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桃花源记》2022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复习精选真题汇编(原卷版+解析版)_第1页
22《桃花源记》2022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复习精选真题汇编(原卷版+解析版)_第2页
22《桃花源记》2022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复习精选真题汇编(原卷版+解析版)_第3页
22《桃花源记》2022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复习精选真题汇编(原卷版+解析版)_第4页
22《桃花源记》2022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复习精选真题汇编(原卷版+解析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0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Word文档,下载后可任意编辑 22桃花源记2022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复习精选真题汇编(原卷版+解析版)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22桃花源记学校:_姓名:_班级:_一、课内阅读(2021山东日照中考)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

2、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选自桃花源记,陶渊明)1下列加点词语的意思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A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属予作文以记之(岳阳楼记)B悉如外人 悉以咨之(出师表)C余人各复延至其家 其真不知马也(马说)D不足为外人道也 酿泉为酒(醉翁亭记)2请将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3下列对选文相关内容和写法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第自然段写田园风

3、光、百姓的日常生活及精神状态,表现桃源环境优美、社会安宁。B“皆叹惋”写渔人及桃源人对世事变迁的感慨和对桃源外百姓遭遇的惋惜,言简意丰。C选文叙写善用照应,如“得其船”照应“便舍船”、“寻向所志”照应“处处志之”等。D选文描绘的世外桃源寄托着对美好生活和理想社会的追求,在当时是无法实现的。(2019天津南开一模)阅读桃花源记一文,回答下列小题。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

4、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4下面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落英缤纷 缤

5、纷:色彩鲜明B阡陌交通 阡陌:田间小路C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妻子:妻子儿女D寻向所志 寻:动词,寻找5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是通假字的一项是( )A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B初极狭,才通人。C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D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6下面对选文的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芳草鲜美”,“鲜美”二字,造语奇特,描摹生动。“鲜”重点写青草色,似乎带着大地与生俱来的蓬勃生机,丛丛芳草,碧透晶莹,绿尽天涯,望之身心俱醉。B文中画线句子中的“如此”包含渔夫自“缘溪行”直到“处处志之”。此处若再把这些内容一一写出来,就会导致文章前后内容重复,拖沓冗长。C本文既具有奇幻神奇的

6、浪漫色彩,又具有真实感人的写实力量。这二者在文中相得益彰,交融得天衣无缝。D本文完全是写实,没有任何虚构,真实描绘出一幅美好幸福的人间生活图景,写出了在当时的条件下已经实现了心目中的理想社会:没有压迫,没有剥削,没有纷扰;人人各尽所能地参加劳动,人与人之间都极其融洽而友好。(2021重庆中考)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桃花源记陶渊明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

7、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7下列句中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便舍船 屋舍俨然B寻向所志

8、 便扶向路C桑竹之属 属予作文以记之D不足为外人道也 为坻,为屿,为堪,为岩8用现代汉语翻译下而的句子。(1)阡陌交通,鸡犬相闻。(2)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9下列对文章内容和写法分析不当的一项是( )A文章以渔人行踪为线索,叙述了发现桃源、做客桃源、离开桃源、再访桃源的过程。B文章第三段描述桃源人招待客人的细节,突出桃源人真诚淳朴、热情好客的民风。C文章结尾写刘子骥“欣然规往”,由此可以看出,本文记述的是一个真实的故事。D文章描述了一个世外桃源,寄托了的政治理想,也暗含对黑暗现实的批判。10选文中的桃源人与链接材料中的滁人都过上了安居乐业、丰衣足食的生活,但其形成的原因各有不同,

9、试简述。(链接材料)滁于五代干戈之际,用武之地也。自唐失其政,海内分裂,豪杰并起而争。今滁介江淮之间,民安于畎亩衣食,以乐生送死。而孰知上之功德,休养生息,涵煦于百年之深也。(节选自欧阳修丰乐亭记)注滁:滁州。今:北宋。北宋结束了唐末到五代的战乱。乐生送死:百姓活着时能快乐地生活,去世后能得到好的安葬。上:皇上。涵煦:滋润化育。(2021上海八年级期末)阅读下面的古文,完成问题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

