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故都的秋21_第1页
2 故都的秋21_第2页
2 故都的秋21_第3页
2 故都的秋21_第4页
2 故都的秋21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故都的秋教学设计宁天莉教学目标: 1.学习理解文章中的“以情驭境,以境显情,情景交融,浑然一体”的写作特色。 2.通过对文章中作者描绘的五幅秋景图来理解作者所说的北国之秋:清、静、悲凉 。 教学重点:欣赏秋景,品味语言,体会作者的感情。教学难点:学习理解文章中的“以情驭境,以境显情,情景交融,浑然一体”的写作特色。教学方法:点拨法和朗读法。教学用具:多媒体课时安排:一课时一:课前导入 一年四季春夏秋冬。每个季节都给我们以不同的感受。春天是明媚的,夏天是妖娆的,冬天是庄严的,而秋呢?(问学生)通常人们对秋天感受却是各不相同。有人说这是一个收获的季节,硕果累累大丰收啊!相反有些人说:秋风秋雨真是愁

2、杀人呐!我们都知道自古以来的文人墨客,都有一种“悲秋”情节。咱们著名的作家郁达夫先生也不例外,而且他还是偏爱这萧瑟的秋景。今天我们接着一起来继续来品味郁达夫先生笔下特有的秋色。二、作者简介及背景介绍: 郁达夫(1896-1945),现代著名小说家、散文家。原名郁文,幼名荫生,浙江富阳人,出生于知识分子家庭。第一部小说集沉沦问世,当时文坛产生巨大影响。代表作有小说沉沦、春风沉醉的晚上、出奔等,散文达夫散文集、达夫游记等。 郁达夫三岁丧父,在日本十年的异国生活使他饱受屈辱和岐视;在个人的性格方面,他抑郁善感;在文艺观和审美追求上,提倡静的文学,写的也多是“静如止水似的文学” 。30年代,连年战乱,

3、民生凋敝,读书人也居无定所,衣食无安。为了谋生,郁达夫辗转千里,颠沛流离,饱受人生愁苦与哀痛,这种“悲凉”是他整个人生的感受。三、文本解读(合作探究)(一)学习第一部分1.学生诵读课文,思考:从哪些行为可以看出郁达夫对北平的秋天的情感?明确:不远千里希望“饱尝一尝”“我愿意把寿命的三分之二折去,换得一个三分之一的零头。”2.读第1、2自然段,作者运用什么手法来来分别写北国之秋和南国之秋的特征?请具体分析?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明确:北国之秋:清、静、悲凉 南国之秋:慢、润、淡。这两段运用对比的手法,写作者对北国之秋和江南之秋的不同感受,写出了北国之秋的“清”“静”“悲凉”的特点,表达了作者对北

4、国之秋的向往之情。(二)学习第二部分(合作探究)1、作者是通过哪些景象来表现“故都的秋” “清、静、悲凉”的特点的? (找出文中所描绘的五幅画,用四个字来概括每一幅画的内容)明确:具体写了“小院秋晨”、“秋槐落蕊”、“秋蝉嘶鸣”、“闲话秋凉”“秋果胜景”等五幅画面。2、重点研读:学生有感情地朗读第三段,思考:这幅画面的景物怎样体现出故都秋的“清”“静”“悲凉”的特点呢?明确:“很高很高的碧绿的天色”给人一种明净高爽、了无点尘之感,写出了“清”;“静对着像喇叭似的(朝荣)的花朵”以及“听得到青天下驯鸽的飞声”是在写“静”;有着几分冷落和萧条的“破壁”,蓝、白等冷色调的“牵牛花”以及象征生命衰竭和

5、凄凉的“秋草”体现了“悲凉”。3、学生讨论其余四幅图面的景物如何体现故都秋的“清”“静”“悲凉”的特点的。学生讨论后回答,教师总结:(1)“秋槐落蕊”图:“静”“铺得满地的落蕊”,“脚踏上去,声音也没有,气味也没有,只能感觉出一点点极细微极柔软的感觉”;“清”“一条条扫帚的丝纹,看起来既觉得细腻,又觉得清闲”;“悲凉”“潜意识下并且还觉得有点落寞”。(2)“秋蝉嘶鸣”图:静处处蝉鸣声;悲凉秋蝉衰弱的蝉声(3)“闲话秋凉”图:清放晴的天空、雨后的斜桥影;静息列索落的雨声;悲凉凉风、雨后话秋凉的“都市闲人”(4)“秋果胜景”图:清果实成熟的八九月;悲凉西北风、尘沙灰土的世界4、为了突出故都秋的“清

6、”“静”“悲凉”的特点,作者主要从哪些角度展开对景物的描写?这些景物有什么特点?明确:作者主要从秋声、秋色和秋味三方面(角度)来细致入微地展开描写。秋色:碧空 蓝朵 黄中带白 青布 淡绿微黄(清)冷色调。用青蓝色,暗灰色,灰白色调绘出一幅冷色的画面。秋声:高天的驯鸽声、扫帚声 衰弱的蝉声 风雨声 人声(静)处处透着寂静与落寞。秋味:破墙 疏疏落落 落寞 衰弱 凉风 微叹 清秋(悲凉)处处流露出悲凉、忧伤小结:声色味的角度能很好地表现出故都的秋的特色,使读者如闻其声,如见其景,如品其韵,如入其境。能力提升:一、散文讲究“形散而神不散,”本文的“形” “神”是什么? 明确:文章的“形”是故都的自然

7、风物,具体说是五幅秋色图。文章的“神”是赞美故都的自然风物,抒发向往眷念故都之秋的真情,流露出深远的忧思和孤独感。 从记叙到议论,在前面记叙的基础上,再从理喻的角度进一步颂秋,赞颂北国之秋。这是从“形”到“神”的深化过程,开拓了意境,增强了文章的厚重感。二 在故都,秋天,可选取的景物非常多,火一样的香山红叶,秀丽的北海公园等,这些何尝不能映出“秋”的倩影,可是,作者很少提及,偏偏选取那些灰暗的景物,这是为什么?从客观方面来讲,这是景物本身固有的特征,是北京秋天的自然色彩。 从主观方面来讲,也有两个因素:第一,跟旧中国时代环境的黑暗有关,这导致他思想苦闷,逃避现实。此文写于1934年,此时的中国

8、,连年战乱,民不聊生,郁达夫也是居无定所,颠沛流离,饱受生活的愁苦和哀痛。因此作者描写心中的“悲凉”已不只是故都赏景时的心态,而是对整个人生的感悟。第二,也跟作家个人气质的抑郁善感有关。郁达夫三岁丧父,在日本十年的异地生活使他饱受屈辱和歧视,这也影响了他的个性。上述主客观两方面的因素,就决定了作家会选什么样的景来抒什么样的情。“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郁达夫也是如此,这清、静、悲凉的故都之秋表现的是深沉、真挚的心上之秋、家国之思、故都情结。3请同学展示写的有关秋景的语段(100字左右)。布置作业:美学家说:“一片自然风景就是一个人的内心世界。”那么我们就从故都的秋景走入郁达夫的心灵世界看看。1(仿句练习)郁达夫笔下的秋在哪里? 秋,在小院中低矮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