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第五课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政权更迭与民族交融课程标准课标解读课标导航1.了解三国两晋南北朝政权更迭的历史脉络。2.认识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制度变革与创新、民族交融和区域开发的新成就。1.结合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社会状况,从“时空观念”角度了解政权更迭和北方少数民族的内迁。2.结合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江南经济的开发,从“史料实证”角度认识江南区域经济的发展成就。3结合孝文帝改革的内容和影响,从“历史解释”角度认识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民族交融在统一多民族国家发展中的意义。五胡十六国东汉三国(220-280)魏吴蜀东晋(317-420)十六国东魏西魏北齐北周隋宋齐梁陈北朝(439-581)北魏隋朝统一南朝
2、(420-589)灭383年淝水之战从南北朝到隋朝的嬗变时间梳理时代特征:国家分裂、政权更迭、江南开发、民族交融(交流)220221222公元376年前秦统一北方西晋266-316263魏灭蜀266晋代魏280晋灭吴公元581年公元589年南下灭陈420479502577534535557550577三国两晋南北朝是国家分裂和民族交融时期,也是政治、经济、文化大变革时期,上承秦汉帝国、下启隋唐帝国,为隋唐的大一统奠定基础。政治上,国家由长期分裂走向新的大一统,各民族政权的制度创新为隋唐制度奠定了基础;经济上,由于江南的开发,为经济重心的南移奠定了基础,南北经济趋向平衡;文化上,科技持续领先世界
3、,南北文化差异明显但走向交融,儒、释、道三教共同发展,玄学产生,文学承上启下,丰富多彩;民族关系上,继春秋战国之后再次掀起民族交融的高潮,为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奠定基础。 三国时期“三大战役”之一 公元200年官渡之战,东汉末年曹操击溃袁绍军主力。 奠定了曹操统一中国北方的基础。 三国时期“三大战役”之一 公元208年赤壁之战,东汉末年孙权、刘备联军在长江赤壁(今湖北省赤壁市西北)一带大破曹操大军。 此战之后,孙权、刘备各自夺去荆州的一部分,奠定了三国鼎立的基础。魏公元220年,曹操之子曹丕称帝,定都洛阳,国号魏,东汉灭亡起止时间:220-266蜀汉公元221年刘备称帝,定都成都,国号蜀,史称
4、蜀汉起止时间:221-263吴公元222年,孙权称王,定都建业,国号吴起止时间:222-280三国鼎立形势图(262年)一、三足鼎立公元263年曹魏权臣司马昭发兵灭蜀灭蜀篡位西晋灭吴,完成统一灭吴公元280年公元266年司马炎代魏称帝,国号晋,史称西晋二、西晋统一进程晋武帝司马炎 西晋版图(266年316年)三、西晋短暂统一四、五胡内迁1、背景:统治阶级为补充兵源及劳动力,强迫西、北边陲的少数民族内迁中原;气候变冷,少数民族自身经济发展的需要。鲜卑匈奴羌(qing)氐(d)羯(ji) 鲜卑主要影响:3、民族矛盾激化,国家长期分裂割据;2、北方汉人南迁,促进江南的开发;1、内迁民族逐渐汉化,有利
5、于民族融合;【对点训练】魏晋南北朝时期,北方盛行面食且品种丰富,馒头、炸油饼、胡饼深受内地人的喜爱。这一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A.南稻北粟格局的形成B.民族融合加深的产物C.政府政策引导的结果D.社会生活的逼迫答案B八王之乱形势图五、西晋的灭亡1、时间:316年,西晋灭亡,中国再次进入分裂阶段。2、原因:宗室诸王争权夺势,严重破坏了社会生产力;(根本原因)统治阶级奢侈腐化激化阶级矛盾民族矛盾,内迁的少数民族趁机夺权(直接原因)六、十六国1、建立:与东晋同期的北方出现一批割据政权,合称“十六国”。2、特征:大部分由少数民族建立;采用中原模式的国号、年号;学习汉族的典章制度;3、影响:促进了各民