10、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11在选文中,与“便要还家”的“要”意义相同或相近的一个字是“_”。12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选文出自课文桃花源记,该文曾经写过诗歌饮酒。B我们现在常用“世外桃源”这一成语指理想中的美好世界。C选文反映了桃源人的热情好客,真挚淳朴,对待外界或外人毫不设防。D选文描绘了一个与当时黑暗现实社会相对立的虚拟生活图景。(2021北京东城二模)阅读桃花源记,完成下面小题。桃花源记陶渊明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

11、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甲)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乙)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丙)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南阳刘子

12、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13下列选项中加点字的意思都相同的一项是( )A欲穷其林 山穷水尽 图穷匕见B具答之 百废具兴 别具一格C便扶向路 欣欣向荣 晕头转向D欣然规往 循规蹈矩 墨守成规14翻译文中三处画线语句,并依据上下文对其作出进一步理解,全都正确的一项是(_)(甲)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翻译:(洞穴)最开始非常狭窄,只能容得下一人通过。(渔人)又行走了几十步,突然变得宽阔起来。理解:山洞起初极其狭窄,没有一点光,往里走了几十步才宽阔明亮起来。(乙)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翻译:其余的人各自又把渔人邀请到自己的家中,都拿出酒饭来款待他

13、。理解:桃花源中家家热情好客,真诚淳朴,都用好酒好饭来款待渔人。(丙)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翻译:渔人出来之后,找到他的船,就顺着来时的路划回去,每一处都记录下来。理解:渔人处处记录是担心自己回不了家,同时也不希望别人寻访桃花源。15结合选文和下面两则材料,简要分析陶渊明为什么要虚构一个世外桃源。材料一孙恩,字灵秀,琅邪人,据会稽,自号征东将军,号其党曰“长生人”,宣语令诛杀异己,有不同者戮及婴孩,由是死者十七八。诸县处处蜂起,朝廷震惧,内外戒严。诸贼皆烧仓廪, 焚邑屋,刊木堙井,虏掠财货,相率聚于会稽。(取材于晋书孙恩传,有删改)材料二陶渊明,字元亮,为彭泽令。郡遣督邮至,县吏白

14、应束带见之。潜叹曰:“我不能为五斗米折腰向乡里小人!”即日解印绶去职,赋归去来。后征著作佐郎,不就。(取材于宋书陶渊明传,有删改 )注:(刊木堙井)砍伐树木,填塞水井。这里指兵匪人为破坏百姓的基本生存环境。(白)禀告,陈述。(归去来)又名归去来兮辞,陶渊明创作的抒情小赋,可视作他脱离官场回归田园的宣言。(征)召,征召。二、对比阅读(2019贵州中考)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小题(甲)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是故谋闭而不

15、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大道之行也)(乙)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为具言所

16、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桃花源记)16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1)选贤与能(_)(2)不独子其子(_)(3)屋舍俨然(_)(4)寻病终(_)17翻译下面的句子。(1)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_(2)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_18(甲)文构想的大同社会理想包含哪些方面?请用自己的话简要概述。19渔人“一一为具言所闻”,桃源人听了之后为什么“皆叹惋”?20(乙)文的“

17、世外桃源”与(甲)文的“大同”社会有什么关联之处 两文各自侧重于哪种表达方式?(2020广西百色中考)阅读下列的文言文,完成问题。甲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

18、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乙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亦不详其姓字,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闲静少言,不慕荣利。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性嗜酒,家贫不能常得。亲旧知其如此,或置酒而招之;造饮辄尽,期在必醉。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常著文章自娱,颇示

19、己志。忘怀得失,以此自终。赞曰:黔娄之妻有言:“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其言兹若人之俦乎?衔觞赋诗,以乐其志,无怀氏之民欤?葛天氏之民欤?(陶渊明五柳先生传)注造:往,到。穿结:打补丁。俦:同类,类别。觞:盛满酒的酒杯。2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芳草鲜美 陶后鲜有闻B既出,得其船 既克,公问其故C因以为号焉 未若柳絮因风起D期在必醉 君与家君期日中22下列对选文相关知识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甲文选自东晋时期诗人陶渊明的桃花源记,初中阶段我们还学过他的作品饮酒(其五)。B乙文画波浪线文字的断句划分为“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C甲文中“黄发”指老年

