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诉讼法学(新)_第1页
行政诉讼法学(新)_第2页
行政诉讼法学(新)_第3页
行政诉讼法学(新)_第4页
行政诉讼法学(新)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行政诉讼法学1行政诉讼法学理论体系:一、行政诉讼概述(概念、宗旨、渊源、基本原则制度)二、受案范围三、管辖:级别管辖、地域管辖四、诉讼当事人:原告、被告、第三人五、诉讼程序(一审程序、二审程序、再审程序) 基本规则与制度: 1、证据规则(证据规定80条) 2、法律适用规则 3、撤诉、缺席判决、程序延阻、合并审理制度 4、行政附带民事诉论制度六、裁判及其执行2第一章 行政诉讼概述一、行政诉讼的概念 1、与“司法审查”的联系与区别 2、与民事诉讼的关系:二、立法宗旨:(行政诉讼法第1条)三、行政诉讼法的渊源 1、宪法中相关规定(法院组织机构)*2、行政诉讼法:1989.4.4通过,1990.10.

2、1施行(75条)3*3、司法解释:“98条”:关于执行行诉法若干问题的解释2000.3.10 参考资料;1.最高法院行政庭编:关于执行行诉法若干问题的解释释义(中国城市出版社2000年版)2.甘文:行政诉讼法司法解释之评论“80条”:证据规定2002.10.1 管辖规定(法释20081号) 撤诉规定(法释20082号) 关于审理行政许可案件若干问题的规定(法释200920号) 4、民事诉讼法 5、国际条约等4四、发展历史1、法、德国:行政法院2、中国:1982民诉法(试行)1989行政诉讼法2000若干解释2002证据规定5五、行政诉讼基本原则与制度(一)具体行政行为合法性审查原则 1、审查对

3、象:具体行政行为 2、审查角度:对合法性问题审查,而不对适当性问题审查(二)选择复议制度 诉讼前是否经过复议通常由相对人选择,但法律、法规另有规定的除外。(三)合议、两审终审制度(四)不适用调解原则6(五)诉讼不停止执行原则涵义:例外(44条):被告认为需要停止执行;原告申请暂缓执行,并且法院认为执行会造成难以弥补的损失,而不执行也不损害公共利益,裁定停止执行;法律、法规规定停止执行(六)司法有限变更原则有限变更:只限于行政处罚显失公正(禁止不利变更)。理由:司法权与行政权的固有界限 变更权的作用:7第二章 行政诉讼受案范围一、概念二、设立原因三、确立方式四、具体规定 (一)肯定范围(第11条

4、):八项(限于人身、财产权)。 人身、 财产权以外的权利侵害须有单行法特别规定:第11条第2款 (二)否定范围(第12条):四项 加:释1中排除:前列四项;公安等刑事侦查行为行政调解、仲裁行为行政指导行为重复处理行为:没有创设新的权利义务对相对人权利不产生实际影响的行为8五、现行法律规定的缺陷(一)规定方式上:我国混合式中的列举:角度不一、无法穷尽、界限不清。(应改为:概括式的肯定,列举式的排除)(二)内容上排除范围过宽,如:抽象行政行为、人事处理一概排除。(三)可诉讼权利一般限于人身、财产 权,太窄。9第三章 管辖一、概念:上下级/不同地域法院一审分工。二、级别管辖(一)概念(二)具体规定1

5、、基层人民法院:一般行政案件 基层人民法院的派出法庭及专门人民法院(海事、铁路、军事法院)不受理行政案件。102、中级法院一审:确认发明专利和海关处理的案件被告为省级人民政府、国务院各部委本辖区内重大、复杂的案件:A、被告为县级(含)以上人民政府.(关于不动产登记的案件可以除外)。B、社会影响重大的共同诉讼集团诉讼。C、重大涉外案件或涉及港、澳、台D、其他重大复杂案件3、高级人民法院:4、最高人民法院:11三、地域管辖(一)概念(二)规则: 1、一般地域管辖 2、特殊地域管辖(1)复议决定改变了原具体行政行为的案件:选择管辖(可选择原行政机关所在地或复议机关所在地法院管辖)(第17条:“也可以

6、由”) “改变”:(2)不动产案件:不动产所在地法院(3)限制人身自由的行政强制措施案件: 当事人可选择原告所在地或被告所在地法院(另:释第9条:被限制人身自由的公民可以口头或书面方式委托其近亲属以该公民名义起诉。)12四、裁定管辖:特殊情况(一)移送管辖:无有 管辖权异议:1.自接到应诉通知书之日起10日内提出;2.以书面形式提出;3向已受理案件的法院提出(二)指定管辖(三)管辖权的转移: 上下级法院之间:下级上级13第四章 行政诉讼参加人一、概念1、诉讼当事人:包括原告、被告、第三人2、诉讼参加人:(当事人及诉讼代理人)3、诉讼参与人:参加人+证人、鉴定人、翻译、勘验人员4、诉讼权利能力与

