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焦炭行业现状分析报告_第1页
中国焦炭行业现状分析报告_第2页
中国焦炭行业现状分析报告_第3页
中国焦炭行业现状分析报告_第4页
中国焦炭行业现状分析报告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中国焦炭行业现状分析报告一、焦炭的介绍“碳”和“炭和“碳”是一个与化学的元素密切相关的概念,是20世纪初西方近代化学传入我国创造出来并流行的,它以多种形式广泛存在于大气和地壳之中,是生铁、熟铁和钢的成分之一。带碳字的各种词汇和用法-主要是从元素C的角度。炭是概括的工业性名词,我国用炭这个字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如木炭,煤炭和焦炭等。炭是化学成分不纯,随着原料及制备工艺和条件不同而形成的无恒定组成及性质的含碳物质。焦炭的特性焦炭呈黑灰色块状,有光泽、燃烧时烟气少,具有不粘结、不结块、低硫、低灰、坚硬、耐磨、耐压、富于气孔性等特点。主要用于冶金、化工、铸造等工艺的燃料,也可作制气和化工原料。统计时包

2、括各种生产方式生产的全部焦炭,即机械化焦炉、简易焦炉、土焦炉、煤气发生炉生产的焦炭和半焦炭。焦炭按干焦计算,不包括水分。焦炭的生产过程焦炭作为一种固体矿物燃料,属于二次能源,是将炼焦煤、肥煤、瘦煤经配比后置于无空气的炼焦炉中加热至1200r1400C高温,经过干燥、热解、熔融、粘结、固化、收缩等阶段排除挥发成分后产生的一种多孔物,最终制成焦炭。这一过程叫高温炼焦(高温干馏)。焦炭的主要用途炼焦最重要的产品,大多数国家的焦炭90%以上用于高炉炼铁,炼铁高炉采用焦炭代替木炭,为现代高炉的大型化奠定了基础,是冶金史上的一个重大里程碑。其次用于铸造与铜、铅、锌、钛、锑、汞等有色金属的鼓风炉冶炼,起还原

3、剂、发热剂和料柱骨架作用。为使高炉操作达到较好的技术经济指标,冶炼用焦炭(冶金焦)必须具有适当的化学性质和物理性质,包括冶炼过程中的热态性质。焦炭除大量用于炼铁和有色金属冶炼(冶金焦)外,还用于铸造、化工、电石和铁合金,其质量要求有所不同。如铸造用焦,一般要求粒度大、气孔率低、固定碳高和硫分低;化工气化用焦,对强度要求不严,但要求反应性好,灰熔点较高;电石生产用焦要求尽量提高固定碳含量。在冶炼工业,也有少量用于制取碳化钙、二硫化碳、元素磷等。在钢铁联合企业中,焦粉还用作烧结的燃料。焦炭也可作为制备水煤气的原料制取合成用的原料气。焦炭的分布从我国焦炭产量分布情况看,我国炼焦企业地域分布不平衡,主

4、要分布于华北、华东和东北地区。我国焦炭行业的资产主要集中于山西、河北、山东、云南、内蒙古和黑龙江等地;我国六成的焦炭企业主要分布在山西、陕西、河北、山东、贵州、云南。焦炭的分类焦炭通常按用途分为冶金焦(包括高炉焦、铸造焦和铁合金焦等)、气化焦和电石用焦等。由煤粉加压成形煤,在经炭化等后处理制成的新型焦炭称为型焦。冶金焦是高炉焦、铸造焦、铁合金焦和有色金属冶炼用焦的统称。由于90%以上的冶金焦均用于高炉炼铁,因此往往把高炉焦称为冶金焦。中国制定的冶金焦质量标准(GB/T1996-94)就是高炉质量标准。气化焦是专用于生产煤气的焦炭。主要用于固态排渣的固定床煤气发生炉内,作为气化原料,生产以CO和

5、H2为可燃成分的煤气。因为产生CO和H2的过程均是吸热反应,需要的热量由焦炭的氧化、燃烧提供,因此气化焦也是气化过程的热源。气化焦要求灰分低、灰熔点高、块度适当和均匀。其一般要求如下:固定炭80%;灰分15%;灰熔点1250摄氏度;挥发分3.0%;粒度15-35mm和35mm两级。冶金焦虽可以用作气化焦,但由于受炼焦煤资源和价格等的限制,一般不用冶金焦制气。以高挥发分粘结煤为原料生产的气煤焦,块度小、强度低,不适用于高炉冶炼,但它的气化反应性好,可取代气化焦用于制气。电石用焦是在生产电石的电弧炉中作导电体和发热体用的焦炭。电石用焦加入电弧炉中,在电弧热和电阻热的高温(1800-2200摄氏度)

6、作用下,和石灰发生复杂的反应,生成熔融状态的炭化钙(电石)。二、焦炭原料的具体分析炼焦煤分布焦炭生产的最主要原材料是煤炭,用来进行炼焦生产的煤炭称为炼焦煤。目前,在国内实施1986年颁布的中国煤炭分类(GB5751-86)。在该分类中,采用挥发分(Vdaf)、粘结指数(G)为主要划分指标,将可能用于炼焦的煤种划分为8类,分别为贫瘦煤、瘦煤、焦煤、肥煤、气肥煤、1/3焦煤、气煤、1/2中粘煤,但1/2中粘煤的资源和产量均甚小。焦炭是炼焦煤唯一下游产品,焦炭产量决定了炼焦煤的需求。2010年,由于焦炭产量持续上涨,炼焦煤需求量也将快速上涨。在已查明煤炭资源储量中,2003年底炼焦煤种占约27%,为

