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泓域/浓缩化洗涤产品公司经营管理手册浓缩化洗涤产品公司经营管理手册xxx有限责任公司目录 TOC o 1-3 h z u HYPERLINK l _Toc111555901 一、 决策的定义 PAGEREF _Toc111555901 h 2 HYPERLINK l _Toc111555902 二、 决策的类型 PAGEREF _Toc111555902 h 3 HYPERLINK l _Toc111555903 三、 决策的原则 PAGEREF _Toc111555903 h 6 HYPERLINK l _Toc111555904 四、 企业经营决策的程序 PAGEREF _Toc11155
2、5904 h 9 HYPERLINK l _Toc111555905 五、 员工培训与开发 PAGEREF _Toc111555905 h 14 HYPERLINK l _Toc111555906 六、 工作描述和工作说明书 PAGEREF _Toc111555906 h 18 HYPERLINK l _Toc111555907 七、 收集工作分析信息的方法 PAGEREF _Toc111555907 h 19 HYPERLINK l _Toc111555908 八、 微观环境 PAGEREF _Toc111555908 h 21 HYPERLINK l _Toc111555909 九、 宏观
3、环境 PAGEREF _Toc111555909 h 24 HYPERLINK l _Toc111555910 十、 影响企业经营战略选择的因素 PAGEREF _Toc111555910 h 32 HYPERLINK l _Toc111555911 十一、 战略制定的原则 PAGEREF _Toc111555911 h 34 HYPERLINK l _Toc111555912 十二、 产业环境分析 PAGEREF _Toc111555912 h 35 HYPERLINK l _Toc111555913 十三、 提升产业链现代化水平 PAGEREF _Toc111555913 h 36 HYP
4、ERLINK l _Toc111555914 十四、 必要性分析 PAGEREF _Toc111555914 h 37 HYPERLINK l _Toc111555915 十五、 公司简介 PAGEREF _Toc111555915 h 37 HYPERLINK l _Toc111555916 十六、 SWOT分析说明 PAGEREF _Toc111555916 h 39 HYPERLINK l _Toc111555917 十七、 人力资源配置分析 PAGEREF _Toc111555917 h 49 HYPERLINK l _Toc111555918 劳动定员一览表 PAGEREF _Toc
5、111555918 h 49 HYPERLINK l _Toc111555919 十八、 法人治理结构 PAGEREF _Toc111555919 h 51决策的定义在日常生活中,人人都可能是决策者。例如:家里要购买哪种品牌的洗衣机;周末去看电影,还是去郊游;吃了早饭去上课,还是不吃就去上课等,都存在合理决策的问题。从管理者的角度来说,工作的核心、企业成败的关键都系于决策,1978年度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西蒙提出:“管理就是决策。”既然决策如此重要,那什么是决策?简单地说,决策就是指做出决定。严谨说来,决策是为实现既定的目标,借助科学的手段和方法,在两个以上的备选方案中,选择一个令人满意的方案
6、并付诸实施的过程。在上述概念中,有以下三个关键词:第一,目标。这是决策的出发点和归宿。任何决策都是依附一定的目标来做出,如果没有一定的目标或者目标模糊,那就无从谈起合理的决策。第二,两个以上的备选方案。决策的实质是选择,鱼和熊掌不可兼得,必须做出选择,没有选择就没有决策。如果只有一个方案,就不存在选择,也就无所谓决策。第三,过程。决策是一个过程,并非瞬间行动。决策的类型依据不同的标准,决策可以分成许多类型,了解各种不同类型的特点,有助于管理者合理决策。1、按决策的重要程度可分:经营决策、管理决策和业务决策经营决策又称企业战略决策,对企业而言是最重大、至关重要的决策,比如确定或改变企业的经营方向
7、和经营目标,新产品开发,企业上市,兼并企业,合资经营,扩展生产能力等。它具有全局性、长期性和战略性,影响时间长、范围广的特点。决策的重点在于解决组织与外部环境问题,注重组织整体绩效的提高。一般是高层管理者做出。管理决策的制定必须纳入经营决策的轨道,为企业实现战略目标服务,比如机构重组、人事调整、资金筹措与使用等,它具有局部性、中期性与战术性,影响时间较短和范围较小的特点。决策的重点是对组织内部资源进行有效地组织和利用,以提高管理效能。一般是中层管理者做出。业务决策具有琐细性、短期性与日常性的特点。业务决策是企业为了解决日常工作和业务活动中的问题而作出的决策,比如库存控制、食堂饭菜的品种、职工洗
8、澡时间等。它属单纯执行性决策,决策的重点在于对日常作业进行有效地组织,以提高作业效率。一般是基层管理者做出,2、按决策问题所处的条件可分:确定性决策、风险性决策和不确定性决策确定性决策是指决策者确知环境条件,每一种备选方案只会产生一种确定无疑的结果,只要比较各个方案的结果,就可以做出选择。风险性决策是指决策者不能预先确知环境条件,可能会出现几种状态,对可能出现的状态数目与概率可以预先估计,在不同的状态下,每一种备选方案可能会产生几种不同的结果,因此不管哪种方案都有风险。不确定性决策是指决策者不能预先确知环境条件,可能会出现的几种状态的数目与概率无从估计,对每一种备选方案可能产生的后果也难以估计
