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考研历年试题分类_第1页
政治考研历年试题分类_第2页
政治考研历年试题分类_第3页
政治考研历年试题分类_第4页
政治考研历年试题分类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政治考研历年试题分类第一部分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第1章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一)单项选择题.马克思主义是科学,从根本上说在于它A.以世界的一般规律为研究对象B.始终严格地以客观事实为根据C.提供了普遍适用的客观真理D.形成了完整的理论体系(B,文理科).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本质特征是A.阶级性和群众性的统一B.历史性和现实性的统一C.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D.批判性和创造性的统一(C,文科).哲学的党性即党派性是指A.辩证法同形而上学的对立和斗争B.可知论同不可知论的对立斗争C.无产阶级世界观和资产阶级世界观的对立和斗争D.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对立和斗争(D,1987,文理科).在

2、哲学史上第一次科学地对哲学基本问题作出完整概括和论证的是A.黑格尔B.费尔巴哈C.马克思D.恩格斯(D,1988年,理科).唯物主义一元论同唯心主义一元论的根本对立在于A.对世界构成形式的不同回答B.对世界存在的状态的不同回答C.对世界是否可知的不同回答D.对世界本质的不同回答(D,1992年,理科).唯物主义一元论同唯心主义一元论对立的根本点在于A.世界发展动力问题B.意识本质问题C.世界本原问题D.实践本质问题(C,1995年,理科).马克思主义新世界观创立的关键在于马克思确立了A.剩余价值论B.阶级斗争学说C.无产阶级历史使命学说D.科学的实践观(D,1995年,理科).恩格斯认为:全部

3、哲学、特别是近代哲学的重大的基本问题是A.哲学与人类生存活动之间的内在联系问题B.人与周围世界的基本联系问题C.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D.关于人的本质问题(C,1997年,理科).中国古代哲人荀子说:“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这是一种A.宿命论观点B.唯意志论观点C.机械唯物论观点D.朴素唯物论观点(D,1998年,理科).马克思主义哲学创立之后,开始出现了A.唯物论与唯心论的对立B.可知论与不可知论对立C.辩证法与形而上学对立D.唯物史观与唯心史观的对立(D,2003年)(二)不定项选择题1.一些自然科学家没有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也能在科学上取得伟大成就,是由于他们A.摆脱了哲学的指导B

4、.在科学实践过程中摆脱了唯心主义C.自觉不自觉地贯彻了唯物主义、辩证法的原则D.完全依靠个人的天才条件E.”相信有一个离开知觉主体而独立的外在世界是一切自然科学的基础”(BCE,1988年,理科).在下列命题中,属于客观唯心主义哲学观点的是A.世界统一于存在B.世界是观念的集合C.世界是绝时观念的异化D.世界是上帝意志的创造物E.物是感觉的复合(CD,1994年,文科).在下列命题中,属于主观唯心主义观点的是A.我思故我在B.存在就是被感知C.物是绝对观念的外化D.万物皆备于我E.人的理性为自然立法(ABDE,1997年,文科)第2章世界的物质性和人的实践活动(一)单项选择题1.人类意识产生的

5、历史过程,大体上经历了以下三个决定性环节:A.概念、判断、推理B.感性认识、理性认识、实践C.生物的刺激感应、动物的感觉和心理、人类意识D.客体、主体、客体(C,1987年,文理科)12意识的本质是A.人脑的机能、物质的反映B.人脑产生的特殊物质C.感觉的总和D.逻辑的集合(A,1989年,理科).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世界统一于:A.存在B.精神C.物质D.原子(C,1989年,理科).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世界在本质上是:A.各种物质实体的总和B.多样性的物质统一C.物质和精神的统一D.主体和客体的统一(B,1989年,文科).”意识是客观存在的主观映象”的命题是指:A.意识是主体和客体连结和转化

6、的中介B.意识是客观精神的主观映象C.意识的形式和内容是客观的D.意识的内容是客观的,形式是主观的(D,1990年,理科).一切物质在本质上都具有类似感觉的反映特性是:A.辩证唯物主义观点B.庸俗唯物主义观点C.主观唯心主义观点D.客观唯心主义观点(A,1990年,文科).“人不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和“人一次也不能踏进同一条河流”,这两种说法:A.都是辩证法观点B.都是诡辩论观点C.前者是辩证法观点,后者是诡辩论观点D.前者是诡辩论观点,后者是辩证法观点(C,1991年,文科).不同的人对同一事物所见所思往往各不相同,这说明:A.意识是主体的自由创造B.意识不受认识客体的制约C.意识受主体状

7、态的影响D.意识的内容和形式是主观的(C,1991年,理科).先有工程设计图,然后施工建成大厦。这一事实说明:A.意识产生物质B.意识转化为物质C.意识决定物质D.意识创造物质(B,1991年,文科).“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的著名诗句所蕴含的哲理是:A.物质运动的客观性和时空主观性统一B.物质运动的无限性和时空的有限性的统一C.物质运动的多样性和静止的单一性的统一D.物质运动的绝对性和静止的相对性的统一(D,1992年,文科).哲学上的物质范畴与自然科学上的物质范畴的关系是A.本质和派生的关系B.普遍和特殊的关系C.本质和现象的关系D.形式和内容的关系(B,1992年,文科).“运

8、动应当从它的反面即从静止找到它的量度”,因为静止是A.运动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B.过去运动的结果和未来运动的出发点C.运动的原因和根据D.运动的基础和承担者(B,1993年,理科).列宁对辩证唯物主义物质范畴是通过A.物质与意识的关系界定的B.个别与般的关系界定的C.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界定的D.认识与实践的关系界定的(A,1994年,理科).彻底的唯物主义一元论的根本要求是A.承认世界多样的统一B.承认物质对意识的根源性C.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D.反对一切形式的二元论(C,1995年,文科).坛经记载:“时有风吹幡动,一僧曰风动,一僧曰幡动,议论不已。惠能进曰:不是风动,不是幡动,仁者心动。”

