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化我国财政税收体制改革研究分析 税务管理专业_第1页
深化我国财政税收体制改革研究分析 税务管理专业_第2页
深化我国财政税收体制改革研究分析 税务管理专业_第3页
深化我国财政税收体制改革研究分析 税务管理专业_第4页
深化我国财政税收体制改革研究分析 税务管理专业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目 录 HYPERLINK l _Toc16575 摘要1 HYPERLINK l _Toc11910 Abstract1TOC o 1-2 h u HYPERLINK l _Toc483300052 第1章 绪论 PAGEREF _Toc483300052 h 3 HYPERLINK l _Toc483300053 1.1 研究的背景、目的和意义 PAGEREF _Toc483300053 h 3 HYPERLINK l _Toc483300054 1.2 研究思路和方法 PAGEREF _Toc483300054 h 5 HYPERLINK l _Toc483300055 1.3 国内外研

2、究现状 PAGEREF _Toc483300055 h 6 HYPERLINK l _Toc483300056 第2章决定一国财政税收体制的基本因素分析 PAGEREF _Toc483300056 h 9 HYPERLINK l _Toc483300057 2.1 政治和历史因素 PAGEREF _Toc483300057 h 9 HYPERLINK l _Toc483300058 2.2 经济体制因素 PAGEREF _Toc483300058 h 10 HYPERLINK l _Toc483300059 2.3 公共需要因素 PAGEREF _Toc483300059 h 11 HYPER

3、LINK l _Toc483300060 第3章我国财政税收体制的历史沿革 PAGEREF _Toc483300060 h 13 HYPERLINK l _Toc483300061 3.1 高度集中型“统收统支”财政体制 PAGEREF _Toc483300061 h 13 HYPERLINK l _Toc483300062 3.2 “统一领导、分级管理”型财政体制 PAGEREF _Toc483300062 h 14 HYPERLINK l _Toc483300063 3.3 “分级包干”型财政体制 PAGEREF _Toc483300063 h 16 HYPERLINK l _Toc483

4、300064 3.4 分税制财政体制 PAGEREF _Toc483300064 h 17 HYPERLINK l _Toc483300065 3.5 从历史中借鉴经验 PAGEREF _Toc483300065 h 18 HYPERLINK l _Toc483300066 第4章我国现行财政税收体制存在的主要问题 PAGEREF _Toc483300066 h 20 HYPERLINK l _Toc483300067 4.1 事权与支出责任不匹配 PAGEREF _Toc483300067 h 20 HYPERLINK l _Toc483300068 4.2 转移支付体系不健全 PAGERE

5、F _Toc483300068 h 21 HYPERLINK l _Toc483300069 4.3 税制结构不合理 PAGEREF _Toc483300069 h 21 HYPERLINK l _Toc483300070 4.4 预算管理体制缺乏科学性 PAGEREF _Toc483300070 h 24 HYPERLINK l _Toc483300071 第5章改革我国财政税收体制的主要措施 PAGEREF _Toc483300071 h 25 HYPERLINK l _Toc483300072 5.1 合理划分中央与地方的事权与支出责任 PAGEREF _Toc483300072 h 2

6、5 HYPERLINK l _Toc483300073 5.2 完善转移支付体系 PAGEREF _Toc483300073 h 26 HYPERLINK l _Toc483300074 5.3 提高直接税在税制结构中的比例 PAGEREF _Toc483300074 h 26 HYPERLINK l _Toc483300075 5.4 改进预算管理体制 PAGEREF _Toc483300075 h 27 HYPERLINK l _Toc483300076 参考文献 PAGEREF _Toc483300076 h 28深化我国财政税收体制改革研究摘要:我国的财政税收体制改革从实施至今,已经顺

7、利地完成了财政支出体制和预算管理体制的优化,并且将税收制度进行了转型升级,很大程度上推动了我国的市场经济的发展。税收收入作为国家财政非常重要的构成部分,同样也是保障国民收入的合理分配的制度,保证社会公共资源能够实现合理配置而实施的制度体系。我国的市场经济有的时候会被财政税收体制存在的问题影响,使其在发展道路上遇到一些问题,这就需要我们积极地探索如何深化我国财政税收体制改革。本文通过对分税制和央地关系的理论研究,综合运用多种分析方法,回顾我国财政税收体制改革的历史,从财政税收体制改革的各个历史阶段来进行分析,总结出历史的经验教训,适当地进行借鉴和反思,与我国现行的财政税收体制存在的问题进行综合对

8、比,深入挖掘深化财政税收体制改革的远大意义,进而探索如何深化财政税收体制改革,提出在这方面有建设性的意见。关键词:财政税收;体制改革;央地关系Deepen reform of the fiscal and tax system in our countryAbstract :Since the implementation of financial tax system reform in our country, has successfully completed the optimization of fiscal expenditure system and budget manage

9、ment system, and the tax system has carried on the transformation and upgrading, greatly promoted the development of market economy of our country. Tax revenue as an important part of national finance very, is also a guarantee of national income distribution system, guarantee the social public resou

10、rces to realize reasonable configuration and implementation of the system. The market economy of our country are sometimes affected by financial problems existing in the tax system, some problems in the development, which requires we actively explore how to deepen the reform of the financial tax sys

