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法治教的含义和意义_第1页
依法治教的含义和意义_第2页
依法治教的含义和意义_第3页
依法治教的含义和意义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PAGE PAGE 4依法治教的含义和意义依法治教,就是要紧紧围绕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全局,通过教育法制建设,保证教育工作按照党和人民的意志全面依法进行,推动和保障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健康有序进行,保障教育优先发展战略地位的落实,保证教育的社会主义方向和国家教育方针的贯彻实施。依法治教是依法治国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依法治国方略在教育工作中的具体体现。依法治国,则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以下简称宪法)确立的治国方略,如同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五大报告中明确指出的那样,“依法治国,就是广大人民群众在党的领导下,依照宪法和法律规定,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文化事业,管理社会事务,保证国家各项工作

2、都依法进行,逐步实现社会主义民主的制度化、法律化”。作为依法治国的重要组成部分,依法治教不仅是我国教育事业改革和发展的客观要求、现代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更是我国教育事业健康发展的重要保障。一、依法治教是我国教育行政机关和学校管理职能转变后的新型教育随着社会主义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我国教育行政机关和学校的职能不断转轨,教育关系也在不断更新。变革后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必然是法治经济,这种背景下的新型教育关系也必然需要依法予以治理。在这个意义上,依法治教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形成的新型教育关系的必然要求。随着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和教育活动的日益复杂化,教育行政管理的范围及内容发生了很大变化,主要体

3、现在教育行政管理范围的扩大和教育行政管理职能的转变。在教育体制改革的过程中,教育领域里的社会关系发生了较大变化:一些旧的社会关系消失了,一些新的社会关系产生了,有些社会关系在性质上发生了变化。比如,过去我国实行的是单一化的办学体制,完全由政府包揽办学。办学主体主要是各级政府及其部门、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和一些国有大中企业。办学主体相对来讲比较单一。这时,政府与学校之间的关系属于行政管理者与行政相对人间的隶属关系。现今,我国办学体制正在发生新变化,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以下简称教育法)的规定,我国有权举办学校的主体有国家、企事业组织、社会团体、其他社会组织及公民个人,从而形成了以政府办学为主体,

4、社会各界共同参与办学的新体制。为满足教育事业的发展和广大人民群众的受教育需要,我国教育的形式、考试种类也更加多样,既有普通教育,又有成人教育、卫星电视教育及其他各种远距离教育等;此外还有各种形式的中外合作办学、出国留学与来华留学等,教育行政管理的范围大大扩展了。而政府与学校间的关系也在改革的过程中逐步演变为举办者、办学者和管理者3个主体之间的关系。作为学校举办者,其职能主要是投资举办学校,提供必要的办学条件,确定所办学校的管理体制,决定学校的发展方向及人才培养规格,任用校长,监督办学活动等。办学者主要是指校长及其办事机构。校长是学校的法定代表人,负责学校的教学及其他行政管理,行使法律规定的办学

5、权利。管理者是行使教育行政管理权的政府。国务院教育行政部门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教育行政部门及其他有关部门负责统筹规划和管理全国的教育工作和所辖区域的教育工作。作为管理者,政府主要是运用计划、法律、经济、信息服务以及必要的行政手段对教育进行领导和管理。由此不难看出,政府与学校之间的关系已发生了新的变化。政府与学校间的新型关系提出了依法治教的客观要求。一方面,政府对学校的管理由过去的直接管理为主转变为间接管理为主,由过去的具体管理为主转变为宏观管理为主,政府管理职能发生了很大变化。在精简机构,转变政府职能的大背景下,教育管理部门如果再沿用计划体制下的主要靠行政指示、行政命令的老办法,难以行得通也难以

6、管得好。而只有靠法治,通过立法确立教育活动的基本准则,对学校的权利和职责、教育行政部门及有关部门的教育管理职责等方面作出规定,依法规范教育行为,减少对学校直接管理和学校微观管理过程的干预,才能提高教育行政管理效率,保障教育事业的顺利运行。另一方面,在旧的管理体制下,学校缺乏应有的办学自主权。现行的教育管理体制下,学校有了较多的办学自主权,学校在上级教育行政部门的宏观指导下自主经营、自我发展和自我约束。这就要求学校管理者,必须克服依赖思想,树立自主意识、民主意识、开放意识和法律意识。在学校管理中,依法指导、协调学校管理中的各种关系,如党政关系、师生关系、学校与社会的关系、学校与教育行政部门的关系

7、等,正确行使权力,严格履行义务,积极维护学校与师生员工的合法权益,将学校管理全面纳入法制化轨道。再如,在学校与教师的关系上,计划经济体制下实行的是任命制和教师终身任用制,主要是一种纵向型的关系。但目前这种传统关系正在发生着变化,正在形成为教师聘任制度下的合同关系。根据我国教师法第17条规定,“学校和其他教育机构应当逐步实行教师聘任制。教师的聘任应当遵循双方地位平等的原则,由学校和教师签订聘任合同,明确规定双方的权利、义务和责任。”在这种合同关系下,学校有权对符合条件的教师进行聘任,有权组织管理教师的教育教学活动,对教师实施包括奖励、处分在内的管理活动,有权对在聘教师的政治思想、工作态度、工作成

