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级经济师经济基础_第1页
初级经济师经济基础_第2页
初级经济师经济基础_第3页
初级经济师经济基础_第4页
初级经济师经济基础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z.初级经济师经济根底2017版TOC o 1-3 h u HYPERLINK l _Toc28869 第一章 经济制度的变革与演化 PAGEREF _Toc28869 1 HYPERLINK l _Toc30658 第二章 商品经济的根本原理 PAGEREF _Toc30658 3 HYPERLINK l _Toc21182 第三章 资本主义的开展历程和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建立 PAGEREF _Toc21182 5 HYPERLINK l _Toc14177 第四章 社会主义的本质及其初级阶段的根本经济制度 PAGEREF _Toc14177 6 HYPERLINK l _Toc6239

2、 第五章 社会主要市场经济体制及其运行根底 PAGEREF _Toc6239 8 HYPERLINK l _Toc14751 第六章 社会主义经济的增长与开展 PAGEREF _Toc14751 10 HYPERLINK l _Toc30306 第七章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宏观调控PAGEREF _Toc30306 13 HYPERLINK l _Toc22272 第八章 经济全球化与我国经济的对外开放 PAGEREF _Toc22272 16 HYPERLINK l _Toc18213 第九章 公共物品与财政职能 PAGEREF _Toc18213 17 HYPERLINK l _Toc319

3、14 第十章 财政支出 PAGEREF _Toc31914 19 HYPERLINK l _Toc22124 第十一章 财政收入 PAGEREF _Toc22124 21 HYPERLINK l _Toc30118 第十二章 税收根本制度 PAGEREF _Toc30118 23 HYPERLINK l _Toc41 第十三章 政府预算制度 PAGEREF _Toc41 27 HYPERLINK l _Toc7933 第十四章 货币制度与货币发行 PAGEREF _Toc7933 29 HYPERLINK l _Toc25242 第十五章 信用与金融中介 PAGEREF _Toc25242 3

4、2 HYPERLINK l _Toc26089 第十六章 金融体系与金融市场 PAGEREF _Toc26089 35 HYPERLINK l _Toc9786 第十七章 汇率与国际收支 PAGEREF _Toc9786 38 HYPERLINK l _Toc10361 第十八章统计与统计数据 PAGEREF _Toc10361 40 HYPERLINK l _Toc12890 第十九章统计调查 PAGEREF _Toc12890 41 HYPERLINK l _Toc5198 第二十章 统计数据的整理与显示 PAGEREF _Toc5198 43 HYPERLINK l _Toc7002 第

5、二十一章 数据特征的测度 PAGEREF _Toc7002 45 HYPERLINK l _Toc15463 第二十二章 统计指数 PAGEREF _Toc15463 46 HYPERLINK l _Toc16351 第二十三章 会计根本概念 PAGEREF _Toc16351 48 HYPERLINK l _Toc9741 第二十四章 会计核算 PAGEREF _Toc9741 50 HYPERLINK l _Toc29811 第二十五章 财务会计报告 PAGEREF _Toc29811 55 HYPERLINK l _Toc20063 第二十六章 法的一般原理 PAGEREF _Toc20

6、063 56 HYPERLINK l _Toc22900 第二十七章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 PAGEREF _Toc22900 58 HYPERLINK l _Toc29973 第二十八章 行政法根底知识 PAGEREF _Toc29973 60 HYPERLINK l _Toc5445 第二十九章 民法根底知识 PAGEREF _Toc5445 62 HYPERLINK l _Toc7785 第三十章 诉讼与仲裁法律根底知识 PAGEREF _Toc7785 67第一局部经济制度的变革与演化一、物质资料生产和根本经济规律人的劳动:有生产经历和劳动技能的劳动者 生产最根本要素物质资料生产的

7、根本要素 劳动对象:地矿、钢材等 物质资料的总和 人类最根本的实践活动:物质资料生产劳动资料 生产工具最重要 场所、道路、运河、机器设备 谁来改造劳动者 如何改造生产工具 生产资料生产力 人们利用自然改造自然的能力 改造什么劳动对象决定 适应 开展的标志:生产工具的变革社会生产方式 桥梁、纽带 总和 生产 消费 生产关系 decisive 交换、分配 final purpose 根底: 以生产资料所有制 公有制:原始社会、社会主义、共产主义 私有制:奴隶制、封建制、资本主义 最根本、深刻的动力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 变革 根本原因 矛盾一定时期占统治地位的 经济根底和上层建筑 一般规律:生产关系随

8、着生产力开展而改变自身的性质社会生产关系的总和 客观性: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政治制度 规定 法律制度 人们的意识形态 社会经济制度 是区分不同社会形态的根本标志 原始社会:最初时候制度,石器生产工具,奴隶社会:铁器出现演变阶段 封建社会:出现商品经济蒸汽机出现的第一次科技革命资本主义社会 确立资本主义占主导地位燃机的第二次科技革命是自由竞争趋向垄断社会主义社会根据生产资料所有者的自身利益要求自然经济 特征:生产的目的是为了自己自足满足生产者&经济单位的需求 商品生产+交换人类开展至今存在的经济形态 目的:交换 交换的依据:社会价值根本条件: 生产资料和劳动产品属于不同所有者商品经济封建社会起

9、第一次分工:畜牧业从农业中别离 形成条件 社会分工 第二次分工:手工业从畜牧业中别离 根底 第三次分工:商人的出现 存在具有独立经济利益的经济实体阶段 简单:以生产资料的个体所有制和个体劳动为根底 兴旺:市场经济四、市场与市场体系 商品经济的根本畴市场 狭义有形:交换的场所 广义无形+有形:商品+生产要素交换关系 包括 商品市场 消费品市场 市场体系开展的根底 制约 生产资料市场 要素市场 资本 市场体系的核心市场体系 劳动力 要素市场中最能动房地产、信息技术 提高资源配置功能通过商品市场、要素市场相互作用。 功能 经济联系功能为商品市场、要素市场提供经济联系的场所 提精力姓社 利益关系调整功

