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一年级下册国学经典一年级下册国学经典教案_第1页
2022年一年级下册国学经典一年级下册国学经典教案_第2页
2022年一年级下册国学经典一年级下册国学经典教案_第3页
2022年一年级下册国学经典一年级下册国学经典教案_第4页
2022年一年级下册国学经典一年级下册国学经典教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一年级下册国学经典 一年级下册国学经典教案一年级下册国学经典教案三字经教学教案(一)教学内容:介绍三字经教学目标 : 沟通三字经的诵读与懂得,激发同学爱诵读三字经,初步感受中华传统文化的丰富内涵;教学过程 : 一、引入、介绍三字经三字经自南宋以来 ,已有七百多年历史 ,是学习中华传统文化不行多得的儿童启蒙读物,共一千多字 ,可谓家喻户晓;三字一句的韵文极易成诵 ,内容包括了中国传统的训练、历史、天文、 地理、 伦理和道德以及一些民间传奇 ,广泛生动而又言简意赅;现 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儿童道德训练丛书;三字经的内容分为六个部份,每一部份有一个中心;从“ 人之初 ,性本善 ” 到“ 人不学

2、 ,不知义 ” ,叙述的是训练和学习对儿童成长的重要性 ,后天训练准时 ,方法正确 ,可以使儿童成为 有用之材 ; 从 “ 为人学 ,方少时 ” 至“ 首孝悌 ,次见闻 ” 强调儿童 要懂礼仪、 要孝敬父母、 敬重兄长 ,并举了黄香和孔融的例子 ; 从“ 知某数 ,识某文 ” 到“ 此十义 ,人所同 ” 介绍的是生活中的一 些名物常识 ,有数字、 三才、 三光、 三纲、 四时、 四方、 五行、五常、六谷、六畜、七情、八音、九族、十义 ,方方面面 ,一 应俱全 ,而且简洁明白;三字经内容的排列次序极有章法,表达了作者的训练思想;作者认为训练儿童要重在礼仪孝悌,端正孩子们的思想,学问的传授就在其次

3、,即“ 首孝悌 ,次见闻 ” ;训导儿童要先从学校入手 ,即先识字 ,然后读经、子两类的典籍;经部子部书 读过后 ,再学习史书 ,书中说 : “经子通 ,读诸史 ” ;二、小结:同学们,听了老师的介绍,你知道了什么呢?能 给大家说说吗?三字经教学教案( 二 )教学内容: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苟不教,性 乃迁;教之道,贵以专;教学目标:1、 通过朗诵、背诵三字经节奏感和韵律感;,体会三字经的语言的2、 通过学习三字经 ,体会和懂得三字经中积极的 道理,感受中华民族的 优秀文化传统;3、初步感受中华传统文化的丰富内涵;4、能流利地朗读和背诵这 4 句三字经;教学预备:小黑板、图片 教学流

4、程:一、导入揭题 同学们,你们觉得读书有没有年龄的限制呀?)(引出不论老少,都可以努力求学的道理;二、新授感悟1. 自读三字经中从“ 人之初 .贵以专 ” 4句;用自己喜爱的方式解决不熟悉的字词,并将这4 句话读正确、流利、通顺;2、老师朗读三字经 ,请同学一起读;3、同桌读、小组读、全班齐读;4、老师讲解说明这4 句三字经的含义;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启示人生下来原本都是一样,但从小不好好训练,和善的本性就会变坏;所以,人从小就要好好学习,区分善恶,才能成为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才;【译文】人生下来的时候都是好的,只是由于成长过程中,后天的学习环境不一样,性情也就有了好与坏的差别;苟不

5、教,性乃迁;教之道,贵以专;启示百年大计,训练为本;训练是头等重要的大事;要想使孩子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才,必需时刻留意对孩子的训练,用心一样,时时不能放松;【译文】假如从小不好好训练,和善的本性就会变坏;为了使人不变坏, 最重要的方法就是要用心一样地去训练孩子;三、小结:学了本课后,你有什么想法,用你喜爱的方式表 达出来,可以是小品,可以是绘画,也可以用完整的话说给 老师和同学们听;三字经教学教案( 三 )教学内容:昔孟母,择邻处;子不学,断机杼;窦燕山,有义方;教五 子,名俱扬;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读原文,熟读成诵,积存语言;2、引导同学体会含义,受到儒学经典熏陶,弘杨民族文化;教学

