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性学习课题_第1页
研究性学习课题_第2页
研究性学习课题_第3页
研究性学习课题_第4页
研究性学习课题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研究性学习供选课题一、传统类研究课题:1、改革开放与家乡的发展变化2、台湾问题的由来祖国统一3、体育强国的实现4、中国足球为何难以冲出亚洲5、文革回眸6、中国近现代史上的中美关系7、中国古代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演变二、区域社会经济史研究课题:8、民间文献与文化传承谱牒、唱本、戏本、帐簿,民间文献资料数量颇为可观,如能通 过自身的努力,进行一番搜集整理,相信会有不小的收获。9、湛江民俗研究:民间节日面面观年例的由来、现状、发展趋势、你的思考(引导、强制、转移、淡化等),10、民间艺术的探究民间舞蹈(醒狮、傩舞,)、文学等11、婚丧、喜庆风俗等12、湛江港的过去、现在与将来(历史沿革,历史地位,

2、地理,人文优势,现状分析(优、缺点),未来的构思)13、湛江的历史文化古迹、古代建筑文化、法国人在湛江的身影,14、湛江的历史人物再谈高中历史“研究性学习”作者:吴俊斌 文章来源:广州教研更新时间:2008-7-23 9:25:44一、当前高中历史“研究性学习”出现的新问题在高中新课程全面推进的三年里,“研究性学习”的开展呈现出 一番新气象:首先,作为一门课程研究性学习在整个高中学段占有15个学分;其次,各学科都有在教学渗透“研究性学习方式”的明确要求。 如果说,旧教学大纲体系下的“研究性学习”还只是一种“好事者”的尝 试的话,那么,新课程标准体系下的“研究性学习”已名正言顺地成为一 门课程、

3、一种教学要求了。在课改实验中,“研究性学习”所倡导的教与 学的新模式、新观念已逐渐成为“素质教育”的一面旗帜,广大师生逐渐 认同这种新理念。君不见,许多初中也在探讨推行“研究性学习”的可行 性;君不见,“探究式学习方式”能否渗透于教学中已成为当下评价教学 设计好坏的必要条件了。在“研究性学习”被课程化、被广泛认同的新气象下,笔者却遇 到了许多始料不及的新问题。可能这些问题仅是偶然现象,但也应引起我 们注意。【问题一】仍未能与高考接轨是“研究性学习”的硬作 “研究性学习”无论是作为一门课程还是作为一种学习方法,一遇“应试”即遭淡化,这仍是教学实践中不争的事实。目前“研究性学习”课程只在高一、高二

4、年级开设。而曾被看好的能考察“研究性学习”能力的高考命题似乎也遭异化。如 2001年上海 文综高考试题中第十七、十九大题让人耳目一新,似乎是考查学生研究性 学习的能力,但仔细研究其内容,特别是第 38、39小题的答案,程式化 的含量过重,能力的考查不足。再如2006年的广东高考综合科的第32题, 形式上是结合“研究性学习”活动来考察,但考的仍是对历史知识的记忆。随着新课程实施后的第一届高考的日益临近,各种备考的指导意见则回归传统的感觉。如在2006年3月召开的由人民教育出版社主办的 “人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材(历史)研讨会”中,人教社副总编朱明光在致开幕词时就特别强调“在实施新课程的过程

5、中,不能矫枉过正, 不能对以往的传统教学方法方式一概否定,要防止四化:教学目标虚 化(忽视知识与能力目标);教学内容泛化(忽视教材的作用);教师使 命弱化(让教师闭嘴);教学方法模式化,”在高考压力下,学校往往会缩减对“研究性学习”、“校本课程” 的投入,如有的学校已把“研究性学习课程”从原来每周一段压缩到每学 期三段(开题、中期汇报、结题);有的学校规定:少于10人的研究性学习课程不开设,而且“研究性学习”的课时不算工作量,结果是:不开 课的反倒轻松,开课的负担沉重。【问题二】学生研究成果水平不如以前、参与热情有所下降“研究性学习”没有成为正式课程前,参加活动的学生热情极其 高涨。当时的学生