8、绩进行考核。但同时学校也有义务为教师的教学、科研、社会服务及进修提高提供相应条件。对于教师来讲,有应聘和辞聘的权利,在聘期间,教师按照合同享有权利,承担义务,要遵守学校的规章制度,执行学校的教学计划,履行教师聘约,完成教学任务。可见,学校与教师之间的这种聘任关系就是一种新的横向型关系。而且,在市场经济体制下,学校与社会间也出现了大量的横向型的教育法律关系。比如学校与用人单位之间的委托培养关系,高校与科研机构、企业之间的“产学研”合作关系,校际之间的教学协作关系,职业学校与企业的产教结合关系,学校与其他组织或个人之间的合作办学关系等。教育领域社会关系的变化所带来的这一系列问题,如果只靠行政管理手

9、段,已难以适应,必须借助法律予以调整,需要综合运用法律手段、行政手段、经济手段等多种手段予以解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教育领域里的社会关系的变化,对依法治教提出了客观要求。二、依法治教是保障公民受教育权和教育管理参与权的需要受教育权是公民的一项基本权利。我国宪法第46条明确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受教育的权利和义务。”受教育的权利,是指公民依照法律、法规的规定,不分民族、种族、性别、职业、财产状况、宗教信仰等,平等享有作出或不作出一定行为,并可要求他人为其受教育而作出一定行为或不作出一定行为,必要时可请求有关国家机关以强制力保障其权益实现的受教育机会。具体而言,在学前阶段,公民有权接受

10、学前教育;在义务教育阶段,公民有权依照国家有关规定接受规定年限的义务教育;在非义务教育阶段,公民有权依照国家规定接受相应的教育;在从业阶段,公民有权接受职业培训和继续教育;在其他阶段公民仍有接受相应教育的权利。但受教育权利的实现,则有赖于法律的保障。由于受教育者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处于被教育和被管理地位,其权利很容易受到侵犯,因而需要对受教育者的基本权利与义务作出法律规定,以保障受教育者的合法权益。特别是教育法律关系中的弱势群体的受教育权利,尤其需要依靠法律的保障。第一,残疾人的受教育权利。残疾人与正常人一样享有平等的受教育权利。为了防止残疾人的受教育权利受到侵害,必须运用法律手段予以保护。第二,

11、学生的学习权。在现代教育中,还应赋予学生享有学习权的主体地位。1985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四次国际成人教育宣言,对学习权的含义作了界定,认为学习权就是阅读与书写的权利,提出问题和思考问题的权利,想像和创造的权利,了解人的环境和编写历史的权利,接受教育资源的权利,发展个人和集体技能的权利。而要保障学生的学习权利,就需要通过法律加以规范,要求国家、社会、学校和家庭为学生的学习权的实现积极创造条件,尊重学习者的主体意识。教育管理参与权也是公民的一项权利。对于学校教育工作者而言,有对学校教育教学、管理工作和教育行政部门的工作提出批评和建议的权利,有通过教职工代表大会或其他形式,参与学校民主管理的权利。

12、对于受教育者来讲,对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和学校管理工作有提出批评和建议的权利,有参与学校民主管理的权利。对于家长来讲,有通过适当方式了解学生学业等方面情况的权利,有参与学校民主化管理的权利。对于社会其他组织和个人而言,有举办学校的权利,并可通过联合办学、委托培养、产学合作等方式同高校、职业技术学校进行合作,并有权对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和教育行政部门的工作提出批评和建议。这些权利迫切需要通过教育立法加以确定,并切实加以实施。实践证明,权利如果缺乏法律保障,就很容易受到侵犯,而且受损权益也难以得到补救。公民的权利也只有得到法律的保障才能充分得以实现。可见,保障公民的受教育权和教育管理参与权的真正实现,

13、迫切需要依法治教。三、依法治教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改革的法律保障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来临,教育在国家经济文化建设中的地位愈益突出,教育在综合国力的竞争中越来越成为决定性的因素。世界上许多国家都在大力进行教育改革,并通过立法将教育改革中的成功经验用法律的形式固定下来,促进教育改革与发展,不断健全教育法律法规,为教育工作提供全面有力的法律保障。加强教育立法,实行依法治教,成为世界各国教育发展的共同趋势。在当今世界上,增强综合国力竞争力的一个重要途径是培养更多的更全面发展的人。对我国而言,为了培养适应21世纪现代化建设需要的社会主义建设人才,就必须大力提高国民素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

14、要提出:“中小学要由应试教育转向全面提高国民素质的轨道,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文化科学、劳动技能和身体心理素质。”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明确要求我们,“实施跨世纪素质教育工程,整体推进素质教育,全面提高国民素质和民族创新能力”。推进素质教育,必然涉及到教育体制、教育思想观念、教育内容、教育方法、教育手段等多方面的改革,而要保证国家教育方针的全面贯彻落实和一系列改革决策的实施,除了必要的行政手段之外,更重要的是要运用法律手段,推进教育改革的进程。而且,现代法律意识和法律素养本身就是21世纪一代新人必备的基本素质之一。培养学生法律意识,增强他们的法制观念,提高他们运用法律手段保护自身权利的能力,既是提高国民素质、加快我国教育法制建设进程的客观需要,更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在这种时代背景下,我国应顺应世界教育发展的潮流,加强教育法制建设,全面推进依法治教,保障我国教育事业的健康有序发展。四、依法治教是有效解决教育纠纷的法律手段教育管理过程中涉及方方面面的关系,随着教育规模的不断扩大和教育活动的日益复杂化,不可避免地会产生一些教育法律纠纷,法律手段则是解决教育法律纠纷的最终途径,也是解决教育纠纷的最为有效的途径。一方面,法律应当对教育法律关系主体各方的权利(权力)、义务、职责等作出明确的法律规定,要求各方依法行使权利(权力)并依法履行自身的义务,依照法律规定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