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人教版高中历史-高三年级一轮复习-综合测试卷_第1页
新人教版高中历史-高三年级一轮复习-综合测试卷_第2页
新人教版高中历史-高三年级一轮复习-综合测试卷_第3页
新人教版高中历史-高三年级一轮复习-综合测试卷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专心-专注-专业专心-专注-专业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专心-专注-专业20192019学年度高三年级第二学期我国古代的读书人,从上学之日起,就日诵不辍,一般在几年内就能识记几千个汉字,熟记几百篇文章,写出的诗文也是字斟句酌,琅琅上口,成为满腹经纶的文人。为什么在现代化教学的今天,我们念了十几年书的高中毕业生甚至大学生,竟提起作文就头疼,写不出像样的文章呢?吕叔湘先生早在1978年就尖锐地提出:“中小学语文教学效果差,中学语文毕业生语文水平低,十几年上课总时数是9160课时,语文是2749课时,恰好是30%,十年的时间,二千七百多课时,用来

2、学本国语文,却是大多数不过关,岂非咄咄怪事!”寻根究底,其主要原因就是腹中无物。特别是写议论文,初中水平以上的学生都知道议论文的“三要素”是论点、论据、论证,也通晓议论文的基本结构: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但真正动起笔来就犯难了。知道“是这样”,就是讲不出“为什么”。根本原因还是无“米”下“锅”。于是便翻开作文集锦之类的书大段抄起来,抄人家的名言警句,抄人家的事例,不参考作文书就很难写出像样的文章。所以,词汇贫乏、内容空洞、千篇一律便成了中学生作文的通病。要解决这个问题,不能单在布局谋篇等写作技方面下功夫,必须认识到“死记硬背”的重要性,让学生积累足够的“米”。 第一次质检历史试卷(文科)要

3、练说,先练胆。说话胆小是幼儿语言发展的障碍。不少幼儿当众说话时显得胆怯:有的结巴重复,面红耳赤;有的声音极低,自讲自听;有的低头不语,扯衣服,扭身子。总之,说话时外部表现不自然。我抓住练胆这个关键,面向全体,偏向差生。一是和幼儿建立和谐的语言交流关系。每当和幼儿讲话时,我总是笑脸相迎,声音亲切,动作亲昵,消除幼儿畏惧心理,让他能主动的、无拘无束地和我交谈。二是注重培养幼儿敢于当众说话的习惯。或在课堂教学中,改变过去老师讲学生听的传统的教学模式,取消了先举手后发言的约束,多采取自由讨论和谈话的形式,给每个幼儿较多的当众说话的机会,培养幼儿爱说话敢说话的兴趣,对一些说话有困难的幼儿,我总是认真地耐

4、心地听,热情地帮助和鼓励他把话说完、说好,增强其说话的勇气和把话说好的信心。三是要提明确的说话要求,在说话训练中不断提高,我要求每个幼儿在说话时要仪态大方,口齿清楚,声音响亮,学会用眼神。对说得好的幼儿,即使是某一方面,我都抓住教育,提出表扬,并要其他幼儿模仿。长期坚持,不断训练,幼儿说话胆量也在不断提高。 满分:100分,时间:90分钟其实,任何一门学科都离不开死记硬背,关键是记忆有技巧,“死记”之后会“活用”。不记住那些基础知识,怎么会向高层次进军?尤其是语文学科涉猎的范围很广,要真正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单靠分析文章的写作技巧是远远不够的,必须从基础知识抓起,每天挤一点时间让学生“死记”名

5、篇佳句、名言警句,以及丰富的词语、新颖的材料等。这样,就会在有限的时间、空间里给学生的脑海里注入无限的内容。日积月累,积少成多,从而收到水滴石穿,绳锯木断的功效。 一、选择题(共40小题,60分)宋以后,京师所设小学馆和武学堂中的教师称谓皆称之为“教谕”。至元明清之县学一律循之不变。明朝入选翰林院的进士之师称“教习”。到清末,学堂兴起,各科教师仍沿用“教习”一称。其实“教谕”在明清时还有学官一意,即主管县一级的教育生员。而相应府和州掌管教育生员者则谓“教授”和“学正”。“教授”“学正”和“教谕”的副手一律称“训导”。于民间,特别是汉代以后,对于在“校”或“学”中传授经学者也称为“经师”。在一些

