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下语文补充素材21古诗两首悯农苏教版_第1页
一年级下语文补充素材21古诗两首悯农苏教版_第2页
一年级下语文补充素材21古诗两首悯农苏教版_第3页
一年级下语文补充素材21古诗两首悯农苏教版_第4页
一年级下语文补充素材21古诗两首悯农苏教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一年级下语文补充素材21古诗 两首悯农_苏教版一年级下语文补充素材-21古诗两首悯农苏教版悯农唐李绅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注释悯(min)农:就是对农民遭受的苦难生活表示同情、哀怜。悯,哀怜的意 思。粟:谷子。这里指代所有粮食作物。子:植物的籽实。四海:指普天之下、全国。闲田:荒废闲置不种的土地。犹:还,仍然。译诗春天种下一颗种子,秋收时可以收获万颗子粒。四海之内并无闲置荒芜的田地,可是仍有农夫饿死赏析李绅,他不仅是中唐时期新乐府运动的倡导者之一,而且是写新乐府诗的最 早实践者。元稹曾说过:“予友李公垂,观予乐府新题二十首。雅有所谓,不虚 为文。予取其病时之尤急者,列

2、而和之,盖十二而已。”元稹和了十二首,白居易又写了五十首,并改名新乐府。可见李绅创作的新题乐府对他们的影 响。所谓“不虚为文”,不也就含有“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的意 思吗?可惜的是李绅写的新乐府二十首今已不传,不过,他早年所写的悯 农二首(一称古风二首),亦足以体现“不虚为文”的精神。诗一开头就描绘在烈日当空的正午,农民依然在田里劳作,那一滴滴的汗珠, 洒在灼热的土地上。这就补叙出由“一粒粟”到“万颗子”,到“四海无闲田”, 乃是千千万万个农民用血汗浇灌起来的;这也为下面“粒粒皆辛苦”撷取了最富 有典型意义的形象,可谓一以当十。它概括地表现了农民不避严寒酷暑、雨雪风 霜,终年辛勤劳

3、动的生活。本来粒粒粮食滴滴汗,除了不懂事的孩子,谁都应该 知道的。但是,现实又是怎样呢?诗人没有明说,然而,读者只要稍加思索,就 会发现现实的另一面:那“水陆罗八珍”的“人肉的筵宴”,那无数的粮食“输入官仓化为土”的罪恶和那“船中养犬长食肉”的骄奢。可见,“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不是空洞的说教,不是无病的呻吟;它近似蕴意深远的格言,但 又不仅以它的说服力取胜,而且还由于在这一深沉的慨叹之中, 凝聚了诗人无限 的愤懑和真挚的同情。李绅当然不懂得阶级压迫和阶级剥削的道理, 但是,我们从几十年之后唐末 第3页农民起义的“天补平均”的口号中,便不难看出这两首诗在客观上是触及到了封 建社会的主要矛盾

4、的。悯农二首不是通过对个别的人物、事件的描写体现它的主题,而是把整 个的农民生活、命运,以及那些不合理的现实作为抒写的对象。这对于两首小诗 来说,是很容易走向概念化、一般化的,然而诗篇却没有给人这种感觉,这是因 为作者选择了比较典型的生活细节和人们熟知的事实,集中地刻画了那个畸形社会的矛盾,说出了人们想要说的话。所以,它亲切感人,概括而不抽象。诗人还用虚实结合、相互对比、前后映衬的手法,增强了诗的表现力。因此 它虽然是那么通俗明白,却无单调浅薄之弊,能使人常读常新。在声韵方面诗人 也很讲究,他采用不拘平仄的古绝形式,这一方面便于自由地抒写;另一方面也 使诗具有一种和内容相称的简朴厚重的风格。两

