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融入STEAM教育理念的路径研究_第1页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融入STEAM教育理念的路径研究_第2页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融入STEAM教育理念的路径研究_第3页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融入STEAM教育理念的路径研究_第4页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融入STEAM教育理念的路径研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融入STEAM教育理念的路径研究*摘要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作为国家课程是小学课程体系中的重要环节,但在实施中遇到种 种现实困境。而STEAM教育理念因其先进的特性已得到世界各国的普遍认同。因此,我们提出将 STEAM教育理念融入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纲要指导下,通过调整课程内容、授课 方式等来更好地实施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本文通过理论分析与实例举证,探讨将STEAM教育理念 融入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操作性原则。关键词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 STEAM STEAM教育理念融入一、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分析与实施现状(&)综合实践活动的历史溯源与界定分析综合实践活动

2、课程是为了使学生适应未来将 面对综合性问题的新情形,以儿童生活实际为课程 内容,以综合化的课程方式(curriculum integration) 为改革的一种课程形式。2001年国家实施新课改 计划,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设置的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希望基于学生的经验,能够密 切联系他们自身和社会生活,来体现对知识的综 合运用和实践。从而打造素质教育理念下学生全 面发展的格局,力争培养顺应时代发展的21世纪 人才。2O16年,教育部在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 程指导纲要(以下简称纲要)中,将综合实践 活动课程界定为“综合实践活动是从学生的真实生 活和发展需要出发,从生活情境中发现问题,转化

3、 为活动主题,通过探究、服务、制作、体验等方式, 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跨学科实践性课程。+1课程 实施形式为:“设计制作”,学生运用各种工具、 工艺进行设计操作,如动漫制作、编程、陶艺创作 等;“考察探究”,开展研究性学习,具体活动形 式如野外考察、社会调查、研学旅行等;“社会服 务”,强调让学生参与社会活动,如公益活动、志愿 服务、勤工俭学等;“职业体验”,指学生在实际 工作岗位上或模拟情境中见习、实习,体认职业角 色的过程,如军训、学工、学农等。其中,在“设计制 作”中又单列了 “信息技术”,可见对其的重视程度。课程作用:承担着突破单一类型课程框架设 计局限、变革学生学习方式的先锋作用;着力

4、于发 展学生的综合素质,聚焦于学会学习与问题解决 等自主发展维度、关注社会现实和探索生活问题 与人际交往合作等社会参与维度以及综合运用学 科知识进行生活探究、运用媒介技术进行探索与 表达等文化修养维度。它所着重培养的学生核心 素养具有明显的统整性、跨学科性、情境性和内隐 性等特点。因此,纲要主要撰写者张华提出 (2017),综合实践活动作为一门生活课程,学生的 生活情境都是可以转化为问题情境和活动主题 的;作为一门综合课程,要理解世界中具有整体性 的事物和现象,就必须具有多学科视野和跨学科 学习能力;作为一门实践课程,实施和操作是四种 类型都具有的活动方式,需要运用学科知识、观念 与思维,在应

5、用与实践中去解决问题,并由此获得 相应的情感体验。课程性质:综合实践活动是义务教育规定的 必修课程,具有不可替代、不可或缺的重要性,它 与学科课程并列设置,但与其他国家课程相比,它 的形态又较为特殊,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 程管理体制,即指导思想、培养目标、课程标准、 评价功能等反映教育实质性的问题上以国家的要 求为准;在课程管理、教材编写等方面由地方统筹 管理和指导;具体内容以学校开发为主。课程目标:形成并逐步提升对自然、社会和自 我内在联系的整体认识,具有价值体认、责任担当、 问题解决、创意物化等方面的意识和能力。课程目 标以培养学生综合素质为导向,尤其强调学生综 合运用各学科知识,认

6、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二)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施现状分析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自2001年开始实施 以来,作为一门特殊的国家课程,无论在课程内容 还是教学模式上都明显相异,对于课程目标、课程 内容、课堂实施、学生评价等环节在内的课程开发 范式,都提出了自身特质的要求和标准。但因国家 层面上只规定了指导纲要和实施指?,没有课程 标准,更没有教材和教学参考书,课程的具体开发 完全属于学校,各地各校在实际操作中全凭自己 摸索,因此,缺乏完善系统的课程管理和评价体 系。尤其是教师对课程性质和基本理念的理解不 同及课程开发能力的不同,直接导致了课程开设 缺乏统一指导 ,教材编写缺乏相应标准、教学