6、族的融合和江南地区的开发;民族矛盾激化、政权并立。4、代表政权前秦(1)建立:4世纪下半叶,氐族建立政权,(376年)统一北方。2、疆域:东濒大海,南抵汉水,西至龟兹,北达沙漠,与南方的东晋形成对峙的局面。3、淝水之战(383年):前秦建立后,统一北方,进攻东晋,最终被击败与淝水。之后迅速崩溃,民族矛盾加剧。魏晋世家大族分布图北方民族内迁 永嘉之乱(311年),匈奴刘汉军攻破晋都,导致西晋灭亡(316年)。 永嘉之乱后,西晋统治集团南迁,史称“衣冠南渡”。公元317年,皇族司马睿重建晋朝,定都建康(今南京),史称东晋。 3、577年,北周灭北齐,统一北方。581年,杨坚受禅代周称帝,改国号为隋
7、,北周亡。全国统一,终于结束了长达数百年的分裂割据局面。七、北朝更替1. 北魏的建立386年,鲜卑族拓跋部建立北魏。公元439年,拓跋焘统一黄河流域,结束了十六国以来分裂割据的局面。2、6世纪前期,北魏发生动乱,分裂为东魏(534)和西魏(535),稍后又分别被北齐(550)、北周(557)取代。上述5个王朝合称北朝。 4、北齐、北周东、西对峙,北周内政修明,逐渐占据优势,577年北周灭掉北齐。 5、581年,隋朝取代北周,589年统一全国,终于结束了长达三百年的分裂割据局面。【重、难点问题】一、士族阶层 1、形成背景(1)历史根源:东汉以来,豪强地主势力发展。(2)经济原因:土地兼并严重,豪
8、强地主经营庄园,能够自给自足,逐渐割据。(3)政治原因:魏晋政权统治基础是士族,皇族依赖于士族的支持;九品中正制是士族的政治保障。2、特点: 政治上,按门第高低分享特权,世代担任重要官职。经济上,士族占有大量土地和劳动力,建立起自给自足、实力雄厚的庄园经济。文化上,崇尚清谈(玄学),占据高级文官职位。社会生活上,不与庶族通婚,甚至坐不同席。1、原因和条件:(1)中国北方战乱,经济遭到严重破坏。(2)北方大量人口南迁充实了南方的劳动力,并带去先进的技术、工具和经验。(3)南方社会环境相对安定,并具有发展农业的自然条件和丰富的资源优势。(4)南方少数民族与汉族交融。(5)南方统治者采取了劝课农桑、
9、奖励耕织、安抚流民、兴修水利等有利于农业发展的政策。(6)其他条件:江南地区各族人民辛勤劳动,促进了生产力较快发展二、江南地区的开发2、表现(成就):农业:土地大量开垦,农作物品种增加,产量提高手工业:纺织、矿冶、陶瓷、造船、造纸都有明显进步农业和手工业的发展推动了商业的进步,南方城市繁荣3、影响:进一步促进了少数民族和汉族的交融(民族关系),为南北统一奠定了基础。促进了南方地区经济开发,使我国南北经济发展趋向平衡,大大影响了南方政治,促成了南北抗衡的政治局面。为经济重心南移奠定了基础【典例1】 战国至秦汉时期,北方一直是全国经济重心,但到了魏晋南北朝时期,这说明魏晋南北朝时期()A.江南经济
10、发展水平B.C.D.全国原本落后的江南经济获得了显著的发展,使长期以来南北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性和差距缩小了。说明江南地区得到进一步开发与发展与史实不符迅速超过了北方江南经济开发新局面已初步形成与题干信息一致北魏孝文帝改革促进了江南的开发北魏是北方政权经济重心已转移至南方南宋时期才完成明立意以经济重心的转移为切入点,从“历史解释”角度考查魏晋南北朝时期江南经济的发展。抓关键材料信息“原本落后的江南经济获得了显著的发展,使长期以来南北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性和差距缩小了”体现了江南经济的发展。排干扰准确获取材料关键信息是解题的关键。经济重心的转移是一个过程,到南宋时期,江南经济的发展水平才超过北方。B三、
11、北魏孝文帝改革1、改革背景:北魏统一北方;各民族的融合趋势加强;社会仍保留了大量的奴隶制残余,阶级和民族间矛盾激化;孝文帝改革的决心。2、内容:(1)经济:均田制。租调制。固定租调数额。新租调规定以一夫一妇为征收单位。(2)政治:整顿吏治。考核官员,优者升迁,差则降职;制定俸禄制度行三长制。以三长制取代宗主督护制,采用邻、里、党的乡官组织,抑制地方豪强荫庇大量户口。迁都洛阳。更近距离的融入汉民族(3)文化:尊孔子,习汉礼 (4)社会风俗说汉话,改汉姓,穿汉服,通汉婚仿照魏晋以来汉族社会的士族阶层,将新改姓的鲜卑贵族定为一等高门,并鼓励鲜卑贵族与汉族士族通婚。均田制中国古代一项重要的土地制度,北
