课程教授创造性思维策略.51.态度的结构:认知成分、情感成分、行为成分。52.品德的心理结构:道德认识、道德情感、道德行为。53.中学生品德发展的基本特征(1)伦理道德发展具有自律性言行一致(2)
33、品德发展由动荡向成熟过度54.态度和品德学习的一般过程:依从、认同、内化55.影响态度与品德学习的一般条件:(1)外部条件(2)内部条件:_论述56.良好态度与品德的培养:有效的说服、树立良好的榜样、利用群体约定、价值辨析、给予恰当的奖励与惩罚十一章56.心理健康:就是一种良好的持续的心理状态和过程表现为个人具有生命的活力积极的内心体验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够有效的发挥个人的身心潜力以及作为社会一员的积极的社会功能。心理健康的标准:对现实的有效知觉、自知自尊与自我接纳、自我调控能力、与人建立亲密关系的能力、人格结构的稳定与协调、生活热情与工作高效率。57.中学生易产生的心理健康问题:焦虑症、抑郁症、
34、强迫症、恐怖症、人格障碍与人格缺陷、性偏差、进食障碍、睡眠障碍58.心理健康的教育意义:(1)预防精神疾病保障学生心理健康的需要(2)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促进其人格健全发展的需要(3)对学校日常教育教学工作的配合与补充。59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1)开设心理健康教育有关课程(2)开设心理辅导活动课(3)在学科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4)结合班级团队活动开展心理健康教育(5)个别心理辅导或咨询(6)小组辅导。60行为改变的基本方法:强化法、代币奖励法、行为塑造法、示范法、惩罚法、自我控制法。十二章61.教学目标分类:认知目标、情感目标、动作技能目标十三章62.影响课堂管理的因素:教师的领导
35、风格、班级规模、班级的性质、对教师的期望。63.群体动力的表现:群体凝聚力、群体规范、课堂气氛、课堂里的人际交往与人际关系十四章64.教学测量与评价的功能:(1)为师生调整和改进教学提供充足的反馈信息(2)是学校鉴别学生学业成绩家长了解学生学习情况的主要方式(3)是教学过程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4)作为教育评价和决策的依据。65.教师成长与发展的基本途径(1)观摩和分析优秀教师的教学活动(2)开展微格教学(3)进行专门训练(4)反思教学经验。教师职业道德第一章教师职业道德解读1.道德的内涵:由一定社会的经济关系所决定;以善恶为评价标准;依靠人们的行为力量、社会舆论及内心信念来发挥调节作用;调整个
36、人与个人、个人与集体、个人与社会之间的关系。2.道德的功能:认识功能;教育功能;调节功能。3.职业道德的特征:稳定性;具体性;适用性。4.教师职业道德的特征:鲜明的继承性;强烈的责任性;独特的示范性;严格的标准性。第二章教师职业道德基本原则1.教师职业道德基本原则的作用:指导作用;统帅作用;裁决作用。2.教师职业道德基本原则的要求:树立无产阶级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树立崇高的理想、信念和价值目标;掌握丰富的科学文化知识和高超的教育技能,具备良好的专业能力素质;具有顽强的意志和崇高的精神境界。第三四章教师职业道德规范1.教师要依法进行教育教学活动:教师要认真贯彻执行教育方针,遵守各种规章制度
37、,执行学校的教学计划,完成教育教学工作任务;教师要对学生进行宪法所确定的关于四项基本原则的教育、爱国教育、民族团结教育以及法制教育;教师要关心、爱护全体学生,尊重学生人格,保证学生在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教师要制止有害于学生的行为或者其他侵犯学生合法权益的行为,批评和抵制有害于学生健康成长的现象。2.廉洁从教的具体表现:安贫了教,无私奉献;坚持操守,为师清廉。3.廉洁从教的道德要求:公正执教,平等对待每一个学生;坚守大义,发扬奉献精神;廉洁自律,自觉抵制各种非正当利益的诱惑。4.教师礼仪的特点:率先性;示范性;整体性;影响的深远性。5.尊重家长的现实基础:社会地位相互平等;教育目标共同一致
