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再生制品项目质量管理手册目录 TOC o 1-3 h z u HYPERLINK l _Toc111749551 一、 管理体系成熟度等级 PAGEREF _Toc111749551 h 3 HYPERLINK l _Toc111749552 二、 ISO9004:2009主要内容 PAGEREF _Toc111749552 h 7 HYPERLINK l _Toc111749553 三、 ISO9000族标准的作用 PAGEREF _Toc111749553 h 12 HYPERLINK l _Toc111749554 四、 ISO9000族标准的结构 PAGEREF _Toc1117495
2、54 h 14 HYPERLINK l _Toc111749555 五、 计数抽样检验的基本原理 PAGEREF _Toc111749555 h 16 HYPERLINK l _Toc111749556 六、 抽样检验的基本术语 PAGEREF _Toc111749556 h 21 HYPERLINK l _Toc111749557 七、 质量检验的组织 PAGEREF _Toc111749557 h 27 HYPERLINK l _Toc111749558 八、 质量检验制度 PAGEREF _Toc111749558 h 31 HYPERLINK l _Toc111749559 九、 质量
3、检验的含义 PAGEREF _Toc111749559 h 34 HYPERLINK l _Toc111749560 十、 质量检验的目的 PAGEREF _Toc111749560 h 39 HYPERLINK l _Toc111749561 十一、 质量监督的特征 PAGEREF _Toc111749561 h 40 HYPERLINK l _Toc111749562 十二、 我国质量监督行政管理体系 PAGEREF _Toc111749562 h 47 HYPERLINK l _Toc111749563 十三、 认证制度 PAGEREF _Toc111749563 h 51 HYPERL
4、INK l _Toc111749564 十四、 产品质量申诉与仲裁 PAGEREF _Toc111749564 h 55 HYPERLINK l _Toc111749565 十五、 项目基本情况 PAGEREF _Toc111749565 h 56 HYPERLINK l _Toc111749566 十六、 产业环境分析 PAGEREF _Toc111749566 h 62 HYPERLINK l _Toc111749567 十七、 必要性分析 PAGEREF _Toc111749567 h 62 HYPERLINK l _Toc111749568 十八、 经济效益 PAGEREF _Toc1
5、11749568 h 63 HYPERLINK l _Toc111749569 营业收入、税金及附加和增值税估算表 PAGEREF _Toc111749569 h 64 HYPERLINK l _Toc111749570 综合总成本费用估算表 PAGEREF _Toc111749570 h 65 HYPERLINK l _Toc111749571 利润及利润分配表 PAGEREF _Toc111749571 h 67 HYPERLINK l _Toc111749572 项目投资现金流量表 PAGEREF _Toc111749572 h 69 HYPERLINK l _Toc111749573
6、借款还本付息计划表 PAGEREF _Toc111749573 h 71 HYPERLINK l _Toc111749574 十九、 投资估算及资金筹措 PAGEREF _Toc111749574 h 72 HYPERLINK l _Toc111749575 建设投资估算表 PAGEREF _Toc111749575 h 74 HYPERLINK l _Toc111749576 建设期利息估算表 PAGEREF _Toc111749576 h 75 HYPERLINK l _Toc111749577 流动资金估算表 PAGEREF _Toc111749577 h 77 HYPERLINK l
7、_Toc111749578 总投资及构成一览表 PAGEREF _Toc111749578 h 78 HYPERLINK l _Toc111749579 项目投资计划与资金筹措一览表 PAGEREF _Toc111749579 h 79管理体系成熟度等级ISO9004:2009第8章中8.3.4自我评价里指出:“自我评价是对组织活动及其绩效表现与组织成熟程度的相关性的全面和系统的评审。”在附录A里给出了自我评价工具。通过自评得到组织的有效性和效率,以及质量管理体系成熟度水平的意见和判断。具体包括5个等级的运作成熟水平表和27个自评问题。在ISO9004:2009附录A自评工具中,标准提出了组织
8、走向成功的新的5级水平成熟度模型,从某一个准则因素的基础水平(1)到最佳实践(5),也可根据需要在中间增加级别。然后列出了具体的最高管理者对组织的关键要素的成熟水平的评价(组织某个要素的当前成熟度指的是与表中描述没有差距的最高的那个成熟度级别),具有很强的指导意义,易于操作。1、管理层关注的焦点(管理活动)等级1:关注的焦点是产品、股东及一些顾客。对变化、问题及机会有特定的反应。等级2:关注的焦点是顾客及法律法规要求。对问题和机会有一些结构化的反应。等级3:关注的焦点是人员及一些额外的利益相关方。对于问题和机会已经建立并实施特定的过程。等级4:关注的焦点是所识别的利益相关方需求的平衡。持续改进
