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届高考语文专题训练:诗歌鉴赏试题精选_第1页
2021届高考语文专题训练:诗歌鉴赏试题精选_第2页
2021届高考语文专题训练:诗歌鉴赏试题精选_第3页
2021届高考语文专题训练:诗歌鉴赏试题精选_第4页
2021届高考语文专题训练:诗歌鉴赏试题精选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Word文档,下载后可任意编辑 2021届高考语文专题训练:诗歌鉴赏试题精选2011届高考语文专题训练:最新诗歌鉴赏试题精选一、阅读下面这首清诗,然后回答问题。(7分)符离吊颍川侯傅公(清)王士禛跃马千山外,呼鹰百战场。平芜何莽苍,云气忽飞扬。寂寂通侯里,沉沉大泽乡。颍川汤沐尽,空羡夥颐王。 颍川侯傅公:指明初大将傅友德,他初随陈友谅,后降明太祖朱元璋,有功于明室,后被太祖“赐死”。通侯里:喻傅公生前居处。汤沐:即“汤沐邑”,借指封地。夥颐王:指张楚王陈胜,汉高祖称帝后为陈胜置守冢三十户。 (1)简析诗歌前两联抒发的思想感情。(3分) (2)赏析颈联中“寂寂”“沉沉”二词的巧妙之处。(4分)

2、(1)首联写人,生动地勾勒出傅公在家乡狩猎时的雄姿与气概(1分),颔联写草原广袤苍绿,鹰隼振翅竟使云气飞扬,此联表面写景,实则暗写傅公劲健勇猛、挟带雄风之状(1分),蕴含了诗人对傅公的敬仰与赞赏之情(1分)。 (2)“寂寂”为“寂寥、冷清”之意,这里形容傅公旧里“寂寂”无闻,冷冷清清(1分),“沉沉”为“茂盛”之意,这里形容陈胜乡里仍兴盛不衰(1分),诗人运用叠词将傅公与陈胜死后衰荣的迥然不同相对比(1分),更衬托出傅公命运之冤屈可悲,抒发了的悲慨之情(1分)。二、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22-23题。(6分)解连环孤雁明张炎楚江空晚。怅离群万里,恍然惊散。自顾影、却下寒塘,正沙净草枯,水平天远。

3、写不成书,只寄得、相思一点。料因循误了,残毡拥雪,故人心眼。谁怜旅愁荏苒。谩长门夜悄,锦筝弹怨。想伴侣、犹宿芦花,也曾念春前,去程应转。暮雨相呼,怕蓦地、玉关重见。未羞他、双燕归来,画帘半卷。 张炎(1248-1319)南宋词人。字叔夏,号玉田,又号乐笑翁。祖籍凤翔成纪(今甘肃天水),寓居临安(今浙江杭州)。前半生在贵族家庭中度过。宋亡以后,家道中落,贫难自给,曾北游燕赵谋官,失意南归,落拓而终。长门:汉武帝时,陈皇后被打入长门冷宫。 22孔行素至正直记载:“张炎尝赋孤雁词,有云写不成书,只寄得、相思一点。人皆称之曰张孤雁。”其中“写不成书,只寄得、相思一点”一句该怎么理解?(2分)23这首词

4、整体上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表达了怎样的情感?请作简要分析。(4分)22参考答案:该句是说雁群飞行能排成一字或人,而孤雁单飞排不成字,故说写不成书信,只能成一点,带回一点相思。 23参考答案:词作运用了托物言志的手法,表达了词人身世飘零之感与家国之痛。全词紧扣一“孤”字展开描写,烘托渲染,以物喻人,将咏物与抒情合而为一,通过对孤雁的描绘,把家国之痛和身世之感尽蕴含在对孤雁这一形象的描绘中。三、阅读下面一首宋诗,回答后面的问题。(7分)阮郎归 秦观湘天风雨破寒初,深沉庭院虚。丽谯吹罢小单于,迢迢清夜徂。乡梦断,旅魂孤,峥嵘岁又除。衡阳犹有雁传书,郴阳和雁无。 注:此词作于郴州贬所;丽谯:壮美的高楼

5、。庄子徐无鬼:“君亦必无盛鹤列于丽谯之间”。晋郭象注:“丽谯,高楼也。”小单于,唐曲调名。此处借指角声。李益听晓角诗:“无数塞鸿飞主度,秋风卷入小单于。” (1)词的上阙主要写景,营造了一个怎样的氛围?(3分) 凄清、孤寂的氛围。冷雨凄风,空空的庭院,还有漫长的清冷之夜,共同营造出了这样的氛围。 (2)词的最后两句是怎样抒发感情的?请作简要分析。(4分) 对比。郴州与衡阳相比更偏僻、离家更遥远,从而可以感知内心的孤独与凄凉;用典。“鸿雁传书”指离家的人借书信寄托思念之情,然而在偏远的郴州,连传信的大雁都没有,这种思念之苦可以说到了绝望的地步。四、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7 分)十五

6、夜望月王建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 1 ) 全唐诗 录人此诗时,“落”写作“在”字。你认为用哪个字更好?为什么? ( 3 分) ( 2 )诗评家认为这首诗妙在后两句。请结合诗句,试从思想情感和表达技巧的角度进行赏析。( 4 分) ( 1 ) “落”字用得好( 1 分),将无形的“秋思”形象化、动态化,新颖贴切( 1 分),仿佛那浓浓的秋思随着银辉洒向人间;而“在”字则平淡寡味,相形见绌多了( 1 分)。 ( 2 )诗人不采用正面抒情的方式直接倾诉自己的思念之情,而是用了一种委婉含蓄,情景交融的疑问句式( 2 分),明明是自己在怀人,偏说“秋思落谁家”

7、把诗人对月怀远的情思,表现得蕴藉深沉,其言外之意、弦外之音是说:在这“人尽望”的中秋之夜,秋思最深的恐怕只有我啊( 2 分) 五、阅读下面一首宋诗,读后回答问题。(6分)春日南宋吴锡畴韶光大半去匆匆,几许幽情递不通。燕未成家寒食雨,人如中酒落花风。一窗草逆濂溪老,五亩园私涑水翁。无赋招魂成独啸,且排春句答春工。 吴锡畴:南宋末年诗人,死后第三年南宋灭亡。濂溪老:即周敦颐,晚年定居于庐山,世称濂溪先生。涑水翁:指司马光,陕州夏县(今属山西)涑水乡人,世称涑水先生。 (1)有人认为兰皋集(宜秋馆汇刊宋人集)把颈联中“逆”“私”二字分别作“忆”“思”二字不妥,为什么?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3分) 答