6、不仅带着问题参加活动,而且还能拿出较有份量的研究 成果,而如今,不少学生是冲着学分来的。笔者曾研究“广州历史文化风 俗考察”研究性学习课题,开题时堂上学生黑压压的坐了一大片,但问其 准备研究哪一子课题时,许多学生表示是来听广州历史故事的、 攒学分的许多同行感慨:如今所指导的研究性学习中,令人爱不释手、怦 然心动的好成果越来越少了,学生当初那股如潮涌般的参与热情也似乎越 来越难寻觅了。上述两个问题告诉我们:新生事物被正式化、制度化后就会走向 形式化,似乎这是一种怪圈现象,【问题三】信息化带来了负面影响笔者在拙作高中历史”研究性学习”问题的实践与思考有这 样的观点:在信息化社会里,互联网给研究性学

7、习的开展提供了重要的技 术条件。正因为有了互联网的支持,广大师生参与研究性学习活动成为可 能。譬如历史问题的探究主要是搜集资源、对比分析的活动,若不通过互 联网,只靠跑图书馆、实地考察采访,是很难保证师生有足够的时间、精 力去完成的任务。但互联网的介入又使一些探究有“得来全不费功夫”嫌疑了。对那些原本有研究兴趣的同学而言,一上网,输入关键词,信息即在数妙内 铺天盖地而来,没有了 “路漫漫其修远兮”的艰辛跋涉,没有了 “柳暗花 明又一村”的惊喜,很快兴味索然。而对那些本来就无心搞什么“研究性 学习”的同学而言,互联网简直就是偷懒捷径,甚至他们会把整个互联网 拷贝给你,面对“搜集”上交的一段段驴唇

8、不对马嘴的“研究性学习成果” 你也只能摇头苦笑了。而更令人忧虑的是:网络讨论的那种夸张、不负责 任的习气会对学生产生影响不良的影响。互联网的应用对“研究性学习”产生如此的负面作用是始料不及 的,像是打开了潘多拉的盒子,当然,此时下定论还为时过早。二、认识上的片面是研究性学习活动效果不佳的主要原因新课程实施之初,人们对研究性学习有许多不清晰的地方。如不 了解作为课程设置的“研究性学习”与作为学习方式的“研究性学习”的 区别,不清楚研究性学习的真实目的与作用是什么。由于片面的认识,导 致许多事与愿违的后果。其中以下几个问题尤其值得我们关注。.“探究式”与“传统的讲授式”两种教学方法孰优孰劣“素质教

9、育”是时代对中国教育改革的呼唤,但在实际操作中不 少人把“素质教育”简单化理解为推行“研究性学习方式”。许多老师理 解“研究性学习”就是学生积极参与,参与就是活蹦乱跳,“课堂气氛活 跃”就是师生热热闹闹地表演一回。难道全场鸦雀无声、大家聚精会神地 听着老师的精彩讲述、看老师推演深奥的数学命题一一思维就不活跃吗?随着新课程的深入推广,我们逐渐发现:“研究性学习”作为一种教学理念、教学模式,是以认知心理学、建构主义等西方现当代的新学术理论为基础的。我们引进国外的这些先进教育教学理论的初衷是想改变 我们传统教育教学中的那种“满堂灌”的弊端,并不是说就用“探究式” 取代“传统的讲授式”。作为一种学术理

10、论,不管是传统的还是现代的都 要经历实践的考验。从布鲁纳等人在美国所推行的“建构主义”学习革命 的尝试来看,效果也并不显著,而且他们也对“探究式”的学习方式的局 限性作过了阐述。教无定法,事实证明没有哪种教学法是能治百病的灵丹妙药。最 佳方法可能是“调鸡尾酒”一一整合各种教学观念与模式,设计有针对性 的教学方法。.“研究性学习”中的教师角色定位的迷失在课程改革的体系中,学生被明确定位是“学习的主体”,教师 的“教”是服务于学生的“学”,老师应放下“知识的权威”架子、不再 “主宰课堂”;教学内容也要充分考虑学生的接受能力,学科知识的系统 性应服务于学生的“可习得性”,诚然,这些观念大体上是正确的

11、,对 改变过去陈腐的教学观念、教学模式是有必要的。但实际操作中发现,如 果不能深层次理解这种观念,教师对自己角色定位会有迷失感。也许,教师在想改变自己过去形象前最好先了解学生眼中他们应 有形象是怎样的?他山之石,可以攻玉。近年来社会经济学中有两本热门的书。一 本是博弈生存一一社会现象的博弈论解读,书中“教一学”均衡的 公共知识条件一一教育的知识结构分析一节内容提到:“之所以教师站在讲台上,处于教或传授的位置,而学生坐在课桌前处于学 或聆听的位置,就是因为有这样的公共知识存在。教一学或讲 授一聆听构成一个博弈均衡。,教一学的均衡不能形成,这个教 师便不能站在讲台上。”也就是说,教师应处于“讲授”