9、作为组织关注焦点的一部分已得到强调。等级5:关注的焦点是新出现的利益相关方需求的平衡。最佳绩效等级已被设定为初始目标。2、实施领导的方法(管理活动)等级1;方法是反应式的,并基于自上而下的指令。等级2:方法是反应式的,并基于不同层级经理的描述。等级3:方法是前瞻式的,决策的授权已得到实施。等级4:方法是前瞻式的,在决策方面,组织的成员参与度很高。等级5:方法是前瞻式的,学习导向型组织的各级成员都得到了授权。3.如何决定什么是重要的(战略和方针)等级1:决策是基于来自市场和其他信息源的输入。等级2:决策基于顾客需求和期望。等级3:决策基于与战略并与利益相关方的需求和期望相关联。等级4:决策基于深
10、入运营和过程中的战略的部署。等级5:决策基于灵活性、敏捷性和持续保持绩效的需求。4.为实现结果所需要的(资源)等级1:对资源采用特定的管理方式。等级2:资源得到有效的管理。等级3:资源得到有效率的管理。等级4:资源以考虑到其各自稀缺性的方式得到有效率的管理。等级5:资源的管理和使用已得到策划,有效率的部署,并满足利益相关方。5.活动的组织(过程)等级1:组织的活动不成系统,在工作场所只有一些基本的程序或工作指引。等级2:根据职能组织活动,在工作场所有一个基本的质量管理体系。等级3:活动根据基于过程的质量管理来组织,活动是有效的和具有效率的,并能够实现灵活性。等级4:具有有效的和高效率的质量管理
11、体系,其过程之间具有良好的接口关系,并能够支持敏捷性和改进。这些过程指明了所识别的利益相关方的需求。等级5:具有支持创新和标杆管理的质量管理体系,该体系指明了新出现的和已识别的利益相关方的需求和期望。6.结果是如何实现的(监视和测量)等级1:结果是随机实现的。等级2:一些预期的结果得到了实现。等级3:实现了预期的结果,特别是对所识别的利益相关方。等级4:具有持续的、积极的和预期的结果,并有可持续的趋势。有系统的方式实施改进和创新。等级5:所实现的结果是在行业平均水平之上并且长期得到了保持。在整个组织层面上实施改进和创新。7.结果是如何监视的(监视和测量)等级1:具有财务、商业和生产率指标。等级
12、2:顾客满意,关键实现过程及供应商绩效得到监控。等级3:员工及其他利益相关方的顾客满意度得到监控。等级4:关键绩效指标与组织的战略相协调并用于监控。等级5:关键绩效指标整合为对所有过程的实时监控,绩效信息与相关的利益相关方得到了有效沟通。8.改进的优先顺序是如何决定的(改进、创新和学习)等级1:改进优先顺序是根据错误、抱怨和财务准则决定的。等级2:改进优先顺序是根据顾客满意数据或纠正和预防措施决定的。等级3:改进优先顺序是根据一些利益相关方的需求和期望决定的,包括一些供应商和组织内部的员工。等级4:改进优先顺序是根据趋势及其他利益相关方的输入决定的,包括对社会、环境及经济变化的分析结果。等级5
13、:改进优先顺序是根据新出现的利益相关方的输入决定的。9.学习是如何出现的(改进、创新和学习)等级1:在各个单独的层级,学习是随机出现的。等级2:根据组织的成功和失败,制定有系统的学习机制。等级3:在组织范围内,系统的和分享式的学习过程得到实施。等级4:组织内具有学习和分享的文化,并与持续改进相协调。等级5:组织的学习过程与相关的利益相关方进行了分享并支持创造性和创新。ISO9004:2009主要内容ISO9004:2009标准在引言中指出:“本国际标准为任何处于复杂、要求严格和不断变化环境下组织实现持续成功的管理提供指南。”1、ISO9004:2009标准的特点ISO9004:2009比ISO
14、9004:2004版更多地引进了美国波多里奇国家质量奖卓越绩效准则,如战略、展开和沟通、标杆管理、管理成熟度、创新、学习等,抛弃了原来ISO9001:2008标准的结构上的束缚,围绕如何使组织在不断变化的环境中持续改进,追求相关方满意而不仅仅是IS09001中所追求的顾客满意。ISO9004:2009推荐采用自我评价的方法,评价组织在战略方针、资源管理、过程管理、监视、测量、分析、评审、改进、创新和学习等各个方面的成熟度等级,并将其作为重要的工具以识别改进和创新的机会,设定有限顺序并建立以持续成功为目标的行动计划。ISO9004:2009提供了比ISO9001:2008更广阔的视角。它不仅关注
15、顾客的需求和期望,还关注组织的相关方(包括股东、组织所有者、内部员工、供方和合作伙伴),尽管这些相关方之间的利益有某些冲突,但是标准要求组织追求各利益相关方的平衡,并期望他们都得到满足。2、ISO9004:2009标准主要内容新版ISO9004标准分10个部分,主要介绍了组织持续成功的管理;战略和方针形成、策划和部署;资源管理;过程管理;监视、测量,分析和评审和改进、创新和学习,并给出了管理的成功自我评估工具。在术语和定义中,列出“持续的成功”和“组织环境”两个新的术语。持续成功是指“一个组织有能力长期实现并保持其目标的结果”。而组织环境是指“能够影响组织实现其目标及对其相关方行为的内部、外部
16、因素和条件的综合”。(1)组织持续成功的管理。一个组织为了实现和保持组织的成功,应考虑以下几方面。运用ISO9000族标准中的质量管理原则,以平衡的方式满足利益相关方的需求和期望。无论组织的规模大小,是否以盈利为目的,其组织环境都是不断变化的。因此,组织管理层应不断地监测和分析其组织环境,通过获得的数据和信息来及时识别组织是否可以找到变革与创新的需求,以维持和/或改善其业绩。相关方是指能为组织增值,或是其他对组织活动有兴趣或受其影响的个人或其他实体。相关方满意是组织实现持续成功的最关键因素。由于组织的环境总是变化和不确定的,持续成功的组织的管理者有必要有一个长期策划的愿景,不断监视和定期分析组