10、能通过商品、要素的价格波动调整经济利益 信息产生和传递实现商品市场、要素市场信息沟通和传递 社会评价功能真实反映出商品和要素的市场价值五、商品经济和市场经济 商品经济 以交换为目的 相对自然经济、产品经济而言根底 不一定是市场经济前提 兴旺的商品经济必然过渡 市场经济 市场经济在资源配置中起根底性作用 相对方案经济而言 一定是商品经济六、资源配置方式与经济体制 市场配置:反映商品经济资源有限性 合理配置社会资源的必要性 方案配置 指令性方案:反响方案经济 决定 任何社会经济活动的中心问题 指导性 是组织部资源配置机制、方式、构造的综合 反映制度要求 经济体制 经济制度可采用一样或不同的经济体制

11、 制约、决定 生产力开展水平决定经济体制模式的最终依据 历史文化传统 现实国情第二章 商品经济的根本原理商品的根本属性和本质特征 一使用价值+价值= 商品缺一不可 满足人类*种需要 创造自然属性;交换属性 使用价值 具体劳动 是交换价值和价值的物质承当者 质不同、量难比 劳动二重性 决定 商品的使用价值和价值凝结在商品中的一般人类劳动 形成 价值 抽象劳动 本质属性;社会属性 质一样、量可比 具体劳动抽象劳动在时间和空间上是统一的生产者在从事具体劳动时,也付出抽象劳动形式上各不一样的劳动无差异人类劳动质不同、量不比;质一样,量有差反响人与自然关系;反响人与社会的关系不是形成价值唯一源泉是形成价

12、值唯一源泉商品经济特有的畴 没有使用价值的物品没有价值 矛盾 非商品无价值,无价值非商品 Ps. 二者相互排斥,商品的生产者和消费者都不能同时占有商品的使用价值和价值。因为商品的生产者为得到价值,必须出让使用价值;消费者为了得到商品的使用价值,必须付出价值表现形式价值 交换价值 商品价值的大小 商品交换的比例根底 决定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商品价值量商品的社会价值,是商品交换的依据 决定单位商品的价值量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成正比,与生产率成反比。劳动时间增加则价值量增加二、货币的产生和职能1、商品的价值通过货币表现2、货币开展阶段: 简单或偶然的价值形式:一种商品价值偶然表现在另一种商品上 扩大的价

13、值形式:一种商品价值表现在一系列商品上 一般价值形式:一切商品价值表现在一种商品上 货币价值形式:一般等价物最终固定在一种商品上 3.货币的本质:固定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决定 价值尺度:衡量商品价值量大小的职能 根本职能 流通手段:货币充当商品交换媒介的职能 一手交钱,一手交货4.货币的职能 储藏手段:退出流通领取,成为独立价值形式和社会财富而保存起来的职能支付手段:支付商品赊买过程中的延期支付,支付债务、租金、利息、工资的职能 国际购置手段,购置外国商品世界货币:一般是贵金属的自然形式 国际支付手段,平衡国际贸易差额 作为社会财富的代表,由一国转移到另一国 待流通的商品数量5.商品流通中所需

14、货币量取决于 商品的价格水平 货币流通的速度价值规律及其作用一、价值规律的容和表现形式 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的价值量 容 商品交换以价值量为根底 等价交换商品经济的根本规律价值规律 调节资源配置和经济活动。作用 刺激生产者改良技术,提高生产率。调刺史 使生产者在市场竞争中优胜劣汰价值规律 生产和交换活动 支配 通过价格运动表现 商品价值 商品价格 供求关系不平衡 商品的价格和价值经常不一致 决定 受供求关系影响 导致第三章 资本主义的开展历程和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建立自由竞争 特征 自由经营 自由竞争的资本主义 国家不干预经济一、资本主义的开展过程 经济活动由市场机制来调节 鼎盛时期:19世

15、纪50-60年代国家垄断资本主义 19世纪末20世纪初 产生原因:资本主义根本矛盾锋利化二、垄断资本主义 开展阶段 私人垄断资本主义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一垄断资本主义 生产和资本高度集中,形成垄断组织根本特征: 银行资本和工业资本已经融合起来,形成金融寡头 金瓜最输垄 资本输出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瓜分世界的的垄断同盟形成 最大资本主义大国已把世界上的领土瓜分完毕 主要特征: 垄断成为经济生活的根底 垄断资本通过垄断组织实现,垄断组织拥有的资本叫垄断资本 形式:卡特尔、辛迪加、托拉斯、康采恩二垄断组织 实质是通过垄断价格获取垄断利润 垄断高价 垄断低价来源 垄断组织部工人创造的剩余价值 存在垄断组

16、织外部通过价格等机制转移到垄断组织中的价值和剩余价值金融资本:工业垄断资本和银行垄断资本三金融寡头财团 掌握庞大金融资本的垄断资本家和资本家集团,是资本主义国家的实际统治者金融寡头在经济上的统治靠参与制实现 指国家政权和垄断资本融合在一起的资本主义特征:国家队经济活动全面干预调节四国家垄断资本主义 国有企业途径 国有化政策 国家直接掌握国有垄断资本 直接投资新建国有企业 国家收购私人企业形式 国家与私人垄断资本在企业的部结合 国有企业吸收局部私人企业投资 国家与私人垄断资本在企业的外部结合 国家与私人垄断资质联合投资三、资本主义开展的历史趋势社会生产力大开展科技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 资本主义生