7、2760亿吨。炼焦煤种查明资源储量分布于全国29个省、市区,主要集中在华北、华东,分别占61.5%、16.3%。山西省炼焦煤种资源储量最大,占全国资源储量的56.1%,第二到第六位是安徽、山东、贵州、黑龙江、河北,分别占8.5%、6.1%、3.6%、3.5%、3.3%,其它各省区合计占到不足20%。截至2003年底,中国炼焦煤种探明可采储量为646亿吨。中国炼焦煤种品种齐全,但分布不均匀。气煤和1/3焦煤在炼焦煤种查明资源储量中占较大比例,达到45%以上;焦煤与肥煤是炼焦的主力煤种,占比例较小,其中焦煤仅占约24%,肥煤和气肥煤合计仅占约13%。在中国炼焦煤种中,焦煤和肥煤是稀缺资源。表一中国

8、炼焦煤种分类资源储量分布煤种占煤炭查明资源储量占炼焦煤查明资源储量瘦煤、贫瘦煤4.17%15.89%焦煤6.20%23.61%肥煤、气肥煤3.36%12.81%气煤、1/3焦煤12.00%45.73%未分类0.51%1.96%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国内炼焦煤生产总量分析根据中国国家安监总局统计数据,2009年我国共生产原煤30.50亿吨,同比增长率8.84%;炼焦煤原煤产量10.3299亿吨,同比增长1.58%。目前,炼焦原煤入洗率约为42%,炼焦精煤的洗选产出率在64%左右,预计2009年炼焦精煤产量约66111万吨(不包括炼土焦用煤,下同)。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炼焦煤生产国和消费国。受国内外炼

9、焦煤市场需求拉动,近几年中国炼焦煤产量保持持续增长势头,但增速低于煤炭增速。炼焦煤原煤产量占煤炭总产量的比重由2001年的48.89%下降到2009年的33.87%。其主要原因是中国近几年的煤炭产量增加主要集中于内蒙、陕西等动力煤产煤省;同时,炼焦煤主产区山西省政府煤炭资源整合政策和安全生产治理整顿等因素影响,占炼焦煤资源储量和供应量2/3的地方及乡镇煤矿不能正常生产,从而导致炼焦煤产量低速增长。表二2001-2009年中国炼焦煤原煤产量及其比重单位:亿吨年份煤炭产量增长率炼焦煤产量增长率占全国煤炭产量200111055910.65%5405013.97%48.89%200214153128.

10、01%6797018.97%48.02%200317278722.08%8415619.24%48.71%200419973515.60%884284.75%44.27%20052151327.71%912465.96%42.41%20062325278.09%961075.33%41.33%20072523428.22%979671.94%38.82%20082715837.63%1016933.80%37.44%20093049898.841032991.58%33.87%数据来源:国家煤矿安全监察局调度统计司2001年以来,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增长,对煤炭资源的需求不断扩大,煤炭产量呈逐年

11、上升的趋势,近几年的增长速度稍有减缓至个位数。炼焦煤的产量增长也紧跟煤炭的增长步伐,增长趋势整体上维持一致。但由于炼焦煤资源的限制,以及其他煤种需求的拉大,炼焦煤的产量增速始终小于煤炭总量的涨幅,炼焦煤的产量比重也呈逐渐下降的趋势。图一2001-2009年炼焦煤与煤炭产量万吨煤炭产量炼焦煤产量数据来源:国家煤矿安全监察局调度统计司我国炼焦煤进出口情况分析我国炼焦煤进口情况分析2003年到2008年,中国炼焦煤进口量持续增加。2009年,中国钢铁产量不仅未受金融危机影响,反而大幅上涨;同时,国内炼焦煤产量却增长有限,尤其是优质炼焦煤主产区的山西省产量下滑。双重影响,2009年进口量大幅度攀升到3

12、442万吨,同比增长401.8%。表三2003-2009年我国炼焦煤进口量及同比增长单位:万吨,2003年2004年2005年2006年2007年2008年2009年图二2003-2009图二2003-2009年炼焦煤进口量变化情况炼焦煤进口量260.46767194666226863442同比增长918159.66.4-35.233.510.3401.8澳大利亚蒙古加拿大俄罗斯联邦印度尼西亚美国新西兰马来西亚3442.36澳大利亚蒙古加拿大俄罗斯联邦印度尼西亚美国新西兰马来西亚3442.362265.25397.97326.00191.38181.4451.2524.32数据来源:国家煤矿安

13、全监察局调度统计司我国炼焦煤进口主要来自澳大利亚、蒙古、加拿大、俄罗斯和印尼等国。由于蒙古、澳大利亚、印尼等国有比较丰富的焦煤资源,且距离我国较近,有着天然的地理优势,故成为我国焦煤的主要进口国。从煤炭进口单价上看,2009年我国焦煤平均进口价为128美元/吨,比2008年稍有下降。除了蒙古,澳大利亚、加拿大、俄罗斯等国家的炼焦煤进口价在2009年都高于115美元/吨。相对来说,蒙古的炼焦煤价格较低,由于蒙古与我国北部毗邻,运价和相关费用相对较低,同时煤矿开采成本较低,因此炼焦煤进口平均单价在60美元/吨左右。澳大利亚和蒙古是中国最主要的炼焦煤进口国。2008年,蒙古是中国进口煤最大来源国,当

14、年共进口363万吨,占进口总量的52.9%。2009年,国际炼焦煤市场风云变化,主要经济体钢铁产量出现大幅度下滑,炼焦煤需求大幅度下降,同时中国需求持续攀升,澳大利亚、加拿大等国积极向中国出口炼焦煤,进口数量大幅增加。表四2009年我国炼焦煤主要进口国家情况单位:万吨,万美元进口数量进口金额441889.41311109.2423508.8346768.8826147.4521341.228827.883600.81数据来源:中国海关数据来源:中国海关我国炼焦煤出口情况分析从炼焦煤出口总量来看,2003年以前,中国炼焦煤出口呈逐年增长态势。然而,从2004年开始,随着中国钢铁产业的高速发展,炼