8、: (2)怎样理解诗中的“幽情”?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3分) (1)“逆”是迎接的意思,“私”是偏爱的意思。(1分)颈联使用拟人手法,赋予绿草田园以人性人情,写出它们对其主人的亲昵之状,曲折而又深刻地表现了诗人对田园生活的喜爱之情。这两字写活了田园,深化了人物性格。如果作“忆”“思”,则使诗意单调,面面呆板,诗意索然。(2分)(对诗歌语言表达效果的考查。)(2)“幽情”在本诗中有两个层面的意思:一是伤春之情。(1分)一是忧国之情。(1分)盛春已经过去了,而南宋也是国运衰微,盛景不再,大势已去,故这“幽情”从表面看似是伤春,从全诗看它暗含着忧国伤时的隐痛。(1分)(对诗歌语意理解及思想内容的考

9、查。)六、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89题。题西溪无相院张先积水涵虚上下清,几家门静岸痕平。浮萍破处见山影,小艇归时闻草声。入郭僧寻尘里去,过桥人似鉴中行。已凭暂雨添秋色,莫放修芦碍月生。 无相院:即无相寺,在湖州西南黄於山,始建于吴越。鉴:镜子。 8“浮萍破处见山影,小艇归时闻草声”这两句诗写景有怎样的特点?请简要分析。(6分) 9张先在当时就有一个绰号,叫做“张三影”,这首诗也多处写“影”,有明写有暗写。请找出两处暗写“影”的诗句,并加以说明。(5分) 8(1)上句着眼视觉,写浮萍破处,山影在水中显现出来,呼应了第一联的“清字”。(3分)下句则着重于听觉,以细微的草声衬托出环境的宁静,呼应

10、了第一联的“静”字。(3分) 9过桥人似鉴中行,暗写人影(或桥影)。莫放修芦碍月生,暗写月影(或芦影)。 七、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回答问题。(7分)下终南山过斛斯山人宿置酒李白暮从碧山下,山月随人归。却顾所来径,苍苍横翠微。相携及田家,童稚开荆扉。绿竹入幽径,青萝拂行衣。欢言得所憩,美酒聊共挥。长歌吟松风,曲尽河星稀。我醉君复乐,陶然共忘机。 翠微:青翠的山坡。 松风:指古乐府风入松曲,也可作歌声随风入松林解。 机:世俗的心机。 (1)“美酒聊共挥”句中的“挥”改为“饮”好不好?为什么?(3分) (2)“我醉君复乐,陶然共忘机”,结合全诗分析,让诗人“醉”的原因除了酒,还有哪些?(4分) (1)

11、不可以。“挥”字写出了诗人饮酒时的豪放、洒脱的形象,而“饮”不具备这种表现力。(2分)其次,“挥”押韵而“饮”不押韵。(1分) (2)让诗人“醉”的一是风景:白天游山,怡人的山景让诗人沉醉。(1分)其次,饮酒时天上有明月星星,身边有绿竹、靑萝、幽径,那环境让人迷醉。(1分)二是人情:能在朋友的家里和知己“欢言”、“长歌”,忘记人世间的一切烦恼,自然会陶醉。(2分)八、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21-22题。(7分)书友人屋壁 魏野达人轻禄位,居处傍林泉。洗砚鱼吞墨,烹茶鹤避烟。闲惟歌圣代,老不恨流年。静想闲来者,还应我最偏。 达人:指通达知命之人,这里指友人俞太中。 21颔联中有两字用得生动传神,请

12、找出并简要分析其表达效果。(3分) 22结合全诗,简析尾联的表现手法和表达的情感。(4分) 21颔联中“吞”和“避”字用得生动传神。友人到流泉洗砚,招得鱼儿争先恐后地吞咽墨水;点火煎茶,熏得炉边的鹤来不及避开。这两个动词极富画面感,即写了友人生活的闲散自由,又表现了心境的闲逸安宁。22、尾联从对面落笔,替友人设想,将自己引入了诗中。表达了自己不好名利,心境偏远,脱离尘俗的志趣,更借此传达了和友人一致的对隐逸生活的追求。(若答和首联“达人轻禄位”相呼应也可。)九、阅读下边一首宋诗,完成后边题目。(8分)午 枕 宋王安石午枕花前簟欲流,日催红影上帘钩。窥人鸟唤悠扬梦,隔水山供宛转愁。 (1)诗歌第

13、二句点明了梦醒的时间,请说说“催”字表现诗人什么感受?(4分) (2)有人说三四两句很有艺术表现力,请说说诗人运用了哪些表达技巧。(4分) (1)他完全没有想到一觉睡了那么长时间,表达了诗人惊异之情;感觉到时间流逝得很快,表明诗人睡得很香很甜。(大意对即可,答对一点得2分) (2)诗人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使鸟和山都人性化,表达了的忧愁。采用了对比和反衬,以窥人鸟的无情来反衬隔水山的有情。“悠扬”“宛转”,前者是双声,后者是叠韵,因声见情委婉地表达了诗人内心的缠绵不绝的情愫。三四两句对仗工整,语意连贯:诗人鸟唤而梦醒,梦醒而见山,见山而人愁,展现了一个相当复杂的心理过程。(四点中答对两点给满分

14、,有其他合理答案同标准给分)十、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问题。点绛唇绍兴乙卯登临绝顶小亭叶梦得缥缈危亭,笑谈独在千峰上。与谁同赏,万里横烟浪。老去情怀,犹作天涯想。空惆怅。少年豪放,莫学衰翁样。 高宗朝,叶梦得任建康知府,曾成功地阻止过金兵的渡淮入侵。本篇是他晚年退居吴兴后的作品,当时宋王朝南渡已有八年。 (1)请指出“万里横烟浪”中“横”字的作用。(2分) (2)试析“老去情怀,犹作天涯想”的表现手法。由此句可以联想到曹操龟虽寿中的哪两个句子?(4分) (3)“空惆怅。少年豪放,莫学衰翁样”,历来为评论家所推崇。请简要分析其表达的情感。(4分) (1)(2分)用一个“横”字,与 “万里”相应

15、,描写出江河烟浪的宽阔和无边无际。(2分,答出“描写出烟浪的宽阔和无边无际”即可) (2)(4分)以“老去情怀”反衬“天涯想”的爱国心切,矢志不渝;“老骥伏枥,志在千里”。(反衬1分,分析1分,诗句2分) (3)(4分)“空惆怅”抒发了虽有报国雄心却又壮志难酬的情怀;“少年豪放,莫学衰翁样”勉励下一代并寄希望于下一代的爱国情怀。(两点,每点2分) 十一、阅读下面的宋词,根据提示,完成赏析。(7分)少年游北宋 柳永参差烟树霸陵桥,风物尽前朝。衰杨古柳,几经攀折,憔悴楚宫腰。夕阳闲淡秋光老,离思满蘅皋。一曲阳关,断肠声尽,独自凭兰桡。兰陵王柳北宋 周邦彦柳阴直,烟里丝丝弄碧。隋堤上、曾见几番,拂水