7、诉讼行为能力二、原告(一)概念:(二)原告资格认定标准 1、法定标准(行诉法第2条):认为自己的合法权益受侵害 的个人或组织。 2、司法解释标准:法律上的利害关系(第12条),即权利义务受到实际影响(发展:法定权利合法利益事实上的利益受侵害)14(三)几种特殊情形中原告资格的认定(释13-18条):1、相邻权人的原告资格2、公平竞争权人的原告资格3、受害人的原告资格154、与撤销或变更具体行政行为具有法律上的利害关系的5、与行政复议决定具有法律上的利害关系的人(行政复议程序中的第三人)6、农村集体土地承包权人:以自己名义起诉7、联营、合资、合作企业:各成员方均可以以自己名义作为原告8、合伙企业

8、或其他合伙组织:前者以登记字号的名义起诉,后者以全体合伙人作为共同原告9、非国有企业:以企业或法定代表人名义为原告10、股份制企业:股东大会、股东代表大会、董事会决定:以企业名义起诉16(四)原告资格转移1、公民死亡的:近亲属(释11条)2、组织终止的:承受其权利的组织(五)评价(缺陷)1、失踪人的原告资格转移2、所有权人与使用权人分离时3、特别权力关系中4、公益诉讼中的原告(检察院、社团等)17三、被告(一)概念与特征(二)资格认定1、一般情形:作出具体行政行为的行政机关2、特殊情形:行诉法25条,释19-22条经复议的案件:A、维持: B、改变:两个以上行政机关:共同被告。 *(遗漏了被告

9、)若只起诉其中一个,法院应通知原告追加被告,若原告不同意追加,法院应通知其以第三人身份参与。 *(被告错误)若被告不适格,法院应通知原告变更,不同意的,裁定驳回起诉经上级批准的具体行为:复议期满复议机关不作决定的:A、若不服原行政行为的:B、对复议机关的不作为不服的:以复议机关为被告 C、若法定复议终局的,只能以复议机关为被告(复议法第30条)18行政机关组建的机构:组建该机构的行政机关为被告(内设机构)派出机构:A、有法律和法规、规章授权的:B、超出授权的幅度、范围时:C、没有授权的:D、无法定依据假“授权”的:视为委托行政委托情形中:以委托的行政机关为被告行政机关被撤销的: 行政机关越权时

10、:19四、第三人(一)概念(二)特征:具有独立的法律地位(可有独立的诉讼请求),享有 上诉权(三)种类1、类似于原告地位的第三人行政处罚案件中的被处罚人或受害人自然资源确权案件当中的被确权人或其它主张权利者行政许可案件中的被许可人或许可争议人受具体行政行为影响而未起诉的其它利害关系人2、类似于被告地位的第三人共同行政行为中未被起诉的行政机关或其他组织行政主体与非行政主体共同行为中的后者两个作出相互矛盾的具体行政行为的行政机关中未被起诉的一方 20五、共同诉讼人(一)概念: 是指当事人一方或者双方为两个以上主体,因同一具体行政行为或者同样的具体行政行为发生争议,法院认为可以合并审理的诉讼。(二)

11、种类1、必要的共同诉讼:因同一具体行政行为引起,应当合并审理2、普通的共同诉讼:因同样的具体行政行为引起,可以合并审理六、集团诉讼(一)概念:当事人一方人数众多时(5人以上),由一人或数人(5人以下)作为代表人进行诉讼,其他当事人不参加诉讼但仍受法院裁判拘束的诉讼形式。(二)诉讼代表人:推选或法律规定或法院指定。诉讼代表人若放弃或变更诉讼请求,须经被代表人同意(集团诉讼或合伙组织诉讼中)七、诉讼代理人(一) 概念(二)种类:法定、委托诉讼代理人 21第五章 行政诉讼程序包括一审程序、二审程序、再审程序一、起诉(一)概念:(二)条件:1、基本条件(行诉法41条):2、时间条件:(起诉期限)(1)

12、未经复议直接起诉:自知道具体行政行为之日起3个月内;或依法律特别规定。(2)经复议后起诉:自收到复议决定书或复议期满之日起15日内;或依法律特别规定。22注意事项:起诉期限的起算及最长保护期 A、当事人不知道具体行政行为内容的(释42条) : 自知道或应当知道行政行为内容之日起计算,但自行政行为作出之日起,不动产案件最长不得超过20年,其他案件不得超过5年。 B、行政机关未告知当事人诉权或起诉期限的(释41条): 自知道或应当知道诉权或起诉期限之日起计算,但自知道或应当知道行政行为内容之日起最长不得超过2年。 C、行政机关不履行法定职责时期限的延误:因不可抗力(障碍消除后10内可申请顺延)和其

