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 (3)_第1页
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 (3)_第2页
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 (3)_第3页
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 (3)_第4页
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 (3)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一单元第一课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 如果让时空倒流,把历史的镜头定格在解放战争中的渡江战役,浩浩长江的千里江面上,万船齐发,人民解放军的百万雄师在弹火纷飞中,奋勇挺进,冲破敌阵,横渡长江。那冲杀的场面,那搏击的气势,恢弘如诗,壮美若虹, 今天,就让我们学习当年渡江战役的最高统帅毛泽东主席亲笔撰写的一则新闻,一起重温那段令人难忘的历史。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 毛泽东叶邑镇一中 牛俊卿学习目标:1、了解新闻的基本知识.2、 理清文章层次,概括课文内容. 3、体会蕴含在字里行间的作者的感情.文体知识1、新闻:又称消息,是报纸最常用的文章样式。它用事实说话,及时报道最新

2、 发生的有社会价值的事实。从广义上讲,包括:消息、通讯、报告文 学;从狭义上讲,就是指消息。2、新闻六要素:人物、时间、地点、事件发生的原因、经过、结果。3、新闻结构五部分:标题、导语、主体、背景、结语。(1)标题:常利用多行形式。分为:主标、引标、副标三种。(2)导语:消息开头的第一段或头一、二句话,它扼要地揭示消息的核心内容。(3)主体:消息的躯干,它用充足的事实表现主题,是对导语内容的进一步 扩展和阐释。(4)背景和结语:背景指的是消息发生的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背景和结语 有时可以暗含在主体中,没有明显标志。4、新闻的特征:真实性、及时性、准确性。5、新闻在表达方式上的特点:以记叙为主,

3、可适当议论。必不可少“ 三特征、五结构、六要素 ”背景材料 一九四九年初,淮海、辽沈、平津三大战役结束, 我人民解放军在全国取得胜利已成定局。但国民党反动派依然负隅顽抗, 在对长江防线经过三个月的苦心经营后,于4月20日悍然拒绝签订国内和平协定。4月21日, 毛泽东和朱德立即发布了向全国进军的命令,于该日凌晨发起了渡江战役。22日2时, 新华社播发了毛泽东撰写的消息 我三十万大军胜利渡过长江,报道了中路军战况。22日夜,毛泽东又写了这则全面报道前线最新战况的新闻稿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要塞( ) 阻塞( ) 堵塞( ) 塞子 ( )荻港( ) 获得( ) 溃退( )歼灭( ) 阡陌( )

4、 纤维( )锐不可当( ):sisssidhukujinxinqindng不可抵挡。检查预习请给下面红色的字标上正确的读音 找出本文的标题、电头、导语、主体。课文分析 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 新华社长江前线22日22时电 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从1000余华里的战线上,冲破敌阵,横渡长江 。西起九江(不含),东至江阴,均是人民解放军的渡江区域。20日夜起,长江北岸人民解放军中路军首先突破安庆、芜湖线 , 渡至繁昌、铜陵、青阳、荻港、鲁港地区 ,24小时内即已渡过30万人。21日下午五时起,我西路军开始渡江,地点在九江、安庆段。至发电时止,该路35万人民解放军已渡过2/3,余部23日可渡完。这

5、一路现已占领贵池、殷家汇、东流、至德、彭泽之线的广大南岸阵地,正向南扩展中。 和中路军所遇敌情一样,我西路军当面之敌亦纷纷溃退,毫无斗志 ,我军所遇之抵抗,甚为微弱。此种情况,一方面由于人民解放军英勇善战 ,锐不可当 ;另一方面,这和国民党反动派拒绝签订和平协定,有很大关系。国民党的广大官兵一致希望和平,不想再打了,听见南京拒绝和平,都很泄气。战犯汤恩伯21日到芜湖督战,不起丝毫作用。汤恩伯认为南京江阴段防线是很巩固的,弱点只存在于南京九江一线。不料正是汤恩伯到芜湖的那一天,东面防线又被我军突破了。我东路35万大军与西路同日同时发起渡江作战。所有预定计划,都已实现。至发电时止,我东路各军已大部

