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主体(zht)心理治疗“别人只关心你飞得高不高(把你当客体),只有我关心你飞得累不累(把你当主体)。”希腊古城特尔斐的阿波罗神殿上刻着一句历史名言(mngyn):“人啊,认识你自己”;著名哲学家苏格拉底把“认识你自己”作为他哲学研究的核心命题;文艺复兴时代法国思想家蒙田说:“世界上最重要的事情就是认识自我”;现代德国哲学家卡西尔认为:“认识自我乃是哲学探索的最高目标”。心理学,在研究感知、记忆、思维等取得丰厚科学成果的同时,也越来越强烈关注 “人是什么”、“人,如何认识自己”。从弗洛伊德的经典精神分析理论到克莱因的客体关系学说,都在向我们昭示:“认识自我乃是心理学探索的最高目标”。一、“主体”
2、的概念在日常生活中,人们经常会想:“是什么力量在推动我去做这么多事情?”、“我这样受苦受累地活着,到底是为了什么?为了谁?我又是谁?”笛卡儿也曾经提出“我思故我在”,试图采用逻辑推理的方式来确定自我的存在。对这些问题的探索与思考,人们试图感受到自己是这个世界的主人,可以主动调整自己的行为,去适应环境的变化,同时内心会产生一种“一切尽在把握之中”的主体感受,以对抗自我内心的幻灭感、恐惧感、非自主感。“主体(subject)”与“客体(object)”,是一对儿概念。“主体”是行为活动的拥有者、发出者。 “客体”是行为活动的对象。主体与客体就是表示活动者和活动对象之间特定关系的哲学范畴。两者相对比
3、而存在,并通过人的社会实践活动将二者统一起来。比如:“我吃饭”。“我”是主体,“饭”是客体,两者通过“吃”这样一个行为而联系起来。在整个物质世界里,本没有什么“主体”与“客体”,只有物质,一切都是物质。人,作为一种生物,新陈代谢、生老病死,属于物质的存在和运动。但是在人的心理内部,则有了“主体”与“客体”之分:每个人都把自己当作是坐标系的原点,自我中心地去看待周围的人和事物时,放眼望去,我和你,我与环境,两者相对比而存在(对外部世界的视觉感知体验),我感到“以我为主”,我能感受到我自己的愿望、心情和想法,我能支配和控制自己的行为,所以,我是“主体”,他人及环境就成了“客体”。主体与客体,可以随
4、时间和具体的场景的不同而相互转换。比如,为了让自己(主体)过上好日子,就要委屈自己(作为客体)去努力工作,去挣钱,挣钱的过程中,就会动用自己(主体)的脑力和体力;而挣了钱之后,再去给自己(主体)买好吃的,或者去旅游,享受生活。其实,个体,同时具有主体自我与客体自我这两种成份,只是在某个场景中,其中的一个方面表现得比较突出而已。从心理内部来说, 个体自身存在着主体自我与客体自我之间的相互作用,即“主-客体关系”。在某种特殊心理状态下,人会忘乎所以,忘记了自己的存在,让主体自我与客体在心理上瞬间融合。比如,“庄周梦蝶,蝶梦庄周”、“相看两不厌,唯有静亭山”。每个人都把自己当“主体”,把别人或其它事
5、物当作“客体”。当说自己是“主体”的时候,一定同时伴随着一个他人“客体”的对比存在;当我说“我是主体”的时候,你心里也会想着你是“主体”,你也可以说“我是主体!”在人际关系中,两个主体之间的人际互动,叫做“主体间性”。二、个体(self)概念的历史变迁:以个体为“主体”/“客体”?在哲学中,主体就是社会实践活动的主导者,整个人类(rnli)可以是主体,每一个从事社会实践活动的个人,无论是“我”、“你”、“他”,也可以被看作“主体”。在法学中,主体是法律权利及法律义务的拥有者。在 HYPERLINK / t _blank 心理学中,不同的学派,其主体的概念与含义也有所不同。(一)精神分析学的理论
