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地理 考前冲刺必考知识点精炼 44 自然灾害 新人教版_第1页
高考地理 考前冲刺必考知识点精炼 44 自然灾害 新人教版_第2页
高考地理 考前冲刺必考知识点精炼 44 自然灾害 新人教版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PAGE PAGE - 3 -44 自然灾害1.气候及其异常变化往往成为许多自然灾害的致灾因子。读“我国四地气候资料统计图”,回答问题。(1)地霜冻灾害比、地频繁,试简析原因。(2)地气候干旱,降水稀少,但局部地区仍时有洪水发生,其原因是什么?(3)地是我国滑坡、泥石流灾害的多发地区,与这里的哪些气候特点有关?(4)危害地农业生产最严重的生物灾害是什么,原因有哪些? 答案 (1)地与地相比,气候湿润,是我国重要的农业区,农作物播种面积大。地与地区相比,纬度更高,更靠近冬季风源地,降温强度更大,初霜开始更早,终霜结束更晚。(2)受气温升高影响,45月(春季)形成融雪洪水;78月(夏季)形成融冰洪

2、水。(3)这里是亚热带季风气候,夏季降水集中,多暴雨。(4)蝗灾。这里的降水时间变化大,干旱少雨年份或者旱季,河湖退水区适宜雌蝗产卵;雨季多雨利于蝗虫幼虫生长。2.自2007年6月29日以来,淮河上游及安徽省合肥市以北部分地区普降大到暴雨,致使淮河干支流水位迅猛上涨,同时,安徽沿淮、淮北地区内涝严重,淮河抗灾救灾形势十分严峻,这是继2003年以来淮河发生的又一次全流域性洪水。据相关知识,回答下列问题。(1)试分析造成此次淮河流域洪涝灾害的主要原因。(2)利用“淮河流域图”中有关信息,从以下几方面分析淮河流域洪涝灾害易发的原因。从地理位置、气候方面分析 。从流域地形特点、水系方面分析 。该河没有

3、天然入海口,入海水道主要有两条通道,一条是向东通过苏北灌溉总渠,注入 海;一条是向南借道 (河流),再流入海洋。从人地关系角度分析 。(3)治理淮河流域的洪涝灾害,你有什么措施?(4)在洪水危险区和多发区的个人和家庭,应如何做好防洪准备? 答案 (1)淮河流域洪涝灾害产生原因主要是:影响我国的锋面雨带在该地区停留时间较长(或受准静止锋的影响),导致降水量大,造成洪涝灾害的发生。(2)淮河流域地处我国南北过渡地带,其降水兼有北方地区的暴雨集中、降水量变化大和南方地区的暴雨历时长、强度大的特点,易造成水灾地形:淮河流域地势是两头翘,中游地势较低,而下游因为黄河改道淤积,地势较高,排水不畅,没有天然

4、的入海口。水系:北岸支流长而多,水流缓;南岸支流短,水流急,积水快黄 长江淮河流域开发历史久,人口众多,人地关系矛盾突出,毁林开荒导致水土流失严重,加之黄河改道致使下游河床、湖泊淤积严重,水流不畅,洪灾多发(3)非工程措施:植树造林,建立防护林体系,保持水土。工程措施:上游修水库,中游建设蓄洪、分洪工程,下游挖入海新河。(4)关注汛期天气预报;学习并具备游泳、划船等技能;准备逃生物资等。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 1976年7月28日3时42分发生的唐山大地震,震级7.8级,震中烈度10度。强烈的地震使交通中断,通讯瘫痪,城市停水、停电。这次地震发生在工业城市,人口稠密,损失十分严重

5、。市区建筑物多数基本倒塌或严重破坏,铁轨发生蛇形扭曲,地表出现大量裂缝。地震造成242 769人死亡,164 851人受伤。由于地震发生正值盛夏,天气炎热,阴雨连绵,人畜尸体迅速腐烂,因此疫情相当严重。 材料二 震中烈度、震源深度和震级的关系震源深度烈度震级5千米10千米15千米20千米25千米2级3.52.521.513级543.532.54级6.55.554.545级876.565.56级9.58.587.577级11109.598.58级1211.51110.510 (1)从表中可看出震中烈度、震源深度和震级之间的关系是 。结合材料一可推断,唐山大地震的震源深度约为 千米。(2)唐山大地

6、震从成因上看属于 地震,从分布上看位于 地震带。从材料中可以看出,地震烈度除与震级、震源深浅、地质构造有关外,还与 、 等有关。(3)同一次地震,不同国家或地区测得的震级数据可能不同,对此说法正确的是( )A.一次地震可能有一个震级,也可能有多个震级B.使用的仪器和标度不同C.发达国家测量的准确,发展中国家测量的不准确D.距离地震震中越远的国家或地区,测量结果越不准确(4)结合材料分析地震给人们带来的危害。 答案 (1)震级越大,震源越浅,震中烈度就越大 25(2)构造 河北平原 震中距 建筑物特点(3)B(4)造成人员伤亡、财产损失;使人的心理、精神受到严重伤害;容易发生传染病;破坏建筑物、

7、交通等公共设施,社会经济方面处于瘫痪或混乱状态。4.根据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内蒙古自治区草原工作站发布2007年草原鼠害调查情况:全区春季草原鼠害危害面积达10 715万亩,严重危害面积为5 225.6万亩。位于呼伦贝尔草原的新巴尔虎右旗鼠害面积达800多万亩,占全旗草场的40%。当地监测显示,该旗生存着上亿只老鼠,每天可吃掉上千吨牧草。 材料二 2007年夏季,受上游降水影响,洞庭湖区水位迅速上升,约20亿只东方田鼠从洞庭湖滩向垸内转移。湖滩上到处可见老鼠窝,堤岸、护坡变得千疮百孔。 材料三 内蒙古东部土地类型及气候资料(1)鼠灾造成的危害有哪些?(2)联系所学地理知识,分析材料中两区域自然环境的差异。(3)可以采取哪些有效的措施防治鼠灾? 答案 (1)啃食农作物、牧草及林木,危害农林牧业生产;在地下打洞,危及沿湖防洪大堤等工程安全;加剧土地荒漠化;传播疾病,危害人体健康。(2)呼伦贝尔草原: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区,冬季寒冷,夏季炎热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