6、重点 正确、流利地朗读原文,熟读成诵;教学难点 体会原文的含义,感受到只有好的训练方法,才能让子女成 才的深刻意义;教学预备三字经故事,原文释义;教学模式三个版块:(一)故事激趣(二)诵读感悟(三)小结;教学流程 一、故事激趣1同学们,你们听过孟母三迁孟母断织的故事吗?2那么,你们想不想听老师讲一讲呢?(老师讲故事)3听了这个故事,你想到了什么?二、过渡新授:这个故事,就出自今日我们所要学习的三 字经,让我们一起来读一读原文;昔孟母,择邻处;子不学,断机杼;启示孟子所以能够成为历史上出名的高校问家,是和母 亲的严格训练分不开的;做为孩子,要懂得这种要求,是为 了使自己成为一个有用的人才;【译文

7、】战国时,孟子的母亲曾三次搬家,是为了使孟子有 个好的学习环境;一次孟子逃学,孟母就割断织机的布来教 子;窦燕山,有义方;教五子,名俱扬;启示仅仅训练,而没有好的方法也是不行的;好的方法 就是严格而有道理;窦燕山能够使五个儿子和谐相处,都很 孝敬父母、并且学业上都很有成就,是和他的训练方法分不 开的;【译文】五代时,燕山人窦禹钧训练儿子很有方法,他训练 的五个儿子都很有成就,同时科举成名;三、诵读感悟1朗读原文,读通读顺;(1)师范读,要求同学仔细听,留意不熟悉字的发音,尤其是平翘舌的读音;(2)跟读,要求:准时正音,把原文读通顺读流利;(3)小组竞赛读,看哪组读得又精确又流利;2、诵读原文,

8、读出节奏韵律;(1)读古文不仅要读通读顺,仍要读出节奏和韵律;你们想听一听吗?(老师范读三字经) (2)同学试着自己读一读;(3)拍手打节奏,齐声诵读;四、小结可见,好的训练方法, 对我们的成长是多么的有利啊!信任,在我们的共同努力之下,在座的每一位同学,将来都会成为 祖国的栋梁之才!五、作业:回家以拍手歌的方式给父母诵读今日学的内容;三字经教学教案( 四 )教学内容:养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子不学,非 所宜;幼不学,老何为;教学目标:1、 通过朗诵、背诵三字经节奏感和韵律感;,体会三字经的语言的2、 通过学习三字经 ,体会和懂得三字经中积极的 道理,感受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3、能

9、流利地朗读和背诵这 4 句三字经;教学预备:小黑板、挂图 教学过程:一、导入揭题 同学们,你们觉得读书有没有年龄的限制呀?(引出不论老 少,都可以努力求学的道理;)二、新授感悟1. 自读三字经中从“ 养不教, .老何为; ” 4句;用自己喜爱的方式解决不熟悉的字词,并将这 4 句话读正确、 流利、通顺;2、老师朗读三字经 ,请同学一起读;3、同桌读、小组读、全班齐读;4、老师讲解说明这4 句三字经的含义;养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启示严师出高徒,严格的训练是通往成才之路的必定途 径;对孩子的严格要求虽然是做父母和老师的本份,但做子 女的也应当懂得父母和老师的苦心,才能自觉严格要求自 己;

10、【译文】仅仅是供养儿女吃穿,而不好好训练,是父亲的过 错;只是训练,但不严格要求就是做老师的懒散了;【故事】从前,有个无恶不做的强盗,在他做尽坏事后,终 于被衙门的捕快捉了起来;由于他犯了很多不行原谅的罪,所以县太爷判了他死罪;临刑前,县太爷问他有什么要求,强盗说: “ 我想见我母亲最终一面;”县太爷命人把他母亲请来,当他们母子一见面,母亲很哀思 的抱者儿子大哭;谁知道,那个强盗竟然狠狠的将母亲的耳朵咬了下来,并且难过地说:“ 我好恨娘在我犯错时,从来不教训我,现在我懊悔也来不及了;”这强盗的母亲,要对强盗的下场负一半的责任啊!子不学,非所宜;幼不学,老何为;启示一个人不趁年少时用功学习,长大

11、后总是要懊悔的;每位小伴侣都记住这样一句话:“ 少壮不努力, 老大徒伤悲 ” ,要趁视自己生命的黄金时刻;【译文】小孩子不愿好好学习,是很不应当的;一个人假如 小时候不好好学习,到老的时候既不懂做人的道理,又无知 识,能有什么用呢?【故事】清朝时,大将左宗棠的部下张曜,立了很多功劳,于是左宗棠便升了他的官,但是很多不服气的人,便以张曜 没有念过书为理由,不给他官做;张曜知道由于自己的不识 字,而做不了官,心里很难过,于是发奋苦读,最终靠着他 的学识,把官给争了回来;三、争论、沟通:(1)你认为哪句话对你的启示最大?为什么?(2)要想将来成为一个有出息的人,小时候就要怎么样?四、小结:我们不能到