6、1、弗洛伊德的经典精神分析理论认为:人是有欲望的主体、潜意识的主体。潜意识是人心理活动的最根本、最内在的主导者,是一切意识活动的内在动因和依据。潜意识中的各种本能和欲望,即“力比多”,作为心理的能量,源于肉体,出现在潜意识中,它像是一部发动机,推动着整个人像汽车一样在人际环境中行驶。人的意识或者理智,只是在为潜意识服务,帮助实现潜意识的欲望、释放潜意识的心理能量。应该说,弗洛伊德是非常重视个体的内在主体性的。2、客体关系理论:强调“客体表象”,把个体当作是“客体”来进行临床观察与研究。该理论认为,在每个人的心中,保存着对他人的记忆表象,这些记忆表象在内心经常被唤醒或激活,影响一个人的外部行为,
7、这些存在于个体内心的、对他人的记忆表象就叫做“客体表象(object representation)”,而人对自身(self),也会形成表象,叫做“自体表象(self representation)”,把自己与他人的外在关系内化于心中所形成的关系表象,叫做“客体关系(object relation)”。客体关系理论,不强调生物本能的心理动力作用,而是强调了外部环境、特别是幼年的母婴关系对个体心理发展的重要作用,强调客体表象对个体现在和未来行为的影响。该理论的长处是,研究者以客观、科学的眼光来观察个体,强调心理功能的可观察性、可研究性,或者说叫做“客观存在性”,其不足却是,当把一个人当作客体或客
8、体对象来研究的时候,忽视了人的主体性。不过,现在的客体关系理论正在重新重视对“主体”的研究,试图把“客体”与“主体”在理论上及心理治疗实践方面统一起来。3、雅克拉康的精神分析理论:他继承了弗洛伊德的“潜意识”欲望主体的含义,但是,他认为,主体本质上并不存在,潜意识是内化了的“他者(Others)”,甚至欲望也都是来自他人(“欲望着他者的欲望”)。婴儿通过语言学习,内化了妈妈或爸爸的话语,“妈妈”或“爸爸”作为客体表象也借此进驻到婴儿心中了,成为了他的潜意识,成为了他的主体;离开妈妈爸爸的话语,婴儿的主体就无法形成和存在,即使存在,也无法形成理性概念,更无法用语言来表达,无法社会化地与他人建立人
9、际关系。拉康的理论,重视他人对个体的影响,重视潜意识的功能特征,弱化了个体作为主体的本能欲望及心理动力特征。如果说弗洛伊德认为意识被潜意识决定着,潜意识主体来自个体内部的生物本能的话,而拉康则把人的潜意识归于外部他者,甚至归于外部的人际关系和环境,这实质上是在最大程度上剥夺了个体的主体性。(二)人本主义心理学:强调人的内在潜能,相信每个人都具有自我完善、自我实现的内在潜力。在这一点上,与弗洛伊德的本能学说有些相似。同时,人本主义心理学还强调了环境对人的成长的积极/消极影响,这又与客体关系理论取向有些雷同。所以,人本主义心理学,是比较尊重和承认个体的主体性的,特别是个体内心的、本能的主体性,但是
10、,人本主义心理学并没有对“主体”与“客体”做细致的区分。(三)认知-行为心理学:倾向于把人当成客体,倾向于把个体的认知和行为当作是外在对象来认知和控制,尽管在心理治疗实践中,也会重视来访者的主体性。以上的心理学理论,无论是把人当作是主体还是客体,都是把 “个体(self)”作为一个单元来对待的,而没有对心理内部的“主体”进行更为细致的区分。三、“主体”的心理特征1、整体性。主体,首先必须是人,一个整体的人。只有在人的精神世界里,只有人的活动,才构成了“主体”与“客体”的划分。人是有肉体的社会人。所以,人的血肉之躯是心理主体性的物质载体。身体需要成为心理动力的重要来源之一。人的身体与心理必须取得
11、整体统一,才能体现出人的主体性。2、感性特征。主体的自我存在,是一种感性存在,它源于感觉而不是理性的思维判断。身体的疼痛感、饥饿感、生活的辛苦,特别是幸福感、无所不能感,成为主体存在的感性基础和依据。快乐与痛苦,是一种体验,是无法用思维判断来获得的。比如某抑郁症病人服药抗抑郁药两个星期之后,病人声称自己已经死了,尽管他摸一下脉搏知道自己的心脏仍然在跳动,理性上也能够判断自己还活着,可是,他在药物镇静作用的影响下,没有了抑郁,也没有了快乐,失去了所有的情绪体验和感受,所以,他会感到自己已经死了。主体感的连续性(continuity) 、一贯性(consistency) 和一致性(sameness