38、。6.尊重家长的道德要求:主动与学生家长联系;认真听取家长的意见和建议;尊重学生家长的人格;教育学生尊重家长。7.教师团结协作的基本要求:同行相尊,取长补短;主动交往,相互勉励;友好合作,公平竞争。8.热爱学生:是指教师要关心爱护全体学生,尊重学生人格、平等、公正对待学生;热爱学生是指教师要对学生严格要求,耐心教导学生;热爱学生是指教师不讽刺、挖苦、歧视学生,不体罚和变相体罚学生,保护学生合法权益,促进学生全面、健康发展。9.热爱学生的基本要求:要深入了解学生;要充分尊重学生;要始终信任学生;要严格要求学生;要平等对待学生。10.教书育人的基本要求:明确教书的内容;把握育人的方向;教书育人要结
39、合学科、融入感情。11.严谨治学的基本要求:要有精深的专业知识;要有刻苦钻研、精益求精的精神;要有谦虚谨慎的态度;要有锐意创新的品质。12.以身作则、为人师表有利于促进学生的发展:对学生认知的启迪作用;对学生情感的向导作用;对学生意志的培育作用;对学生行为的示范作用。第五章教师职业道德的新领域1.网络社会的特点:虚拟性;交互性;开放性。第六章教育职业道德范畴1.教师义务的内容:不断提高思想政治觉悟和教育教学业务水平;尽职尽责,教书育人;创设一个良好的内部教育环境。2.教师良心的特点:公正性;综合性;稳定性;内隐性;广泛性。3.教师良心的作用:指导作用;自我监督作用;评价作用。4.教师公正的内容
40、:坚持真理;秉公办事;奖惩分明。第七章教师职业道德修养1.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的任务:提高教师道德认识;陶冶教师道德情感;磨炼教师道德意志;培养教师道德行为习惯。第八章教师职业道德评价1.教师职业道德评价的功能:指挥定向功能;教育发展功能;分等鉴定功能;督促激励功能;问题诊断功能。2.教师职业道德评价的原则:方向性原则;客观性原则;科学性原则;教育性原则;民主性原则。教育法规概论第一章教育法规导论1.教育法规的特点:教育法规是教育政策的具体体现;是教育民主化的必然要求;是同生产力的发展、科学技术的进步相适应的。2.教育法规的作用:具有指引作用;评价作用;教育作用;保障作用。3.加强教育法规建设的措
41、施:注意防止法律虚无主义和法律万能主义两种倾向;做好原有教育法规的整理工作;加强教育法学的研究工作;群策群力搞好教育立法工作;加强教育立法成果的宣传工作。4.教育法规的形式渊源:宪法;教育法律;教育行政法规;教育行政规章;地方性教育法规。5.教育法律规范的结构:由法定条件、行为准则和法律后果组成。第二章教育法规与教育政策1.教育政策的特点:教育政策的目的性和可行性;稳定性与可变性;权威性与实用性;系统性与多功能性。2.教育政策的功能:导向功能;协调功能(多维性;动态性;适度性);控制功能(强制性;惩罚性)。3.教育政策制定程序:认定政策问题、确定政策目标、拟定政策方案、选择政策方案。4.认定教
42、育政策的途径:通过社会调查发现教育政策问题;通过研究信息提出教育政策问题;通过预测分析提出教育政策问题。5.确定教育政策目标的因素:方向正确;抓住要害;适度;具体。6.教育政策的制定机关:党的机关;国家权力机关;国家行政机关。7.教育法规与教育政策的联系:都决定于上层建筑,具有共同的目的;教育政策是制定教育法规的依据,教育法规是教育政策的具体化、条文化和定型化;教育政策决定教育法规的性质,教育法规的内容体现教育政策;教育政策是实施教育法规的指导,教育法规是实现教育政策的保证。8.教育法规与教育政策的区别:制定主体不同;执行方式不同;规范效力不同;调整和适用的范围不同;所要解决问题的性质不同。第
43、三章教育法规的制定与实施1.我国教育立法存在的问题:教育法规很不健全、很不完备,远未形成一个体系;已制定和颁布的教育法规多属行政系统制定的单项法规,而由国家权力机关制定和颁布的教育法律却很少;已制定和颁布的教育法规多系对教育事业内部的要求,缺乏同经济、社会联系的内容,难以起到协调教育外部关系的作用。2.教育立法的原则:必须坚持子法从属于母法的原则;必须反映法律规范的基本特征;必须同党的教育方针、政策保持一致;必须从我国的国情出发;必须借鉴外国教育立法的有益经验。3.教育法规的效力:时间效力:生效:从公布之日生效;预定未来某一时间生效;先公布试行,经过一段时间后再正式公布实施。失效:新法一经施行
44、,旧法即失去效力;新法宣布废除旧法;通过专门决定废止法规;针对特定工作制定的教育法规,该工作完成,法规失效。地域效力人的效力:属人主义原则;属地主义原则;保护主义原则;折衷主义原则。4.教育执法的原则:国家教育法规优先于地方教育法规原则;总的教育法规优先于单项教育法规的原则;后定教育法规优先于先定教育法规的原则;特别教育法规优先于一般教育法规的原则。5.教育执法的措施:掌握教育法规的精神实质;广泛宣传教育法规;模范遵守教育法规;检查指导教育法规的贯彻执行情况。6.教育守法的条件:采取切实有效措施,增强全体公民的教育法律意识;健全教育法律体系,增强教育法律法规的实效性;坚持有法必依,执法必严,切
