摄像师最基本地14个须知_第1页
摄像师最基本地14个须知_第2页
摄像师最基本地14个须知_第3页
摄像师最基本地14个须知_第4页
摄像师最基本地14个须知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摄像师最基本的14个须知1.摄像一定要学编辑,有了编辑意识能更好的拍摄有用的画面。2.拍摄现场和导演发生争执时切记,最后妥协的一定是你摄像,记住剧组导演最大,这是原则。3.除非特殊效果和要求,若是时间允许的话,作为摄像能用脚架应尽可能用。(许多年轻摄像为了展示自己的肩膀有多稳,非常喜欢机器上肩。但你肩膀再稳永远不可能比脚架稳。上肩的镜头不可能有绝对的“不抖”,只要你有心脏,只要它还在跳的话你的机器必定在抖。)许多导演在剪辑的时候经常会临时决定让画面有些特殊效果,比如抖动。通过编辑特技是可以让原本不抖的画面抖动的,但如果导演要不抖的画面,已经抖动的镜头是不可能变回不抖的,除非是静帧!所以信肩膀不

2、如信脚架。4.室外拍摄尽量不要对白屏,尽量用“预设”。(很多新摄像拍片子老怕自己色温偏调,一直不停的对白屏。一个标准的白色它在不同的环境、天气、灯光的情况下并不一定是白色的,通过摄像机内部的一个标准强行把它调整为原来的本白,即所谓的调“白平衡”。但不管早晨、傍晚、阴天、酷暑都不停的调“白平衡”的话,那在自动光圈的情况下,你拍出来的画面永远都是晴天,这是很不真实的。当然除非你想要这样的色温,你需要在阴天拍出晴天的效果,那另当别论。5.室内演出、舞台演出、夜景灯光,想都不要想,永远是3200K。6.拍墓地的时候,镜头中的墓碑千万别对着正面,永远只能看见墓碑的反面。(死者的名字是不应该出现在镜头里的

3、,就算是拍纪录片现场没时间给你调整你也要尽量避讳。因为它即是对死者的不敬更是拍摄者的忌讳)。7.拍比较大的会议记录时,反应镜头少给特写,两个人三个人的镜头应该居多。特别是圆桌会议。8.拍摄领导出席时记住每个领导的镜头画面必须一样大。9.记住自己的每个镜头都必须超过8秒,即便编导最后只用你2秒。10.镜头运动时,起伏和落伏留4秒,做到一个镜头导演能分拆成三个用。11.拍新闻或纪录片随机长时间采访时,要听被摄者的声音,只有他说完一句带结束语的话再停机。12.照片拍出来可以拿在手里竖着看,但观众不可能把电视机竖起来。机器可以歪着拍,但竖起来,想都别想。13.现场钓竿录音时,让你的录音师站在你的右侧,

4、让他能随时看到你机器的ZOOM。14.摆拍调光时,有些灯光大师会调出一些漂亮无比的灯光效果,但它可能与你和导演想要的镜头完全不着调,这是他们的职业病。别太宠他们。电视摄像20忌电视摄像是一门艺术,有着自身的基本规律,这种规律就是电视记者在拍摄过程中,必须遵循的一般原则。但是,我们在收看电视节目和审片中,常常发现一些记者拍摄的画面,违背了电视摄像的一般原则,使人看了很不舒服,留下了遗憾。我总结自己的采访经验,同时借鉴电视前辈的教导,结合审片中发现的问题,把电视画面构图和运动摄像中一些常见的问题进行归类,总结出电视摄像二十条禁忌,旨在与同事们进行探讨,共同提高摄像水平,提高节目质量。一忌“七扭八歪

5、”。如果我们拍出来的画面水平线不水平,垂直线不垂直,画面中的人或物向一边倾倒,这种“七扭八歪”的画面,非常难看。有些记者习惯于用肩膀作摄像机的水平线,因为人的肩膀是大约15的斜面而不是平面,所以靠肩膀找水平的办法是不可靠的,必须要用寻像器的边框来找水平。需要注意的是,采用正面构图时,大部分景物的水平线可以和寻像器的横框平行;但采用斜侧面构图时,物体水平线往往与寻像器的边框形成“夹角”,这时,就不能依靠物体自身的水平线,而要借助于物体的垂直线来与寻像器的竖边框平行,从而获得水平的效果。.二忌“面壁思过”。当对画面中的人物采用侧面构图或斜侧面构图时,人物就有了比较明确的方向性或者面向左边画框边缘,