9、这段话表明惠能关于运动的基本观点是A.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B.运动和物质是不可分割的C.精神运动是物质运动的一种形式D.精神是运动的主体(D,1996年,文科).人工智能的出现对哲学意识论的意义是A.否定了意识对物质的能动性B.根本改变了人类意识活动的规律性2C.降低了人在意识活动中的主体性D.表明意识活动与其他物质运动形式的同一性(D,1996年,理科).“观念的东西不外是移入人的头脑并在人的头脑中改造过的物质的东西而已。”这个命题表明A.意识是客观存在的主观映象B.人脑是意识的源泉C.观念的东西和物质的东西没有本质上的区别D.意识是人脑中特有的物质(A,1999年,理科).人的意识不仅反映

10、客观世界,并且创造客观世界。这一命题表明意识对物质具有A.决定性B.预见性C.能动性D.主动性(C,2000年,文科).中国古代哲学家荀子说:“心不使焉,则白黑在前而目不见,雷鼓在侧而耳不闻。”这段话表明人的意识具有A.客观性B.能动性C.对象性D.任意性(B,2000年,理科).相信“意念移物”,甚至相信可以用意念来直接改变物质结构,就是信奉A.主张精神主宰客观物质世界的主观唯心论B.主张精神是脱离人脑独立存在的客观唯心论C.认为人的思想是特殊物质的机械唯物主义D.认为人具有主观能动性的实践唯物主义(A,2000年,文理科).人类创造的自然语言和人工语言A.是人类的主观意识B.既非物质,也非

11、意识C.是人类意识的物质外壳D.是意识的客观内容(C,2001年,文科).“心诚则灵,心不诚则不灵”的说法是A.主张物质和意识具有统一性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B.主张思想就是物质的庸俗唯物主义观点C.认为世界是绝对精神外化的客观唯心主义观点D.夸大了意识能动作用的唯心主义观点(D,2001年,理科).人类生活的现实世界是A.人化自然和人类社会的统一体B.客观世界和主观世界的统一体C.自在自然和人化自然的统一体D.人类实践活动中所形成的人类社会关系的总和(A,2002年,理科).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类已经制造出诸如醋酸纤维、聚苯乙烯、合成橡胶等自然界原本不存在的化合物,其数量已达数百万种。这一情况

12、说明A.物质世界是人类创造的B.人类通过实践将“自在之物”转化为“为我之物”C.物质世界依赖于人的意识而存在D.人造物质可以脱离天然物质而存在(B,2002年,文科).在人与世界的相互作用中,人与世界同时得到了改变,并获得日益丰富的内容。造成这一变化的基础是A.自然界自身的运动B.人的意识的能动作用C.人的实践活动D.工具的制造与使用(C,2003年).广大农民在致富奔小康的过程中深切体会到:“要富口袋,先富脑袋”。这一说法在哲学上的含义是A.精神是第一性的,物质是第二性的B.精神的力量可以变成物质的力量C.精神的力量可以代替物质的力量D.先有精神,后有物质(B,2005年).世界上惟一不变的

13、是变化。这一论断的含义是A.变是世界的本质B.世界上只有变,没有不变C.变是绝对的,不变是相对的D.变与不变是绝对对立的(C,2006年)“风定花犹落,鸟鸣山更幽”形象地表达了动和静的辩证关系是()A.静不是动,动不是静B.静中有动,动中有静C.动是必然的,静是偶然的D.动是静的原因,静是动的结果(B,2007年)(二)不定项选择题.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物质观的缺陷在于A.把质上无限多样的物质世界归结为粒子在量上的不同B.把某种特殊的物质形态误认为物质的一般特征C.不了解人类对物质的认识是一个永无止境的发展过程D.没有以科学的材料作为依据,纯属自发的猜测E.割裂了自然界与人类社会的物质统一性(AB

14、CE,理科).现代科学家运用电子计算机解决了数学运算、工程设计和科学实验中的一些难题,这表明电脑A.具有能动性、创造性B.具有思维的属性C.可以代替人脑的一部分活动D.可以完全取代人脑E.可以模拟人脑的某些功能(CE,1988年,文科).科学的物质范畴是A.感性地存在着的东西B.科学发展到一定程度所认识的某一层次的物质形态C.从具有无限多样的结构、特性的具体物质形态的总和中抽象出来的3D.从各种具体事物中抽象概括出来的普遍的哲学概念E.与实际存在的事物和现象无关的抽象概念(CD,1989年,理科).物质是运动的A.形式B.主体C.内容D.属性E.基础(BCE,1990年,理科).“观念的东西不

15、外是移入人的头脑并在人的头脑中改造过的物质的东西而已”。这一命题揭示了A.观念的东西和物质的东西是对立统一的B.在意识中体现了主观和客观的统一C.人脑是意识的源泉D.观念的东西是对物质的能动反映E.没有被反映者,就没有反映(ABDE,1991年,理科).“观念的东西不外是移入人的头脑并在人的头脑中改造过的物质的东西而已”。这一命题揭示了A.人脑是意识的源泉B.意识是人脑产生的特殊物质C.意识是客观存在的主观映象D.观念的东西同物质的东西是具有同一性的E.反映者和被反映者是完全同一的(CD,1991年,文科).人的意识的主观性方面表现为A.反映形式的主观性B.不同主体的意识之间的差别性C.对客观

