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科学课走向生本_第1页
让科学课走向生本_第2页
让科学课走向生本_第3页
让科学课走向生本_第4页
让科学课走向生本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让科学课走向生本内容摘要:科学教育要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科学素养,使学生逐步领会科学的本质。科学本质反映在我们小学科学课教学中主要体现为以下三个方面:第一个是培养孩子的探究能力;第二个是学生的思考要符合逻辑;第三是培养学生的质疑精神。关键词:以生为本 教学模式 合作探究小学科学课程标准提出:科学教育要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科学素养,使学生逐步领会科学的本质。小学科学课教学中主要体现为以下三个方面:第一个是培养孩子的探究能力;第二个是学生的思考要符合逻辑;第三是培养学生的质疑精神。如何将这种本质渗透到我们的课堂教学过程中,并转化为学生的实际能力,这就要求我们改变以往的以教师为本的教学模式,而郭思乐教授

2、创立的以生为本的新的教学模式,为我们更好地落实科学教育的本质找到了一条高效的捷径。为此我们在科学教学中应做到如下几点:一、在探究交流的过程中要明确分工与合作在整个教与学的过程中,教师是组织、引导、倾听、参与者,学生是探究、学习的主体。作为教师,必须明确教师与学生在课堂上的不同角色。课前,教师的准备要十分充分,包括给学生精心设计的既激发学生探究兴趣,又能让学生在实际探究中享受到快乐的前置性作业。到课堂上让学生在有所准备中增加信心,从而发挥更多学生的主体性,只有这样,才能顺利地开展科学探究活动,才能充分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在教学时,教师要准备充足的各类研究材料,同样也应布置学生收集相关材料。在这种

3、以合作为基本动力的教学中,必须分工明确,各负其责。一是由教师根据问题研究的需要初步明确任务,使组内每个学生在小组交流中都负责承担独特的一部分任务,教育并指导学生:小组成员的分工是为了发挥每一位同学的长处,在小组中与同伴合作是学生在小组活动中应当表现的行为,是在合作基础上的分工;二是使学生为自己的学习负责,小组的任务就是确保每个小组成员都学会规定内容。探究过程中通过学生们合作、解释和各种协调一致的尝试,积累一些合作与交流的实践和经验,可以帮助学生按照一定规则开展讨论,学会准确地与他人交流:向别人解释自己的想法,倾听别人的想法,善待批评以审视自己的观点、获得更正确的认识,学会相互接纳、赞赏、分享、

4、互补。二、让学生以小组合作形式,亲历、体验科学探究与传统师本教学很大的区别在于:科学课的探究性教学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这与生本教学的核心理念:一切为了学生,高度尊重学生,全面依靠学生是一致的。而教师只是指导者,组织者,参与者,倾听者,学生与教师的角色明显不同。比如:提出问题时,不能因为学生提不出来,教师一着急就直接告诉学生,教师应该冷静地去引导学生思考问题。学生实验不成功,教师不能立即去做给学生看,而是应该组织学生以实验小组形式共同去分析问题出在哪儿。对学生的探究活动,教师更要舍得花大量的时间,让学生多动眼看一看,多动脑想一想, 多动口说一说,多动手做一做,充分发挥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作用,让

5、每一个学生都参与到对问题的探究上,开发学生的情感潜能、思维潜能、操作潜能,激发学生创新的火花。体验是每个学生成长过程必需的,学生只有在参与中去深刻体验成功,体验挫折,体验合作,体验质疑,体验挑战,才能健康成长。只要给学生充分的时间和条件,学生的表现会让我们去喝彩!即使探究失败了,对学生也是具有重要的教育价值的。使学生体会到原来科学研究这么不容易,科学家真了不起。当然,在多数探究中,教师要适时给予适当的帮助、引导,从而使探究在经历了一段努力之后有所结果,让学生体验到收获的喜悦和兴奋。否则,总是探究不出什么结果,学生也会丧失对探究的兴趣和信心。三、科学探究之后要组织学生研讨,教师要充分地倾听学生科