17、产关系在私有制围的不断调整 大趋调缓 资产阶级政治统治趋于完善 吸收工人参与企业管理在不损害资产阶级利益前提下,缓和与工人阶级的矛盾 推进职工持股方案 建立社会福利制度私有制的经济根底未变当代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实质资本主义剥削的实质未变工人受剥削、政治上不平等的阶级地位未变4、资本主义的根本矛盾:生产社会化与生产资料私有制之间的矛盾未解决三社会主义取代资本主义总趋势 资本主义为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准备了物质根底提供可借鉴的经营和管理方式资本主义生产关系显示历史开展总趋势社会主义经济制度 确立的标志:1956年完成了对生产资料的社会主义改造必然性 资本主义社会在矛盾运动的必然结果 生产关系一定要适

18、应生产力的必然结果社会主义经济制度 产生的特点:建立无产阶级特权 没收官僚资本 建立的途径 改造民族资本 改造农业和手工业中的个体私有制第四章 社会主义的本质及其初级阶段的根本经济制度社会主义的本质及其根本任务和目的社会主义本质解放和开展生产力根本任务 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到达共同富裕目的一社会主义根本任务解放和开展生产力社会主义根本任务是解放和开展生产力由几方面决定:是解决社会主义社会主要矛盾 的客观要求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同落后生产力之间的矛盾建立社会主义物质根底 的客观要求战胜资本主义 的客观要求为过渡到共产主义创造物质条件 的客观要求二社会主义目的消灭剥削、两极化,实现共

19、同富裕1、如何实现 公有制按劳分配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 指生产力落后条件下必然经过的特定历史阶段 包括:我国已进入并长期处于初级阶段2、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根本经济制度 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开展由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根本国情决定以经济建立为中心 党的根本路线 坚持改革开放 坚持四项根本原则 全民所有制采取国家所有制; 根本形式 集体所有制;混和所有制中的国有成分和集体成分 实现形式:具体经营方式和组织形式股份制为主 是现代企业一种资本组织形式3、公有制 占主体地位表达 公有资产在社会总资产中占优势; 国有经济控制国民经济命脉;国有经济对经济开展起主导作用 由公有制经济性质及其在国民经

20、济中所起作用决定4、非公有制经济及其形式作用 个体经营 无雇佣关系 5、非公有制经济 私人经营 存在雇佣劳动关系外资经济混合所有制中非公成分6、实现共同富裕 前提 实现按劳分配 实现社会主义公有制 社会主义制度本身的自我开展和完善为实现共同效劳提供物质根底三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收入分配制度 1、分配制度:坚持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共存。 2、坚持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生产要素按奉献分配,由初级阶段多元所有制结果断定的。 指劳动者向社会提供劳动的数量和质量获得报酬,多劳多得、少劳少得、不劳不得 3、劳动分配 在要求:等量劳动获得等量报酬 由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多元所有制构造决定 具体形式:工资、津贴

21、、奖金、劳动分红 4、按生产要素分配 指按照资本、土地、劳动、技术等要素在生产中的奉献分配 资本收入利息和利润形式 土地收入租金非公中的劳动收入 着重保护劳动所得强调 实现劳动报酬增长和劳动生产率提高同步 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5、初次分配 健全工资决定和正常增长机制 完善最低工资和工资支付保障制度关键性举措 完善企业工资集体协商制度 改革机关事业单位工资和津贴补贴制度 完善 地区津贴增长机制等 6、再分配:税收 强化政府责任是衡量收入分配改革最终成效的客观标准7、橄榄型分配格局 关键是让中等收入群体持续扩大 必须重视多渠道增加居民的财产性收入 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更好发挥政府对收

22、入分配的调节作用第五章 社会主要市场经济体制及其运行根底一、社会主义商品经济与市场经济指在公有制根底上,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根底性作用的经济体制。市场机制起根底性作用;市场主体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特征 价格由竞争形成;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政府不干预;依法进展公有制为主多种经济并存; 特殊性 按劳分配为主多种分配并存;宏观调控 是社会主义经济的在属性商品经济 规律是价值规律 的作用中,没有促进公平社会主义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和根本模式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资源配置调节手段:市场和方案1以公有制为主;2建立和培育开放的市场体系;经济体制根本模式 3转变政府管理经济的职能;4建立

23、按劳分配制度;5多层次的社会保障制度6 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社会主义市场体系一社会主义市场体系根本特征:统一性、开放性、竞争性、规性1、不断培育和完善的市场体系具有以下重要意义发挥市场机制作用的条件; 转变企业经营机制的条件;政府转变职能建立宏观调控体系的根底; 统一宏观、微观管理的中心环节;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商品市场和要素市场1、商品市场: 消费品市场:满足消费者个人物质生活而供给消费品: 有形物质产品 :日用工业品、农副产品 生产资料市场:满足再生产需要提供物质资料 无形非物质产品:效劳、旅游要素市场:劳动力市场、房地产市场、 技术市场、信息市场三社会主义市场规则与秩序 市场进入规则;

24、保证市场有序运行的前提1、市场规则 交易规则;竞争规则 对市场主体的管理2、我国对市场管理主要容 对市场客体的管理对市场经营活动和竞争方式的管理对市场价格的管理和监视 个体工商户3、承当无限连带责任的是 个人独资企业 合伙制企业 - 有限合伙普通合伙 不能获得法人资格依法建立自律性运行机制、非行政性组织组织作用 协助政府对市场进展非行政监视 提供效劳,保证交易秩序四市场中介组织 立法管理 行政管理 组织管理 行业管理 自律管理 分类 1、为商品流通提供效劳的中介:经济人、信息咨询2、为市场运行提供公正监视的中介:律师、会计师事务所;公正仲裁机构;计量认证机构;资产评级机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微观根