6、特定的讲学场合,比如书院、皇室,也称教师为“院长、西席、讲席”等。 1佐传隐公四年记载: 四年春季,卫国国君桓公之弟州吁杀了卫桓公而自立为国君。州吁不能安定卫国百姓,于是臣子石厚向石碏询问安定君位的办法。石碏日:“王觐为可。”由此可知一般说来,“教师”概念之形成经历了十分漫长的历史。杨士勋(唐初学者,四门博士)春秋谷梁传疏曰:“师者教人以不及,故谓师为师资也”。这儿的“师资”,其实就是先秦而后历代对教师的别称之一。韩非子也有云:“今有不才之子师长教之弗为变”其“师长”当然也指教师。这儿的“师资”和“师长”可称为“教师”概念的雏形,但仍说不上是名副其实的“教师”,因为“教师”必须要有明确的传授知

7、识的对象和本身明确的职责。 A.卫国政局长期动荡 B.嫡长子继承制被破坏 C.分封秩序仍然存在 D.礼乐制度已经崩溃2西周中期的青铜器“卫秃”铭文记载:周恭王三年,贵族裘卫用玉器和礼服从贵族矩伯手里换得1300亩田,并通过执政大臣进行了授田仪式,办理了换田手续,刻于青铜器上作为凭证。这一事件反映了当时A贵族权重,世袭制巩固 B田地交换,井田制动摇C田地买卖,私有制确立 D王室衰微,分封制崩溃3中国商周时期便有男子休妻“七出”之说,后又增加“三不去”对随意休妻进行限制,即“妻子无娘家可归、曾替家翁姑服丧三年、丈夫娶妻时贫贱但后来富贵”。这些规定( )A保护了女性基本权益 B维护了宗法伦理秩序 C

8、稳定了家庭婚姻关系 D体现了男女平等观念4“不离日用常行内,直造先天未画前”,下列表述最接近这一思想内涵的是A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B一生未悟诚明了,百行须知孝悌先C无声无臭独知时,此是乾坤万有基 D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5“文化”一词正式出现是在西汉刘向的说苑指武中,“圣人之治天下也,先文德而后武力。凡武之兴,为不服也;文化不改,然后加诛”。据此可以推知,将“文化”二字合为一词的本义是A以道德礼乐去教化、感染B儒学中治国平天下的内容C先秦创造的精神文明成果D起用知识分子以治理国家6夏商的史官在职责上是史巫合一,既掌管天文术数,为统治者提供宗教式预言。又保管典籍、记录时事;周

9、代史巫开始分离,史官被定位在“掌官书以赞治”的官僚位置上。以上史官角色意识的变化A反映出周代王权与神权实现脱离 B影响了后世对历史记录的认识C取决于中央官僚机构职能的调整 D体现了周代政治理性化的趋势7学者王亚南指出,“因为有了这一项根本决定,任何贵族就没有食土子民的权能。经济政治大权集中于一身,他就有无上的富、无上的贵、无上的尊严,朕即国家”。材料中的“根本决定”应是A推行郡县制度 B规定王位世袭 C分封子弟为王 D设立皇帝称号8西汉“田虽三十加之以口赋更徭之役,率一人之作,中分其功。农夫悉其所得,或假贷而益之。是以百姓疾耕力作,而饥寒遂及己也。”这说明汉代A自耕农是国家赋税的主要承担者 B

10、田赋之外的负担使农民生活困苦C土地兼并导致大量农民饥寒交迫 D高利贷导致大量农民濒临破产9宋太祖赵匡胤曾对侍臣说:“朕欲尽令武臣读书,知为治之道。”后来的历届皇帝也大多基本继承了这种鼓励士大夫读书,研究学问的风气。由此可知A理学的产生有了重要前提 B北宋形成了重文轻武的国策C北宋科举制不断发展完善 D北宋民间读书风气蔚然成风10玄学是魏晋南北朝时期流行的社会思潮,它以老庄思想为骨架,穷极宇宙人生的哲理。 魏晋名士认为纲常礼教、君臣上下,多是“天理自然”,应任其发展。魏晋玄学A弱化了佛教的社会影响B背离了孔子儒学思想C主张无为与伦理名分结合D发展了天人感应思想11.宋初思想家石介指出佛教兴盛以来