16、飘绵送行色。登临望故国,谁识京华倦客?长亭路,年去岁来,应折柔条过千尺。闲寻旧踪迹,又酒趁哀弦,灯照离席。梨花榆火催寒食。愁一箭风快,半篙波暖,回头迢递便数驿,望人在天北。 (蘅臯:生长香草的江边高地。隋堤:汴河之堤,隋炀帝时所修。寒食:清明前一天为寒食。榆火:朝廷于清明节取榆、柳之火以赐百官。 (1)划线句都借折柳伤别,但写法不同,请简要分析。 (4分) 答:柳词写的是秋柳,用的是比喻,诗人借伤柳以伤别,一反古人“乐景写哀情”做法,以哀景映衬手法,突出了人间离恨之深。周词写的是春柳,用的是夸张,设想在长亭路上,年复一年,送别时折断的柳条恐怕要超过千尺了。表面看来是爱惜柳树,而深层的涵义却是感

17、叹人间离别的频繁。情深意挚,耐人寻味。 (2)请分析两首词末句中“独自”和“愁”在情感表达上的妙用。(3分) 答:“独自凭兰桡”句,收景出人,以人物行动见意,把读者引入词情最苦处,“独自”二字下得沉重,写出自己带着深深的别离愁情倚着船浆孤身飘零而去的愁苦况。 “愁一箭风快” “愁”字下得新奇,代行者设想,风顺船疾,行人本应高兴,词里却用一“愁”字,因为有人让他留恋着。回头望去,那人已若远在天边,只见一个难辨的身影,“愁”字包含着无限的怅惘与凄惋。 十二、阅读下面宋词,然后回答问题。(7分)如梦令曹组门外绿阴千顷,两两黄鹂相应。睡起不胜情,行到碧梧金井。人静,人静。风动一庭花影。 (1)请从动静

18、的角度,分析本词的写景特色。(3分) (2)简析诗人为什么“不胜情”。(4分) (1)“门外绿阴千顷”写静态,“两两黄鹂相应”,写动态;(1分)“人静,人静”,写静态;“风动一枝花影”,写动态。(1分)这两处描写,动、静结合,以动衬静(分),营造了清幽的境界。(1分) (2)醒来闻黄鹂两两相应,而人却独处;(分)起行又静不见人,唯见风动花影。(分)这种寂寞的环境,让诗人产生了孤独难耐之情。(分) 十三、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缺 题刘禹锡故人日已远,窗下尘满琴。坐对一樽酒,恨多无力斟。幕疏萤色迥,露重月华深。万境与群籁,此时情岂任。 (1)对“故人”的思念贯穿全篇,请结合诗句具体分析。

19、(4分) (2)“幕疏萤色迥,露重月华深”两句渲染了怎样的氛围?表达了怎样的心情?(6分) (1)首联睹物思人,由“尘满琴”想到“故人日已远”;颔联写因故人不在而独酌无趣;颈联写夜深露重表达思念时间之久;尾联写身边一切都能触发情思,表达思念之深。(4分。每层意思1分) (2)空阔、幽清、寂静;(3分。每层意思1分)孤独、寂寞(孤寂)、感伤。(3分。每层意思1分) 十四、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11分)南歌子 贺铸疏雨池塘见,微风襟袖知。阴阴夏木啭黄鹂。何处飞来白鹭、立移时,易醉扶头酒,难逢敌手棋。日长偏与睡相宜。睡起芭蕉叶上、自题诗。 贺铸,出身于没落贵族家庭,但他秉性刚直,不阿权贵

20、,一生屈居下僚,郁郁不得志。 8、词的上片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结合内容作简要分析。(5分) 9、词的下片一连写了士大夫消夏乐闲的哪四件生活琐事?在笔下,这些事似乎都有一种和韵事格格不入的苦涩味,与上片大异其趣,请简要分析(6分) 8、上片描绘出一幅闲适恬谈、生机勃勃的夏日风景图。(2分)词人独立庭院,点点疏雨在池塘中留下了微微的涟漪,轻风拂面而来。周围树木成阴,枝头上黄鹂婉转啼鸣,一只不知从何处飞来的白鹭,落在池畔,迟迟不愿离去。词人观疏雨、沐轻风、听黄鹂、友白鹭,怡然自得,其乐陶陶。(3分) 9、写了饮酒、下棋、睡觉、题诗四件生活琐事。(2分,两个1分,四个2分)饮酒而“易醉”,下棋而敌手

21、“难逢”,字里行间蕴含着的仍然是一种百无聊赖的心绪;夏日长长,无所事事,最适合于睡觉,自我解嘲;睡起题诗,则只能“自题”自赏,自取其乐。(2分)透露着孤寂落寞、知音难求的情怀和无所事事、壮志难酬的痛苦。(2分,大意对即可)十五、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满 江 红刘克庄金甲雕戈,记当日、辕门初立。磨盾鼻,一挥千纸,龙蛇犹湿。铁马晓嘶营壁冷,楼船夜渡风涛急。有谁怜、猿臂故将军,无功级?平戎策,从军什,零落尽,慵收拾。把茶经香传,时时温习。生怕客谈榆塞事,且教儿诵花间集。叹臣之壮也不如人,今何及! 盾鼻:盾中央的纽。磨盾鼻:在盾鼻上磨墨。无功级:指汉代李广抗击匈奴,屡立战功,却不得封侯。榆塞

22、:代指北方边塞。 赏析:这首词原有自注:“忽动从戎之兴”,即忽然产生从军杭金的念头。 词的上片从对往日军营生活的回忆写起。“记当日”表明时间是回忆往日,写自己担任军门工作时的威武之气,当时刘克庄在李狂幕府做文书,被誉为“烟书檄笔,一时无两”。他本人也颇为自负,正所谓“少年自负凌云笔”。接下来“磨盾鼻”三句,显示出自己写文书时的文思敏捷,倚马可待;“铁马”两句源自于陆游书愤一诗的名句:“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晓嘶”和“夜渡”相对,表明强敌压境,战斗紧迫,对仗工整。最后“有谁怜”三句,是借“李广难封”典故表明自己曾经满怀壮志,最后却是无功而归,充满怨愤和遗憾之情。总体看来,上片在回忆