12、)是整个主体心理得以建立和维持的最根本的因素。离开感性主体,整个主体将不复存在。所以,笛卡儿的那句名言应该改为“我在故我思”才对。3、目的性。人的行为是有目的的。人的行为目的是为了满足其心理需要。心理需要包括生物需要和社会需要。人,趋利避害,为了快乐而生活。吃饭是为了解除饥饿感的痛苦;抑郁症病人想要自杀,是为了尽快结束生活的痛苦;要想让抑郁症病人减轻自杀的企图,最重要的是让他能够体会到生活的快乐;每个人努力工作,得到他人的喜欢与尊重,更是为了让自己去享受生活。当运动员看到自己(作为客体自我)取得第一名的成绩时,立刻会高兴起来(主体感受),因为他实现了主体“无所不能感”的愿望和目的(客体与主体的
13、统一,手段与目的的统一)。4、能动性。心理活动,是个体对客体事物能动的反映与适应。客体关系理论强调妈妈对待孩子的方式,却轻视了孩子自身内在的心理能动性。心理活动的能动性主要表现为主体的灵活性、自主感、意志的自由和创造性。人的行为是最难以预测的。与物理世界中的事物相比,心灵的一种最大特点就是其灵活性,甚至我们几乎难以预料一个人早晨起来后会想吃什么样的早餐。自由意志地去选择自身需要的对象物,控制自己的行为与环境条件,可以让人们体会到对自体的掌控感、自主感和个人意志的自由。人们在内心需要和愿望的推动下,会创造性地想象出各种美好的事物,然后据此推动自己的行为,从事创造性的工作,去达成自己的愿望,满足自
14、己的需要。四、与“主体”有关的病理 HYPERLINK / t _blank 心理学婴儿从出生至24个月,他的主体存在感基于各种感受,如饥饿感、冷热、疼痛、躯体运动等各种身体感受,这是个体最早的存在感,构成了个体心理内部最早的主体感,成为其后的客体自我心理发展的基础。两岁之内,由于这时婴儿还不完全具备清晰地区分自体与他人的能力,所以,婴儿无法把自己当作客体来认识。当婴儿发育到24个月的时候,通过照镜子,他认识了自己的颜面及表情,他突然明白了:“啊,这就那个每天哭着喊着要吃奶的人(我)啊!”这是婴儿心理发展的“镜像阶段”。通过照镜子,婴儿开始能够把自己当作是一个客观对象(客体)来认识,自我的视觉
15、表象存入内心,成为心中的自我(客体)表象。这时,一方面,两岁以内所形成的主体感仍然存在着,同时,自体的客体表象也进驻内心,主体对客体自我进行着认知、监督和管理。这在心理内部既形成了主体与客体自我的划分,也同时达成了主体与客体的整合与统一。从社会文明进化的角度看,两千多年的人类文明史,充分发扬了人的理性主体,在智慧之光的照耀下,人们越来越知道如何去适应环境,包括采用科学的手段去改变环境;人在认识和改造环境的同时,也在认识和改造着自己,这时,个体则越来越成为了被改造的对象(客体),甚至失去了其主体地位。但是,这些作为主体的感性成份并没有消失,而是被掩埋在了内心深处。人,在接受现代文明、适应社会的过
16、程中,受到各种信息的冲击,不得不接受各种社会价值观念,变得越来越像“他人”,越来越不像原本的自己,越来越无法直率地展现出自己的原本人性,迷失了主体性。比如,在心理咨询工作中,高三学生前来咨询,他说自己如何地难以入眠,是因为他担心无法在考试中得到好的成绩,内心是特别希望自己的成绩能够超过其他同学。为了能够考出好的成绩,就要求自己每天必须有好的睡眠,就要坚决同失眠做斗争,结果导致了失眠的长期存在。在心理咨询中,来访者总是抱怨他的失眠等症状,却不知道自己真正想要的是什么。如果问他:你为什么要考一个好的成绩、进入名牌大学?他的回答却是:这样才能对得起家长、老师、同学对我的期望,才能证明自己的能力,让自
