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考语文 第三编 第一章 第四节 送别留别诗_第1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a0a0d9b53280119be7311ba43c431c00/a0a0d9b53280119be7311ba43c431c001.gif)
![人教版高考语文 第三编 第一章 第四节 送别留别诗_第2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a0a0d9b53280119be7311ba43c431c00/a0a0d9b53280119be7311ba43c431c002.gif)
![人教版高考语文 第三编 第一章 第四节 送别留别诗_第3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a0a0d9b53280119be7311ba43c431c00/a0a0d9b53280119be7311ba43c431c003.gif)
![人教版高考语文 第三编 第一章 第四节 送别留别诗_第4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a0a0d9b53280119be7311ba43c431c00/a0a0d9b53280119be7311ba43c431c004.gif)
![人教版高考语文 第三编 第一章 第四节 送别留别诗_第5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a0a0d9b53280119be7311ba43c431c00/a0a0d9b53280119be7311ba43c431c005.gif)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人教版高考语文 第三编 第一章 第四节 送别留别诗阅读下面诗歌,完成下列三小题。送门人欧阳秀才游江西(宋)梅尧臣客心如萌芽,忽与春风动。又随落花飞,去作西江梦。我家无梧桐,安可久留凤。凤巢在桂林,乌哺不得共。无忘桂枝荣,举酒一相送。【注】门人:古时泛指在学术上有师承关系的弟子。桂:古时称科举及第为“折桂”。(1) 依据诗意,欧阳秀才游江西的目的不会是A游学B宦游C交游D游历(2) 对前四句的评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从对方着笔B比喻新颖贴切C以落花写离情D以西江梦点题(3) 后六句不抒离情而写别意,结合内容作赏析。满江红送李正之提刑入蜀辛弃疾 蜀道登天,一杯送绣衣行客。还自叹中年多病,不堪离别。东
2、北看惊诸葛表,西南更草相如檄。把功名收拾付君侯,如椽笔。 儿女泪,君休滴。荆楚路,吾能说。要新诗准备,庐江山色。赤壁矶头千古浪,铜鞮陌上三更月。正梅花万里雪深时,须相忆。【注】这首词作于辛弃疾闲居江西上饶时。提刑:官名,主管地方司法、监察等事务。绣衣:官服。相如檄:指司马相如的喻巴蜀檄,主旨是安抚巴蜀百姓。铜鞮陌:代指襄阳。(1) 本作品中用典与人物对应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东北看惊诸葛表”诸葛亮B“赤壁矶头千古浪”苏轼C“蜀道登天”李白D“儿女泪,君休滴”王昌龄(2) 下列对本词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词的开头四句,先写对方行程,再写自己的多病与离愁,暗含蹉跎失志的惆怅。B李正之即将远赴蜀
3、地担任要职,作者满含深情地称许友人才华出众,巨笔如椽。C作者认为荆楚路上的江山美景都是作诗的好素材,如庐山景、赤壁浪、襄阳月。D词的结尾两句,怀念过去与李正之雪中赏梅的情景,表达对友谊的珍惜与赞美。(3) 清人陈廷焯白雨斋词话评论本词的艺术特色说:“龙吟虎啸之中,却有多少和缓。”请结合具体词句作简要阐述。阅读下面诗歌,完成下面三小题。浪淘沙近(宋)宋祁少年不管。流光如箭。因循不觉韶光换。至如今,始惜月满、花满、酒满。扁舟欲解垂杨岸。尚同欢宴。日斜歌阕将分散。倚兰桡,望水远、天远、人远。(1) 作者“始惜”是因为 (用自己的话表述)。(2) 对本词与柳永的雨霖铃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两首词都属于宋
4、词“婉约派”的创作风格。B两首词都交代了年少分别的时间和地点。C两首词都借助“舟”“柳”意象来写离情。D两首词语言自然明畅,平中见奇,韵文兼胜。(3) 词的下阕首句以“承上接下,又出新意为上”,以此评析词中画线句。阅读下面诗歌,完成下列各题。送子由使契丹(宋)苏轼云海相望寄此身,那因远适更沾巾。不辞驿骑凌风雪,要使天骄识凤麟。 沙漠回看清禁月,湖山应梦武林春。 单于若问君家世,莫道中朝第一人。【注】清禁:皇宫。苏辙时任翰林学士,常出入官禁。武林:杭州的别称。苏轼时知杭州。唐代李揆被皇帝誉为“门地、人物、文学皆当世第一”。后来入吐蕃会盟,酋长问他:“闻唐有第一人李揆,公是否?”李揆怕被扣留,骗他