12、位置是学生乃至 全社会的共识。教师如果摆脱“讲授者”的形象是很难得到社会认同的。近年在社会上掀起文史热潮的易中天、 于丹不就是得益于“三寸不烂之舌” 的讲授者形象吗?第二本书是魔鬼经济学,书中一项针对“父母如何影响子女” 的调查证实:“父母是怎样的人”对子女的影响非常大,而“父母对子女 做了什么”却几乎不产生影响。这一发现暗合中国的一句老话一一“身教 重于言教”。父母对子女如此,教师对学生可作相似的类比。在开展“研 究性学习”过程中,若过于偏重学生的主体学习活动,是否会削弱了教师 的“示范性”定位?笔者为此也向许多学生了解过,学生普遍认同:历史 教师应“多讲故事”、多在课堂上呈现广博的知识。学

13、生们确实不喜欢“填 鸭”、“满堂灌”的学习方式,但他们也不喜欢每个知识都去探究一番、 体验探究过程的乐趣。较通常情况下,他们喜欢聆听老师是如何思考、理 解这个问题的。能否满足学生的求知欲是他们认同一位老师、一堂课的关 键,如果每堂课都重复类似的“探究”过程,只会让“探究”成为机械劳 动,不能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正式化”引发“功利化”为何“研究性学习”成为一门正式的课程,成为教学中必不可少 的一种模式后,学生的“研究成果”反而比不上以前,参与热情也不如以前的高呢?其中一个原因是心理认识上的“功利化”问题。当“研究性学习”还只是一种纯兴趣的投入时,参加的师生都是 出于爱好,甚至明知“对考试无益

14、”也无怨无悔,这样研究成果自然出色, 参与者虽然不多,但来者热情必高。当“研究性学习”成为必修课后,难免就有混学分者。且有些学 校“研究性学习”课程时的安排也有欠考虑。如:分三个阶段选报,每阶 段必须选不同的课题,这样不利于某个课题的深入钻研;另外还有规定选 报不足十人的课题不予开设,难道报的学生少就不是好课题了吗?要知道 这是让学生自己去钻研问题的啊,少人报的课题有可能更易于突破创新。三、研究性学习的实践与思考笔者作为一名普通教师,从实践经验出发,提出具体的操作建议, 希望这些经验与做法可以给同行以启迪,同时还能给宏观决策者积累一些研究素材。.应用互联网进行“研究性学习”要设置门坎。笔者曾在

15、讲述秦始皇时设置开放性的讨论课题一一众说纷纭秦 始皇,由于时间并不充裕,要求学生分工合作,通过互联网搜集资料, 具体操作如下:活动程序设计目的及注意事项1.搜集占今中外有关于秦始皇评价的资料。分成三个小组:中国古老师对所研究课题作了初步分析,让搜集活动有条理地进行,一定程代、中国近现代、世界(提示主要 集中于欧美、日本)。.每小组选出一组长。每小组所 搜集的资料不得重复,平均每人一 项,由组长监督落实。.每组撰写一份对所搜集资料整 理归纳的意见(不超过200字)。 即分别归纳分析我国古代时期、近 现代以来、欧美等西方世界对秦始 皇这一人物评价有何特点。.把上述三组的观点堂上讨论, 探讨为何不同

16、时期、不同地域对同 一人物的分析评价会不同,并试分 析产生不同的原因。度避免了盲目搜索保证了全班基本每人都能搜集到不重复的资料,每人一条,工作量 不大,汇总起来信息量却很可观。保证活动能有学生自己的思维参 与,不使应用网络成为搬字过纸的 机械劳作。这是活动的精华所在,变“众说纷 纭”为“集思广益”,让学生真正 从探究中开拓知识面、学会分析思 考。当然,探究活动经常会遇到预料不到的变数。如一位学生向我反 映,他是负责搜集日本方面资料的。在资料收集过程中,只要输入关键词“秦始皇”,日本网站相关条目大多都转向论说徐沛,直接评说秦始皇的 不多。学生问我咋办?我知道日本对秦始皇的研究很深入,但网上这类学