11、tem in our country. This article through to the study of the theory of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governments and the central, the integrated use of various analysis methods, reviews the history of fiscal and tax system reform in our country from all historical stages of the fiscal and tax system refo

12、rm for analysis, summed up the historical experience and lessons, properly for reference and thoughts, and the problem of the existing financial tax system in our country comprehensive comparison, in-depth excavation of the fiscal and tax system reform deepening and great significance, and then expl

13、ore how to deepen the financial reform of tax system, puts forward constructive opinions in this respect.Key words: Fiscal levy;System reform; Central to relationship第1章 绪论1.1 研究的背景、目的和意义1.1.1 研究背景财税管理部门2015年曾发布过一份预算报告,在这份报告中曾对本轮财税体制改革的改革情况做过如下总结:“财税体制在其改革的过程中,已经取得了相当重要的进展。一是在预算管理制度方面取得了本质性的、实质的改革进展

14、。二是税制改革的过程秩序井然、有条不紊的进行着。三是围绕着事权和支出责任,探讨建立出二者相互适应的制度,在国防、社会公共安全、食品药品的安全问题等领域做了重点的调查,明确划分这几个领域的事权和支出责任,使得财政税收体制改革在这一改革阶段取得了重要的战果。”。1这是一段切合实际的总结。跟预算管理制度改革、税收制度改革在改革实施过程中取得的成绩相比,本轮改革将重心放在调整央地关系上,不但任然停留在“研究”层次,而且获得的成果也只是“阶段性”的。站在今天的角度来看,将2016年5月发布的全面推行营改增试点后调整中央与地方增值税收入划分过渡方案2和2016年8月发布的关于推进中央与地方财政事权和支出责

15、任划分改革的指导意见3放在一起研究,因为前面一份方案是非定型的版本,后面一个指导意见是缩水的版本,能够得出,到今天为止,财税体制改革的三个方面的进展是非均衡的。对央地财政关系的重点财政体制改革进度相对滞后,是不容辩驳的事实。1994年的财政“分税制”改革是我国改革开放的历史进程中重要的一个环节,它重构了我国的财政体制格局,不仅是调动了地方政府改革的积极性,而且也使得中央政府有了必要的控制力。94年的税制改革使得中央和地方之间相互激励,相互竞争,共同进步。但是我国的经济也渐渐的展现出一些矛盾,地方政府一味地追求GDP,造成了经济增长的低效,也带来了很多的地方政府外债;财政预算外资金在很大程度上缺

16、乏必要的监督,衍生出了预算约束力不强的问题;财政关系方面中央和地方之间不协调,有些地方政府不愿意按照中央的指示去执行,导致了后来政策落实困难的情况;财政体制不能流畅地运行,经济改革不能继续深化,政策也不能贯彻执行,经济主体也很难凝聚改革动力。结合中国的历史、现状以及国外的经验来看,财政体制改革具有的综合性和重要性,使得它成为了现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过程中的重要一环。往后的改革过程中,财政政策既要刺激总需求,还要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进程中发挥协助的作用,从而促进经济发展动能顺利转换。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内容上,很重要的一个步骤是要将重点放在建设与经济体制层面下激励相容的体制,通过体制的作用使得国家可

17、以改变现在的供需结构,发挥经济的最大效用。要想实行结构性改革,就必须要求财政体制改变以往的关注点,不能像往常那样过度地关注短期需求侧管理,而应该将关注点放在经济的中长期发展中深层次问题。当前实施的财政体制,在预算管理、宏观调控、税制体系、中央和地方财政收支关系和中长期财政风险防范方面都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要求存在一定差距。也正是因此,财政体制改革应该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背景下有新的突破。41.1.2 课题研究目的本课题研究所预期得到的成果和目标是通过对分税制和央地关系的理论研究,在对我国财政税收体制改革的历史进行分析并且总结经验的基础上,深刻认识到改革财政税收体制的现实意义,然后积极地思考、探

18、索出深化财政税收体制的策略方法,最终出色的完成本次的毕业论文。1.1.3 课题研究意义我国现如今进入“十三五”规划时期,经济发展增速变缓,转型升级才可以继续挖掘经济的发展力。1994年税制改革到如今,已经20多年,现行税制明显不能适应现在的经济发展速度。我国的财政税收体制改革已经是箭在弦上,本文研究这个课题是因为其具有理论和现实双重意义:理论意义国家改革的步伐进一步迈进有一部分得益于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在改革力度持续加大的现状下,财政税收体制改革是深化市场经济改革的必经之路,是进一步完善我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制度的根本之道,从而实现经济体制改革的大业。虽然财政税收体制改革面临着一重又一重的困难

19、,但是深化财政税收体制改革可以起到破冰式的作用,可以进一步解放经济,发展生产力,实现共同富裕的终极目标。从先前已经实施的财政税收体制改革的历史来看,深化财政税收体制改革,可以在现有的财政税收体制基础上更加优化、更上一层楼,在推动财政税收体制转型、促进经济的发展、缩小全国的收入差距、优化全社会的资源配置、实现国家全面小康目标方面发挥重大作用。在从政府层面来看,财政税收体制的改革可以确保政府的财政收入,保证政府财政收支平衡,进而发挥财政政策的宏观调控作用。财政税收体制改革的创新、各级政府部门预算体制的完善、财政收支体制的改革对于建立健全财政税收体制起着重要作用,可以使得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能够保持

