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专题内源性感染现状与防治对策06_第1页
医学专题内源性感染现状与防治对策06_第2页
医学专题内源性感染现状与防治对策06_第3页
医学专题内源性感染现状与防治对策06_第4页
医学专题内源性感染现状与防治对策06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内 源 性 感 染现状与防治对策 四川大学华西临床医学院 刘自贵2021/7/19 星期一1概 念 内源性感染(endogenous infection)指贮菌库正常菌群,或其他部位感染灶扩散所致的感染,也称自身感染。 正常皮肤、口咽、泌尿生殖道、肠道等处菌群间,保持相互制约维持微生态平衡。 抵抗降低,尤其免疫缺陷、器官移植、大量抗菌素应用等,因微生态失衡及正常菌易位发生感染 内源性感染危害严重,但预防较难。2021/7/19 星期一2正常人各部位常见微生物 皮肤 葡萄球菌、丙酸杆菌属、消化球菌属、消化链球菌属、铜绿假单胞菌、大肠杆菌、酵母菌等。 口腔 葡萄球菌、产黑素类杆菌、梭形杆菌、链球菌

2、、螺旋体、放线菌、弧菌、乳酸杆菌、双歧杆菌、白念、大肠杆菌等。 眼结膜 葡萄球菌、结膜干燥杆菌等 鼻咽腔 葡萄球菌、链球菌、奈瑟球菌、流感杆菌、类白喉杆菌、乳酸杆菌、腺病毒、真菌、支原体等。 外耳道 葡萄球菌、铜绿假单胞菌等。 胃肠道 类杆菌、双歧杆菌、大肠杆菌、棒状杆菌、梭芽胞杆菌、产气杆菌、变形杆菌、真杆菌、消化球菌、消化链球菌、乳酸杆菌、韦容球菌、白念菌、腺病毒、小RNA病毒等 阴道 乳酸杆菌、类杆菌、大肠杆菌、葡萄球菌、消化球菌、消化链球菌、弧菌、丙酸杆菌、白色念珠菌等。 尿道口 葡萄球菌、非致病抗酸菌、大肠杆菌、白念菌等2021/7/19 星期一3正常菌群的拮抗作用定植部位 主 要

3、菌 群 代谢产物 作 用 对 象皮 肤 痤疮丙酸杆菌 抗菌性脂类 金葡菌、化脓性链球菌鼻 腔 表皮葡萄球菌 金葡菌 类白喉杆菌 咽 部 草绿色链球菌 肺炎链球菌、白喉杆菌 脑膜炎双球菌肠 道 厌氧菌 脂肪酸、 志贺氏菌、金葡菌 大肠杆菌 大肠菌素 白色念珠菌 酸性产物2021/7/19 星期一4内源性感染现状 2021/7/19 星期一5内源性感染现状 发生率: 随基础病、屏障结构及免疫状态而异。 2001.10-12. 95家医院11895例感染,内源感染2027例,感染率17.04%。 李六亿等,432例血液病,感染77例中化疗63例,81.82%;激素55例,71.43%;抗菌素38例,

4、49.35%。 华西医院 2014例,感染97例,血液病、肿瘤分别占95%及70.18%,无创伤性操作34.02%(33例)。2021/7/19 星期一6内源性感染现状 诱发因素: 烧伤、创伤、手术等除造成皮肤黏膜损伤感染外,病原体容易异位。 放疗、化疗及器官移植术后免疫抑制剂等,机会性致病菌可引起内源性感染。 先天性、后天性免疫缺陷,重症糖尿病、肝病、血液病、恶性肿瘤及结核病者感染预后恶劣。 抗菌药使用不当抑制正常菌群,耐促进药菌过长,破坏微生态平衡致菌群失调或微生态失调。2021/7/19 星期一7内源性感染现状 病原体 细菌,半数为需氧G-杆菌 G-菌: 大肠杆菌,克雷伯杆菌、嗜血流感杆

5、菌、假单胞菌属、溶血/鲍曼不动杆菌、幽门螺杆菌等。 G+球菌:葡萄球菌属(金葡菌、L型菌)、微球菌属、链球菌属(肺炎球菌、肠球菌)等。 厌氧菌:脆弱类杆菌、梭状芽胞菌,产气荚膜菌 其他细菌:李斯特菌(Listeria)、结核杆菌 真菌 念珠菌、放线菌,曲菌属、新型隐球菌。2021/7/19 星期一8内源性感染发病机制 2021/7/19 星期一9内源性感染发病机制 1、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ystemic Inflammatory Response Syndrome,SIRS) Goris(1985)指出,并非所有败血症表现都由细菌引起。 组织大量坏死或损伤即可应激发生败血症样反应。细菌和非细