6、或者面向右边画框边缘。如果人物目光向右,而头部的位置又贴近右边画框,空白留在左方,就好象是一个人正在“面壁思过”。当画面中的人物目光面向一侧时,把画面中较大的空白安排在人物目光的前方,视觉上就比较舒服,相反把较大的空白留在人物脑后,把人物的视线堵死了,使人感到难受。三忌“横线切脖”。拍摄人物时,不注意处理背景中的横线如地平线、水平面、电线、墙裙线、物品横向的轮廊线,往往会使背景中的横线处于人物脖子的位置,造成“横线切脖”。摄像机等避免“横线切脖”的办法是改变机位高度。一般是把横线安排在人物肩膀以下,如果把横线安排在人物头部或头部之上,看起来也不太舒服。四忌“顶天立地”。有些电视画面中的人物全景

7、,头部紧顶着画框上沿,脚紧蹬着画框下沿;有些建筑物上下两条轮廊线紧挨着画框上下沿,挤得满满实实,这就是所谓的“顶天立地”。在拍摄全景时要考虑在主体的四周留有适当的空白,避免“顶天立地”,以适应观众的欣赏习惯。摄像机等五忌“缺边少沿”。“缺边少沿”是指拍摄中景和全景时,主体应该保留的轮廊线被挤出画面之外。有的会场全景,会标两头各挤出一两个字;有的人物不是缺一只耳朵就是没有额头;有的建筑物本来是按全景景别取景,却是“缺边少沿”,全景不全。拍摄中景和全景“缺边少沿”与近景、特写只反映人物或景物的局部有着本质的区别。特别是全景,“缺边少沿”就不成其为全景。因此,构图应充分注意主体在画面中的外轮廊线,以

8、防止“缺边少沿”。六忌“顾此失彼”。我们常常可以在屏幕上见到这样的中、近景画面:会议主席台上的三、四位领导同志,靠画框左右边的两个人往往是“半拉身子半拉脸”。这种“顾此失彼”的画面,是由于记者在摄影构图时只顾了中间的拍摄对象,忽视了旁边的人物。克服“顾此失彼”,要求记者在构图时应恰当安排好人物在画面中的位置,同时兼顾两旁的人物,把他(她)们或是安排在画内,或是安排在画外,绝不能把两旁的人物都“劈开对半”。七忌“头重脚轻”。有些摄像记者在画面构图时有“头重脚轻”的习惯,往往是把人物、景物都挤在画面的上半部,而画面的下半部却闲置不用。克服“头重脚轻”的缺点,要求记者扛起摄像机,首先安排好主体在画面

9、中的位置。一般来说,主体上方留的空白应比主体下方留的空白稍大一些,这样,给人的感觉就不再是“头重脚轻”而是“脚踏实地”。八忌“刀光剑影”。我们有时可以在屏幕上见到这样的画面:人物靠近门窗,由于门窗框产生暗影,阳光射到人物脸上,使人物的脸部黑一块、白一块。这就是拍摄人物应避免的“刀光剑影”。门窗框暗影导致人物脸部的“刀光剑影”,与人物在树荫下散步、劳作时脸上的树影不同,这种树影是无法避开,也无须避开的生活中自然景象的必然反映,观众当然能够接受,而门窗框产生的“刀光剑影”则是要设法避开的。九忌“杂草从生”。当画面中的主要人物与背景中的枝干状物体重叠时,就会出现这样的情形:人物的头顶上长出“一棵树”