17、己有脸见人。实际上,他只对考试分数感兴趣,而对书本上的科学知识却没有多少兴趣和热情,这表现为一拿起书来就头疼,根本无法读进去。当他把自己变成工具去满足别人的期待和心理需要时,结果该学生丧失了他的主体地位,失去了学习的兴趣、热情与快乐,陷入疾病状态之中。主体性的丧失成为很多精神障碍的重要原因之一。主体与客体的平衡、整合与统一,是心理健康的重要条件。主体与客体的对立与割裂,是很多精神障碍的形成原因。比如,反社会型人格障碍、边缘型人格障碍、癔症的情感暴发、精神分裂症的幻觉妄想、冲动行为等,往往是客体自我的心理功能减弱的表现;而自恋型人格障碍、抑郁症、厌食症、神经症等,往往是个体丢失了其主体时的临床表
18、现。当心理学成为科学的时候,就是要把人当作是一个客体来研究,这是对人类主体的极大的不尊敬,甚至失去了人性。而人本主义心理学则强调指出,当婴儿得到无条件地积极关注和接纳的时候,其主体性得到社会他人充分尊重和肯定的时候,其心理就会发育得比较健康。反之,就会让人格变得扭曲,形成“假性自我”,甚至出现精神障碍。五、主体心理治疗:以来访者为主体!科学是手段,人是目的。科学,服务于人,造福于人。借助科学手段,人们可以实现飞天的梦想。心理学作为科学,也应该能够最大程度地帮助人们去实现那些“心想事成”、“梦想成真”的主体内在愿望。主体心理治疗就是运用主体心理学理论与方法,以来访者为主体,在心理治疗中充分体现和
19、发挥来访者的主体作用,尊重来访者的心理需要,帮助来访者以现实有效的手段达成愿望、满足心理需求,解除心理困扰,促进人格的健康发展,提高来访者的幸福感和生活质量。以来访者为主体的心理治疗,在会谈操作中,主要有如下体现。1、尊重和接纳来访者的各种体验、感受和心理需要,注重治疗关系中治疗师与来访者的主体间性。治疗师可以创造轻松自由的氛围,让来访者自由表达他的想法和感受。治疗师尊重来访者的各种幻想、欲望及心理需要,对来访者无条件地接纳、理解和积极关注。这样的一种治疗态度,能够促进来访者展现其主体性。当我们强调以来访者为主体时,并不意味着治疗师就在治疗会谈中会丧失自己的主体性。以来访者为主体,治疗师则同时
20、发挥着主体和“主导”的作用。如果把来访者比作是在水面上航行的船,那么治疗师就是隐蔽在水下面、小心托着这条船,悄悄引导这条船前进的“舵手”。所以,治疗师在会谈中并没有丧失其主体性,只是这种主导作用比较隐蔽罢了。在心理治疗会谈中,治疗师与来访者,会经常地交换主体与客体的位置,比如治疗师的共情,主要是体会来访者作为主体的感受,其实这时治疗师本人首先站在了主体的位置上。只有这样,治疗师才能拥有自己的感受,才能去体会来访者的各种感受,与来访者共情。治疗师运用共情、情感反映技术及适当的自我暴露技术的同时,要注意对来访者的讲述进行积极回馈,以激发来访者的谈话兴趣与热情;当治疗师要对来访者进行反馈的时候,治疗
21、师可以谈自己作为主体的感受,让来访者理解和信任治疗师,向治疗师认同,从以治疗师为主体的角度,客观地看待来访者自己,让来访者把自己当客体来看待,检查自己存在的认知和行为方面存在的问题,然后再回到主体位置上,去调控他自己的认知和行为。治疗师还可以利用沉默、自由联想以及梦的分析、催眠等技术,让来访者逐渐能够谈出他的个人欲望、幻想和感受,以减少其心理防御及阻抗,帮助来访者恢复其主体地位。2、对于心理创伤的处理,要注重发掘被压抑的、未达成的愿望,促进其主体心理功能的发展。在心理创伤的治疗中,治疗师不仅要尊重来访者的各种痛苦体验,更要帮助来访者去寻找创伤的内心根源。比如,当来访者失恋时,治疗师要帮助来访者