20、快速、高效、健康发展的趋势。2. 现实意义正值我国供给侧改革的趋势下,财政税收体制改革包括合理划分央地关系、政企和居民之间的关系、行政手段和市场秩序之间的关系等,同时还需注意体系建设,使得财政税收体制改革能够在供给侧改革的背景下发挥带头作用。政府部门正确、有效地实施财政税收制度,一方面可以避免陷入“中等收入陷阱”,另一方面可以建设有利于社会公平的财政体制。 1.2 研究思路和方法1.2.1研究思路1. 逻辑思路首先,从影响一国财政税收体制的基本因素出发,了解我国的政治历史、经济体制、公共需要对于我国财政税收体制的影响;其次,对我国的财政税收体制的历史进行梳理,了解清楚我国的财政税收体制改革的历

21、程,寻找经验教训;再次,从对财政税收体制改革的历史资料中找出其存在的一部分问题,缺乏的科学性、管理不到位这些问题;最后,从理顺合理的央地财政关系、完善转移支付体系、预算管理体制、财政管理体制四方面提出我国财政税收体制改革的主要措施。2. 技术路线本文遵循因素分析回顾历史沿革现状分析提出具体的改革思路的技术路线。1.2.2研究方法1. 文献研究法仔细研读国内5年内以及国外10年内有关财政税收体制改革、分税制和央地关系的核心期刊,熟悉了解财政税收体制改革的历史沿革和现状问题,全面掌握财政税收体制改革研究领域的主要学者及其观点,归纳其使用的研究方法并善加学习。2. 归纳推理法根据对各种现有财政税收体

22、制改革理论和文献资料的阅读、理解,结合现在的研究成果和结论,将现行财政税收体制改革研究中存在的不完善的部分总结出来,并分析深化财政税收体制改革所涉及的领域以及思考有哪些可以创新之处。3. 比较研究法首先,对国外若干国家的财政税收体制进行研究,分析比较其利弊;其次,对我国历史朝代中的财政税收体制进行回顾,对比分析现行财政税收体制的利弊;最后,将我国的基本国情和国外的国情进行比较,结合我国现行财政税收体制的问题提出有参考价值的建议。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1.3.1国外研究现状财政税收体制在国外的研究可以追溯到公共财政的理论渊源,主要分为四个理论:1. 亚当斯密-廉价政府论亚当斯密由于一本著作国富

23、论,是研究经济学的重要依据。书中非常细致地阐述了一个国家肩负的三项任务,包括提高分工的程度、增加资本和改善资本的用途;并且,他还在本书中创造性的提出了作为政府需要履行的三点义务,包括保护社会秩序安全和社会中的每个公民、加强社会中道路交通等基础设施建设和维护一些公用事业;在这基础上还点明了税收应当遵循的三项原则,那就是公平、确定简便和征收费用最小。2. 凯恩斯政府干预论英国的著名经济学家凯恩斯的理论主要阐述了市场失灵论、财政赤字的经济合理性、强调主动财政的积极作用和“财政学派”。当西方社会面临经济危机时,凯恩斯的想法是通过政府干预市场经济来弥补市场本身存在的缺陷,来达到刺激社会的有效需求,达到充

24、分就业的目标。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下,凯恩斯的这个想法是非常可行,有利于积极探索政府的职能,为当时资本社会解决经济危机,重新建设社会生产力有着重要意义。对于社会主义的中国来说还是有重要的借鉴意义,可以帮助我们认识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本身有着一些缺陷,政府仍需要使用行政的手段来引导市场经济的发展3. 布坎南公共选择学派公共选择学派的主张是站在市场失灵的角度,认为财政是公共部门经济,再来研究财政与公共物品的关系。研究的问题包括国家的理论问题、公共的投票规则问题、规范投票者的行为、政党存在的政治问题等等。4. 理查德.马斯格雷夫公共财政理论公共财政理论阐述了政府的三大经济作用和财政职能:稳定社会的经济、收

25、入分配的功能、实现资源的有效配置。在很大程度上,体制运转的效率以及财政收支的资源配置效率取决于财政体制。财政它从市场领域把目标转向公共领域,增加社会公共产品和福利的有效供给,符合市场经济的最本质、内在的要求。1.3.2国内研究现状我国的财政税收体制改革一直都在进行,专家学者也都努力探索符合我国国情并且能够很好的解决现在的体制所存在的问题的财政税收体制,想要让财政税收体制在全面深化改革的进程中发挥基础性和重要性的作用,希望进一步深化我国的财政税收体制改革。余红艳和沈坤荣(2016)用自己在财税方面的专业知识和丰富经验,对我国20年的分税制改革进行了客观公正地审查,分析分税制改革的经济绩效,进而得

26、出公平型财政体制将成为下一轮我国经济保持长期稳定增长的内在诉求。余丽生(2016)在结合营改增政策后,创造性地提出共聚改革、变压力为动力、不畏挑战、转危为机,让营改增的这次改革倒逼财政税收体制改革,成为改革的推动力。高培勇(2016)在分析本轮财政体制改革的进程中,强调发挥中央和地方两个积极性,切实落实的央地财政关系调整的事宜,要将预算管理制度改革、税收制度改革和财政体制改革三个方面的改革形成一个密切相关的统一体,使其改革的步调前行一致,可以发挥其在政治、社会、经济、民生、文化方面的作用。高培勇(2016)在研究分税制基础上的税收征管体制改革一文中,通过研究深化国税、地税征管体制改革方案所传达