11、“以妖妄怪诞之教灭君臣之道,绝父子之亲:弃道德,悖礼乐,裂五常; 迁四民之常居,毁中国之衣冠,去祖宗而祀远离”据此可知石介反对佛教的主要原因是A.佛教破坏纲常伦理,扰乱传统夷夏之分 B.佛教倡导摒弃人性,破坏尊宗敬祖观念C.封建迷信蛊惑人心,扰乱正常统治秩序 D.佛教冲击三纲五常,动播理学统治地位12秦汉以来儒家思想不断发展,阐释儒家思想的著作也层出不穷,四书章句集注和孔子改制考就是其中的重要代表。两者都( )A冲击了传统教育 B得到统治者的推崇 C受外来文化影响 D再现孔子思想精髓13.明朝在明长城沿线及其以南即所谓“九边”地区实行屯田。明人叶向高记载:其行于九边人受田五十亩,赋粮二十四石半

12、,赡其人,半给官僚盖在洪、永年间,辽东屯粮以石计者七十万,甘肃六十万,宁夏十八万此举推行A增加了粮食产量,摆脱了对内地粮食依赖 B避免了外族入侵,巩固了国家的北部边防C.减轻了百姓徭役负担,拓展了农耕文明 D.增加了自耕农的数量,抑制了土地兼并141376年,明太祖下令将地方各行省(除南京仍为直隶省外)改为承宣布政使司,其取意“朝廷有德泽、禁令、承流宣播,以下于有司”。这一举措在当时A体现了君主的亲民政策 B旨在分化地方官员权力C完善了地方的行政体制 D极大削弱了丞相的权力15明清时期,景德镇的瓷器“工匠来八方,器成天下走”;江苏南浔的“湖丝”不仅远销国内边远市镇,而且大量出口;浙江桐乡的铁器

13、“大江南北咸仰赖”。这一现象反映了A资本主义萌芽促进私营手工业的发展 B商品流通突破了狭隘的地方市场C商业繁荣促进工商业市镇兴起 D“海禁”政策松动促进海外贸易发达16朱元璋颁布诏书,规定“佃户见田主不论齿序,并行以少长之礼;若在亲属,不拘主佃,止行亲属礼。”清雍正颁布新制,规定禁止“不法绅衿私置板棍擅责佃户”。这说明( )A佃户和田主取得完全平等地位 B主佃之间人身依附关系减弱C资本主义性质的租佃关系产生 D传统等级秩序遭到严重破坏171740年,中国1两银换800文铜钱,而到1828年时,1两银直隶值2500文铜钱,在山东值2600文铜钱。导致此现象的原因是( )A正常贸易持续入超 B对外

14、贸易长期出超 C鸦片走私无法禁绝 D商品市场普遍萎缩18海国图志原本是为了打开中国人的眼睛,是中国人睁眼看世界的初级启蒙读物。但却被当时的中国拒绝,无意中启蒙了日本人,对明治维新起到催化作用。明治维新后,日本走上富国强兵道路,反过来一次次侵略中国,海国图志在中日不同的命运,从根本上反映了两国A对外开放的程度B思想解放的尺度 C社会转型的难度D政治改革的力度19张玉法在近代中国社会变迁(18601916)中说:在1905年以前,社会领导阶层为士绅阶层在18601916年,社会领导阶层不仅来自新旧士绅,也来自新知识分子。新知识分子的人数,大约为士绅的十倍到1912年民国建立以后,新知识分子逐渐取代

15、了士绅而为社会的领导阶层。材料反映出A思想解放是社会进步的推手 B阶层变动源于经济力量发展C政治制度变革左右社会演进 D封建地主阶级退出历史舞台20中华文明源远流长,成果丰富。在五千多年的发展过程中,我国人民创造出了先秦诗歌、汉赋、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等诸多文学体裁。以下是关于上述文学体裁的表述,其中不正确的是A诗经深刻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现实,体现了下层人民的呼声B唐诗风格各不相同,可分为山水田园诗、边塞战争诗等C宋词的出现反映了宋代商品经济的发展,市民阶层的兴起D明清小说主要以小说这种文学体裁表达了当时社会的繁荣与人们的自豪感21张之洞在抱冰堂弟子记中这样追述写作劝学篇(1898年4月撰