9、,这种备选方案的不确定性来自于环境的不稳定性。决策者只能依靠自己的经验、直觉和估计作出决策。3、按决策是否具有重复性划分:程序化决策和非程序化决策程序化决策是指对经常出现的例行公事所做的决策,也称常规决策,主要处理常规性、重复性的问题,比如常用物资的采购、“三包”产品质量问题的处理、何时报销管理人员的差旅费等。这些问题反复或按照一定的频率出现,其特点和规律性易于掌握,因而通常可将这类问题的决策程序固定下来,制定成规章或标准来加以解决。每当这些问题出现就可以按规定来决策,不必每次重新做决策。非程序化决策是指那些非例行的、没有先例可依据的新问题所做的决策,也称非常规决策。比如新产品的开发、市场开拓
10、、企业规模扩大等。对这些问题的决策要考虑企业内外部环境的变化,无法用常规的办法来处理。对这类决策,决策者往往没有固定的模式、规则和处理经验可循,完全靠决策者的洞察力、判断力、知识和信念来解决。4、按决策的主体分:个体决策和集体决策个体决策是指决策的诊断活动、设计活动、选择活动由一个人来完成,不需要其他人参与。个体决策具有果断性、责任明确、效率高的优点;但同时具有效果差、相关人员接受度不高的缺点。集体决策是指决策的诊断活动、设计活动、选择活动由两个人以上的群体来完成,哪怕其中只有一个环节是群体完成,也可称为集体决策。集体决策具有决策质量高、所选方案接受度高的优点;但同时具有决策成本高、效率低的缺
11、点。无论是何种决策都有其优缺点,不能简单地说某种决策一定优于另外一种决策,只能是在不同的情景下更适合用某种决策。决策的原则企业经营决策是一项非常复杂且重要的工作,它考虑的因素很多,既要考虑企业内部问题,又要考察企业外部环境。因此,要做出合理的决策,通常应遵循以下六个原则:决策目标明确性原则、决策的民主原则、决策的可行性原则、决策的满意性原则、决策的系统性原则、决策的反馈原则。1、决策目标明确性原则没有目标,决策只能是盲目的,目标模糊的决策注定是要失败的。因此,在决策前,一定要搞清楚为什么进行决策、为解决什么问题而决策。值得一提的是目标具有多重性、层次性的特点,所以在决策时既要考虑眼下问题的解决
12、,又要考虑整个组织的目标。2、决策的民主原则决策的民主原则就是要坚持集体与个人相结合的原则,就是要充分发挥专家和智囊的作用,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决策建立在广泛民主的基础上,并在民主的基础上进行集中。这样一方面可以充分发挥各方面的专长,提高决策质量,防止个人决策的片面性;另一方面又为今后决策的实施提供了保证。3、决策的可行性原则再完美的决策若不可行也只能是空中楼阁,因此,可行性原则要求决策者在决策时,不仅要考虑到企业的内部实际情况,还要顾及社会、政治、道德等因素;不仅要估计有利因素和成功的机会,更要预测不利条件和失败的风险;不仅要静态地计算实际与可能之间的差距,还要对各种影响因素的发展
13、变化进行定量和定性的动态分析。4、决策的满意性原则西蒙认为人的理性是处于完全理性和完全非理性之间的一种有限理性,所以,没有最优的决策,只有令人满意的决策。决策的“满意”原则是针对“最优化”原则提出的。“最优化”的理论假设是把决策者作为完全理性化的人,他以“绝对理性”为指导,按“最优准则”行事。但由于组织处在复杂多变的环境中,要使决策者对未来一个时期作出“绝对理性”的判断,必须具备以下条件:决策者对相关的一切信息能全部掌握;决策者对未来的外部环境和内部条件的变化能准确预测;决策者对可供选择的方案及方案实施的后果完全知晓;决策不受时间和其他资源的约束。显然,这四个条件对任何决策者,无论是个人还是集
14、体,也不论素质有多高,都不可能完全具备。因此决策不可能是“最优化”的,而只能要求是“令人满意”或较为适宜的。5、决策的系统性原则性现代企业是一个复杂的、有多种相互联系的子系统共同构成,要使整个系统良好运转,就必须全方位考虑。系统理论就是把决策对象看作一个系统,并以这个系统的整体目标为核心,追求整体效应为目的。为此系统原则要求在决策时,首先应贯彻“整体大于部分之和”的原理,统筹兼顾,全面安排,各要素和单个项目的发展要以整体目标满意为准绳;其次,强调系统内外各层次、各要素、各项目之间的相互关系要协调、平衡配套,要建立反馈系统,实现决策实施运转过程中的动态平衡。6、决策的反馈原则反馈原则能让决策者了
15、解决策是否可行以及实施过程中发生的一切变化,以便及时做出调整。由于事物的发展和客观环境的不断变化,决策者受知识、经验、能力的限制,致使决策在实施中可能会偏离预定目标,这就需要根据反馈情况采取措施,对原方案或目标加以相应的调整和修正,使决策趋于合理。企业经营决策的程序既然决策是一个过程,那么我们有必要探讨一下决策过程所经历的具体步骤:识别问题、确定目标、收集资料、拟定备选方案、选择方案、方案实施与反馈。1、识别问题决策是为了解决一定问题所进行的管理活动,所以,必须围绕一定的问题来展开。问题其实就是应有现象与实际现象的差距,管理者必须首先必须找出这个差距,并分析这个差距的来由,进而为消除或缩小差距
16、想出办法。这就好比医生看病首先得诊断出病人到底生什么病,然后才能开药方。识别问题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只有准确的找出企业存在的问题并仔细分析问题的性质、特点和影响面,才能做下一步工作,否则就会使决策面临失败,进而使整个企业面临危险。2、确定目标发现并清楚地认识了问题,是否要采取行动和采取什么行动,取决于决策目标的确定。决策目标既是决策方案评价和选择所依据的标准,也是衡量决策要实施的行动是否取得预期结果的标准。没有目标,决策工作就没有方向;同样的决策问题,假使决策目标不同,决策就会大不相同。目标具有层次性,所以决策目标不止一个而是多个,有的甚至是相互矛盾的,这时候通常的做法是:在满足需要的前提下