6、学探究之后组织学生认真钻研,共同探讨,这种研讨不是盲目的,是以探究过程为基础,有目的、有针对性地对探究的问题进行研讨。美国有一位博士对下面两种情况进行比较:一是探究后立即进行研讨,一是探究后不进行研讨。研究结果表明前者概念水平的发展达到更高层次,研讨使认识深化。在教学中,我们采取分组研讨与全班研讨相结合的方法,即先以实验小组为单位进行,再由各实验小组汇报研讨结果,然后教师帮助汇总全班研讨的信息。教师应该让他们有足够的发言机会,不论他的发言正确与否,教师要认真倾听。小学生由于自身条件的限制,有时难免会用不准确的语言表达自己刚刚接触的问题,这时教师要理解学生的语言,根据学生语言去引导思维。教学中我

7、们都有这样的体会,每次学生探究后都有许多话要说。而学生对各种现象的理解不尽相同,这样就激起了许多矛盾,我们教师要重视学生自己对各种现象的理解,首先倾听他们现在的想法,洞察他们这些想法的由来,并鼓励学生之间相互交流和质疑,进一步研讨,了解彼此的想法,以此为根据,引导学生彼此丰富和调整自己的理解。四、重视引导学生把科学探究活动向课外延伸大自然包罗万象,奥秘无穷,仅仅靠课堂上获取的知识是有限的。因此,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利用课堂上所学到的学习方法在课外进行探究。教材中很多内容都是这样处理的,如:探究小草每天喝多少水?调查家乡的水资源情况;一天中气温变化有什么秘密等。另外,一堂课不可能对学生感兴趣的问题都

8、进行探究,这就要求教师引导学生在课外去探究,使科学探究活动突破教学时间的限制和教学空间的束缚。这样既能扩展学生的知识,激发学生多方面的兴趣,又能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增强学生的创新意识。生本教育强调以人的发展为本,尤其把学生自己、小组探究发展作为教学标准,是符合人的认知规律,发展需求的。作为小学科学课教学内容大多是学生身边有所感知,却不是熟悉,更不知其规律。在此基础上激发他们的兴趣去探究,学生十分乐意。五、鼓励学生在实验中大胆质疑教师的活动是要使学生在真实而未知的情境中去探知真知,亲自去解决综合问题,使他切身体会学习实验技能的方法,体验科学知识的价值和对周围未知的发现,并养成动手的习惯,不断产生

9、进一步探究的愿望,形成强烈的质疑意识。所以在日常教学中,要尽量创设机会让学生动脑、动手、动口,尽量把实验的机会让给学生来操作,让学生在自己动手过程中自觉产生新的疑问。 例如教学水变咸了一课时,教师在课前做好充分准备,上课时,举起一杯水,问学生:“把食盐放在水中,轻轻摇晃,会发生什么现象?”学生会做出多种设想,然后让学生分组实验,并仔细观察,学生会发现食盐不见了,“对于这一现象有什么疑惑呢?”学生说“食盐哪里去了?”问题产生了,学生提出了他们想要研究的问题,这时教师就应因势利导,让学生进入下一环节的探究,“高锰酸钾和粉笔灰进行的对比实验”,借助高锰酸钾和粉笔灰的颜色,学生直观地看到了高锰酸钾颗粒在水中溶解的全过程,以及粉笔灰沉淀在杯底的事实,学生在报告实验结果时,就会说出高锰酸钾在水中变成极小的微粒,均匀地分布在水中,粉笔灰沉淀在杯底,这时教师应告诉学生,像高锰酸钾那样在水中变成极小的微粒,均匀地分布在水中,这种现象叫做“溶解”。这样,学生亲身经历、亲眼目睹高锰酸钾溶解过程,因此对溶解的概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