刑法名词解释、术语汇总_第1页
刑法名词解释、术语汇总_第2页
刑法名词解释、术语汇总_第3页
刑法名词解释、术语汇总_第4页
刑法名词解释、术语汇总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总论刑法总论名词解释汇总总论基本框架刑法的概念和性质罪刑法定原则刑法概论刑法的基本原则4平等适用刑法原则刑法的适用范围I罪刑相适应原则(构成要件该当性:主体、行为、对象、结果因果关系犯罪构成违法性:是否有正当防卫、紧急避险、其他吉任故意、过失、目的、动机人*责任阻却事由:责任能力、责任年龄犯罪论“修正”的犯罪构成f预备未完成形态J未遂中止共犯形态:教唆、帮助罪数论单纯一罪J继续犯法条竞合连续犯包括的一罪集合犯事后不可罚的行为科刑的一罪想象竞合犯结合犯吸收犯牵连犯刑种:主刑、附加刑量刑情节:从轻、减轻、从重、累犯、自首、立功刑罚论量刑制度:、数罪并罚、缓刑刑罚执行制度:减刑、假释、刑罚消灭制度:

2、赦免、时效我国刑法制定于1979年7月1口修订于1997年3月14口并与同年10月1口起施行刑法修正案是直接对刑法典的修改,也屈于刑法典的内容。我国只有一部单行刑法,即全国人大常委会1998年12月29口颁布的关于惩治骗购外汇、逃汇和非法买卖外汇犯罪的决定。刑法的表现形式有:k刑法典:(1)规定了处于核心地位的、基木的犯罪类型及其处罚:(2)总则适用于其他单行刑法。2单行刑法,指国家以决定.规定、补充规定、条例等名称颁布规定某一类犯罪及其法律后果或者刑法某一事项的法律。3、附屈刑法,指规定在其他性质法律(如民法、行政法)中的孤立罪刑条文。注:刑法和刑法学为不同概念.刑法学是研究以刑法及其所规定

3、的犯罪、刑事责任和刑罚为研究对象的科学。一K刑法是规定犯罪、刑事责任和刑罚的法律,是裳握政权的统治阶级,为了维护本阶级政治上的统治和经济上的利益,根据自己的意志,规定哪此行为是犯罪和应负刑事责任,并给犯罪人以何种刑罚处罚的法律。指贯穿全部刑法规范、具有指导和制约全部刑事立法和刑事司法意义,并体现我国刑事法制的基木楮神的准则。注:罪刑法定原则是保护人民(包括行为人)的一个手段,所以当结果有利于行为人时,不能因为形式上不合罪刑法定原则而否定Z,即有利于被告人的类推解释也定被现代的罪刑法定原则允许的。2、刑法基本原则罪刑法定原则:旌律明文规定为犯霁行为的,依照法律定罪处刑;法律没有明文规定为犯罪行为

4、的,不得定罪处刑.平等适用刑法原则:对任何人犯罪,在适用法律上一律平等。不允许任何人有超越法律的特权。罪刑相适应原则:刑罚的轻重,应当与犯罪分子所犯罪行和承担的J刑事责H相适应。1、刑罚既要与犯罪性质相适应,又要与犯罪情节相适应,还要与犯罪人的人身危险性(具体体现为白首、坦白、立功、累犯等呈刑情节相适应。2、立法上要求确定合理的刑罚体系、刑罚制度与法定刑。审判中要求强化呈刑公正的观念。行刑方面耍求注重犯罪人的人身危险程度的消长变化情况,合理的运用减刑、假释等制度。乂称文义解释,就字面意思进行直接的理解,文理解释.从字面探求法律所使用文字语言的正确意义。文义解释是法律解释的起点和界线,超出法律文

5、义的外3、刑法的解释方法延和内涵,就进入类推的范畴。|就是参酌刑法产生的原因、理由、沿革以及其(法学方法上的解释方法)论解他相关事项,按照立法精神,发现刑法真实含义的匕主解祥解释法。在文理解释不合理或者有多种结论时,需要论理解释予以补充。【扩大解释与类推解释的区别】结论不同:前者国民具有预测可能性,后者没有。论证过程不同(即使有时结论一致:扩大解释是扩大概念的范圉,从而将具体的事例纳入法条的处理范围,解释受到条文用语的严格限制。类推解释首先承认概念与事例不同,但基于危害性相当,从而将事例纳入概念范闱。论理解择主要有以下几种:1、扩大解释即刑法条文的字而通常含义比刑法的真实含义窄,于是将字面意思

6、扩大,使其符合刑法的貞实含义。2、缩小解释又称限缩解释,即限制字而含义,使其符合刑法的真实含义。3、当然解释,即刑法规定虽未明示某一事项,但依形式逻辑、规范目的及事物屈性的当然道理,将该事项解释为包括在该规定的适用范闱之内。在同一个犯罪构成内,入罪时,举轻以明重:出罪时,举重以明轻。4、刑法空间效力刑法对地和对人的效力,也就是解决刑事管辖权范围问题。4.1属地管辖原则对国内犯的适用原则。在我国领域内犯罪的,除法律有特别的V规定的以外,都适用本部刑法。丨“犯罪发生地”:既包括行为地也包括结果地,而且二者只要具备其一即可(遍在说)。(1)在以遂犯的情况下,行为地和行为人希望结果发生地或者可能发生结

7、果之地,都是犯罪地。(2)在共犯场合,共同犯罪行为有一部分发生在本国领域或者共同犯罪结果有一部分发生在木国领域内,就认为是在本国领域内犯罪。既包括领上、也包括领水与领空,还包括我国领域的延伸一一即不论何地,只耍悬挂我国国旗的航空器与船舶,就屈于我国刑事管辖的“领域”。屈地原则的例外(1)适用中国刑法的例外:对有外交特权或外交豁免权的外国人在我国领域内犯罪的通过外交途径解决。(2)适用刑法典的例外:1)港、澳、台地区;2)特别刑法的规定:3)民族门治地区制定了变通或者补充规定的。4.2、属人原则这里的“人”即本国公民,是针对我国公民在国外犯罪的情形:(1)凡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工作人注:屈人原则