5、首诗都选用短促的仄声韵,读来给人一种急切悲愤而又郁结难伸的感觉,更增强了诗的艺术感染力。附不经之谈为什么饿死农夫?中唐李绅悯农诗言“春种一粒栗,秋收万颗子。四海无闲田,农夫尤饿死。”丰收年月尤能饿死人,莫非当时真的苛捐杂税达到民不堪命了。细想又是不然, 果真如此早就闹革命了,这唐朝那能拖到黄巢起义?想当时大唐初立,据杜佑通典货食典天下分三等收税,按收入交税,遇灾还 要免税(1)。及后税网扩大,分九等收税,有加租、调、遥役。然而安史乱后大 德年间减税,照理在这种情况下该不会饿死人吧?如果说是下面的官员舞弊吧, 历史上有说当时是中兴,吏治该不会就真的那么坏吧?然而丰年毕竟饿死人了,还是诗人所见,即

6、使是夸张了,农人挨饿想来还是 有的吧?这一推敲就不禁使人要问,农夫为何还会饿死?其实农夫饿死说起来也 有些必然成份,为什么这样说?细想一下,全国的地都种了粮食,而且又都丰收, 这粮食的供应就大大的增加了,然而人口却和上一年基本一样,需求并无改变, 供过于求下,粮价自然大跌。产量多了,卖粮的收入反而少了,如果农夫是靠借 贷买种种地,因为收入不足,还不起债,饿死也不为奇。俗言谷贱伤农不就正是 这个意思吗?而身为统治者的皇帝只顾敛财收复疆土,不知平仰物价,虽有义仓之设然而“自天宝之始,边境多功,宠锡既崇,给用殊广,出纳之职,支计屡空 (3)搞出人命何足道哉!当然这里还有个人的问题在内,想大唐朝庭诸君

7、岂无一二知道这问题的?所 谓学而优则仕,能仕的总又点见识吧?管子曰:“夫物多则贱,寡则贵,散则轻, 聚则重。人君知其然,故视国之羡羡,余也,羊见反。不足而御其财物。谷贱则 以币与食,布帛贱则以币与衣,视物之轻重而御之以准,故贵贱可调,而君得其 利,则古之理财赋,未有不通其术焉。”说不懂是笑话,不过而之仕后整日里钩 心斗角,争权夺利除了党争还是党争,那还顾及民间疾苦?要知道天下农作物不 止一种,如果能一早让一地的农民种植不同作物, 那会弄出这事。未能早为之计, 是经济知识不足,倒也罢了,丰收了如能发现问题,积极减税鼓励商人从事贸易, 及时调整物价保障农人生活,反而采用禁止私人自由经营,而由国家垄

8、断,实行 专营专卖的制度,这个错就反得大了!因为信息不明呀!要知各地出产不同,买 多余于一地卖于不足处,是商人的专长,与民争利的结果是两败俱伤。所以农夫 饿死不在赋税,不在丰收,只在位高权重者漠视民生,也是封建时代推行“重农 抑商”政策的后果,读诗见此知唐之必亡。(1)大唐武德元年,诏曰:“宗绪之情,义越常品,宜加惠泽,以明等级。诸 宗姓有官者,宜在同列之上;未有职任者,不在徭役之限。”二年制:每一丁租二石。若岭南诸州则税米:上户一石二斗,次户八斗,下户六斗;若夷猿之户, 皆从半输。蕃人内附者,上户丁税钱十文,次户五文,下户免之;附经二年者, 上户丁输羊二口,次户一口,下户三户共一口,凡水旱虫霜为灾,十分损四分以 上免租,损六以上免租调,损七以上课役俱免。六年三月令:天下户量其资产, 定为三等。至九年三月,诏:天下户立三等,未尽升降,宜为九等。(2)武太后长安元年十月诏:天下诸州,王公以下,宜准往例税户。至大历 四年正月制,一例加税。其见任官一品至九品,同上上至下下户等级之数,并寄 田、寄庄及前资勋荫寄住家,一切并税。盖近如晋宋土断之类也。上上户四千, 每等减五百,至下中七百,下下户至于五百。建中元年制:“百姓及客等,约丁产,定等第,均率作,年支两税。其应税斛斗,据大历十四年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