20、人,“垂髫”指小孩;乙文中的“号”是别号,把“五柳”作为自己的别号。D甲文的“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与乙文的“或置酒而招之”均为判断句。23下列对选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甲文中“渔人”行踪是:发现桃花源进入桃花源做客桃花源离开桃花源再寻桃花源。B乙文主要写了五柳先生的三大志趣:一是读书,二是饮酒,三是写文章。C甲、乙两文的内容都是虚构的,表达了对自然和美好社会生活的向往。D甲、乙两文以“记”和“传”的形式行文,语言简洁凝练,朴素自然,意蕴丰富。2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2020黑龙江中考)古文阅读甲

21、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节选自桃花源记乙遂至渤海界,移书敕属县:“悉罢逐捕盗贼吏,诸持锄、钩、田器者皆为良民,吏毋得问;持兵者

22、乃为贼。”郡中翕然,盗贼亦皆罢。遂乃开仓廪假贫民,选用良吏。遂见齐俗奢侈,不田作,乃躬率以俭约,劝民务农桑。数年之后,郡中皆有蓄积,狱讼止息。(节选自龚遂为渤海太守)解释翕(x)然:一下子平静下来。25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1)便要还家_(2)遂乃开仓廪假贫民_26翻译下列句子。(1)遂与外人间隔。(2)乃躬率以俭约,劝民务农桑。27请写出“世外桃源”有哪些吸引你的地方(2021湖北天门八年级期末)文言文阅读(甲)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

23、,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节选自陶渊明桃花源记)(乙)水益涩,曳舟不得进,陆行六七里,止药师寺。寺负紫芝山,僧多读书,不类城府。越信宿,遂缘小溪,益出山左,涉溪水,四山回环,遥望白

24、蛇蜿蜒下赴大壑,盖涧水尔。桑畦麦陇,高下联络,田家隐翳竹树,樵童牧竖相征逐,真行画图中!欲问地所历名,则舆夫朴野,不深解吴语,或强然诺或不应所问率十问仅得二三。越二岭,首有亭当道,髹书“雪窦山”字。(节选自邓牧雪窦游志)注:涩:不通畅。曳:拖,拉。白蛇:喻指清澈而细长的水流。陇:通“垄”。牧竖:牧童。髹(xi)书:用赤黑色的漆写。28下面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停数日,辞去/乃记之而去B便舍船/屋舍俨然C乃大惊/乃不知有汉D余人各复延至其家/其远而无所至极邪29对文中画线部分断句恰当的一项是( )(断两处)A或强然/诺或不应所问率/十问仅得二三B或强然诺/或不应所问/率十问仅

25、得二三C或强然/诺或不应所问率十问/仅得二三D或强然诺/或不应所问率十/问仅得二三30下面对两段文字理解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两段文字描绘的地方都是山水阻隔,难以进去,所以自然环境没有被破坏。B甲文居民说“不足为外人道”,乙文居民“不应所问”,说明他们都不愿意和外界来往。C两段文字中的居民与外面的世界隔绝,民风纯朴,生活安宁祥和。D两段文字都寄托了对没有战乱、安居乐业、幸福和谐的理想社会的向往。31请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1)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2)遥望白蛇蜿蜒下赴大壑,盖涧水尔。(2021黑龙江讷河八年级期末)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第小题。(甲)晋太元中,武陵

26、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节选自桃花源记)(乙)陶潜,字元亮,少怀高尚,博学善属文。颖脱不羁,任真自得,为乡邻之所贵。尝著五柳先生传曰:“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其自序如此,时人谓之实录。其亲朋或载酒肴而往,潜亦无所辞焉。每一醉,则大适 融然。未尝有喜愠之色,惟遇酒