8、和保护原则针对的都是国外犯的原则。但足屈人原则针对的是我国公民在国外犯罪的情形,保护原则针对的足外国人对我国公民犯罪的情形。员和军人的,一律适用我国刑法。(2)其他普通公民,原则上都适用我国刑法,但犯轻罪的一一法定最高刑为三年以下,可以不予追究。即有限制的属人管辖原则。4.3、保护原则针对外国人在国外犯罪的情形,其适用应当同时遵循三个条件:(1)侵犯的是我国国家或公民的利益;(2)行为人的行为是重罪;(3)行为地法律不认为是犯罪的除外。在满足这三个条件的基础上,我国刑法可以追究犯罪外国人的刑事责任,称为“有限制的保护管辖原则”4.4、普遍管辖原则(1)对象:为保护世界各国共同的利益,认为凡是国

9、际条约所规定的侵犯各国共同利益的犯罪,无论犯罪人的国籍与犯罪地的属性,缔约国或参加国发现犯罪在其领域内时便行使刑事管辖权。(2)法律适用:虽然管辖的依据是国际条约,但是对犯罪人适用的实体法根据仍然是国内刑法,而不是国际条约。关于空间效力必背几句话:1、犯罪(行为或者结果包括危险结果)发生在境内:屈地管辖(刑法第六条:“应当”。2、犯罪发生在港、澳、台,不适用大陆刑法。3、犯罪发生在悬挂我国国旗的船只和航空器上,屈地管辖。4、中国人在中国境外犯罪,属人管辖(刑法第七条:“应当”十“可以”)。5、外国人在国外对中国人(或者中国)犯罪:保护管辖(刑法第八条:“可以”)。6、外国人在国外对外国人或者外

10、国的犯罪:普遍管辖(刑法第九条:“应当”。对外国判决的承认:我国刑法对外国判决采収了消极承认的态度。既坚持主权独立的原则,又兼顾了刑罚的目的。1、刑法第io条规定,“虽然经过外国审判,仍然可以依照木法追究”,即外国的刑事判决不制约木国行使审判权。外国裁判绘基于外国的司法权而做出,与本国主权不相容,在法律上只能将外国裁判当作一种事实状态,而不能认为具有法律效力。2、“但是在外国己经受过刑罚处罚的,可以免除或者减轻处罚”,即对于外国刑事判决和刑罚执行的事实,给予考虑,避免对被告人的过分不公平。注:行为跨越新旧两部法律,但需要从整体上解决敲终的刑事责任时,律按照新5、刑法溯及力即溯及既往的效力,指刑

11、法对于其生效以前未经审判或者判决尚未定的行为的效力。根据罪刑法定原则,定罪判刑应以行为时有法律的明文规定为限,行为人只能根据行为之时的有效法律预见其行为后果,对行为之后才实施的法律,原则上不能对该行为有效。但考虑到有利于被告人的原则,故产生刑法时间效力的“从旧兼从轻”规则。即适用最有利于行为人的法律。11、首先耍考虑的是适用旧法即行为当时的法律规定。2、其次,当新旧法规定不同时,适用新法的基木条件是其处刑较轻或不认为足犯罪,即轻法可以溯及既往。处刑轻重的比较应当以法定刑轻重为依据。3、刑法溯及力适用的对象只能是耒决犯(未判决的案件),对于己决犯(判决生效)则不适用。按照申判监督程序审理的案件,

12、不适用从旧兼从轻原则。4、有关犯罪人的追诉时效、立功、门首、累犯、缓刑、假释等刑罚适用,也适用从旧兼从轻的处理原则(例外:禁止令和死缓限制减刑适用从新原则)。6、我国刑法中的犯罪|一切危害国家主权、领土完整和安全,分裂国家、颠覆人民民主专政的政权和推翻社会主义制度,破坏社会秩序和经济秩序,侵犯国有财产或者劳动群众集体所有的财产,侵犯公民私人所有的财产,侵犯公民的人身权利、民主权利和其他权利,以及其他危害社会的行为,依照法律应当受刑罚处罚的,都是犯罪,但是情节显著轻微危害不大的,不认为是犯罪。7、犯罪构闹是我国刑法所规定的,反映行为的危害性(法益侵害性)和应当承担责任性(有责性)的客观和主观构成

13、要件的有机整体。前者重点在法益保护,后者重庶在非难可能性。1、犯罪构成反映了上客观相一致的要求。2、犯罪构成是认定犯罪的法律标准。“賦予了原木困难的对犯罪成立的判断以安定性”。三阶犯罪阶层论(古典):1、犯罪-构成要件该当性十违法性十罪责符合构成耍件该当性具备违违法事由具备有成立法性,欠缺阻却责性,犯罪行为2、判断步骤第一步:第二步:却事山。第三步:有责性:责任能力、责任年龄、故意和过失、责任构成要件符合性:主体、行为、结果、因果关系。违法性:没有正当防卫、紧急避险或者其他违法阻8、犯罪客体我国刑法所保护的,为犯罪行为所侵犯的社会关系。(思想关系、物质关系)犯罪的一般客体一切犯罪共同侵犯的侵犯

14、的客体,即我国刑法所保护的社会主义制度下的社会关系的整体。犯罪客体的社会关系的某一部分或某一方面。犯罪的直接客体某一种犯罪行为所直接侵害的我国刑法所保护的社会关系,即我国刑法所保护的某种具体的社会关系。9、犯罪对象指刑法分则条文规定的犯罪行为所作用的客观存在的具体人或者具注:“持冇是种I同时故总持有多种犯罪对象的,数罪并罚。与此相类似,同时故盘走私笋种对象的,数罪犯罪的同类客体某一类犯罪行为所共同侵害的我国刑法所保护体物。侵害的客观外在事实特征。基于意思的身体动静作为:制造或增加一般人不应承担的危险。典型的行为。不作为具有保护义务而不救助,没有注:不作为犯不是什么也没有做,而是没有实施所期待的

15、行为。是否成立不作为犯罪,是在与结果的关系上,追问到底是作为还是不作为引起了结果。(1)将不作为当做明示的构成要件要素加以规定,对不作为成立犯罪在条文上明确规定的,是纯正不作为犯。(2)不作为并没有明示地作为构成要件要索加以规定,以不作为的方式实现了通常是山作为所实现的构成要件的场合,是不纯正的不作为犯。实行某个作为。在一定状况下(一)义务来源(非伦理义务,而是法律义务)1、基对危险源的支配产I的监怦义务(对引起结果的原因的支配)(1)对危险物的管理义务。管理义务如饲养动物的人负有防止动物致人伤亡的义务。(2)他人危险行为的监督义务。如父母对未成年子女危害行为的制止义务。(3)对门己先前行为引