17、织的环境,运用各种测量,包括谈判来平衡各相关方对立的需求和期望,预测将来的资源需求(包括对其人员能力的需求)。组织要建立适于实现组织战略的各个过程,确保它们有能力快速响应环境的变化等。(2)战略和方针形成、策划和部署。ISO9004:2009标准对有关战略制定、策划和部署作出了较为详细的描述,包括以下内容。为获得持续成功,最高管理者应当为组织建立并保持一个使命、一个愿景和价值观。它们应当被清楚的理解、接受,并受到组织成员的支持,受到其他利益相关方的认可。为使组织的使命、愿景和价值观能够被接受和支持,需要与其战略和方针相联系。应当持续监视组织的环境,确定是否需要评审和(适当时)修订其战略和方针。
18、通过分析组织环境,确定新客户的需求和期望,确定利益相关方的需求和期望。应将战略和方针转换为目标,并分解到组织的各相关层面。组织管理层应将战略部署到适宜的流程和组织结构中。对组织战略、方针和计划向组织中人员和所有其他相关方进行有意义的、及时的、持续的沟通是持续成功的必要条件。沟通过程应在纵向和横向都能有效运行,根据不同接受者的需求,在内容、语言、传递方式上有差异。(3)资源。ISO9004:2009标准明确提出财务资源的管理;将合作伙伴作为资源看待并管理;对基础设施和工作环境扩展至环境管理和职业健康安全管理层面;对人力资源提出激励、学习;将知识、信息和技术作为关键的资源;并强调获取并合理利用自然
19、资源的重要性。(4)过程管理。ISO9004:2009标准进一步强调“过程方法”和“管理的系统方法”,指出组织应当确保主动管理所有的过程,包括外包过程以保证其对于实现目标的有效性和效率,包括以下内容。不同的类型、规模和成熟程度的组织,具有不同的过程。每个过程中的活动均应由组织的规模和特点来决定。应通过建立和理解过程网络、过程顺序及相互作用来进行过程的系统管理。过程策划应考虑不同的方面,如输入和输出、资源和信息、活动和方法、测量和监视、分析和改进。规定过程的职责和权限“过程所有者”。(5)监视、测量、分析和评审。ISO9004:2009标准在有关测量方面,提出以下几点。组织管理者必须监视和定期分
20、析组织不断变化和不确定的环境。要对组织的管理体系有短期和长期策划的观察,以监视管理体系的适宜性、充分性和有效性,实现组织的持续成功。组织管理者应当在所有层次和相关职能上对照使命、愿景、方针和目标评审组织在实现其策划的结果上的进展。管理层应选择KPI,以此作为战略决策的基础,KPI应分解到组织内相关职能和层次,以支持高层目标的实现。在选择KPI时,组织应确保他们提供的信息是可测量的、精确的、可靠的和可以执行的。组织应使用有效的工具收集信息和数据,以用于绩效考核。在监视、测量、分析和评审中,还介绍了标杆管理,它是一种测量和分析的方法论,组织可以用来研究组织内部和外部的最佳实践,以帮助改进自己的绩效
21、。(6)改进、创新和学习。ISO9004:2009标准指出:“依据组织的环境,改进(当前产品、过程等)和创新(开发新产品、新过程等)对组织的持续成功而言是必需的。”提出以下几点。关于改进:包括工作在单个工位上的小进步,产品、过程、组织结构和管理体系的改进等方面,强调改进过程应遵循结构化方式,如PDCA的方法。组织应确保持续改进成为组织文化的一部分。提出创新可以适用于组织的所有层面,包括技术和产品创新、过程创新、组织创新和管理体系创新等方面。通过知识、技能、经验的学习和共享,组织可以促进其改进和创新过程。组织应致力于建立一个学习的文化氛围。组织应当鼓励通过学习进行改进和创新。ISO9000族标准
22、的作用1、有利于提高产品质量,保护消费者利益由于ISO9001标准强调了满足法律法规和顾客要求的重要性,因此,组织在应用ISO9000族标准时,必须识别出哪些文件是适用的法律法规,这也有利于提高产品的质量,同时能保护消费者利益。因为消费者很难对所有使用的产品有专业的了解,因此当组织的质量管理体系不健全时,无法保证持续生产满足消费者要求的产品。2、为提高组织的运作能力提供了有效的方法ISO9000族标准鼓励组织在制定、实施质量管理体系时采用过程方法,通过识别和管理众多相互关联的活动,以及对这些活动进行系统的管理和连续的监视与控制,以实现顾客能接受的产品。此外,质量管理体系提供了持续改进的框架,增
23、加顾客和其他相关方满意的机会。因此,ISO9000族标准为有效提高组织的运作能力和增强市场竞争能力提供了有效的方法。3、有利于增进国际贸易,消除技术壁垒在国际经济技术合作和贸易中,ISO9000族标准被作为相互认可的技术基础,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认证制度也在国际范围内得到互认,并纳入合作评定的程序之中。世界贸易组织/技术壁垒协定(WTO/TBT协定)是WTO达成的一系列协定之一,它涉及技术法规、标准和合格评定程序。贯彻1S09000族标准为国际经济技术合作提供了国际通用的共同语言和准则;取得质量管理体系认证,已成为参与国内和国际贸易,增强竞争能力的有力武器。因此贯彻ISO9000族标准对