17、,尽量减少目标个数。如合并类似目标、当目标之间存在从属关系时,可将次要的目标作为约束条件、将单项目标综合成一个目标等。将目标按轻重缓急进行排列,把重点集中到“必须实现”的目标上。目标之间的协调。当目标之间存在矛盾时,应以总目标为基准进行协调。确定的目标应符合以下要求:全面详尽而有重点;明确具体,尽可能量化;易于分解,责任落实;先进合理,积极可靠,留有余地;各类目标可以相互制约,并协调一致;具有时效性。3、收集资料21世纪是信息制胜的时代,信息意味着商机。信息是决策的客观依据,在许多情况下,不能进行确定型决策主要是因为信息不完备;决策失误依然是信息不充分、不完备。所以,在做决策时,首先应该系统、
18、完整、及时收集信息。决策者所掌握的情报和信息资料越多、越准确,则对决策越有利,做出的决策也就越合理。比如一房地产商要开发一个楼盘,他必须要了解某些相关政策倾向、政府对本区的总体发展规划、这个楼盘周围的环境、顾客的需求等信息,他掌握的信息越多,对他做出明智的决策越有帮助,才能保证他开发的这个楼盘有经济价值。对收集资料的要求:广泛性。即凡与目标有关的信息资料,无论直接或间接,都要尽可能收集。科学性。即对收集来的资料必须采取科学的方法进行加工整理。客观性。即情报资料必须客观地记载对象、时间、地点和数量等。连续性。即要求情报资料能连续地反映事物发展的全过程及其规律性,尽可能连贯。对于信息的收集,一方面
19、,要有针对性地进行收集、整理;另一方面,也要依靠平时的积累和储备,充分发挥诸如“信息中心”、“资料室”、“数据库”等的作用。4、拟定备选方案根据发现的问题、确定的目标和收集的资料,需要设计出多个可行的、供选择的方案,可行方案应满足以下条件:实现的可能性。即从企业内外部实现的条件和实施的结果看能否保证决策目标的实现。相互排他性,即各方案必须有区别,各自独立。整体详尽性。即尽可能多地列出有可能达到目标的备选方案;方案可比性。即每一方案都应根据已确定的约束条件和评价标准及指标体系,用确切的定量数据反映方案的效果,以便比较和选择。拟定备选方案有如下三个具体步骤:分析研究影响目标实现的外部和内部条件,以
20、及决策事物未来运动趋势和发展状况的积极因素和消极因素;将内部条件和外部环境的有利和不利因素、决定事物未来的趋势和发展状况的各种估计进行排列组合,拟定出适当的实现目标方案;将这些目标方案同目标要求进行粗略的对比,权衡利弊,从中初步筛选。管理者必须努力发掘出各种可能的方案,以免遗漏实现目标的最佳途径,所以,在拟定备选方案时,应广泛听取意见,集思广益。备选方案通常来自两种途径:一是经验。经验可能是决策者自己或决策群体自己的,也可能是别的管理者或别的群体的实际做法。二是创造。企业需要发展,就必须有新颖的、独创的方案,不是过去的再现,也不是别人的翻版。一个企业要确立核心竞争力,创造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和作
21、用。5、选择方案每个备选方案从某一个角度来讲,都有其合理的一面,但从另一个角度来看,也有其缺陷,如何合理分析判断每个备选方案的利弊,应对方案进行评估论证,这是决策中的关键工作。对决策方案的论证主要有:价值论证,就是指论证该方案付诸实施后能否带来价值和带来多大的价值。一方面是从社会、经济,当前和长远,物质和精神,投入和产出等多方面综合平衡方案的价值,并通过各方面的价值平衡,得出一个总的价值评价。另一方面是把决策目标和方案放在事物发展的过程中来看,看方案是否比过去进步,是否有助于今后的发展。可行性论证,就是指论证方案是否可以在实践中付诸行动,并取得预计的结果。首先研究该决策方案实施的时机是否成熟,
22、能否利用机遇达到增加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最后要进行系统可行性研究,对决策整个过程中能预见到的每个环节,对整个企业、甚至对整个行业的影响也需要进行可行性分析。应变论证,就是指估计原有决策条件发生变化,提出相应的应变措施,对这些措施进行论证,论证的结果就是应变方案。制定应变方案是从最坏的可能性准备,而向最好的方向努力,即使最坏的情况出现时,也因事先做了准备,可以应付自如,不致造成损失或尽量减少损失。6、方案实施与反馈决策过程就是管理过程,它贯穿整个管理活动,所以,决策过程不仅是一个选择方案的过程,还要考察方案的全面实施。制定具体的实施措施,并使执行者了解和接受这个方案至关重要。在实施的过程中,通常
23、会出现一些意想不到的新情况,这就需要及时把执行情况和变化了的客观情况反馈到决策系统,以便及时做出修正和补充,或者重新设计方案、重新做出决策,通过“决策一执行一决策一再执行”的过程,多次反复并不断进行补充完善,最终达到企业的经营目标。以上决策的步骤只是决策过程的一个粗略的阶段划分,不能教条地予以理解和对待。在实际的操作过程中,可能存在各个阶段相互交叉的情况,或者省略某个阶段这都不足为奇。另外,对决策过程各阶段的划分也还存在其他的划分方法。比如,复旦大学的药明杰教授把决策的过程划分为四个阶段:诊断活动、设计活动、选择活动和执行活动。员工培训与开发(一)员工培训的概念和目的1、培训的概念。员工培训是