45、实维护教育法律法规的严肃性。7.教育法实施的监督:国家权力机关的监督;国家行政机关的监督;国家司法机关的监督;社会力量的监督。8.教育行政法治化:教育行政主体法治化;教育行政行为法治化(立法法治化;措施法治化;处罚法治化;强制执行法治化);教育行政监督法治化;教育行政救济法治化。第四章学校1.学校法律地位的特点:办学自主性;财产独立性(学校资产和举办者、捐赠者的财产相分离;学校不承担债权和债务方面的连带责任;学校财产的独立性受法律保护);机构公益性。2.设立学校等教育机构具备的条件:有组织机构和章程;有合格的教师;有标准的教学场所及设施、设备;有稳定的办学资金和经费来源。3.学校的权利:按照章
46、程自主管理;组织实施教育教学活动;招收学生和其他受教育者;对受教育者进行学籍管理,实施奖励或处分;对受教育者颁发相应的学业证书;聘任教师及其他职工,实施奖励或处分;管理、使用本单位的设施和费用;拒绝任何组织和个人对教育活动的非法干涉;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权利。4.学校的义务:遵守法律、法规;教育教学方面的义务,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执行国家教育教学标准,保证教育教学质量;维护受教育者、教师及其他职工的合法权益;对学生及其家长的义务,以适当方式为受教育者及其监护人了解受教育者的学业成绩及其他有关情况提供便利;遵照国家有关规定收取费用并公开收费项目;依法接受监督。5.学校制定规章制度的意义:是学校落
47、实依法治校的具体体现,也是学校实现依法治校的前提;是建立现代学校制度的重要一环;是实现学校管理的科学化、民主化、制度化的基础工程;是学校保持发展特色,实现稳定、持续发展的保证。6.学校规章制度的体系结构:制度系统、制度观念系统、制度执行系统、制度教育系统。7.学校规章制度建设的要求:整体性原则:重点突出原则;适量适度原则。8.教代会的职权:审议建议权;审议通过权;审议决定权和对校长等学校领导干部的评议监督权。第五章教师1.教师的基本权利:教育教学权;科学研究权;管理学生权(指导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权;学生品行评定权;学生学业成绩评定权);获取报酬权(按时获取工资;享受国家规定的福利待遇权;寒暑假期
48、的带薪休假权);民主管理权;进修培训权。2.教师的义务:遵守宪法、法律和职业道德,为人师表;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遵守规章制度,执行学校的教学计划,履行教师聘约,完成教育教学工作任务;对学生进行宪法所确定的基本原则的教育和爱国主义民族团结的教育、法制教育以及思想品德、文化、科学技术教育,组织、带领学生开展有益的社会活动;关心、爱护全体学生,尊重学生人格,促进学生在品德、智力、体质等方面全面发展;制止有害于学生的行为或者其他侵犯学生合法权益的行为,批评和抵制有害于学生健康成长的现象;不断提高思想政治觉悟和教育教学业务水平。3.教师资格条件:必须是中国公民;必须热爱教育事业;必须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
49、必须具有规定的学历或者经国家教师资格考试合格;必须具有教育教学能力。第六章受教育者1.受教育者的基本权利:享有参加教育活动并使用教育资源的权利;享有国家给予的物质帮助的权利;享有公正评价并获得相应资格证书的权利;享有申诉权;享有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权利。2.特定学生的特定权利:高等学校学生所专有的权利(结社和文体活动权;社会实践权);义务教育阶段学生所专有的权利(免试入学权;就进入学权;不交学费权)3.受教育者的义务:遵守法律、法规的义务;遵守学生行为规范,尊敬师长,养成良好的思想品德和行为习惯;努力学习、完成规定的学习任务;遵守所在学校或者其他教育机构的管理制度。4.高等学校学生的特定义务:
50、学业水平的义务;思想道德水平的义务;缴纳学费及有关费用的义务;履行获得贷学金及助学金的义务。5.家庭保护: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要依法履行对未成年人的监护职责和抚养义务;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要尊重未成年人接受教育的权利;父母过其他监护人不得允许或者迫使未成年人结婚,不得为未成年人订立婚约;要正确引导和教育未成年人,预防和禁止未成年人的不良行为。6.学校保护:学校应当全面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为社会培养各种人才;学校应当关心、爱护学生,尊重学生的人格尊严,不得对学生实施体罚、变相体罚或者其他侮辱学生的人格尊严的行为;学校应当保护未成年学生的人身安全和健康;工读学校作为教育挽救有违法或轻微犯罪行为的未成年