24、消除技术壁垒,排除贸易障碍起到了十分积极的作用。4、有利于组织的持续改进和持续满足顾客的需求和期望顾客要求产品具有满足其需求和期望的特性,这些需求和期望在产品的技术要求或规范中表述。因为顾客的需求和期望是不断变化的,这就促使组织持续地改进产品和过程。而质量管理体系要求恰恰为组织改进其产品和过程提供了一条有效途径。因而,ISO9000族标准将质量管理体系和产品要求区分开来,它不是取代产品要求而是把质量管理体系要求作为对产品要求的补充,这样有利于组织的持续改进和持续满足顾客的需求和期望。ISO9000族标准的结构1、管理体系标准的类型ISO指南72管理体系标准的论证和制定指南中规定,管理体系标准分
25、为以下三类。(1)A类:管理体系要求标准。向市场提供有关组织的管理体系的相关规范,以证明组织的管理体系是否符合内部和外部要求(如通过内部和外部各方予以评定)的标准。(2)B类:管理体系指导标准。通过对管理体系要求标准各要素提供附加指导或提供非同于管理体系要求标准的独立指导,以帮助组织实施和(或)完善管理体系的标准。(3)C类:管理体系相关标准。就管理体系的特定部分提供详细信息或就管理体系的相关支持技术提供指导的标准。2、ISO9000族的核心标准的应用范围为了满足广大标准使用者的需要,2000版的ISO9000族文件在其结构上已做了重大调整。标准的数量在合并、调整的基础上已大幅度减少。标准的要
26、求/指南或指导性文件更为通用,使用更加方便、灵活,适用面更宽。目前,2008版的ISO9000族核心标准文件的四项标准构成了一组密切相关的质量管理体系标准,亦称ISO9000族核心标准。ISO9000族下述标准可帮助各种类型和规模的组织实施并运行有效的质量管理体系。这些标准包括:ISO9000表述质量管理体系基础知识并规定质量管理体系术语;ISO9001规定质量管理体系要求,用于组织证实其具有提供满足顾客要求的及适用的法规要求的产品的能力,目的在于增进顾客满意;ISO9004提供考虑质量管理体系的有效性和效率两方面的指南。该标准的目的是组织业绩改进和让顾客及其他相关方满意;ISO9011提供审
27、核质量和环境管理体系指南。3、我国质量管理体系标准的组织我国全国质量管理和质量保证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151)秘书处设在中国标准化研究院,对口ISO/TC176的工作,负责将ISO9000族标准转化为国家标准,并制定质量管理和质量保证领域的其他国家标准。我国对ISO9000族标准的转化原则由以前的等效采用变成了现在的等同采用GB/T19000族标准。计数抽样检验的基本原理1、接收概率与接收概率曲线把具有给定质量水平的交检批判为接收的概率,称为接收概率L(P),当用一个确定的抽检方案对产品批进行检查时,产品批被接收的概率是随产品批的批不合格品率P变化而变化的,它们之间的函数关系可以用一
28、条曲线来表示,这条曲线称为接收概率曲线接收概念L.(P)与不合格率P在坐标系中的图像。(1)接收概率。接收概率是用给定的抽样方案验收某交检批,结果为接收的概率。当抽样方案不变时,对于不同质量水平的批接收的概率不同。(2)接收概率与抽样特性曲线。在实际工作中,每一个交验批的不合格品率不仅是未知的,而且是变化的。对于一定的抽样方案(N,n,Ac)来说,每一个不同的P值都对应着唯一的接收概率L(P)。当P值连续变化时,特定抽样方案的接收概率随P值的L(P)变化规律称为抽样特性。2、抽样方案的风险与抽样方案的确定(1)抽样方案的风险。抽样检验是通过样本去推断总体,这样就难免出现判断错误。常见的错误有两
29、类:第一类错误判断是将合格批作为不合格批而拒收,对生产商不利;第二类错误判断是将不合格批作为合格批而接收,对使用者不利。因此,对于给定的抽样方案(n/Ac),当批质量水平P为某一指定的可接收值(如P0)时的拒收概率叫做生产方风险;对于给定的抽样方案(n/Ac).当批质量水平P为某一指定的不可接收值(如P1)时的接收概率叫作使用方风险序。显然,对于生产者而言,希望较小些;对于使用者来说,则希望越小越好。在选择抽样方案时,应选择一条合理的OC曲线,使两种风险尽量控制在合理的范围内,以保护双方的经济利益。(2)抽样方案的确定。为了使抽样方案既能满足对产品质量的要求,又能经济合理地降低成本,就必须使生
30、产者的风险和使用者的风险都尽可能小。为此,首先由供需双方共同协商确定P0、P1、四个参数,然后求解下列联立方程就可求得样本含量n和合格品判定数Ac。3、计数标准型一次抽样方案制订与选择(1)标准型一次抽样方案制订和实行步骤。(2)标准型一次抽样方案制订原理,标准型抽样方案是在为了同时保障生产方和顾客利益,预先限制两类风险和的前提下制定的,也即要求确定接收上限P0和拒收下限P1。4、计数调整型抽样方案在计数抽样检验中,最为广泛应用的是调整型抽样检验。所谓调整型抽样检验,是指一组严宽程度不同的抽样方案及将它们联系起来的转移规则。当产品质量正常时,采用正常抽样方案进行检验;当产品质量下降或生产不稳定
31、时,采用加严抽样方案进行检验。所以,计数调整型抽样检验是根据产品质量变化情况,适当地根据转移规则对抽样方案的宽严程度进行调整,为使用方和生产方提供适当的保护,把抽样检验和质量变化联系在一起形成的一个动态过程。是根据供货者过去提供产品质量情况,调整检验的宽严程度,以促使供货者提供合格产品的一种抽样检验。因此,调整型抽样检验是由正常、加严、放宽和暂停四种不同程度的方案和一套转换规则组成的抽样体系。(1)计数调整型方案制订程序。(2)AQL的确定,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T2828.12003逐批检查计数抽样程序及抽样标准中,提出了接收质量限(AcceptanceQualityLimit,AQ