16、起的法益佞害危险的防止义务。如意外提供了有毒食品,在他人中毒后有立刻救助的义务。(正当防卫作为先行行为不能产生救助义务)2、基于法益的无助(脆弱)状态的特殊关系产生的保护义务(保护法益的责任)(1)基于法规范而产生的保护义务。如母亲对婴儿有哺乳义务;交通警察对事故受害人有救助义务。(2)基于制度或者体制产生的保护义务。如游泳教练对游泳学习者的保护义务。(3)基于fl愿而产生的保护义务。如数人登山,形成危险共同体,即意味着各人自愿接受了保护他人的义务。见下页3、丛M法益的危险发生领域的支配产生的阻止义务法益的危险发生在行为人支配的领域并且该领域具有一定的排他性时,行为人具有实丿心汕丿;义务。(1

17、)对自己支配的建筑物、汽车等场所内的危险的阻止义务。如对自己家突然闯入的危重病人,他人不能发现和救助,住宅的支配着有救助的义务。(2)对发生在|己身体上的危险行为的阻止义务。如男子任山幼女对白己实施猥疫行为时,该男子负有阻止义务。(二)作为可能性指负有作为义务的人有能力履行该特定义务,避免危害结果出现。(三)造成或者可能造成危害结果不作为者对危险有支配控制力,不作为与最终结果的出现是有因果关系的,即有结果回避可能性。(四)符合犯罪构成的要求(同视可能性)行为符合不作为的一般客观条件,并不応接成立犯罪,只有当某种不作为符合具体的犯罪构成,即以不作为的方式实现了构成要件,|彳成立犯丑不能以不作为的

18、条件代替犯罪构成耍件。防卫行为结果违法性救助义务在必要限度内任何结果正当防卫无超过必要限度没有重大损害正当防卫有造成重大损害防卫过当有虽然防卫手段没有超过必耍限度的正当防卫不能引起救助义务,但是防卫手段超过必耍限度,暂时性地没有出现严重危害后果的情况下(依据法律还是正当防卫,防卫人有义务阻出己的行为发展为防卫过当。防卫与救助义务的具体关系参看下表:注:行为对象不同于以下内容:组成犯罪行为之物、行为孳生之物、作为犯罪行为的报酬取得之物、供犯罪行为使用之物(主要表现为犯罪工具。12、行为对象指实行行为所作用的物(有形物与无形物)、人(人的身体、身份或者状态)与组织(法人、非法人团体与机构)。行为对

19、象并不是所有犯罪都要求的构成要件要素。13、犯罪结果指行为给法益造成的具体侵害事实或者危险状态。结果是所有的犯罪的共通的构成要件要素。14、犯罪主体我国刑法中的犯罪主体,是指实施危害社会的行为、依法应当负刑事责任的门然人和单位。指成立犯罪要求主体具有一定的屈性,从而对该犯罪的成立范闱予以限定。身份犯分为两种:更正身份犯(定罪身份)和不宜正身份犯(呈刑身份)。特殊|1然人主体构成的犯罪一一身份犯注:行为主体,首先是H然人。作为客观构成要件要素的行为主体,只要求是H然人。国家工作人员:包括:(1)国家机关中从事公务的人员;(2)国有公司、企业、事业单位、人民团体中从事公务的人员:(3)国家机关、国

20、有公司、企业、事业单位委派到非国有公司、企业、事业单位、社会团体从事公务的人员:(委派,指国有位的委任、派遣,形式如任命、指派、提名、批准等。(4)其他依照法律从事公务的人员(如依法履行政府身份犯:行政职责的村委会等基层组织成员)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在国家机关中从事公务的人员,不需要具备相应的编制,只需要依法履行国家机关的职责即可。范围小于国家工作人员。国家机关指:立法机关、行政机关、司法机关、军事机关、政协、中国共产党乡镇以上各级机关。司法工作人员:指依法有侦查、检察、审判、监管职责的工作人员。注:(1)普通人(无身份石)不能成立身份犯的正犯.既不能成立直接正犯,也不能成立间接(2)普通人(无

21、身份者)可以成立身份犯的教唆犯、帮助犯。判断标准:(1)“依照法律”,指行为人的任用、地位、职务、公务行为等具有法律上的根据。国家机关的临时工作人员:如果符合法律法规规定,即“依法”获得了执行公务的权力,也是国家工作人员。不符合法律规定的,不具备国家工作人员身份。(2)“从事公务”,指从事国家机关、公共机构或者其他法定的公共团体的事物。公务指的足拥有国家公权力,并非山形式上的职务来确定,而是要看绘否享有一定的裁呈权。裁戢权指的足至少有一部分不经上司批准可以行裁虽的权力。接上页单位犯罪指单位本身犯罪,而不是单位的各个成员的犯罪集合,也不是指单位中所I有成员的共同犯罪。主体:依法成立的组织,包括国

22、家机关,国有、集体性质的公司、企业、事业单位,合资经营、合作经营企业和具有法人资格的私营、独资企业。I注:(1)个人为进行违法犯罪活动而设立的公司、企业、事业单位实施犯罪的,或者公司、企业、事业单位设立后,以实施犯罪为主要活动的,不得以单位犯罪论处:(2)司法实跋中,公司、企业.事业单位分行为:山单位的决策机构按照单位的决策程序决定,并山直接责任人员实施。单位犯罪是为本单位谋取非法利益(非法所得进入单位账户)或者以单位名义为本单位全体成员谋取非法利益(小金库私分。注:盗用单位名义实施犯罪,违法所得山实施犯罪的个人私分的,直接以门然人犯罪定罪处罚而不以单位并非一切犯罪都可以山单位构成,单位犯罪以

23、刑法有明文规定为前提,主要集中在经济犯罪类型中。注:(1)如果单位不能成为某罪的正犯,也不应认为单位可(2)若对于具体的犯罪,刑法并未明文规定单位的主体身份,而以单位名义实施的,山具体决策、实施犯罪行为的Il然人承担刑事责任。单位犯罪的处罚:1、双罚制:对单位判处罚金,对1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起较大作用)判处门然人刑罚。彳2、慎罚自然园:(1)并非为本单位谋利益,而是以单位名义实施的私分国家资产、私分罚没财物等犯罪(第396条):(2)对单位的过失犯罪(第137条工程重大安全事故罪):!(3)处罚单位会损害无辜者的利益(第161条提供虚假财会报告罪)。(4)单位涉嫌犯罪后,若被