25、底 市场经济微观运行主体包括:企业、农户、居民微观经济中:生产经营者作为商品劳务的供给者和生产要素的需要者 分析微观经济就是分析生产经营者居民作为商品劳务的消费者和生产要素的供给者 与居民经济行为对市场经济的影响。一社会主义企业和企业制度企业具有两重性 是生产力组织形式企业的共性;表达社会生产关系反映社会属性二企业的类型 1全民所有制国有企业 2混合所有制1、按企业所有制分: 3集体所有制 4外商投资企业:包括中外合资、合营、外商独资 5私营企业 6个体工商户2、按企业组织形式分: 1公司制企业 国有独资的*公司;股份 2个人独资企业 3合伙企业 4个体工商户 出资人享有 资本收益 财产所有权

26、 出资人享有 重大决策 归属权 出资人享有 选择管理者 产权清晰 可以是国家或自然人 对财产的直接占有、使用和处置权 法人财产权 现代企业制度的根本特征 根本特征 财产运营权 企业法人存在的根底权责明确 使企业成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法人实体政企分开科学管理 以有限责任制为特征 根本前提:国有资产的最终所有权与法人财产权的别离三现代企业制度 国家对企业实行间接收理社会化大生产和现代市场经济相适应的企业制度*公司:50人以下股东出资,公司对股东出据的股权证书是股东在公司中所拥有的权益凭证 股份:资本总额均分为每股金额相等的股份,根据股票数量计算股东权益股票可以转让不能退股组织形式股东大会权利机构

27、;董事会经营决策;监事会监视机构;经理层日常运营主要组织形式是:现代公司制度*公司制的核心:法人治理构造四我国农村的根本经济制度 土地家庭承包经营责任制为主要标志农村经济体制改革 将土地经营权与所有权分开只改变土地的经营方式,未改变集体所有制第六章 社会主义经济的增长与开展一、社会主义再生产实质 连续不断的重复、更新的生产过程社会主义再生产 包括:物质资料和生产关系的再生产。 特点 :扩大再生产 外延的:靠生产资料和劳动力的数量 改善生产要素质量 涵 靠科技进步 提高劳动效率二、社会主义的产业构造1、两大部类分类法 生产资料消费资料一产业构造 构成 2、三次产业分类法 第一产业:农业、林业、牧

28、业、渔业 较全面反映国民 第二产业:工业、建筑业电力、煤气、自来水、制造业 经济各部门开展状况第三产业:效劳业交通运输、邮电通讯、商业、金融保险 资本密集型对生产要素依赖程度 劳动密集型技术密集型1、消费构造2、投资构造二影响产业构造的因素包括 3、科技进步劳资投产消科 4、资源机构对产业构造的影响 自然资源经济技术资源5、劳动力素质和数量 劳动密集型技术密集型6、产业间关联方式 建筑业三我国主导产业 包括 汽车工业 电子工业 其他部门对它依赖大 能在将来带动整个产业构造向高度优化演进 生物技术四我国战略产业 高技术 信息 农业根底薄弱五产业构造不合理的表现 一二三产业关系不协调 产业开展在低

29、水平上重复三、社会主要国民收入的分配1、国民生产总值(GNP-国家一年收入初次分配成果) 国家一年生产活动成果国生产总值GDP 国民收入来源和国民收入分配的起点计算方法:生产法、收入法、支出法 价值形态 表现形态 收入形态 产品形态GNP=GDP+本国居民来自国外的财产和劳动收入支付给外国居民的财产和劳动收入 =GDP国外净要素收入 税金或利润 全民所有制 企业基金 员工工资 税金2、国民收入的初次分配 集体所有制 上缴集资单位的合作基金由生存资料所有制性质决定 企业基金 员工工资 国家集中的纯收入 社会主义三种根本原始收入 企业收入 劳动者个人收入 满足文化教育、医疗等部门开展而工作的人员的

30、工资 原因 加强重点建立,保证国民经济按比例协调开展 建立社保基金3. 国民收入的再分配 建立社会后备基金 满足非物质生产部门的需要 国家财政收支途径 银行信贷劳务支付价格变动和调控4、收入分配的原则:效率优先,兼顾公平 扩大生产基金 最主要局部5、积累基金 构成 非生产性基金 社会后备基金 主要用于根本建立 社会保险6、社会保障制度-包括 社会救助 社会福利 社会优抚 国家管理基金7、社会消费基金-包括 文教卫生基金 社会保障基金四、社会主义经济增长与经济开展指一定时期 商品和劳务总供给量的增加 人均占有商品和劳务的增加 指资源总体配置方式 经济增长是实现经济开展的手段和根底,但不是必要条件

31、方式 粗放型:指依靠资本、劳动等推动经济增长一般以粗放型为主 集约型:指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增加产品数量提高质量一经济增长 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的根本出路是:科技进步 深化经济体制改革 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容和途径 提高科技水平和劳动者素质 推进产业构造优化 劳动根本三要素 资本土地还包括技术、制度-合理利用资源是经济增长的核心问题 不仅是经济增长,而且指一个国家随经济增长而出现的社会、经济、政治构造的变化 战略特征:全局性、长远性和根本性 加强农业根底地位二经济开展 实施科教兴国和可持续开展 努力提高对外开放 战略重点 十五大:九五方案十六大:三步走到达小康十六届三中全会:坚持以人为本,