32、L)的概念,取代了合格质量水平(AcceptableQualityLevel,AQL)。AQL是指生产方和使用方能够共同可接收的连续交验批的过程平均不合格品率的上限值,AQL不是针对某一批产品或某一个抽样方案的描述,而是生产方和使用方商定的过程平均的不合格品率的上限。(3)检查水平与样本大小字码。调整型抽样方案中,除了预定一个AQL外,还要选定一个检查水平。所谓检查水平是根据经过综合考虑所需抽检费用和一旦被拒收可能造成的损失而确定的样本大小。在AQL相同的条件下,如检查水平低,样本就小,检验费用也少。GB2828把检查水平由低到高分为7个等级:S1,S2,S3,S4,、;前四个为特殊检查水平,
33、适用于军品检验或破坏性检验等检验。为了简化抽样方案表,可以预先将抽样样本大小n用一组字码表示,再通过字码和AQL查得抽样方案。由于样本大小是根据检查水平和批量确定的,所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28282003专门制订了一个字码表。表中,每种字码代表一个样本大小。(4)转移规则。转移规则是指从一种检验状态转移到另一种检验状态的规定。调整型抽样方案是根据连续交验批的产品质量及时调整抽样方案的宽严,以控制质量波动,并刺激生产方主动、积极地不断改进质量。开始检验时,一般先从“正常检验”开始,在按一定的规则选择转移方向。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28282003给出了4种检验状态及6个转移规则。正常
34、转为加严。正常检验开始以后,一旦发现有一批被拒收,则从被拒收的这一批开始计算,如果连续5批或者不到5批,又有一批被拒收,则应立即从下批开始加严检验。加严转换为正常。当采用加严方案时,如果连续5批抽检合格,则转为正常抽检。如果连续5批或不到5批中又有一批被拒收,则从被拒收的下一批开始计算,如果连续5批被接收,就应立即转入正常检验。加严转换为暂停。当采用加严方案时,如果加严检验拒收的批数已累积到5批,就应立即停止进行的检验。暂停转换为加严,当采用暂停检验时,只有实施了改进,提高了质量,才能将暂停转换为加严。正常转为放宽。在进行正常检验时,如果被接收批的质量水平和生产过程能同时满足放宽检验的3个条件
35、,就可以实施放宽检验。*当前的转移得分至少是30分。*生产稳定。*负责部门认为放宽检验可取。放宽转为正常。在进行放宽检验时,当生产不稳定或者延迟,或者有一批初检被拒收,即使不出现上述情况,放宽检验的每一批初次检验都被接收了,但所有被接收的批的过程平均等于或者劣于AQL规定的水平,或者在生产过程中已经出现了某些不稳定的因素或其他原因时,就应立即转入正常检验。抽样检验的基本术语1、抽样检验的概念所谓抽样检验是指从批量为N的一批产品中随机抽取其中的一部分单位产品组成样本,然后对样本中的所有单位产品按产品质量特性逐个进行检验,根据样本的检验结果判断产品批合格与否的过程。如果样本中所含不合格品数不大于抽
36、样方案预先最低规定数,则判定该批产品合格,即为合格批,予以接收;反之,则判定该批产品不合格,予以拒收。简言之,按规定的抽样方案随机地从一批或一个过程中抽取少量个体进行检验称为抽样检验。计数抽样检验方案是以数理统计原理为基础,适当兼顾了生产者和消费者双方风险损失的抽样方案,具有科学的依据,并提供一定的可靠保证。抽样检验适用范围:检验项目较多时;希望检验费用较少时;生产批量大、产品质量比较稳定的情况;不易划分单位产品的连续产品,例如,钢水、粉状产品等;带有破坏性检验项目的产品;生产效率高、检验时间长的产品;有少数产品不合格不会造成重大损失的情况。由于抽验的检验量少,因而检验费用低,较为经济,而且该
37、方法所需人员较少,管理也不复杂,有利于集中精力,抓好关键质量。由于是逐批判定,对供货方提供的产品可能是成批拒收,这样能够起到刺激供货方加强管理的作用。但抽样检验也存在着如下的缺点:经抽验合格的产品批量中,可能混杂一定数量的不合格品;抽验存在着错判的风险,不过风险大小可根据需要加以控制;另外,抽验前要设计方案,增加计划工作或文件编制工作量;抽验所得的检测数据比全检少。2、基本术语(1)单位产品和样本大小n。为了实施抽样检查的需要而划分的基本单位称为单位产品。单位产品就是要进行检验的基本产品单位,单位产品的划分有随意性,根据具体情况而决定。如果按自然划分,如一批灯泡中的每个灯泡称为一个单位产品、一
38、台电视机、一双鞋、一个发电机组等。而有的单位产品不可自然划分,如铁水、布等,必须人为规定出其单位,如一米布、一匹布等。样本是指从群体中随机抽取部分的单位体,样本大小用n表示,抽样检查的样本100%检验。(2)交验批和批质量。交验批是提供检验的一批产品,交验批中所包含的单位产品数量,称为批量,用N表示。无论是企业内部的产品检验还是使用方的购入验,抑或是成品的出货检验,所采取的批量大小都要因时因地而异。当从成品,或半成品,或零部件中抽取一部分样本加以测定分析时,绝不是仅仅为获取样本本身的情报或状况,而是要从样本的检验结果推断群体(或该批量,或该工程)的状态,以便对群体采取措施。由于质量特性值的属性