16、对象反映的近似性D.对客观事物反映的超前性E.对事物反映的虚幻性(ABCDE,1995年,理科).传习录记载:“先生(指明代哲学家王阳明)游南镇,一友指岩中花树问曰:天下无心外之物,如此花树在深山中自开自落,于我心亦何相关?先生曰:你未看此花时,此花与汝心同归于寂;你来看此花时,则此花颜色一时明白起来,便知此花不在你的心外。”王阳明这一观点的错误是A.把人对花的感觉与花的存在等同起来B.把人对花的感觉夸大成脱离花的独立实体C.认为人对花的感觉与花的存在具有同一性D.主张人对花的感觉是主观与客观的统一E.肯定人对花的感觉的能动性(AB,1996年,理科).鲁迅说过“描神画鬼,毫无对证,本可以专靠

17、神思,所谓天马行空地挥写了。然而他们写出来的却是三只眼,长颈子,也就是在正常的人体身上增加了眼睛一只,拉长了颈子二三尺而已。”这段话说明,人们头脑中的鬼神观念是A.头脑中主观自生的B.人脑对客观世界的歪曲反映C.人脑对鬼神的虚幻反映D.可以从人世间找到它的原型E.人按照自己的形象塑造出来的(BDE,1998年,理科).IBM公司制造的“深蓝”计算机战胜了世界顶级国际象棋大师卡斯帕罗夫。这一事实表明A.电脑具有比人脑更高级的运动形式B.电脑是人脑的延伸,是人类扩展自己智力的工具C.人脑的运动与电脑一样,归根到底是电子等物质粒子的运动D.电脑是物化了的人的意识,电脑战胜人脑,实质上是人类自己战胜自

18、己E.电脑和机器人也能进行某些实践活动(BD,1999年,理科).中国古代哲学家方以智指出:“气凝为形,蕴发为光,窍激为声,皆气也。”这句话在哲学上表达了A.多元论的思想B.万物都是物质的不同表现形式的思想C.朴素辩证法的思想D.物质和运动不可分的思想E.物质运动形式多样性的思想(BCDE,2000年,文科).从物质与精神的关系来看,“画饼不能充饥”,这是因为A.精神与物质不具有同一性B.精神对物质具有相对独立性C.精神不能转化为物质D.事物在人脑中的反映不等同于事物自身E.观念的东西不能代替物质的东西(DE,2002年,理科).意识和物质的对立只是在非常有限的范围内才有绝对的意义,超出这个范

19、围,其对立便是相对的。这是因为4A.意识根源于物质B.意识是物质的反映C.意识是物质的固有属性D.意识是物质的存在形式E.意识可以转化为物质(ABE,2002年,文科).人对物质世界的实践把握是在实践的运行过程中实现的,其基本环节有A.区分实践活动的主体与客体B.确汇实践目的和实践方案C.实践主体依据目的、方案,借助手段作用于客体D.完成、检验和评价实践活动的结果,进行反馈调节(BCD,2006年)15.关于龙的形象,自古以来就有“角似鹿、头似驼、眼似兔、项似蛇、腹似蜃、鳞似鱼、爪似鹰、掌似虎、耳似牛”的说法。这表明()A.观念的东西是移入人脑并在人脑中改造过的物质的东西B.一切观念都是现实的

20、模仿C.虚幻的观念也是对事物本质的反映D.任何观念都可以从现实世界中找到其物质“原型”(AD,2007年)第3章世界的联系、发展及其规律(-)单项选择题.在总量没有增减的条件下,事物结构变化也会引起质变是A.形而上学观点B.诡辩论观点C.唯心主义观点D.唯物辩证法观点(D,1989年,理科).唯物辩证法的根本方法是A.观察实验方法B.逻辑推理方法C.矛盾分析法D.归纳演绎法(C,1989年,文科).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是A.量和质的相互转化B.肯定和否定的相互转化C.矛盾的统一性和斗争性D.矛盾双方的互相排斥、互相否定(C,1989年,理科).“一切具体事物和现象的存在、发展都是有条件的”是A

21、.机械论的观点B.形而上学的观点C.辩证唯物论的观点D.外因论的观点(C,1990年,理科).区分事物质的依据是A.事物的本质属性B.事物各方面属性的总和C.事物量的规定性D.人的直觉(A,1990年,理科).唯物辩证法的扬弃范畴是指A新事物彻底抛弃旧事物B事物发展过程的非连续性C事物发展过程的连续性D新事物对旧事物的既克服又保留(D,1990年,文科).构成矛盾的两种基本属性是A.普遍性和特殊性B.同一性和斗争性C.绝对性和相对性D.对抗性和非对抗性(B,1991年,理科).“如果偶然性不起任何作用的话,那么世界历史就会带有非常神秘的性质。这一论点是A.唯心主义观点B.辩证法观点C.相对主义

22、观点D.机械论观点(B,1992年,理科).按照唯物辩证法的观点,资本主义社会从自由竞争到垄断阶段的变化是A.根本性的质变B.单纯的量变C.总的量变过程中的部分质变D.质变过程中的量的扩张(C,1992年,理科).区分事物发展过程中量变和质变的根本标志是A.事物的变化是否迅速B.事物的变化过程是否有部分质变C.事物的变化是否超过度的范围D.事物的变化是否显著(C,1992年,文科).事物发展过程的“度”是指5A.事物质变的关节点B.事物质变的临界点C.事物保持一定质的量的限度D.事物保持一定量的限度(C,1993年,文科).唯物辩证法认为A.必然性意义重大,偶然性可以忽略不计B.必然性是可以预