7、内容 五花八门等一系列问题。诚如张华指出(2017),在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存在着“技能化、常识化、 简单化、形式化”倾向的误区,需要防止这种“碎片 化、零散化,走马观花”的情形出现,以保证学生进 行深度学习。周东岱指出(2017),在当下综合实践 活动课程的信息技术内容往往成为简单的走一 走、看一看、玩一玩、练一练的课堂教学形式,这种 情形直接导致与学科课程信息技术重复,学生 不感兴趣,也无法真正提升学生的信息技术运用 与创新能力o因此,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急需改变上 述困境,基础教育界的各种改革尝试,也正是基于 上述教学模式传统化、教学内容简单零散化等弊 端,希望找到行之有效的办法,真正培养

8、学生的实 践能力、问题解决能力,从而实现提升学生综合素 养的教育目标。为更详细地了解目前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 的实施现状,我们选取了浙江省杭州市和嘉兴市 的不同层级(重点小学与非重点小学)、不同区域 (市中心、城乡结合部、经济开发区、郊区)的54所 小学的校长和任课教师(138人)进行了问卷调 查。由调查分析数据所得见表1:表1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现状问卷调查结果教师进 行课程 开发时 缺乏统 一指导教师进 行教材 编写时 缺乏相 应标准教师缺 乏相应 的课程 培训学生缺 乏适合 他们年 龄特征 的课程 学习材料师生都 缺乏现 成可用 的教学 材料学校课 程的授 课时间 较难保讪学校缺 乏

9、能够 负担得 起的教 学平台学校缺 乏适用 的散学 平台学校缺 少专门 的课程 教师89.1%77. 4%92.3%65. 1%86.2%38.5%35. 4%45.2%54.1%由表1可知,杭州和嘉兴地区的部分小学在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施中,占比人数超过60% 的问题从高到低依次为:教师缺乏相应的课程培 训、教师进行课程开发时缺乏统一指导、师生都缺 乏现成可用的教学材料、教师进行教材编写时缺 乏相应标准、学生缺乏适合他们年龄特征的课程 学习材料。即主要集中在:因教师在编写教材、课 程开发时大多感觉难度较大,较难胜任,导致目前 普遍缺乏现成可用又合适的教学材料。为更深入地了解上述问题产生的原

10、因,对问 卷调查中的校长和教师12人进行了半开放式结 构访谈。访谈结果显示:有10人认为“现在的综合 实践活动课程的教学内容是五花八门的”“综合实 践活动课程应该就是校本课程”“综合实践活动课 程就用乡土教材上”;教师A、E和校长D、H都认 为“课程开发是个大问题”;校长B和教师C、F认 为“课程实施的时候难度也很大的,和传统的教学 方式不一样,一定要让学生主动参与”;教师A、 C、I和校长B、D、J认为“一定要让学生自己动手 做,要实践”;教师E、G、I、L认为“课程评价的方 式也和原来的不一样,需要综合考察,要同学间的 合作,要小组交流”。二、运用STEAM教育理念透析综合实践活动(&)

11、STEAM教育理念概迷STEAM教育的历史可以追溯到2006年,美 国弗吉尼亚科技大学亚克门教授(Yakman, 2008) 将Art作为一个重要的人文因素(Art包含了社会 研究、语言、形体、音乐、美学、表演等)加入STEM 教育后,正式地将传统科学、工程学研究与人文艺 术联系起来,它可以使学生从不同视角认识各门 学科间的联系,从而对原有课程做出重要的补充。 S帮助人们认识世界的规律;ET根据社会的 需求改造世界;A以美好的形式丰富世界;M 发展与应用科学、工程、艺术和技术提供思维方法 与分析工具。本文认为STEAM教育是在真实情境 中,以跨学科整合的方式培养创新人才的一种教 育模式,以项目

12、式或问题式学习为主要学习方式, 强调跨学科知识迁移与交流协作,整合多学科知 识的一种全新教学方式。STEAM教育理念在课堂教学中的具体体现 形式为PBL,即项目式学习(Project-Based Learning? 或问题式学习(Problem-Based Learning?,通 过项目设置和情境创设,来解决真实情境中的问 题。美国巴克教育研究所把以课程标准为核心的 项目学习定义为“一套系统的教学方法,它是对复 杂、真实问题的探究过程,也是精心设计项目作 品、规划和实施项目任务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 学生能够掌握所需要知识和技能。STEAM教育变革了传统教育的组织形式,开 创了科学技术教育的新