13、他特殊情况233、程序条件(复议与诉讼的衔接)由当事人选择是否复议前置,但法律、法规另有规定除外。 (行政复议 法第30条第一款)行政复议终局:(由法律规定)A、强制复议终局 (行政复议 法第30条第二款)B、选择复议终局:不服具体行政行为可以选择复议也可选择起诉,但一旦选择复议,即为复议终局,不得再起诉。选择救济途径中的特殊情形A、起诉后又申请复议的,由先受理的机关管辖;同时受理的由当事人选择;B、当事人在复议期间起诉的,不予受理C、当事人撤回复议后又起诉的,在起诉期限内的可以受理4、形式条件:起诉状(格式、内容)24二、受理(一)程序: 7日内组成合议庭审查,决定是否受理。受理通知书;不予

14、受理裁定书(可上诉)。 7日内难以确定的,应先受理,受理后发现不符起诉条件的,裁定驳回起诉(可上诉) 。(注:不同于驳回诉讼请求) 受诉法院在收到起诉状后7日内不作答复的处理:(二)审查内容:起诉条件是否符合 25三、行政诉讼的一审程序(一)审理前的准备1、组成合议庭:由审判员或人民陪审员组成,3人以上单数,至少有一审判员,审判长由审判员担任。2、交换诉状:原告的起诉状;被告的答辩状法院应在立案起5日内发送起诉状副本及应诉通知书给被告;被告在收到应诉通知书后10天内提交答辩状及作出具体行政行为的证据和依据。 (被告不提供或无正当理由逾期提供证据、依据的,应当认定具体行政行为没有证据、依据。不提

15、供答辩状的不影响案件审理。)法院在收到答辩状后5日内将副本发送给原告。有第三人的按照上述规定发送起诉状及答辩状副本。3、审查诉讼文书及更换、追加当事人 应使案件处于适审状态26(二)开庭审理1、庭审方式:(1)公开开庭(涉及国家秘密、个人隐私的除外)(一审不得书面审理)(2)不得调解(行政赔偿和附带的民诉除外)*行政机关在审理期间自行改变具体行政行为的,应书面告知法院。272、庭审程序开庭准备:开庭前3日,传唤、通知参加人开庭: A、由审判长宣布开庭:告知权利义务; 询问是否申请回避:谁申请?事由?谁决定?不服复议?(*审判人员的回避:法院院长决定。其他人员的回避:审判长决定。当事人对驳回申请

16、的决定不服的,可向该法院自身复议一次,3日内作出复议决定。复议期间,该法官不停止对该案件的工作,) B、法庭调查:证据调查(事实问题)法律适用 C、法庭辩论:法律适用、事实 D、合议庭评议:不公开(评议过程) E、宣判:当庭宣判;定期宣判 F、审理期限:立案之日起3个月内作出一审判决:须延长的,直接报高院批准;高院要延长的,报最高法院批准)283、对妨诉行为的排除强制措施:训诫;责令具结悔过;罚款;司法拘留 (15日以下) 罚款、司法拘留由院长决定。 不服罚款、司法拘留决定的,可向上一级法院申请复议一次。29四、二审程序(上诉审程序)(一)概念:(二)上诉及其受理1、上诉:(1)期限:判决:1

17、5日内上诉。裁定:10日内上诉(可上诉的裁定:不予受理、驳回起诉、管辖权异议)(2)途径:上诉状(通过原审法院提出上诉或直接向二审法院提出)。(3)主体:当事人(即原审的原告、被告、第三人)2、受理:由原审法院主持交换诉状(上诉状及答辩状),并报送二审法院(5日内)若二审法院收到上诉状的,应在5日内发送原审法院,并由原审法院主持交换诉状,再报送二审法院。30(三)二审案件的审理1、审判组织:全部由审判员组成合议庭2、审判方式:可以书面审理(不开庭,仅审查上诉状与答辩状以及一审案卷材料。 一般对一审裁判适用法律错误的,二审可书面审理。对事实不清的一般应开庭。)3、审理对象:全面审查既审理原审法院