15、焦煤需求增加,加之中国对炼焦煤的进出口贸易政策发生了较大的转变,炼焦煤出口量逐年下降。2009年,中国炼焦煤出口急剧萎缩,仅为64万吨,同比大降81.61%。表五2003-2009年我国炼焦煤出口量及同比增长单位:万吨,%2003年2004年2005年2006年2007年2008年2009年炼焦煤出口量131456952643725434664同比增长一12-56.7-7.56-16.92-41.8836.22-81.61数据来源:国家煤矿安全监察局调度统计司图四2003-2009年炼焦煤出口量变化情况数据来源:国家煤矿安全监察局调度统计司2003年以前,中国一直是炼焦煤净出口国,当年净出口额

16、为1054万吨。后来中国为了限制资源性产品出口,鼓励进口,陆续出台政策:炼焦煤进口零关税,增加出口关税到10%,且中国国内炼焦煤资源紧缺,到2008年中国已经连续五年成为炼焦煤净进口国。整体来看,中国炼焦煤净进口量呈现上涨趋势。2009年,中国炼焦煤净进口达到3379万吨。中国炼焦煤出口市场主要为日本、韩国。日韩两国在地理位置上与中国北部炼焦煤产地距离较近,且都有发达的钢铁工业。2009年中国出口的64万吨炼焦煤中,出口到韩国达36.9万吨,占总量的57.7%。表六2009年我国炼焦煤主要出口国家情况单位:万吨,万美元出口数量出口金额韩国36.915054.55日本18.393477.56朝鲜

17、8.271279.92越南0.057.77澳大利亚0.0010.07数据来源:中国海关2009年中国共进口炼焦煤3442万吨,出口64万吨,净进口3378万吨。2010年中国国内炼焦煤紧缺状况有所缓解,同时国际市场恢复,预计当年中国共进口炼焦煤1400万吨,出口100万吨,进口量减少主要是自澳大利亚。到2015年,中国国内炼焦煤总体过剩,但由于处于品种调剂的原因,仍然将进口炼焦煤600万吨。我国炼焦煤价格变化分析2009年,受市场供求关系趋紧、钢铁产量显著增加、政策性成本上升等因素的影响,炼焦煤价格持续高位。供不应求是价格上涨的根本原因。2009年,我国国民经济在政策刺激下复苏,拉动钢焦产量持

18、续高位增长,也使得对煤焦的需求愈加旺盛。但受到炼焦煤资源少、新增产能较少和炼焦煤主产地铁路运力不足等因素影响,炼焦煤市场整体呈供不应求的局面。炼焦煤资源性、政策性成本增加,推动其价格上涨。2007年以来,涉及煤炭成本的全国性政策主要有三类共10项,这些政策的集中出台,使企业成本大幅度增加,炼焦煤吨煤增加成本150元-200元。炼焦煤资源性、政策性成本上升,必然对炼焦煤企业可持续发展带来较大压力,一方面需要煤炭企业内部消化,另一方面必然会传递给下游企业,从而影响炼焦煤价格。山西等省资源整合,造成炼焦煤供给大幅短缺。2009年,山西省屯兰矿难后,山西省政府大力推进煤炭资源整合,小煤矿大量被关闭导致

19、中国炼焦煤出现大量短缺。2009年年初,受市场供求关系趋紧、钢铁产量显著增加、政策性成本上升等因素的影响,炼焦煤价格持续高位。炼焦煤价格在年初有过一定的涨幅之后,进入了比较平稳的时期而11月份过后,2009年11月,北方冰雪天气影响,交通被破坏,北方主要产煤大省无法将炼焦煤运输出省。受交通运输的影响,炼焦煤价格有小幅上扬,但上扬速度不明显。12月份,炼焦煤下游产品焦炭价格不断攀升,导致炼焦煤价格也水涨船高。图五2009年炼焦煤加权平均价以及库存周表现cemo冨心iINcemo冨心iIN耒二7苇5ss4s營S售3曰吓黑QSs*5S密grsl仕:豊nJ且s于吟富860農焉幺蛊5rs0.lErTGD

20、OTssgTTE呂nJrEs急M羞sLTgnrLrlMdM库存監数据来源:世经未来整理图六山西柳林主焦煤坑口不含税价趋势比较15U01000_十-500一-i月E月5戸4月5月E月丁月W月9月1a1112c*ririq695TOO?55850251030120014201380iogc30sia-2009ras75800750750750V5Q730735B85BOV05数据来源:世经未来整理预计2010年下半年,趋向平衡,炼焦煤价格下调成必然。预计2010年之后炼焦煤供求将达到平衡略松状态,但由于资源税和通胀因素影响,炼焦煤价格将维持在1000-1200元/吨左右。炼焦煤历史价格走势如下图所

21、示,图中三条直线显示价格运行区间,中间直线为价格运行长期趋势线,上下两根直线为价格运行上下限。从图中观察得知2009年以来,价格围绕趋势线运行,预计2010价格继续围绕趋势线小幅波动。图七柳林4#焦煤坑口不含税价历史价格趋势数据来源:世经未来整理-、四、我国焦炭行业现状分析国内焦炭生产能力分析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不断加强炼焦产业结构调整,建设了一大批大型机焦炉,替代了土焦和一些落后的小焦炉。目前,国内焦炭产能过剩,焦化企业集中度低,要继续推进焦化行业准入管理,加快调整炼焦产业结构,加大淘汰落后焦炉力度。目前我国机焦炉年产能为4亿多吨,另外,无回收焦炉产能约为2000多万吨,半焦焦炉产能约为3

