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 孔雀东南飞 并序15 (2)_第1页
6 孔雀东南飞 并序15 (2)_第2页
6 孔雀东南飞 并序15 (2)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3/3孔雀东南飞(并序)【学习目标】1学习叙事诗通过塑造人物形象来表现主题思想。 2了解封建家长制度和封建礼教摧残青年男女幸福生活的罪恶及现实意义。3了解偏义复词、古今异义字的特点,掌握“谢”、“相”、“见”、“迎”的一词多义。4熟悉汉乐府的文学常识与孔雀东南飞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 5注意把握本诗人物语言个性化这一突出的艺术成就。 【教学课时】 三课时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 自诗经、楚辞文学之后,继之而起的是两汉乐府诗歌,孔雀东南飞就是其中杰出的代表。“孔雀东南飞,飞到天涯去不回,千般怜爱万种柔情相思成灰。心碎的时候秋声格外让人悲,天若不尽人意,我愿生死相随。”屠洪刚的一曲孔雀东南飞唱得荡气

2、回肠,唱得催人泪下,而孔雀东南飞的故事更是家喻户晓,老少皆知。 二、关于诗题及“乐府”孔雀东南飞是保存下来的我国古代最早的也是最长的一首叙事诗,是古乐府民歌的代表作之一,与稍后出现的北朝的木兰辞并称“乐府双璧”。它选自南朝陈代徐陵编的玉台新咏(是诗经、楚辞之后最早的一部古诗总集)卷一,原题为古诗为焦仲卿妻作。(标题为何不直言“古诗为刘兰芝作”呢?封建社会妇女地位低下。)“乐府”,本是汉武帝刘彻时设立的一个掌管音乐的机构(官署)。它的职责是采集民间歌谣或文人的诗来配乐,以备朝廷祭祀或宴会时演奏之用。后世把它所搜集整理的诗歌,称为“乐府诗”,或简称“乐府”。其中属于汉代的就叫“汉乐府”。 三、整体

3、感知快速默读全诗,扫除语言障碍,并归纳通假字、古今异义、偏义复词(两个意义相关或相反的词,连起来当作一个单词使用,实际上只取其中一个词的意义,另一个词只作陪衬)等现象。 (幻灯显示)看序言部分,它给我们交代了哪些内容?明确:交代了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起因、过程、结果以及为诗的缘起。故事发生在汉代末年的建安年间,是以真人真事为基础创作的。第二课时复述故事情节 故事梗概:东汉建安年间,才貌双全的刘兰芝和庐江小吏焦仲卿真诚相爱。可婆婆焦母因种种原因对兰芝百般刁难,兰芝毅然请归,仲卿向母求情无效,夫妻只得话别,双双“誓天不相负”。兰芝回到娘家,慕名求婚者接踵而来,先是县令替子求婚,后是太守谴丞

4、为媒。兰芝因与仲卿有约,断然拒绝。然而其兄恶言相向,兰芝不得已应允太守家婚事。仲卿闻变赶来,夫妻约定“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兰芝出嫁的喜庆之日,刘焦二人双双命赴黄泉,成千古绝唱。理清思路,将全诗32节分成部分,并给各部分拟一个小标题。 明确:(见板书)思考全诗是以什么为顺序、按怎样的线索叙述故事的? 明确:以时间为顺序,以刘兰芝、焦仲卿的爱情和封建家长制的迫害为矛盾冲突的线索,也可以说是按刘兰芝和焦仲卿的别离、抗婚、殉情的悲剧发展线索来叙述的。 第三课时四、探讨研究1. 被婆家遣回本是很没面子的事,为什么兰芝要精心打扮再走?(1)表示她不愿在焦家生活的决心。(2)临别时故意精心修饰

5、,既是对焦母无言的抗议与示威,也表现了她对焦仲卿,欲去又不忍遽去的微妙心理。(3)旨在描写她的美,更表现了她从容镇定,外柔内刚的性格,也为下文太守为儿子求婚作了有力的铺垫。2. 同是和婆家人辞别,为什么与婆婆辞别时兰芝没流泪,与小姑辞别却“泪落连珠子”?(1)姑嫂关系本不易相处,可是兰芝“却与小姑别”时却“泪落连珠子”,这说明兰芝与小姑关系融洽,正表现了她的懂礼仪、易相处。这也同焦母的不容形成对照。(2)辞小姑时落泪,辞焦母时不落泪,不卑不亢,足以见出兰芝倔强的性格。虽然作者极力写刘兰芝的善良和温顺,但善良和温顺之中别有一种掩盖不住的具有反抗意味的刚性,这种刚性广泛地散布在兰芝全部言行的细节里