27、则饮,时或无酒,亦雅咏不辍。性不解音,而畜素琴一张,弦徽不具,每朋酒之会。则抚而和之,曰:“但识琴中趣,何劳弦上声!”(出自文言文陶潜颖脱不羁)注 适:满足融然:和悦快乐的样子畜:同“蓄”弦徽:琴弦与琴徽,琴徽即琴弦音位的标志。3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字词。渔人甚异之(_)阡陌交通(_)颖脱不羁(_)时或无酒,亦雅咏不辍(_)33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但识琴中趣,何劳弦上声!34(乙)文中与“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所表现的理想生活形成强烈反差的句子是_35从(乙)文看,陶渊明的琴没有弦,他本人也不会抚琴,但朋友相聚,他却“抚而和之”。他真的是在抚琴吗?结合全文

28、看,这表现他怎样的性格?(2021北京师大附中八年级期中)阅读下面两个文段,完成小题(甲)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节选自陶渊明桃花源记)(乙)水益涩,曳舟不得进,陆行六七里,止药师寺。寺负紫芝山,僧多读书,不类城府。越信宿,遂缘小溪,益出山左,涉溪水,四山回环,遥望白蛇蜿蜒下

29、赴大壑,盖涧水尔。桑畦麦陇,高下联络,田家隐翳竹树,樵童牧竖相征逐,真行画图中!欲问地所历名,则舆夫朴野,不深解吴语,或强然诺,或不应所问,率十问仅得二三。越二岭,首有亭当道,髹书“雪窦山”字。(节选自邓牧雪窦游志)(注)涩:不通畅。曳:拖,拉。不类城府:意谓不像那些出入城市官府的和尚。越:过。信宿:连住两夜。畦(q)、陇:园田间的长条土埂。陇,通“垄”。联络:连接。牧竖:牧童。征逐:追逐。髹(xi)书:用赤黑色的漆写。36下面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不相同的一项是( )A缘溪行 遂缘小溪B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率十问仅得二三C遂与外人间隔 遂缘小溪D屋舍俨然 或强然诺37把语段(甲)中画横线的句

30、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2)或不应所问。38语段(甲)和语段(乙)都是以人物的行踪为线索来写的。语段(甲)中,渔人先是“缘溪行”,遇到一片桃花林,然后在_发现一座山,从山洞里进入到桃花源中;语段(乙)中,先是来到了药师寺,然后“缘小溪,益出山左,涉溪水”,远远地看到_,还有桑畦麦陇,田家,樵童牧竖,最后翻过两座山岭,来到了“雪窦山”。语段(甲)中的渔人和语段(乙)中的都是通过_的方式分别进入到桃花源和药师寺的。(每空均用自己的话回答)39根据语段(甲)(乙)的内容,分条概括雪窦山与桃花源的相似之处。(2021广东揭西八年级期末)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小题。甲桃花源

31、记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

32、:“不足为外人道也。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乙)小国寡民小国寡民使民有什伯之器而不用使民重死而不远徙。虽有舟舆,无所乘之。虽有甲兵,无所陈之。使民复结绳而用之。至治之极,甘其食,美服,安其居,乐其俗。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选自道德经)40下列句中加点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缘溪行(沿着,顺着) B便要还家(要求)C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与世隔绝的) D虽有甲兵,无所陈之(陈列)41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小国寡民使

33、民有什伯之器而不用使民重死而不远徙42把文中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2)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43甲乙两文的从相似的角度分别对自己心中的理想展开了想象,请根据甲乙两文完成下表。甲 男女衣着,悉如外人 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乙 美其服 安其居 44下面对选文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甲文第二三段是全文的重点,无论是写桃花源人们的生活环境还是写人物的交谈,都有些生动可感的细节,使人如临其境,如见其人。B甲文描绘了桃花源中人们的生活场景,生动地展现了想象中的一个人人劳作、生活安定、风气淳朴的社会。C两文中的百姓生存环境安宁,社会风尚淳

34、朴,人们生活安居乐业,不受战争的侵扰,其实都是不满于现实社会而创造出来的理想世界。D乙文中的百姓由于普遍不肯远离家乡,生活方式原始,几乎没有器具可以使用,交通也比较闭塞,所以百姓们都没有办法往来。(2021广东深圳外国语学校八年级期中)课内外文言文阅读。甲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桃花源记)乙明日,宿旦子冈。甫行数里,见四野禾苗油油然,老幼男女俱耘于田间。盖江北之俗,妇女亦耕田力作,以视西北男子游惰不事生

