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4两极格局的结束 (2)_第1页
4-4两极格局的结束 (2)_第2页
4-4两极格局的结束 (2)_第3页
4-4两极格局的结束 (2)_第4页
4-4两极格局的结束 (2)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第4课两极格局的结束探究的主要问题1.20世纪80年代美苏关系的变化和 特点是什么?2. 如何认识导致东西方冷战结束的原因?3.美苏关系发展变化提供了什么启示?一、“以实力求和平”与“新思维”1、美国的“以实力求和平”背景:里根担任总统 美苏关系的变化政策:提出所谓新“遏制”政策军事措施:“灵活反应战略”“星球大战计划”意识形态:宣传大战“十字军讨伐”“美国之 音”“自由欧洲电台”2、苏联的“新思维”背景:苏联沉重的经济负担 戈尔巴乔夫改革强调“人类生存高于一切”内容:核战争“不会有胜利者”3、美苏缓和:“中导条约”美苏双边协议二、冷战的结束1、背景:美国布什政府对苏政策:强调“谨慎、考验、渐

2、变”支持苏联的国内改革提供经济援助左右苏联改革苏联:经济政治改革经济下滑 社会动荡经济改革:首先进行经济体制的改革,重点是用经济管理方法代替原来的行政命令,这实际上是承认市场对经济的调节作用。戈尔巴乔夫的改革及其影响经济改革为何不成功?1985年,戈尔巴乔夫上台执政,开始改革。由于“加速战略”仓促上马,阻力较大,对长期形成的畸形经济结构的调整和对农业体制的深入改革未予重视,对企业改革的宏观决策缺乏具体可行的配套措施,致使改革未达到预期的效果。戈尔巴乔夫认为主要是政治阻力太大,于是把重点转向政治改革,以求扫除障碍。苏共内部产生严重分歧,各派之间的斗争日趋激烈和公开化,苏联的政治经济形势迅速恶化。

3、政治改革及其影响:戈尔巴乔夫在1988年首先提出“人道的、民主的社会主义”以取代科学社会主义作为指导思想。在实践中主张“公开性,民主化和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多元化”,这些造成了人们思想的混乱。民族主义势力泛滥,民族矛盾激化。2、过程东欧剧变原因:苏联放松控制 西方国家的“和平演变”结果:东欧各国共产党丧失政权德国统一苏联解体:阿拉木图宣言各加盟共和国宣布独立戈尔巴乔夫辞职12月21日苏联的11个加盟共和国共同签署了建立“独联体”的阿拉木图协议,苏联实际上解体。12月25日,戈尔巴乔夫发表电视讲话,宣布辞去苏联总统的职务,将核武器的控制权交给叶利钦。苏联历史结束。苏联解体有两层含义:一是苏联分裂成多个国家,二是社会主义制度被资本主义制度所取代东欧剧变、苏联解体标志两极对峙格局的结束拆除柏林墙三、美苏关系发展变化带来的启示1、争霸曾严重威胁世界和平2、争霸加剧了地区的动荡紧张和局势的复杂3、军备竞赛导致资源、环境的破坏4、影响国民经济正常发展和国家政权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