24、其主管部门、上级机构等吊销其营业执照、宣告其撤销或者破产,只追究接责任人员或主管人员。J(5)涉嫌犯罪的单位分立、合并或者改组的,对原犯罪单位及其直接负责的i;人眞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应依法定罪虽刑。在审判时,对被告单位应列原犯罪单位名称,但注明己被并入新的单位,对被告单位所判处的罚金数额以其并入新的单位的财产及收I益为限附:按照司法解释,有一个例外,即单位实施贷款诈骗行为的,法律并木觇宦单位可以成立贷款诈骗罪.于是认定为单位作为主体的合同诈骗罪。尽管如此,这一行为事实仍然屈丁贷款诈骗行为,他人针对贷款诈骗所得进行洗钱的,仍然成立洗钱罪。单位不能成立贷款诈骗罪。15、犯罪主观方面指犯罪主体对自己

25、危害行为及其危害社会的结果所抱的心理直接在眼前即将马上发生的,己经开始进行或是还在持续当中的攻击。态度。16、正当行为指客观上造成一定损害结果,形式上符合某些犯罪的客观要件,但实质上既不具备社会危害性,也不具备刑事违法性的行为。17、正当防卫指为了保护国家、公共利益、本人或者他人的人身、财产和其他取利免爱正在进行的不法侵害,采取对不法侵害人造成或者可能造成损害的方法,制止不法恢害且未明矗超过必要限度的损害行为。行为性:限于人为的侵害,不限于故意或者过失的行为。(正当防卫不是制裁,因而并不需要侵害者仃责)(2)作为和不作为骰:-:皆屈Z:但需要具备攻击性、紧迫性、破坏性而且采取正当防卫可以减轻或

26、者避免危害结果的违法行为。(3)所侵害的利益不限T刑法所承认的利益,也包括其他法律承认的利益。(4)有“后台”的动物攻击,屈于人的不法佞害。如不存在不法侵害,行为人却误以为存在而防卫的,成立假想防卫,处理:(1)过失犯罪:(2)惫外事件。假想防卫本身处仃不法性,对假想防卫可以进行正当防卫。(1)开始时间:原则上绘不法侵害人着手实行不法侵害行为的时间,但有的情形即使没有达到着手阶段,如果存在法益侵犯的急迫性,也可以正当防卫(综合说,即着手说与直接而临说相结合的学说)。注:被当场发现并同时受到追捕的财产性违法犯罪的侵害行为,一直延续到不法侵害人将其所収得的财物瞰匿至安全场所为止:在这期间,追捕者可

27、以使用强力将财物夺回,其行为属于正当防卫。(2)结束时间:法益不再处丁紧迫、现实的侵害、威胁之中,或者说不法侵害己经不可能(继续)侵害或者威胁法益。具体表现为:第一,不法侵害人己被制服或者己经丧失了佞害能力。第二,不法侵害人己经|1动中止了不法侵害或者已经逃离现场。第三,不法侵害行为已经造成了危害结果并且不可能继续造成更严重的危害结果。正当防卫的限制:没有明显超过必要限度造成重大损害。(1)被侵害者的利益绝对地优越于不法侵害者的利益,在防卫的必要限度内,“不法侵害”者的法益的保护价值被否定。(2)“明显”指能被清楚、容易地认定。(3)“必要限度”包括质上的限度和虽上的限度。侵害的攻击力与防卫行

28、为的危险之间的实质上的比较衡虽。(4)“重大损害”往往指出现重伤或者死亡结果。18、防卫过当指防卫明显超过必要限度造成重大损害应当负刑事责任的行为。1、正当防卫手段超过必要限度,必然足造成严重危害后果的情况,不承认行为与后果的分离可能。所以即使一般的正当防卫不产生救助义务,但绘一旦有发展为严重后果的危险时,就有救助义务,以防止自己行为发展为防卫过当。2、防卫过当不是罪名,只是一个法定的虽刑情节,处罚原则是屯西减轻或者免除处罚。”定性上应根据行为人明显超过必要限度造成重大损害时的主观罪过与客观后果、援引相应的刑法分则条文,触犯什么罪名就定什么罪。注:特殊正当防卫的出现需要满足二个要素:(1)暴力

29、犯罪:(2)严重危害人身安全。3、如果防卫人对于行为的过当性有认识,就属于故意的防卫过当,成立故总犯罪:如果防卫人对于行为的过当性没有认识,属于过失的防卫过当,成立过失犯罪。4、对正在进行行凶、杀人、抢劫、强奸、绑架以及其他严重危及人身安全的暴力犯匕釆取防卫行为,造成不法侵害人伤亡的,不屈于防卫过当,不负刑事责任。注:对于职务上、业务上/负有特定责任的人,不得因避免本人危险而以紧急避险为山不履行责任。19、紧急避险指为了使国家、公共利益、本人或者他人的人身、财产和其他权利免受正在发生的危害,不得己而釆取的损害另一较小合法权益的行为。刑事责任能力,是指行为人构成犯罪和承担刑事责任所必需的,行为人

30、具备的刑法意义上辨认和控制自己行为的能力。(行为人辨认和控制自己行为的能力。)1、无责任能力:完全丧失辨认或者控制能力的人2、限定责任能力:(1)尚未完全丧失辨认控制能力的精神病人(2)又聋又哑的人,盲人21、刑事责任年龄指法律所规定的行为人对自己实施的刑法所禁止的危害社会行为负刑事责任必须达到的年龄。1、周岁的计算原则,应当以实足年龄为准,自过生口的第二天起才为已满14周岁或16周岁。年龄计算,应以行为时为基准,而不是结果发生时。2、已满14、不满16周岁的人承担刑事贵任的特殊情况:(1)已满14不满16周岁的人,实施刑法第17条第二款规定以外的行为,如果同时竞合(想象竞合或法条竞合)了刑法

