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心理学讲义记忆与学习_第1页
实验心理学讲义记忆与学习_第2页
实验心理学讲义记忆与学习_第3页
实验心理学讲义记忆与学习_第4页
实验心理学讲义记忆与学习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实验心理学讲义记忆与学习章节内容第一节 记忆与学习的传统研究 第二节记忆的类型 第三节 内隐记忆 第四节 内隐学习第一节 记忆与学习的传统研究 一、记忆的早期研究 (一)艾宾浩斯和节省法研究 有关人类记忆的实验研究开始于德国心理学家艾宾浩斯,1885年他出版了著作记忆,首次用实验研究对记忆的一些问题进行了探讨。无意义音节材料与节省法 其中,OL为初始遍数,RL为重学遍数 遗忘曲线 (二)巴特莱特和再生实验 英国心理学家Bartlertt认为,采用无意义音节作为学习与记忆的材料来避免已有知识经验的影响,会把实验完全限制在人为的环境中,缺乏现实意义。 1932年巴特莱特发表了记忆:实验社会心理学的

2、一项研究,将日常生活中的记忆特征作为研究的主要内容,使用民间故事、描述性散文段落和图画等有意义的材料进行研究。 他的研究主要包括了两种方法:一种是重复再生,另一种方法是系列再生。巴特莱特的系列再生实验结果 系列再生过程中个体记忆变化的趋势 1、习惯性表征变形 2、精心组织(逐渐变形、简单夸张)3、简单化 4、命名 5、保存细节 因此,巴特莱特指出,任何的学习和记忆都是在我们已有图式(即在我们过去经验中形成的信息分类的方式)的基础上进行的。 Bartlertt研究的意义 巴特莱特所强调的记忆研究应使用有意义的材料,以及如何在现实生活情境中研究记忆的问题,实际上涉及了记忆材料的文化背景因素。这充分

3、表明,拥有不同经验的人在解释、记忆、回忆相同材料时的方式是非常不同的。 (三)我国心理学家的研究 曹日昌(1963)的研究发现,记忆所表现出来的变化大致可以分为: (1)简略、概括 (2)完整、合理 (3)详细、具体 (4)夸张、突出 在对遗忘曲线进行研究中,发现不同的记忆测量方法得出的遗忘曲线各有不同。 应用不同的记忆测量方法得出的遗忘曲线 二、学习的早期研究 (一)巴甫洛夫的经典性条件反射研究 中性刺激+无条件刺激(一起出现多次)中性条件出现,分泌唾液(二)斯金纳的操作性条件反射研究 操作性条件反射遵循效果律原则,即:如果一个操作反应发生后紧接着给予强化刺激,则该操作行为再次发生的可能性就

4、会增加。与经典条件反射不同,操作性条件反射着重考察行为结果对行为本身的促进或促退作用。 正强化与负强化、消退、行为塑造 三、记忆与学习研究的传统方法 传统上对记忆和学习的研究,都是以评价学习和记忆的结果-新知识的保持-为核心的,具体评价方法分成回忆法和再认法两类。(一)回忆法 主要包括系列回忆、对偶联合回忆和自由回忆。1系列回忆 在系列回忆中,要求被试按照先前呈现的顺序对材料进行学习和回忆。学习或记忆的效果通过被试正确回忆出的每个系列位置上的项目数量或错误的数量来进行测量。 1系列回忆 影响系列学习和回忆的最主要因素是每个项目在系列刺激材料(如词表)中的位置,系列中开始位置和结束位置的项目通常

5、学习得快一些、错误少一些,而中间位置的项目学习起来则难得多。(首因与近因效应)两种速度呈现下的系列学习曲线 2对偶联合回忆 对偶联合法是由Calkins于19世纪末提出的。该方法可分为检验法 和预期法。 研究表明,学习材料越有意义,就越容易记住,并且这一点对于与刺激项目配对的反应项目而言更显突出。另外,词的具体性、刺激物的相似性等都会影响回忆的效果。因此,在对偶回忆法实验中,刺激材料和配对是极其重要的变量。对偶联合回忆的检验法 对偶联合回忆的预期法 3自由回忆 与系列回忆不同,在自由回忆中,被试无须回忆呈现顺序,只要能够回忆出呈现过的材料即可。 研究表明,尽管在自由回忆中,被试可以以任意的顺序