5、说:“彼李揆,安肯来邪?”(1) 下列对颔联表达的情感分析准确的一项是A祝福B担忧C劝勉D嘱咐(2) 尾联用了唐代李揆的典故,以下对此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本联用李揆的典故准确贴切,因为苏轼兄弟在当时声名卓著,与李揆非常相似。B中原地域辽阔,人才济济,豪杰辈出,即使卓越如苏氏兄弟,也不敢自居第一。C从李揆的故事推断,如果苏辙承认自己的家世第一,很有可能被契丹君主扣留。D苏轼与苏辙兄弟情深,此时更为远行的弟弟担心,希望他小心谨慎,平安归来。(3) 评价本诗思想感情的意义。 阅读下面诗歌,完成下面三小题。人月圆春晚次韵(元)张可久 萋萋芳草春云乱,愁在夕阳中。短亭别酒,平湖画舫,垂柳骄骢。一声啼鸟乌
6、,一番夜雨,一阵东风。桃花吹尽,佳人何在,门掩残红。(1) 此曲中能显示“别意”的事物有:短亭、 、 、 。(2) 对这首小令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首二句以“芳草萋萋”“春云缭乱”点题,情景交融B“短亭”三句描写眼前送别的情景,意象丰富C“一声啼鸟”三句是诗人人生波折的写照,虚实相生D末三句化用崔护诗作,抒发思念之情(3) 此曲紧扣一个“愁”字抒发情怀,写法上又注重前后照应,对此作鉴赏。阅读下面诗歌,完成下面三小题。鹧鸪天送廓之秋试(南宋)辛弃疾白苎新袍入嫩凉。春蚕食叶响回廊,禹门已准桃花浪,月殿先收桂子香。鹏北海,凤朝阳。又携书剑路茫茫。明年此日青云去,却笑人间举子忙。【注】秋试:秋季举行的乡
7、试,考中者称举人。苎:用苎麻织成的布。禹门:即龙门。桃花浪,指乡试中举者次年的春闱(会试)。(1) “春蚕食叶”喻指 。(2) 对本作品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首句“凉”字暗示廓之应试前的紧张心情。B“鹏北海,凤朝阳”描摹出廓之的满怀豪情。C词作多处用典,体现了辛词“掉书袋”特点。D送别词作往往情调感伤,本词格调豪迈昂扬。(3) 赏析本词虚实相生的表现手法。阅读下面诗歌,完成下列三小题。晓行巴峡(唐)王维际晓投巴峡,馀春忆帝京。晴江一女浣,朝日众鸡鸣。水国舟中市,山桥树杪行。登高万井出,眺迥二流明。人作殊方语,莺为故国声。赖多山水趣,稍解别离情。(1) 下列诗句与“晴江一女浣,朝日众鸡鸣”一联运用
8、不同手法的一项是A桥响犬遥吠,庭空人散眠。(许浑夜归丁卯桥村舍)B炉火照天地,红星乱紫烟。(李白秋浦歌)C寒树鸟初动,霜桥人未行。(刘禹锡途中早发)D鹤鸣楚山静,霜白秋江晓。(柳宗元与崔策登西山)(2) 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巴峡乡邑旭日东升,众鸡鸣唱,晴朗的江边一个女子在浣洗。B水国乡民在舟中行商,山上有桥,行人走在桥上,如在树颠。C诗人登高远眺,万亩良田,井然有序,二水流过,分外澄明。D诗人在暮春之际来到巴峡,山水之趣宽解着诗人的离愁别绪。(3) 从选用意象的角度,赏析本诗。 阅读下面诗歌,完成下面三小题。望江怨送别(清)万树 春江渺,断送扁舟过林杪。愁云音未了,布帆遥比沙鸥小
9、。恨残照,犹有一竿红,怪人催去早。(1) 下列作品与本作品体裁相同的一项是A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B柳永的雨霖铃C杜甫的登高D白居易的琵琶行(2) 下列对本作品描写的相关信息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春季B傍晚C江边D花艳(3) 赏析“怪人催去早”一句。 答案1. 【答案】(1) B(2) C(3) 先以“无梧桐”自谦,将门人赞喻为凤凰,希望他振翅高飞;又提醒他去江西后善自择居,不与乌哺类卑俗之人交往,并叮嘱他不忘游学为科举的梦想,最后举杯祝福他异日折桂。句句用喻,含蓄又形象地表达了师长对门人的赞誉、叮咛和期望。【解析】(1) 依据诗意、注释,尤其是“无忘桂枝荣”的师长叮嘱,可推断欧阳秀才是科举考试前去
10、江西,由此排除 B 项。(2) 首句“客”起笔,即从对方着笔;游学的念头在春天里长出“如萌芽”,又如花瓣随春风飞舞,几处用喻新颖贴切;此处“落花”不写离情,而是写欧阳秀才一旦萌芽游学游历的念头,犹如春花在春天疯长且随风飞往江西。(3) 题干提示了“不抒离情”,要求赏析后六句如何表达别意及其表达的效果。诗歌前四句从对方着笔,后六句从自己角度着笔。对于一位即将远行游学的门人,作为师长要表达一番别意,有赞誉,有叮嘱,有期望,有祝福,这些别意都是通过比喻,借用梧桐、凤凰、桂林、乌哺等意象来传达,含蓄且形象。2. 【答案】(1) D(2) D(3) 评论“虎啸龙吟”中有“和缓”,意指词人豪放大气的词风中