17、 术文章不一定免费公开,一时我也想不到好方法。后灵机一动,让该生分 析“为何日本对徐沛这个人特别感兴趣?”最后学生的思考是:传说中 的徐沛是秦始皇派去求长生不老药的, 后来徐沛到了今天的日本这地方就 不回去了,并把中国文化带到了日本。网上相关信息反映出日本对自身文 明的早期历史较感兴趣;日本人对长生不老(养生)感兴趣。这是具有 见地的思考。在此过程中师生双方都受益不浅。也许,这就是“研究性学 习”的乐趣。.强化教师的“示范性”功能。“研究性学习”强调不是要学生学会知识,而是学会学习,即让 学生在学校的学习中培养一种能独立自主学习、开拓创新的能力。从教师 的角度看,就是要从“教会知识”转向“教会

18、能力”,但我个人观点是: 这并不意味着老师职责就是把工作的重点从“教知识”转向“教能力”, 而是研究什么方法更有利于学生“学会学习”,而且应该身教重于言教, “示范”如何学。换言之,“研究性学习”的精粹可能不仅在于老师创设 情境让学生体验学习的过程,而更应注重让学生了解这知识是怎样得来 的、结构怎样。老师能及时与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体验、遇到的困惑会更 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论从史出”是历史学科渗透“探究性学习”的好方法。历史结论的获得往往是归纳性的一一从纷纭复杂的历史变化中归 纳出规律,自然学科的知识结论主要是演绎得出的,因此,单纯重复探究 的过程未必有助于学生理解历史,反而会导致认知失

19、控。笔者的实践体会: 在历史的学习最有价值的是“论从史出”史学观掌握。不夸大、不牵强、 不上纲上线,“用事实说话”。与旧教材相比,新课程的教材不仅是体例 变了,叙事说理的方式也有很大的变化:讲历史事件的过程详细了,结论 性的评价少了。笔者认为这不仅仅是为了突出过程,把结论留给学生自己分析,而是历史事件它本身就未必是过去教材中的那些大道理。因此,课 堂教学中适宜给学生呈现丰富的历史材料,培养学生分析材料的能力,这 是历史学科渗透“探究式学习”的好方法。.“半堂教学法”的构思。“半堂教学法”的构思源自“研究性学习”的公开课感想。观摩 这种课时有看表演的感觉。其实这些课所创设的问题很吸引人,学生们的

20、 研究成果也丰富精彩,没有造假痕迹。不禁纳闷:问题出在哪?经过深思, 笔者以为问题主要出在过程上。这类型的公开课所提的问题,所得出的探 究成果,是在封闭的空间、仓促的时间下完成的,本来这样的条件是不可 能完成其探究过程的,于是执教者只有用“演示”的方法展示这一过程。 由此笔者产生了这样的想法:能否把问题的提出与成果的展示评说分在两 节课时各用半堂时间去完成,把探究活动的过程留给学生在课外去落实? 此构思可用下表展示:教学内容课时安排实际课堂处理第一单元第1课第1课时上半节单元知识概述下半节第1课讲授,布置探究式学习问题。课间学生进行探究学习第一单元第1课第2课时上半节对学生的探究成果汇评,完成

21、第1课的 讲授。第一单元第2课下半节适当过渡,开讲第2课,并布置该课的 探究式学习问题。第一单元第n课第n+1课时上半节对学生的探究成果汇评,完成第n课的 讲授。下半节单元小结,测试。评价这样,作为课时它所占用的时间的相同的,课堂结构也是完整 的,但给了学生真正探究的时间空间。在人教版必修3第2单元(古代中国的科技与文化)教学中, 笔者尝试过这种教学法,效果不错。当然,这种教学法能否适用于所有的 教学内容,还有待进一步探索。摘要高中历史研究性学习是为了适应素质教育和创新学习的 需要,以学生自主性、探究性学习为基础,以个人或小组活动为形式, 通过其亲身实践获取科学结论,养成科学精神和态度的新的教

22、学方 式,它具有教学主题问题化、学习过程自主化、学习资源开放化、学 习方法多样化和学习结论个性化的特点,目前一般采用“课内导学, 提出问题自主学习,课外研究成果展示,交流总结”的基本 模式。关键词高中历史研究性学习特点模式国家教育部颁布的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历史教学大纲明确指出,高中历史教学要“鼓励学生对历史问题进行独立思考、 发表自己 的见解,培养他们的创造意识和创新精神”,“要注意培养学生的实 践能力,激励他们在教学过程中主动学习、探究的精神”,因此,开 展研究性学习已经成为目前中学历史教学改革和发展的一个新内容。一、什么是研究性学习根据新大纲的要求,我们可以这样认为,高中历史研究性学习必