51、学生的学校。7.社会保护:开展有利于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社会活动;创作、出版有利于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作品和出版物;保护未成年人的身体健康和安全;保护未成年人的隐私权;保护未成年人的发展权。第七章教育法律救济1.教育法律救济含义:是指教育行政相对人的合法权益受到侵害并造成损害时,通过裁决纠纷,纠正、制止或矫正侵权行为,使受害者的权利得以恢复,利益得到补救的法律制度。2.教育法律救济的特点:以纠纷存在为基础;以受损为前提;以补救受害者的合法权益为根本目的。3.教育法律救济的途径:诉讼渠道;行政渠道;其他渠道。4.教师申诉制度的特征:教师申诉制度是一项法定申诉制度;教师申诉制度是一项专门性的权利救济制
52、度;教师申诉制度是非诉讼意义上的行政申诉制度。5.学生申诉制度的特征:法定性;行政性;准司法性;准独立性;非诉性。6.教育行政复议的特征:是一种带有司法性质的特殊的行政行为;是一种依申请的行政行为;教育行政复议的对象只能是具体行政行为;教育行政复议的申请人之恩那个是教育行政管理相对人;教育行政复议执行不适用调解的原则。7.教育行政赔偿的特征:侵权主体为教育行政机关及其公务员;侵权损害发生在执行职务的过程中;侵权行为源于教育行政机关及其公务员的违法执政;教育行政赔偿的主体是国家;教育行政赔偿是一种法律责任。8.国家承担侵权赔偿责任的构成要件:损害事实、侵权行为主体、执行职务的行为违法和因果关系。
53、教学方法导论第一章教学方法概述1.教学方法的概念:教学方法是指在教学活动中,教师指导学生学习以达到教学目的而采取的教与学相互作用的活动方式的总称。教学方法与教学目的相联系,是实现教学目的不可或缺的工具;教学方式始终应包括教师教的方法和学生学的方法,体现了师生在教学中相互联系、相互作用和相互统一的特点。2.教学方法与教学方式的关系:教学方式应是构成教学方法的细节,是教师和学生在教学活动中所进行的个别操作活动。教学方法包括教学方式。3.教与学及其方法的相互联系:我们认为教与学的相互联系应确切的表述为“教师指导学生学习”,因此教学方法就不应简单的分成教师教的方法和学生学的方法,然后再将它们简单相加而
54、称教学方法,而应是“教师指导学生学习的方法”。4.教学方法的意义:教学方法是联系教师教与学生学的重要纽带。教学方法是完成教学任务的必要条件。教学方法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保证。教学方法是影像教师威信和师生关系的重要因素。教学方法影响学生身心发展。5.教学方法的历史演变:古代教学方法:教师满堂灌输、学生呆读死记的注入式教学方法,偏重于学生机械练习和记忆。近代的教学方法:采用了演示、观察、实验等由教师指导,学生通过自己的活动来学习的各种方法。现代的教学方法:杜威提出“活动教学”,但具有片面性,当代教学方法改革的一个共同趋势是把重点放在探索如何指导学生学习上面。布鲁纳提倡的“发现法”,主张学生借助教师
55、和教科书提供的某些材料,亲自去发现学科的基本概念、原理。影响教学方法发展的直接因素:教学目的和任务;教学内容;时代要求和生产力的发展水平。6.教学方法的改革与发展:愉快教学法情景教学法:核心在于激发学生的情感,它突破了以往教学方法唯智主义的框框。尝试教学法:以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和自学能力为主要目标的教学方法,它的特点是变先讲后练为先练后讲,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先尝试练习,然后教师有针对性地讲解。成功教学法:通过激发学生的成功动机,指导学生的成功行为,使学生感到成功的愉悦。成功教学法坚持对学生实施鼓励性评价;成功教学法的基本三要素:积极的期望;成功的机会;鼓励性评价。7.国外教学方法改革与发展:发现
