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论语十二章学习活动一:阅读下列资料,感知孔子及其作品(一)作者简介孔子(公元前551年9月28日一公元前479年4月11日),子姓,孔氏,名丘,字 仲尼,鲁国瞰邑(今山东曲阜)人,祖籍宋国栗邑(今河南夏邑),中国古代思想家、政 治家、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孔子开创私人讲学之风,倡导仁义礼智信。有弟子三千,其中贤人七十二。曾带领部 分弟子周游列国十三年,晚年修订六经(诗书礼乐易春秋)。 去世后,其弟子及再传弟子把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语录和思想记录下来,整理编成论语。 该书被奉为儒家经典。孔子被后世统治者尊为孔圣人、至圣、至圣先师、大成至圣文宣王先师、万世师表。 其思想对中国和世界都有深远的影响,
2、其人被列为“世界十大文化名人”之首。(二)背景资料春秋战国时期是奴隶制向封建制过渡的大变革时期。面对这样的乱世,知识分子纷 纷思考救国救民、解决社会矛盾的方针、路线。他们各自的想法大不相同,于是形成了不 同的学说、流派。除了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之外,还出现了道家、墨家、法家等不同的流 派。这些流派之间相互批评,展开了激动人心的学术争鸣,“百家争鸣”的局面就此出现。 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是“百家争鸣”中最重要的学术流派之一。(三)文题解读八僧篇包括26章,是论语二十篇中的第三个部分。春秋末期,奴隶制社 会处于土崩瓦解、礼崩乐坏的过程,违犯周礼、犯上作乱的事情不断发生,这是封建制代 替奴隶制过程中的
3、必然表现。季孙氏用八僧舞于庭院,是典型的破坏周礼的事件。对此, 孔子表现出极大的愤慨,“是可忍孰不可忍” 一句,反映了孔子对此事的基本态度。论语是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之一,由孔子的弟子及其再传弟子编撰而成。它以语 录体和对话文体为主,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言行,集中体现了孔子的政治主张、伦理思想、 道德观念及教育原则等。通行本论语共二十篇。论语的语言简洁精练,含义深刻,其中 有许多言论至今仍被世人视为至理。本课节选的是论语中的经典篇目,一共十二章, 称之为“论语十二章”。学习活动二:(一)对照课下注释及下发的译文,自我通译课文,大体了解文章内容。(二)完成下列问题,检测课文通译情况:.识记字音簧(k
4、ui )譬(pi ).通假字学习活动四:阅读扩展视野,加深内容理解。(一)儒学儒家是中国古代在董仲舒“独尊儒术”之后最有影响的学派,为历代儒客尊崇。一般 来说,特别是先秦时,儒家是最有影响的学派之一。和墨家并称显学。在秦始皇时“焚书 坑儒”受到重创,在汉武帝后兴起。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孔子第一次打破了旧日统治阶级垄断教育的局面,一变“学在官府” 而为“私人讲学”,使传统文化教育播及到整个民族。这样儒家思想就有了坚实的民族心 理基础,为全社会所接受并逐步儒化全社会。儒家学派固守“道不过三代,法不贰后王” (荀子王制)。儒家思想的精华包括先秦儒家思想、孔子的仁与礼、从前孔子时代的礼乐制度到孔子 的仁礼
5、思想、孔子的仁、孔子的礼、孔子的孝道、论语中的孝、孝经论孝、孔子 的命观、孔子命观形成的背景、孔子命观的特征与内涵、“修身俟命论”的人生指导意义、 孔子的人生问题论、乐一一孔子的人生态度和人生境界、孔子与弟子论志向、立身行事中 的言与默、孟子的性善论与孟子的使命、孟子的仁政学说以及荀子的性恶论与礼治说、儒 家思想的流变、贯通天人一一董仲舒的儒学思想、“性即理”一一周、张、程、朱的理学 思想、“心即理”一一象山、阳明的心学思想、新儒家一一西学东渐的文化回应、儒文化 圈的崛起一一儒学促进现代经济发展的可能等内容。“儒学”、“儒家”、“儒教”这些 概念要分清。儒学作为一种学说,儒家作为一个阶层,儒教