23、见的,偶然性是无法认识的C.必然性是不可选择的,偶然性是可以选择的D.必然的东西是偶然的,偶然的东西是必然的(D,1994年,理科).唯物辩证法的否定之否定规律揭示了事物发展的A.方向和道路B.形式和状态C.结构和功能D.源泉和动力(A,1995年,文科).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事物发展的规律是A.思维对事物本质的概括和反映B.用来整理感性材料的思维形式C.事物内在的本质的稳固的联系D.事物联系和发展的基本环节(C,1996年,文科).在工作中防止“过”或“不及”的关键在于A.抓住事物的主要矛盾B.认识事物的量C.确定事物的质D.把握事物的度(D,1997年,理科).事物内部的肯定方面和否定方面的对

24、立统一运动,从表现形式上看A.是事物自我完善和发展的过程B.是新事物战胜旧事物的过程C.是螺旋式上升或波浪式前进的过程D.是不断周而复始的循环过程(C,1998年,理科).在哲学史中我们可以看到,各种唯心主义派别之间的差异和矛盾,常常有利于唯物主义的发展,这一事实说明A.矛盾一方促使另一方事物发展B.矛盾一方的发展可以为另一方的发展提供条件C.矛盾双方中每一方的自身矛盾,可以为另一方的发展所利用D.矛盾双方的融合促使事物发展(C,1999年,理科).主观辩证法与客观辩证法的关系是A.反映与被反映的关系B.唯心主义与唯物主义的关系C.抽象与具体的关系D.唯心辩证法与唯物辩证法的关系(A,2000

25、年,理科).“只要知道自然界一切组成部分的相对位置和全部作用,一亿年以前的情况和一亿年以后的状况,都可以精确无误地演算出来,因为未来的一切早就在宇宙诞生时便已完全被确定了。”这是A.唯心主义决定论的观点B.辩证唯物主义决定论的观点C.非决定论的观点D.机械决定论的观点(D,2001年,文理科).鲁迅在评三国演义时说:“至于写人,亦颇有失,以致欲显刘备之长厚而似伪,状诸葛之多智而近妖。”这一评述所蕴含的哲理是A.要区分事物的两重性B.要把握事物的度C.对事物既要肯定,又要否定D.要把事物看作一个整体(B,2001年,理科).“挟泰山以超北海,语人曰吾不能,是诚不能也。为长者折枝,语人日吾不能,是

26、不为也,非不能也。”孟子中的这段语启示我们,做事情时要区分可能性和不可能性,二者的区别在于()A.人的主观努力程度B.对人是否有利C.现实中有无根据和条件D.现实中的根据和条件是否充分(C,2007年)(二)不定项选择题.唯物辩证法与现代系统论的关系是A.系统论代替了辩证法B.唯物辩证蕴含着系统论的基本思想C.唯物辩证法排斥系统论D.系统论丰富了唯物辩证法E.系统论深化了唯物辩证法(BDE,1989年,理科)6.人的活动与规律的关系是A.人不能创造规律B.人不能消灭规律C.人可以完善规律D.人可以认识规律E.人可以利用规律(ABDE,1989年,理科).下列例子中属于否定之否定的现象的有A.冰

27、一水一汽B.麦株一麦粒一麦株C.团结一批评一团结D.光的微粒说一光的波动说一光的波粒二象说E.生产粮食一粮食被人消费一生产粮食(CDE,1991年,理科).社会主义在发展过程中出现挫折和反复,这一事实表明A.事物的发展的道路是螺旋式的B.新生事物的成长不是一帆风顺的C.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主义必然胜利的基本依据发生了改变D.历史有时会向后作巨大的跳跃E.社会主义制度和资本主义制度的斗争的长期性、复杂性(ABDE,1992年,理科)5.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是因为它A.揭示了事物发展的方向和道路B.揭示了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C,揭示了事物发展的状态和形式D.揭示了事物普遍联系的本质

28、内容E.是贯穿于辩证法其他规律和范畴的主线(BDE,1992年,文科).中国古代的哲学家公孙龙提出的白马非马”的命题,其错误是割裂了事物的A.一般和个别的关系B.共性和个性的关系C.整体和部分的关系D.普遍和特殊的关系E.抽象和具体的关系(ABDE,1993年,文科).唯物辩证法认为,整体和部分的关系是A.整体由部分所构成B.整体是各部分之和C.整体具有各部分所不具有的新的性质D.脱离整体的部分就失去它原有的性质和功能E.整体和部分可以互相转化(ACDE,1995年,理科).在下列命题中,属于马克思主义辩证法的观点是A.辩证法就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B.主观辩证法与客观辩证法在内容和形式上是同一的

29、C.发展是对立面的统一和斗争D.一切质变都优于量变E.事物的发展是连续性和非连续性的统一(ACE,1996年,文科).唯物辩证法就其本质来说是批判的、革命的,因为它A.认为凡是现有的都是应当灭亡的B.对每一种既成的形式都从其暂时性方面去理解和对待C.认为事物发展只有间断性,没有连续性D.在对现存事物的肯定理解中包含对现存事物的否定理解E.凡是存在的都是合理的(ABD,1997年,理科).矛盾同一性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表现为A.矛盾双方在相互依存中得到发展B.矛盾双方相互吸取有利于自身发展的因素C.调和矛盾双方的对立D.规定事物发展的基本趋势E.限制事物自身的发展(ABD,1998年,文科)7.在

30、下列命题中,包含辩证法思想的有“易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道之大原出于天,天不变,道亦不变”“天下之势,循则极,极则反”“荣枯代谢而弥见其新”(ABDE,1998年,文科).下列格言或成语中,体现量变质变规律的有A.九层之台,起于垒土B.有无相生,前后相随C.月晕而风,础润而雨D.千里之堤,溃于蚁穴E.为山九仞,功亏一簧(ADE,1998年,理科).每一复杂的生物个体都是由各种不同的细胞构成的系统,其中每个细胞中的DNA都包含了该生物个体所有性状的遗传信息。由此可见A.整体等于各部分的总和B.整体具有部分所不具有的特性C.整体的所有属性存在于部分之中D.整体和部分