35、产者,其俗洵美矣。偶舍骑步行,过一农家,其丈夫方担粪灌园,而妇人汲井且浣衣,门有豆棚瓜架,又有树数株郁郁然,儿女啼笑,鸡犬鸣吠。余顾而慕之,以为此一家之中,有万物得所之意,自恨不如远甚也。(乙亥北行日记)解释旦子冈:在江苏省江宁县附近。甫:刚。洵(xn):确实。浣:洗衣。45解释下列加点的词。仿佛若有光(_)阡陌交通(_)妇人汲井(_)其丈夫方担粪灌园(_)46翻译下列句子。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老幼男女俱耘于田间。47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A甲文的是陶渊明,字元亮,号五柳先生。田园生活是陶渊明诗的主要题材,相关作品有饮酒归园田居等。B甲文以写实的笔法,反映在现实中经过多

36、年战乱,终于过上了自由幸福、安定和谐生活的图景。C乙文中描绘了一幅男耕女耘、夫妇协同持家的农家风情图。D乙文特别赞美“江北之俗”,即妇女也勤劳的风俗,将之与西北男子的“游惰”习气相比较,视界显得尤为宽阔。48甲乙两段文字都给我们描给了一幅和谐安定、幸福快乐的生活图景,但表达的情感却有所不同。请你说说甲乙两文表现了怎样的思想感情?(2021广东深圳二模)阅读下面选文,完成下面小题。(甲)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

37、不复得路。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选自陶渊明桃花源记)(乙)去新城之北三十里,山渐深,草木泉石渐幽。稍西,一峰高绝有蹊介然仅可步。如四五里,乃闻鸡声。有僧布袍蹑履来迎。顶有屋数十间,曲折依崖壁为栏楯,如蜗鼠缭绕,乃得出。既坐,山风飒然而至,堂殿铃铎皆鸣。二三子相顾而惊,不知身之在何境也。且暮,皆宿。于时九月,天高露清,山空月明,仰视星斗皆光大,如适在人上。窗间竹数十竿相摩戛,声切切不已。二三子不得寐。迟明,皆去。既还家数日,犹恍惚若有遇,因追记之。后不复到,然往往想见其事也。(选自晁补之新城游北山记,有删改)(解释)介然:界线分明的样子。楯(shn)

38、:栏杆的横木。缭绕:迂回。魔戛:摩擦。明:天明。49解释下列加点的词。(1)诣太守_(2)欣然规往_(3)且暮_(4)不得寐_50请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便扶向路,处处志之。(2)有僧布袍蹑履来迎。51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甲文陶渊明,名潜,字元亮,东晋诗人。B甲文以渔人行踪为线索,虚景实写,展现了一个美好的桃花源。C乙文中划线句子的正确断句是:一峰高绝/有蹊介然/仅可步。D乙文以空间为序,写了去新城北面山中游玩的所见所感,语言简练。52甲文刘子骥“欣然规往”与乙文“往往想见其事”的原因不同,请你简要分析。(2021浙江八年级期中)(甲)晋陶渊明桃花源记节选陶渊明晋太元中,武

39、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央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乙)南宋谢枋得庆全庵桃花寻得桃源好避秦,桃红又是一年春。花飞莫遣随流水,怕有渔郎来问津。(解释)谢枋得,宋末元初人。宋亡后,只身隐居庆全庵(寺名),屡次坚拒元朝征召,后因被逼迫当官,绝食而死。(丙)明中道再游桃花源节选明日过桃源县,之绿萝山下,诸峰累累,极为嗖削。

40、泊水溪,与诸人步入桃花源,至桃花洞口。桃可千余树,夹道如锦幄,花蕊藉地寸余,流泉汩汩。溯源而上,屡陟弥高,石为泉啮,皆若灵壁。有老道人从石壁上复缘而下,欲见其捷,失足仆地,众皆笑。予乃窃步驰道间,至桃花下,月色转朗耀,花香薰人,藉地而坐,顷之,文弱亦至,相顾大笑曰:“已较迟八刻矣!”茵花啜茗,欢笑移时。夜中月色水声,清人肌骨。滩声雷轰,霏珠溅雪,小舟复不可往,乃步石壁下,溪水浸岩中断,复不可往,则跣而过。凡三四渡有滩浩浪掀舞相与濯足,望前溪丛树中,有小亭,渔人曰:“此龙角亭也。下有龙湫”。急往改衣少息。偶有乡民陈姓者,以鸡黍至,感其意,为之饱。讯溪所止,则云“两山相合,中萦一带,可二百里许。”