12、长大才省悟到读书的重要性;我们是儿童,早上 八九点中的太阳,现在开头用功是确定来得及的;要熟悉到 读书学习对我们人生的重要性,要打好坚实地学问根底,长 大以后才能为社会做出应有奉献;三字经教学教案( 五 )教学内容: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义;为人子,方 少时,亲师友,习礼仪;授课目标1、让同学懂得人类或许要良好的训练,才能成为一个有用 的人;2、能流利地朗读和背诵 3 句三字经;教学过程 一、复习已学语句1、两人为一组,以相对拍手嬉戏方式,自由边拍手边诵读 已学三字经语句;2、全班随音乐传球诵读三字经;嬉戏规章:每人诵读一句( 6 个字),接过球后,起立大声诵读,然后再转身传球;3、总结

13、:读书好像爬山,爬得越高,看得越远;读书好像 耕耘,汗水流得多,收成自然更丰富;二、揭题:今日,老师要给大家讲一个的故事,请小伴侣们边听边想:这个故事讲了一件什么事?告知了我们一个什么道理?【故事】从前楚国有个名叫卞和的人;有一天,他在山里找到了一块仍没有琢磨过的玉石,于是他便把这玉石出现给当时的楚厉王;没想到,宫里的玉匠竟说这只是一块一般的石 头,厉王一愤怒,命令部下把卞和定了罪;厉王死后,武王 继位,卞和又将这玉石献给武王,可是,仍旧遭到了被定罪 的命运;卞和扫兴的抱着石头,在山脚下哭了三天三夜;文 王即位后知道了这件事,便将卞和请进宫来,命令玉匠把这 块石头好好打造一下,发觉果真是一块上

14、等的美玉,于是便 将它命名为 “ 和氏璧; ”由这个故事我们可以知道,一块上等的美玉都需要琢磨、打 造,才能显现出它的价值,所以人类或许要良好的训练,才 能成为一个有用的人;三、新授感悟1、自读三字经“ 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义;为人子,方少时,亲师友,习礼仪;” 3句;用自己喜爱的方式解决不熟悉的字词,并将这3 句话读正确、流利、通顺;2、老师朗读三字经 ,请同学一起跟读;3、同桌读、小组读、全班齐读;4、老师讲解这 3 句三字经的含义;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义;【说明】 玉不打磨雕刻, 不会成为精致的器物;同样的道理,人如是不学习,就不懂得礼仪,不能成才;师一个人的成才之路犹如

15、雕刻玉器一样,玉在没有打磨 雕刻以前和石头没有区分,人也是一样,只有经过刻苦磨练 才能成为一个有用的人;,习礼仪;为人子,方少时,亲师友【说明】做儿女的,从小时候就要靠近老师和伴侣,以便从 他们那里学习到很多为人处事的礼节和学问;师学会靠近好的老师、好的伴侣,并从他们身上学到许 多有益的体会和学问;取人之长补己之短,才能不断地丰富 自己的头脑;四、争论、沟通:(1)你认为哪句话对你的启示最大?为什么?(2)要想将来成为一个有出息的人,小时候就要怎么样?小结:人类或许要良好的训练,才能成为一个有用的人;五、扩展活动:学了本课后,你有什么想法,用你喜爱的方 式表达出来;三字经教案(六)教学内容:香

16、九龄,能温席;孝于亲,所当执;融四岁,能让梨,弟于长,宜先知;授课目标1、让同学懂得感恩,学会感恩;重点 2、能流利地朗读和背诵 3 句三字经;3、知道孔融让梨的故事,明白同学之间相互谦让可以增进团结,讲谦让是一种美德;教学过程一、导入同学们,你们喜爱诵读三字经吗?为什么喜爱?(老师依据同学的发言确定同学积极的学习态度,引导不喜欢学习的同学明白三字经中所包含的丰富内容;适时引导同学利用已学语句举例验证;)二、揭题、新授今日,老师要给大家讲一个古代的孩子讲谦让的故事,请小伴侣们边听边想:这个故事讲了一件什么事?告知了我们一个什么道理?(一)学文释义、学文晓理:1、【故事】东汉时,有个九岁的小孩

