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PAGE PAGE 8两次区校联动跟踪合作研发新案例活动北京市西城区教育研修学院中学语文教研室 李朝晖(一)在鲁迅中学重点跟踪青年教师研发视频案例过程2012年2月至3月期间,子课题组联合鲁迅中学共同研发初一语文七年级下邓稼先一课的教学视频案例,案例研发过程及阶段反思如下。(一)布置任务 本阶段要组织老师们熟悉一下课例研究的全过程,即:先通过学情调查来确定教学目标,再通过作课磨课研究目标的调整、内容的最终确定和教学策略的选择完善,我们认为这是建构教学知识的一条非常有效的途径。 经过前期摸索,我们发现了一个简单的学情调查方式,即问学生:你对本篇文章的初读感受是什么,你认为阅读本文学到的最主要的新
2、知识、最喜欢的、最不喜欢的、最受启发的、最有疑惑的、尚不能掌握的各是什么,你认为学习本篇与完成单元学习目标有何关系,最需要老师帮助的是什么等。 然后从教材、课标、教学计划出发,以“学生喜欢的”为基础做好“课前导入”,以“初读感受”“学到的新知、启发”为基础制定“学案自学建议”,以“教材自身特点”“学生不喜欢、有疑惑、尚未掌握、需帮助的内容”和“学生自读尚未涉及的重难点”等为基础确立“课堂教学内容”,由此归并选择,定出教学目标,实践尝试,反思扬弃,积累更加有效的教学策略,丰富教学经验,提升教学能力。从教师们的反馈来看,理想的学情调查十分有助于课堂时效性的提高,是应该好好尝试、坚持实行的,但这确实
3、需要老师有较为充裕的时间,才能把这件事做好,常人恐怕很难做到天天如此,所以教学活动的革新调整(如由“课课细教”到“单元教学”)和教师间的分工合作、伙伴互助是首先要进行尝试探索的。(二)学情调查交流课题组用了两次各一上午的时间组织老师们交流了各校的学情调查报告,有个别老师知难而退了,大部分老师都能归纳出调查的信息,而根据归纳出的信息设计好教学目标,则只有八中做得不错,他们的黄河颂学情调查和目标设计提供给我们的主要信息是:学生主要的疑问归纳起来,有如下几类:第一,对歌词创作背景的不理解。有学生问:作者当时处于什么时期,为什么要写这首诗?还有学生问:为什么作者在抗战之时,还能保有如此豪情,如此乐观的
4、精神?第二,对诗句个别语言的不理解。如:“多少英雄的故事在你身边扮演”中“扮演”一词的涵义是什么?“将要学习你的榜样”一句是什么意思?结尾为何要连写两次“像你一样伟大坚强”?为什么反复出现“啊!黄河!”?歌词为什么不很押韵?他们拟定的本课的教学目标设计如下:1了解文章的写作背景及其时代意义2体会作者情感及表达方式,并在此基础上有感情地朗诵诗歌3初步掌握抓住核心意象鉴赏诗歌内容的方法。4培养学生在和平年代的爱国情怀。老师们对此留下了较深刻的印象。而我们比较关注的鲁迅中学所做的学情调查对学生的反馈确实做了十分详尽的梳理归纳,但尚未进一步针对其中所反映出的问题设计好教学目标,只是已感觉到了需要重点关
5、注的教学内容,即:总体来看,除了必要的背景知识外,学生需要老师帮助解决的阅读问题主要集中在作者的选材、组材特点和写作意图方面,尤其是写小事、用小标题、引古诗文、写历史背景、写奥本海默等等这些不同平常的写法上,有很多学生比较关注。从学情调查看上,我们不难发现这篇长文读起来有些难度,不仅因为它长,还因为其中涉及了一些复杂的情感和写法,比如:同样对于“奥本海默”这一内容,学生喜欢和不喜欢的比例都很大;而同样对于邓稼先的精神追求,学生受启发和有疑惑的比例也都很大。这正体现出了学生对某种文学写法、某种人生价值的认可度的多元化倾向。针对这样的情况,我们的教学设计必须也要有内容上的多元包容性,但同时必须对能