41、子曰:“此真避秦处也。恨无小舟,不能穷其源耳。”相与步归至舟,日尚午,遂理归棹,一瞬数十里,去花源一牛鸣宿焉。(解释)桃源县,隶属湖南常德,因桃花源记而闻名。锦幄:锦帐,指华美的能帐。藉地:纵横杂乱,铺在地上。涉(zh):登。灵壁:灵壁石,产于安微省灵壁县磐石山的一种观赏石。跣:光着脚。53下列句中加点字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渔人甚异之(惊异) B怕有渔郎来问津(渡口)C石为泉啮(被) D可二百里许(大约)54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限断三处)凡 三 四 渡 有 滩 浩 浪 掀 舞 相 与 濯 足。55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此真避秦处也,恨无小舟,不能穷其源耳。56三处桃

42、源,三种心境。参照(甲)示例,请结合(乙)(丙)具体内容分析谢枋得、袁中道借桃花源蕴含了各自怎样的情感?(甲)陶渊明虚构了一个与黑暗现实社会相对立的世外桃源,这里景色优美,土地肥沃,物产丰富,风俗淳朴,社会平等,人们自食其力,寄托了自己对社会及政治的美好理想,表达了陶渊明反对剥削压迫、反对战乱的愿望,也反应了当时人民的美好愿望。(乙)_(丙)_(2021江苏姑苏八年级期中)阅读短文,完成下面小题。(甲)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

43、,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桃

44、花源记)(乙)(渊明)家贫亲老,起为州祭酒。不堪吏职,少日,自解归。州召主簿,不就。躬耕自资,遂抱羸疾。江州刺史檀道济往候之,偃卧瘠馁有日矣。道济谓曰:“贤者处世天下无道则隐有道则至;今子生文明之世,奈何自苦如此?”对曰:“潜也何敢望贤?志不及也。”道济馈以粱肉,麾而去之。后为镇军、建威参军。谓亲朋曰:“聊欲弦歌,以为三径之资,可乎?”执事者闻之,以为彭泽令。在县,公田悉令吏种秫,曰:“吾常得醉于酒,足矣!”妻子固请种粳,乃使二顷五十亩种秫,五十亩种粳。素简贵,不私事上官。岁终,会郡遣督邮至,县吏请曰:“应束带见之。”潜叹曰:“吾不能为五斗米折腰,拳拳事乡里小人邪!”义熙二年,解印去县,乃赋归

45、去来兮辞。(陶渊明传)57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妻子固请种粳 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B麾而去之 中峨冠而多髯C乃赋归去来兮辞 乃不知有汉 D志不及也 处处志之58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语句划分节奏,划两处。贤者处世天下无道则隐有道则至59翻译文中画线的文言语句。(1)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2)道济馈以粱肉,麾而去之。60结合甲乙两段文字,说说你对陶渊明的认识?(2020江苏淮安六中八年级期中)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桃花源记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

46、行,欲穷其林。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彷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著,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穴中人语老人引杨氏入山之大穴。鸡犬陶冶,居民之大聚落也。至一家,老人谓曰:“此公欲来,能相容否

47、?”对曰:“老人肯相引至此,则必贤者矣。吾此间凡衣服、饮食、牛畜、丝纩、麻枲(x,麻)之属,皆不私藏,与众共之,故可同处。子果来,勿携金珠锦绣珍异等物,所享者惟薪米鱼肉,此殊不缺也。惟计口授地,以耕以蚕,不可取食于人耳。”杨谢而从之。又戒曰:“子来或迟,则封穴矣。”迫暮,与老人同出。(选自南宋康与之昨梦录)61解释下列加点词的意思。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_)麻枲之属(_)此公欲来,能容否(_)杨谢而从之(_)渔人甚异之(_)欲穷其林(_)62把下列句子翻译成汉语。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惟计口授地,以耕以蚕,不可取食于人耳。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63第一段选文的开头描