17、黄香;他特别的孝顺父亲,为了不让父亲太劳累,全部的家务事都是由自己动 手做的;夏天时,他会用扇子把席子给扇凉了,再请父亲上 床睡觉;天气变冷了,黄香总会在父亲睡觉前,把被窝躺暖 之后,才让父亲入睡;黄香这种孝行,没有多久便传遍了整 个县城,大家都夸黄香是个孝顺的孩子;这种孝顺的行为,的确很令人敬佩;和黄香同一个时代,有个叫孔融的小孩;有一天,父亲的朋友送来一篓子的梨子,父亲要孔融拿一个去吃,孔融就在一 堆梨子里挑了一个最小的,父亲很讶异地对他说:“ 孩子,你怎么不挑大的,反而挑个最小的呢?” 孔融回答说: “ 爹,我的年纪最小,应当吃最小的,大的留给哥哥吃;” 孔融这 种友爱兄长的行为,的确很

18、值得我们效法;【讲解】东汉孔融四岁时,就知道把大的梨让给哥哥吃,这 种敬重兄长的道理,是每个人从小就应当知道的;一个人首先要学的是孝敬父母和兄弟友爱的道理,接下来才是学习看到和听到的学问;提问:图中谁是孔融?孔融最先拿梨,原来能拿到最好、最大的,可他却是怎么做的呢?他为什么要给自己选一个最小的?给了哥哥和弟弟,这说明白什么?孔融把大梨、好梨让 孔融吃梨时讲谦让,爸爸的表情怎样?爸爸会怎样夸奖孔融?孔融这样做,他的哥哥会怎样想?弟弟呢?他们以后也会怎样做吗?2、小结:孔融小小年纪,就懂得在好处和便利面前不抢先,能让人,他不仅受到了全家人的赞扬,孔融也成为了小伴侣学习的好榜样;(二)诵读句子 1、

19、生借助拼音自读一遍;2、出示新授语句:香九龄,能温席;孝于亲,所当执;于长,宜先知;也受到了世人的颂扬;融四岁,能让梨,弟3、同学试读,老师引导同学正音;4、老师朗读三字经,请同学一起读;5、指导同学朗读经文,背诵经文;三、总结(1)朗读今日所学;(2)通过今日的学习,你有什么收成?用你喜爱的方式表 达出来,对父母、对家里的长辈、对老师;也可以用完整的 向老师和同学们说说你的准备;话说三字经教学教案( 七)教学内容:首孝弟,次见闻,知某数,识某文;而千,千而万;教学目标:一而十,十而百,百1.懂得孝和悌,懂得向善路上应当怎么做;2、让同学懂得感恩,学会感恩;3、能流利地朗读和背诵 2 句三字经

20、;教学过程一、复习已学语句1、两人为一组,以相对拍手嬉戏方式,自由边拍手边诵读 已学三字经语句;二、新授感悟1. 自读三字经中从“ 首孝弟, .千而万; ” 2句;用自己喜爱的方式解决不熟悉的字词,通顺;并将这 2 句话读正确、 流利、2、老师朗读三字经 ,请同学一起读;3、同桌读、小组读、全班齐读;4、老师讲解说明这2 句三字经的含义; m u sh sh m u w nsh u xi o t c ji n w n zh 首 孝 悌, 次 见 闻,知 某 数, 识 某 文;【说明】一个人必需懂得做人做事的道理,第一要学的是孝 敬父母和兄弟友爱的道理,接下来是学习看到和听到的知 识;并且要知道

21、基本的算术和数学,以及熟悉文字,阅读文 学;(问:从这句话中我们懂得了什么呢?)师孝敬父母,友爱兄弟是做人的基础;能文会算是做人 的本钱;要做一个德才兼备的人,就必需这从两点做起;y r sh sh r b i b i r qi n qi n r w n 一 而 十,十 而 百,百 而 千, 千 而 万;【说明】天的万物得运算,都是从一开头,一到十是最基本的数字, 接着仍有十到百,百到千, 千到万, 始终变化下去,没有止尽的时候; (问:这一句话是怎么懂得的呢?请说一 说;)师一到十看来很简洁,但变化起来却无穷尽,算术这门 学问越来越深奥了;几乎各个科学门类都离不开数学,所以必需仔细地从简洁的

22、数目学起,为将来学习其他学问打好基础;5、大家大致懂得了这些句子的含义了吗?多读书吧,正所 谓:读书百遍,其义自见;三、巩固:小组竞赛读,看哪组读得又精确又流利;三字经教学教案( 八)教学内容:三才者,天地人;三光者,日月星;子亲,夫妇顺;教学目标1.娴熟诵读三字经原文;三纲者,君臣义,父2.初步感受中华传统文化的“ 天人合一 ” 思想;3.明白一些古代星象学问, 感受我国古代天文学的博大精深,以及浩渺星空带给人们的无穷想象;教学过程 一、导入:通过前面的内容, 三字经告知我们学习的重要性,教和 学贵在专一和坚持,并且劝大家要从小开头学,从孝顺父母友爱兄弟姐妹学起,接下来我们再看看古时候的孩子