31、是相互渗透的E.整体和部分在一定条件下相互生成和转化(BDE,2001年,理科).1999年,中美两国就中国加入WT0达成了“双赢”的协议,它将对两国经济产生深远影响。这在辩证法上的启示是A.矛盾的双方在相互斗争中获得发展B.矛盾一方的发展以另一方的某种发展为条件C.矛盾的方克服另一方而使自身获得发展D.矛盾双方既对立又统一,由此推动事物发展E.矛盾双方可以相互吸取有利于自身的因素而得到发展(ABDE,2001年,文理科).西周末年思想家史伯说:“和实生物,同则不继。以它平它谓之和,故能丰长而物归之”。这里所包含的辩证法思想有A.矛盾的同一是包含差别的同一B.对立面的统一是事物发展的动力C.不

32、包含内部差别的事物就不能存在和发展D.矛盾的一方只有克服另一方才能达到统一E.事物是由不同方面、不同要素构成的统一体(ABCE,2003年).据媒体报道,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的社会学家利用互联网技术做了一次实验,证明只要通过“电子邮件的6次信息接力”,一个人就可以同世界上任何一个陌生人联系上。这表明A.世界是相互联系的统一整体B.事物之间的联系都是人为的C.世界的普遍联系是通过“中介”实现的D.信息是世界普遍联系的基础(AC,2005年).党的十六大指出,要不断深化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这“三大规律”A.是有层次的B,都是人的活动的规律C.是人们在改造社会的实

33、践活动中创造的规律D.存在着个别、特殊和一般的关系(ABD,2005年).某地乡村公路边有很多柿子园。金秋时节农民采柿子时,最后总要在树上留一些熟透的柿子。果农们说,这是留给喜鹊的食物。每到冬天,喜鹊都在果树上筑巢过冬,到春天也不飞走,整天忙着捕捉果树上的虫子,从面保证了来年柿子的丰收。从这个事例中我们受到的启示是A.事物之间有其固有的客观联系B.人们可以发现并利用规律来实现自己的目的C.人与自然的关系是相互利用的关系D.保持生态系统的平衡是人类生存发展的必要条件(ABD,2007年).2006年7月12日凌晨,刘翔在瑞士洛桑国际田联超级大奖赛男子110米栏比赛中,以12秒88勇夺冠军,打破了

34、由英国名将科林杰克逊保持13年之久的12秒91的世界记录。科林杰克逊在谈起自己已被打破的记录8时,没有一丝沮丧:“我一点也不失望,正相反,我感到非常兴奋。”他说:“记录本来就是用来被打破的。”这在哲学上的启示是A.创新是永无止境的B.不断超越前人是历史发展的规律C.凡是在历史上产生的都要在历史上灭亡D.一切事物都是作为过程而存在,作为过程而发展(ABCD,2007年)第4章认识的本质和过程(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单项选择题.认识的本质是主体对A.人的心灵活动的内省B.客观事物的直观反映C.客观事物的能动反映D.对客体的选择和重构(C,1990年,文理科).承认“人类的一切认识都具有相对性”是

35、A.相对主义的观点B.诡辩论的观点C.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D.怀疑论的观点(C,1990年,理科).“从物到感觉和思想”与“从思想和感觉到物”是A.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对立B.可知论与不可知论的对立C.经验论和唯理论的对立D.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对立(D,1991年,文科)判断对某一事物的认识是否完成的标志是A.占有的感性材料是否十分丰富而又真实B.感性认识是否已经上升到理性认识C.对该事物的认识是否经过多次反复D.对该事物的理论认识是否运用于实践,取得预期效果(D,1991年,理科)5.辩证唯物主义认为,认识的本质是A.主体对各种认识要素的建构B.主体通过实践对客体的能动反映C.主体对客体本质的

36、内省D.主体对客体信息的选择(B,1992年,文科)6.没有抽象的真理,真理总是具体的。这一命题的根据在于A.真理是感性的存在,不是理性的抽象B.真理的内容和形式都是客观的、实在的C.真理是与人的具体利益相联系的D.真理是事物多方面规定的综合、多样性的统一(D,1992年,理科).真理的相对性应理解为A.真理和谬误之间没有确定的界限.对同一对象不同的乃至对立的认识都是真理C.真理的标准是多重的D.真理有待扩展和深化(D,1993年,理科).根据认识的发展规律,在认识的“熟知”与“真知”问题上的正确观点是A.熟知即真知B.熟知不等于真知C.熟知起源于真知D.熟知必然转化为真知(B,1995年,文

37、科).实践高于理论的认识,是因为实践具有A.普遍性B,绝对性C.客观实在性D,直接现实性(D,1995年,理科).法国科学家路易巴斯德说:“在观察事物之际,机遇偏爱有准备的头脑”。这句话强调了A.人们对每一件事物都要细心观察B.人们在认识事物时要有理性的指导C.人们获得感性经验的重要性D.人们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B,1999年,文科).马克思说:“搬运夫和哲学家之间的原始差别要比家犬和猎犬之间的差别小得多。他们之间的鸿沟是分工掘9成的。”这表明人的才能A.与人的先天生理素质没有关联B.主要来源于后天的实践C.取决于人的主观努力的程度D.是由人的社会政治地位决定的(B,2002年,理科).“当