13、课型,开辟了综合创新人 才教育的新范式,在美国取得成功后,相继在世界 各国推广,2015年9月,教育部发布关于“十三 五”期间全面深入推进教育信息化工作的指导意 见(征求意见稿),提出希望学校要探索STEAM 教育。全国也已开始进行STEAM教育的实验。(z)STEAM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比较STEAM教育理念融入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 前提条件为两者必须具有共同点,我们发现:一是 两者都强调打破单一的学科界限,在课程内容上 都具有综合性;二是两者都以杜威的“做中学”为 重要的课程设置理念,都强调在学习中解决实际 的问题,强调让学生自己动手去实施,在授课形式 上都具有实践性;三是两者都强调与快速发

14、展的 信息时代相适应,强调学生要为未来而学,信息技 术既作为学习内容,又作为学习方式,在两门课程 中都占有重要地位,因此,都具有时代性。STEAM教育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虽具有上 述共通之处,但从设计理念、课程内容、授课方式 等维度考察,两者又具有不同特征,这也给 STEAM教育理念融入综合实践活动带来了一定 的挑战。首先,从课程内容看,STEAM是以学科内容 为主,综合实践活动是以生活内容为主。STEAM是学科课程,学科知识是STEAM教 育的基础,从本质上看,STEAM教育仍然对应的 是学科世界,但采用了一种与以往不同的全新整 合形式,即强调使学生能够理解学科知识间的内 在联系。综合实践活动

15、作为生活课程是以学生的 现实生活和社会实践为基础来发现课程资源,而 并非在学科知识的逻辑序列里产生课程。学生的 生活情境都是可以转化为问题情境和活动主题 的,并且成为课程的主要内容,它更多的是对应生 活世界,而不是学科领域。如学校36年级课程 中有“我是小小养殖员”,但是教材并没有要求学 生对家畜的生活习性进行归纳总结,在教学实践 中教师通常也不会引导学生联系他们在生物课中 所学的知识,而仅仅止于对养殖职业的体验。其次,从实施形式看,STEAM以课堂教学 PBL模式为主体,综合实践活动校内校外相结合, 更多地提倡走出校园。PBL是STEAM教育的主要实施方式,曼登等3 认为典型的PBL模式就是

16、以问题的提出为起点, 在提出问题的基础上强调组建学习小组进行合作 探究,小组内确定学习目标并进行充分的学习,以 学生为中心,教师为指导,协作项目产出并进行真 实的多元评估OPBL模式的教学活动仍发生在学校 教室之中,因此,它改变的是教学方式,而不是教学 地点。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四大版块中,除“设计 制作”部分内容可以在校内课堂进行,其余都需要 走出校园,走进社区、工厂等校外情境中才能实施。最后,从课程目标看,STEAM教育的目的是培 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尤其是创新思 维能力的培养;综合实践活动是提升学生综合素 质,尤其是责任担当等品质素养的培养。STEAM教 (致力于使学生发展与

17、应用科学、工程、艺术和技 术提供思维方法与分析工具,从而帮助学生认识 世界的规律;能够根据社会的需求改造和丰富世 界。以逻辑思维、解决问题、创新激励、团队合作 能力为核心,致力于将学生塑造成具有创新精神 的人,支持学生成为未来的发明家与创造者。综合 实践活动的课程希望提高学生的技术意识、工程 思维、动手操作能力;形成理性思维、批判质疑和 勇于探究的精神;强调学生成为履职尽责、敢于担 当的人;培养学生的职业兴趣,形成正确的劳动观 念和人生志向,提升生涯规划能力。课程目标以培 养学生综合素质为导向,尤其强调学生综合运用 各学科知识,认识、分析和解决现实问题。因此,只有在分清、保留、去除、深化、整合

18、两 者异同的基础上,才能将STEAM教育理念真正融 入综合实践活动,而不是简单意义上的合并。(三)综合实践活动融入STEAM教育理念的 可行性课程目标与形态的相容性我们主张将STEAM教育理念融入综合实践 活动课程的重要约束条件是不削弱综合实践活动 课程现有的教学目标。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目标将 学习内容的来源一学生、社会、自然,三者紧密 交融在一起。2001年,新课改计划基础教育课程 改革纲要(试行)明确提出开展综合实践活动, 希望基于学生的经验,密切联系他们自身和社会 生活,来体现对知识的综合运用和实践。作为国家 必修课程,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体 制,即指导思想、培养目标、课程标准