16、写)的原委:“自乙未后,外患日亟,而士大夫顽固益深。戊戌春,佥壬伺隙,邪说遂张,乃著劝学篇上下卷以辟之。大抵会通中西,权衡新旧。”这表明张之洞A代表新旧不同的势力B对西方先进技术失去信心C坚持“中体西用”的思想D寻找挽救民族危亡的新出路22“前一部书把封建主义者历来认为神圣不可侵犯的某些经典宣布为伪造的文献。后一部书把本来偏于保守的孔子打扮成满怀进取精神,提倡民主思想、平等观念的人这些看法,虽都不科学,但他的改革精神却在知识界产生了强烈的震动和反响,而对封建顽固守旧分子构成了很大的威胁。”下列评论正确的是A两部书的作者系封建顽固派分子 B作者的思想有失科学却利于近代化C两部书的写作目的在于学术

17、研究 D书中思想得到知识分子一致支持2318世纪末叶以后,华夏文明日益感受到从西方基督教文明中崛起的现代工业文明的咄咄逼人的压力。这种压力以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特有的手段,初则以商业的渗透,继则以赤裸裸的殖民主义武力,迫使中华文明不得不经常地在“生存或灭亡”之间彷徨。这说明( )A基督教文化是西方工业文明产生的思想根源 B中华文明在西方工业文明的冲击下被迫中断C西方工业文明客观上推动了中国近代化进程 D西方工业文明与中国农业文明不能并存发展24阅读下图,该图是列强在18931928年间在华设立的商行户数。对18931928年间这一经济现象分析正确的是A各国经济实力决定其在华的商行数 B资本输出是此

18、时期列强侵略的重要方式C我国民族资本主义迎来短暂的春天 D该时期德国完全放弃在华侵略利益25电影无问西东主人公之一沈光耀的原型沈崇诲在“淞沪会战”中壮烈牺牲。在这场会战中,国民党中央军主力悉数投入,湘军、桂军、粤军、东北军、西北军等纷纷奔赴前线,包括海外侨胞在内的中国人民踊跃支援。这表明淞沪会战A消弭了国民党军阀之间的嫌隙B粉碎了日本三个月灭亡中国的计划C使中华民族的凝聚力空前提高D标志着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建立26下表为1943年国民党经济部发布的“后方工业概况统计”中的部分数据,展示了主要经济部门中国营经济和私营经济的比例,据此可知 工业部门国营经济私营经济水电工业89% 11% 冶炼工业

19、90% 10% 机器制造业73% 27% 化学工业75% 25% 饮食品工业23% 77% 服饰品工业8% 92% A国家统制经济适应了形势的需求B公有制经济控制国民经济命脉C民营资本受到了官僚资本的压制D国民经济结构的不平衡性加剧27一位学者在评价新文化运动时说:“古代文学艺术大部分受到推崇,特别是小说、白话文学等更得到前所未有的很高的评价。诸子和佛学的研究在深化,恢复了它们应有的地位。就以儒学来说,指出其价值观念不适应现代社会生活的同时,也没有完全否定其在历史上的作用。”该观点认为新文化运动A反对旧道德祟尚现代文化 B混淆了传统与现代的界限C存在继承传统文化的特质 D充分肯定了文言文的价值

20、28下表是近代上海申报和重庆商务日报两份报纸发行的广告量。据下表推断A传统的生活物资被洋货取代 B重庆报刊业的西化程度较上海高C重庆广告业比上海更加发达 D重庆地区民族工业发展弱于上海29有学者说,正是万隆会议的召开,“南南合作成为发展中国家的官方政策”,才促进了新中国与非洲的相互了解和友谊,奠定了中非关系的新格局。对此的正确理解是万隆会议( )A提高了中国的综合国力 B其精神具有强大的生命力C打破了西方对中国的外交孤立 D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为宗旨30古希腊的先哲很注重数学,柏拉图从几何学得到启示,提出理念论;亚里士多德则广泛采用同时代的数学成就进行哲学反思。这反映了古代希腊( )A数学研究和