10、人物头部恰好与背景中的树干在一条垂直线上;或者人物头上支出一根电线杆人物头部与背景中的电线杆在一条垂直线上。这就是电视摄像中所忌讳的“杂草从生”。我们在安排主体枝干状背景物的位置时,应善于变换机位角度,避免把主要人物与枝干状背景物安排在一条垂直线上,从而克服“杂草从生”。十忌“哆哆嗦嗦”。有的记者使用摄像机上的自动变焦开关或手动变焦杆时,主意不定,在拍摄推镜头或拉镜头时,由于用力不匀,拍出来的画面“哆哆嗦嗦”推拉过程不是平稳的“匀速运动”,而是忽动忽停,煞是难看。克服“哆哆嗦嗦”的毛病,我们在拍摄时尽可能选择自动变焦方式,保持用力均匀。必须使用手动变焦时,就应特别静心掌握好手推拉变焦杆,使其始

11、终保持匀速运动。十一忌“空洞无物”。“空洞无物”是指记者在运用摇摄和移摄技巧时,起幅和落幅画面内容是充实的,但摇移运动过程中画面却缺乏实在的内容,甚至是空白,根本没有表现主题的画面内容。造成摇移运动过程中画面“空洞无物”的原因,是记者违背了摇摄、移摄的基本规律,把两个互相之间缺乏必然联系、本来应该分别拍摄的画面,硬要用摇、移手法连在一起。如果摇、移镜头的中间部分没有实在的内容,这样的摇、移又有何必要呢?十二忌“起落不稳”。有的记者在运用运动摄像技巧时,没有起幅固定画面,开机就是推、拉、摇、移;或者没有落幅固定画面,推、拉、摇、移尚未到位就戛然关机。这样“起落不稳”的运动摄像给后期画面剪辑带来很

12、大困难运动镜头与固定画面无法合理剪接在一起。剪辑理论上要求“动接动”、“静接静”,而在实际操作上,绝大多数是固定画面与固定画面的剪接,运动镜头的剪接也大都是运动镜头首尾固定一两秒长度的起幅、落幅的相剪接,纯粹的运动镜头在运动过程当中作剪接点的情况是极少的。起落不稳的画面会给剪辑造成很大困难。十三忌“运动随意”。有的记者在使用运动摄像技巧时有较大的主观随意性。面对拍摄对象,采用固定摄像还是运动摄像,要根据主题表达的需要,决不能不管三七二十一,扛起摄像机就是推、拉、摇、移,画面没有稳当的时候。特别是电视新闻片,要在有限的时间内反映较多的画面信息,要求每个画面的长度稍短一些,老是推、拉、摇、移,每个

13、画面长度相对较长,既不适应新闻片在短时间内容纳较多画面的需要,又使人看起来眼花缭乱,有拖泥带水的感觉。拍摄新闻提倡多用固定画面。十四忌“犹豫不定”。“犹豫不定”是指在运动摄像时,推、拉、摇、移的落幅位置不准确,有的未运动到位就落幅,当感觉到落幅未到位,就接着再往前运动一点;有的拍摄摇镜头落幅过了头。一发现过了头,就赶紧往回摇一点。这种情形,反映了某些记者在运动摄像寻找落幅位置时,“犹豫不定”的心理状态。防止运动摄像落幅的“犹豫不定”,最好是开机录像之前先用演习方法来找准落幅的位置,找准落幅之后,再正式开机录像。十五忌“或快或慢”。有的记者在运动摄像时,运动速度太快,使人目不暇接,根本看不清运动

14、过程中的画面内容;有的又太慢,看起来磨磨蹭蹭,拖泥带水,使人看了很不舒服。摄出的运动画面,看起来和人的视线移动速度相近,那么,这样的运动速度就比较合适。让摄像机的运动速度符合人的视觉习惯,是运动摄像的一条基本原则。十六忌“主体游移”。拍摄主体在画面中的位置忽左忽右,忽上忽下,游移不定,甚至出画,有以下两种情况:1、对处于运动中的拍摄主体取景X围过小,致使运动主体的局部出画如人物正在动作的胳膊或手拿的物品挤出画外,或人物由坐而站时,头部出了画面。克服这种毛病,要求记者对运动主体的取景宜大不宜小。2、用跟摇、跟移手法跟摄运动主体,由于摄像机的运动速度快于或慢于主体的运动速度,致使主体在画面中的位置

