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水文地质学_第1页
工程水文地质学_第2页
工程水文地质学_第3页
工程水文地质学_第4页
工程水文地质学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第一章根据岩石空隙的成因不同,可分文:松散岩石中的孔隙,巩固岩石中的裂隙和可溶岩石中的溶隙。颗粒之间或颗粒集合体之间的空隙,称为孔隙。孔隙度n是孔隙的体积Vn与包括孔隙在内的岩石体积V的比值。裂隙主要指固结的巩固岩石堆积岩、岩浆岩和蜕变岩受力破裂构成的空隙。可溶性岩石石灰岩、白云岩等中的裂隙经水流长期溶蚀扩展而构成的空隙,称为溶隙。岩石中的水的赋存方式:气态水、结合水、毛细水、重力水、固态水。气态水:水汽存在于未饱和的岩石空隙中。结合水:在岩石颗粒的静电吸附才干的作用下,水分子能结实地吸附在颗粒外表,构成水分子薄膜。毛细水:赋存在地下水面以上毛细空隙中的水。重力水:岩石颗粒外表的水分子

2、增厚到一定程度,重力对它的影响大于颗粒外表对它的吸引力,因此能在本身重力影响下运动。固态水:当岩石的温度低于水的冰点时,储存于岩石空隙中的水便冻结成冰,从而构成固态水。岩石的水理性质:容水性,持水性,给水性,透水性,含水层和隔水层。含水层:指可以给出并透过相当数量水的岩层。含水层不但储存有水,而且水可以在其中运移。隔水层:指那些不能给出并透过水的岩层,或者这些岩层给出与透过的水的数量是微缺乏道的。第二章地下水按埋藏条件分为上层滞水,潜水和承压水。按含水介质空隙类型分为孔隙水、裂隙水、岩溶水。上层滞水:包气带中部分隔水层之上具有自在水面的重力水。潜水是埋藏在地表以下饱和带中第一个稳定隔水层之上具

3、有自在水面的重力水。潜水等水位线图 P16承压水是充溢两个稳定隔水层之间的含水层中的重力水。第三章地下水的补给源:大气降水、地表水、凝结含水层之间的补给和人工降水补给等。地下水的排泄:蒸发、泉、向地表水泄流、含水层之间的排泄和人工排泄。地下水径流模数M M=Q*103/365*86400*FQ年平均地下水流量 m3/aF含水层分布面积 km2M径流模数 L/(s km2)地下水的动态:地下水的水位、水量、水质、水温、等随时间作有规律的变化,这种过程称为地下水的动态。地下水的平衡是指某地域在某一时期内,地下水的收入与支出之间的差额必等于其储量的变化量。潜程度衡方程:W1+Xf+Yf+Zc+Qt-

4、W2+Zu+Qd+Qt=H第四章水头:单位质量的流体所具有的机械能。用高度表示,常用单位为“米。水力坡度:沿渗流方向单位浸透途径上的水头损失值叫水力梯度。地下水受重力作用在空隙介质中的运动称为浸透。对于同一过水断面,假想水流的流量等于经过该断面的真实水流的流量。作用于任一面积上的假想水流的压力等于真实水流的压力。假想水流在恣意体积内所受的阻力和实践水流所受的阻力一样。满足上述条件的这种假想水流称为浸透水流,简称渗流。为了满足上述三个条件,要求渗流场渗流运动所占据的空间的边境条件与浸透水流所占区域的边境条件一样。地下水流在其过水断面上的平均流速称为渗流速度。真实流速是地下水流在国税断面中空隙那部

5、分实践流动水流的平均流速。稳定流与非稳定流是分居渗流的运动要素能否随时间变化来划分的。达西定律 Q=KH1-H2L=KJ V=Q=KJ裘布依微分方程假设:含水层各向同性,隔水底板程度,侧向边境无限远,原始潜水面程度;抽水井为单井即附近无其他井进展抽水或注水,揭穿整个含水层厚度,并在整个井壁进水;抽水过程中,无垂直方向补给或排泄,地下水补给只以井为中心R为半径的圆柱水体的外侧面裘布依微分方程: Q=K2rhdhdr影响半径:对于潜水井,常用库萨金公式对于承压水井,长用吉哈尔特公式泰斯公式 S=Q4TW(u)u=r2*4T第五章地下水的物理性质:温度、颜色、透明度、气味、味道等。地下水的矿化度:地

6、下水中所含离子、分子、化合物的总量气体成分除外称为地下水的矿化度。地下水的硬度是指水中Ga2+、Mg2+的含量。水中所含Ga2+、Mg2+的总量是总硬度;假设把水加热至沸腾,将导致部分碳酸盐沉淀,水中由此失去的那部分Ga2+、Mg2+称为暂时硬度;水沸腾后仍留在水中的Ga2+、Mg2+含量称为永久硬度。总硬度减去暂时硬度等于永久硬度。地下水化学成分的构成作用:溶滤作用、浓缩作用、脱硫酸作用、脱碳酸作用、阳离子的交替吸附作用、混协作用和人类互动在地下水化学成分构成的作用。溶滤作用:沿途中某些可溶成分被溶解转入水中而称为溶液的作用。浓缩作用:地下水遭到蒸发作用时,水分不断被蒸发,盐分便被积累下来,

7、因此浓度相对增大。第六章洪积扇中的地下水划分为三个带:潜水深埋带或称补给径流带;潜水溢出带或称潜水浅埋带;潜水下沉带或称垂直交替带。洪积扇中地下水的规律是:从扇的顶部向平原,地下水的埋藏深度由深变浅,富水性由强变弱;地下水流速由大变小,矿化度由低变高,水化学类型由重碳酸盐水向硫酸盐水、氯化物盐水逐渐过渡。冲积物中的地下水根本特征岩溶发育的根本条件:岩石的可溶性、透水性和水的侵蚀性、流动性。岩溶发育与岩溶水分布的分带性:垂直渗入带、水质程度交替带、程度循环带、深部循环带。第七章岩土工程与地下水:地面沉降、地面塌陷、滑坡自然、人工。地下水压力对地基根底的破坏作用:基坑突涌、潜水浮托力与根底抬起、承压水压力与根底抬起。地下水对地基图的渗流破坏:潜蚀、流砂、管涌。潜蚀:在较高的浸透速度或水力梯度作用下,地下水流从孔隙或裂隙中携出细小颗粒的作用。流砂:松散细颗粒土被地下水饱和后,在动水压力即水头差的作用下,产生的悬浮流动景象。管涌:地基土在具有某种浸透速度或梯度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