6、够明确的问题作更深入精细的指导,以便厘清正误,避免盲目草率的好恶判断或混淆了应该明辨的是非,这既是教学的难点,也是教学的重要增长点。如何制定好教学目标,看来还要在下一步试讲实践中继续深入探讨。(三)第一次试讲 2012年3月16日,鲁迅中学孙健老师第一次试讲邓稼先。 孙老师根据那次学情调查做了第一次试讲的教学设计,制定了教学目标、重点、难点等,感觉是做了充分的调研准备,今天算是付诸课堂实践尝试了。 但第一次试讲并不如预想的那么顺利,学生表现沉默,情绪没有被调动起来,下课也没有太多的兴奋。问题究竟出在哪里?课后我们一起进行了深入地探讨。 我们和孙老师交流认为,这节课有这样几个问题还需进一步研究解
7、决。一、教师有些问题设计得过于简单零碎,学生通过表面浅层次的预习阅读和课上略读就可以回答,比如:“邓稼先做出了哪些贡献”“是一个怎样人”“他这样的人生具有什么样的价值”等;二、而一些深层次有难度的问题,老师急于课时推进,自己直接就讲授出来了,没有启发学生思考的过程,所以学生没有感受到文章写法的特色以及作者对邓稼先的深情;三、通过对教学设计的分析,我们发现本设计的三维目标、重点、难点之间的有机联系还存在问题,知识能力目标分散,过程方法目标不够具体,课堂提问要点不够突出集中,学生活动设计得也不够充分,所以课堂学习效果不够显著。于是我们连同鲁迅中学语文教研组对文本的结构、写法、作者进行了更加深入的探
8、讨,对如何组织学生开展阅读体验、发表个人看法等也进行了研究,同时还对如何更有效地运用多媒体课件提出了建议。最终我们把课堂研究的问题集中到了这样三个问题上:课文六部分为什么用这样六个小标题?其主要内容与邓稼先和作者的关系是怎样的?这六部分之间的关系又是怎样的?就这三个问题反观上次设定的教学目标,就可以发现上次目标设计的零散化问题了。这样,本节课应该集中达成的是什么样的目标渐渐清晰起来了。(图八 初一语文“视频案例”子课题组在鲁迅中学与教师们研讨)(四)第二次试讲 2012年3月20日,孙健老师第二次试讲邓稼先。 有了上一次的经验,孙老师显得更加熟练老道,对课文和教学设计驾轻就熟,课上语言流畅清晰
9、,教学推进顺畅自如,但因为是用别的老师的班试讲,对学生不熟悉,所以很难达成师生的亲密互动。下课时学生确实已经兴奋起来了,但有个别学生却在抱怨自己的想法和问题没有得到必要的呼应。 课后我们探讨认为,经过修改,这次试讲重点明晰,提问富于启发性,环环相扣,拓展材料使用也比较充分,板书更加清晰简洁,教学内容留给学生的印象集中深刻,整体效果不错。但有些问题又偏难,比如“看视频听中国男儿歌曲之后,谈谈你的感受”,学生思考缺乏台阶、抓手,不知所措,站起来半天无语。又如看完第三节“邓稼先与奥本海默”后问“邓稼先为什么会有这些优秀品格”,学生也表现沉默,最后老师自问自答,解决这一问题。 如何把握好问题的难易程度
10、,这一度使我们陷入沉思和沉默。参加听课的教研组长刘明教师忽然谈到自己上这一课首先想让同学搞清楚第一节为什么不用一句话交待史料,而是列举了1898年各国强占中国的一系列史实?还有第六节杨振宁给邓稼先那样的评价,邓稼先的夫人许鹿希看到后会有什么样的感受?我们觉得这样的问题真的让人感觉有趣而又亲切,于是大家集中智慧,把难题如何铺设好前一步台阶式的问题作了进一步研讨,把六个部分的研读问题由浅入深地加以设计,形成了“整体把握难点设疑提升难度回扣主人公与作者逐步把握行文结构、全文主题与作者情感”的提问步骤,请孙老师据此进一步修改自己的教学设计。(五)全区公开研究课 2012年3月28日,孙健老师在鲁迅中学