15、游移不定,甚至出画。克服这种毛病,除了取景X围不要太小以外,还要注意使摄像机运动速度与拍摄主体的运动速度大体一致,同时注意掌握运动主体速度的变化,以把握好改变摄像运动速度的“提前量”。拍摄体育新闻时就要注意避免这种毛病。十七忌“长焦摇晃”。有的记者经常肩扛摄像机,在远距离用长焦镜头拍摄物体。由于长焦镜头容易使画面晃动的自身特点,即使摄像机扛得再稳,也免不了画面摇晃。在没有三角架,用肩扛机方式操作时,除了必须要追求长焦特殊效果的以外,应该优先选用标准镜头或广角镜头,尽量少用长焦镜头。这就要求记者克服懒惰心理,宁可多往前走一段路,把摄像机靠近被摄物体进行拍摄,以避免“长焦摇晃”,获得稳定的图像。另

16、外,由于空气中介质的作用,长焦镜头拍摄的画面清晰度也不好,选用标准镜头特别是广角镜头,还有提高画面清晰度的作用。十八忌“越过轴线”。轴线规律要求电视记者在拍摄带有明显方向性的物体,特别是运动物体时,摄像机机位不能越过假想轴线180X围,否则,就是“越轴”。越轴拍摄再加上越轴剪辑,会给观众造成视觉上的混乱。例如,第一个画面是一辆汽车往右开,紧接着的第二个画面是这辆车又往左开,使观众弄不明白这辆车究竟是往哪边开。这就是由于越轴拍摄和越轴剪辑造成的。假设拍摄一辆行进中的汽车,后期剪辑长度要求至少有两个画面,那么,我们只拍摄了两个画面,而且是在汽车进行轴线180内外分别拍摄的,剪辑时就麻烦了,无论如何

17、也无法将这两个画面合理地组接在一起。且在特殊情况下越轴拍摄,我们可以另外拍摄几个处理越轴的专用镜头,比如,拍摄一个远景或全景反映一辆汽车在变道上转弯后改变了行驶方向;拍摄一个汽车正面开来或背面离去的镜头,景别最好是特写,后期剪辑时,把这种专用镜头插在两个越轴的画面中间,从而缓解越轴给观众造成的视觉上主体方向不明的混乱。十九忌“没有主题”。记者在拍摄时要充分运用画面语言。画面语言就是这幅画面所要表达的主题,告诉观众什么。这就要求记者在拍摄时要熟练地掌握摄像技巧,注重特写、近景、中景的拍摄,处理好主体与陪体的关系,做到主题突出,使人一目了然。如拍摄领导视察的镜头,就要有主要领导的特写或近景。有的记

18、者为了图方便,全用中景或全景拍摄,又没处理好主体与陪体的关系,使观众一条新闻看下来,还不知哪一个是主要领导。二十忌“背影重重”。有的记者在拍摄领导慰问、视察等新闻时,由于跟在领导后面拍摄,拍回的画面全是背影。当然,不是说不能拍摄背影,有些画面是需要背影的。但是领导视察等画面,用背影镜头就不理想。这就要求记者在采访中不仅要做到眼明手快,还要练好腿功,快速跑到领导前面去,多拍正面镜头。镜头语言:不同类别的镜头镜头在影视中有两指,一指电影摄影机、放映机用以生成影像的光学部件,由多片透镜组成。各种不同的镜头,各有不同的造型特点,它们在摄影造型上的应用,构成光学表现手段;二指从开机到关机所拍摄下来的一段

19、连续的画面,或两个剪接点之间的片段,也叫一个镱头。一指和二指,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为了区别两者的不同,常把一指称光学镜头,把二指称镜头画面。空镜头概念一:又称“景物镜头”。指影片中作自然景物或场面描写而不出现人物(主要指与剧情有关的人物)的镜头。常用以介绍环境背景、交代时间空间、抒发人物情绪、推进故事情节、表达作者态度,具有说明、暗示、象征、隐喻等功能,在影片中能够产生借物喻情、见景生情、情景交融、渲染意境、烘托气氛、引起联想等艺术效果,在银幕的时空转换和调节影片节奏方面也有独特作用。空镜头有写景与写物之分,前者通称风景镜头,往往用全景或远景表现;后者又称“细节描写”,一般采用近景或特写。空