39、不同,评价交验批质量水平的方法也有所不同。例如:*批中所有单位产品的某个特征的平均值,如一批灯泡的平均使用寿命;*批中每个(或每百个等)单位产品的平均疵点数(或缺陷数等);*批中不合格的单位产品所占的比例(即不合格品率)。(3)合格判定数Ac和不合格判定数Re,合格判定数Ac。在抽样方案中,预先规定的判定批产品合格的样本中最大允许不合格数,通常记作Ac或C。也称为接收数。不合格判定数Re。在抽样方案中,预先规定的判定批产品不合格的样本中最小允许不合格数,通常记为Re。也称为拒收数。(4)合格质量水平(AQL)和不合格质量水平(RQL),合格质量水平(AQL)也称可接收质量水平或可接收的质量界限
40、,在抽样检查中,认为可以接收的连续提交检查批的过程平均上限值,称为合格质量水平。而过程平均是指一系列初次提交检查批的平均质量,它用每百单位产品不合格品数或每百单位产品不合格数表示。具体数值由产需双方协商确定,一般由AQL.符号表示。不合格质量水平(RQL.)是指在抽样检查中,认为不可接收的批质量下限值。(5)抽样检验方案。抽样检验方案是在抽样检验时,合理确定样本量大小和有关接收准则(判定数组)的一组规则。3、抽样方案的分类(1)按照质量特性值的性质分类。按照质量特性值的性质,抽验方案可分为计数抽验方案和计量抽验方案两类。计数抽验方案是指根据规定的要求,用计数方法衡量产品质量特性,把样品中的单位
41、产品仅区分为合格品或不合格品(计件),或计算单位产品的缺陷数(计点),根据测定结果与判定标准比较,最后对其制订接收或拒收的抽验方案。由于计数抽验仅仅把产品区分为合格与否,它具有手续简便、费用节省、且无须预定分布规律等优点。计量抽验方案是指对样本中的单位产品质量特性进行直接定量计测,并用计量值作为批判定标准的抽验方案。这类方案具有信息多,判定明确等特点。一般更适用于质量特性较关键的产品检验。对成批成品抽验,常采用计数抽验方法;对于那些需作破坏性检验及检验费用极大的项目,一般采用计量抽验方法。(2)按抽样方案制订原理分类,按抽样方案制订原理,抽样方案可分为标准型抽样方案、挑选型抽样方案和调整型抽样
42、方案。标准型抽样方案是指能同时满足生产方和使用方双方要求,适用于孤立批的检验。挑选型抽样方案是指对被判为不合格的批进行全数检验,将其中的不合格品换成合格品后再出厂。这种抽样方案适用于不能选择供货单位时的收货检验、工序间的半成品检验和产品出厂检验。如果不合格批可以废弃、退货或降价接收,不宜应用这种抽样方案。此外,破坏性检验也不能应用该方案。调整型抽样方案是指根据产品质量的好坏来随时调整检验的宽严程度。在产品质量正常时,采用正常抽检方案;当产品质量变坏或生产不稳定时,采用加严抽检方案,以保证产品质量;当产品质量有所提高时,则换用放宽抽检方案,以鼓励供货者提高产品质量,降低检验费用。在连续购进同一供
43、货者的产品时,如果选用这种抽样方案,可以得到较好的结果。(3)计数抽样方案。根据只有在检验批中最大交验批限度地进行抽样作出批合格与否的判定这一准则,抽样方案可分成一次、二次与多次抽样等类型。一次抽样是一种最基本和最简单的抽样检查方法,它从总体N中抽取n个样品进行检验,根据n中的不合格品数d和预先规定的允许不合格品数Ac对比,从而判断该批产品是否合格。二次抽样是指最多从批中抽取两个样本,最终对批作出接收与否判定的一种抽样方式。此类型须根据第一个样本提供的信息,对第一个样本检验后,可能有三种结果:接收、拒收及继续抽样。若得出“继续抽样”的结论,抽取第二个样本进行检验,最终作出接收还是拒收的判断。多
44、次抽样是一种允许抽取两个以上具有同等大小样本,最终才能进行批产品作业接收与否判定的一种抽样方式。因此,通常采用一次或二次抽样方案。4、抽样检验的特点无论哪种抽样方法,它们都具有以下三个共同的特点。(1)批合格不等于批中每个产品都合格,批不合格也不等于批中每个产品都不合格。(2)抽样检查只是保证产品整体的质量,而不是保证每个产品的质量。(3)在抽样检查中,可能出现两类风险和。一种是把合格批误判为不合格批,这对生产方是不利的,称为第类风险或生产方风险,以表示,一般值控制在1%、5%或10%。另一种是把不合格批误判为合格批,对使用方产生不利,称为第类风险或消费者风险,以表示,一般值控制在5%或10%
45、。质量检验的组织1、质量检验机构的职责由于各行业特点,生产组织的规模、产品结构及生产经营方式的不同,其质量检验机构的设置也不相同,有集中管理型质量检验机构的设置、分散管理型质量检验机构的设置和集中与分散相结合的质量检验机构设置,不管哪种检验机构的设置,检验机构的基本职责大致是相同的,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贯彻和执行质量方针和质量目标,严格执行技术要求和质量标准。(2)充分发挥把关、预防和监督等质量职能,确保产品和服务符合质量标准,保护顾客的利益。(3)负责制订质量检验计划,并监督实施和总结、评估。(4)参与制定和完善有关质量检验工作制度和各级检验人员的岗位责任制。(5)参与产品开发、研制、设
46、计过程中的审查和鉴定工作,并参与工艺文件会签。(6)参与质量审核,负责审核中具体的测试工作,提供审核资料和质量审核报告。(7)负责正确制定各种检验记录表,编制检验技术文件。(8)负责确定关键工序和质量控制点,并负责跟踪改进。(9)负责收集、管理、分析和报告有关质量检验的信息资料。(10)负责质量检验的培训教育,制订科学、适用的培训计划和措施,并确保有效实施。2、质量检验的基本职能在产品质量的形成过程中,检验是一项重要的质量职能。概括起来说,检验的质量职能就是在正确鉴别的基础上,通过判定把住产品质量关,通过质量信息的报告和反馈,采取纠正和预防措施,从而达到防止质量问题重复发生的目的。(1)鉴别职