6、菌引起SIRS表现相同。 SIRS可找不到感染灶,最后常有败血症(细菌多来自肠道)休克,多器官功能衰竭(MOF)2021/7/19 星期一10内源性感染发病机制 2、肠壁通透性改变与细菌移位机制 一般仅少数菌暂时穿过肠壁到系膜淋巴结。 G-菌与移位关系大。肠微生态稳定性,尤其厌氧菌是阻止细菌移位的重要因素。 厌氧菌降低或大肠埃希菌过多,超过109-10/克即可细菌移位。 SIRS肠胃粘膜绒毛血管袢短路、缺氧致屏障受损细菌移位。2021/7/19 星期一11内源性感染发病机制 (1).失血性休克 放射标记肠源大肠埃希菌,休克后立即见到该菌浓集于肺,复苏24H浓集于肝、脾;复苏24H、48H血中虽

7、菌,但组织培养出大肠埃希菌。 肠粘膜缺血 细胞膜渗透性增加而破坏肠上皮细胞,再灌注时粘膜出血、溃疡为菌血症主因。 细菌酶、粘膜抗自身消化功能降低,促进细菌移位、血性播散。2021/7/19 星期一12内源性感染发病机制 (2).内毒素 内毒素可损伤宿主免疫功能、增加肠粘膜和血管通透性、损伤细胞新陈代谢和氧的利用,促DIC、血流动力学改变。 细菌移行率与内毒素量直接关系。2021/7/19 星期一13内源性感染发病机制 (3).创伤 严重创伤致组织损害, 应激性反应,组织缺血、缺氧、坏死 ,释放细胞因子SIRS; 肠粘膜应激,出血、溃疡、IgA分泌减少, 抗定植下降。 创伤后内源感染,与肠粘膜屏

8、障损害和伤后门静脉内毒素迅速增高有关。2021/7/19 星期一14内源性感染发病机制 (4).胆道与肠梗阻 狗胆道梗阻模型,发现肠道菌群中以G-菌增殖为主,厌氧菌多于需氧菌。 肠梗阻动物回肠粘膜上皮绒毛呈粘膜下层肿胀,提示梗阻时胆道感染为内源性,细菌来源于胆道内及小肠。2021/7/19 星期一15内源性感染发病机制 (5).免疫功能 肠道是最大免疫器官。 剧烈应激使B细胞分化受阻,肠粘膜浆细胞减少、分泌型IgA不足,不能中和毒素,肠道菌易粘附定植于粘膜。 巨噬细胞存在于肠粘膜上皮细胞间、固有层、淋巴结,吞噬肠道菌。T细胞功能减弱时,吞噬而不能杀灭细菌,使细菌到肠外播散全身。2021/7/1

9、9 星期一16内源性感染发病机制 (6).饥饿、低蛋白饮食 禁食1天盲肠乳酸杆菌和专性厌氧菌比对照组少数十倍,禁食3天G-菌比对照高100倍 全胃肠外营养(TPN)使肠道处于无负荷状态,胃酸、胆汁、溶菌酶和蛋白分解酶均减少,促进外来菌生长。2021/7/19 星期一17内源性感染的局部因素 (1).肺部 医院内肺炎(NP)病原体主要源于病人体内,鼻咽部定植菌随操作进下呼吸道。 插管、吸痰对粘膜损伤、呼吸机螺纹管、污染冷凝水回流、医务人员手污染等导致感染, 操作促使鼻咽部、气管定植菌移位致肺2021/7/19 星期一18内源性感染的局部因素 胃-咽-下呼吸道逆行感染原因: 食管下端扩约肌(LES

10、)暂时与持久松驰致胃食管反流引起肺细菌感染,危重者与老年人LES松驰突出; 胃排空、长期置胃管刺激咽部,易引起反流而将菌带至咽部进入下呼吸道; 平卧胃内菌沿食管壁逆行上移至咽再进下呼吸道。2021/7/19 星期一19内源性感染的局部因素 肺部炎症,尤其肺结核等慢性炎症使肺结构改变甚至破坏,如空洞、干酪样坏死、毁损肺等, 使咳嗽反射减弱,纤毛运动降低,易受多种病原体侵犯,利于原有病原菌(如结核菌或结核病灶)活跃。2021/7/19 星期一20内源性感染的局部因素 (2).原发性腹膜炎(SBP) 与下列有关: 肝解毒下降,肝吞噬细胞对菌吞噬减弱或尚失,及机体免疫损害; 门脉高压致肠淤血、水肿使肠

11、粘膜屏障减弱; 肝外门静脉与体循环吻合沟通、侧枝循环建立、肠肝淋巴液淤滞; 小肠运动障碍(屏障功能受损、通透增加); 腹水使肠内菌透过而进腹腔发生SBP。2021/7/19 星期一21内源性感染的局部因素 (3).尿路感染(UTI) 除导尿、置尿管及膀胱镜检等致UTI外,还与下列因素有关: 尿潴留(截瘫、前列腺肥大),使膀胱膨胀、堵塞毛细血管、小动静脉,渗血、出血, 细菌生长; 尿路梗阻(肾盂或输尿管)肾盂积水,影响肾髓质血供应,高渗和含氮浓度高,抑制杀菌,致肾髓质感染。2021/7/19 星期一22内源性感染的局部因素 (4).烧伤感染 烧伤感染除为肠源性外,还与下列有关: 创面被环境或患者