24、以改进员工的知识、技能、态度和社会行为,提高员工工作绩效和组织效益为目的的一种学习过程。2、员工培训的目的。向本企业员工传授广泛的技能,包括解决问题的技能、沟通技能,以及团队建设技能等;强化员工的奉献精神。(二)培训的必要性和重要性(1)培训是协调人事矛盾的重要手段。人与事的结合处在动态的矛盾运动之中,要解决这一矛盾,一要靠人员流动(即用“因事选人”的方法实现人事和谐);二要靠员工培训,即用“使人适事”的方法实现人事和谐。(2)培训是人才培养的主要途径。组织对员工进行必要的培训正是继续教育和终身教育的一个重要的途径。(3)培训是满足员工实现个人价值的愿望,降低员工的流动率的有效途径。培训是调动
25、员工积极性、降低员工的流动率的有效方法。(4)培训是建立和强化组织文化的有效途径。企业文化建立和强化不是孤立的,特别是离不开人力资源管理活动。培训是建设企业文化的重要环节,应把企业文化作为人员培训的重要内容,在培训过程中宣传和强化企业文化。(5)培训是培养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手段。培训着眼于提高人的素质,而人才正是企业最根本、最主要的竞争优势。(三)培训形式分类(1)从培训与工作的关系来划分,有在职培训、脱产培训和半脱产培训。在职培训即人员在实际的工作中得到培训;脱产培训即受训者脱离工作岗位,专门接受培训;半脱产培训介乎上述两种形式之间。(2)从培训目的来划分,有文化补习、学历教育、岗位职务培
26、训等。文化补习的目的在于增加受训者的科学文化知识,提高其基本素质,为以后的进一步提高奠定文化基础;学历教育的目的是全面提高受训者的专业素质,表现为更高的学历;岗位职务培训是以工作的实际需要为出发点,围绕着职位的特点而进行的针对性培训。(3)从培训的层次上划分,有高级、中级和初级培训。一般而言,初级培训可侧重于一般性的知识和技术方法;中级培训可适当增加有关理论课程;高级培训则应侧重于学习新理论、新观念、新方法。(四)培训工作流程培训工作流程主要包括三个阶段:培训需求分析;培训设计和实施;培训评估。1、培训需求分析。需求分析关系到培训的方向,对培训的质量起着决定性的作用。2、培训设计和实施。培训设
27、计主要要完成两方面的任务:培训内容设计和培训方法设计。这两方面是相辅相成的。针对不同的内容,选择相应的方法。在确定培训内容的同时,就要选择适当的培训方法。如授课、学徒制、讨论会、工作轮换、录像、模拟、案例等。3、培训评估。培训评估的作用:一是决定是否应在组织内继续进行该项培训;二是对培训进行改进。从以下四个层次上对培训进行评估:反应;知识;行为;成效。(五)员工培训须避免的失误1、肤浅的培训。培训者对企业的培训需要不清楚或盲目跟风,社会上流行什么培训,就对职工进行什么培训;或贪新求洋,在培训项目的选择上喜欢猎奇、崇拜国外的培训教师和课程。2、填鸭式的培训。在短时间内给学员灌输大量的知识而不给他
28、们消化的时间和经过长时间的学习。3、不考虑投入和产出的培训。培训也是企业的一项投资,要认真考虑产出效益,造成培训资金浪费常见的有三个原因:一是盲目投资;二是培训对人不对事;三是把培训当成游玩的机会,名日培训,实则游玩。工作描述和工作说明书1、工作描述工作描述具体说明了工作的目的与任务,工作内容与特征,工作责任与权利,工作标准与要求,工作时间与地点,工作流程与规范,工作环境与条件等问题。规范的工作描述书一般应包含以下内容:(1)工作概况。它说明工作名称、工作编号、所属的部门、工作时间与地点、工作关系等。(2)工作目的。它是用简短而精确的陈述来说明组织为什么要设立这一项工作。(3)工作职责。它是说
29、明关于一项工作最终要取得的结果的陈述,换言之,为了完成本项工作的目标,任职人员应在哪些主要方面开展工作活动并必须取得什么结果。(4)工作规模。(5)工作条件与物理环境。(6)社会环境。(7)聘用条件。2、工作说明书工作说明书就是对工作任职人要求的说明,即为完成特定工作必备的生理要求与心理要求。主要包括以下方面的内容。一般要求。生理要求。心理要求。收集工作分析信息的方法在进行工作分析时,选择正确的方法是至关重要的,从而收集到有关工作足够的信息,编制出一份完整的工作分析表。工作分析的目的与内容不同,工作分析的方法也不同。1、问卷法工作分析所需的大量信息可以通过工作分析问卷来获得。问卷调查要求在岗人
30、员和管理人员分别对各种工作行为、工作特征和工作人员特征的重要性和频率做出描述分级,再对结果进行整理与分析。2、观察法观察法是指在工作现场运用感觉器官或其他工具,观察员工的实际工作过程、行为、内容、特点、性质、工具,环境等,并用文字或图表形式记录下来以收集工作信息的一种方法。3、访谈法通过与员工和管理者的访谈,可以获取更多的细节和更准确的信息。一般有三种访谈的方式:与该工作的主管人员进行访谈;与从事该工作的每个员工交谈;与从事相同工作的员工群体进行交谈。4、工作实践法工作实践法也称参与法,它是指工作分析人员通过直接参与某项工作,从而细致地、深入地体验、了解、分析工作的特点和要求。5、实验法实验法
31、是指分析者控制一些变量,引起其他相应变量的变化来收集工作信息的一种方法。6、典型事例法典型事例是指对实际工作中特别有效或无效的工作者行为的简短描述。当大量的这类小事例收集起来以后,按照他们所描述的工作领域进行归纳分类,最后就会对实际工作的要求有一个非常清楚的了解。微观环境企业的微观环境是指与企业产、供、销、人、财、物、信息、时间等直接发生关系的客观环境,这是决定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基本环境。按照波特的观点,一个行业的激烈竞争,其根源在于其内在的经济结构,在一个行业中存在有五种基本竞争力量,即潜在的进入者、替代品的生产者、讨价还价的购买者、讨价还价的供应者、行业内现有竞争者。(1)潜在进入者。所谓潜