22、000万吨,合计焦炭产能约为4.5亿多吨。而现在钢铁企业的焦炉基本是满负荷生产,一些独立焦化企业的焦炉开工率仅有30%。今后焦炭产量要逐年减少,钢铁企业的焦炉不会减产,减产的都是独立焦化企业,一大批独立焦化企业的焦炉将被迫关停。2009年建设投产的焦炉有55座,产能3092万吨,虽然淘汰的焦炉能力约2000万吨,但还是增加了焦炉生产能力1000多万吨,这就加剧了焦炭产能的过剩。国内焦炭生产情况分析根据国家统计局的统计快报数据,2009年,全国规模以上焦炭企业累计生产焦炭34502万吨,同比增长10.5%。2009年,预计全球生产焦炭5.75亿吨,比2008年的产量有提高。2009年,我国焦炭产

23、量占世界焦炭产量约60%,我国焦炭的产量仍处于世界绝对领先地位。从2009年焦炭行业的运行看,2009年上半年受金融危机影响,国内焦炭企业均处于盈亏边缘,企业限产较多;随着钢铁行业的生产逐渐较快,钢材价格的阶段性起伏,焦化企业的生产和效益才明显好转。表七2001-2009年我国焦炭产量及占全球的比重单位:万吨2001年2002年2003年2004年2005年20062007年2008年2009年世界3446535800390344267704770052700544755450357503国内焦炭产量131301428017776208732390328284328943235934502焦炭

24、产量占全球比重38.10%39.89%45.54%49.41%50.11%53.67%60.38%59.37%60%数据来源:中国炼焦行业协会,相关资料搜集整理2010年,在国民经济继续好转,以及钢铁行业生产继续稳定增长的情况下,预计焦炭行业的生产仍会仍稳定增长,产量增长8%-10%。国内焦炭生产结构我国的焦炭生产企业目前主要分为两类,一类是钢铁联合企业内部自有焦化生产厂,焦炭生产以供应企业炼铁生产为主;二是独立焦炭生产企业,焦炭全部作为商品外销。独立焦化企业与钢铁联合企业中的焦化企业相比,钢铁联合企业中的焦化企业的产品消费稳定且具有排他性,钢铁联合企业的焦炭生产产能利用率高,市场需求减少时,

25、钢铁企业将首先减少外部采购需求,保证对自有焦化企业的产品需求。而独立焦炭生产企业由于没有稳定的下游消费客户,在焦炭市场需求减少的情况下,首先受到冲击的将是此类独立焦炭生产企业。根据中国炼焦工业协会数据,从企业生产结构看,2009年全国3.53亿吨、同比增长7.95%焦炭产量中,钢铁联合企业焦化厂焦炭产量约13405万吨,同比增长8.76%;其他独立焦化企业焦炭产量21959万吨,同比增长7.47%;大中型钢铁联合企业焦炭产量增幅高于独立焦化企业1.29个百分点。钢铁企业焦化厂焦炭产量比重从上年同期的37.62%提高到2009年的37.9%,提高0.28个百分点。焦炭的区域性特征焦炭属于二次能源

26、,是重要的固体燃料,是钢铁行业重要的基础原材料产品,随着国民经济对钢铁产品需求的增长,我国焦炭行业规模不断扩大。在全国焦炭行业中,仅有13焦炭生产能力布局在钢铁联合企业内,23为独立焦化厂。大部分焦炭企业集中在山西、河北、内蒙等煤炭产区,除河北相对靠近客户外,其它均远离用户。而钢铁生产和消费较多的江苏、上海、浙江等东部沿海省市和广东、福建、海南等南方省区因煤炭资源较少而缺少焦炭,于是出现了“北炭南运”的局面。我国焦炭资源配置和产业布局不合理。目前发达国家95%的焦炭生产能力布局在钢铁企业内部。焦炭生产过程中产生的煤气、余热等能够在钢铁生产过程中得到充分利用。我国钢铁企业用焦量占焦炭产量的80%

27、左右,但只有33%的焦炭生产能力布局在钢铁联合企业内,67%的焦炭生产能力为独立焦化企业,目前综合利用水平较低,未来将主要通过发展化工产品来提高综合利用水平。2006年3月22日发布的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加快焦化行业结构调整的指导意见的通知指出,钢铁企业焦炭产量占焦炭总产量的比例将由33%提高到50%以上,表明了国家焦化产业布局政策要向钢铁企业倾斜。未来煤焦化产业的布局将呈现两种趋势:一方面钢铁企业附属焦炭装置向钢铁工业的布局靠拢,另一方面独立焦化企业将进一步向炼焦煤资源产地聚集。焦化企业至少要在资源和市场中占有一个优势,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生存和发展。2009年1-11月,规模以上工业有焦炭企业

28、842家,比2008年减少了11.55%,企业数量的大幅减少主要是由于淘汰落后产能、企业兼并重组,以及市场因素造成的。我国六成的焦炭企业分布在山西、陕西、河北、山东、贵州、云南。其中山西共有焦炭企业230家,占全国的1/4强;陕西有70家,河北有63家,山东、贵州厂商数量均超过50家。焦炭生产规模最大的地区是山西,2009年规模以上工业产量达7649.35万吨,占全国的22.17%,但由于产量受各因素影响下降,导致产量比重也有下滑。另有河北、山东、河南、辽宁、内蒙古、云南、江苏、四川8个地区产量超过1000万吨,产量合计为16448.96万吨,占全国产量的51.03%。从2009年各地区的焦炭

29、产量增长速度看,产焦大省中河北、内蒙古和河南的产量增长较快,为全国的产量快速增长奠定了基础;山西省的产量虽然仍是第一大省,但产量出现小幅下滑;从各地区的生产发展趋势看,山西省仍会继续保持第一大省的地位,但其余炼焦煤资源丰富的地区产量会有较快增长。2009年焦炭行业各省区焦炭产量情况单位:万吨,%地区产量同比增长山西7649.35-5.00河北4800.3323.90山东3184.609.10河南2163.0617.10辽宁1876.509.00内蒙古1834.3933.80云南1371.989.50江苏1212.5712.70四川1162.0013.70黑龙江967.7826.00湖北838.