48、写了桃花源外的自然美景,说说这样写的作用有哪些?64第一段选文中的“渔人”没有留在桃花源,最终是离开了。那么第二段选文中的“杨氏”是否要定居穴中,从文中哪句话可以看出来?65两段选文所描绘的社会在社会面貌居民生活状态等方面有什么相同之处?(2021安徽芜湖二模)请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桃花源诗(节选)嬴氏乱天纪,资者避其世。黄绮之商山,伊人亦云逝。往迹浸复湮,来径遂芜废。相命肆农耕,日入从所憩。桑竹垂余荫,菽稷随时艺。春蚕收长丝,秋熟靡王税。荒路暧交通,鸡犬互鸣吠。俎豆犹古法,衣裳无新制。童孺纵行歌,斑白欢游诣。草荣识节和,木衰知风厉。虽无纪历志,四时自成岁。怡然有余乐,于何劳智慧!注湮(

49、yn):埋没。肆:尽力。艺:种植。暧(i):隐蔽。俎(z)豆:俎和豆。古代祭祀、宴飨时盛食物用的两种礼器。亦泛指各种礼器。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

50、为外人道也。”66请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1)嬴氏乱天纪乱:_(2)自云先世避秦时乱乱:_(3)荒路暧交通交通:_(4)阡陌交通交通:_67请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相命肆农耕,日入从所憩。(2)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68桃花源诗和桃花源记都是通过虚构一个_,寄托的_,也反映了当时人民的美好愿望。但在写作手法上则各有特色:桃花源诗中言避世由来,运用_的手法娓娓道来,自然而顺畅;而桃花源记中则运用_的手法,巧妙而不突兀。69下面是朱光潜诗论中的一段文字。请用一句话来概括朱光潜对陶渊明的评价,不超过15个字。自钟嵘推陶渊明为“隐逸诗人之宗”,一般人都看重渊明的隐逸一方面;

51、值颜真卿作诗表白渊明眷恋晋室的心迹以后,一般人又看重渊明的忠贞一方面。渊明是隐士,却不是一般人所想象的孤高自赏、不食人间烟火气,像红楼梦里妙玉性格的那种隐士;渊明是忠臣,却也不是他自己所敬仰的荆轲、张良那样的忠臣。渊明还有极实际极平常的一方面,他处处都最近人情,保持着一个平常人的家常便饭的风格。(2021湖南绥宁八年级期中)(甲)桃花源记(节选)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

52、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乙)南阳刘子骥南阳刘子骥,好游山水。尝采药至衡山,深入忘反。见有一涧水,水南有二石囷。一闭一开,水深广,不得渡。欲还失道,遇伐薪人问径,仅得还家。或说囷中皆仙方灵药及诸杂物。子骥欲更寻索,不复知处。长沙醴陵县有小水,有二人乘舟取樵,见岸下土穴中水,逐流出,有新斫木片逐流下。深山中有人迹,异之。乃相谓曰:“可试如水中,看何由尔。”一人便以笠自障,入穴。穴才容人。行数十步,便开明朗然,不异世间。(注)囷(qn):这里指似圆形谷仓的巨石。斫:砍削。70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点的词。(1)落英缤纷_(2)阡陌交通_(

53、3)深入态反_(4)穴才容人_71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1)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2)深山中有人迹,异之。72“开明朗然”与桃花源记中的“_”一词相仿。73“深山中有人迹”,根据是什么?(用文中的原话回答)74结合课文内容分析虚构桃花源美景的真实用意。(2021云南玉溪八年级期中)阅读(甲)(乙)两个文段,完成题目。(甲)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彷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

54、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节选自陶渊明桃花源记)(乙)孔子过泰山侧,有妇人哭于墓者而哀。夫子式而听之,使子路问之,曰:“子之哭也,壹似重有忧者。”而曰:“然!昔者吾舅死于虎,吾夫又死焉,今吾子又死焉。”夫子问:“何为不去也?”曰:“无苛政。”夫子曰:“小子识之,苛政猛于虎也。”(节选自礼记檀弓下)(解释)式:同“轼”,车前的扶手横木,这里用作动词。壹:真是,实在。舅:公公。古代以舅