27、的主要精神,联系国家治理现代化的相关进程,得出三个重要改革信息:“合作”非“合并”,国地税分设的现状不会变,也不能变;“分税”非“分钱”,分税制财政管理体制依托的基础不会变,当然也不能变;“两个积极性”非“一个积极性”,央地财政关系调整的基调不会变,也不能变。刘尚希(2016)在理顺央地财政关系一文中,指出央地财政关系所包括的三个要素:财权、事权和财力,结合我国的基本国情、政治架构提出本轮财政体制改革的一个远大目标是实现事权与能力的相互适应,使得财权和事权能够在相关的职责划分方面相匹配,中央与地方在事权和支出责任方面相适应,从而完善中央与地方的分级治理架构。1.3.2总结综合我国国内现有的文献

28、资料可以看出,国内学者已经明确深化财政税收体制改革势在必行,也肯定了其对于经济稳定、优化资源配置、调节居民收入差距的作用。财政税收体制改革作为目前经济改革的重中之重,有其研究的必要性,也分析了目前我国财政税收体制不完善、存在的突出问题。在使用的方法上,更多地倾向于思路设计,少数学者也使用定量分析的方法。我国进入“十三五规划”时期,接下来的研究重点,应着重结合我国国情和现状,分析如何通过完善财政税收体制来更好地发挥其收入调节作用,如何通过政策设计和定量研究等方法提出更为详尽具体的解决措施。第2章决定一国财政税收体制的基本因素分析2.1 政治和历史因素2.1.1政治因素一个国家的国家性质、政治制度

29、会决定国家的财政税收体制。我国和西方各国在理解财政的本质问题上存在着一定的差异,因为我国和西方国家在国家性质上就有着本质的差异。我国是社会主义性质,所以国家分配理论是也是在这个基础上形成的,该理论主张社会发展到一定境界,自然而然的会出现社会私有制和各个阶级,在发展一段时间国家就会出现,财政也是在这种背景下产生的。西方国家的国家性质大部分是资本主义性质的,他们更倾向于相信在完全、充分的竞争条件下,市场经济可以进行自由地运行,从而实现资源的有效配置。但是自由的市场竞争不是依靠自身就能完成的,但是,市场自由竞争是非常困难的,想要仅仅依靠市场自身的力量,来实现社会的全部资源能够有效的利用,达到最高的使

30、用效率,即是帕累托最适合的状态,自由市场竞争无论在哪个领域不可能实现市场机制,政府的介入国家经济是必然的形式。在这个市场经济倾向的私有化中同样的时间,他一定是形式的典型的公共财政,公共财政的基础经济的经济。5国家分配理论认为国家履行公共功能的经济理论,重点纠正市场,两者之间的财务相关的一般协议机关和中央与地方的关系。当然,公共经济学的概念的引进使得公共财产的相关分析更加具体、直接。在市场经济的条件下,社会的每一个投资和满足消费者的需求的产品都有产品的性能。所有的产品,分公共和私有财产,是典型的分类。公共产品的定义,是西方经济学中所出现的,即“一个人对一种产品的使用,不会造成社会上其他人减少对该

31、商品的使用。”正是因为公共产品有着非排他性及非对抗性,也就是具有了共同消费性,政府需要提供一些市场不能或者无法提供的公共产品,因为市场在这种时候会出现市场失灵的状况。公共产品不仅仅包括国防、公共基础设施等有形资产,也包括很多具有广泛影响力的政策之类的无形的公共物品,如政府收入再分配的一类的事情。2.1.2 历史因素财政税收体制改革应该参考历史,中国历史上是重要的决定因素. 税制改革的历史研究可以为今后的我国的税制改革做出的正确决定。中国历史的税制改革,坚持国家的实践,这些改革经过努力探索,总结经验教训,在吸收的经验和教训的基础上,再一次进行税收制度的改革。北宋的王安石变法过程中,对于财政税收体

32、制改革坚持朝廷介入市场,造成了后来官家垄断市场,官员剥削百姓的现象,腐败之风盛行,改革的善意造成了民不聊生的现象,也就使得这次的财政税收体制改革以失败告终。明代张居正推行一条鞭法改革,在改革中集中测量国家的土地,将田赋和各种徭役换成银两来进行征收,分别摊销在田地上,全部征收银两,目的是增加收入,降低成本,简化税费服役。张居正改革被后世推翻,后代无家可归。明代后期财政十分脆弱,如脆弱的沙滩城堡,因为战争税收变得更加繁重,一条靴法之外又让百姓背上了重重的税负,明朝朝廷财政纪律俨然成了摆设。官员贪婪,达官贵人仗势欺人、饥民流亡,王朝未死财政先死。两个间隔500年的税收改革失败的原因是共同的,公共财政