32、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开展观,促使社会经济和认定全面开展 第一要义是开展十七大:科学开展观 核心是以人为本根本要全面、协调、可持续开展 中央和地方关系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 个人与集体 国与国际两个大局三社会主义经济物质根底:社会化大生产第七章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宏观调控社会主义国家的经济职能与宏观经济调控经济宏观调控 主体:国家一社会主义国家的经济 -职能 客体:国民经济总体活动 通过对市场的调控实现国有资产管理营运根底设施建立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宏观调控的必要性宏观调控的必要性: 是社会化大生产的要求 是生产资料公有制的要求 是市场经济合理有效运行的需要 是微观活动符合宏观经济目标的需要市场经济

33、体制的有机组成局部 宏观调控 市场机制 在资源配置中的根底性作用二、宏观经济调控的目标、方式和手段 1、保持经济总量平衡和经济构造优化根本目标2、保持经济适度增长目标 3、保持物价总水平稳定4、充分就业和收入分配公平5、国际收支平衡宏观调控 方式 直接调控国家行政手段和指令性方案直接调控经济手段调控主要手段手段: 1、方案手段国家制定长期、中期、短期方案,指令性/指导性2、经济调控手段和经济杠杆用价值规定的要求,价格、税收、信贷、利率、工资、奖金、形成经济杠杆3、法律调控手段4、行政调控手段增发国债*经济开展中有效需求缺乏时,需要 增加转移支付减少税收降低存款准备金率* 当总供给大于总需求时,

34、应采用扩政策三、宏观经济调控政策及综合协调 财政政策、货币政策、产业政策、收入政策一财政政策1、财政政策及其政策体系 指国家为主体制定的,通过 调整财政收支规模与价格国民经济收入分配方向、规模 到达经济增长 财政收入 构成 财政支出预算平衡国家债务构成收入、支出调节社会总供需 调节直接参与分配 社会总供给 控制 最主要任务 作用 财政收支 总供需 调节 控制国民收入再分配 分配格局,缩小收入差距 财政政策 国家预算:是根本财政收支方案 税收:财政收入的主要工具 主要容 手段 国债:是有偿信用原则集资方式 财政补贴:无偿补助给企业和居民转移支付:中央通过转移支付调节与地方财政差距。 平衡财政政策

35、 又称中性财政政策财政政策- 类型 盈余财政政策 又称紧缩财政政策:通过增加税收增加财政收入或压缩财政支出减少赤字,使财政盈余,到达抑制社会总需要,消除需求膨胀的效应赤字财政政策 又称扩财政政策:通过减少税收来减少财政收入,增加个人收入,刺激社会总需求。或通过扩大财政支出来扩大社会需求二货币政策指调控货币数量、信贷规模和利率水平的经济政策目标:保持货币币值稳定信贷政策 构成 利率政策汇率政策构 调节 调控货币供给总量 社会总供需 调节调控利率和货币供给量 通胀和物价水平货币政策 作用 利率调节人们消费倾向和储蓄倾向 实现 引导储蓄向投资转化 资源合理配置 调节 干预汇率,利用外汇 国际收支手段

36、 存款准备金率:商业银行把自己的存款交给中央银行一局部 货币政策工具再贴现率:商业银行向中央银行贴现票据时被扣除的利息和票面额的比率 公开市场业务:央行公开买卖有价证券核心是通过货币供给量调节社会总供需均衡性货币政策:类型 紧缩性货币政策:货币供给量小于流通需要量,主要功能是抑制社会总需要。扩性货币政策:货币供给量超过流通需要量,主要功能是刺激社会总需要。财政政策货币政策政策 收入政策投资政策三宏观调控的综合协调 消费政策对外经济政策目标统一要求 政策协调功能互补适时适度第八章 经济全球化与我国经济的对外开放一、经济全球化及其开展趋势、对开展中国家的挑战与机遇 生产力:科学技术进步 推动因素

37、生产关系:市场经济体制的拓展和完善 市场 全球资源配置 各国经济开展不平衡 主导力量:跨国公司 促进 国际产业构造的调整 影响 加速 世界贸易自由化进程 使生产领域呈现全球化趋势一 经济全球化 导致 金融全球化进程加快经济规则制度的趋同、认同过程 实质 兴旺国家仍是最大收益者 开展中国家处于不利地位 促进开展中国家进出口贸易增长实现 资源配置优化 规模经济形成 机遇 通过跨国公司产生的溢出效应,促进本国生产力水平的提升 有利于开展中国家获取外资,弥补资金缺乏 借鉴兴旺国家的金融管理经历,提高管理水平和经营效率 开展中国家受到国际贸易新规则的约束 挑战 可能对开展中国家的长期可持续开展造成危害

38、对开展中国家的金融市场构成威胁,加大金融风险 贸易全球化 资本、劳务、人员的流动 分类 生产全球化 金融全球化 产业构造升级二高新技术对产业改造,实现 生产工艺更新 产业组织优化我国的涉外经济管理 维护国家主权 1.通过正确处理政治和经济的关系 坚持平等互利原则保护国家利益一意义 2.及时调整对外经济活动的目标和政策制定对外经济活动的战略和方案 促进涉外经济活动的安康开展3.正确处理国外两个市场的关系 实现开放经济中社会总供给与社会总需求的大体平衡保持宏观经济稳定 涉外经济目标出发点:谋求本国利益的最大化二宏观调控的目标 国经济目标 无经济增长目标1.拉动国民经济持续稳定增长 提升我国的综合国