21、哲学思想相互推动 B数学成果有助于人文精神发展C数学成果具有浓厚的实用色彩 D先哲们开始探讨世界本原问题31梭伦改革后,雅典民主政治的公职人员很少有完全独立的权力,如执政官除行使行政权力之外,还要行使一定的审判权,正如恩格斯说:“在雅典没有总揽执行权力的最高官员”。这说明雅典民主政治的一大特色是A人民主权 B三权分立 C权力制约 D轮番而治32. 在罗马法中,由家父作为掌权者,妻子、子女及其他家属、奴隶的人格等都被置于家父的支配权之下: 在财产关系上,家族或家庭财产由家父完全掌控。这些与中国古代法礼所强调的“三纲五常”有异曲同工之妙。这表明古罗马和古代中国A.男性家长绝对权威凸显 B.政治特征

22、体现了“家国一体”C.农耕经济始终占据主导 D.资源权力分配受制于生产力33在罗马的传说中,罗马人的祖先罗慕洛对其弟弟说:“任何亲情莫大于王法,我们是在王法之下生活,我们不得不低下我们高贵的头颅,你的价值就体现在为了王法的威严而贡献出你高贵的生命。”这句话成为后世罗马法的永恒宗旨。这反映了古罗马时期A王权至高无上神圣不可侵犯B法律保障了民主政治的发展C法律为维护君主专制而创制D法律的权威植根于历史传统341841年,维多利亚女王接受了这样的现实:必须接受反对党政府组阁,必须在政党政治中保持中立,不以个人好恶决定首相和内阁成员的人选,而必须尊重议会选举的结果。这主要表明英国A议会的权力开始超越国

23、王 B责任内阁制度日趋完善C国王真正成了“统而不治” D资产阶级开始控制议会35“爱情已从家庭关系的外沿变成它的首要的正当的核心”相对于前工业化时代因经济关系,或为生存而组成的家庭来说,无疑是一种历史的进步。据此说明工业革命后( )A社会分工渐趋细化 B平等观念日益加强 C社会分配日趋合理 D家庭稳定性逐渐提高36. 某学者在研究1819世纪英国圈地运动后期的人口变化时指出: 从1750年到1850 年,英国农业就业人口以约135万人增长到约210 万人: 从1750年到1851年,英国非农业工人人口增长了560万人,农业劳动力流出数仅为110 万人,只有大约1/5 的非农业的追加劳动力直接来

24、源于农业劳动力转移。根据这两组数据可以得出的有关圈地运动的合理观点是A.使英国农业劳动力就业结构直接发生重大变化 B.成为工业革命劳动力的主要来源C.对英国农业生产管理方式和组织方式产生影响 D.促进英国农业人口快速流向城市37.克劳德维尔奇在19世纪的新教神学一文中指出:“理性的全能并非启蒙运动的原则而是一种对于批判主义的全能的诉求。这种批判主义的全能被理解为有关一切事物都应恰当地接受理性批判的确信人们相信在这种批判主义之中,理性将会认识到或者标识出它自身的界限,并因此表明它的适当性和确定性。”对此理解不正确的是A.宗教信仰受科技进步的影响 B.“理性主义”也存在自身的局限性C.反映宗教信仰

25、的理性化趋势 D.“批判主义”是对启蒙运动的反思38.某学者评价美国宪法: “1787 年制宪会议所制定的崇高根本法仍然是美国的宪法,但它有名无实。宪法的形式是一个经过精心调整的、理想的平衡政体,但现今美国政府的实际结构不过是国会至高无上的一种体制。随着行政首脑的活跃,行政权力又进行了无节制的扩张,而成为替代靠群众会议来治理国家的万能政府。” 作者意在说明美国宪法实施过程中A.充分体现了分权制衡原则 B.蕴含的共和精神受到一定破坏C.行政权逐渐超越了立法权 D.个人民主权利得到宪法的保障39下图反映了18世纪中期以后英国小麦每夸特的价格波动情况。影响图中小麦价格波动的主要原因是A1751年后英

26、国农业工人工资的增加 B1767年后英国的殖民地数大量减少C1800年前后工业革命增加小麦需求 D1821年后英国开始大规模资本输出40在1543年出版的天体运行论中,哥白尼提出太阳是宇宙的中心;在1859年出版的物种起源中,达尔文提出了生物进化理论。这两种学说的共同意义是A肯定了人的价值和尊严B推动近代自然科学体系的形成C提供观察世界的新视角D奠定资产阶级革命的思想基础二、材料解析题(3小题,共40分)41. (18 分)法治发展是人类政治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实行依法治国是建设政治文明的核心内容。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材料一 从1840年至1870年,清政府对大清律进行了四次增、