33、制度的强制性税收、法治意识是天方夜谭,改革进程是腐败官员的公共资源的私有化进程,即使改革者有权威,即使在改革开始搜索,命运总是难以摆脱失败。这是因为改革以是封建权威为基础进行财政改革。今天,中国财政税收体制改革不应该是继续历史的“改革”,而应该成为最根本的、最具效果的制度变迁。所以国家税制改革会给后代一些经验教训,积极推进税制改革,才能顺应民意,顺应时代潮流,在促进经济发展方面发挥重要的作用。2.2 经济体制因素政府提供的公共物品,要听取公众的意见,接受公众的监督,严格执行法律的规定。这也正是我国抛弃建设型财政,选择现代公共财政的原因。我国1978年开始慢慢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随后国家对

34、财政管理体制进行一系列的重大改革。从建设型财政模式开始觉得往到公共型财政模式发展,这也是与我国当时的政治和经济生活紧紧联系。财政税收体制转变为公共财政在本质上是因为我国的经济体制发生了重要的变革。在资源配置的战场上,市场应该是一员大将,政府应当是起到军事的作用,为社会主义经济提供一些基础设施和公共的服务,做到引导和谋划的作用。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开始走中国改革开放的新的道路,开始发展商品经济,“建设型财政”被当时的一些专家学者看作是计划经济体制时期的“计划型财政”。“公共财政”这个概念是在理论和实践的基础上进行一次又一次地修改,一次又一次地批判所兴起的。失灵、市场外部性问题的解决以及在收

35、入分配等方面发挥政府应发挥的作用。 二十世纪80年代初,我国建立起以“分灶吃灶”为特征的一轮财政体制改革,紧接着在财政收入这个大蛋糕里面,国有经济能够占得的比重逐渐下降,非公经济所占的比重反而上升,这些正是我国的财政体制慢慢向“公共型”财政转变的标志。财政税收体制改革对于我国经济的发展是非常重要的,二者息息相关。1998年正式提出目标是公共财政体制的建立,我国财政体制改革在1994年税制改革的基础上更加加速。1999年以来,各级政府出台了符合公共财政要求的改革措施。2.3 公共需要因素公共财政的功能是在市场机制的基础上,提供公共社会所需要的产品,满足社会日益增长的公共需求。公共的需要是决定一国

36、财政税收体制的又一项重要影响因素,思考如何满足日益增长的公共需求是接下来实行财政税收体制改革要解决的重要问题。税制改革的深化,公共财政框架的建立,一是可以实现政府职能的转变,而是实现资源配置的优化,三是有利于公共服务水平的提高,四是促进依法行政,满足公共需求。财政有这一项本质属性,即“公共性”。我们这一代人肩负着历史的特殊使命,在制度改革的现在,要有着一定的高度,谨遵公共的原则,明确公共财政的基本要求,发展并且完善我国的财政学科体系。6从1978年的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结束算起,中国的财政税收体制改革已经不知不觉走过了30年。这期间,财政运行实践无和财政学学科建设两方面都有着十分重大的变化。这些

37、变化如果试图去从不同的角度和目的总结和整理,可以总结出规律,但如果你提取能够展现并标识30年来关于中国财政理论和实践根本的发展轨迹的关键词,那就只能是“公共财政”。其实,公共财政作为30年的使用频率高,对经济和社会生活影响深远的“新”的理念,不仅主导现有的中国财政学和财政的发展和改革进程,也是寄予了中国人民对与财政的发展厚望。可以说,过去的30年里,中国有关财政改革与发展都是在公共财政这条赛道上,有关财政学方面的学科建设等其他学术问题,可以归结为在公共财政这根主线上。正是因为各国的政治和历史、经济体制、公共需要各不相同,由此决定了各国的财政税收体制都独具特色。第3章我国财政税收体制的历史沿革3

38、.1 高度集中型“统收统支”财政体制3.1.1 实施背景国家的财政经济在建国初期存在着严重的困难。第一,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我们接手了官僚资本,掌握国家经济命脉,但是这却是一个烂摊子。第二,后期的一些战争也引发了一些新的问题,以49年为例,财政收入的一半以上用于军费支出。7当时的财政收入要确保解放战争的供给,交通的复苏,经济的重建。第三,常年的战争原因,使得这段时期城乡之间的物质交换变得非常的困难,交通经济等也是相当的不方便,税收更是少得可怜。加上当时的自然灾害,情况更是严重。第四,在历史的条件下,财政经济工作在各个解放区都是分开进行的,各自准备自己的货币,收支自理,这样的财政经济工作在封闭解

39、放区时期起到了重大的作用。但是,随着新中国成立,这样的分散型财政经济工作已不适应新的情形,所以进行了统一管理。后来出现了收入少,难以集中,入不敷出的窘境。3.1.2 基本内容中央政府统一财政后,迅速的做了一项决定“统一管理1950年度财政收支”。主要内容可以概括如下:只承认中央人民政府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唯一的、官方的财政管理机关,财政税收制度、国家预决算制度、财政收支程序、还有行政编制的人员数量,都必须由中央财政部来制定,然后经中央人民政府批准后实施。所有的公粮、税收,国有企业的折旧基金和利润,是中央人民政府所有。在那段时期,税收被各级政府看的十分的重,紧紧地将税收的权限握在手中,中央人民政府政