55、姑称呼公婆。小子:古时长辈对晚辈或老师对学生的称呼。75解释下面加点的词语。(1)才通人:_ (2)阡陌交通:_(3)便要还家:_ (4)何为不去也:_76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各句。(1)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2)今吾子又死焉。77从表达方式看,(甲)(乙)两文都运用了_;从艺术表现手法看,(甲)文主要运用了虚构的手法寄托的理想,(乙)文主要运用了_的手法突出主题。78桃花源人、泰山妇人为什么都不愿意离开他们各自生活的地方?(用自己的话回答)(2020四川巴中一模)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甲)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

56、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含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成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晉。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

57、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陶渊明桃花源记)(乙)归去来兮,田园将芜胡不归?既自以心为形役”,奚惆怅而独悲?悟已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实迷途其未远,觉今是而昨非。舟遥遥以轻飏,风飘飘而吹衣。问征夫以前路,恨晨光之熹微。乃瞻衡宇,载欣载奔。僮仆欢迎,稚子候门。三径就荒,松菊犹存。携幼入室,有酒盈樽。引壶觞以自酌,眄庭柯以怡颜。倚南窗以寄傲,审容滕之易安。园日涉以成趣,门虽设而常关。策扶老以流憩,时矫首而遐观。云无心以出岫,鸟倦飞而知还。景翳翳以将入,抚孤松而盘柜。(节选自陶渊明归去来兮辞)(解释)芜:田地荒废。胡:何,

58、为什么。以心为形役:让内心被形体役使。衡宇:指筒陋的房屋。眄(min):斜视,这里有“随便看看”的意思。遐观:远望。岫(xi):这里泛指山峰。翳翳:阴暗的样子。79下列加点词词义不同的一项是( )A便舍船/锲而不舍 B不足为外人道也/以中有足乐者C处处志之/歌以咏志 D寻向所志/寻十余里无迹80下列各句划分节奏不正确的一项是( )A武陵人/捕鱼为业 B自云先世/避秦时乱C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 D田园将芜/胡不归81人们评价陶渊明的辞赋有一种“率真、自然的文章风格”,下列对文中语句的理解,能体现这一特色的一项是( )A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翻译:渔人对此感到非常惊异,又向前划去,想要走到

59、那片林子的尽头。理解:渔人因惊异而寻根问底,引出下文更异之境,用轻朗又富有吸引力的手法引起读者的兴趣。B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翻译:村里面来来往往的行人和耕种劳作的人,男男女女的衣着装束,完全像桃花源外的人。老人和小孩都自得其乐。理解:此处运用借代的修辞手法,展现了男女耕作、老幼欢乐的场景,是理想中的生活图景。C舟遥遥以轻飏,风飘飘而吹衣。翻译:船在水面上轻轻地摇荡着前进,微风吹拂着衣裳。理解:想象自己辞官取道水路,日夜兼程归还的情景。舟之轻飏,风之吹衣;见得弃官之如释重负,表达了摆脱樊笼,归途中的轻松、喜悦。D云无心以出岫,鸟倦飞而知还。翻译:云气自然而然地

60、冒出山头,鸟儿飞倦了也知道回还。理解:这两句描写出游所见之景。从容漫步山间,观白云悠悠从山谷飘出,鸟儿飞倦就返回,对平常细节的描绘中流露出旷而真的感情,淡远潇洒。82(甲)(乙)两文皆出自东晋文学家陶渊明之手,从中可以感受到的志向和独特的生活情趣。结合下面链接材料和文章内容,说说你对此的看法。(链接材料)陶渊明,又名潜,字元亮,自号“五柳先生”,私谥“靖节”,世称靖节先生。浔阳柴桑(江西九江)人。东晋末至南朝宋初期伟大的诗人、辞赋家。曾任江州祭酒、建威参军、镇军参军、彭泽县令等职,最末一次出任为彭泽县令,因为不愿“为五斗米折腰”,八十多天便弃官而去,从此归隐田园,归去来兮辞一文就是其回归田园之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