11、北楼四楼报告厅做全区语文公开研究课邓稼先,西城区初一年级的全体语文教师到校观摩研讨。 这次课上得更加自如顺畅,面对上百人听课,学生自然紧张,老师却游刃有余,调动有方,表现出不俗的素质和业务水平。这当然也得益于反复磨课的锻炼,但教学目标的集中清晰,课堂提问的有效指引,却是起到关键作用的方面。最终整堂课紧凑完成,学生始终在积极思考,有很快领会的时候,也有沉默之中艰难思索的时候,而下课时学生的学习情绪饱满,课后谈收获时也抓住了重点,能看出有所提升的表现。通过三次教学设计的变化,我们可以发现,其中牵涉的问题错综复杂,方方面面都有值得进一步研究的内容。比如,教学目标在“知识与能力”一项里,呈现出越来越集
12、中的倾向,由“句段及篇章的理解”向“篇章结构的理解”集中;而“过程与方法”一项里,呈现出越来越精细化的倾向,具体的研讨内容、步骤、方法越来越清晰;教学重点难点也与之适应,相关度越来越紧密。而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是变化最小的,可以看出这类目标比较好确定,不容易出问题,但难在落实、理解上,在当今社会价值观越来越多元化的趋势影响下,如何保持优秀品质在课堂上的说服力,已是一个严峻的课题了,这恐怕不是一堂课可以达成的。通过以上这个案例,我们进一步认识到,面对复杂的教育问题,我们必须保持清醒的判断力,从学情调查出发,在不断深入的教学研究中发现最先要集中精力解决的问题、能够在一堂课上解决的问题,给学生带来有效
13、的解疑授业的内容,在此基础之上,尊重多元发展,倡导积极向上的主流道德情操,把难以一时解决的问题做好长期研究的准备,这是我们当前教学研究可以遵循的一种范式。我们的教育要研究的应该是一个复杂的工程,比如,素质教育也要考虑到因材施教的问题,基础普及教育也要兼顾专门特殊教育问题,否则就会出现千人一面的机械化教育倾向,影响教育的多样性与创造性,而因材施教从广泛意义上来讲,包括有扬长教育和补短教育、兴趣教育和需求教育等,而需求教育本身还有自身需求、社会需求、家长需求之分,所谓优质教育应该是从社会需求出发,兼顾孩子和家长的需要,让有兴趣有特长的孩子因这样的教育而发挥其特长以至极致,同时还因这样的教育而补救致
14、命之短,从而能适应社会,能让家长满意,这才能算是一个优质的素质教育仅一方面问题就有如此多的牵连问题,可见教育多么复杂的一件事。因而我们对教育的研究也应该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不能简单化。怎样有效地进行错综复杂的教育问题的研究呢?从这次研修过程中,我们得出的一点启示就是:“视频案例”研发应本着“内容多元化”“指导精细化”“研究案例化”“问题本体化”“总结系列化”的原则进行,只有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方方面面做细,积少成多,集体建构,最后形成可以系统搭建的知识体系,这样才能争取起到更加有效的指导作用。(二)在铁二中重点跟踪中年教师研发视频案例过程本次活动,我重点跟踪的是北京铁二中冯春町老师的写作教学案
15、例研发。冯老师是学校的中年骨干教师,富有教学经验,但依然有追求新发展、新提高的强烈愿望。如何在她已有的丰富经验基础之上,开发新的研究领域,激发出更加丰富的教学思考,研发中更加精彩的教学课例,是颇有挑战性的一件事。第一次与冯老师交流,她也感到难以突破以往的教学模式,想指导学生学习课文中选材的技巧,选择小而具体、平凡感人的素材进行写作,但又觉得这样缺乏新意。我跟她说:“选材的道理学生应该都懂,但选好了素材就能写好作文吗?同样是写老师批改笔记或作业,为什么鲁迅藤野先生那段就写得更加感人?学生和名家的写作差距究竟在哪里?对学生的问题,我们还是要研究得更细致更彻底一些。”此后冯老师做了一次更为具体的学情