23、往日情形时经历了由高昂到怨愤的情绪过程。下片是抒写诗人心中悲凉深沉的哀叹之情。诗人现在已是无路请缨,“心有余而力不足”,只能正话反说来倾诉心中的愤慨。第一句说那些杭敌恢复的方略和军中生活的记录,已经零落殆尽,而自己也没有心思去整理。只能靠着焚香煮茗来打发时光,这句与辛弃疾鹤鸽天中“却将万字平戎策,换得东家种树书”有异曲同工之妙,表达的都是一种无奈之情。“生怕”两句写出过去遭遇给留下的伤痛,不但自己不谈,而且连客人也要避之。末尾一句语出烛之武:“臣之壮也,扰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已。”(左传)看似叹息时光流逝,实际上感叹的是自己如今壮志未酬身先老,运用了曲笔的手法。 整首词风格与辛词极似,在慷

24、慨淋漓之中满含悲凉深沉之哀叹。主题是要收复中原建立功名,曲笔的运用恰当地表现了英雄失志却又不甘寂寞的思想。 正话反说:类似于反语,立意较为含蓄,如本词的第二句,极力写自己放弃抗敌大计,一门心思致力于温习茶经香谱、教孩子诵读花间集这样平庸日常的琐事。一个“时时”,一个“生怕”,从反面表达了自己恢复山河的抱负难为所用的无奈和悲哀。这种无奈和悲哀对于来说,难以直面,只能出以自嘲的口吻。这正话反说的背后,有着对时光虚掷、壮志难酬的深沉伤痛。 上阕“磨盾鼻,一挥千纸,龙蛇犹湿”中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这样写有什么作用?(3分) 答案: 修辞手法(夸张、比喻、借代),答对其中一种得1分;答对其中两种得2分;

25、多答不扣分。扣住“比喻”、“借代”或“夸张”手法分析作用且表述准确,则再得2分。 上阕“铁马晓嘶营壁冷,楼船夜渡风涛急”两句,描绘了一幅怎样的战争场面?(3分) 答案: 语句通顺,描述基本准确,一句1分;采用分总或总分结构均可;生硬翻译,则此处的2分不可赋予。概括,意对即可,1分;若概括不准确,此处的1分,不可赋予。 这首词主要表达了什么样的思想感情?请结合诗句,作简要分析。(4分) 答案: 感情,3分;答出其中(虽有战功却不获封赏的怨愤之情,英雄失路、壮怀难伸的隐痛和酸苦)一种,得2分;两种,得3分;意对即可。若联系诗句作答,则再得1分。十六、读下面这首诗,完成-题。(17分)梅花引 荆溪阻

26、雪(南宋)蒋捷白鸥问我泊孤舟,是身留,是心留?心若留时,何事锁眉头?风拍小帘灯晕舞,对闲影,冷清清,忆旧游。旧游旧游今在否?花外楼,柳下舟。梦也梦也,梦不到,寒水空流。漠漠黄云,湿透木棉裘。都道无人愁似我,今夜雪,有梅花,似我愁。 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这首词以“白鸥问我泊孤舟”起笔,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引出孤舟受阻的题意。 B“心若留时,何事锁眉头?”以问句形式,直接回答了“是身留,是心留”的问题。 C“花外楼,柳下舟”回忆和故友同游的情景,与眼前冷清凄寒的景象形成鲜明对比。 D词中“旧游”“梦也”等词语的重叠使用,使作品表达的情感回环跌宕,读来韵味十足。

27、请结合词句简要分析词中“我”的形象。(4分) 结尾“今夜雪,有梅花,似我愁”是怎样表达词人的愁情的?请加以解说。古诗词中写愁情的名句还有很多,如李煜的“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请从你熟悉的古诗词中另外举例,赏析其表达效果。(10分) B(3分) (4分)答题要点: (1)答出形象特点:孤独、愁苦的词人形象。(2分) (2)结合词句分析:从神态、心理、动作、环境、侧面等方面分析,能够表现出词人形象即可。(2分) 答题要点: 第一问:写出表现手法(映衬、拟人),并能结合词句恰当分析。(3分) 第二问:举例准确(1分),能进行赏析(3分),语言表达通顺(3分)。 十七、阅读下面这首宋词

28、,然后回答问题。(8分)少年游苏轼润州作,代人寄远。去年相送,余杭门外,飞雪似杨花。今年春尽,杨花似雪,犹不见还家。对酒卷帘邀明月,风露透窗纱。却是姮娥怜双燕,分明照、画梁斜。 注:姮娥,即嫦娥。 (1)上阕“雪”与“杨花”互喻,构思巧妙,试分析这两个意象在表情达意方面所起的作用。(4分) (2)结合诗句分析下阕运用了什么手法,表达了主人公怎样的情感。(4分) (1)雪与杨花代表着两种不同节候的特点,一可以形象地表示气候由冷到极暖,双方离别时间之长,从而表达对远人深深的思念;(2分)二可以构成洁白迷濛的景象,象征着纯真而纷乱的情思。(2分) (2)想象(联想)、反衬、拟人。把月照梁上燕想象为月

29、中嫦娥只垂爱于成双成对的燕,而不顾怜空闺独守之人,表达了主人公的孤寂和思念。由双栖燕联想到单栖人,反衬出独守空闺的孤单寂寞。(手法任答一种1分,分析1分,情感2分。)十八、阅读下面诗歌,回答问题。(7分)村行 王禹偁马穿山径菊初黄,信马悠悠野兴长。万壑有声含晚籁,数峰无语立斜阳。棠梨叶落胭脂色,荞麦花开白雪香。何事吟余忽惆怅?村桥原树似吾乡。 (1) 这首诗从首联到尾联,反映了诗人怎样的感情变化 ? 请联系全诗进行分析。 (3分) (2) 这首诗写景有什么特色?请结合全诗作简要的分析。 (1)答案:村行本是“野兴长”,却触景生情,看到“村桥原树”却想起了自己的故乡因此而“忽惆怅”。前后的情感变