6、回忆单词,但仍可以发现实验中存在系列位置效应;其次,被试在自由回忆过程中会采用一定的策略来帮助学习和记忆;最后,被试还会试图对词表中的项目进行组织,重新排序以促进提取,并使自由回忆的顺序表现出一定的结构。 自由回忆的系列位置曲线 (二)再认法 在再认法中,通过向被试同时呈现学习过的材料和未学习过的干扰材料,让他们判断是否是先前学习或记忆过的,以此来考察先前学习过的材料是否能够被正确地觉察出来。 再认测验通常有两类。一类为是/否再认测验;另一类为迫选再认测验。但无论采用何种方法,都会受到猜测因素的困扰。 第二节 记忆的类型 一、感觉记忆、短时记忆与长时记忆 1968年, Atkinson和Shi

7、ffrin提出了记忆的多存贮模型(The Multi-store Model of Memory)。该模型把记忆看作是一个系统,按照信息在系统内储存的时间可以划分为三个不同的子系统:感觉记忆(或瞬时记忆)、短时记忆和长时记忆。 三个子系统在信息的贮存量、保持时间、贮存形式(或通道)、提取方式、遗忘规律,以及在信息加工过程中所处的位置等许多方面均存在不同。 记忆的多存贮模型 (一)感觉记忆 感觉记忆(sensory memory)指感觉刺激停止之后所保持的瞬间映像。由于它的作用时间极其短暂,似乎只有瞬间的贮存,因而又可以称为瞬时记忆。 感觉记忆最突出的特点在于,它的容量几乎容纳了所有进入感觉器官

8、的信息,但是保持时间只有0.53秒。这一特征是由Sperling (1960)的部分报告法实验揭示出来的。 感觉记忆信息的编码完全依据刺激的物理特性,具有鲜明的形象性和单一性。(二)短时记忆 在瞬间记忆中被注意到的极少量信息会进入到信息加工的第二阶段-短时记忆(short-term memory,STM)。 短时记忆是指在刺激作用终止后,对信息保持到十几秒直至一分钟左右的记忆,它是信息从感觉记忆通往长时记忆的一个中间环节或过渡阶段。 短时记忆对信息的贮存具有暂时性、动态性和操作性的特点。相对于感觉记忆来说,短时记忆容量十分有限,一般为72个组块(chunk)。 (二)短时记忆 短时记忆的编码主

9、要以听觉编码为主,即以听觉的(Auditory)、口语的(Verbal)、言语的(Linguistic)联合编码(AVL单元编码)为主,但也有视觉编码(如Aa对实验),尤其是汉字短时记忆更具有明显的视觉编码机制(莫雷,1986)。(三)长时记忆 短时记忆的保存时间一般只有一分钟左右。要使信息保持更长的时间,必须通过复述,使信息进入长时记忆(long-term memory,LTM)。 长时记忆和短时记忆的首要区别在于:它的容量几乎是无限的,其记忆痕迹最长可以保持一生。其次,长时记忆和短时记忆的干扰因素也有所不同。归 纳二、内隐记忆与外显记忆 按照记忆的意识性标准,格拉夫和沙赫特(Graf和Sc

10、hacter,1985)首先提出了外显记忆和内隐记忆的区分,认为外显记忆(explicit memory)是通过有意识的直接测试表现出来的,而内隐记忆(implicit memory)是通过对记忆的无意识的间接测试表现出来的。 内隐记忆与外显记忆之间的主要区别(一)个体差异对内隐与外显记忆的影响不同 个体差异对外显记忆的影响十分明显,而对内隐记忆的影响却相对不明显。(二)学习和测验阶段感觉通道的改变对内隐和外显记忆影响不同 学习阶段用听觉方式呈现材料,测验阶段用视觉方式呈现材料,使以单词辨别为指标的内隐记忆成绩显著降低,而对以再认为指标的外显记忆则没有影响。(三)内隐和外显记忆的加工特点不同

11、材料编码时更注重有意义的概念加工,则外显记忆的成绩将提高;材料编码时更注重知觉过程的匹配程度,则内隐记忆的成绩将提高。三、前瞻记忆与回溯记忆 前瞻记忆(prospective memory)是指对于未来要执行的行为的记忆,即对于某种意向的记忆。 回溯记忆(retrospective memory)指的是对于过去所发生事件的记忆。主要研究成果(了解)(一)成功的前瞻记忆需要回溯记忆 Einstein和McDaniel(1990)指出成功的前瞻记忆的两点要求:记住发生了什么事(包括过去的行为和特定的目标事件);记住必须要在将来特定的时间执行某个行为或是对特定的目标事件做出反应。前者包含了回溯记忆成

12、分,而后者不是。说明成功的前瞻记忆需要回溯记忆。证据:艾尔德曼和伯吉斯的神经生理学实验 (二)单向实验性分离的假设 单向实验性分离假设是指,可以找到某种只影响前瞻记忆而不影响回溯记忆的变量,但却找不到另一种只影响回溯记忆而不影响前瞻记忆的变量。 沙利思和伯吉斯(1991)的实验表明,前瞻记忆的损伤不一定是由回溯记忆的损伤导致的。 (三)薄弱的多重系统(multiple memory system)假设 尽管单向实验性分离部分地支持了前瞻记忆和回溯记忆可能属于多重系统的假设,但是由于实验性分离只在一个方向上得到了证实,因此,这种假设的基础很薄弱。如果可以找到另一种只影响回溯记忆,但不影响前瞻记忆