23、详细要学哪些学问;为了便于当时孩子们的记述,三字经在一而十,十而百,百而千,千而万 着讲;第一个数字讲” 以后,接着用数字往下串“ 三” ;三才者, 天地人; 三光者, 日月星; ” 这里头的 ” 三才 ”和” 三光 ” ,都是传统中国极其重要的文化概念;二、诵读新句子:三才者,天地人;三光者,日月星;三纲者,君臣义,父子 亲,夫妇顺;(读 2 遍:第 1 遍,请一个同学上台领读,第 2 遍,大家一起诵读; )三、讲解句子;“ 才” 在这里就是 “ 最基本的东西 ” ,古人以 三才者,天地人:为构成生命现象与生命意义的基本要素是:天、地、人;天是指万物赖以生存的空间,包括日月星辰运转不息,四季

24、更替而不乱,昼夜寒暑都有肯定的次序;地是指万一年级下册国学经典教案物藉以生长的地理条件和各种物产;人是万物之灵,要顺天地化育万物;从这一句可以看出,我们的祖先很早以前就把“ 天,地,人 ” 摆在同等重要的位置,这是 “ 天人合一 ” 的思想(板书:“ 天人合一 ” ),现在,随着科技智能的进展,人类逐步丢失对自然的敬畏之心,破坏自 然,违反自然规律的行为越来越盛,从而遭受自然的惩处,因此 “ 天人合一 ” 在现代仍有特殊重要的意义;三光者,日 月星:三种光明的来源是指太阳,月亮和星星;提问:日月星辰有哪些重要作用?(光有什么作用?)这两句讲的是自然界的情形;三纲者,君臣义,父子亲夫妇顺: “

25、三纲 ” 就是维护人与人之间最重要的三种伦常关系,就 是君臣之间有道义,父子之间有亲情,夫妻之间能相互敬重和谐相处;四、小结,并齐诵一遍句子;三字经教学教案( 九 )教学内容:曰春夏曰秋冬此四时运不穷曰南北曰西东此四方应乎中 教学目标 1.娴熟诵读三字经原文;2.知道四季变化对人类的生产和生活有重要影响,知道东南 西北这四个方向,都以中心为准相互对应;教学过程 一、复习已学语句 1、两人为一组,以相对拍手嬉戏方式,自由边拍手边诵读 已学三字经语句;二、新授感悟1、 自读三字经中从“ 曰春夏, .应乎中; ” 2句;用自己喜爱的方式解决不熟悉的字词,并将这 2 句话读正确、流利、通顺;2、老师朗

26、读三字经 ,请同学一起读;3、同桌读、小组读、全班齐读;4、【故事】远古时代的皇帝,是个既能管天上的神,也能管地上万物的 神;当时,有个东方部族的首领名叫蚩尤,由于他不服皇帝的指 挥,皇帝打算带领军队攻打他;但是,蚩尤特别英勇善战,他有八十一个兄弟,分别掌管八 十一个部落,如今遭到皇帝的攻打,他们便团结起来使出自己最拿手的招式来应付皇帝,军队显得有些招架不住;所以当两方交战时,皇帝的这是,碰巧起了大雾,一片白茫茫中,蚩尤的军队分不出自 己到底在什么地方,所以他打算临时收兵,等雾散之后,再 连续战役;皇帝使用新创造的指南车参加作战,这种车子的正前方有个铁娃娃,无论在哪里,娃娃的手指肯定指着南方;

27、于是,就靠着指南车,皇帝轻易的打败了蚩尤的军队;【注释】曰:说道,提到;春夏秋冬:指一年四季;运:循环、运转;不穷:没有终止的时候;南北西东:指四方;应:对比、相应;中:中心;5、老师讲解说明这 曰春夏,曰秋冬,2 句三字经的含义;此四时,运不穷;一年之中春夏秋冬四季各有特色,循环运转,永不止息;春 耕、夏耘、秋收、冬藏四季变化是由于地球绕著太阳公转的关系;小结:四季变化对人类的生产和生活有重要影响,同时也让 我们的世界更丰富多彩,对于自然我们也要心怀感恩之心;曰南北,曰西东,此四方,应乎中;东南西北这四个方向,都以中心为准相互对应;假如没有中 心,就没有东西南北,因此中心移动,方向也跟著转变;三、小结,并齐诵一遍句子;( 十 )三字经教案 教学内容:曰水火木金土此五行本乎数十干者甲至癸十二支子至亥 教学目标:1.娴熟诵读三字经的新句子:支 子至亥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