16、调查,她发现学生写作中感觉最困难的其实是“情节展不开”,由此她查阅了许多资料,最终受电影编剧的“情节点”这一理论的启发,设计出了“巧设情节点,将事写具体”这样两节写作课。简要说来,这两节课的主要环节是:先拿出几个学生作文段落大家评议,再介绍学情调查中同学普遍反映需要提高的问题,由此推出“情节点”相关知识,然后教师梳理藤野先生中“修订讲义”这部分的情节点,再由同学梳理我的母亲课文中第七段“责罚我说轻薄话”这部分的情节点,最后同学们一起讨论给两篇问题作文增补必要情节点,再据此连缀成文,写出一个具体完整的事件。教学目标初步确定为:1.理解情节点这一概念,学会从具体事件中梳理情节点。2.认识有效情节点
17、的作用。3.学会设置有效情节点,依据情节点,写出具体情节。第一次磨课,我觉得冯老师的设计很有针对性,核心知识少而精,概念学习过程细致,结合课文资料丰富,利于学生的吸收转化,可以使之稳扎稳打、实在掌握,写作训练先通过小组合作商讨,启发性更强,学生对问题感兴趣,参与发言积极主动,写作时可以很快写出很多内容,思路已被打开,学习效果明显,内容富有新意,的确设计出了一个不错的课例。但有些地方还需进一步完善。比如这两节课与单元教学的关系尚不明确,研讨“情节点”的作用时,老师直接总结出两条:推动情节发展,具体表现人物,这能不能被学生认同、掌握?知道情节点的作用,对学生阅读欣赏评价文章会起一定作用,但对写作能
18、有什么作用呢?学生在我的母亲第7段中找情节点时,分歧较多,有的补上了前面的“玩”,补上了时间“初秋”,认为这是必要的前因,有的认为“哭泣”与“擦眼泪”应合为一个情节点,有的认为应在“听见我说轻薄话”之前加一个“母亲走出”的情节,这样才清楚可见同学对“情节点”的“粗细”分界标准还不统一。第二课时写作时,给了两个病文,讨论环节用时就比较多,写作实践时间就不够了,写完了也来不及研讨。而讨论时,学生会补出事件推进变化的各个前因,还有背后的心理感受,而对突出人物形象的主要情节,如何写出更细的情节点,明显有所不足。所以对这次课,我们归结出三处改进意见,一是修改教学目标,照应单元教学,首先理解情节点的概念,
19、其次通过课文片段认识有效情节点的特征,明确筛选有效情节点的依据,学会从具体事件中梳理情节点,提高阅读理解能力,第三通过小组合作修改病文,学会设置有效情节点,发挥好情节点推动情节发展、具体表现人物的作用,第四通过练笔展示与研讨评价,掌握依据情节点写出具体情节的方法,提升写作能力。二是明确情节点的概念,主要是明确阅读、写作教学中,我们需要让学生关注的情节点是有什么样的特点的,这其中学生比较明确的是事件发展的情节,容易忽视的是详写情节中的具体细节,这也许可以称之为“二级”情节点,如果情节点的特点由师生讨论明确,再去阅读筛选和写作修补,应该会领悟得更快。三是注意把更多的时间交给学生,让他们主动地去思考
20、、研讨、交流,教师不急于得出结论,而要观察学生的问题,做出适当的引导。教师对学生答问的评价也要听取其他学生的意见,随答随评,不要总是等到一个小环节结束后再评,往往会想不起来最初回答的学生该给什么样的评价,浪费了一些时间。再有要注意时间分配,可以增减一些内容,更好地发挥时效。(图九 北京铁二中冯春町老师视频案例网页截图)第二次磨课冯老师果然做出了一些调整,教学目标分解成四条,在第二条中尤其强调了“二级情节点”的概念。而课堂上,一开始注意了统观单元教学与学情调查,给学生回顾了单元教学与学情调查的要点信息,明确了今天这两节课的学习目标。之后的环节与上次基本一样,但最后病文修改只研讨了一篇“姥姥照顾生