38、一个杰出的老科学家说什么是可能的时候,他差不多总是对的;但当他说什么是不可能的时候,他差不多总是错的。”这一名言的哲学意蕴是A.在科学研究中,经验是不可靠的B.事物的可能性是因人而异的C.世界上一切事物只有可能性,没有不可能性D.每代人所获得的真理性认识,既有绝对性,又有相对性(D,2005年).未来科学家尼葛洛庞蒂说:“预测未来的最好办法就是把它创造出来。”从认识与实践的关系来看,这句话对我们的启示是A.认识总是滞后于实践B.实践是认识的先导C.实践高于认识D.实践与认识是合一的(C,2005年).“只有音乐才能激起人的音乐感;对于没有音乐感的耳朵来说,最美的音乐也毫无意义。”这表明A.人的

39、认识是主体与客体相互作用的过程和结果B.人的感觉能力决定认识的产生和发展C.人的认识能力是因人的生理结构决定的D.事物因人的感觉而存在(A,2006年).温家宝总理在给一位国务院参事回信中,引用了两句诗:“知屋漏者在宇下,知政失者在草野”。这一古训蕴含的哲理是A.人的经验是判断是非得失的根本尺度B.直接经验比间接经验更重要C.感性认识高于理性认识D.人民群众的直接经验即实践是认识的重要基础(D,2006年)(二)不定项选择题.感觉在认识中的地位,表现在它是A.认识的来源B.唯一可靠的认识C.认识的深化D.认识的起点E.认识的初级阶段(DE,1987年,文理科).马克思主义认识论所讲的主体是A.

40、人的主观意识B.从事实践和认识活动的人C.一定的社会集团和社会D.处于一定社会关系中的现实的人E.一般的人(BCD,1988年,文理科).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主体和客体的关系是A.第一性和第二性的关系B.改造和被改造的关系C.社会意识和社会存在的关系D.反映和被反映的关系E.理论指导实践的关系(BD,1988年,理科).承认真理的相对性就是承认A.相对真理不包含绝对真理的颗粒B.人们对世界的认识具有近似的性质,认识有待于深化C.世界上尚有未被认识的东西,认识有待于扩展D.真理是具体的历史的E.真理本身包含着错误(BCD,1988文理科).“跟着感觉走”在本质上是A.唯心主义经验论观点B.唯物主义

41、观点C.唯我主义者D.反理性主义观点E.承认主观能动性和辩证观点(ACD,1990年,文理科).真理和谬误是A.主观对客观的反映B.相比较而存在的C.相斗争而发展的D.没有本质区别的E.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的(ABCE,1990年,理科).“只要再多走一小步,仿佛是同一方向迈的一小步,真理便会变成错误”这句话意味着A.任何真理都不存在绝对的因素.任何真理都有自己适用的条件和范围C.真理和谬误是认识过程的两个阶段D.真理和谬误的对立只有在非常有限的领域内才有绝对的意义E.真理和谬误没有确定的界限(BD,1991年,理科).马克思主义认识论认为,认识的辩证过程是A.从相对真理到绝对真理的发展从间接

42、经验到直接经验的转化10C.实践一认识一实践的无限循环D.从抽象到具体再到抽象的上升运动E.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再从理性认识到实践(ACE,1994年,文科)真理具有A.具体性B.全面性C.过程性D.客观性E.普遍性(ABCDE,1994年,理科).科学对1994年夏发生的彗星撞击木星的天文现象进行准确的预报和大量的观察研究,这一事实表明A.世界是可以认识的B.人类已经预测一切自然现象C.人类对宇宙的认识正不断深化D.人类对宇宙的认识是无止境的E.现代科学手段在认识宇宙中有着巨大作用(ACDE,1995年,文科).马克思主义认识论认为,主体与客体关系的内涵包括A.实践关系B.认识关系C.价值

43、关系D.审美关系E.主从关系(ABCD,1997年,文科).马克思主义认识论与唯心主义认识论的区别在于是否承认A.世界的可知性B.客观事物是认识的对象C.认识起源于经验D.社会实践是认识的基础E.认识发展的辩证过程(BD,2000年,理科).对于同一棵大树,在木匠的眼中是木材,画家看到的是色彩和色调,植物学家看到的是它的形态特征,这是由于A.人的感觉受理性指导B.人的认识具有能动性C.理性认识是感性认识的基础D.已有的认识影响感觉活动E.意识建构认识对象(ABD,2000年,理科).孙中山先生指出,人的认识过程是“以行而求知,因知以进行”、“行其所不知以致其所知”、“因其已知而更进于行”。这一

44、思想表明了A.知行不可分割B知行合一C知行相互促进D.行先知后E行难知易(ACD,2002年,理科)第5章人类社会的本质和基本结构(-)单项选择题.经济基础是指A.一定社会占统治地位的生产关系的总和B.一定社会各种关系的总和C.一定社会生产和分配关系的总和D.一定社会生产资料的占有关系(A,1989年,理科).道德是指A.调整人与人之间关系的行为规范的总和B.经济基础是集中、最宜接的反映C.上层建筑的核心D.最抽象的意识形式(A,1989年,理科).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主要的物质标志是:A.劳动者的技术水平B.劳动对象C.生产工具D.科学技术(C,1991年,理科).区分社会制度性质的根本标准是

45、A.生产力的发展水平B.科学技术的发展程度C.占统治地位的生产关系的性质D.上层建筑本身是否完善(C,1991年,理科).衡量生产力水平的客观尺度是A.劳动工具的状况B.劳动者的素质C.劳动对象的广度和深度D.劳动产品的数量和质量(A,1996年,理科).制约人的行为和动机的根本条件是A.传统意识B.阶级关系C.生产方式D.政治制度(C,1999年,理科).生产关系是人们在生产过程中结成的11A.人与自然的关系B.人与人的物质利益关系C.管理与被管理的体系D.分工协作关系(B,1999年,理科).大众心理影响经济走势,能正确解释这一现象的观点是A.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决定作用B.社会心理可以