39、力2.促进国际收支的总体平衡 实现社会商品总供给与总需求的均衡三根本原则 3.带动国经济构造的合理调整和升级提高科技含量 发挥我国的比拟优势和增强国际竞争力4.提高国民经济的抗风险能力 保证国家经济平安5.实现国民经济的可持续开展目标6.扩大就业和缓解国构造性矛盾 维护城乡社会稳定*外向型经济以出口导向为主*我国实行的是制度性开放 出口占GDP比重*衡量一国经济开放程度的指标有 资本流出入量 企业跨国经营情况 对外贸易额占GDP比重第二局部 第九章 公共物品与财政职能一、公共物品 美-保罗萨缪尔森消费上的非竞争性 指物品一旦被提供,增加一个人的消费并不增加任何额外本钱 特征 (主要特征) 强调

40、了集体提供公共物品的潜在收益非排他性 指物品一旦被提供,要排除一个额外的消费者在技术上不可行(派生特征) 通过市场机制提供公共物品的潜在困难1政府融资 公共物品在消费上具有非排他性,易免费搭车。以强制税收的形式 (强制融资) 缺点:政府融资难以满足社会成员对公共物品的多样化需求。融资 (2)私人融资 公共物品在消费上的非排他性,是阻碍私人融资的关键因素(自愿融资) 缺点:私人融资可能导致公共物品供给的数量缺乏和构造不平衡。(3)联合融资 多数情况下,应在私人融资和公共融资之间做出分工。 常见的手段是政府以财政补贴和税收优惠等方式,鼓励私人机构提供公共物品。 生产方式 政府生产 支持:同样的效劳

41、由私人生产本钱更低 合同外包公共效劳提供私有化- 反对:私人生产降低了效劳的质量 通过强制的政治交易实现 决策制度核心:即何种物品应当被公共地而不是私人地提供多少 供给制度 融资制度 生产制度 收益分配制度公共财政公共财政:市场经济条件下,以政府为主体从社会取得收入,并用于满足公共需要而进展的收支活动核心:满足社会公共需要。 本质要求:公众参与决策、管理、监视 自然垄断1、弥补市场失效 -市场失灵包括 信息不对称和不充分 (自信外收) 外部效应和公共物品 收入分配不公和经济波动 ( 当出现正的外部效应时,生产就会出现缺乏)根本特征 2、提供公平效劳 是公共财政重要目标和根本特征表现 财政收入构

42、造公平 横向:经济能力一样应当缴一样税收 纵向:经济能力不同应当缴纳不同税 财政支出构造公平:支出有相对统一和具体的标准财政体制的选择:如城乡差距等3、非市场营利性:主要表达财政支出用于满足社会公共需要非营利性的特征。 4、法制化财政:政府预算要经过国家审批 围由政府职能围大小决定财政资源配置围是市场不能提供而社会有需 要的公共领域 1.满足政府职能,政府机构执行公共职能。如:国家平安支出包括2.市场不能提供社会需要的公共物品和效劳。如:公共卫生;科技;公共工程 一资源配置 3.对资源配置的引导性支出。如:维护市场公平竞争弥补市场缺陷 1.根据政府职能变化确定公共财政根本围及占GDP比例 合理

43、安排 购置性支出手段 2.优化财政收支 转移性支出比例消费性支出政策性支出比例3.为公共工程提供资金根本职能 4.引导调节社会投资方向收资金 5.通过体制改变,提高自身效率 实行部门预算制度建立国库集中收付制度二收入分配职能 目标:实现公平分配 根据政府和市场职能明确市场政府支出围 手段 调节税收 发挥转移支付作用 发挥公共支出作用 充分就业 包括 稳定物价财政根本职能-三经济稳定和开展职能 国际收支平衡 通过财政政策、货币政策 推动供需平衡手段 通过税收 调节个人消费水平和构造通过税收 调节投资需求通过税收 调节个人消费水平和构造 投入环保,节约能源,加大科教文投入 对象:投资、消费、生产、

44、储蓄 不能排除垄断对资源配置的扭曲 不能校正外部效应二市场机制最主要缺陷 不能提供公共物品 不能解决收入分配不公 建立完整、规、透明、高效的现代政府预算管理制度三建立现代财政制度的主要任务 建立有利于科学开展、社会公平、市场统一的税收制度体系 健全中央和地方财力与事权相匹配的财政体制我国在改革开放前,整个社会最主要和最根本的投资来源是:财政支出以国家或政府为主体的收支分配活动:财政第十章 财政支出一、财政支出分类首先是一个过程,集中分配用于公共需要。意义 从货币度量意义看,政府履行职能花费资源的总和。财政支出反响财政在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政府编织预算决算组织执行预算核算的依据 是世界广泛采用的方

45、法适用于编制政府预算的统计分类 财政支出功能分类 钱被拿来做什么 分类、款、项三级分类 公共、外交、公共平安、国防、环保 财政支出经济分类 财政支出的去向和具体用途 分类、款两级 工资福利;商品效劳;个人家庭补贴;赠与;债务利息,还本;根本建立 根据交易的经济性质进展分类 购置性支出 转移性支出二、影响财政支出规模的主要因素1、衡量财政支出规模: 绝对量 *年度财政支出规模 相对量 财政支出占GDP比重2.、影响财政支出规模的因素: 1经济开展因素:GDP上升,税收上升2政治因素: 权利集中的点一直根据财政支出占GDP比例高; 政府工作效率:效率高,财政支出小 政府活动围:政府提供公共物品多,

46、财政支出高3经济体制制度因素4社会因素:人口,教育,卫生,城乡差距 *与消费无关 财政支出增长率3、财政支出增长的衡量指标 财政支出增长弹性系数 财政支出增长的边际倾向(财政支出增量/ GDP 增量)购置性支出与转移性支出购置性支出和转移性支出的含义与特点 政府付出财政资金的同时得到相应商品和劳务。表现为政府购置商品和效劳的活动。1、购置性支出 特点:等价性,有偿性 意义 对政府具有较强的效益约束作用表达政府的市场再分配,反映政府在配置资源方面的作用。 政府消费支出 包括 日常活动开销政府投资支出政府付出财政资金却得不到补偿特点: 非等价性,无偿性2、转移性支出 表达政府非市场性再分配,显示政