21、病的我”,学生研讨补充什么情节点后,有更多时间静心写作以实践自己的构想,这使学习成果更加落在了实处,最后还有三个同学展示了自己改写的文段,更丰富了同学对学习内容的感性认识。而师生评价环节则修改为随时点评并打出分数,显得更加具体有效,老师对学生答问的评价及时,时刻关注学生感受,课堂节奏把控得很好,师生研讨进行得很充分。但新的问题又产生了,由于引进了新的概念“二级情节点”,学生对情节点的理解模糊感更重了,讨论集中到谁是“一级”谁是“二级”,比如“我哭”算“罚”里的二级情节点还是“罚”后的一级情节点?这样反倒忽略了情节点的“明确交代环节”的作用和“塑造感人形象”的作用。结果在第二课时的写作环节,学生
22、补出了大量情节点,有的集中在前边表现“我”怎么吃药,怎么吐药,有的集中在姥姥怎么安慰我,冰敷、掖被照顾我,怎么给我煎药,烫伤了手,反复喂药,搅拌,吹凉药,有的则集中在姥姥怎么“抱我一夜”,给我擦汗,哼歌,抚摸,拍,摇这么多细节,哪些更感人?哪些是学生经历过能写出感情来的?能都写吗?而推动情节发展的必要情节点的补充却被忽视了,比如“一级情节点”学生补充为“病喝药抱退烧病好”,与原文相差不多,还有没有感觉没交待清楚的遗漏情节点?所以写出来的三篇文章当中,设计出的感人情节点并不多,唠唠叨叨的感觉倒更重。基于以上问题,我们觉得首先不必过于强调概念,因为本身“情节点”的引入是为了让学生明确好文章叙事情节
23、的“环环相扣”“感人至深”的特点,学会写叙事作品时做到情节“丰富紧凑”“完整有序”内容“重点突出”“详略得当”,总之是借用过来作读写训练的,所以概念上从方便教学的角度考虑,姑且把它认定为“某人某时做出的具体某个、或某一系列动作(或处于某种状态、产生某种心理等)”即可。我们指导学生阅读时,可先用一个动词(也可能是形容词或其他什么词)把这一情节简单概括起来,再把这样的一个个小情节点全概括出来,用承接线、并行线、发散线、大括号等将其组合起来,就会发现作者对各“情节点”关注到了何种完整的程度,关注到了多少常人容易忽略的细节,又是如何有序组织起这些细节的。用不同线型表示情节点间的关系,比区分“一级”“二
24、级”应该更好操作一些。可能有一段许多情节点都指向某人的某件事,这就是详细的细节描写。可能有一部分,都是不同人不同事穿插简单交代,这就是简写。无论详略,各情节点之间都要尽量做到“环环相扣”“紧凑有序”“丰富曲折”。由此我们可以进一步指导学生对写作初稿作有效的修改,即:在大的推动事件发展的情节点上“补齐环节”“清楚因果”“丰富波折”,然后选准最能表现人物形象的一个事件“展开情节”“补充细节”“具体表现”,由此达到作文越改越顺畅、越改越精彩的目的。这样两节课就能实现读写结合、以读促写的目的了。再有就是要多放手让学生发现规律,总结经验,自评互评,借此促进学生认知水平的提高,使他们在自我探索的过程中享受
25、发现的快乐,形成深刻的记忆,相互借鉴,稳步前进。教师在这样的时刻,绝不能急于推进,轻易送出答案或评分,而要因势利导,按学情灵活调整时间和内容,多发现学生的问题,尽量多地解决学生的问题,多征求学生的意见,以此落实和修正我们的教学目标。第三就是要合理利用好板书,简明概括(尽量只用一字)情节点,字迹要大,连线要明确承接、递进、并列、总分等关系,这样会更有利于学生观察发现规律。最后是希望落实好录课场地、设备,联系好师生评课、交盘时间,准备好其他上交电子文档(可用录像方式)等。3月21日,冯老师正式录课,经过前期的几次打磨,这次课上得流畅扎实,时效性强,其优点突出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基于学情,针对性