20、镜头的运用,已不只是单纯描写景物,而成为影片创作者将抒情手法与叙事手法相结合,加强影片艺术表现力的重要手段。概念二:即没有人物出现的景物镜头。是导演阐述思想内容、叙述故事情节、抒发情感意境、转换银幕时空、调节节奏的重要手段。有主观空镜头和客观空镜头两大类。主观空镜头是人物眼中的、心理的和被刻意渲染的景物和感觉,客观空镜头是客观表现的环境景物以及过场性景物等。长镜头指在一段持续时间内连续摄取的、占用胶片较长的镜头。能包容较多所需内容或成为一个蒙太奇句子(而不同于由若干短镜头切换组接而成的蒙太奇句子)。其长度并无明确的、统一的规定。一般分为固定长镜头、变焦长镜头、景深长镜头、运动长镜头四种。其中运

21、动长镜头包括摄影机的推拉摇移升降等运动。由于长镜头能把镜头中的各种内部运动方式统一起来,因此显得自然流畅,又富有变化,为画面造成多种角度和景别,既能表现环境、突出人物,同时也能给演员的表演带来充分的自由,有助于人物情绪的连贯,使重要的戏剧动作能完整而富有层次地表现出来。长镜头的拍摄,由于不会破坏事件发生、发展中的空间与时间的连贯性,所以具有较强的时空真实感。它原为电影的拍摄技巧,产生于上世纪20年代。在电影发明之初,剪辑技巧还没成为专门的制作手段时,电影画面大多是采用长镜头拍摄的。长镜头最根本的在于镜头内纵深的场面调度产生的纪实性和整个影片节奏的起承转合所体现的现实主义风格。当然,相对而言,讲

22、求景深内的场面调度会使镜头的时间变长、节奏变慢。广角镜头是一种焦距短于标准镜头、视角大于标准镜头、距长于鱼眼镜头、视角小于鱼眼镜头的摄影镜头。广角镜头又分为普通广角镜头和超广角镜头两种。135照相机普通广角镜头的焦距一般为3824毫米,视角为6084度;超广角镜头的焦距为2013毫米,视角为94118度。由于广角镜头的焦距短,视角大,在较短的拍摄距离X围内,能拍摄到较大面积的景物。所以,广泛用于大场面风摄影作品的拍摄。在摄影创作中,使用广角镜头拍摄,能获得以下几个方面的效果:一是能增加摄影画面的空间纵深感;二是景深较长,能保证被摄主体的前后景物在画面上均可清晰的再现。所以,现代绝大多数的袖珍式

23、自动照相机(俗称傻瓜照相机)采用3835毫米的普通广角镜头;三是镜头的涵盖面积大,拍摄的景物X围宽广;四是在相同的拍摄距离处所拍摄的景物,比使用标准镜头所拍摄的景物在画面中的影像小;五是在画面中容易出现透视变形和影像畸变的缺陷,镜头的焦距越短,拍摄的距离越近,这种缺陷就越显著。使用广角镜头拍摄,除了会产生透视畸变外,还会产生边缘畸变。这种畸变主要是由于镜头后方到胶片的视场边缘的斜投射角引起的。在拍摄群像时,容易使画面边缘的被摄体变得矮胖。长焦镜头长焦距镜头是指比标准镜头的焦距长的摄影镜头。长焦距镜头分为普通远摄镜头和超远摄镜头两类。普通远摄镜头的焦距长度接近标准镜头,而超远摄镜头的焦距却远远大

24、于标准镜头。以135照相机为例,其镜头焦距从85毫米300毫米的摄影镜头为普通远摄镜头,300毫米以上的为超远摄镜头。使用长焦距镜头拍摄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特点:一是视角小。所以,拍摄的景物空间X围也小,在相同的拍摄距离处,所拍摄的影像大于标准镜头,适用于拍摄远处景物的细部和拍摄不易接近的被摄体。二是景深短。所以,能使处于杂乱环境中的被摄主体得到突出。但给精确调焦带来了一定的困难,如果在拍摄时调焦稍微不精确,就会造成主体虚糊。三是透视效果差。这种镜头具有明显地压缩空间纵深距离和夸大后景的特点。长焦距镜头在使用时,一般都是用来拍摄较远的景物。由于空气的吸收及漫散射光线的影响。所以,拍摄的影像反差较