23、须突破传统的教学方法,它应是以学生的自主性、探究性学习为基础, 以个人或小组活动为形式,通过其亲身实践获取直接经验和科学结 论,养成科学精神和科学态度,掌握基本的科学方法,提高综合运用 所学各种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教学方式。二、高中历史研究性学习的特点显然,开展研究性学习是根据素质教育和创新学习的需要,为培 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创新能力、终身学习的能力和适应社会生活的能 力,促进学生个体的健康发展,为高等学校和社会各行业输送素质良 好的普通高中毕业生为目的的。因此,与传统的历史教学方法比较, 它至少应具备以下五个方面的特点。(一)教学主题问题化。在学习某一部分历史知识前,教师向学 生布置一些研

24、究性的课题或问题(如新的历史教学大纲就提供了16个参考题目),这些课题或问题根据学生实际情况可大可小,可易可 难,主要目的是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围绕这些问题展开活动,从 而减少学习的盲目性,增强学习的计划性和有序性。(二)学习过程自主化。传统的历史教学强调的是知识传授,学 生的主要任务是听、记,有时虽然也有形式上的突破,如启发式、讨论 式教学等,但这都不能算是严格意义上的研究性学习。研究性学习应强调学生学习的自主化,学生必须开动脑筋,结合各种知识大胆创新, 直接、亲身地去体验和研究,学生不再是被动的接受式学习,而是主动 地探究性学习,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三)学习资源开放化。过去历史的教与学

25、都是围绕课本,课本 上写什么,我们就教什么、学什么,师生被局限在课堂上、课本中。 研究性学习应打破这种束缚,体现学习资源的开放性。学生所研究的 课题或问题涉及的知识范畴是广泛的,有关的问题也没有现成唯一的 答案,学生学习的资源可从课本扩大到图书馆、互联网、博物馆和其 他的社会现实情境,只有这种开放式的学习,学生才可能最大限度地 获取信息,从而解决所面临的课题或问题。(四)学习方法多样化。由于研究性学习过程的自主性和学习资 源的开放性,决定了学习方法的多样性。学生可根据自己的理解和兴 趣,通过读书、上网、观看影视材料、社会调查等多种方式去研究、 去学习。(五)学习结论个性化。因为研究性学习注重体

26、验、注重过程, 因此其学习结论必然具有个性化的特点。 不同的学生对于问题的理解 各有侧重,最后得出的结论不可能是千篇一律,可能就是百家争鸣、 百花齐放,这正是创新意识的体现,也是创新教育所要达到的目的。三、高中历史研究性学习的基本模式目前,研究性学习仍处于探索阶段,并没有现成的模式可资借鉴, 但根据其上述一些特点,我们可以初步认定其基本模式为:课内导学, 提出问题自主学习,课外研究一一成果展示,交流总结。1、课内导学,提出问题。课内导学,指结合教材落实有关基础 知识,主要在课堂上进行,这是开展研究性学习的前提,由师生共同 来完成。在落实基础知识的过程中,师生都可以提出一些问题,这些问题可以是教

27、材的知识细节,可以是整章整节的宏观框架,还可以是 单元或阶段特征,旨在培养学生驾驭教材、分析教材、梳理知识、归 纳概括的能力。在此基础上,教师从中选出一些带有共性的问题作为本次研究活 动的重点课题或问题,进入下一阶段的学习。2、自主学习,课外研究。在确定研究课题后,学生即可开始自 主性学习,由于高中学生的学历、阅历的限制,最好是分小组进行活 动,同时,教师应及时向学生提供一些学习资源,如文字、图表、音 像等,还应帮助学生制定包括研究范围、研究目标、研究方法和人员 分工等内容的研究方案。自主学习和研究可在课内进行,更多地应在课外进行,通过学生 自己独立的观察思考、资料查阅、影像观看、咨询调查等方