30、化,突触了的思乡之情。 此题中有“野兴长”“忽惆怅”、“触景生情”、“思乡之情”三个得分点。 (2)答案:视觉、听觉、嗅觉相结合(1分),运用了对比的手法(衬托、映衬),(1分)拟人的手法(1分),通过对“晚籁”、“山峰”、“斜阳”、“落叶”、“荞麦花”的描写,描绘了一幅,有动有静,有声有色有香,格调亮丽、富有诗意的秋日山村晚晴图。(1分)十九、阅读下列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8分)破阵子 晏殊燕子来时新社,梨花落后清明,池上碧苔三四点,叶底黄鹂一两声,日长飞絮轻。巧笑东邻女伴,采桑径里逢迎,疑怪昨宵春梦好,元是今朝斗草赢,笑从双脸生。 (1)杜甫在蜀相中写道“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31、”,在晏殊的这首词中也写到了黄鹂鸟的声音-“池上碧苔三四点,叶底黄鹂一两声”,试结合原诗词,简要分析二者所表达的感情有何不同。(4分) (2)词的下阕写人物,试简要分析青年女子是一个怎样的形象,并说说是从哪几个方面来刻画这一青年女子形象的。(4分) (1)答案:蜀相中,写黄鹂鸟的叫声是用了以动衬静的写法,用黄鹂鸟的叫声反衬出诸葛亮祠堂周围的寂寥冷落,寄托着诗人对诸葛亮身后凄凉的哀叹和同情。亟盼良相贤才平叛定国,抒发了报国无门的无奈与悲愤之情。同时也有物是人非、历史沧桑的感慨。 晏殊的破阵子用黄鹂鸟的叫声衬托出周围的幽静,写出了春光的美好,抒发了热爱春光的欢快自在之情。 (2)答案:活泼天真、纯

32、洁无瑕的少女形象。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刻画青年女子形象-声音: 巧笑,表情和动作:逢迎、笑从双脸生,心理:疑怪昨宵春梦好。 二十、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始闻秋风刘禹锡昔看黄菊与君别,今听玄蝉我却回。五夜飕飗枕前觉,一年颜状镜中来。马思边草拳毛动,雕眄青云睡眼开。天地肃清堪四望,为君扶病上高台。 注:刘禹锡(772-842)因参加王叔文变法,反对宦官和藩镇割据势力,失败后被贬为朗州司马,迁连州刺史,但却永不放弃自己的追求,晚年写下这首始闻秋风。 (1)全诗是怎样写秋风的?请简要分析。(4分) (2)赏析颈联“动”“开”二字,说说其中蕴藏着诗人怎样的情怀?(4分) (1)全诗用拟人手

33、法来描写秋风(1分)诗人将秋风称作“君”,描写去年秋序已尽时与秋风一起观赏黄菊怒放,暑尽秋来,一返人间,共聆寒蝉啼鸣(2分),诗人用拟人手法匠心独具地创造了一个多情多义,情意款款的秋风形象(1分)。 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的手法来描写秋风(1分),前两联正面描写秋风,五更时分,凉风飕飕,突出作别经年,秋风依然那样刚疾劲肃;后两联侧面描写秋风,骏马抖动鬃毛,向往驰骋,鸷雕睁开睡眼,直视苍穹,长天大地澄澈清明,世间万物虎虎生气(2分),通过这样的描写,诗人表现了虽经政治坎坷,依然豪迈的气概(1分)。 (2)“动”意为“抖动”“振动”, “开”意为“张开”(1分)。这两个动感很强的词语,极为传神地

34、刻画出骏马一展骥足奔驰疆场,和鸷雕展翅蓝天,搏击长空的形象。(1分)不仅反映了它们内心的“思”和“盼”,还显示出一种潜藏的力量,(1分)集中地抒发了诗人不服老,还想为国立功的昂扬斗志和积极进取的豪情。(或表达了诗人奋发进取、积极向上、豁达乐观的人生观。)(1分)二十一、读下面这首诗,完成-题。(7分)金陵驿文天祥草合离宫转夕晖,孤云飘泊复何依?山河风景元无异,城郭人民半已非。满地芦花和我老,旧家燕子傍谁飞?从今别却江南路,化作啼鹃带血归。 注 此诗写于1279年秋,诗人抗元战败被俘,在押往大都(北京)途中,路经金陵(南京)而作。离宫即行宫,南宋初,高宗曾留驻金陵,建立行宫。 下列对本诗的理解,

35、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首句写诗人目睹之景,衰草遍地、行宫荒凉、夕阳残照,一幅破败景象,暗示了南宋朝廷已经覆灭。 B三、四句采用对比手法,“元无异”“半已非”巨大的反差设置,写出了战争摧残后城垣颓坏、人民离散的景象。 C五、六句融情于景,通过写满地芦花的衰落飘零和旧家燕子的无依无靠,表达了诗人对自身命运的叹惋。 D此诗语言不事雕琢,抒情真挚自然,虽无“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那么慷慨高昂,却也沉挚悲壮。 结合全诗,简述结尾两句所表达的思想感情。(4分) C不能只说是对诗人命运的叹惋。 第六句化用典故“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一方面照应着第五的“满地芦花和我老”抒发身世

36、之悲,又紧承三四句,通过写经历战争浩劫后“旧家燕子”无处可飞,抒发兴亡之感,失国之痛。 答案要点:对山河破碎、国家灭亡的悲痛;对故国山河土地的眷念;虽九死而无悔的殉国之志(或以死报国的决心)。 :(共3点,答对1个要点2分,2个要点3分,3个要点4分。) 从“山河风景元无异,城郭人民半已非”看出对山河破碎,国家灭亡的悲痛之情;“从今别却江南路”化用楚辞招魂“魂兮归来哀江南”的诗句,写自己此行将一别无还,“江南”作为南宋家园的象征,眷恋故土之情可见一斑,“化作啼鹃带血归”使用杜鹃啼血的典故,抒发了以死殉国的决心。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8分) 眼儿媚无名氏萧萧江上荻花秋,做弄许多愁。

37、半竿落日,两行新雁,一叶扁舟。惜分长怕君先去,直待醉时休。今宵眼底,明朝心上,后日眉头。 (1)这首词的上下两片都围绕一个“愁”字抒写情绪,但在写法上有所不同,请写出其中的两点不同。(4分) (2)这首词里的数量词和时间名词的运用很有特色,请结合词句分别进行简要赏析。(4分) (1)(4分)上片从空间落墨,下片从时间着笔;上片借景物描写渲染愁绪,下片用心理描写表达愁绪(或直接抒写离别的痛苦)。(酌情给分。) (2)(4分)这首词上片使用了“半竿”“两行”“一叶”等数量词,描写那西沉的太阳只剩半根竹竿那么高了;两行新雁越飞越远,飞往南方老家去了;眼前的这一条小船,就要载着我的朋友(或郎君)别我而