40、务院在那个时候也提出“全各级人民政府必须选取优秀的人员来承担税务工作的重大职责,并且委任最优秀的干部担任税务局长”。所有在仓库清理现场发现的物资以及战争时期缴获的物资,各种没收的财产,释接管的新解放城市的金银外币等一切资产都要上交中央政府,不得私自拥有,地方政府代为保管的也需要听从中央政府的命令。所有的预算支出由中央财政统一支付,地方政府的收入和支出没有联系,没有中央财政的指令,中央金库拒绝支付库款。财政支出原则首先是中央政府的费用后是地方政府的费用,首先是军事开支后是政务开支,由于没有按规定动用库款的,都必须受到惩罚。建立统一的预算、严格的财务审计制度和监督机制。一切收支活动都要在国家的预算

41、范围内,同时,还制定了库款的领取和报备程序。这段时期我国实行的税收制度基本上是高度集中的中央统收统支的财政制度,地方政府的权利受到很大的制约,只有一点点的财政灵活性,也就是一些附加的征收办法和征收标准,但是仅仅事项这些也需要经大区的政府批准后再次上报中央财政部备案。也就是说,当时地方政府所具有的财权是相当少的。此外,为了更好的使东北地区支援全国的财政经济,使用抽掉一些物资的方式来做到财政上的支援。这体现了高度集中的同时也考虑某些地区的特殊性。3.2 “统一领导、分级管理”型财政体制3.2.1 实施背景高度集中的经济体制的社会背景下,我国开始了经济的恢复时期,为了配合经济的恢复,中央制定了第一个

42、五年计划期间的财政体制。尽管当时进行了分级管理,下放了部分财权,但从整体来看还是相对集中的。为了实现我国的社会主义改造的目标,进一步推动当时国民经济的发展,1952年由党中央正式明确提出了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以及总任务。1953年,我国将财政管理从原来的中央、大行政区、省(市)三级管理,改为中央、省(市)、县三级管理。进一步下放财政管理权限。8前几年财经工作的总结,需要对进入建设时期以后财经工作进行一些研究。1953年8月由周恩来同志代表中央主持召开了全国财经会议,并且作了总结。“统一领导、分级管理”型财政体制的背景,一是在建国初期,选择实行初步的分级管理办法,制定的是高度集中的统收统支制度,可

43、以稳定和恢复国内财政、支援抗美援朝,也作出了巨大贡献。但是这项制度在实施的过程之中执行地太过死板,管控地太过严厉。二是国家财政集中必须的一笔资金,用来保证社会重要建设的需要,建立工业化和基础产业都需要的国家工业化。换句话说,也就是集中有限的财力使得建设方面可以起到重大的变化,来拉动国家的经济发展。3.2.2 基本内容探讨财政体制的会议上时,周恩来同志明确指出,在中央的计划和领导下,财政的制度、管理层次划分、责任预算方面必须通过明文规定,做出明确的划分,保证各级政府各司其职。国家统一实行三级预算制度,中央和地方按照轻重缓急、需要的时间、集中的程度等来进行财政预算的支出分配。9地方政府存在收大于支

44、的财政盈余,就需要上缴中央,而收小于支的地方则由中央补助。收入分类分成办法是1955年开始实行的,是初步的分级管理制度逐步发展而来的,它的主要内容是: 财政支出的划分基本上按照隶属关系中央预算有中央的企业、事业和行政单位的支出,地方预算有地方的企业、事业和行政单位的支出。2. 地方政府的预算每年需要由中央核定地方政府的预算提交中央来进行核定,核定通过后进行预算的执行,地方政府的财政支出需要按照收支的情况来进行划分,地方的固定收入和及固定比例分成收入按照制度的规定需要先行使用,如果这些收入不足支撑地方的支出,将由归属于中央划给的调剂收入再次进行弥补。分成比例按照一年时间来确定一次。3.地方的预算

45、收入若是存在超额完成的情况,还按原定的比例进行分成若是地方政府年终有预算费用的结余,可以不再上交,而是留作下年度继续使用。规定了五点使用的方向:第一,解决正在进行中的工程以及允许跨年度使用的经费问题;第二,省和各关于市总预备费的问题需要解决;第三,预算周转金需要补充或增列的,按实际结余的情况进行;第四,补充一部分地方企业的定额流动资金不足问题;第五,如果处理后有余额的一部分,也可以作为当地的支出处理,但须经财政部批准。3.3 “分级包干”型财政体制3.3.1 实施背景我国经历“十年动乱”,动乱结束后慢慢进入了新的历史时期,我们把这段时期成为转型期也可以说是改革开放时期,在转型期我国探索着将计划

46、经济体制慢慢的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过渡。在这一时期,国家主要是处理在计划经济体制的时期一些管的多管的死的问题,希望可以进行放权让利。财政体制改革是经济体制改革的非常重要的一环,从1980年起,我国开启了“划分收支,分级包干”体制的新篇章,也就是常说的“分灶吃饭”体制,分别在1985年和1988年对这一体制进行了后续的调整。使得各级政府在分级包干体制的背景下开始探索并建立真正意义的财政,这无疑增强了各级政府梳理财政关系,开源节流的积极性和责任心,使得财政收支更加公开、透明、阳光,方便了各级政府进行收支的统筹安排,充分运用地方的财政支出进一步发展本地区的社会政治经济文化事业。3.3.2 基本内容