32、在进入者也称新进入者,可以是一个新办的企业或是一个采用多元化经营战略的原从事其他行业的企业。新的进入者在给行业带来生产能力扩大的同时,将希望在已被现有企业瓜分完的市场中赢得一席之地,这必然会引起与现有企业的市场份额的竞争,使产品价格下降;另一方面,新的进入者的生产经营活动必然会使资源的需求扩大,从而使资源的价格过高而使生产及经营成本过高。这两方面都会使企业的盈利水平降低,严重的话还会威胁企业的生存。因此企业必须对企业所在行业或将要进入的行业的潜在进入者进行分析,以减少企业的潜在威胁。对潜在进入者对本行业的威胁的分析主要从两方面进行。第一,该企业进入新行业需要克服的障碍和付出的代价(又称进入障碍
33、)。如果一个产业的进入障碍比较高,新加入者的加入就比较困难,对产业内现有企业的威胁就比较小。反之则威胁较大。一般而言,决定进入障碍高低的主要因素有以下几种:规模经济;产品差异优势;资金需求;销售渠道;资源供应;其他成本因素。例如:政府政策、与规模经济无关的固有成本优势、转换成本等。第二,现有企业的反击强度。原有企业对进入者的态度和反应,直接影响到进入的成功与否。如果现有企业对新进入者采取比较宽容的态度,新进入者进入某一产业就会相对容易一些;反之,如果现有企业非常在意甚至不满,就会对新进入者采取强烈的反击和报复措施。(2)替代品。替代品是指那些与本行业产品具有相同或相似功能的产品。替代品往往在某
34、些方面具有超过原有产品的竞争优势,比如价格低、质量高、功能新、性能好等。对于替代品的威胁主要是从四个方面来进行:替代品与现有产品的性价比。生产替代品的企业所采取的经营战略。用户转向替代品的转换成本。用户使用替代品的欲望。(3)供应者。供应者是指向企业及其竞争对手供应各种资源的企业或个人。供应者的威胁主要表现在要求提高原材料的价格,减少紧俏资源的供应或降低供应品的质量等,其结果必然导致企业的采购成本增加、采购原材料及资源的质量的降低,导致企业的利润减少或是产品质量降低,进而导致企业的经营效果差甚至倒闭。供应者的讨价还价能力主要取决于以下七个因素:供应者的集中程度及购买者的集中程度。本行业对于供应
35、商的重要性。供应者前向一体化的可能性。供应者的产品对于本行业的重要性。供应品的差异化程度和转换成本。供应商产品的可替代程度。本行业内的企业后向一体化的可能性。(4)购买者。购买者对本行业的威胁表现为要求产品价格更低廉、质量更好、提供更多的售后服务,其结果必然导致盈利能力降低甚至亏本,导致企业的经营效果差甚至倒闭。购买者的讨价还价能力主要取决于下列几个因素。购买者的集中程度。从本行业购买产品的标准化程度。从本行业购买的产品在其成本中所占的比重。转换成本。购买者的盈利能力。购买者后向一体化的可能性。本行业企业前向一体化的可能性。购买者对产品质量的要求。购买者掌握的信息。(5)行业内现有企业。为某一
36、购买群体提供产品的企业不止一个,企业实际上是在一群竞争对手的包围和制约下从事自己的生产和经营活动,大部分行业中的企业,都在追求相对于竞争对手的优势,以便超过竞争对手。行业内现有企业之间的竞争主要取决于以下六个因素:竞争者的多少及力量的对比。市场增长率。固定成本和库存成本。产品特色与购买者的转换成本。行业内的生产能力。退出障碍。宏观环境宏观环境是指对企业发展具有战略性影响的环境因素。企业的宏观环境因素包括政治法律环境、经济环境、社会文化环境、技术环境。1、政治法律环境政治法律环境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的政治制度、体制、形式、方针政策、法律法规等。这些因素常常制约、影响企业的经营行为,尤其是影响企业较
37、长期的投资行为。(1)政治环境。国家政治环境直接影响着企业的经营状况。对于企业来说,很难预测国家政治环境的变化趋势。政治环境因素一旦影响到企业,会使企业发生非常迅速的变化。企业领导者需要具备较高的政治素质,保持高度的政治敏锐性,随时关注并认真理解、执行党和国家的各项方针、政策、法规,从而为企业的发展制定出正确的经营战略。政治环境分析主要分析国内的政治环境和国际的政治环境。国内的政治环境包括以下一些要素:政治制度。我国社会主义政治制度是以人民民主专政为实质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政党和政党制度。政党和政党制度是影响国家政治环境的主要因素,也是影响企业政治环境的重要因素。政治性团体。如社会主义国家工会
38、、青年团、妇联等,这些政治性团体对国家政治决策具有很大的影响作用,有时也会使企业政治环境发生重大变化。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这是在一定阶段内指导国家政治、经济、文化等全局方向性、原则性的战略策略规范,因此企业必须遵循这些方针政策,它对企业活动往往具有控制和调节的作用。政治气氛。所谓政治气氛一是指阶级、政党政治主张的矛盾和力量对比在政权上的反映所形成的国家政治局势;二是指基层组织和群众的政治情绪,如政治倾向、政治热情及政治思想等。国际政治环境主要包括:国际政治局势;国际关系;目标国的国内政治环境。(2)法律环境。法律是国家政府强制实施的行为规范,国家通过制定和执行各项法律,特别是有关各项经济活动的
39、法律来控制企业的经营活动,保证国家应负的责任和企业经营的方向,保证企业活动有利于社会的进步和发展。法律环境分析主要分析的因素有:法律规范。它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体现统治阶级意志、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行为规则。其中与企业相关的法律规范构成企业法律环境中最基本的内容,如公司法、中外合资经营企业法、合同法、专利法、商标法、税法、企业破产法等。国家司法执法机关。这里是指国家设立的法律监督、法律审判和法律执行机关,主要有法院、检察院、公安机关及各种行政执法机关。在我国主要有法院、检察院、公安机关以及各种行政执法机关。与企业关系较为密切的行政执法机关有工商行政管理机关、税务机关、物价机关、计量管理机关、