11、有温婉细腻的情感抒发。“千古浪”“三更月”“万里雪”等意象的选取豪迈大气,营造了气势恢宏的意境;“诸葛表”“相如檄”等典故的运用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期许与勉励,体现出“虎啸龙吟”的豪放之风。“不堪离别”“儿女泪”“须相忆”又深情地表达了词人内心细腻而真实的感受,对朋友浓浓的牵挂关切之意表达了词人“和缓”的温情,与陈氏的评论相契合。【解析】(1) D 项化用了王勃的语句:无为在岐路,儿女共沾巾。(2) “作者怀念过去与李正之雪中赏梅的情景”表达有误,梅花花开、大雪纷飞是眼前之景,并非回忆之景。(3) 送别诗作大多表达离情别意,本词作有别情,更有期许与勉励,评价其风格要结合词作内容,也要结合诗作创作
12、时所处的境况。本词的用典含蓄地表达了不要忘了抗战的事业这一志业与期望,离情中有豪情。3. 【答案】(1) 年长才发现年少时蹉跎岁月,不懂得珍惜时光(2) B(3) 此句承接上阕最后句:如今懂得了珍惜时光,顾惜亲友。并过渡到具体描写对亲友离别的不舍,在词意上表现从理到情两个层次,似断又连又出新意。【解析】(1) 题干中“用自己的语言表述”提醒考生答案就在原词作中,把前三句的句意作概述即可。(2) 考查结合本词及教材名家作品作辨析。B 项题肢错在“年少”二字。词的上阕有“至如今”句,表明下阕描写的是“如今”而不是少年时离别场面。(3) 本题考查评析词的章法结构,即“过片”句在结构、内容上的作用。但
13、不考概念,着眼于结合对词意的理解和把握,考查评价、鉴赏能力。题干是“论点”,词作就是论据,即用词作来论证下阕首句如何“承上接下,又出新意”。4. 【答案】(1) C(2) B(3) 示例:写作此诗时诗人远在杭州,与在京城的苏辙天各一方,这次送别弟弟出使西域,诗人不作儿女之态悲伤落泪,而是谆谆嘱咐,劝勉有加,壮爱国之行色,抒兄弟之亲情。一方面表现了诗人立足于家国,另一方面展现其旷达之性情,在送别诗中独具一格。5. 【答案】(1) 垂柳;骄骢(画舫);芳草(2) B(3) 此曲以写景见长,景语又是情语。而所写的眼前景物,多与往事相关,又注意前后映照,显得典雅工丽。如“佳人不见”,正是作者在春晚时分愁思起伏的原因,也是引发诗人回忆送别情景的原因,更加体现出缠绵委婉的情味。6. 【答案】(1) 考生答卷时笔触纸张如春蚕啃食桑叶的沙沙声(2) A(3) 示例:首句实写廓之初秋时穿着白苎新衣,背负着书剑上路参加秋考,而后想象廓之在考场奋笔疾书,接着在秋试和春闱中连连金榜题名。以虚写实,表达了对考生廓之的热情鼓励和美好祝福。7. 【答案】(1) B(2) C(3) 示例:所用的“晴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湘教版九年级数学上册第5章用样本推断总体5.2统计的简单应用听评课记录
- 五年级数学下册苏教版第四单元第3课《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分之几》听评课记录
- 湘教版数学八年级下册第一章《直角三角形》听评课记录
- 苏科版数学七年级上册2.1 比0小的数教听评课记录
- 湘教版数学七年级上册3.3《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听评课记录1
- 特长生录取协议书(2篇)
- 生产制造外包合同(2篇)
- 八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第二单元理解权利义务第四课公民义务第2框依法履行义务听课评课记录(新人教版)
- 八年级思想读本《3.2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听课评课记录
- 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第四节《世界的气候》听课评课记录4
- 2025年第六届全国国家版图知识竞赛测试题库及答案
- 2025年度文化演艺代理合作协议书4篇
- 输变电工程监督检查标准化清单-质监站检查
- 2024-2025学年北京海淀区高二(上)期末生物试卷(含答案)
- 领导学 课件全套 孙健 第1-9章 领导要素- 领导力开发
- 【超星学习通】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南开大学)尔雅章节测试网课答案
- 闭袢性小肠梗阻诊断与治疗中国急诊专家共识(2024版)解读
- 公共组织学(第三版)课件:公共组织结构
- 2024年山东省济宁市中考化学试卷(附答案)
-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地理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上册地理第一章 从世界看中国 测试卷(一)(含答案)
- 《煤矿安全培训知识》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