47、府公平收入分配方面的作用 福利支出 包括 对居民的补贴支出、捐赠政府补助债务利息二功能比拟: 对生存与就业影响方式直接 / 间接 对政府支出效益约束的强度不同强 / 弱 表达财政不同职能兴旺国家政府不参与生产,转移支付比重小,开展中国家相反第十一章 财政收入意义 政府提供公共物品和效劳依法取得的货币收入。是政府履行职能的物质根底和前提 *当价格水平上涨幅度财政收入涨幅 财政收入名义增长,实际负增长 税收 最古老,最主要收入形式。特点:无偿、强制、固定如:上年结余收入 股息 国有资产收益 红利 资金使用费 政府收费 以特许使用权为根底而取得收入的形式 一般性收入 分为 规费办证费 使用费过路费

48、教育费附加; 形式 专项收入 矿产资源补偿;排污费 其他收入:罚没、捐赠、外事效劳、利息特殊性收入 专用基金:国家批准,各部门自行管理。通过经济预算反响一、财政收入 政府债务收入:单独预算管理按收入来源和性质分 税收收入:增值税、营业税、消费税、个人所得的税、资源税、房产税印花税 社会保险基金:养老、医疗 非税收入:政府性基金、专项收入、彩票、行政事业性罚没、国有资产经营使用费 贷款转贷回本金收入 债务收入 转移性收入:返还性收入,财力性转移支付2、按经济部门分类 农业:财政收入的根底, 国民经济根底。 工业:财政收入主要来源,国民经济主导。 交通运输商业效劳分类 3、按取得收入依据分 政府公

49、共财政收入税收国有资产收入利润、租金、红利、资金事用费4、按取得收入稳定程度分 经常性税收 临时性罚没、出卖公产、债务5、按财政收入价值构成分 M新创造的归社会支配的剩余产品价值局部财政收入主要来自M局部 C补偿生产资料消耗的价值局部 V新创造的归劳动者个人支配的6、按财政收入管理权限分 中央财政、地方财政 中央与地方共享收入影响财政收入规模的因素一财政收入规模的衡量标准 绝对量:一定时期财政收入的实际数量 相对量:财政收入占GDP比重 经济开展水平二影响财政收入规模的因素 经济构造 生产技术水平 分配制度与政策价格总水平财政规模确实定:两个比重 全国财政收入占GDP比重 反映政府占有和支配社

50、会资源的程度中央财政收入占全国财政收入比重反映政府集中财力程度含义和特征 涵义:政府以债务人身份以有偿借贷原则筹资。特点:有偿性;自愿性;灵活性 发行主体:中央政府 有偿性 特点 自愿性 灵活性 公债 用税收归还主要用于弥补财政赤字 弥补赤字:发行公债的最初目的是为了弥补赤字途径:增加税收、发行国债、银行透支三、政府债务 积极面 调节经济 经济影响 筹集政府投资资金: 增加政府支出; 消极面 增加纳税人负担;引发通胀;产生财政挤出效应 收入规模衡量指标 国债依存度:国债发行规模与当年财政支出的比率国债负担度 历年公债偿债累计余额与当年GDP比率 防止出现债务危机的总规律 国债偿债率:当年到期还

51、本付息的国债占当年财政收入比率地方政府不得发行地方政府债券 地方政府债务 分为 一般债务 专项债务第十二章 税收根本制度所得税、财产税下合一所得税、财产税下合一纳税人负税人流转税下别离一、税制要素: 1、纳税人:有依法纳税义务的单位法人和个人自然人 负税人:最终负担税款的单位和个人 符合税收的纳税能力原则*纳税人与负税人合一的是 税源充分稳定 收入弹性较小 不易转弯2、课税对象: 流转额:商品和劳务销售金额 包括:商品和非商品流转额, 所得额:法人或非法人组织收入,个人收入 区别税种的主要标志 财产额:纳税人占用财产数量和价值 3、税率:税收中心环节1按税率表现形式分: 用绝对量表示的税率:也

52、称定额税率、固定税率,如每吨啤酒收收多少元消费税。用百分比表示的税率:以价值为计税基数按课税对象百分比确定税率。2按税率与课税对象变动关系分: 运用最广泛比例税率:同一课税对象按一个百分比税率课税。适用于商品和劳务缺点:有悖于量能纳税原则累进税率 按对象数额大小规定不同等级税率 全额累进:数额上升,税率上升。适用于相应最高级别适用于所得和财产税 超额累进:世界上多用。同时适用几个等级公平被认为是最公平的税率制度。累退税率:课税对象数额增加,税率反而递减的税率3边际税率和平均税率:分析课税税率的合理性 边际税率:超额累进情况下,对计税基数各层级增加的局部适用的税率平均税率:也成平均负担率,是全部

53、税额与收入之间的比例。对人们影响较多4名义税率和实际税率:分析税收负担状况名义税率:是税法规定的税率实际税率:是税收实际负担率5零税率和负税率:零税率 在所得税中,对所得额中的免税金额局部规定税率为0 在流转税中,对出口商品规定税率为0负税率:政府利用税收形式对所得额低于*一标准的人予以补贴的比例4、纳税环节:调整税制构造,完善税收表达5、纳税期限:表达税收强制性、固定性6、加成附加和减免:表达税法严肃性和政策灵活性的有机结合1附加和加成:按税法规定征收的是正税附加税:正税以外附加的地方财政来源 加成:特定人员加税措施:加一成=加征正税税额10%二成20%2减免税 起征点 免征额 3500元3