40、技术质量管理机关、专利机关、环境保护管理机关、政府审计机关。此外,还有一些临时性的行政执法机关,如各级政府的财政、税收、物价检查组织等。企业的法律意识。法律意识是法律观、法律感和法律思想的总称,是指企业对法律制度的认识和评价。企业的法律意识,最终都会物化为一定性质的法律行为,并造成一定的行为后果,从而构成每个企业不得不面对的法律环境。国际法所规定的国际法律环境和目标国的国内法律环境。法律环境对企业的影响方式具有刚性约束的特征。这些法律法规的作用是双重的:一方面,它们对企业的行为有着种种的限制;另一方面,它们也保护着企业的合理竞争与正当权利。因此这是企业战略必须考虑的一个重要因素。2、经济环境企
41、业是一个经济实体。现代的经济环境正在发生着巨大的变化,在制定经营战略之前,企业应对其所处的经济环境有一个非常清楚的了解和认识。企业经济环境是指构成企业生存和发展的社会经济状况及国家经济政策。社会经济状况包括经济要素的性质、水平、结构、变动趋势等多方面的内容,涉及国家、社会、市场及自然等多个领域。国家经济政策是国家履行经济管理职能,调控宏观经济水平、结构,实施国家经济发展战略的指导方针,对企业经济环境有着重要影响。企业的经济环境主要由经济体制、经济形势、经济结构、经济政策四个要素构成。经济体制。经济体制是宏观经济的结构体系、运行方式和管理制度的总称,它是一体结构还是分层结构;是计划指挥还是市场调
42、节;是集中管理还是独立经营,所有问题都是宏观经济环境中的首要问题。它们决定了企业的性质、地位、作用、工作内容和工作方式的基础。经济形势。经济形势是指一个国家经济发展的规模、速度和所达到的水准。反映一个国家经济发展水平的常用的主要指标有国民生产总值、国民收入、人均国民收入、经济发展速度、经济增长速度等。国民经济形势是上升、平稳还是下降,对企业的战略选择、投资决策和经营策略有重大影响。经济结构。经济结构是指国民经济中不同经济成分、不同产业部门以及社会再生产各个方面在组成国民经济整体时相互质的适应性、量的比例性及排列关联的状况。经济结构主要包括五方面的内容,即产业结构、分配结构、交换结构、消费结构、
43、技术结构,其中最重要的是产业结构。经济结构的现状及其发展变化的趋向预示着对企业存在的机会和威胁。经济政策。经济政策是国家根据国民经济计划调节各种宏观经济变量的基本原则和方针,经济政策在现实中表现为包括各种宏观经济政策的体系。主要指全国经济发展战略和产业政策、国民收入分配政策、价格政策、物资流通政策、金融货币政策、劳动工资政策、对外贸易政策等。这些宏观经济政策作用的最终结果,必然会落实到企业身上,对企业的生产经营产生影响。因此企业必须随时注意国家宏观政策调节意图,自觉地利用国家宏观调节的时机,顺应形势,以求发展。3、社会文化环境社会文化环境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人们共同的价值观、生活方式、人口状况、
44、文化传统、教育程度、风俗习惯、宗教信仰等各个方面,这些因素是人类在长期的生活和成长过程中逐渐形成的,人们总是自觉不自觉地接受这些准则作为行动的指南。社会文化因素对企业有着多方面的影响,其中有些是直接的,有些是间接的,最主要的是它能够极大地影响社会对产品的需求和消费。价值观。价值观是指社会公众评价各种行为的观念标准。不同的国家和地区,其价值观是不同的。文化传统。文化环境对企业的影响是间接、潜在和持久的,但是其影响在很大程度上并没有被社会所认识。企业的文化环境始终以一种不可抗逆的方式影响着企业,因此研究企业经营战略,绝不能忽视文化环境对企业的影响。文化的基本要素包括哲学、宗教、语言与文字、文学艺术
45、等。哲学是文化的核心部分,在整个文化中起着主导作用;宗教作为文化的一个侧面,在长期发展过程中与传统文化有着密切联系;语言文字和文化艺术是文化的具体表现,是社会现实生活的反映,它对企业职工的心理、人生观、价值观、性格、道德及审美观点的影响和导向作用不容忽视。社会发展趋向。现代社会发展的主要倾向之一,就是人们对物质生活的要求越来越高,人们产生了更加强烈的社交、自尊、信仰、求知、审美、成就等高层次需求。人们希望从事能够发挥自己才能的工作,使自己的潜力得到充分的发挥。社会各阶层对企业的期望。在这里,社会各阶层包括股东、董事会成员、原材料供应者、产品销售人员及其他与企业有关的阶层。这些阶层对企业的期望是
46、不同的。例如,股东集团评价战略的标准主要是看投资回报率、股东权益增长率等;企业工作人员评价战略的标准主要是看工资收益、福利待遇及其工作环境的舒适程度等;消费者则主要关心企业产品的价格、质量、服务态度等;至于政府机构,它们评价企业的立足点主要是看企业经营活动是否符合国家的政策、法规和有关各项行政规章制度。人口因素。人口因素对企业战略的制定有重大影响。例如,人口总数直接影响着社会生产总规模;人口的地理分布影响着企业的厂址选择;人口的性别比例和年龄结构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社会需求结构,进而影响社会供给结构和企业生产结构;人口的教育文化水平直接影响着企业的人力资源状况;家庭户数及其结构的变化与耐用消费品