13、的变量,那么这种多重系统假设才会更加确定。支持:考科伯克(Cockburk,1995)的病例结果 四、错误记忆与真实记忆 错误记忆(false memory)是指错误地声明一个以前未呈现过的词或从未发生过的事曾经出现过。 真实记忆(veridical memory)则是指正确地报告出曾经呈现过的词或发生过的事。错误记忆与真实记忆之间的比较(一)实验程序的相似性 DRM实验程序与传统的真实记忆研究程序类似,均为先学习,后回忆和再认。只不过研究中借助了不同的因变量指标来揭示记忆的不同侧面。 (二)理论解释的共通性 一些错误记忆的理论模型,如内隐激活反应理论和模糊痕迹理论,同样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解释

14、真实记忆。(三)神经生理过程的一致性 PET 、fMRI 和ERP的研究均未发现错误记忆和真实记忆的神经生理过程有明显不一致之处(四)共同的影响因素 词表容量、呈现方式、间隔时间、测验效应、重复学习、年龄因素、健忘症患者、词表特性等。五、元记忆与客体记忆 元记忆和客体记忆的划分,是按照记忆加工和控制的层面来进行的。 客体记忆是对信息的编码、贮存和提取等加工过程。 元记忆则反映人类记忆的独特特征,即对自己的记忆活动所进行的了解和控制,是个体所具有的与自己的记忆活动有关的信念及监控系统,是人对自己记忆系统的认知。EOJ:指在识记前,对所要识记项目的难易程度作出的预见性判断。JOL:指对当前已识记过

15、的项目,在以后测验中成绩的预见性判断。FOK:指对当前回忆不出的项目,但又有“知晓感”的项目,在以后测验中成绩的预测性判断。(一)元记忆的理论假设(了解) Nelson和Narens(1990)指出,人类的认知过程并不是一个单一的水平,而应区分为两个水平:元水平(meta level)和客体水平(object level),这两个水平各具特点又相互联系。 依据元水平与客体水平之间信息流方向的不同,记忆的信息加工存在两种关系和作用,即控制和监测。 (二)元记忆与客体记忆的关系 监测与控制的交互作用方式第三节 内隐记忆 内隐记忆是指人们不能够回忆其本身,却能在行为中证明其事后效应的经验(Roedi

16、ger,1993)。 内隐记忆的根本特征是被试并非有意识地知道自己拥有这种记忆,但它可以在对特定任务的操作中自然地表现出来,并且这种任务的操作不依赖于被试对先前经验的有意识恢复。 一、内隐记忆的提出 (一)启动效应的研究 启动效应(priming effect)是指由于近期与某一刺激的接触而使对这一刺激的加工得到易化。 种类:重复启动和间接启动 在启动研究中,最常用的测验方法有词汇确定、词的确认以及词干或词段补笔。 (二)遗忘症的研究 1968年,英国神经心理学家沃林顿和韦斯克兰茨首先在对遗忘症患者的启动效应研究中发现了内隐记忆现象。 研究表明,当使用词段或其他线索时病人是否表现出正常的保持取

17、决于测验的内隐或外显的性质。当给予被试外显的指导时,其测验成绩就会受到破坏;而当给予被试内隐的指导时,病人就可以表现出与正常被试同样程度的启动。 二、内隐记忆的理论解释 (一)多重记忆系统说 多重记忆系统说(multiple memory system)认为记忆是由多个不同的子系统所组成,而每个子系统又都由若干特定的加工过程组成。 在多重记忆系统理论看来,内隐记忆和外显记忆就分别代表了记忆的两种不同子系统。 (二)迁移适当加工理论 由罗迪格等(1990)提出的迁移适当加工理论认为,内隐记忆与外显记忆并非是不同的记忆系统,而是一个单一的记忆系统。记忆实验研究所观察到的实验性分离现象,反映的只是测

18、验所要求的加工过程不同而已,并不说明机能独立的两个不同记忆系统的存在。记忆测验应由测验中参与的心理加工类型来区分,这些加工过程是概念驱动过程和知觉驱动过程两类。外显记忆测验要求的是概念驱动过程,而内隐记忆测验要求的是材料驱动过程。迁移适当加工理论对正常被试在直接和间接测验间的许多分离现象提供了较好的解释。 三、内隐记忆的实验方法 (一)分离逻辑的方法学含义 分离逻辑认为,可以找到某些指标以对应于内隐记忆;同时又找到另一些指标以对应外显记忆。由此发展出两类测验-直接测验和间接测验。 直接测验都在指导语上明确要求被试有意识地回想他们经历过的某些事件并把它们从记忆中提取出来;间接测验在指导语上不要求