30、107.70贵州781.21-4.00新疆774.0632.40安徽772.943.40上海660.79-6.40江西626.0627.20湖南542.5721.90陕西526.0023.60吉林423.7812.70广西360.1716.20天津314.578.50重庆294.218.50宁夏273.87136.20甘肃244.691.30浙江229.6938.40广东190.9340.20北京166.14-2.50青海141.42-1.90福建117.9318.20数据来源:中国炼焦行业协会我国炼焦技术发展分析近年来,中国一直是世界焦炭第一生产大国、消费大国和出口大国。随着我国焦炭行业的飞

31、速发展,炼焦技术也取得了长足的进步,这为我国焦炭行业节能减排、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动力,为建设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新型绿色焦化厂创造了条件。顶装焦炉的大型化炭化室加宽加高、提高单孔炭化室产焦量,即焦炉大型化是炼焦技术的发展方向。焦炉的大型化是实现炼焦行业节能减排、可持续发展的一条重要途径,我国焦化技术的进步,走过的也是一条大型化发展之路。焦炉大型化以成为焦化行业未来发展的趋势,2007年我国新投产焦炉41座,新增产能2163万吨,其中炭化室高大于6米的大容积焦炉(含5.5米捣固焦炉)23座,产能1435万吨,占新增产能的66.3%。焦炉大型化主要具有以下优点:一是可以大大减少出炉次数,减少装煤和推

32、焦的阵发性污染,改善炼焦生产操作环境;二是大容积焦炉的自动化水平较高,可以有效降低炼焦工序能耗,使得劳动生产率显著提高;三是能够提高装炉煤的堆比重,降低结焦速率,使焦炭成熟均匀,提高焦炭质量。捣固焦炉的大型化虽然我国煤炭资源丰富,但炼焦煤资源相对贫乏,强黏结性煤资源更是稀缺。近几年,随着我国炼焦行业的迅速发展,炼焦煤供应日益紧张,加之国际市场炼焦煤价格节节攀升,捣固炼焦技术在我国得以推广。截至2009年初,我国已投产的360多座捣固焦炉大多数建在独立焦化厂,只有十几座建在中小型钢铁企业内。其原因是捣固焦炉的寿命比顶装焦炉短,生产稳定性和除尘效果不如顶装焦炉好,国内外几乎还没有3000立方米以上

33、大型高炉长期全部使用捣固焦炭的生产经验。但是,随着我国炼焦煤尤其是强黏结煤供应的日趋紧张,以及捣固炼焦技术的逐步完善和发展,部分中型钢铁企业焦化厂开始关注和采用捣固炼焦。随着山西长治钢铁公司、南昌钢铁公司和山东铁雄钢铁公司4.3米捣固焦炉的先后投产,以及涟钢和攀钢5.5米捣固焦炉的建设,我国大中型钢铁企业已开始接受和采用捣固炼焦工艺。2006年,中冶焦耐开发了世界上最高的6.25米捣固焦炉,并在唐山佳华设计施工,这使我国捣固炼焦大型化技术迈上了一个新台阶。干熄焦的推广及大型化干法熄焦(简称“干熄焦”)是相对于用水熄灭炽热红焦的湿熄焦而言的。其基本原理是利用冷的惰性气体在干熄炉中与红焦直接换热,

34、从而冷却焦炭。与湿法熄焦相比,干熄焦可回收约80%的红焦显热,大大改善焦炭质量,降低高炉焦比。采用干熄焦法回收红焦废热产生的蒸汽,可用于发电,既节约了宝贵的能源,又保护了环境。截至上个世纪,我国都没有自已的干熄焦技术,也不能制造干熄焦设备,只好花费大量资金从国外引进。世纪之交,我国开始了干熄焦技术与设备的国产化研发工作。2004年,采用我国干熄焦技术与设备的马钢和通钢干熄焦示范装置顺利投产,标志着我国实现了干熄焦技术与设备的国产化,随后又实现了大型化和系列化。现在我国已可以设计建设50-200吨/小时各种规模的干熄焦装置。截至2008年5月底,我国在建和已投产的干熄焦装置共119套,正在为11

35、448万吨/年焦炭生产能力配置干熄焦装置,相当于我国2007年钢铁工业耗焦总量的39.7%,按干熄焦能力计算居世界第一位。煤调湿技术的推广“煤调湿”是将炼焦煤料在装炉前去除一部分水分,然后装炉炼焦。该技术的优点在于:入炉煤料含水量每降低1%,炼焦耗热量就降低62.0MJ/t(干煤),随着装炉煤水分的降低,装炉煤堆密度提高,而干馏时间缩短,焦炉生产能力可提高7%-11%;能够改善焦炭质量,增加焦炭强度;在保证焦炭质量不变的情况下,可多配弱黏结煤8%-10%;煤料水分的降低可减少1/3的剩余氨水量,减轻废水处理装置的生产负荷;采用焦炉烟道气进行煤调湿,使得平均每吨入炉煤可减少约35.8千克的CO2

36、排放量;可保持焦炉操作的稳定性,有利于延长焦炉寿命。按热源不同,煤调湿工艺可分为以导热油为热源、以蒸汽为热源和以焦炉烟道气为热源3种。现在我国宝钢、太钢和攀钢正在设计建设以蒸汽为热源的煤调湿装置,采用国产的回转式干燥机。太钢和攀钢的煤调湿装置于2009年初投产(太钢项目已于2009年1月10日试生产),济钢自主开发的以焦炉烟道废气为热源、具有风选功能的流化床煤调湿装置已于2007年10月投产,首钢、昆钢、鞍钢、沙钢和安钢也正在进行配置煤调湿设备的前期工作。走向世界的中国焦化技术上世纪我国从外国引进6米焦炉、焦炉煤气脱硫、干熄焦等技术和设备。进入21世纪,中国焦化技术已获得了国际认可,并开始走向