12、魏至隋唐使用。随着地主经济的发展壮大,土地兼并也随之日益严重。武周末年均田制形同虚设,唐德宗时期,均田制废除。前提:政府掌握大量无主荒地内容:按照人数授给田地,分为露田(种谷物之田)和桑田:露田(口分田):男十五岁以上给四十亩,女二十亩,奴婢也可以有露田,露田只能种植谷物和桑麻,不许栽种树木,死后把田地还给官府。桑田(永业田):给男人一人二十亩,作为自己的财产,不用还给官府,也可以买卖。受田农民每年必须缴纳一定数量租粟、调帛或麻,还必须服徭、兵役。地方官吏按品级授给公田。性质:封建国家土地所有制。作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土地兼并,有利于调动农民生产积极性。3、改革意义:(1)积极意义顺应了北方民
13、族交往交流融合的历史趋势;大大缓解了民族矛盾,促进了北魏的经济发展和社会繁荣;为以后北方统一南方与隋唐盛世的出现打下了基础。(2)局限性全面推行汉化,使鲜卑族丧失作为一个民族的独立性、主体性;失去尚武的民族精神,削弱了军事力量,最终导致其走向灭亡。4、成功的原因:(1)改革顺应了时代潮流;(2)符合民族交融趋势和各族人民的愿望;(3)符合统治者巩固统治的需要;(4)孝文帝卓越的才能和坚定的决心,冲破阻力,毅然改革。5、认识:(1)先进必然战胜落后;(2)改革必须符合历史潮流、顺应民意;(3)任何改革都不会一帆风顺;(4)民族交融与孝文帝改革是互为因果的关系6、比较商鞅变法与孝文帝改革的异同点相
14、同点:(1)都顺应了历史发展潮流;(2)都促进了政权的封建化,为国家统一创造了条件;(3)都遇到了守旧势力的反对和阻挠;(4)结果都取得了巨大成功不同点:(1)侧重点不同:商鞅变法侧重于富国强兵;而孝文帝改革侧重于制度、风俗上的汉化(2)目的不同:商鞅变法是为了实现富国强兵,以在兼并战争中取得优势地位;孝文帝改革是为了缓和社会矛盾,改变鲜卑族的落后状况,巩固统治。四、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民族交融1、原因:(1)根本原因:在共同生活的地域内,民族之间交往密切,互相影响;(2)具体原因:先进文化的吸引,战争因素的影响,统治政策的强力推进2、表现:(1)经济上:内迁的各族人民与当地汉人错居杂处,开始过定居生活。他们向汉族人民学习农业技艺,逐渐由从事畜牧业生产转变为从事农业生产。汉族人民向北方各族学习畜牧经验,接受他们的食物、服装、用具等。(2)政治上:十六国北朝政权的统治者,与汉族士人合作,延续中原地区原有的统治方式,实行君主专制制度。(3)文化上:西晋时期,内迁各族大多使用汉语;北魏孝文帝改革后,汉语更成为北方主要的通用语言。西北民族的乐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交通事故致人死亡赔偿协议书14篇
- 借款借贷合同协议书七篇
- 补水美容病因介绍
- 内蒙古通辽市(2024年-2025年小学六年级语文)统编版能力评测(下学期)试卷及答案
- 全国赛课一等奖初中统编版七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单元思考与行动《追求美好人生》精美课件
- (2024年)艺术学校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 【中职专用】中职对口高考-机电与机制类专业-核心课-模拟试卷1(河南适用)(答案版)
- 2023年天津市和平区高考语文三模试卷
- 2023年复合管道项目融资计划书
- 蔬菜园艺工中级考试题
- 装饰装修工程售后服务具体措施
- 糖皮质激素类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2023年)
- 世界的海陆分布、世界的地形复习提纲
- 门诊挂号系统实验报告
- 53工厂质量保证能力要求00C-005
- 百家宴活动方案
- 高一英语期末考试试卷分析
- 基于STM32单片机的智能浇花系统设计
- 汽车订购合同范本经典版
- 双梁抓斗桥式起重机大修施工方案【完整版】
- T-CAAMTB 97.9-2022 电动中重卡共享换电车辆及换电站建设技术规范 第9部分:换电电池包通信协议要求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