6、,自请谴归是如此,严妆打扮、拜母别姑也是如此。 3. 同是和家人对话,为什么在母亲面前“含泪答”,在兄长面前是“仰头答”?(1)母亲理解兰芝,同情兰芝,在母亲面前是一个做女儿的真性情的表现。(2)哥哥逼婚时,刚性又立刻占据了兰芝的灵魂,处于弱者和被压迫者地位的那种凛然不可侵犯的尊严感在她心底升华,她决定以结束生命来表示最后的抗议,所以“仰头”回答,很快便应允了。“处分适兄意,那得任自专”外柔内刚,自有主意,忠于爱情。再嫁期作定时,裁衣做裳乃至“举身赴清池”,没有一点迟疑和犹豫。她从来没有向恶劣的环境低头。4.一个被遣之妇,太守家为什么还大肆铺张迎娶?这是表现人物形象的艺术需要。艺术是对现实生活

7、的审美关照,是源于生活而又高于生活的。课文中既有对刘兰芝善良美丽、贤惠能干的正面描写,又有县令太守为子求婚的情节,尤其是刘兰芝再嫁热闹隆重的场面描写。这个场面的设置,除了表现太守对此事的重视外,更是传唱者特意用这个“隆重”场面与刘兰芝被焦母驱逐回家的“冷落”形成鲜明的对比,突出刘兰芝是无辜被遣的,她的素养和品行是有口皆碑的,反衬出焦母的专断和无知,替刘兰芝鸣不平,使读者从心底长长地出口恶气,从侧面衬托刘兰芝的美丽外貌和美好心灵。5.这个悲剧产生的原因是什么?(1)焦母虽然对儿子有辱骂、威胁,但也许诺“东家有贤女,自名秦罗敷,可怜体无比,阿母为汝求。 ”“东家有贤女,窈窕艳城郭,阿母为汝求,便复

8、在旦夕。”她要给儿子找一个更好的。本意是爱儿子,不是害儿子,她错在哪了?(2)刘兄虽然对妹妹威逼利诱,但妹妹果真嫁给太守的儿子,便不会过“鸡鸣入机织,夜夜不得息。” 的生活了,便会有夫贵妻荣的荣耀了。当然,刘家也会跟着荣耀了。他的想法也是爱妹妹啊。刘兄到底错在哪了?焦母,刘兄的出发点都是对亲人的爱,但这种爱是自私的,都是从自己的角度考虑,不顾亲人的感受。他们最大的错便是把自己的意志“强加于亲人”。完全不考虑亲人的真正需要:“兰芝不需要荣华富贵,需要的是焦仲卿的爱情;仲卿不需要可怜体无比窈窕艳城郭的美女,需要的是与众不同的兰芝。”他们最可悲的是把“金钱”“地位”作为衡量幸福的标准,而这也是全社会

9、共同的认识。悲剧最根本的原因是社会思想观念赋予家长的专制权。(3)请阅读下面焦仲卿的话语,探讨这出悲剧焦仲卿应该负什么责任?“儿已薄禄相,幸复得此妇,结发同枕席,黄泉共为友。共事二三年,始尔未为久,女行无偏斜,何意致不厚?”“伏惟启阿母,今若遣此妇,终老不复取!”“我自不驱卿,逼迫有阿母。卿但暂还家,吾今且报府。不久当归还,还必相迎取。 “誓不相隔卿,且暂还家去;吾今且赴府,不久当还归。誓天不相负!”府吏谓新妇:“贺卿得高迁!磐石方且厚,可以卒千年;蒲苇一时纫,便作旦夕间。卿当日胜贵,吾独向黄泉!”焦仲卿的质问、威胁不仅无益于解决婆媳关系,反而是火上浇油,让焦母直接说出绝情的话,彻底激化矛盾。焦仲卿的懦弱、逃避,不仅没有化解家庭危机,反而使婚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