27、删、改、并的修订活动,废除了长期沿用的一些酷 刑、陋刑,以合乎时代潮流。1843年英国侵略者强迫清政府签订中英五口通商章程及税则和通高附粘善后条款,确立了领事裁判权、随后,美、法。俄等国相继取得这一特权。1906 年,清政府在大清刑事民事诉讼法中确认:“凡关涉外国人案件具依现行条约审讯。”中国古代法延续二千余年的统一性始遭破坏; 另一方面,英国又在中英续议通商行船条约中表示: “中国深欲整顿律例,期与各国改同一律,英国允愿尽力协助,如成此举.英国允弃其领事裁判权。”1908 年,清政府颁布钦定宪法大纲,但只不过是以宪法的形式对封建君主专制体制的确认而已。根据费村略论中国近代法律变革的特点整理材

28、料二 新航路的开辟,使得欧洲大陆的商业迅速由地区性的商业发展为世界性的贸易,海上贸易随之取代了陆上贸易; 同时这也刺激了西方经济的迅速发展,此时具有工业萌芽的手工制造业也发展到了相当阶段。这表明经济上两万已经逐步在摆脱自然经济,走向商品化、市场化的经济格局。伴随商业的复兴与逐步繁荣,使得规范与调整商品生产与交换的法律制度重新为人们重视,这也是当时罗马法在文艺复兴时期能够再次勃兴的重要原因之一。在启蒙运动时期,西方的商业已经相当繁荣,由于工业革命的推动,手工制造业也向着工业化方向发展。这时,工商业者已经成为了一个新兴的市民阶层。经济的发展带来了工业文明的曙光,市民阶层的出现孕育了近代市民社会的到

29、来,因此在这种前提下,不仅进一步推动了与商品经济相适应的近代民商法律制度的形成,同时也推动了西方民主宪政运动的蓬勃兴起及其与之相适应的公法体系的创立。 一一根据江启疆论西方向法治社会转型的演进整理(1)依据材料一概括我国近代法治变革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形成原因。(10 分)(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西方近代法治社会建立的条件。综合上述两则关于中西近代法治转型历程的材料,谈谈对我国当今创建“法治中国”的启示。(8 分)42. 材料 安古斯麦迪森运用实际购买力计算法计算中国汉代以来的GDP,提出自1700年至1820年,中国的经济增长数倍于欧洲,中国的GDP在世界GDP的比重从2

30、3.1%增长到32.4%;而欧洲的GDP在世界GDP中的比重仅从23.3%增长到26.6%;贡德弗兰克认为,直到1800年,中国仍是世界经济的中心尽管这些认识有待于进一步研究验证,但它毕竟提出了一个发人深思的问题:在西方资本主义进入中国之前,中国的传统经济究竟是不断发展,还是处于停滞的状态?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就材料中的“悖论”,选择其中一种观点展开评论。(要求:观点鲜明,论证严密,表述成文,富有逻辑。)(8分)43.中国与西方在思想、科学文化等方面有明显的不同,但又在近代史上出现变化。材料一 中国与英国科学家人数比较统计表(1618世纪)天文学数学生物学(医学)地理学化学物理学中国9

31、1051004英国210128712摘自任玉凤古代中西科学家状况比较研究材料二 晚清思想潮流与清代中期迥然有别,国内起义和外国侵略的双重挑战,迫使士人重新审视他们在社会中的角色。考证学派致力于古文物研究,对为知识而求知的举动引以为豪。但在这日新月异的时代里,他们却演奏着不和谐的音符。在外国侵略和国内动乱等重大问题迫在眉睫时,士人感觉到道义上有义务对社会和政治的稳定贡献一份力量。学术上的广泛兴趣和调和折衷构成了这一时代的特色。因此,晚清的学术界由一枝独秀(汉学)转向多派并存,由分裂而趋向整合。 徐中约中国近代史(1)根据材料一,归纳中英科学发展的不同,并结合所学,分析其原因。(6分)(2)据材料二,概括晚清思想的主要特征。并结合所学知识论证这一主要特征。(8分)20192019学年度高三年级第二学期第一次质检历史试卷(文科)参考答案一、选择题(共60分)15:C C B B A 610:D A B A C 111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