6、作为一种信仰,三者相同也不 同,需要区分开。儒家学派之前,古代社会贵族和土通过“师”与“儒”接受传统的六德(智、信、诚、 仁、义、忠),六行(孝、友、睦、姻、任,恤)、六艺(礼、乐、射、御、书、数)的 社会化教育。从施教的内容看,中国古代的社会教育完全是基于华夏民族在特定生活环境 中长期形成的价值观、习惯、惯例、行为规范和准则等文化要素之上而进行的。儒家学派 吸收这些文化要素并上升到系统的理论高度。(二)名句(关于君子与小人).君子务知大者远者,小人务知小者近者。一左传译:君子使自己懂得那些重大而长远的事情,小人却只注意细小的、眼前的事情。.君子有终身之忧,无一朝之患也。孟子 译:君子有终身的
7、忧虑,没有一时的担心。.君子之交淡若水,小人之交甘若醴。君子淡以亲,小人甘以绝一庄子译:君子之间的交情,清淡如水,小人之间的交情,甘如甜酒。君子清淡却亲切,小人甘 甜却易断绝。(三)知识拓展四书五经六艺四书五经六艺,四书是指大学中庸论语和孟子;五经是指诗经 尚书礼记周易春秋,简称为“诗、书、礼、易、春秋”,其实本来应该10 有六经,还有一本乐经,合称“诗、书、礼、乐、易、春秋”,但后来亡于秦末战火, 只剩下五经。六艺的说法有两种。一种是,中国古代儒家要求学生掌握的六种基本才能, 包括礼、乐、射、御、书、数。礼即礼节,乐即音乐,射即射骑技术,御即驾驭马车的技 术,书为书法,数为算数。还有一种说法
8、将六艺解释为六经,即易经尚书诗经 礼记乐经春秋。四书五经六艺是儒家思想的核心载体,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孔子认为诗的四种作用是兴、观、群、怨,语出论语阳货。这是孔子提出来的 关于文学作品的社会作用的说法。兴指诗歌通过意向,向读者传达一种感发生命的力量,可以使人从诗歌鉴赏中获得一 种美的享受。观是指诗歌真实地反映社会政治和道德风尚状况,因而能让人从中观察出政 治的得失和风俗的盛衰。群则是认为诗歌可以有使人互相交流情感、加强团结的作用。怨 是指文学作品有干预现实、批评社会的作用。孔子的“兴观群怨”说是现实主义的文学批 评理论的源头,对后来的现实主义文学批评理论和现实主义文学创作产生了积极的
9、影响。11知者不惑:(知,同“智”,明智,聪明).古今异义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古义:野,粗野、鄙俗;史,虚饰,浮夸。今义:野,野外;史,历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古义:这样之后。今义:连词,表示一件事情之后接着又发生另 一件事情)一日克己复礼(古义:一旦。今义:一天)请事斯语矣(古义:实践,从事。今义:事情)小子何莫学夫诗(古义:老师对学生的称呼。今义:男孩子;用于男性,含轻蔑意).一词多义任重而道远(连词,表示进一步,相当于“而且”)人而不仁(连词,表示假设,相当于“如果”)见不贤而内自省也(连词,表示顺承,相当于“就”)就有道而正焉(动词,接近,靠近)故能就其深(动词,成就)任重而道远
10、(形容词,重大,重要)商人重利轻别离(动词,重视,看重)重岩叠峰,隐天蔽日(动词,重叠)卷我屋上三重茅(量词,层)添酒回灯重开宴(副词,再次,重新)知者不惑(形容词,同“智”,明智,聪明)人不知而不愠(动词,了解)知之为知之(动词,知道,懂得)克己复礼为仁(动词,归复)不敢出一言以复(动词,回答,答复。这里是辩解的意思) 复行数十步(副词,再,又)山重水复疑无路(形容词,重复)(5)词类活用形容词的活用就有道而正焉(形容词作动词,匡正)见贤思齐焉(形容词作名词,有德行的人;有才能的人)(6)特殊句式倒装句敏于事而慎于言(正常语序为“于事敏而于言慎”)判断句式见不贤而内自省也(“也”,表判断)固
11、定句式如礼何(如何,译为把怎么样”)小子何莫学夫诗(何莫,表反问的句式,译为“为什么不呢”)(7)词语积累克己复礼:严格约束自己,使一言一行都合于礼。食无求饱:饮食不要求饱。指饮食有节制,生活要求不高。见贤思齐:看见有道德、有才学的人,就想向他学习,向他看齐。居无求安:居住不要求舒适。指不追求物质方面的享受。文质彬彬:原形容人既文雅又朴实,后来形容人文雅有礼貌任重道远:担子很重,路程又长,比喻责任重大,需要长期艰苦奋斗。学习活动三:理解文章内容,明确学习意义,讨论回答下面问题。(-)这十二章分别写传达了怎样的思想,思考后回答?.子日:“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