26、好。本次课抓住了学生最迫切需要指导的方面材料如何打开,怎样安排详略以深刻反映主题通过学情调查确定教学内容,急学生所急,想学生所想,这样的课堂一定能更好地抓住学生。本次课抓住的也是学生写作当中问题最为集中的方面,要发现这样的问题,教师必须研究学生读写的反馈,比如前期学生作文当中的问题,以此来确定教学内容,这点本次课也是做了大量充分扎实的工作的。二、基于单元教学,整体效益高。本次课前期单元学习中的阅读教学当中,教师已经对叙事作品的阅读做过了精心的指导,而这些叙事作品都是名家名篇,可借鉴的叙事手法很多,既然在前期学习当中已有所接触,在此基础上做理论提升、归纳演绎、实践转化等教学活动就是水到渠成的,这
27、正体现了语文教学学用结合、综合实践、多点衔接、情境连续的特点。初中语文实施单元教学可以使多篇文本的阅读和写作等其他形式的学习有效整合起来,减轻学生因阅读量大而造成的陌生感紧张感,减轻学习新知密度过高而造成的心理压力,让学生在一个相对长期的熟悉的问题探究式情境里不断提升各方面素质,小目标明确集中,各阶段小目标有机关联,在一段时间里综合起来发挥效应,最终可以共同达成一个难度较大的学习目标,这样的单元教学计划长远,环节有序,层层落实,整体效益自然会好。三、教师经验丰富,熟悉学情,教学点拨有力,指导性强。冯老师上课的特色是教态自然亲切,温文尔雅,颇有学者风度,在指导上会给学生一种吸引力,但同时也会使某些学生由此产生敬而远之的距离感。而这次课由于前期调研、思考得非常深入,所以抓学生问题就抓得特别准,每次点拨都是在学生产生问题的地方,这一下就拉近了教师与学生的距离,最终其实拉近的是学生与语文的距离,这会使学生更爱语文教师,更爱语文学习,更少走弯路,尽早到达理想的目标。比如两级情节点的特点的界定,藤野先生和我的母亲两篇课文当中不同的二级情节点的比较,能够使学生充分认识到主旨与详略的关系,能够有效避免学生对情节点“使情节完整曲折”和“使人物具体生动”两种不同作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第4课 喜看稻菽千重浪学案(1)高一上学期语文部编版必修上册
- 陕县2024年一级造价工程师《土建计量》考前冲刺试题含解析
- 黔东南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黄平县2024年一级造价工程师《土建计量》统考试题含解析
- 【大学课件】管理信息系统
- 土木工程概预算课件
- 《财务管理流程介绍》课件
- 《不燃放烟花爆竹》课件
- 哈密无尘车间施工方案
- 有关九年级英语教学工作计划
- 合肥绿色环保围挡施工方案
- 材料腐蚀与防护智慧树知到期末考试答案章节答案2024年武汉科技大学
- DL∕ T 736-2010 农村电网剩余电流动作保护器安装运行规程
- YD-T 4339-2023 5G移动通信网能力开放(NEF)总体技术要求
- 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三单元 单元测试卷(人教版 2024年秋)
- 偏微分方程智慧树知到期末考试答案章节答案2024年浙江师范大学
- 《高延性混凝土加固技术规程》DB64-T1746-2020
- 诗经导读省公开课金奖全国赛课一等奖微课获奖课件
- (正式版)SHT 3120-2024 石油化工喷射式混合器技术规范
- 智慧树中国传统绘画赏析(厦门理工学院)章节测验答案
- 【音乐】古琴与中国传统文化
- 【生态摄影】揭示摄影在记录生态与环境的价值与作用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