47、的需求和变化趋势密切相关,因而也就影响到耐用消费品的生产规模等。消费者心理。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我国人民的生活方式及工作方式都发生了较大变化,对企业的产品及服务都提出了多样化的要求,人们购买商品不仅是要满足生理需求,更重要的是还要获得心理或精神上的享受,因此,企业在制定战略时,必须注意到消费者的心理因素,树立“创造市场、创造需求”的观念。4、技术环境企业的技术环境指的是企业所处的社会环境中的科技要素及与该要素直接相关的各种社会现象的集合。技术进步可以极大地影响到企业的产品、服务、市场、供应商、分销商、竞争者、用户、制造工艺、营销方法及竞争地位。技术进步可以创造新的市场,派生大量新型的和
48、改进的产品,改变企业在生产业中的相对成本及竞争优势,也可以对现有产品及服务过时技术进行变革,减少或消除企业间的成本壁垒,缩短产品的生命周期,并改变企业雇员、管理者和用户的价值观与预期。只重视市场、财务、价值等问题,忽略技术将是灾难性的,最终发现自己的未来受到了技术的惩罚。一般技术环境包括四个基本要素:社会技术水平,社会技术力量,国家科技体制,国家科技政策和科技立法。技术水平是构成科技环境的首要因素,它包括技术研究的领域、技术研究成果门类分布及先进程度和技术成果的推广和应用三个方面。社会技术力量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的技术研究与开发的实力。科技体制指一个国家社会科技系统的结构、运行方式及其与国民经济
49、其他部门的关系状态的总称,主要包括科技事业与科技人员的社会地位,科技机构的设置原则与运行方式、科技管理制度、科技推广渠道等。国家的科技政策与科技立法指的是国家凭借行政权力与立法权力,对科技事业履行管理、指导职能的途径。影响企业经营战略选择的因素公司战略态势的选择会对企业的未来产生重大的影响,因而这一决策必须是非常慎重的。在企业战略决策过程中,决策者在经过综合评价分析后,经常面临有多个各具优缺点可行战略方案而决定不下来,在这种情况下,有一些因素会对最后决策产生影响,当然这些因素在不同的企业和不同的环境中起到的影响作用是不同的,但了解这些因素对企业管理者制定合适的战略方案来说是非常必要的。总的来说
50、,企业的影响因素有:(1)企业过去的战略。企业战略的评价分析往往是从对过去战略的回顾、审查现行战略的有效性开始的,它对最后战略选择往往有相当大的影响,由于在实施现行战略中已投入了相当可观的时间、精力和资源,人们对之都承担了相应的责任,而制定战略的决策者又多半是现行战略的缔造者,因此,他们常常不倾向于改动这些既定战略,这就要求企业在必要时撤换某些管理人员,以削弱失败的目前战略对企业未来战略的影响。(2)管理者对风险的态度。企业领导人的价值观及对待风险的态度对战略选择影响极大。甘冒风险、对风险持乐观态度的决策者有较大的战略选择余地,最后会选择风险较大、收益也较大的战略方案;相反,不愿冒风险,对风险
51、持畏惧、反对态度的决策者,其战略选择余地较小,风险型方案就会受到排,斥,最后会选择较为稳妥的收益适中或较小的战略方案。风险回避者相对来说更注重过去的战略,而风险承担者则有着更为广泛的选择。(3)企业对外部环境的依赖性。全局性战略意味着企业在更大的外部环境中的行为,公司必然要面对所有者、供应商、顾客、政府、竞争者及其联盟等外部因素,这些环境因素从外部制约着企业的战略选择。对环境的较高的依赖程度通常会减少企业在其战略选择过程中的灵活性。(4)企业文化和内部权势关系。任何企业都存在着或强或弱的文化。在前面我们就讲过企业的文化是企业经营战略的内部条件的一部分,企业文化和战略态势的选择是一个动态平衡,是
52、相互影响的。一方面,企业在选择战略态势时不可避免地要受到企业文化的影响。另一方面,企业中总存在着一些非正式的组织。由于种种原因,某些组织成员会支持某些战略,反对另一些战略。这些成员的看法有时甚至能够影响战略的选择,因此在现实的企业中,战略态势的决策或多或少的都会打上这些力量的烙印。(5)时期性。时间因素主要从几个方面影响战略的选择:第一,有些战略决策必须在某个时限前作出,在时间紧迫、来不及作全面仔细的评价分析的情况下,决策者往往着重考虑采用这种战略方案产生的后果,而较少考虑接受这种战略方案的效益,这时不得已而往往选择防御性战略;第二,战略选择也有一个时机问题,一个很好的战略如果出台时机不当也会
53、给企业带来麻烦,甚至是灾难性后果;第三,战略规划期的长短,战略规划期长,则外界环境的预测相对复杂,因而在作战略选择时的不确定性因素更多,这会使战略方案的决策的复杂性大大增加。(6)竞争者的反应。企业高层领导在做出战略选择时还要全面考虑分析和预计竞争对手对本企业不同战略方案的反应,如果选择的是一种进攻型战略,对竞争对手形成挑战的态度,则很可能会引起竞争对手的强烈反击,企业领导必须考虑这种反应,估计竞争对手的反击能量,以及对战略能否取得成功的可能影响。战略制定的原则(1)以社会需要为出发点。战略制定应当有一个基本的出发点,这个出发点是不能凭主观臆想,而应该建立在客观的社会需要的基础上。一个企业只有
54、不断地满足社会的某种持久的需求,才能生存下去。因此,满足社会的需要是战略制定的第一个原则。(2)把握时机。战略的制定要充分利用可能发生的变化。(3)扬长避短。即充分利用自己的优势,不断强化强势地位。(4)集中资源。企业的资源总是有限的,要使有限的资源发挥最大的优势,重点去突破通往成功路上的重点和难点。(5)量力而行。即企业的战略要和企业本身的能力和规模相当。产业环境分析(一)增强经济动力和活力充分发挥投资的关键作用、消费的基础作用和出口的促进作用,优化劳动力、资本、土地、技术、管理等要素配置,增强经济增长的均衡性、协同性和可持续性。(二)培育壮大新兴产业把握产业发展新方向,落实中国制造2025