38、去了。数量词表达准确,对仗工整,使离别之景饱含愁情。(2分)下片使用了“今宵”“明朝”“后日”这些时间词,巧用“今、明、后”写时间的推移,配以“宵、朝、日”三字,则又有了夜晚、早晨、白天的变化,在虚实结合中渲染了无尽的愁思。(2分)(酌情给分。)二十二、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书边事张乔调角断清秋,征人倚戍楼。 春风对青冢,白日落梁州。大漠无兵阻,穷边有客游。 蕃情似此水, 长愿向南流。 注:唐朝自肃宗以后,河西、陇右一带长期为吐蕃所占。大中十一年,吐蕃将尚延心以河湟降唐,其地又全归唐朝所有。自此,唐代西部边塞地区才又出现一度和平安定的局面。 (1)首联两句中各有一个字用得十分

39、传神,请找出来,并说说这样写的好处。(4分) (2)从全诗看,表达了怎样的愿望?请简要分析。(4分) (1)(4分)前一句中“断”,是尽或占尽的意思,将角声音韵之美和音域之广传神地表现了出来;(2分)后一句,“倚”字,则微妙地传达出边关安宁、征人无事的神旨。(2分) (2)(4分):表达了渴望民族长久团结的美好愿望(2分)。诗的前三联的描绘,不仅写了边塞军旅生活的安宁,还展示了辽阔的边塞日丽平和的景象。(1分)末联则用了生动的比喻:蕃情能象这大河一样长久地向南流入中原该多好啊!十分自然地抒写出了自己的心愿(1分)。二十三、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6分)春山夜月于良史春山多胜事,赏玩夜忘

40、归。掬水月在手,弄花香满衣。兴来无远近,欲去惜芳菲。南望鸣钟处,楼台深翠微。 1、诗中起提纲挈领、统率全篇作用的句子是_。 2、你认为诗中哪一联写得最为精妙?谈谈你这样理解的理由。 春山多胜事,赏玩夜忘归。诗中写得最为精妙之句是颔联“掬水月在手,弄花香满衣。”理由可以有从结构上看,“掬水”句承第二句的“夜”,“弄花”句承首句的“春”,笔笔紧扣,自然圆到。一、二句波纹初起至这两句形成高潮,以下写赏玩忘归的五、六两句便是从这里荡开去的波纹。这两句写山中胜事,物我交融,神气完足,人情物态两面俱到,既见出水清夜静与月白花香,又从“掬水”“弄花”的动作中显出诗人的童心不灭与逸兴悠长。所写“胜事”虽然只有

41、两件,却足以以少胜多,以一当十。“掬水”句写泉水清澄明澈,照见月影,将明月与泉水合而为一;“弄花”句写山花馥郁之气溢满衣衫,将花香衣香浑为一体。艺术形象虚实结合,意境鲜明,妙趣横生。精于炼字,“掬”字,“弄”字,既写景又写人,既写照又传神,确是神来之笔(突出一点谈,即可)二十四、阅读下面这两首元曲,回答89题。(8分)天净沙 秋 白朴孤村落日残霞,轻烟老树寒鸦,一点飞鸿影下。青山绿水,白草红叶黄花。天净沙 秋思 马致远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8.请分别说出“轻烟老树寒鸦”的“寒”字、“枯藤老树昏鸦”的“昏”字的妙处。(4分) 9.请简要分析这两首元曲

42、的不同之处。(4分) 8. “轻烟老树寒鸦”的“寒”字,突出了深秋的特点, 渲染了冷寂的气氛,表达了惆怅之情。(答出其中两点即可得2分) “枯藤老树昏鸦”的“昏”字,点明了时间日渐黄昏,与“夕阳西下”相呼应,引发了的羁旅之愁。(答出其中两点即可得2分) 9.不同点有:秋表达了孤寂惆怅之情,这种惆怅失落之情在后来似乎得到了些许安慰;而秋思主要表达了羁旅之愁。从表达情感的方式上看,秋比较含蓄蕴藉;而秋思则有直抒胸臆的内容。秋的写景顺序为由远及近;而秋思的写景顺序是由近及远。秋思的意境比秋更为凄清阔远。(答出其中两点即可得4分,其他能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二十五、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6分

43、)江乡故人偶集客舍戴叔伦天秋月又满,城阙夜千重。还作江南会,翻疑梦里逢。风枝惊暗鹊,露草泣寒虫。羁旅长堪醉,相留畏晓钟。 (1)“风枝惊暗鹊,露草泣寒虫”一句描绘了怎样的夜色,表达了怎样的感情。(2分) (2)“羁旅长堪醉,相留畏晓钟”一句中哪两个字用得最好?有怎样的表达效果?(4分) (1)这两句通过乌鹊的惊动和秋虫的悲鸣表现了夜色的沉寂和凄凉。抒写了身世飘泊之感和宦海浮沉之痛,寓有怀乡思亲的悲凉况味。 (2)长、畏。“长”意即永远沉醉不愿醒来,只有在这样的境界中,才能忘却飘零之苦,暂得欢愉;侧面表现了流离的痛苦。“畏”是说害怕听到报晓的钟声,曲折地表达了不忍与朋友分别的心理,传达了对友情的

44、珍视和飘泊在外的痛楚。二十六、阅读下面宋词,然后回答问题。(7分)临江仙 送钱穆父苏轼一别都门三改火,天涯踏尽红尘。依然一笑作春温。无波真古井,有节是秋筠。惆怅孤帆连夜发,送行淡月微云。樽前不用翠眉辈。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 注钱穆父:苏轼的友人,时被谪出知瀛州。改火:指年度的更替。筠:竹。 (1)“无波真古井,有节是秋筠”句运用了何种修辞手法?赞扬了友人什么样的品格?(4分) (2)“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句,有人认为豪放达观,有人认为失意惆怅,你的看法呢?简要分析。 (1)运用了比喻和对偶的手法,赞扬了友人淡泊、坚贞的品格(4分,“手法”2分,“品格”2分) (2)是豪放达观,意在劝慰

45、他人。诗人认为人生如行旅,人人都是漂泊的旅人,自当随遇而安。表现了诗人超然物外,恬淡自安的洒脱情怀。是失意伤怅。意在感伤自身。诗人认为自己和友人一样不幸。表达了诗人对仕宦浮沉的惆怅,对身世飘零的慨叹。如说既有豪放达观,又有失意惆怅,心境复杂,言之成理亦可。(4分,其中“看法”1分,联系作品分析3分)二十七、阅读下面一首词,完成词后题目。六幺令 次韵和贺方回金陵怀古,鄱阳席上作李纲长江千里,烟淡水云阔。歌沉玉树,古寺空有疏钟发。六代兴亡如梦,苒苒惊时月。兵戈凌灭。豪华销尽,几见银蟾自圆缺。潮落潮生波渺,江树森如发。谁念迁客归来,老大伤名节。纵使岁寒途远,此志应难夺。高楼谁设。倚阑凝望,独立渔翁满