12、好学也已。” (学而)。本章所谓“君子”,可以理解为有德之人,也可以理解为在位之人,两者都需要“好 学”。有德之人好学以修身,在位之人好学不仅修身,更能推己及人。“好学”的表现有 三条。第一是在物质条件上不追求安逸和享受,即“食无求饱”“居无求安”;第二是在 言行上做事敏捷、说话谨慎;第三是不断向有道德的榜样人物学习,及时匡正自身的行为。 第一条重在排除干扰,第二条重在实践锻炼,第三条重在虚心请教。对“君子”来讲,这 都是为学必须的功课。从中我们也可以看出,儒家的学习内容,不仅是科学文化知识,更 重要的是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培养德行。.子曰:“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 ”(八信)八僧
13、共26则章句,在整本论语之中,这是主题相对集中的一篇,主要谈儒家的 礼乐思想。第二章在整本论语之中,这是主题相对集中的一篇,主要谈儒家的礼乐思 想。其中,近半数表达了孔子对当时礼崩乐坏的现实状况的不满,批评对象涉及季氏、三 桓、鲁君、孔门弟子以及已经故去的管仲等历史人物。另一大半则记录了孔子作为践行者、阐释者、研究者和推广者对传承、发扬礼乐思想 所作的贡献。在孔子心目中,制礼作乐的周公是万代敬仰的圣贤人物,恢复“郁郁乎周礼” 则是解决社会问题的良药。正如礼记所言:“乐也者,情之不可变者也,礼也者,理 之不可易者也。”礼“辨异”,即区分等级,使各阶层有序,有序则不乱;乐“统同”, 即抒发感情,使
14、情绪得以纾解,促进社会和谐。而“仁”又是礼乐制度的基础,一个人如 果内心不仁爱、善良,他会怎样对待礼仪制度,怎样对待音乐呢?这就是本章要表达的中 心意思。八僧第一章提到孔子对季氏的看法,连“八僧舞于庭”这种严重越礼的事情都干 得出来,他还有什么事不能狠心去做呢?八僧第二十五章又提到,孔子对韶乐和武乐 的看法,他认为大舜时的韶乐尽善尽美,而武王伐纣尽管是正义之战,但其武乐 还有“未尽善也”的地方。由此可见,仁是礼乐的基础,礼乐是仁的表现,二者互为表里, 不可分割。.子曰:“朝闻道,夕死可矣。”(里仁)这句话是成语“朝闻夕死”的出处,意思很好理解,孔子用略显夸张的语气,表达了 对“道”的渴慕之情,
15、也凸显了作为志士仁人对于生命意义的定位。关键是,孔子追求的 “道”究竟该作何解释?据杨伯峻统计,“道”字在论语中出现过60次,作为名词 时有四种意思:第一,笼统的术语,指道德(本立而道生)、学术(吾道一以贯之)或方 法(不以其道得之);第二,合理的行为(三年无改于父之道);第三,道路、路途(中 道而废);第四,技艺(虽小道必有可观者焉)。按照这种分类,“朝闻道”中的“道” 最近接第一种,即作为笼统的术语,但无论解释为道德、学术或方法,在本句中都欠通, 故杨伯峻在论语译注中又随机将其翻译为“真理”:早晨得知真理,让我晚上死去。.子日:“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里仁)本章关键在于对“君子”“小
16、人”的解释。把君子理解为有道德的人,则小人指无德 之人,意思就是君子懂得“义”(即道义),小人懂得“利”(即利益)。这句话就成了 判断君子和小人的标准:义是公心,利是私欲,懂公心为君子,行私欲者为小人。如果把 君子理解为在位当权者,小人则指平民。在孔子的观念里,在位君子应该有理想人格,而 平民小人只知道利害计较,因此执政者要对症下药,满足百姓的利益。这是基于人性假设 的治国建议。.子日:“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里仁)见贤思齐意思近于前文提及的“就有道而正焉”,区别在于“就有道而正”是一种更为 主动的行为,而“见贤”则具有随机性,但总的来说,者隈遇到更有修养、有学问的人, 不要去嫉妒
17、他、排挤他,而要虚心主动地向对方看齐、向对方学习,这是君子的美德。孔 子更高明的是后半句,他并没有讲“见不贤”就要去教导人家,那是好为人师的做法,更 应该做的是反躬自省,看看自己有没有相似的不贤之心、不贤之举,然后去改正一一可见 儒家强调的学习无处不在,而学习又是以提高自身修养为要义的。.子日:“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雍也)这句话是讲君子的气质。质是先天的、朴实无华的,是质朴本性;文是后天的,经过饰 获得的,如衣着装饰、谈吐文采之类。“质胜文”,就是缺少后天的修饰、装点,就会显 得粗野、鄙俗。这也是儒家和道家不一样的地方,道家特别强调天真、自然。“文胜质”, 则是一种