6、渡过南岸,余部23日可以渡完。此处敌军抵抗较为顽强,然在21日下午至22日下午的整天激战中,我已歼灭及击溃一切抵抗之敌,占领扬中、镇江、江阴诸县的广大地区,并控制江阴要塞,封锁长江。我军前锋,业已切断镇江无锡段铁路线。导语主体电头标题课文分析1、标题:简洁、概括 。其中 “百万”、“横渡” 二词气势磅礴,胜利豪情跃然纸上。表现了人民解放军无坚不摧的力量和压倒一切敌人的气势。2、电头:“新华社长江前线22日22时电”交代了通讯社名称、发电地点和发电时间。电头的作用:表明材料真实,报道及时。课文分析3、导语: 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从1000余华里的战线上,冲破敌阵,横渡长江 。西起九江(不含),东

7、至江阴,均是人民解放军的渡江区域。简述渡江战役胜利成功。从渡江人数、战线及渡江区域三个方面总领全文。 “不含”,是“不包括”的意思。用在表明地点的句子内,语意明确,不发生歧义。(因为当时“九江”还没有解放)具体描述渡江战况中路军:首战告捷西路军:锐不可当东路军:英勇突破课文分析4、主体:分为三个层次。指出各路军渡江人数、时间、进展,了解整篇新闻的具体内容。军别时间地段人数遇敌进展中路西路东路20日夜安庆芜湖30万甚微渡至繁昌,鲁港等地21日下午五时安庆九江(不含)35万甚微已占领广大南岸地区,正向南扩展中。同日下午五时芜湖-江阴35万较强摧毁抵抗,控制江阴要塞,切断镇江无锡段铁路线九江江阴安庆

8、芜湖九江江阴安庆芜湖中路军西路军东路军(35万)(30万)(35万)一、试理清这篇新闻的六要素?人物:时间:地点:原因:经过:结果: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1949年4月20日夜起至4月22日22时西起九江(不含),东至江阴一千余华里长江战线人民解放军要横渡长江,进而解放全中国。分三路大军横渡长江,23日可全部渡完。人民解放军全线告捷。思考交流思考:为什么要按中路西路东路的顺序写? a中西路所遇敌军抵抗甚微,所以中、西路放一起写。b原本就是中路渡江行动在前,西路在后。c此前已有中路详细报道( 4月 22日 2时,新华社播发的大军三十万昨日渡过长江已作过报道),此处简略交待中路即可转入下文。因此先写中

9、路,再写西路。东路军所遇之抵抗教顽强,为了强调所以单独把它放在最后面来写。 新闻的表达方式一般是以记叙为主,但也可穿插一定的抒情或议论,这段新闻中的议论部分是哪几句?“此种情况,一方面不起丝毫作用。”在叙述中路后,很自然地转入对西路军渡江战况的报道,其中插入简要议论,精辟地说明了人心向背是战争胜负的决定因素,这是将军事行动放到当时的政治背景中来分析得出的结论,具有极大说服力。报道准确本文语言有何特点?准确如“1000余华里”“24小时内”“至发电时止”“余部”等。简洁而具有气势如导语中“百万大军”“冲破敌阵”“横渡长江”,再比如“英勇善战,锐不可当”,“敌军则纷纷溃退, 毫无斗志”。字里行间洋溢着胜利的豪情。主体部分中,有两处写到“至发电时止”。这样写说明了什么?真实准确 迅速及时文章结构标题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导语渡江概况冲破敌阵横渡长江主体中路军首战告捷西路军所向无敌东路军战绩辉煌(略)(详)(较详)特点及时、准确、真实小结:学习这则新闻,使我们了解了历史,看到正义战争的威力,认识到中国革命的胜利来之不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