46、江雪。 李纲(1083-1140)字伯纪,号梁溪先生,北宋末、南宋初抗金名臣。一度起用为相,曾力图革新内政,仅七十七天即遭罢免。多次上疏,陈抗金大计,均未被采纳。玉树,指玉树后庭花,为南朝陈后主为其爱妃张丽华所制。 8词的上片,诗人为了凸显“六代兴亡如梦”的物是人非之感,主要运用了哪种表现手法?请结合具体词句作简要分析。(6分) 9词的下片提到了“渔翁”的形象,请简要概括这一形象的特点,并说明诗人写到这一形象的用意。(5分) 8词的上片主要运用了对比(2分)的表现手法来表达感慨。诗人以“千里长江”、“古寺疏钟”、“天上银蟾”的存在与金陵的衰亡进行对比,(2分)鲜明地表达了“六代兴亡如梦”的感慨

47、。(2分) 或词的上片主要运用了反衬(2分)的表现手法来表达感慨。诗人以“千里长江烟淡水阔,古寺疏钟回响不绝,天上银蟾圆缺自若”的永恒自然之景,反衬金陵的衰亡(2分),鲜明地表达了“六代兴亡如梦”的感慨。(1分) (答“借景抒情”、“用典”等虽用到,但不是主要的手法,酌情给分,不超过3分。) 9渔翁是一个独立不移、坚韧不拔的形象。(2分)诗人化用柳宗元江雪中的诗句,以渔翁的形象自比,(1分)来表达自己虽境遇多舛,但仍矢志不移,坚持抗金,挽救民族危亡的决心。(2分)二十八、阅读下面这首训,完成-题。(7分)怨王孙李清照湖上风来波浩渺,秋已暮、红稀香少。水光山色与人亲,说不尽、无穷好。莲子已成荷叶

48、老,清露洗、蘋花汀草。眠沙鸥鹭不回头,似也恨、人归旱。 对这首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上阕的“秋已暮”点明深秋时节,本词写的是深秋触日所见的特定景色。 B本词中的“红稀香少”与如梦令中的“绿肥红瘦”有异曲同工之妙。 C下阕的“洗”字,将植物着露水后的清新、肃爽的特点突出出来。 D尾句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从鸥鹭的角度抒发情感,更为含蓄、深切。 这首词抒发了什么情感?请结合词句回答。(4分) D(拟人) 抒发对深秋时节山水风光的喜爱和愉悦之情。如“湖上风来波浩渺”,写出了秋高气爽之景,令人心旷神怡,“水光山色与人亲”写出了诗人对风光的喜爱之情。而“莲子”“荷叶”“清露”“蘋花”“汀草”

49、“眠沙鸥鹭”这样的清新之景也寄寓着诗人的喜悦之情。二十九、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1011题碛西头送李判官入京 岑 参一身从远使,万里向安西。汉月垂乡泪,胡沙费马蹄。寻河愁地尽,过碛觉天低。送子军中饮,家书醉里题。 注碛西,即安西都护府,治所在今新疆库车附近;寻河:史载张骞出使西域时曾去寻找黄河源头。 10“汉月垂乡泪,胡沙费马蹄。寻河愁地尽,过碛觉天低。”运用了多种手法,请列举除对偶之外的两种,并简析其艺术效果。(6分) (1)运用拟人的手法。诗歌把无生命的月亮人格化,生动地描写了在长安与家人见惯了的一轮明月,此时却挂在沙漠上,显得有几分愁惨,仿佛在对人垂泪一样。 运用主客换位的方法。诗人不说自

50、己因对月思乡而垂泪,却反说明月对己垂泪。而自己的思乡之念,已形象地寄托于月亮这个物象之中 融情于景。“汉月”高照,“胡沙”无边,遥相对应,天上地下的景物融成一片,更衬托出孤身一人在苍凉沙漠上行进的艰难。 “费”字炼字极佳。诗人没有直接写沙漠夜行的困难,而用“费马蹄”间接体现,“马蹄”之“费”,明指对马蹄的磨损,暗含沙软难行,足见行进的艰难。 用典贴切,内涵丰富。一是点出张骞出使西域与诗人戍边的自然环境接近,二是用这个典故寓指简直要走到天地的尽头,表现路途遥远。(手法1分,分析2分。有列举其他手法,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 11答案:诗人通过自己由长安进入安西时的情景和在军帐中与临行的李判官痛饮,

51、以及酒酣作书,托李判官带回的细节描写,(分析2分)表达诗人不畏艰难、远戍边疆的报国之心(或暗含了李判官人京,旅途艰难,须多保重之意)(1分),抒发了怀念亲友的乡思。(2分) 三十、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6分)宜春苑范成大狐塚獾蹊满路隅,行人犹作御园呼。连昌尚有花临砌,肠断宜春寸草无。 解释 宜春苑:北宋皇家的东御园,在汴京东二里,靖康之难后被废。范成大,南宋著名爱国诗人,他反对议和,力主抗金,收复失地。连昌:唐代宫殿名,玄宗时曾盛极一时,安史之乱后荒废。 (1)此诗抒发了怎样的思想感情?(2分) (2)请从表现手法的角度对三、四句进行鉴赏。(4分) (1)通过对宜春苑里萧条冷落之景

52、的描写,抒发了故国山河破落零碎的悲伤之情。 (2)这两句用了对比的手法。连昌宫虽然被废了,但基础还在,花还在,而如今宜春苑连寸草都没有了,怎不让人伤心到断肠啊!对比手法的运用,突出了因山河破碎而产生的痛苦之情。(可见靖康之难比安史之乱更惨,唐朝的内乱八年平定了,而宋朝的外患要恢复却是遥遥无期。)三十一、读下面诗歌,完成8-9题听流人水调子 王昌龄孤舟微月对枫林,分付鸣筝与客心。岭色千重万重雨,断弦收与泪痕深。 流人,流落江湖的乐人;水调子,水调歌。 (8)找出写景句,说说它在全诗中的作用。(4分)找出诗中描写音乐的句子。(1分) (9)这首诗中的“断弦”二字有很强的艺术表现力。请就“断弦”这一

53、细节作简要赏析。(6分) (8)首句。交代了环境;为全诗定了清冷的基调,烘托了气氛;通过写景抒发了一种寂寞惆怅的心情。 “ 岭色千重万重雨。” (9)断弦反映了筝曲的激越。(前句“岭色千重万重雨”是筝曲创造出来的音乐形象,想象瑰丽,表现乐意的繁促酣畅;“断弦”表明激越的音乐达到了琴弦的极限。)断弦表现了弹筝人的忘情。(弹筝人创造着音乐形象,又被自己创造的音乐形象所感动,心潮彭湃,不能自己,拨断了琴弦。)断弦也揭示了“泪痕深”的原因。(正因为筝曲激越,乐人倾情演奏,乃至“断弦”,才深深打动了“客心”。三十二、阅读下面一首元曲,回答后面的问题。(6分)双调沉醉东风 重九元卢挚题红叶清流御沟,赏黄花