47、能。根据技术标准、产品图样、作业(工艺)规程或订货合同的规定,采用相应的检测方法观察、试验、测量产品的质量特性,判定产品质量是否符合规定的要求,这是质量检验的鉴别功能。鉴别是“把关”的前提,通过鉴别才能判断产品质量是否合格。不进行鉴别就不能确定产品的质量状况,也就难以实现质量“把关”。鉴别主要由专职检验人员完成。(2)把关职能。质量“把关”是质量检验最重要、最基本的功能。产品实现的过程往往是一个复杂过程,影响质量的各种因素(人、机、料、法、环)都会在这过程中发生变化和波动,各过程(工序)不可能始终处于等同的技术状态,质量波动是客观存在的。因此,必须通过严格的质量检验,剔除不合格品并予以“隔离”
48、,实现不合格的原材料不投产,不合格的产品组成部分及中间产品不转序、不放行,不合格的成品不交付(销售、使用),严把质量关,实现“把关”功能。(3)预防职能。现代质量检验不单纯是事后“把关”,同时还起到预防的作用。检验的预防作用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通过过程(工序)能力的测定和控制图的使用起预防作用。无论是测定过程(工序)能力或使用控制图,都需要通过产品检验取得批数据或一组数据,但这种检验的目的,不是为了判定这一批或一组产品是否合格,而是为了计算过程(工序)能力的大小和反映过程的状态是否受控。如发现能力不足,或通过控制图表明出现了异常因素,需及时调整或采取有效的技术、组织措施,提高过程(工序)能力或
49、消除异常因素,恢复过程(工序)的稳定状态,以预防不合格品的产生。通过过程(工序)作业的首检与巡检起预防作用。当一个班次或一批产品开始作业(加工)时,一般应进行首件检验,只有当首件检验合格并得到认可时,才能正式投产。此外,当设备进行了调整又开始作业(加工)时,也应进行首件检验,其目的都是为了预防出现成批不合格品。而正式投产后,为了及时发现作业过程是否发生了变化,还要定时或不定时到作业现场进行巡回抽查,一旦发现问题,可以及时采取措施予以纠正。广义的预防作用。实际上对原材料和外购件的进货检验,对中间产品转序或入库前的检验,既起把关作用,又起预防作用。对前过程(工序)的把关,对后过程(工序)就是预防,
50、特别是应用现代数理统计方法对检验数据进行分析,就能找到或发现质量变异的特征和规律。利用这些特征和规律就能改善质量状况,预防不稳定生产状态的出现。(4)报告职能。报告的职能也就是信息反馈的职能。这是为了使高层管理者和有关质量管理部门及时掌握生产过程中的质量状态,评价和分析质量体系的有效性。为了能作出正确的质量决策,了解产品质量的变化情况及存在的问题,必须把检验结果,用报告的形式,特别是计算所得的指标,反馈给管理决策部门和有关管理部门,以便作出正确的判断和采取有效的决策措施。(5)监督职能。监督职能是新形势下对质量检验工作提出的新要求,它包括:参与企业对产品质量实施的经济责任制考核;为考核提供数据
51、和建议;对不合格产品的原材料、半成品、成品和包装实施跟踪监督;对产品包装的标志及出入库等情况进行监督管理;对不合格品的返工处理及产品降级后更改产品包装等级标志进行监督;配合工艺部门对生产过程中违反工艺纪律现象的监督等。质量检验制度企业在长期的生产经营活动中,积累总结了一些有效的质量检验管理原则和制度,使各项质量检验活动标准化、规范化、程序化和科学化,同时,也提高了质量检验的工作质量和工作效率。以下介绍几项主要的常用质量检验制度。三检制,就是实行操作者的自检、操作者之间的互检和专职检验人员的专检相结合的一种检验制度。(1)自检。就是生产者对自己所生产的产品,按照图纸、工艺或合同中规定的技术标准进
52、行检验,并作出是否合格的判断。(2)互检。就是操作者相互之间进行检验。互检主要有:下道工序对上道工序流转过来的产品进行抽检;同一机床、同一工序轮班交接时进行的相互检验;小组质量员或班组长对本小组成员加工出来的产品进行抽检等。(3)专检。就是由专业检验人员进行的检验,专业检验是现代化大生产劳动分工的客观要求,它是互检和自检不能取代的。三检制必须以专业检验为主导,这是由于现代生产中,检验已成为专门的工种和技术,专职检验人员无论对产品的技术要求、工艺知识和检验技能,都比操作者精通,所用检测量仪也比较精密,检验结果通常更可靠,检验效率也相对较高;另外,由于有时操作者有严格的生产定额,所以容易产生错检和
53、漏检。(4)重点工序双岗制。重点工序是指关键零部件或关键部位的工序,也可能是服务顾客的关键环节。对这些工序实行双岗制,是指操作者在进行重点工序加工时,还同时应有检验人员在场,必要时应有技术负责人或用户的验收代表在场,监视工序必须按规定的程序和要求进行。例如,使用正确的工夹量具、正确的安装定位、正确的操作顺序和加工用量。工序完成后,操作者、检验员或技术负责人和用户验收代表,应立即在工艺文件上签名,并尽可能将情况记录存档,以示负责和以后查询。(5)留名制与追溯制。留名制是一种重要的技术责任制,是指在生产过程中,从原材料进厂到成品入库和出厂,每完成一道工序,改变产品的一种状态,包括进行检验和交接、存
54、放和运输,责任者都应该在工艺文件上签名,以示负责。特别是在成品出厂检验单上,检验员必须签名或加盖印章。操作者签名表示按规定要求完成了这套工序;检验者签名,表示该工序达到了规定的质量标准。签名后的记录文件应妥善保存,以便以后参考。在生产过程中,每完成一道工序或一项工作,都要记录其检验结果及存在的问题,记录操作者及检验者的姓名、时间、地点和情况分析,在适当的产品部位作出相应的质量状态标志。这些记录与带标志的产品同步流转。产品标志和留名制都是可追溯性的依据,在必要时,都能查清责任者的姓名、时间和地点。职责分明,查处有据,可以大大加强员工的责任感。产品出厂时还同时附有跟踪卡,随产品一起流通,以便用户把