18、矫枉过正,装点太多就显得浮华、虚伪。所以君子就要处理好质、文的关系,协 调发展:内心真实朴素,待人接物有礼有节,说话办事有礼貌修养,这也正是儒家中庸之道在君子气质上的体现。.曾子日:“土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 远乎? (泰伯)曾子的这句话非常有名气,被历代很多仁人志士引为座右铭。此句包含三个因果关系。首 先,“土不可以不弘毅”是因为“任重而道远”。弘,一说为广大,一说为刚强,后一种 更合语境,因为“任重”对应刚强,“道远”对应毅力,更加贴切。接下来解释为什么“任 重”,因为以“仁”为己任。“仁”是孔子学术中最重要的概念,即“忠恕之道”,这是 第二层因果关
19、系。最后解释为什么“道远”,因为贯彻“仁”的精神需要终生不倦、死而 后已,这是第三层因果关系。后面两层因果关系合起来是对“任重道远”的解说,而“任 重道远”又是对“土不可不弘毅”这一中心句的解说,这种抽丝剥茧的论说方式强调和凸 显了首句中的“弘毅”,反问语气又增强了感情色彩,使论断既有说服力,又有感染力。.子日:“譬如为山,未成一簧,止,吾止也。譬如平地,虽覆一簧,进,吾往也。”(子罕)这句话孔子用了两个比喻,来说明做人、做学问、做事情要靠自己坚持,不能半途而废。 第一个比喻是堆土成山,只差一筐土就完成了,如果这时候停了下来,是我自己停下来的 (其咎在己);第二个比喻是平整土地,即使只是刚刚倒
20、了一筐土,可以前进一步了,也 是我自己前进的(进益在己)。“未成一簧”“虽覆一簧”是两种极端情况,一是垂成, 一是初始,垂成之际容易懈怠,初始之时容易畏难,故孔子特别加以强调。之所以说“吾 止”“吾往”,是强调“为仁由己”。需要说明的是,由于本句省略了太多信息,另一种 解释也可通,即当止则止,即便只差一筐土,也要停下来;当进则进,只倒了一筐土,也 要坚持往前走。至于用什么来衡量当止还是当进,自然是儒家强调的道义准则了。.子曰:“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子罕)本章表面意思不难理解,但是论语中越简单的章句越难解释。不同解读者对这三 个分句有不同理解。要而言之,有智慧的人不会疑惑,因为知道
21、大小、轻重、缓急、本末, 判断力自然就强大;仁德的人行恕道(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则不会招人怨恨,行忠道(立 人、达人)则会招人感激,人我关系处理得完善了,就不会忧虑;真正的勇者不是行为壮 烈,而在于内心强大,不存在惧怕之心,横逆忧患之来,淡然处之,这才是大勇,故言“勇 者不惧”。.颜渊问仁。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为仁由己,而由人 乎哉? ”颜渊曰:“请问其目。”子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 颜渊曰:“回虽不敏,请事斯语矣。”(颜渊)这是论语中影响力非常大的一则章句,历代大儒如朱熹、王守仁等都基于自己的 学说作 过专门的解释。究其原因,一是讨论的话
22、题很重要,即“问仁”,涉及儒家的核 心概念和基本主 张。二是提问者是颜回。事实上,子贡、子路、樊迟、仲弓等都问过同 样的问题,孔子的回答却各不相同,这是孔子因材施教的体现。具体到颜回,他是孔子 心目中最优秀的学生,他的日常行为表现最接近“仁”的境界(颜回三月不违仁),因 此孔子的回答最有可能是他内心真实的想法 或者体现了他内心最高的标准。总的来说, 仁就是克己复礼,克己对内(内圣),复礼对外(外 王),这是儒家的最高理想,也是 孔子的毕生追求。一旦做到这一点,天下都会称赞他具有了仁的品格。达成仁的境界要靠 自身的努力,具体的操作方法有:不合礼的不看,不合礼的话不听,不合礼的话不说, 不合礼的事
23、不做。不看、不听,就是要克制自己,不被礼崩乐坏的现实同化;不说、不 做,就是要用礼的准绳严格要求自己,起到榜样示范作用一一在内涵上与克己复礼对应, 一者具有一致性。.子贡问日:“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 ”子日:其恕乎!己所不欲,勿 施于人。”(卫灵公)本章在论语中比较特殊。我们都知道孔子讲究“中道”“中庸”,他的很多观点 都是辩证的,甚至是变化的,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但当子贡问有没有一句话可以终身 践行时,孔子却 给出了明确答案: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恕”是推 己及人的意思,即礼记所谓“禁矩之道”:“所恶于上,毋以使下。所恶于下,毋 以事上。所恶于前,毋以先后。所恶 于后,毋以