55、,以集群化、信息化、智能化发展为路径,加快发展以节能环保产业为重点的先进制造业,以信息服务业为重点的新兴生产性服务业,以文化休闲旅游业为重点的新兴生活性服务业。(三)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推动区内具有优势的装备制造、材料工业、食品工业以及生产性服务业、生活性服务业围绕生产技术、商业模式、供求趋势的变化,满足新需求,采用新技术、新模式,实现优化升级。(四)提升创新驱动能力加快推进创新发展,以企业为创新主体,逐步完善政策、人才和市场环境,形成创新支撑经济发展的格局。提升产业链现代化水平推进产业基础高级化。利用产业基础再造工程,围绕基础材料、零部件、软件、工艺、元器件和产业技术基础,加快补齐轻工产业短
56、板。推进轻工业计量测试体系建设,加快计量测试技术、方法和装备的研制与应用,提升整体测量能力和水平。深入实施重点产品、工艺“一条龙”应用计划,促进成果创新示范应用。大力开发塑料制品、家用电器、食品等行业高端专用装备。加快产业链补链强链。编制家用电器、塑料制品、化妆品、乳制品等领域产业链图谱,建立风险技术和产品清单,推动补链固链强链。建立监测预警机制,加强风险评估,提供信息服务。发挥工业互联网平台和标识解析体系作用,推动产业链上下游加强合作。支持乳制品、罐头、酿酒、粮油等行业建设优质原料基地。深入实施数字化转型。引导企业综合应用新一代数字技术,逐步实现研发、设计、制造、营销、服务全链条数字化、网络
57、化、智能化。支持龙头企业构建智能制造平台,争创国家级工业互联网、两化融合项目。在家用电器、家具、皮革、造纸、塑料制品、缝制机械、五金制品、洗涤用品、食品等行业推广一批智能制造优秀场景,推动网络安全分类分级管理,培育一批网络安全示范标杆。培育数字“三品”示范城市。发展服务型制造新模式。推进轻工业与现代服务业深度融合,加快培育发展服务型制造新业态新模式,促进轻工业提质增效。引导轻工行业完善服务型制造评价体系。鼓励企业建立客户体验中心、在线设计中心等机构,分析客户需求信息,增强用户参与设计能力。必要性分析1、提升公司核心竞争力项目的投资,引入资金的到位将改善公司的资产负债结构,补充流动资金将提高公司
58、应对短期流动性压力的能力,降低公司财务费用水平,提升公司盈利能力,促进公司的进一步发展。同时资金补充流动资金将为公司未来成为国际领先的产业服务商发展战略提供坚实支持,提高公司核心竞争力。公司简介(一)公司基本信息1、公司名称:xxx有限责任公司2、法定代表人:杨xx3、注册资本:640万元4、统一社会信用代码:xxxxxxxxxxxxx5、登记机关:xxx市场监督管理局6、成立日期:2013-6-27、营业期限:2013-6-2至无固定期限8、注册地址:xx市xx区xx(二)公司简介未来,在保持健康、稳定、快速、持续发展的同时,公司以“和谐发展”为目标,践行社会责任,秉承“责任、公平、开放、求
59、实”的企业责任,服务全国。企业履行社会责任,既是实现经济、环境、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也是实现企业自身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既是顺应经济社会发展趋势的外在要求,也是提升企业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内在需求;既是企业转变发展方式、实现科学发展的重要途径,也是企业国际化发展的战略需要。遵循“奉献能源、创造和谐”的企业宗旨,公司积极履行社会责任,依法经营、诚实守信,节约资源、保护环境,以人为本、构建和谐企业,回馈社会、实现价值共享,致力于实现经济、环境和社会三大责任的有机统一。公司把建立健全社会责任管理机制作为社会责任管理推进工作的基础,从制度建设、组织架构和能力建设等方面着手,建立了一套较为完善的社会
60、责任管理机制。SWOT分析说明(一)优势分析(S)1、公司具有技术研发优势,创新能力突出公司在研发方面投入较高,持续进行研究开发与技术成果转化,形成企业核心的自主知识产权。公司产品在行业中的始终保持良好的技术与质量优势。此外,公司目前主要生产线为使用自有技术开发而成。2、公司拥有技术研发、产品应用与市场开拓并进的核心团队公司的核心团队由多名具备行业多年研发、经营管理与市场经验的资深人士组成,与公司利益捆绑一致。公司稳定的核心团队促使公司形成了高效务实、团结协作的企业文化和稳定的干部队伍,为公司保持持续技术创新和不断扩张提供了必要的人力资源保障。3、公司具有优质的行业头部客户群体公司凭借出色的技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4代理运营社交媒体平台合同3篇
- 2024年商务汽车长期租赁协议样例
- 2024年夫妻离婚财产划分合同标准格式范本版B版
- 2024年幼儿园财务岗位聘用协议范本一
- 2024年北京二手住宅交易定金合同版B版
- 2024年度博士学术研究联合培养协议文本版B版
- 2024专用泡沫混凝土订购协议范本版B版
- 2024年度专项设备采购代理合同版B版
- 2024年室内地弹门建设协议细则版
- 2024年云计算平台技术支持与维护合同
- xxxx学校教学楼(技术标)
- 大学生劳动教育(2023级)学习通超星期末考试答案章节答案2024年
- 2024年中国心力衰竭诊断和治疗指南2024版
- 国开(内蒙古)2024年《创新创业教育基础》形考任务1-3终考任务答案
- 工程伦理学智慧树知到期末考试答案章节答案2024年广东工业大学
- GB/T 18488-2024电动汽车用驱动电机系统
- 2024入团知识题库(含答案)
- 生理学全套课件
- 四年级学情分析记录表
- 起重行车安全操作培训PPT课件
- 河北省二院专业医师进修表4页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