28、式获得相 应的研究信息,最后集中处理,得出结论。在这个阶段,教师既不能放任自流,也不可包办代替,应该扮演 参与者、调控者、指导者的角色,学生之间也应该相互帮助,充分发 挥团队的协作精神。3、成果展示,交流总结。 围绕提出的问题或课题,通过同学们 自主地研究与学习,把所得出的结论,通过各种途径进行展示和交流是非常重要的环节,它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其学习动力,推动研究性学习的经常性开展,从而达到创新教育、素质教育的目的 研究性学习成果可以通过调查报告、多媒体展示、报告会、辩论会、演讲赛、宣传栏等形式展示和交流。最后教师还要及时、认真地 进行总结,肯定成绩,指出不足,以励再战。开展研究性学

29、习是为了深化教育教学改革,顺应时代发展的需要,培养创新人才的重大举指,如何完善其学习模式,还需要我们全 体教育工作者继续思考和总结。摘自:现代教育网研究性学习课题推荐表推荐人张介信组别语文编号课题名称义乌历史名人与传统文化课题初步分析(研究目标、背景、简要步骤等)分析略备注谈高中历史研究性学习的课题选定泉港五中郭锡和历史学科的研究性学习,是指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从历史学习 和社会现实生活中选择、并确定自己感兴趣的研究专题,以自主性和 探究性学习为基础,通过个人或与他人合作的方式从事学习的一种模 式。在历史学科开展研究性学习,是历史教学改革的尝试,是实施素 质教育的重要途径。在开展研究性学习的过

30、程中,选题非常重要,好 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著名科学家爱因斯坦说:“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重要”。一个好的选题,其本身就孕育着成功的希望。 怎样才能做好研究性选题这项工作,根据自己多年在历史教学工作中 的体会,提出如下粗浅想法。一、课题的选定原则选题是进行历史研究性学习的第一步。 选题本身没有固定不变的 模式,但选题要遵循一定原则。1、学生主体性原则。历史研究性学习是师生互动的过程。教师 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指导者;学生是自主学习、主动探究的学习主 体。在选题过程中要发挥学生在活动中的主体作用,让学生自觉地、 主动地参与。选题是一个能力提高的过程,是一个提出问题、设计问 题的过程。教师

31、要鼓励学生进行独立思考,让学生在全面掌握历史教 材体系和基本知识的基础上,进行发散性的思维和探究,联系历史上 有重大意义的人物或事件,提出选题。选题可以是历史学科内部的问 题,如怎样评价李鸿章,辛亥革命失败的原因探析等。也可以是和其 他学科有关的问题,如罗斯福新政对当代资本主义经济发展产生什么 影响。也可以是与社会现实相联系的问题, 如巴以冲突问题的历史探 析,巴尔干问题的由来等。2、科学性原则。指选题必须有事实依据或理论根据,必须符合 科学原理和历史发展规律。研究方法要有一定的科学性,知识的综合 应用程度要高,课题本身应有研究和探索的价值和必要。 在选题时指 导学生要遵循历史规律,尊重科学,

32、违反科学和规律的课题永远也不 会成功。例如,对鸦片战争的影响的研究。如果片面地从对中国自给 自足自然经济起了解体作用,开放五处通商口岸的有利方面,来说明 鸦片战争不是侵略战争,这就违背了历史事实的本质。再如,对汪精 卫的评价,不能因为他早年资产阶级革命的功绩, 而忽视他在抗日战 争时投靠日本的卖国罪行,掩盖其卖国者本来面目。3、兴趣性原则。选题要根据个人兴趣来确定,选择自己熟悉或 感兴趣的题目,特别是对青少年容易激发好奇心和主动探究的愿望。 如果学生对此选题没有兴趣,只是为了完成某种任务或应付老师, 那 么他本人就不会为此选题去广泛收集资料, 设计研究方案;即使是勉 强完成了课题,也不会取得好

33、的效果。4、新颖性原则。选题要新颖,有“奇和巧”的设想。在确定选 题时,学生要了解研究问题的现状,知道其中哪些方面是目前还没有 解决或解决得不够好的。有的课题虽然别人也搞过,但只要研究方法 能创新,研究角度不同,也可以成为一个成功的课题。历史是一门发 现性、思辨性很强的学科,是培养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的有效载体。 用新方法、新视角去研究人们常见的旧材料,也会形成新的观点,带 来新的突破。但是,新颖性不是胡思乱想,应当特别注重史实依据, 要多多吸取前人的研究成果,并加以分析,才能切中要害。如果没有 创新的思想和见解,全是重复别人的东西,选题的意义就不大了。5、可行性原则。历史研究性课题的提出,总是要受到一定条件 因素制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