22、去发现内心那个被压抑的“永不分离”的愿望,这个愿望可能是来访者幼年经历的分离事件所遗留的痕迹,来访者压抑了他与妈妈依恋的愿望。在创伤处理的后期阶段,治疗师要与来访者更多地讨论如何在人际关系中得到“母亲般的温暖”,这样才能促进其心理功能的健康发展,而不是与来访者一起生活在创伤的痛苦中,紧紧抓住恋人不放手。3、对于心理冲突,治疗师更注重来访者的心理需要和内驱力。心理冲突的两个方面,其中一方面往往是代表着理性和社会他人对客体自我的要求,另一方面代表着来访者的个人内心需要和愿望,属于主体自我的内容。来访者经常会站在社会他人的立场上,克制自己的内心需要、压抑自己的愿望,结果导致心理冲突更加剧烈而长期存在
23、,让来访者饱受其苦。在 HYPERLINK / t _blank 心理治疗过程中,治疗师首先要站在来访者主体自我的一边,使用对质和澄清等技术,帮助来访者认识和接纳自己的心理需要和愿望,然后再鼓励来访者以现实有效的手段来达成他的愿望。例如,当高中生一方面说“我想要好好学习”,同时又说“拿起书就感到头痛”时,治疗师要采用对质和澄清的技术,帮助来访者觉察其内心的真实愿望和需要。治疗师可以问来访者:“如果你的愿望实现了,学习成绩提高了,你能得到哪些好处?”、“这样的生活,你感到快乐吗?”、“你最想要什么呢?”、“你的最终目的是提高成绩,还是要得到别人喜欢呢?”、“假如有一双鞋,穿上可以比任何人跑得快,
24、但就是你的脚会疼得厉害,你穿不穿呢?”、“如果你的愿望是想得到同学的关注和喜欢,除了提高学习成绩,你还有什么别的办法来实现这个愿望吗?”4、尊重来访者的个人意志自由,鼓励启发来访者积极行动。当来访者明确了自己真正的目的和愿望之后,治疗师要尊重来访者的个人意志自由,鼓励来访者积极行动,去努力实现他的愿望。如果治疗师要提出一些建议,必须首先相信来访者是主体,相信来访者拥有自我完善的内在潜力。在这样的工作信念支持下,治疗师不要着急出去说出自己的意见和建议,而应该首先去启发来访者,让来访者自己去动脑筋、寻求解决问题的办法和措施。这样能比较有利于来访者发挥主动性。比如,当妻子发现丈夫有婚外恋后,治疗师就可以与太太讨论,问太太的愿望是想和丈夫分手呢,还是想努力重归于好。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4版房屋修建承包合同范本
- 专用机械设备运输协议2024版版A版
- 二零二五年度智能化建筑系统集成与勘测合同范本3篇
- 2025年打印机网络安全协议3篇
- 2024版美容院员工劳动协议范本版B版
- 2024年高效食堂管理及餐饮服务承包合同书一
- 2024高端牙科美容服务定制合同
- 2024版铸铁部件供应协议样本版B版
- 武汉体育学院《中学化学教材分析》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二零二五年度绿色节能型家装水电施工总承包合同范本3篇
- 2023-2024学年深圳市高一年级下册英语期末考试题(含答案)
- 肾小球滤过屏障的分子机制
- 2023-2024学年浙江省杭州市高二上学期1月期末地理试题(解析版)
- 2024年湖北三江航天江河化工科技限公司招聘(高频重点提升专题训练)共500题附带答案详解
- 10日益重要的国际组织第三课时中国与国际组织(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统编版道德与法治六年级下册
- Unit 1 同步练习人教版2024七年级英语上册
- 工程管理重大风险应对方案
- 直播带货助农现状及发展对策研究-以抖音直播为例(开题)
- 腰椎间盘突出疑难病例讨论
- 《光伏发电工程工程量清单计价规范》
- 2023-2024学年度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寒假作业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