37、世界。近年来,中国焦化企业在国际上承担了大量的工程项目:为南非总承包的1座6.2米焦炉已于2006年11月顺利投产;为日本和歌山设计建设的2座6米焦炉2009年中投产;为巴西设计建设的第一座6米焦炉已于2008年6月底投产;为土耳其总承包的2座6米焦炉已分别于2007年底和2008年初投产;为哈萨克斯坦改造的煤气净化车间工程已于2006年投产;为印度、泰国和马来西亚等设计建设了一些传统焦炉和热回收焦炉项目。五、六、焦炭价格走势分析焦炭价格走势情况我国焦炭的的产量一直保持稳步上升的态势,2004年我国年产1.77亿吨,2005年2.40亿吨,增长了35.59,2006年年产2.80亿吨,同比增长

38、16.67%,2007年总计焦炭产量3.35亿吨,同比增12.72,占全球焦炭总量的60。由于国际焦炭需求上升,价格高涨,我国焦炭出口增长5.52,达到1530万吨。从产业结构来看,机焦产量增长16.20,比重达到91.01,产业结构更加优化。新建焦炉大型化,产能增加,技术装备水平提高,淘汰落后加快推进。去年关停淘汰落后焦炉产能约2200万吨。不过,从成本来看,炼焦煤价格仍然高企,去年12月份炼焦煤综合采购成本已达到837.58元吨,同比增23.14,而进入2008年以来,国内大多数焦化企业炼焦煤综合采购成本已经突破1000元/吨。如果按照2008年全球粗钢产量14亿吨计算,生铁产量10亿吨,

39、全球焦炭表观消费量突破6亿吨的可能。国内冶金焦参考价格我国焦炭市场的价格变化基本与钢材市场的走势一致,但整体的波动不是很大。具体的走势看,1月开始价格上行,但从3月开始有下滑;在4月处于低点,然后随着钢材价格的上涨而上升;8月份,焦炭价格又达到一顶点,然后就弱势下滑运行;10月份后,焦炭价格又开始逐渐上涨,形成新一轮上涨行情。表八2009年国内冶金焦参考价格单位:元/吨山西二级冶金焦山西一级冶金焦华北、东北二级华东二级车板价车板价采购价出厂价09年1月上旬1500D160017501650口17001650口175009年1月下旬1500D160017501650口17001700口17500

40、9年2月上旬1600D170018501700D18001900D195009年2月下旬1650口175018501700D18001900D195009年3月上旬1550口165017001700口17501700口175009年3月下旬15001600D16501600D17001450口155009年4月上旬1400口14501500口15501500口15501400口145009年4月下旬1300D13501400口14501500口15501400口142009年5月上旬1400口14301450口15001550口16001450口150009年5月下旬1450口14701500

41、口15201550口16001500口155009年6月上旬1450口15001550口15801550口16001520口158009年6月下旬1550口15801600D16501620口16801650口167009年7月上旬1550口15801600D16501650D16801650口170009年7月下旬1600D16201650口17001700口17501700口173009年8月上旬1650口17001720口17501750口1800175009年8月下旬1700口17801800D18501800D18501780D180009年9月上旬1650口17001780D180

42、01700口17801700口17202009年9月下旬1620口16701730口175016001610D16702009年100001620口16501710口173015501580D16102009年100下旬1530口15801600D16501550口16001540口15602009年110001550口16001650口17001600D16201560口15802009年110下旬1580D16201680D17001630D16501580口16702009年120001600D16301700口172017001720口17502009年120下旬1630D167017

43、20口175017801750口1800数据来源:冶金经济信息中心焦炭价格变化原因分析2009年在焦煤成本和钢厂需求的双重因素制约下,焦炭市场呈现振荡运行,价格在7-8月、11-12月份出现两个高峰。2009年初,春节前夕由于钢厂急于备货,焦炭价格飞涨至1800元/吨左右,好景不长,钢材价格骤降,钢厂对焦炭价格打压,焦炭价格在3月份跌至1450元/吨左右。5月份,钢材市场运行乐观,各品种价格均有100-200元左右的上涨,小钢厂加大生产力度,焦炭消耗逐渐加快,焦炭价格也持续上涨,二级冶金焦主流价格达到1600-1650,准一级冶金焦1720左右,均为到厂价。6月份,钢材各品种行情继续纷纷上扬,

44、各钢厂也不断调高钢材出厂价格,钢铁、焦化企业的焦炭库存明显下降,焦炭供应较为紧张,而炼焦煤价格依然居高不下、部分煤种严重短缺,因此山西焦协出台指导意见,建议焦炭价格上调60元/吨左右,于是整个6月份,各地焦炭行情基本都上涨60-70元/吨,二级冶金焦主流价格1700元/吨左右,准一级冶金焦1800元/吨左右,均为到厂价。7月份,钢材市场又上演了一出“暴涨”大戏,各品种价格纷纷上涨,建材尤为显著,钢产量持续增加拉动对焦炭、焦煤需求量的增加,炼焦煤市场供给仍呈现货紧价扬的走势,因此出现了焦炭市场价格不断被推高的走势,下游钢铁企业随市场变化对焦炭采购价格做了及时调整,在6月采购价格基础上基本都上调了