18、裁判过程的合法性,又审理具体行政行为的合法性。对具体行政行为的审查不受上诉范围的限制,要进行全面审查。(不同于民诉)4、审理期限:收到上诉状之日起2个月内作出终审判决。31五、再审程序(审判监督程序)(一)概念:(二)条件:1、主体条件:2、法定理由条件(释72条)(三)程序:先裁定中止原裁判执行。 审理程序: 视原生效裁判是一审还是二审分别适用一审或二审程序32六、行政诉讼中的基本规则与制度(一)证据制度(行诉法、证据规定、若干解释)1、证据的概念与种类种类:(行诉法31条): 书证(书面所记载的内容)、物证(物理特征)、视听资料、证人证言、当事人陈述、鉴定结论、勘验笔录和现场笔录(行政诉讼

19、特有)2、举证责任:法律对当事人之间举证义务的首次分配。若该当事人无法举证,则应承担败诉风险。(1)被告承担举证责任。行诉法32条、证据规定第1条(2)举证内容:具体行政行为的证据(事实)、依据(规范性文件)33(3)例外:原告承担举证责任(释27条,证据规定第4条)证明起诉符合条件,但被告认为起诉超期的除外在起诉被告不作为的案件中,证明其提出申请的事实在一并提起的行政赔偿诉讼中,证明因受被诉行为侵害而造成损害的事实其他事项。343、举证的要求(证据规定10-21条)4、证据的收集(1)当事人收集被告在诉讼过程中不得自行收集证据(行诉法33条) (2)法院收集(调取)(释29条)及其条件5、证

20、据的核实(1)当事人质证(证据规定35-40条)(2)证人作证(证据规定41-43条(3)执法人员作证(也是一种证人作证、证言)(证据规定44条)6、证据的认定(采信)(1)证据合法性判断(证55条)(2)证据的真实性判断(证56条)(3)证据的排除(证57条)(4)证明效力(证)63条35(二)法律适用规则(行诉法52、53条)1、依据法律、法规:法院无权决定法律法规的合宪性、合法性,应直接适用。(若认为与上位法相抵触,应报有权机关处理或根据冲突规则处理)2、参照行政规章:对规章可进行有限的审查,合法的应予适用,不合法的,不予适用,直接适用有效的法律法规。但法院不得撤销违法的规章。(法院不得

21、对抽象行政行为进行审查和处理。)3、其他规范性文件:法院可以进行审查,合法的一般应予适用。 若适用,可以在裁判文书中引用。*适用司法解释的,应当在裁判文书书中直接援引(行诉法解释62条)(三)撤诉制度:概念、种类、后果。(四)缺席判决制度:概念、适用条件。(五)程序延阻1、延期审理(决定)2、诉讼中止(裁定)(释51条)3、诉讼终结(释52条)(六)合并审理(七)行政附带民事诉讼:行诉法未直接规定。36第六章 判决、裁定与决定及其执行一、判决(一)概念:实体问题结论性决定(二)种类:1、一审判决(1)维持判决(维持原具体行政行为):原行政行为合法(证据确凿 ;适用法律、法规正确 ;符合法定程序

22、)(2)撤销(或部分撤销)并重作判决:具体行政行为违法:(A、主要证据不足 B、适用法律、法规错误 C、违反法定程序 D、超越职极 E、滥用职权)*重作判决:“禁止反复”(行诉法55条):“不得以同一事实理由基本相同”可以指定期限。(3)履行判决:行政不作为违法(一般应指定履行期限)(4)变更判决:限于行政处罚显失公正(有限变更)*不得加重处罚,但利害关系人同为原告的除外(禁止不利变更)*法院不得对行政机关未处罚的人直接给予处罚。37(5)驳回原告诉讼请求判决:(与维持判决之关系)适用情形:起诉被告不作为理由不能成立;行政行为合法但有合理性问题;行政行为合法但因法律政策变化需要变更或废止的;其

23、他情形。(6)确认判决(合法/违法,有效/无效)适用情形:不作为案件中判决履行已无实际意义违法行政行为不具有可撤销内容行政行为依法不成立或无效(7)情况判决:行政行为违法,但若撤销将会给国家利益或公共利益造成重大损失的,应确认其违法但不予撤销,并责令行政机关采取相应补救措施,造成损害的责令其赔偿。(释58条)382、二审判决与裁定(行诉法61条)(1)判决:驳回上诉,维持原判(2)改判:(撤销原判后,罗列新的判决内容)(3)裁定:撤销原判,发回重审。 (原审事实不清、证据不足或违反法定程序时) 重审适用一审程序,审理判决后仍可上诉(确保当事人的上诉权)。原审法院应另行组成合议庭审理。39注意:二审改变原审判决的,应同时对被诉的具体行政行为作出判决。二审法院认为原裁定错误的,应裁定撤销原裁定,指令原审法院审理或自行审理。二审法院裁定发回重审的,原审法院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