24、从前。所恶于右,毋以交于左。所恶于 左,毋以交于右。”恕和忠是孔子仁爱思想的一体两面。里仁篇载孔子与曾参对话: 子日:“参乎!吾道一以贯之。”曾子日:“唯。”子出,门人问日:“何谓也? ”曾子 日:“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何谓“忠”?雍也篇载孔子和子贡的另一次对话: 子贡日:“如有博施于民而能济众,何如?可谓仁乎? ”子日:“何事于仁,必也圣 乎! 尧舜其犹病诸!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能近取譬,可谓仁之方也已。” 可见,“忠”是“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这是积极进取的道德,不是谁都能做 到的,故本章言“恕”不言“忠”。.子日:“小子何莫学夫诗?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
25、以怨。迩之 事父,远之事君。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阳货)这是孔子对弟子们的教诲,指出了学诗的益处。兴、观、群、怨讲的是文学作品 的社会功能。兴,孔安国注为“引譬连类”,朱熹注为“感发志意”,是说诗歌能够激 发人们的广泛 联想,调动内在情感。观,郑玄注为“观风俗之盛衰”,朱熹注为“考见 得失”,是说诗歌可以帮助读者认识风俗盛衰和政治得失。群,孔安国注为“群居相切 磋”,朱熹注为“和而不流”,是说诗可以帮助人们沟通感情,切磋砥砺,提高修养, 课文第一章即是“群”的表现。怨,孔 安国注为“怨刺上政”,是说诗可以批评指责为 政之失,抒发对苛政的怨愤和讥刺之情。“兴、观、群怨”以“兴”为首,互相结合, 关系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正所谓“迩之事父,远之事 君”。教学中可以联系论语 和诗经的有关篇目加以印证。(二)在论语十二章的雍也篇中,孔子论及了 “文”与“质”的关系,我们 应该如何理解“文”与“质”的关系?孔子这里说的“文”,指合乎礼的外在表现;“质”,指内在的仁德。只有具备“仁” 的内在品质,同时又合乎“礼”并表现出来,方能成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规范的采血流程
- 安徽省A10联盟2024-2025学年高二下学期3月阶段考试 数学试题(人教A版)D卷【含答案】
- 江苏省江阴初级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三下学期八校联考数学试题含解析
- 曲靖医学高等专科学校《集装箱与多式联运2》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山东省临沂市临沭县一中2025年高三高中数学试题竞赛模拟(二)数学试题含解析
- 锡林郭勒职业学院《环境科学专业英语》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汪清县2024-2025学年三年级数学第二学期期末统考试题含解析
- 山东服装职业学院《数学模型建立》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江西卫生职业学院《急救医学》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曲阜师范大学《景观设计与规划》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5G-Advanced 网络技术演进白皮书
- 【H公司员工培训的现状、问题和对策探析(含问卷)13000字(论文)】
- 新疆建设项目交通影响评价技术标准
- 债权转让项目合同范本
- 安徽省合肥市瑶海区部分学校2023-2024学年英语八下期末统考模拟试题含答案
- 水电站砂石加工系统封闭施工方案
- 三年级下册《春天的歌》作业设计
- 2024输送机械检查与维护规范第1部分带式输送机
- 劳务班组施工合同范本(2024版)
- 个人代持协议书
- 人音版小学六年级下册音乐教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