46、左右社会发展方向C.只有正确的社会意识才能影响社会发展D.社会意识反作用于社会存在(D,2000年,文科).先进生产力的集中体现和主要标志是A.劳动者B.劳动对象C.科学技术D.管理方式(C,2002年,文理科).唯物史观认为,人类的第一个历史活动是A.吃喝穿住B.物质生活资料的生产C.人的自觉意识活动D.结成社会关系(B,2004年)20世纪50年代,北大荒人烟稀少、一片荒凉。由于人口剧增,生产力水平低下,吃饭问题成为中国面临的首要问题,于是人们不得不靠扩大耕地面积增加粮食产量,经过半个世纪的开垦,北大荒成了全国闻名的“北大仓”。然而由于过度开垦已经造成了许多生态问题。现在,黑龙江垦区全面停

47、止开荒,退耕还“荒”。这说明A.人与自然的和谐最终以恢复原始生态为归宿B.人们改造自然的一切行为都会遭到“自然界的报复”C.人在自然界面前总是处于被支配的地位D.人们应合理地调节人与自然之间的物质变换(D,2004年)“许多事情我们可以讲一千个理由、一万个理由,但老百姓吃不上饭,就没有理由。民以食为天”。这段话表明A.人们首先必须吃、喝、住、穿,然后才能从事政治、科技、艺术、宗教等等活动B.人的生理需求是历史的基础C.人的自然属性决定着人的本质D.人的物质欲望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A,2006年)13.列宁说:“意识到自己的奴隶地位而与之作斗争的奴隶,是革命家。没有意识到自己的奴隶地位而过着默

48、默无言、浑浑噩噩、忍气吞声的奴隶生活的奴隶,是十足的奴隶。对奴隶生活的各种好处津津乐道并对和善的好主人感激不尽以至垂涎欲滴的奴隶是奴才,是无耻之徒。”这三种奴隶的思想意识之所以有如此巨大的差异,是由于A.人的社会意识并不都是社会存在的反映B.人的社会意识与社会存在具有不一致性C.人的社会意识中的各种形式之间相互作用D.人的社会意识具有历史继承性(B,2007年)(-)不定项选择题.生产关系的客观性的含义包括A.生产力的状况决定生产关系的变化发展B.人们总是生活在一定的生产关系中,不能随意选择C.人们不能干预生产关系的变化D.生产关系体现的是人与人之间的物质关系E.生产关系的三方面互相联系、互相

49、制约,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ABDE,1988年,理科).社会意识的相对独立性表现为A.社会意识的发展变化同社会存在的变化不完全同步性B.社会意识脱离社会存在独立发展C.社会意识和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性D.社会意识的发展具有历史继承性E.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的反作用(ACDE,1988年,文科).历史唯物主义把社会意识理解为A.社会精神生活的总和B.社会存在的反映C.个体意识和群众意识的统一D.主观精神和客观精神的统一E.社会心理和社会意识形式的统一(ABCE,1989年,文科).马克思主义认为劳动是A.人和自然之间的物质变换和能量变换过程B.人与人之间相互交换其活动的社会过程C.人的本质活动D.形成

50、人们全部社会关系的基础E.人的生命活动的基本形式(ABCDE,1991年,文科).马克思说:“社会生活在木质上是实践的,这一命题的主要含义是12A.实践是社会历史的客体B.实践是社会历史的主体C.实践是社会历史的本体D.实践是社会生活的本质内容E.实践是人类社会的存在方式(DE,1992年,文科).下列事物中,属于历史唯物主义“社会存在”范畴的有A.人们的物质生产实践活动B.人们实践活动所利用的自然资源C.人们在实践活动中所形成的各种社会关系D.人们实践活动所创造的生产力E.规范人们实践活动的法律制度(ABD,2001年,文科).2003年6月23日,城市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办法正式

51、发布,并于8月1日正式实施。1982年发布的城市流浪乞讨人员收容遣送办法同时被废止。这一变化体现了A.政治文明的进步B.对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维护C.对人权的尊重和保护D.上层建筑不断变革完善的要求E.生产关系的根本变革(ABCD,2004年).有一幅广告幽默画,画的是几个行人在看一家饭店外贴的告示,上写:“快进来吃饭吧,否则你我都得挨饿。”这幅广告画的寓意有A.生产者和消费者是相互依存的B.生产和消费具有直接的同一性C.利己是人的一切活动的出发点D.商品交换活动背后隐藏着人与人的关系E.生产关系本质上是人与人之间的物质利益关系(ABDE,2004年).据报载,北京市XX区开展以文化育文明的活动

52、,通过文化资源孕育文明、群众文化哺育文明,文化兴区培育文明等三种途径,营造文明城区,这是因为A.文化和文明是没有区别的文化中的积极成分构成文明C.文化和文明都是人类活动的结果D.文化进步程度与文明发展水平是同步的(BCD,2006年)第6章社会发展规律和历史创造者(-)单项选择题.历史唯物主义认为阶级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是:A.国家政治权力B.天才人物的创造力C.社会生产D.阶级斗争(C,1989年,文科).在社会生活中,上层建筑对于社会发展的性质取决于A.国家政权的阶级属性B.它所服务的经济基础的性质C.社会意识形态的性质D.社会生产力的性质(B,1994年,文科).阶级产生的直接原因是A