31、第17条第二款行为的,依照刑法第17条第二款的规定,确定罪名定罪处罚。(2)已满14不满16周岁的人对于满足法律拟制而成立的故意杀人罪、故意重伤書、抢劫罪也承担刑爭贞任。(3)转化型抢劫罪中的例外:已满14不满16周岁的人,为窝藏赃物、抗拒抓捕或者毁火罪:证而出场使用暴力故意致使他人重伤或者死亡或者故意杀人的,定故意伤害罪或者故意杀人罪,不再转化成抢劫罪。为何种罪名祇担刑事贲任?量刑影响不满14周岁无无己满14周岁至不满16周岁故盘杀人、故盘重伤害、强奸、抢劫、贩卖弗品、放火、爆炸、投放危险物质应当从轻、减轻处罚,不适用死刑己满16周岁至不满18周岁全部罪名已满十八周岁至不满75周岁全部罪名全

32、部贾任已满75周岁全部罪名故意犯罪:可以从轻或者减轻处罚;过失犯罪:应当从轻或考减轻处罚。不适川死刑,但采取特别残忍于段故意致人死亡的除外。22、犯罪故意明知自己的行为会造成危害社会的危害结果,并且希望或者放任这种结果发生的心理态度。22.1直接故意是指行为人明知自己的行为必然或者可能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故意J并且希望这种结果发生的心理态度。L22.2间接故意指行为人明知自己的行为可能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并且放任这种结果发生的心理态度。23、犯罪过失就是指行为人应当预见自己的行为可能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因为疏忽大意而没有预见,或者已经预见而轻信能够避免,以致这种结果发生心理态度。23.1过于自

33、信的过失行为人已经预见到自己的行为可能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过失J但轻信能够避免,以致发生这种结果的心理态度。I23.2疏忽大意的过失行为人应当预见到自己的行为可能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因为疏忽大意而没有预见,以致发生这种结果的心理态度。故意过失图:主观形态认识因素意志因素(态度)说明直接故意rro(行为会导致危害结果)I明知1(行为确定地会发生危害意图实现(追求)仍然行为的,视为-级直接故意“确定的故意S二级直接故意结果)“希望”间接故意亟(行为可能导致危害结果)放任(冷漠,有接受“未必的故意”结果的心理准备)过于自信的过W可(犯霁结果一度进入意识不希望具体的危害对结果融不会发生但最终被否定)结

34、果发生疏忽大意的过对具体结果无认识(但有结果无意志因素如果足够谨慎,结果将不发生意外事件、不预见可能性)可避免即使行为人足够谨慎,结果也不可抗力24、犯罪目的指犯罪人希望通过实施犯罪行为达到某种危害社会结果的心理态度,也就是危害结果在犯罪人主观上的表现。25、犯罪动机指刺激犯罪人实施犯罪行为以达到犯罪目的的内心冲动或者内心起因。26、认识错误指行为人对自己的行为的刑法性质、后果和有关的事实情况不正确的认识。26.1法律认识错误是指行为人对自己的行为在法律上是否构成犯罪、构成何种犯罪或者应当受到什么样的刑事处罚的不正确的理解。26.2事实认识错误行为人对自己行为的事实情况的不正确理解。具体事实认

35、识错误:行为人认识的“事实”与实际发生的爭实虽然不一致,但没有超出同一个犯罪1构成的范Wo71.PM-或厨伙机和手表都可以是第264条盗窃罪的对彖。I抽象事实认识错误:行为人所认识的“事实”与现实所发生的爭实,分别属于不同的犯罪构成。如I欲盗手机,却错拿手枪的。主观上是盗窃罪的故意,客观上却是盗窃枪支罪的内容。丨(1)对象错误:行为人对于行为对象屈件的认识错误。如误将狼狗当作人而打杀。(2)打击错误:行为人在其他对象上发生了侵害。如抛向甲的砖头却落在了旁边看热闹的乙头上。(3)因果关系错误:实际的因果过程与行为人预见的不同。如计划把人推下桥淹死.不料对方被摔事实认识错误的处理标旌:任务:消除主

36、客观之间事实上的垦异。即在实际上发生的事实与行为人所预想的事实重合的限度内确定故总。1、法定符合说(抽象的法定符合说),行为人所预想的“事实”与实际发生的事实在犯罪构成范用内一致时,就成立故意犯罪的既遂。(即将具体事实抽象为法条中的要索)。2、具体符合说(具体的法定符合说),行为人所预想的“事实”与实际发心的I;、1口比的范围内相一致时,丿i:L法益上体没有发生变化,才成立故意犯菲的既遂。(即其他要素都可以抽象,但法益主体的具体性不可舍弃)。二种标准只在处理具体事实认识错误中的打击错误时,会得出不同的结论,在其他情况下结论一致。在司法资格若试中,如果没台要求依据何种理论解决问题.采取法上符合说

37、。内事A事宴认对獴”呑轲了”:叢把甲对鮫当作兀对篡加以侵吉,而m乙風干阿一挺邪构虑血立故克胞聯的忱遂打击*rrT:由于;斤为本身的誤養”行为人在轴赫上发生了侵書.法定苻合说,故慰丸眾的趾谨.具体符令说:针对人身权吋.对实际的结果不成也故恋.成立对円所ST旳显雅忌輕巧所黜“的过失.伏文的因果关處错谋(策一行为):斤为人对紹果的发生育西料.只是对于危瞠实现为錨果的历程产生错谋认识.实畲站果由行为人所聃适的城阻见卜页接上页实現.仍成上故畫盘眾疑遵审谕故意(复数行为)故念实个行为.误以为结定出現实际上后的第二个毁灭还厳行为所致(結果延后发生个故应丸罪的既遂.镉:实詹杀人行为后.误以为对方已死.It尸入

38、对方骂死的.屯眾结兴的悭前实现(1)預#行为#致所迫欢的结槊出现.成立累的用鶴9过失男廉的也象竞介(不址H正的因黑关泵认识错误)例:甲欧杀乙.在悟林中聲闫铁片练习击杀角度和力度.不料乙用好0过,铁片正中头部而亡.(2)计划先J6实施敷个行为.但第-实行行为即导致所迫求的給果出现.满足-鼻責与行为同甘存在的原則.咸広故窓I!罪的濮遴.钢:廿划先用迷齣速倒对方.慧后用刀杀死.结累迷馬剤过大,被人被药死.対象误把甲对皱寺作乙对象加以侵古向卩時彖和乙对象M尸不冋的卫眾构戚.在抜意内春(所欲)和客观字实(历靜相符合的紅国内认定息#(1)-所欲“的构成要件要倉人(多)于-所猫-的构成婪件鉴*:咆n在客规力