55、产品在使用时所出现的问题,及时反馈给生产厂商,这是企业进行质量改进的重要依据。(6)管理点检验制。在质量检验中,将比较重要的质量特性值设置为管理点。在管理点上,必须准备管理点检验明细表,这个明细表要详细标明管理点的工序号、技术要求、检测方式、检测工具、检测频次、质量特性分级等内容,作为自检与专检的依据。质量检验的含义1、质量检验定义朱兰认为:“所谓检验,就是这样的业务活动,决定产品是否在下道工序使用时适合要求,或是在出厂检验场合,决定能否向消费者提供。”英国标准(BS)将“检验”定义为:“按使用要求来测量、检查、试验、计量或比较一个项目的一种或多种特性的过程。”国际标准质量管理体系基础和术语(
56、ISO9000:2005)中,将检验定义为“通过观察和判断,适当时结合测量、试验所进行的符合性评价。”(1)检验就是通过观察和判断,适当时结合测量、试验所进行的符合性评价。对产品而言,是指根据产品标准或检验规程对原材料、中间产品、成品进行观察,适当时进行测量或试验,并把所得到的特性值和规定值作比较,判定出各个物品或成批产品合格与不合格的技术性检查活动。(2)质量检验就是对产品的一个或多个质量特性进行观察、测量,试验,并将结果和规定的质量要求进行比较,以确定每项质量特性合格情况的技术性检查活动。质量检验是要对产品的一个或多个质量特性,通过物理的、化学的和其他科学技术手段和方法进行观察、试验、测量
57、,取得证实产品质量的客观证据。因此,需要有适用的检测手段,包括各种计量检测器具、仪器仪表、试验设备,等等,并且对其实施有效控制,保持所需的准确度和精密度。质量检验的结果,要依据产品技术标准和相关的产品图样、过程(工艺)文件或检验规程的规定进行对比,确定每项质量特性是否合格,从而对单件产品、成批产品质量或过程质量状态进行判定。2、质量检验过程从质量检验的定义可以看出,质量检验的整个过程如下。(1)检验的准备。熟悉规定要求,选择检验方法,制定检验规范。首先要熟悉检验标准和技术文件规定的质量特性和具体内容,确定测量的项目和量值。为此,有时需要将质量特性转化为可直接测量的物理量;有时则要采取间接测量方
58、法,经换算后才能得到检验需要的量值。有时则需要有标准实物样品(样板)作为比较测量的依据。要确定检验方法,选择精密度、准确度适合检验要求的计量器具和测试、试验及理化分析用的仪器设备。确定测量、试验的条件,确定检验实物的数量,对批量产品还需要确定批的抽样方案。将确定的检验方法和方案用技术文件形式作出书面规定,制定规范化的检验规程(细则)、检验指导书,或绘成图表形式的检验流程卡、工序检验卡等。在检验的准备阶段,必要时要对检验人员进行相关知识和技能的培训和考核,确认能否适应检验工作的需要。(2)测量或试验。按已确定的检验方法和方案,对产品质量特性进行定量或定性的观察、测量、试验,得到需要的量值和结果。
59、测量和试验前后,检验人员要确认检验仪器设备和被检物品试样状态正常,保证测量和试验数据的正确、有效。(3)记录。对测量的条件、测量得到的量值和观察得到的技术状态用规范化的格式和要求予以记载或描述,作为客观的质量证据保存下来。质量检验记录是证实产品质量的证据因此数据要客观、真实,字迹要清晰、整齐,不能随意涂改,需要更改的要按规定程序和要求办理,质量检验记录不仅要记录检验数据,还要记录检验日期、班次,由检验人员签名,便于质量追溯,明确质量责任。(4)比较和判定。由专职人员将检验的结果与规定要求进行对照比较,确定每一项质量特性是否符合规定要求,从面判定被检验的产品是否合格。(5)确认和处置。检验有关人
60、员对检验的记录和判定的结果进行签字确认。对产品(单件或批)是否可以“接收”、“放行”作出处置。对合格品准予放行,并及时转入下一作业过程(工序)或准予入库、交付(销售、使用)。对不合格品,按其程度分别情况作出返修、返工、让步接收或报废处置。对批量产品,根据产品批质量情况和检验判定结果分别作出接收、拒收、复检处置。各个过程中把测量或试验的数据做好记录、整理、统计、计算和分析,按一定的程序和方法,向领导和部门反馈质量信息,作为今后改进质量,提高质量制定措施的依据。3、质量检验比较与判断的依据产品质量检验的依据是产品图样,制造工艺、技术标准及有关技术文件。外购、外协件及有特殊要求的产品需根据订货合同中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带安抚巾的毛绒玩具产业规划专项研究报告
- 某地产住宅机电工程作业指引
- 养老院安全监控系统维护方案
- 安全监控机器人的出租行业营销策略方案
- 医用或牙科用扶手椅产业规划专项研究报告
- 大型吊车项目施工环境保护方案
- 房屋赠与协议书法律解读
- 外科手术用铂金烧灼器市场发展预测和趋势分析
- 海洋工程环境监测方案
- 桥梁防水防潮施工合同实例
- 创业人生心得体会10篇
- 最完整工资条模板(共4页)
- 《会议管理》教学大纲
- 光伏发电项目水土保持方案实施保障措施
- 智慧树知到《配位化学本科生版》章节测试答案
- 平底孔试块制作规范
- 药店110种常见疾病的症状及关联用药方案
- 三年级语文上册期中考试真题沪教版
- 东华禅寺义工报名表
- 演员艺术语言基本技巧图文.ppt
- 羊头岗村拆迁安置住宅—3#楼工程试验方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