19、、评价功能等 反映教育实质性的问题上以国家的要求为准;在 课程管理、教材编写等方面由地方统筹管理和指 导;具体内容以学校开发为主。义务教育课程设 置及比例中规定,综合实践活动与地方及学校课 程两类相加占比不低于17.9%。小学12年级,平 均每周不少于1课时;小学36年级平均每周不 少于2课时;地方与学校课程每周不超过3课时。课程内容的可行性我们以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四大版块与 STEAM教育主题进行相互对照后发现,首先,“考 察探究”“设计制作”的主题活动与STEAM教育具 有高度的重合性。原因可能在于“考察探究”作为 一种学习方式,要求学生开展研究性学习,分析并 解决问题。“设计”是通过为现

20、实世界中的问题建 构创造性解决方案而进行学习的过程,具有PBL 模式的特征。“制作”具有典型的“动手学习+ (Hands-on Learning)特征,强调在真实世界中开 展实践性操作和体验性学习,这与STEAM教育所 要求的学生通过解决真实问题,在实践中去学习 知识的方式都是一致的。其次,“社会服务”和“职 业体验”与STEAM教育主题虽少有直接重合,但 如果从学习内容的角度考量,将STEAM教育内容 融入其中还是具有可操作空间的。最后,综合实践 活动中突出强调的信息技术模块,与STEAM教育 的信息技术内容具有高度重合性。STEAM教育在 科学、技术、工程、数学领域中就已高度融合了信 息技

21、术内容,并且强调信息技术从授课内容到方 式的全渗透,这恰好能够回应信息技术时代对学 生提出的挑战,使得他们具有应对未来生活所要 求的核心能力素养。根据上述判断,我们通过中国知网数据库期 刊论文搜索,以“STEAM教育(课程)”“STEM教育 (课程)”为关键词,以20142019年为时长进行模 糊搜索,共有学术性论文420篇。我们以这420篇 论文中提到的STEAM课程主题为样本,与教育部 纲要附录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推荐主题汇总作对比,结果统计见表2。以最新版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义务教育课 程教材为例,也可以发现与STEAM教育内容重 合部分(统计方式与表2相同),如表3所示。表2 纲要推荐主题

22、与STEAM常用主题的重合比例考察探究活动 本顼占比社会服务活动本项占比设计制作活动 (信息技术) 本项占比设计制作活动(劳动技术 本顼占比职业体验 及其他活动 本项占比林占比12 年级神奇的影子寻找生活中的标志(.&: 450%2我有一双小巧手一 手工纸艺、啊艺 制作不倒as、 降落伞、陀i等(总,2)100% 450%36撇着节气去探究 我也施发明生活坟城的研究 生活中的小窍门 年食或饮料)与健康家乡特产的调与推介借着何赠去春游56%我是小小养 殖员我喜爱的植 物栽培技术(0 1217%41%表3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义务教育课程教材)与 STEAM常用主题重合比例年级教材内容占总比一年级(

23、上下册)神奇的影子探秘走进树叶的世界 神奇的七巧板有趣的纽扣 (总:16)25%二年级(上下册)学做小海报交通工具好带手我与蔬菜交朋友生活中的禁止性标志 舞个小昆虫家里的秘密垃圾房里的宝物 (总:16)44%三年级(上下册)粮食大搜索神奇的黏土神奇的节气 放大镜下的春天电子贺卡传真情 (总:16)31%四年级(上下册)垃圾去哪里了荷易家庭防盗报警器 我在“云端”有个家 网结信息辨真伪(总:16)25%五年级(上下册)校园农博会旧物大改造 茶道探秘小小桌游设计师(总:20)20%六年级(上下册)我的程序我做主我的航天梦餐具设计 自来水从哪里来我是建筑设计师(总:20)25%教师团队的保障性师资缺

24、乏也是目前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开 设中的瓶颈问题。纲要提到“学校要成立综合 实践活动课程领导小组,结合实际情况设置专门 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心或教研组,或由教科室、 教务处、学生处等职能部门,承担起学校课程实施 规划、组织、协调与管理等方面的责任,负责制定 并落实学校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方案”“要建立 专兼职相结合、相对稳定的指导教师队伍。原则上 每所学校至少配备-名专任教师,主要负责指导学 生开展综合实践活动,组织其他学科教师开展校 本教研活动。”与融入STEAM教育理念后的综合 实践活动课程,可以由学科教师组合成课程团队, 共同开发研讨教材和课程的实施,同时在专门的 校内机构一课程中心、教