56、法:(美-布鲁纳)通常称作发现学习或问题教学法,就是让学生通过独立工作,自己主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及掌握原理的一种教学方法。学生处于主动状态,让学生成为独立的发现者,发现不限于寻求人类尚未知晓的事物,用自己的头脑亲自获得知识的一切形式都是发现。范例教学法:(德-瓦根舍)是教师通过对教材中的典型事例进行分析,使学生掌握科学知识和科学方法的一种教学方法。教学内容必须具有基本性、基础性、范例性三个基本特征。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目标教学法:(美-布卢姆)包括定标、实施、评价三个环节。程序教学法:(美-斯金纳)根据操作行为主义的学习理论;编制程序学习流程要遵循的原则:积极反应原则、小步子原则、即时反馈原
57、则、自定步调原则。“纲要信号”图表教学法:(前苏-沙塔洛夫)暗示教学法:(保加利亚-乔治洛扎诺夫)又称启发外语教学法或启示法。非指导性教学法:(美-卡尔罗杰斯)就是创造一种有利于学生学习的气氛,教师(促进者)充分地信任学生,了解学生,尊重学生,从而使学生在整个学习过程中都感到安全与自信,充分显露自己的潜能,朝向自我实现。人际关系是非指导性教学法的核心与关键。8.教学方法改革与发展的基本特点:重视学生的主体性重视教学中学生智力与情感等非认知因素的整合加强学习方法的研究。9.教学方法改革与发展的趋势:教学方法的现代化(主要是物质设备的现代化)教学方法的心理学化(布鲁纳的“发现教学法”是以结构主义认
58、知心理学为基础的;斯金纳提出的程序教学法,是以行为主义心理学为基础的;洛扎诺夫提出的暗示教学法,是以无意识心理学为基础的。)教学方法的系统化教学方法的模式化。第二章教学设计的方法1.教学设计的含义:就是指教师为达成一定的教学目标,对教学活动进行的系统规划、安排与决策。2.教学设计的依据:依据现代教学理论依据系统科学的原理与方法依据教学的实际需要依据学生的特点依据教师的教学经验。3.教学设计的四个基本要素: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策略、教学媒体;教学评价。4.教学目标的设计:教学目标是教学活动的出发点,是课堂教学的灵魂,设计具体而明确的教学目标是教学设计中最先要考虑的问题。教学目标是由实质性目标
59、、发展性目标、教育性目标三种分项目标构成的。5.教学目标的分类:布卢姆等人受行为主义和认知心理学的影响,将教育目标分为认知、情感和动作技能三个领域。6.教学目标设计的基本要求:一般目标和具体目标相结合集体目标和个人目标相结合(集体目标是对特定学生集体的共同要求,是全体学生都应当达到的最基本的目标)难度适中便于检测7.教学起点的设计:(教学目标不是对教师的教学行为的描述,而是指的学生的学习结果。)对学生进行全面分析确定学生原有的学习基础进行学习任务分析8.教学内容的设计:研读课程标准,明确基本要求通览教材,鸟瞰全局(教材是教师进行教学的基本依据,也是学生直接的学习对象,是理解课程内容并达成课程目
60、标的媒介)疏通教材,清除障碍熟悉教材,重点记忆分析教材,把握三点(三点:教材的重点、难点、关键点)精心设计,妥善安排阅读资料,吸取营养。9.教学时间的设计:名义学习量实际学习量单元课时量专注学习时间(学习成绩的好坏在很大程度上就取决于专注学习时间的多少)教学时间的遗失10.设计教学时间的策略:把握好整体时间分配保证学生的实际学习时间科学规划单元课时尽可能增加学生的专注学习时间(途径:教师通过采取一定的教学策略将学生的注意力和学习兴趣维持在一定水平;教师根据学生的学习心理特点和学习能力的生理周期变化,采取一定措施合理设计与组合教学时间,以此来增加学生专注学习的时间)防止教学时间遗失。第三章课堂教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厕所升级改造项目2024协议示范文本
- 2024定制纪录片拍摄与后期制作协议
- 透过秦艽浅析我省野生药材资源的开发利用与保护
- 2024广东广州市地震监测中心第二次招聘编制外森林防灭火专业人员5人管理单位遴选500模拟题附带答案详解
- 网络沟通课件教学课件
- 企业入驻广告协议
- 二手发电机组买卖协议
- 互联网法律顾问合同范本
- 产学研合作审计服务协议
- 付款协议书加强信用体系建设
- 黑布林-Peter-Pan-中英双语阅读
- DB42T1811-2022西瓜设施育苗技术规程
- 早教托育园招商加盟商业计划书
- 医疗HRP整体解决方案课件
- 电力电缆基础知识专题培训课件
- 分布式光伏安装清包合同
- 四机厂介绍企业介绍
- AEO认证系列-供应链安全培训
- 中小学高级职称英语全英答辩题
- 葬礼白包DIY-A4纸直接打印
- 关于债权转让的法律意见书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