45、60元/吨。8月中下旬,钢材价格在经历了暴涨之后开始大幅回落,焦炭价格又开始纷纷回落。而四季度由于精煤价格支撑以及运输因素的制约,焦炭市场价格大幅上涨,华东部分钢厂优质焦炭采购价格一度达到1900-2000元/吨。图八2008-2009年山西和上海月度焦炭价格变化情况数据来源:世经未来整理2010年,随着国内外经济环境的逐渐好转,焦炭行业运行的外部环境预计好于2009年,供需情况也有较好的机会。但焦炭行业作为原材料的中间环节,受到上游炼焦煤和下游钢铁行业的影响较大,焦炭行业属于跟随性的行业。所以,2010年,焦炭行业的价格变化主要受到钢材价格的影响较大,变化趋势与其趋于一致。预计2010年,焦

46、炭价格在原材料价格上涨的大背景下,平均价格比2009年会有约20%的上涨。整体来看,焦炭价格将以波动调整运行为主,其价格将随着钢材价格及焦煤价格的涨落而振荡。七、我国焦炭市场的消费情况我国焦炭表观消费量情况2009年,我国焦炭表观消费量高达约3.526亿吨(按中国炼焦行业协会调研分析数据测算),同比增长约13.21。是我国焦炭消费历史上消费最多的一年。也是我国生铁产量增加最多、高炉炼铁入炉焦比降低幅度最大的一年。2009年,焦炭行业的生产快速增长,同时出口量大幅下降,从而影响到了焦炭的表观消费量,表观消费量增长较快。表九2001-2009年我国焦炭表观消费量情况单位:万吨年份200120022

47、003200420052006200720082009表观消费量117451293316303193722408028318313643114635260产量131301429017775208732535629768328943235935300出口量1385135714721501127614501530121357数据来源:中国炼焦行业协会图九2001-2009年我国焦炭表观消费量变化情况数据来源:中国炼焦行业协会2009年以来,为应对世界金融危机的严峻冲击,4万亿元投资等一揽子扩内需、保增长、调结构措施的果断出台,在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发展的拉动下,我国钢铁生产于2008年10月触底反弹,

48、尤其2009年6-10月以后逐攀升至年产粗钢6亿吨以上生产水平。其他耗用焦炭较集中的铁合金、电石、机械铸造等主要消费焦炭行业生产均不同程度增长。从而强力拉动我国焦炭产量在经历了2008年9月至2009年5月连续9个月负增长后,从2009年6月份开始转为正增长。2010年,我国焦炭行业预计继续面临较大的市场机遇、同时面临着极为复杂的各种风险和严峻挑战,行业运行的不确定性较多。预计2010年的经济环境会继续改善,对焦炭的需求仍会有增长,产量会有较快增长,出口市场仍有较大压力,表观消费量预计在3.7-3.8亿吨。冶金工业消费焦炭情况分析我国焦炭产品的主要消费行业是冶金工业,其中高炉炼铁、铸造、铁合金

49、是焦炭在冶金工业中的主要消费领域。这其中又以高炉炼铁为我国焦炭最重要的消费领域,目前国内高炉炼铁约占我国焦炭消费总量的70%左右,生铁的生产成为影响我国焦炭消费最重要的因素2009年我国生铁产量54374.80万吨,如果以平均入炉焦比为400公斤/吨计算,则全国高炉炼铁环节需消费焦炭21750万吨,约占国内焦炭消费总量的61.68%。另外烧结工序消费焦炭约2500万吨,铁合金、炭素、耐火材料冶金行业或冶金相关领域消费焦炭约6800万吨,则整个冶金工业消费焦炭约3.11亿吨,约占国内焦炭消费总量的88.20%。表十2000-2009年我国焦炭消费分行业分析单位:万吨项目2000200120022

50、003200420052006200720082009国内消费总量10300115001230915636185152304328318313643114635260冶金工业78608687930912456151652010024283273002740031100化工950100012001300140015001800200020002000其他行业1142141215001600170018002200210019001900出口15191467135714731501127614501530121357数据来源:相关资料搜集整理焦炭下游产业分析从供给层面看,目前中国的生铁、粗钢和钢材

51、产量增速持续下降的态势非常明显,受成本上升过高及政策调控力度加大影响,粗钢产量增速下降十分显著。2007年11月份,国内铁、钢、材产量分别为3990.45万吨、3969.13万吨和4767.57万吨,分别同比增长10.40%、4.30%和12.70%,2007年12月份,粗钢产量为4131.41万吨,同比增长4.6%,08年1月全国重点钢铁企业粗钢产量为4089.2万吨,同比增长7.27%,环比下降1.02%。供给增速明显落后于需求增速。尽管国内钢铁出口增速持续下降,但是也难挡产量下降的大势。从内需层面看,固定资产投资增速有望维持高位。受到冰冻灾害以及外需减弱的影响,2008年中国GDP预期增

52、速从10.2%-10.3%下调到9.9%。为了防止冰冻灾害与夏天可能发生的洪灾叠加以及外需减弱对实体经济增长以及就业造成太大负面影响,预计后期政府在固定资产投资调控上将会保持一定的灵活性。而灾后重建也将会拉动钢材等资本品的需求。固定资产投资增长维持在高位将会有利于钢价维持在高位。从历史数据来看,只要国内粗钢表观消费量增速维持在10%左右,国内钢价就处在历史高点附近。从2007年11月至今,国内粗钢表观消费量增速已经连续三个月维持在10%左右的增速。在国内外良好的供需形势,以及上游原材料成本上升的推动下,国内外钢铁价格持续上涨。继宝钢股份、武钢股份上调价格之后,3月5日,鞍钢股份也大幅上调08年