19、被试有意识地提取过去学习的信息,而是通过他们在一些特定任务上的表现来间接推断被试是否对某些信息拥有记忆。 (一)分离逻辑的方法学含义如果同一自变量使不同测验任务有不一致或类似的结果,就可以据此推测完成这些不同测验任务的心理状态和过程之间存在差异或类似。因此,当直接测验和间接测验结果相反时,就能推断内隐记忆和外显记忆是不同的心理过程。实验性分离就其特点而言包括四种类型:单一分离、非交叉双重分离、交叉双重分离和双向关联。 (二)任务分离中的间接测验 1. 词干补笔 词干补笔(word-stem completion)是指被试学习一系列单字后,测验时提供单字的头几个字母,让被试补写其余几个字母而构成

20、一个有意义的单字。 补笔的另一种形式为残词补全(word-fragment completion),是让被试学习一系列单字后,把缺一些字母的残词填上适当的字母而成为有意义的单字。 内隐记忆的效应:用上述测验中所表现出来的启动的量来衡量补笔测验材料示例 2. 知觉辨认 知觉辨认(perceptual identification)是指在实验中,被试首先学习一系列单字,然后要求在速示条件下(如30毫秒)对学过的单字以及另外一些未学过的单字进行辨认。知觉辨认的另一种变式为模糊字辨认(word fragment identification),是指在测验时所呈现单字的字母很模糊,要求被试辨认是什么字。

21、 雅各比的分离实验实验条件: 条件一为无上下文,要求被试加工字的字形; 条件二为有上下文,要求被试加工” 字的意义; 条件三为产生,是条件一和条件二的结合,要求被试既加工字形,也加工意义。测试方式: 三种条件下,被试的一半是用直接测量方法测验-再认;另一半则用间接测量方法测验-知觉辨认。实验结果: 当用直接测量的方法来测量时,产生条件下的击中概率最高,有上下文条件次之,无上下文条件最差;而用间接测量方法得到的结果与此恰恰相反,表现为无上下文条件下击中的概率最高,有上下文条件次之,产生条件最差。两种方法所得到的实验结果正好相反。 (三)从任务分离到加工分离程序 大多数记忆任务均包含不同程度的意识

22、与无意识加工。因而,从测验间比较对有意识和无意识加工成分分离如何分离在一个记忆任务中可直接观察到的意识与无意识成分的贡献(加工分离程序思路)加工分离程序依赖的基本假设(1)意识性提取和自动提取是彼此独立的加工过程,这是加工分离程序的核心;(2)意识性提取在包含和排除测验中的性质是一样的;(3)自动提取在包含和排除测验中的性质也是一样的。(4)意识性提取的操作表现为全或无(要么能再认,要么不能再认,不存在出错的情况);而自动提取则是有对有错的。即那些通过意识性提取获得的信息不仅能被主动地报告出来而且也能被主动地排除掉。 加工分离程序 加工分离程序提供了两种测试条件。在第一种条件下,意识成分和无意

23、识成分共同促进作业成绩,因而它们的关系是协同关系,这种测试条件称为包含条件;在第二种条件下,意识成分和无意识成分对作业成绩的影响正好相反,因而它们的关系是对抗关系,这种测试条件称为排除条件。 雅各比等(1993)的实验表明,学习阶段的加工深度能影响意识性提取的概率,却对自动提取的概率影响不大。 对加工分离程序的评价 加工分离程序将意识性提取与自动提取看作两种独立的加工过程,从实验逻辑上结束了对直接测验和间接测验分离的依赖,并在一定程度上摆脱了分离逻辑所面临的直接和间接测验存在记忆任务的内部心理加工过程不纯净的问题,取而代之的是设定两种测试条件:意识过程与无意识过程的“协同”条件(包含测验条件),以及意识过程与无意识过程的“对抗”条件(排除测验条件)。通过计算,就能够将混合于各种任务之中的意识成分和无意识成分分离出来。 加工分离程序在体现了对抗逻辑的思想的同时,为分离自动的和意识控制的记忆加工提供了一个有效的途径。 第四节 内隐学习 内隐学习是有机体通过与环境接触,无目的、自动地获得事件或客体间结构关系的过程。一、内隐学习的特征 1自动性:内隐学习会自动地发生,无需有意识地干预和探索规则的努力。 2抽象性:内隐学习往往不依赖于刺激的表面物理形式,而能够抽象出事物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