47、1980年到1984年期间,我国实行的是“分灶吃饭”财政体制。1980年2月,国务院颁发了关于实行划分收支,分级包干的财政管理体制的规定10。其主要内容是: 明确分清中央和地方在财政收支方面各自的权利范围,即根据其性质、企事业单位之间的从属关系实施分类,分为中央固定收入、地方固定收入、中央与地方调剂分成收入。根据财政收支的划分范围,中央财政预算支出由中央直接管理;地方财政预算支出是由地方管理的。此外,中央有一部分专项资金,用于解决特定问题发生时预算的执行,如自然灾害救济,支持经济不发达区域经济发展发展的基金等专项拨款,补贴边境的基地建设等。确定合理的收支基数和调剂分成比例。基于上面的划分要求,

48、地方财政收入,以1979年的数据作为基准数,来确定支出包干的基本标准。地方固定收入首先用来抵顶地方支出基数,若是不够就用调剂分成收入来顶,然后与支出基数进行进一步的比较,存在收入大于支出基数的部分,需要按照固定的比例按照规定上交给中央财政,反之,不够的由中央财政发放补助。大包干地区、民族地区、北京、上海、天津不包括在上述体制中1983年至1984年,对这一系统进行了一系列的调整,用地方固定收入加上调剂分成收入的结果与支出基数做比较,开始实行比例包干。同时,将中央政府向地方财政所借的款项纳入地方包干基数,以此来减少地方财政的分成比例或数额。 3.4 分税制财政体制3.4.1 实施背景在党的十一届

49、三中全会以前,“统收统支”的财政格局是我国财政最基本的、最明显的体现。在三中全会结束以后,大力的推行以“财政包干”为重点的财政体制改革和税收政策调整,这一做法使得过度集中的“统收统支”体制遭到了重创,但是也使得地方的财力得到了扩大。然而,随着改革开发的持续深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地位也在不断的提高,财政体制所隐藏的弊端也随之慢慢暴露。11一是国家财力的分,难以平衡预算,中央的债务负担也是越来越沉重,国家财政在很长一段时间出现入不敷出的窘境,预算赤字也由1981年的25.5亿元,一度上涨至1992年的237.5亿元。多年来,借银行贷款透支,信贷资金的平衡受到影响,国家债务也在增加。二是财政的宏观调

50、控职能在这时弱化地相当严重,显得捉襟见肘。由于资金短缺,影响了财政履行职能的效率,农业、工业的基础设施等方面投入严重不足。三是财政分配体制关于分配的自责方面的细则制定不够合理,与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不协调,无法相互配合。国内外的企业流转税和企业所得税也因为不同的经济成分和经营方式而存在着差异。12税收制度的不合理,税收流失严重,分配制度上国家和企业承包办法不同,不利于企业公平竞争,但也限制了税收收入增长;四是财政在运行过程中出现了乱象。存在着不合理的财政体制、不规范的财政体制的背景下,有着严重的私自减免税甚至退税、包税现象,导致了严重的财政收入损失。3.4.2 基本内容分税制财政管理体制的内容非

51、常的多,概括起来的大致内容如下: 中央与地方事权和支出的合理划分13央地事权在分税制财政管理制度下进行的划分,规定国防、外交、中央的行政经费、国民经济结构调整、协调和开发区域经济、宏观调控的必要费用由中央财政主要负责,而本地区的政府支出和经济、文化等发展的支出由地方政府承担。2. 中央和地方收入的合理划分中央和地方政府的收入是按照税种进行划分。中央税包括关于维护国家的利益、财政实施宏观调控过程中所涉及到的税种;中央与地方共享税包括与经济发展有直接影响的税种;地方税是指适应地方征收的税种,这样的税收划分有益于地方税收收入的增长,完善地方的税种。3. 确定当地的收入比例的中央财政收益中央政府的税收

52、返还金额以1993年基数为准,是为了维护地方的既得利益,将改革的目标进一步落实。中央政府从地方政府能够取得的税收基数是根据1993年实际收入和地方财政改革和收入分配情况来确定的。为了保证地方政府的财力,中央从地方取得的税收基数要全额返还,并且将这作为今后中央给地方的税收返还基数。原体制内处理预算事项的原则得以确定为了成功实施分税制改革制度,在短时间内,原来的分配比例不变,在过渡期内逐步规范化,补贴地方的规定仍然照旧。 3.5 从历史中借鉴经验税制改革在经济改革过程中的地位举足轻重,其历史进程中的经验和重要进行要进行认真的分析总结,为今天和未来深化税制改革的理论和实践意义的具有重要意义。财政税收

53、体制的完善工作须走“制度创新”的道路,“放权让利”行不通由于我国的基本国情,我国的财税体制改革只能逐步进行,才能够在改革的过程中照顾到各方面的利益,也只有这样才能减少阻力,降低改革的成本。理论和实践两方面的研究都表明,税制改革如果只有片面的“放”和“让”,现代企业制度不是 “放”出来的,企业管理机制也不是“让”出来的,靠“放”和“让”得出的企业制度无法使用现在的市场经济的发展,也无法建立起我们国家和企业之间的崭新财政分配关系。转变财政职能 在资源配置中,政府和市场的社会地位是不对等的,“市场失灵”的问题在这种情况下也就出现了,政府这时候就需要站出来,去解决市场无法解决的问题,解决如果由市场解决