53、4月份钢材出厂价。目前国际市场钢价综合指数已达200.91,创出历史新高;国内钢价指数已达135.17,持续创出2006年以来的新高。一些重点钢材品种已创历史新高,如:螺纹钢4867元/吨,中厚板6031元/吨等,预计钢材价格仍将保持继续上涨的势头。钢材价格月度变化情况分析国内钢材价格趋势,元/吨工虫工虫02Y二膏工L-9呂rlmOQfLA,冃恳.8E工畳从钢材的月度价格变化来看,总体上钢材的价格是呈上升趋势的,尤其从2007年10月开始,上升趋势非常明显。钢材市场的价格持续上涨引起人们的关注,尽管每年年底都是钢材销售的淡季,但2007年的情况却有所不同,国内钢材价格在短时间内大幅上扬,许多品

54、种的价格都创出了历史新高。钢价的上扬是经销商受益匪浅。这一轮钢价上扬幅度之大是近几年都没有遇见过的。钢材市场的价格一直在上涨,其中涨得最多的就是建筑用的长材和螺纹钢等品种,就连铁粉的市场价格也比半年前上涨了20%以上,而且从目前的交易情况来看,这种上涨势头将会延续到2008年上半年。从2007年12月开始,市场上钢材品种的价格上涨在400元-700元/吨不等,涨幅在10%至20%之间。长材类品种平均上涨幅度超过250元/吨,螺纹钢价格达到4676元/吨,再创历史新高;板材类品种上涨200元/吨,除冷轧板价格未创新高外,其余品种均创出历史新高。但在这一轮涨价中,生产企业迫于成本的压力,其实所获利

55、润并不高,涨价的幅度在贸易商手中被扩大了,他们的涨幅通常可以达到钢厂涨幅的两倍。国内钢材价格指数2008年2月17日,为期3个半月的国际铁矿石公开价格谈判终有结果,此次谈判由日本钢铁企业首定价格,2008年度粉矿价格上涨65%。之前市场基本按照30%的上涨幅度来测算2008年全球矿石定价,本次上涨幅度超出预期,不过2008年以来钢材价格上涨也超出预期,整体分析,2008年全年钢材价格将基本覆盖成本上涨。如果仅仅考虑矿石协议价格上涨,那65%的上涨幅度对应的原料成本增加为374.4元;而按照全成本体系,30%对应的吨钢生产成本将增加563元;如果按照65%协议价上涨,并假设国内矿年度上涨45%,

56、那对应行业吨钢成本增加783元;如果按照65%协议价格上涨,并假设国内矿年度上涨50%,那对应行业吨钢成本增加824元;如果按照65%协议价格上涨,并假设国内矿年度上涨65%,那对应行业吨钢成本增加946元;因此2008年年度钢铁行业吨钢成本增加介于783824元之间。当然以宝钢、武钢为首的优势企业其成本增加要低于行业平均,其中宝钢吨钢成本增加500550元,武钢吨钢成本增加600650元之间。钢协全国平局价格计算的价格涨幅普坐悴12(6mm)门mm叢“fettf.TSmm)(O.snm)(0.5mm;(1阳苫年测算2D04N360436&54799483944225814625755742D

57、D5N33T4M154B945054羽6948167C65694MO6N31S6511141肿44223勺就i5270瞬51322D07N36613704489S464343475454533449852D0a:-1.1:450545795569509B495656595S375394上矗帕度2005N0004N-6.39%-724%1徹-1.21%11.437.10%2.15%2D06N/2005N-6.16%8.98%-14.20%-12.50%-8.67%-18.60%-15.47%9.86%2D07N/2006N15.碇19.06$i16.5&%5.00%8.96%3.50%3.96%

58、2.87%JDDd-il1F-2337N自斗4S75E7345540543409目前国内主要市场主流规格螺纹钢平均价位已达4676元/吨,最高价位在西南的贵阳地区,HRB335规格大螺纹钢价位达到5160元/吨的“历史高位”一周内全国共有86家螺纹钢生产厂家上调了出厂价格,上调幅度超过100元/吨的钢厂有35家。另外还有58家线材生产厂家向上调整了出厂价格,其中上调幅度超过100元/吨的钢厂有36家。虽然部分品种当前的价格上涨并不完全覆盖成本,但在行业供给平衡偏紧的前提下,2008年第二季度的价格将继续上涨覆盖成本,最终还是保持吨钢毛利润与2007年基本持平。钢材的总体需求情况2007年后,钢

59、材实际需求总量的年均增长率将由2007年前的32.9%降为7.57%。并且,钢材实际需求总量将在2012年突破6亿吨,到2015年可到达6亿5千万吨左右。中国工业化进程为钢铁下游行业发展提供了支撑,反过来,机械、轻工、造船等行业的高速增长带动了钢铁行业的持续发展;中南地区是未来中国钢铁产品需求最具潜力的区域,武钢、鞍钢是最受益于下游行业需求增长的企业;未来成品钢材出口将保持5800万吨左右,需求增长主要靠内需拉动;预计2012年后,中国钢材需求将在一段时间里保持相对低增长,在2020年前后有望达到峰值;随着下游行业需求整合能力以及专业化分工水平的提高,钢铁行业在未来几年内不但会加强横向整合,而

60、且与下游行业的合作更趋紧密;接下来3年可能是中国钢铁行业未来10年中最佳发展机遇期。同时,对钢材在品种和质量方面也提出了新的要求和希望。其中,铁道部提出希望提高100m定尺钢轨的产量和质量,房地产行业提出应多发展500MPa高强度高防腐钢筋,机械行业提出对其所需的特殊品种钢材加快进行国产化。下游行业对钢材的需求状况分析钢铁行业的下游产品多数为耐用消费品,这些耐用消费品也有使用寿命。从钢铁行业下游主要产品的生命周期来看,少则三五年,多则五十年。根据主要发达国家完成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的时间来看,当前消费的钢铁下游产品都进入了新一轮产品密集更新的周期,从而会产生对钢铁的新一轮的需求量。钢铁行业下游产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