39、而.股也故愈的轻字旺遵与故盘的重*k遂毎象竞介2)所欲的构成要件(少)一所符“的构戚荽件鉴水:电介在上規力面.成丄故住轻*的取逹9过知t*的想彖竟介.3)修換厉完全无重介:“所歆-未连所甜过失.27、故意犯罪停止形态指故意犯罪在其产生、发展和完成犯罪的过程及阶段中,因主客观原因而停止下來的各种犯罪状态。27.1犯罪中止形态是指在犯罪过程中,行为人动放弃犯罪或者H动有效地防止犯罪结果发生,而未完成犯罪的一种犯罪停止形态。既可以存在于预备阶段,也可以存在于实行阶段。27.2犯罪预备形态已经开始犯罪预备活动,由于犯罪分子意志以外的原因而尚未着手实行犯罪的是犯罪预备形态。273犯罪未遂形态已着手实行犯

40、罪,由于意志以外的原因而未得逞的犯罪形态。27.4犯罪既遂形态故意犯罪的完成状态(概念没有直接规定)预备行为_k(着手)实行行为既遂点(分则规定)准备丁具制造条件行为犯危险犯实害犯犯罪预备、中止、未遂、既遂的判断标准:1、客观:寻找着手。无着手,不会出现未遂和既遂;有着手,不会出现犯罪预备。2、主观:门动放弃还是被迫放弃。|1动放弃为Hlk,被迫放弃为犯罪预备或未遂。3、出现犯罪预备、未遂、中止、既遂的任一停止形态,不能再同一犯罪构成下向其他形态转化。注:如果中立的第三者认为该行为是犯罪行为,即使他对行为人的犯罪意图并不清楚,那就具有具体的危险性,应当成立犯罪未遂。未遂犯与不可罚的不能犯的区别

41、:不能犯未遂指行为本身不可能既遂,但是仍然存在具体的危险的情况。满足下列两个条件,定不可罚的不能犯(无罪:1、客观上,行为木质上不可能实现既遂:2、主观上,一般人在事后没有危险感。即没有带来社会恐慌或者给假定的第三者带来困扰。中止:弓1、犯罪中止定行为人基口I己消火既遂危险的盘思,实现了消除既遂危险的结果。“能达目的而不欲,为犯罪中止:欲达目的而不能,为犯罪未遂”。对“能”与“不能”的判断,应以行为人的认识标?2、弗兰克公式:曽准(主观说)为原则进行判断;但对于特别案件,采取一般人标准(客观说)进行判断。?3、具体应用(1中止与伦理道德无关,中止可以肚犯罪人理性计算的结果。(2)害怕殳j到即时

42、的抓捕而放弃的,不成立中止:如果是担心口后可能的抓捕而放弃的,成立中止。M(3)目的物障碍的情况下:指在财产犯罪中,没有发现当初预想的EI的物而放弃的情况。一般人不会放弃,行为人特总放弃的,是中止:一般人会放弃的惜况,成立未遂。11)意欲盗窈一般财物,嫌少而放弃的,成立中止:2)意欲盗取特定财物,但不存在特定财物的,即使没有盗窃其他财物的,也不成立中止。(4)发现是熟人而放弃的:如夜抢路人,却发现“路人”是熟人,可以成立中止04、中止不只是内心状态的一种转变,还要求客观上有中止行为。中止行为有两种:I(1消极中止:行为未实行终了,只要不继续实施就不会发生犯罪结果时,行为人动放弃继续实施犯罪行为

43、。(“不作为的中止”)(2积极中止:行为实行终了,不采収有效措施就会发生犯罪结果时,行为人门动地采取积极措施有效防止犯罪结果发生(仅仅以不作为的方式消极地停止犯罪的继续实施还不够,还要求,必须采取积极的作为来预防和阻止既遂的犯罪结果发生且这种防止行为必须奏效)。注:基于刑法分则司法解释的规定:对于近亲屈或者白己家的财产侵害行为,如果近亲屈不追究的,不追究刑爭贵任。所以主客观一致地抢劫H己近亲屈的,可以不成立犯罪:如果谋将近亲屈当作路人施抢的,成立对象不能犯的未遂。放弃犯总必须具有彻底性,当然指完全放弃该次特定犯罪的犯总,而不足完全放弃一切犯+罪的犯意。如果行为人并不是贞实地放弃犯罪行为,而是在

44、等待时机继续实施该行为,是不能成立中止的。C:中观财物过多,打算回去开车来取的,不是中止。5、犯罪中止的处理:(1|“必减”原则:没有造成损害结果的,应当免除;造成危害结果的,应当减轻。?(2犯罪中止的成立必然建立在客观上满足犯菲预备、犯罪耒遂的要件的前提下,但是山于主观要件不同,并不同时成立犯罪未遂(预j备),不得同时适用犯罪中止与犯罪未遂(预备)的处罚条款。卜、行为成立甲罪中止但同时满足乙罪既遂的,屈丁-法条竞合,适用甲罪而不另定乙罪。如杀人申止他人造成伤害的,只按照故意杀人罪中止认定。T28、共同犯罪指二人以上共同故意犯罪。共犯处罚的根据是各共犯人“惹起”了法益侵害。实行犯是单独惹起或者

45、共同惹起;教唆犯、帮助犯是间接惹起。各共犯人的行为作为一个整体与最终的危害结果之间具有物理的或者心理的因果关系。即各共犯人的行为都对最终危害结果有因果力。如果没有因果力,则不成立共犯或者脱离共犯。(1)正犯的故意超出了狭义共犯的故意:罪名可以不同则甲成立盗窃罪,乙成立抢劫罪。?(2)狭义共犯的故意超出了正犯的故意:由于在正犯的构成耍件内,才允许刑法惩罚狭义共犯,所以狭义共犯的菲名受正犯罪名的制约。川丿/./上、:小.:丿卩也只能成盗關罪。i注:(1)共同过失犯電的不成立共同犯罪。(2)方为故总,方为过失的犯罪行为不成立共犯。(3)同时犯不成立共犯。同时犯指两个以上的主体没仃犯,各自行为,却在同