25、研组、教科室、教务处、 学生处等的设置实施、组织协调、管理监督下,使 得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质量有了必要的保障。三、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融入STEAM理念的 改造案例(一)常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案例-垃圾) 哪里了垃圾分类作为一个现实且真实存在的生活问 题,它本身就与学生息息相关,能唤起学生的学习 兴趣。纲要附录中36年级推荐主题中也有 生活垃圾的研究,我们就以此为案例,选择了 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义务教育课程教材)四年 级上册垃圾去哪里了6$作为常规的综合实践活 动课程教材内容。课程实施对象:杭州师范大学附属嘉兴经济 技术开发区实验小学四年级(-)班的学生。我们 将学生分成7个5人小组,活动以小组为

26、单位。教材设计理念:学生通过课堂讨论、实地探 访、采访调查等方式了解不同种类的垃圾最终会 被怎样处理。通过这样的教学活动进一步加强学 生的环保意识。教学主要过程:-.回顾垃圾分类设计的问题:你能给垃圾分类吗(厨余垃圾、 可回收物、其他垃圾、有害垃圾)?垃圾后来去了哪里??请学生根据经验进行 猜想并相互交流(甲同学:我看到我们吃剩的饭菜 收集起来了,听说是拿去喂猪了。乙同学:我爸爸 告诉我,报纸这样的废纸会回收在一起,化成纸 浆,最后做成了新的纸)。进行实地考察以小组为单位,挑选一类或一种最想知道去向的垃圾作为考察对象,并在此基础上制定一份 考察计划。计划包括:考察对象、考察目标、小组 成员、任

27、务分工、想要问的问题等内容。学生可以采访环卫工人,也可以由教师或家 长帮助安排,去垃圾分拣中心或垃圾处理厂实地 探访。采访或探访之前需要:制定相应的提纲计 划;准备好记录工具;要有明确的参访问题或 参观目的;做好行动(参观)记录单,要求根据 需要完成的任务设计记录单,如信息记录单、参观 记录单、采访记录单等,采用多种方式记录,文 字、绘画、拍照、录音、视频等;在行动中遇到的 难题,采用的解决方法也可以记录下来。成果及其展示小组成员将各自任务归总在一起,删去重复 的发现,合并类似的发现,最后形成清晰的结论。展示形式:制作环保主题海报。(二)融入STEAM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案例 2生活垃圾的研究作

28、为对比,我们将STEAM教育理念下的课程 教学内容融入相同的关于垃圾分类的研究主题 中,设计成研究主题为生活垃圾的研究的综合 实践活动课程内容。课程实施对象、分组与上述常 )课程相同。课程实施过程:设计的研究问题上海、北京或你所知道的其他城市的生活 垃圾是怎样分类的?嘉兴的生活垃圾是怎样分类的?为什么要这样进行分类?垃圾分类的标准 是什么?分类后的垃圾又要怎样处理?这样的不同处理对环境有什么影响?怎样才能使对环境的负面影响减少到最小?还有更好的办法来使垃圾对环境的负面影 响减少到最小程度吗?你从世界其他国家,如日本、瑞典、德国的 垃圾分类案例中获得了什么启示?你认为最理想的垃圾分类是怎样的?问

29、题的研究过程围绕上述问题,要求以小组为单位:合作设 计出“我们认为最理想的垃圾分类方案”,并简单 阐明理由;制作一份对于垃圾分类方案的图解 式说明海报。教师在活动开始时,简单介绍希望学生采取 的研究方法:利用信息搜集法去查阅资料,学生可 以上网查阅收集相关信息;案例分析讨论法、模拟 试验法、观察法与数据比较法,并进行相应的观察 记录等(见表4)。问题的总结反思各小组在完成上述研究活动后,小组成员上 台阐述小组方案和配套的流程图解海报,也可以 制作成PPT或小视频配合讲解。总结与反思阶段在指导教师参与下进行小组讨论,小组共同 完成一份图解式的反思报告:各小组在教师指 导下对各自的研究报告和图解海报进行相互评价 与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