12、自身菌污染; 残存毛囊、皮脂腺及周围皮肤褶皱菌扩散 组织充血、渗液是细菌良好培养基; 焦痂缩窄致肌肉缺血坏死,毛细血管栓和静脉回流障碍等均利于细菌定植。2021/7/19 星期一23内源性感染预防与治疗 2021/7/19 星期一24 内源性感染预防与治疗 1.休克病人肠道监测 休克时肠粘膜PH值可反应其氧合情况,肠腔气压测定器经鼻或肛门置待测部位,用普通血气分析仪测得肠粘膜PH值,计缺氧状态。 保证肠血氧供应可预防细菌移位。休克动物用别嘌呤醇降低黄嘌呤氧化酶活性,可阻止氧自由基产生。含钨食物喂动物可灭活黄嘌呤氧化酶2021/7/19 星期一25 内源性感染预防与治疗 2.选择性去污染 为防抵

13、抗力低者内源性感染,“选择性肠道去污染(SDD)”有一定效果,选抗生素应: 抗菌谱包括沙雷菌在内肠杆菌科、假单胞菌属和不动杆菌属,对厌氧菌不受影响; 口服不吸收,肠内有较高杀菌浓度; 对大部分潜在病原菌敏感; 受食物及粪便成份影响小等。2021/7/19 星期一26 内源性感染预防与治疗 常用多粘菌素E、妥布(或红霉素)及两性霉素B,不易产生耐药株,口服量分别为100mg,80mg及50mg,每天4次; 各2%混合剂涂抹口腔及颊粘膜,4次/D。 对128例易感者SDD,G-杆菌败血症发生率由42下降为3,ICU继发呼吸道G-菌感染由20-78降至3-10。2021/7/19 星期一27 内源性

14、感染预防与治疗 3. 生态制剂 对宿主无害或有益的能定植、耐药活菌拮抗外来菌或自身过度增殖菌。 大白鼠实验证明给外源双岐杆菌在肠内能抑制大肠埃希菌、降低门静脉内毒素水平。 生态(活菌)制剂有双岐杆菌 、乳酸杆菌、需氧腊样芽胞杆菌等,除保健作用外,可治疗肠菌群失调,可预防肠道菌异位。2021/7/19 星期一28内源性感染预防与治疗 在艾滋病高发国家,如博茨瓦纳近1/2的产妇HIV-I感染者,胎儿分娩经阴道感染HIV-I危险性高,用鼠李糖乳酸杆菌GR-1注入产道提高阴道内G-杆菌水平,或用重组细胞因子激活剂如L.jensenii(分泌2种CD4T细胞结合蛋白,覆盖CD4T细胞HIV-I受体)可降

15、低分娩过程胎儿感染率。2021/7/19 星期一29 内源性感染预防与治疗 4.营养疗法 肠外营养(TPN)配方缺谷酰胺,后者是氨在组织中运转的媒介、合成核苷酸前体。 TPN中加谷酰胺提高肠粘膜蛋白量、增强免疫、伤口愈合、抗内毒素,抑制菌移位。 肠内营养(TEN)中要素膳食(ED)除含谷酰胺外,羟丁酸是结肠粘膜供能燃料,增强吻合口强度。ED副作用有腹胀、腹泻等。2021/7/19 星期一30内源性感染预防与治疗 5.免疫治疗 针对菌移位和SIRS发生机制,进行实验与临床研究 大肠菌突变株(Js)人抗血清、免疫球蛋白、抗内毒素单克隆抗体(E5和HA-IA)、抗TNFa、IL-1受体拮抗剂等有一定

16、苗头,可能为防治内源感染开辟新途径。2021/7/19 星期一31内源性感染预防与治疗 6.治疗原发病 治疗创伤、血液病、肿瘤、尿毒症、肺结核、糖尿病、肝硬化等,提高抵抗力,治疗感染灶,引流脓等,可减少组织破坏,降低内源感染率。 处理高热、惊厥、水电解质失衡、休克、DIC及器官功能失调,可减少菌移位。2021/7/19 星期一32 内源性感染预防与治疗 7.合理用抗菌药物 根据病原学、药敏、药动学、药效学及患者免疫状态等, 选高效、低毒、抗菌药物。 用法、用量、疗程恰当。 2021/7/19 星期一33 谢 谢2021/7/19 星期一342021/7/19 星期一35联合用抗菌药物 适应症: 混合感染单一药不能控制:盆腔感染,基础病并感染; 严重感染: 化脑、败血症、SIE,难治性感染; 长期用易耐药: 抗结核合用可阻止或延缓抗药性。 减轻毒副作用:两性霉素B+ 5-FC治隐球菌脑膜炎。 用药原则: 仅用于少数病例; 合用后可实现协同或累加作用; 一般两联,其中一种对病原菌有较强抗菌活性; 根据体外抗菌药敏试验选用。2021/7/19 星期一36降阶梯治疗De-Escalati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