46、一时间对同一对象加以侵害的情况。(4)先后故总实心的相关犯罪行为,彼此没有主观联系的,不成立共犯(5)实行犯过限:实行者的实行行为超出了共同犯总的范围,超出部分不成立共犯。(6事前不通谋的事后贵做、窝赃、销赃的犯罪行为,不成立共犯。但如果事先有通谋和事中有通谋的,则成立共同犯罪。(7)间接正犯不成立共犯,承担各|责任。28.1.1任意共犯指单一主体可以实行的犯罪,由二人以上共同实行的情况。此-类犯罪既可以以共犯犯罪形态出现,也可以单独犯罪形态出现。.28.1.2必要共犯指刑法分则所规定的,必须由二人以上共同实行的犯罪。1、对向犯:存在二人以上相互对向的行为为要件的犯罪。(1)双方罪名法定刑相同

47、:如重婚罪。(2)双方罪名与法定刑不同:如行贿罪和受贿罪。3)只处罚一方的行为(片面的对向犯):如贩卖淫秽物品牟利罪。2、聚众共同犯罪3、集团共同犯罪28.2.1主犯组织、领导犯罪集团进行犯罪沾动的或者在共同犯罪中起主要作用的,是主犯;1、对于组织、指挥共同犯罪的人(聚众犯罪中的首要分子),对其应按照其组织、指挥的全部犯罪处罚。2、对于没有组织、指挥活动的主要犯罪分子,对其应按照其所参1J的全部犯罪处罚。1、组织、领导犯罪集团的首要分子,对其按照集团所犯的全部罪行处罚。即除了对fl己直接实施的具体犯罪及其结果承担刑事责任外,还要对集团成员按照该集团犯罪计划所犯的全部罪行承担刑事责任。2、在分则

48、中规定的“首要分子”并不一定是“犯罪集团的首要分子”。3、“集团所犯”的全部菲行不等于“集团成员所犯”的个邙罪行,首要分子对丁集团成员超出集团犯罪计划所实施的罪行不承担刑事责任。28.2.2从犯在共同犯霁中起次要或者辅助作用的,是从犯28.2.3胁从犯对于被胁迫参加犯罪的,是胁从犯:应当从轻、减轻或免除处罚1、胁从犯仅包括被胁迫而参加犯罪的,不包括被诱骗而参加犯罪的情形;2、被胁迫参加犯罪的并非完全丧失意志自由,仅是不完全自愿地、而尚有选择的自由。3、胁从犯必须在犯罪中起次要作用。注:行为人虽然是被胁迫参加,但却起主要作用,则按照按主犯来处理。28.2.4教唆犯是故意唆使他人实行犯罪的人注:唆

49、使他人实施过失犯罪的,成立间接正犯;教唆行为单独规定为犯罪行为,。教唆犯的成立条件:1、教唆対象合格。被教唆人必须是具有违法性认知能力的人。2、教唆对象和教唆内容特定。教唆行为的对彖,必须是特定的,如果唆使的对彖是不特定的,则是“煽动”。教唆行为必须是唆使他人实施较为特定的犯罪的行为。3、教唆行为是引起他人的犯罪故意。4、教唆必须是故意的,过失教唆不能构成教唆犯。与帮助犯的区别:八-?,引起犯总与强化犯意的区别。(1)如果引起他人改变犯罪性质的,足教唆犯;(2);如果只是深化对方的犯罪总图,屈于帮助犯。匚叵-丄一一-亿一t一一一i教唆犯的处罚:1、教唆他人犯罪的,应当按照他在共同犯罪中所起的作

50、用处罚。教唆犯一般情况下都是按照主犯来处罚,因为能够引起他人的犯罪决意,当然是起主要作用。但是在两种情况下有成I立从犯的余地:(1)存在数个教唆犯的情况下,起次要作用的教唆犯。(2)教唆从犯的也是I从犯。|2、教唆不满18周岁的人犯罪的,应当从重处罚。该条文可以适用于间接正犯,将间接正犯j视为是一种强度升格的教唆犯。|3、理论上的教唆未遂。刑法第29条第二款:“如果被教唆的人没有犯被教唆的罪,对于教I唆犯,可以从轻或者减轻处罚。”间接正犯分为三种惜形:1)通过强制达成的意思支配:2)通过欺摘达成的意思支配:3)通过权力组织的.支配:将实施者作为可以随时替换的机器部件而操纵。利用无责任能力和未成

51、年人的情形,是强制性支配正犯性:行为人支配了引起构成要件结杲的原因。行为人以自己的身体动静实现客观构成要件的,是直接正犯。间接正犯指行为人并没有亲自实行行为,而是利用他人的行为实现犯罪。他人的实行行为就是间接正犯的实行行为。与欺骗性支配的结合28.2.5承继共犯指前行为人已经实施了一部分实行行为之后,后行为人以共同实行或者帮助的意思参与实行犯罪的情况。包括承继的正犯和承继的帮助犯。(1)承继者成立先行为者的共犯。O(2)对于结合犯,则承继者只成立后菲的共犯。O(3后行为人对于自己参与之前的前行为人的行为产I的结果不承担责任.29.继续狛也称持续犯,是指作用于同一对象的一个犯罪行为从着手实行到行

52、为终了犯罪行为与不法状态在一定时间内同时处于继续状态的犯罪。、30、连续羽指行为人基于同一的或者概括的犯罪故意,连续实施数个独立的犯罪行为,触犯同一罪名的情况。行为数法益数行为Z间的关系罪数处理继续犯一行为一法益持续、同一_罪无论长短,一罪连续犯数行为数法益性质相同,罪名相同数罪按照一罪从重处罚也称想像的数罪、观念的竞合,通说认为,是指一个行为触犯数个罪/的犯罪形态。从一重适用罚条,没有数罪并罚。欺骗方法(骗取出口退税款,骗収所缴纳的税款的,依照逃税罪定罪处罚;骗取税款超过所缴纳的税款部分,依照轴取出口退税款罪处罚。此处对理论上的想象竟合犯进行数罪并罚。或称法条竞合犯,指行为人实施一个犯罪行为

53、同时触犯数个在犯罪构成上具有包容关系的刑法规范,只适用其中一个刑法规范的情况。1/“蒋殊法优先()祛律有明文堺定:如诈骗菲:故虑伤害罪,、些失致人重伤.罪过央致人环亡邯、滥用职权视、玩忽职守非嘉条文中规定“杲法另有规定少依照规狂”。(5被不-同的粥;所规定。J*::f2/重法优先”:(1)法律有明文规定:如第149条z(2)规定在同一部法律中,没有禁止“重法优先”的规定,并且适用特殊,八i丿丿IrJJ.iriJ;i.;/产丿丿、:=塗优丁般法时会导致罪刑失衡JIfIfIfIfIfIfIf见卜页接上页33、结果加重狛指实施基本犯罪构成要件的行为,发生基本犯罪构成要件以外的重结果,因而刑法规定加重