53、.一部分人对另一部分人的暴力掠夺B.社会产品的分配不均C.剩余产品的出现D.生产资料私有制的形成(D,1996年,文科)(二)不定项选择题.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有A.人类社会是自然历史过程B.社会基本矛盾是社会发展的动力C.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D.阶级斗争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E.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反作用于社会存在(ABCE,1989年,理科).历史唯物主义认为,阶级斗争在阶级社会的作用是A.生产力发展的动因B.迫使统治阶级作出某些让步的重要手段C.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D.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E.社会形态更替的杠杆(BDE,1991年,文科).“人们自己创造自己的历史”。这一命题表明

54、A.人是社会的主体B.历史是由追求着自己的目的人的活动构成的13C.历史发展方向是由人自觉选定的D.历史规律实现于人的自觉活动之中E.社会中每个人都是推动历史前进的力量(ABD,1992年,理科).马克思对阶级斗争学说的新贡献是A.发现阶级和阶级斗争的存在B.指出阶级斗争的长期性C.论证了阶级的存在与生产发展的一定历史阶段相联系D.说明阶级斗争必然导致无产阶级专政E.说明无产阶级专政是达到消灭一切阶级和进入无产阶级社会的过渡(CDE,1996年,理科).下述有关历史创造者的观点中,属于唯物史观的有A.人人创造历史B.历史活动是群众的事业C.人们自己创造自己的历史D.人们总是在既定的条件下创造历

55、史E.尊重社会发展规律与尊重人民历史主体地位是一致的(BCDE,2003年).马克思指出:“一个社会即使探索到了本身运动的自然规律,,它还是既不能跳过也不能用法令取消自然的发展阶段。但是它能缩短和减轻分娩的痛苦。”这表明A.人类社会的发展是合规律性与合目的性的统一B.社会发展过程与自然界演变过程一样都是自觉的C.人的自觉选择在社会发展中具有重要作用D.人类总体历史进程是不可超越的(ACD,2006年).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本质和核心。以人为本中的“人”是指A.具体的、现实的人B.广大人民群众C.作为个体的个人D.社会全体成员(ABD,2007年)第7章社会发展和人的发展(-)单项选择题.所谓

56、抽象的人性论是指A.一种对人类共同人性的科学抽象的理论B.否认人的社会性的关于人的本质的唯心主义理论一种否认人的共性的错误理论一种资产阶级哲学独创的理论(B,1987年,文理科).历史唯物主义的社会形态范畴是指A.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统一B.社会心理和社会意识形态的统一C.同一定的生产力水平相适应的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统一D.技术形态和生产形态的统一(C,1988年,文科).马克思主义揭示人的本质的出发点是A.人的自身需要B.人类的共同利益C.人的社会关系D.人的自然属性(C,1992年,理科).在人的发展和社会发展的关系问题上,马克思主义认为A.前者是个人的理想,后者是社会的目标B.前者体现了

57、个人价值,后者体现了人的社会价值C.两者是彼此独立的历史发展过程D.两者互为前提和基础(D,2002年,文科)(二)不定项选择题.历史唯物主义所理解的解放是指A.人性的解放B.摆脱自然界的奴役状态C.摆脱必然性的束缚D.摆脱旧的社会关系的束缚E.摆脱传统旧思想的束缚(BDE,1988年,文科).马克思说,人的本质“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其内涵有A.人的本质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B.人的本质在于人的社会性C.人的木质是自由D.人的本质形成于人的各种社会关系中14E.人的本质是具体的、历史的(BDE,2001,理科).从社会发展的主体选择性的角度看,中国人民走上社会主义道路,其原

58、因在于A.社会主义符合中国人民根本利益的要求B.在历史进程中没有多种道路可供人们选择C.中国人民在国际交往中受到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的历史启示D.中国共产党对历史必然性及本国国情的iE确把握E.人们可以自由选择社会制度并决定社会发展的方向(ACD,2002年,文科).马克思主义认为,人的全面发展A.是社会进步的重要内容.是一个逐步提高、永无止境的历史过程C.是社会发展的目的D.既是社会发展的结果,又是社会发展的原因E.同推进经济、文化的发展和改善人民物质文化生活是互为前提和基础的(ABCDE,2002年,理科)5.深圳青年歌手丛飞在8年时间内,捐资上百万元资助了很多贫困山区的失学儿童,而自己却

59、身患癌症,负债17万元。有人这样评价他:“丛飞能够从帮助别人的过程中得到快乐。”丛飞的行为表明A.人的价值不包含个人的价值选择和目标设计等主观方面B.人的价值的大小取决于对社会的贡献C.人的价值不仅表现在物质方面,更表现在精神方面D.社会价值的实现总是以个人价值的牺牲为代价(BC,2006年)第二部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第1章导论(-)单项选择题.社会生产过程中起决定性作用的环节是A.交换B.生产C.消费D.分配(B,2002年,文科).生产的社会条件中,最基本、最重要的是A.政治法律制度B.生产关系C.历史文化传统D.统治道德规范(B,2003年)第2章社会经济制度与经济运行的一般规律(

60、一)单项选择题.资本主义社会最简单、最普遍和最基本的关系是A.阶级关系B.商品交换关系C.金钱关系D.竞争关系(B,1991,文科).商品内在的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矛盾,其完备的外在表现是A.商品与商品之间的对立B.具体劳动与抽象劳动之间的对立C.资本与劳动之间的对立D.商品与货币之间的对立(D,1993年,文理科).投入某种物质商品生产过程中的活劳动量不变,如果劳动生产率提高,在单位劳动时间内生产的商品数量和单位商品的价值量之间,两者的变化表现为A.商品数量增加,价值量不变B.商品数量不变,价值量增大C.商品数量增加,价值量减少D.商品数量增加,价值量增大(C,1994年,理科).下图中,ox轴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