54、会出现成本过高的问题,但是这绝不意味着不是政府替代市场,完全包办应该由市场处理的一切事物。为了适应政府角色的转变,税收政策和税制制度也需要进行一些变化,政治和经济相分离,职能明确,要以宏观调控为主要目标,实现弥补市场失灵的缺陷,给予市场一定的自主运行能力,而不是一味的干预经济。3. 规范中央和地方政府的财政税收体制最近几年,非税收入和税收收入的绝对额及其增长速度相比,非税收入占据主要优势地位,造成了无法判断政府的真实收入来源的状况,这既使得政府行为脱离监管,又使得腐败慢慢滋生。所以,总结这些问题出现的原因,进行税费机制的改革就显得尤为重要。第4章我国现行财政税收体制存在的主要问题4.1 事权与

55、支出责任不匹配94年由于外在客观条件的限制,分税制财政改革仅仅初步构建起了中央和地方财政事权和支出责任划分的简单架构,但是最主要的改革放在了央地之间的收入划分,对于事权和支出责任的划分并没有进行大的变革,保持了原有的划分方法。从1994年分税制改革到现在,已经走过了20余年,中国经济也出现了高速发展的状况,但是出现了很多的问题,改革已经是箭在弦上。1494年的分税制改革在中央和地方之间的收入划分机制方面做出了明确的规定,通过对2015年财政收支状况的进行分析可以发现,中央收入接近7万亿元,地方收入8万亿元,而中央支出2.5万亿元,地方支出却有15万亿元,中央先将税收收入统一收缴上来再通过税收返

56、还和转移支付分配给地方,其实中央的支出中有超过三分之二的部分用于分拨给地方,即通过中央对于地方的转移支付和税收返还来进行地方政府的补助,即使这样,还是无法弥补地方巨大的支出压力,而且由于转移支付的数额庞大,继而引发了资源浪费和权力寻租的问题。由于许多的转移支付都需要地方的资金配套才可以获得,等同于把中央的支出责任转移给地方政府,地方政府若是没有配套的资金支持也就无法获得这笔转移支付资金,这种转移支付体系造成了地方政府为了争资源而出现了一系列的问题,“跑部钱进”、“驻京办”等现象正是这一问题的真实写照,使得由地方政府决定的财政支出决策受到严重干扰。从这些分析可以看得出,财权和事权如果不能很好地匹

57、配,就会使得地方政府承担很多的本不应该承担的事权,也造成了事权与支出责任不匹配的问题。表1 2015年财政收支情况 单位:亿元中央财政地方财政全国财政支出25542.15150335.62175877.77收入69267.1983002.04152269.23数据来源:据国家统计局22015年度税收数据整理4.2 转移支付体系不健全在94年分税制改革之后,为了弥补中央和地方之间的收入失衡的问题,决定尝试转移支付,然而从后续的实施过程来看,已经出现了一些影响转移支付发挥其功能的因素。对转移支付资金的管理不规范资金管理制度方法的不规范,出现了截留、漏损中央对地方的转移支付资金的现象,地方政府无法获

58、取一些急于使用转移支付资金,存在权利寻租现象的地方政府则使用大把的资金,这样的转移支付资金管理体系大大削弱了转移支付资金本应起到的均衡中央和地方财政收入的作用。资金管理的不规范使得在资金的利用效率低下,不能够真正起到转移支付应有的效果。转移支付核算的标准不科学“存量不动,增量调节”的转移支付核算标准,规定运用“基数法”来计算转移支付资金。所谓“基数法”15,是运用人工的方法来控制计算转移支付资金的一种资金计算方法。对于解决地区间的财政收入差异,“基数法”毫无作用,更严重是会加剧各个地区间在公共服务上的差异。由此可以看出,基数法的计算方法与当初设置转移支付的目标相违背。资金拨付层层受阻地方政府投

59、入了大量精力,为地方项目争取一笔转移支付资金,但是由于转移支付审批手续的复杂,审批程序的多层,造成了拨付资金的成本增加,项目依靠转移支付资金所获得的经济效益严重缩水。审批程序的不科学也可能导致转移支付资金的不公平,在这一过程中产生了许多权利寻租的现象,本应补助的项目没有资格得到,而没有必要补助的项目反而得到了补助的资金。4.3 税制结构不合理 1994年,我国的税制改革开始全面推行增值税,通过设置辅助税种,如营业税、消费税来建立起我国全新的流转税课税体系,在这以后,尽管我国的税收制度经历多次改革,但是一直保持着以流转税为主、所得税为辅的基本特征。我国的税种大致可以分为流转税、所得税和其他税种(

60、见表2),而这三类税种当中,流转税构成了我国主要税收收入的主力军,就是对商品和劳务征收的课税16。收入再分配功能在不同的税收制度下会产生不同的效果,为了实现共同富裕的社会主义终极目标,税制结构应当是从富裕的一方筹集税收,通过财政支出作用于贫穷的一方。但是我国现在以流转税为主体的税收制度,造成了间接税会对商品征税,对劳务征税,这样在税负转嫁的运行结果后,最终的结果是流程末端的消费者需要承担这部分的税收。在我国贫富不均的现实状况下,穷人的生活必要消费占据了他们个人收入的绝大部分,所以税负对穷人来说影响非常的大,而富人很大的支出用于各种投资,生活消费支出占他们收入的比重本来就不多,税负的影响更是很小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