54、人醉歌楼。天长雁影稀,月落山容瘦。冷清清暮秋时候。衰柳寒蝉一片愁,谁肯教白衣送酒? 相传,唐代有一宫女在红叶上题诗,经御沟流出宫外,为一读书人所得。后来宫中遣放宫人,题诗的宫女就嫁给了那个读书人。“白衣送酒”的典故出自南朝宋檀道鸾续晋阳秋:“陶潜九月九日无酒,于宅边菊丛中摘盈把,坐其侧久,望见白衣至,乃王弘送酒也,即便就酌,醉而后归。” 请赏析“月落山容瘦”的“瘦”字的妙处。(3分) 请赏析“衰柳寒蝉一片愁,谁肯教白衣送酒 ?”所蕴涵的思想感情。(3分) 阅读下面一首元曲,完成后面题目。(6分) 双调寿阳曲贯云石 新秋至,人乍别,顺长江水流残月。悠悠画船东去也,这思量起头儿一夜。 乍:猝然。起

55、头儿一夜:指别后第一夜。 (1)这首小令从哪几方面来表现主人公的离愁别绪?请简要说明。(3分) (2)这首小令如何运用寓情于景的表现手法来抒情?请简要分析。(3分) 示例:运用拟人的手法,写出了秋天草木凋零,月落时分山影斜长显得清瘦的姿态。(3分) 示例:表达了在重阳佳节,面对衰柳寒蝉的满目秋景,却无人作陪的淡淡哀愁。(3分) (1)(3分)从离别的时令、离别时的情景、别后的感受来表现主人公的离愁别绪。 (2)(3分)答案示例:这首小令采用“新秋”“水流”“残月”等意象,描绘出一幅冷落萧索的画面,渲染了离别的伤感气氛,将抽象的离愁别绪寓于具体的景物之中。 三十三、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56、。(8分)自沙县抵龙溪县。值泉州军过后,村落皆空,因有一绝(唐)韩偓水自潺湲日自斜,尽无鸡犬有鸣鸦。千村万落如寒食,不见人烟空见花。 注泉州军:唐末一支军阀部队,据载,烧杀掳掠,无恶不作。 (1)诗中的两个自”字和-个空”字的运用有何妙处?试结合诗句作简要赏析。(4分) (2)请简要赏析二、四两句诗所运用的艺术技巧。 (4分) (1)两个“自”字和一个“空”字前后呼应,表明一切都是自生自灭,无人问津,(1分)真切地展现了泉州军洗劫后“千村万落如寒食”的悲惨景象,(1分)也把诗人对泉州军暴行的愤懑之情含而不露地表达了出来。(2分)(2)这两句诗运用了衬托的技巧。(2分)诗人沿途看到的村庄有“鸣鸦

57、”,但无“鸡犬”;能见到“花”,但见不到“人烟”。以“有”衬“无”,以“见”衬“不见”,尽显荒凉萧条景象。(2分)三十四、阅读下面一首五言诗,然后回答问题。咏怀(其一)阮籍夜中不能寐,起坐弹鸣琴。薄帷鉴明月,清风吹我襟。孤鸿号外野,翔鸟鸣北林。徘徊将何见?忧思独伤心。 (1)诗运用了动静相生的手法塑造了怎样一位抒情主人公形象?请简要说明。(4分) (2)这首诗化无形为有形,表达了诗人“忧思独伤心”思想情感,请简要分析。(4分) (1)这首诗采用动静相生的手法,塑造了一位在险恶的政治环境下忧愤、苦闷的抒情主人公形象。起坐弹琴、孤鸿哀鸣、飞鸟盘旋、忧思徘徊是动写,明月朗照、夜色茫茫是静描。这些动景

58、集中反衬出了夜的死寂与深重,映衬了诗人不寐而弹琴的孤影,突出内心的焦躁与悲凉。(4分,意思对即可) (2)诗人将无形的“忧思”化为直观的形象,将内心忧愤、悲凉等感情寄托在冷月清风、旷野孤鸿、盘旋的飞鸟、深夜不眠的弹琴者中,月明风清,衬托了诗人高洁不群;写“薄帷”、写“吹我襟”,让人感觉冷意透背,而鸿雁哀号、翔鸟徘徊正是诗人看不见希望和出路的忧愤、苦闷的形象写照。(4分,意思对即可)三十五、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6分)宣州送裴坦判官往舒州,时牧欲赴官归京杜牧日暖泥融雪半消,行人芳草马声骄。九华山路云遮寺,清弋江村柳拂桥。君意如鸿高的的, 我心悬旆正摇摇。同来不得同归去,故国逢春一寂寥

59、! 注:此诗作于开成四年(839)春,在宣州(治所在今安徽宣城)做官的杜牧即将离任,回京任职。他的朋友、在宣州任判官的裴坦要到舒州(治所在今安徽潜山)去,诗人便先为他送行,并赋此诗相赠。 (1)首联描绘了一幅 图(限四字),有什么作用?(2分) (2)请从景情关系上赏析本诗(4分) (1)(2分)春郊送别(1分)(春日送别、初春送别也算对) 这联不只是写景而已,它还交代了送行的时间、环境,渲染了分别时的气氛。(1分) (2)(4分)乐景写哀情,(1分)用江南的一切都充满着生机和希冀的美景及朋友(裴坦)的倜傥风流和热情自信,反衬自己宦海浮沉,不得意的满腹愁情,(2分)表达了一种送别朋友之后的空虚

60、无着、怅然若失的伤感之情。(1分)(如答借景抒情,言之有理亦可)三十六、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木兰花 乙卯吴兴寒食张先龙头舴艋吴儿竞,笋柱秋千游女并。芳洲拾翠暮忘归,秀野踏青来不定。行云去后遥山暝,已放笙歌池院静。中庭月色正清明,无数杨花过无影。 (1)本词上片叙写了哪些场景?营造了怎样的氛围?(4分) (2)“行云去后遥山暝,已放笙歌池院静”两句的写景有何特点?(4分) (3)末句中“无影”二字历来为人称道,请赏析其佳妙之处。(2分) (1)词的上片叙写了吴中健儿驾舞龙舟、游女荡秋千、游人踏青三个场景,营造了热闹、欢快的氛围。(三个场景各1分,气氛1分) (2)运用了视听结合的手法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