54、刑罚的犯罪形态。1、实施基木犯罪行为,造成加重结果。其一,基本犯为抽象危险犯,结果却出现实害。其二,基木犯是具体危险犯,结果出现实害。其三,基本犯为实害犯,行为导致性质相同但更为严重的实害。其四,基本犯为实害犯,行为造成了性质更为严重的犯罪。怕抢功致人死.。2、基木的犯罪行为与加重结果之间具有直接的因果关系。3、对基木犯罪具有故总或者过失,对加重结果至少有过失。4、刑法就发生加重结果加重了法定刑,即结果加重犯足一种立法现象。5、结果加重犯也有未遂的情况。34、吸收犯指数个犯罪行为,其中一个犯罪行为吸收其他的犯罪行为,仅成立吸收的犯罪行为一个罪名的犯罪形态。35、牵连犯指以实施某一犯罪为目的,其

55、方法行为或结果行为乂触犯其他罪名的犯罪形态。见下页接上页行为数法益数行为之间的关系罪数处理处于同一犯罪的过程:前行为可能是后行为发展的重行为吸收轻行为(如伪造货币后又出:售或运输的)、实行行为吸收预备行为数行为数法益所经阶段,后行为可能是前行为发展的当然结果。数罪(如入室抢劫中的非法侵入住宅罪与抢:劫罪)、主行为吸收从行为(如教唆犯同时有帮助行为的)。数行为数法益在客观上存在目的行为与方法或手段行为的通常数罪从一重罪处罚;有法律规定的则数罪并:牵连或者原因行为与结果行为的通常牵连罚:二吸收犯牵连犯根据法律和司法解释的规定,貌似牵连犯,实则数罪并罚的情况有:1、基于刑事政策从重打击而并罚:VVV

56、VJ,yvy/././,对象执行机关执行内容期限/././社区矫正管制、缓刑、假释等禁止令管制犯、缓刑犯司法行政机关管理和指导的社区矫正机关在管制或者缓刑期间不得从事特定活动,不得进入特定区域、场所,不得接触特定的人。I可以与管制执行、缓刑考验的期限相同,或短于管制执行、缓刑考验的期?限,但判处管制的,禁止令的期限不?得少个月,宣告缓刑的,禁止令?的期限不得少于二个月。注:判处管制的犯罪分子在判决执行以前先行羁押以致管制执行的期限少于三个月的,禁止令的期限不受巌短期限的限制。禁止令的执行期限,从管缓刑执行之日起计算。1、禁止进行的活动(主要基F犯罪手段):(1)个人为进行违法犯罪活动而设立公司

57、、企业、事业单位或者在:设立公司、企业、M业单位后以实施犯罪为主要活动的,禁上设立公司、企业、事业单位:(2)实施证券犯罪、贷款犯罪、票据犯罪、信用卡犯罪等金融犯罪的,禁丄从出证券交易、申领贷款、使用樂据或运申领、使用信用卡等金融活动:(3).利用从事特定生产经营活动实施犯菲的,禁止从事相关生产经营活动;(4)附带民事赔偿义务未履行完毕,违法所得未追缴、退赔到位,或者罚金尚耒足额缴纳的,禁止从事高消费活动:(5其他确有必要禁止从事的活动*2、禁止进入的场所(主要基于犯罪诱因):见卜页接上页(1)禁止进入夜总会、洒吧、迪厅.网吧等娱乐场所:(2)未经执行机关批准.禁止进入举办J./LV.化JyL

58、,.MXwy,YKVN-特别自首归案方式门动归案彼动归案如实供述的内容任何案件的主要犯罪事实司法机关尚未掌握的其他性质罪行:1)其他罪名:2)办案机关掌握线索不成立,在此范用外交代的同种罪行被采取强制措施后逃跑的,不是门首选择性罪名、密切关联罪行屈于同种罪行自首的否定1)翻供的不是自首,但在一审判决前又如实供述的,还是门首:2)隐瞒真实身份,影响定罪或虽刑的,不是自首.48、立功指犯罪分子揭发他人的犯罪行为,查证属实,或者提供重要线索,从而補以侦破其他案件等情况的行为。刑法第68条的立功,指检举、揭发、提供线索,:协助抓捕罪犯(包括同案犯)、阻止犯罪等。不包括捐款等善行。t1、本人实施,他人不

59、得代劳。2、检举明确、屈实。3、有效帮助司法机关。4、协助抓捕其他犯罪嫌疑人:指犯罪分子超出门首的范闱,仃效地帮助司法机关抓获其他犯罪人(包括同案犯)的行为。(1)按照司法机关的安排,以打电话、发信息等方式将其他犯罪嫌疑人(包括同案犯)约至指定地点的;(2)按照司法机关的安排,场指认、辨认其他犯罪嫌疑人(包括同案犯)的:(3)带领侦査人员抓获其他犯罪嫌疑人(包括同案犯)的:(4)提供司法机关尚未京握的其他案件犯罪嫌疑人的联络方式、藏匿地址的。犯罪分子提供同案犯姓名、住址、体貌特征等基木情况,或者提供犯罪前、犯罪中掌握、一使用的同案犯联络方式、蹶匿地址,司法机关据此抓捕同案犯的,不能认定为协助司

60、法机关抓捕同案犯。|5、立功材料的排除:犯罪分子通过贿买、暴力、胁迫等IE法手段,或者被羁押后与律师、亲友会见过程中违反监管规定,获収他人犯罪线索并“检举揭发”的,不能认定为有立功表现。职务犯罪人据以立功的线索、材料来源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不能认定为立功:(1)本人通过非乍手段或者年法途径获取的:(2)本人因原担任的査禁犯罪等职务获取的:(3)他人违反监管规定向犯;II!分了提供的:(4)负有査禁犯罪活动职责的国家机关工作人员或者其他国家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便利提供的。一般自首数罪并罚指一人犯数罪,法院对数罪分别判刑,刑罚之间合并执行的方式。1、并科:盜单林加,将数罪分别定罪虽刑后,将各罪所处的刑罚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