54、出口退税:我国对增值税和消费税实行出口退税制度。7、违章处理1、按课税对象分 流转税:商品和劳务销售金额 所得税:纯利润企业,个人 车船税;第一个由国务院制定上升为法律的税种 财产税 分为 房产税; 土地使用纳税人占用财产数量和价值2、按计税依据分 从价税:增值税、营业税、房产税、所得税多采用比例税率,比例税率二、 税收分类 从量税:资源税、车船税、土地使用税多采用定额税率 中央税;3、按惯例全权分 地方税;中央地方共享税4、按税负能否转嫁分 直接税兴旺国家:财产税间接税开展中国家:消费税、关税、增值税5、按征税机关分 工商税;关税 流转税又称商品税特点 课征普遍; 计算简便,便于征收管理以商

55、品劳务流转额或交易额为依据课税分 商品税 消费型:扣除固定资产只限生产资料相对生产资料而已非商品税 类型 生产型:扣除固定资产重复征收 收入型:扣除固定资产折旧局部 性对GNP而已三、流转税类 围 销售进口货;主体税率 提供加工修理根本税率:17%增值税 低税率:13%适用于: 小规模纳税人:3% 计税:应纳增值税额 = 销售额17%进项税 = 销项税 进项税小规模纳税人应纳税额 = 销售额税率进口货 = 组成计税价格税率是我国收入规模最大的税种包括 营业税; 税率:比例税、定额税 纳税人:加工和进口货的单位消费税 2009年1月1日起全面征收 征税围:列举征税的方法 即只对列入征税目录的征收

56、 税目:烟、酒、化装品、手表、游艇、珠宝、烟火、成品油车船、车胎、高尔夫、木质筷子、地板计税方法: 从价;增值税从量;应纳税额与价格无关从价和从量复合计税烟、白酒主体是国家;四、税收含义 个体是单位和个人; 目的是满足国家职能需要 依据是法律;过程是物质从私人向国家无偿转移过程;国家通过税收取得财政收入所得税税负相对公平特点 一般不存在重复征税,税负也不易转嫁税源可靠,收入具有弹性2008年1月1日起征1、纳税人:个人独资和合伙企业不上所得税2、税率: 企业:25%二企业所得税 非居民:20%3、应纳税所得额:总收入-本钱-支出*25%4、应纳税额:应纳税所得额适用税额-优惠低免税5、征收时间

57、:1月1日12月31日1、纳税人:居民和非居民2、课税对象:工资、个体工商户经营所得三个人所得税 3、税率:超额;比例4、计算:应纳税所得额适用税额应纳税所得额包括: 工资:3500以上局部 个体:公式 承包:收入总额-本钱费用 劳务、稿费:4000以下-800 4000以上-20% 财产转让 利息、股息、红利 偶然所得 课税对象:财产价值 税收收入稳定六、财产税 特点 收入弹性小 具有收入分配的功能 复合税收的纳税能力原则 税收负担不公平包括:房产税、车船税、土地使用税 强制性:确保国家财政收入的取得,提供国家履行职能的物质根底七、税收根本特性 固定性:有利于保证国家财政收入的稳定,纳税人的

58、合法权益 无偿性:所征收税款不再直接返复原纳税人 进一步加强税收征管 积极构建以明晰征纳双方权利义务为前提 主要容 以风险管理为导向 以重点税源管理为着力点 以信息化建立为支撑八、税收制度改革的全面完成营改增 进一步发挥消费税调节功能加快资源税从价计征改革具体措施 加快房产税改革个税改革开征环保税加强和改良税收优惠政策完善国税、地税征管体系优化税制构造 目标 完善调节功能稳定宏观税负 推进依法治税方向:建立综合与分类相结合的个人所得 降低企业税收负担意义 促进制造业产业升级 支持开展现代效劳业 支持开展社会专业化分工 提高所得税占税收收入的比重九、优化税制构造的措施 提高持有环节不动产税占税收

59、收入的比重健全地方税种第十三章 政府预算制度 一、政府预算职能 * 起源于英国一政府预算的根本含义:具有法律规定和制度保证,经法定程序审批的政府年度财政收支方案 形式上 是具有法律地位的技术文件 容上 是财政收支方案安排 预算是具有法律效力的文件 本质上 是国家和政府一致的表达,1、反映政府部门活动或工作状况的职能 财政支出:政府工作或活动的本钱财政收入:是弥补支出的财源二职能 2、监视政府部门收支运作情况的职能 评价收支本钱考核政府绩效 控制政府部门支出职能:由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审议批准 年度性:预算的编制和执行都要有时间上的界定统一性:各级政府统一编制,科目口径一致三 原则 真实性:数据来源

60、可靠, 政府所有财政活动不能脱离预算管理完整性:包括所有政府收支容 非政府交易活动必须排除在外 所有法律准许的财政活动,都要在预算中列出公开性:预算容和执行情况必须公布四分类 主要支出工程1、按预算编制形式分类:单式预算:反映政府预算年度能够 复式预算:按来源和支出性质编制由 经常预算税收用于行政事业工程 组成资本预算国债用于经济建立主要收入来源2、按预算编制依据的容和方法分类:增量预算:也称基数预算,是传统的预算编制方法预计前一年预算编制 零基预算:克制政府支出指标刚性增长弊端,一切从零开场3、按预算作用时间长短分类:年度预算:一年 历年制:中国 跨年制:日本、英国、加拿大 多年度预算 :三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