25、小,加之尘粒消光较严重,要达到十分精确的调焦是不容易的。使用300毫米以上的超远摄镜头拍摄,还难以将各色光聚于一点,因而产生副光谱问题。基于上述情况,所以,有时所拍摄的作品的成像质量不高。虽然使用长焦距镜头要受到不少因素的影响,但其优点却是主要的。在远距离拍摄风光人物、旅游摄影、人物肖像摄影(在拍摄贴证件用的标准照片时,应用100毫米左右的普通远摄镜头拍摄,以减少影像畸变,如果用105毫米的镜头其效果最好),在看台拍摄舞台、体育比赛等照片,在动物园拍摄动物,在野外拍摄禽兽,加辅助镜进行近拍等等,在这些众多的领域中,无处不是它的用武之地。反打镜头又叫反切镜头。指在轴线一侧拍摄方向基本相对的两个镜

26、头连接,分内反打和外反打,分别拍摄两个人叫外反打,分别拍摄一个人叫内反打。就是2个人面对面的时候镜头对人物进行互相切换,还分内反打和外反打,内反打是不拍到另一个人,外反打是另一个人也有一点拍到。反应镜头起到对拍摄主体的动作做出主观反应的一种表达方式的作用。类似叙事过程中主线的粘合剂,让镜头流畅。让观众感受到冷,热,产生共鸣。过渡性镜头使画面流畅的连贯起来。为了完整表达一个主题,需要抽取对主题起点题、释义性的镜头,即支点镜头。围绕着支点镜头起修饰性、说明性的镜头就是交待镜头。穿插在支点镜头和交待镜头之间的镜头称为过渡镜头。过肩镜头过肩镜头(OVWR-THE-SHOULDERSHOT)隔着一个或数

27、个人物的肩膀,朝另一个或数个人物拍取的镜头。过肩镜头的拍摄距离,大致在中景到中特写之间。镜头语言:拍摄的角度镜头的远近暗示着心理动向;物体被摄的角度通常也能代表某种看法。角度由“摄影机”的位置来决定,与被摄物体没有关系。仰角与俯角所摄下的人物意义自然是相反的,虽然内容是同样的人或物,但观众所得到的信息却是完全不同。所以,形式便是内容,内容也是形式。一般而言,镜头角度一般有五种:1、鸟瞰镜头(bird-esyeview):我说这是鸟眼看世界。2、俯角(highangle)3、水平角度(eye-level):我说这是人眼看世界。4、仰角(lowangle):我说这是狗眼看世界。5、倾斜角度(obl

28、iqueangle)现实主义者希望观众能忘记摄影机的存在,而形式主义者则希望观众能注意到它。高角度镜头会呈现画面中的人物的困境、无力感以及被攻击的情况。高角度镜头和俯角镜头有时候会给人一种全知的感觉,如同“上帝的视角”注视着事物的命运。此类镜头也会凸显环境,使环境看起来似乎可以吞噬角色,使人物显得卑微无助。与此相反,日本的导演小津安二郎的作品中,摄影机通常是离地面四尺高完全是日本人坐在榻榻米上看事物的高度。小津视其角色与自己平等,不特别具备美德,也不特别堕落,小津完全让他们崭露自己,不用镜头角度来做价值判断。因此,他的镜头是中性的,不带有情感,让观众自己做判断。倾斜角度的水平线多是斜的。镜头里

29、的人物看起来好像快要跌倒。这种镜头有时候用于主观镜头,例如醉汉的视角。另外,在一些场景比较特殊的环境里,倾斜角度对应景物的构图,更能扩展视野,那另当别论。当然,让镜头说话,让技巧修饰内容是很多导演喜欢和擅长的。十二怒汉(美国,1957)的导演西德尼鲁迈特坚持技巧是为内容而生。该片大部分是在密闭的陪审团房间拍摄,12为陪审团员讨论一桩谋杀案。他说:“电影一路发展下去,我要房间逐步显得更小。”于是团员间的冲突也就愈发紧X。鲁迈特后来改用望远镜头拍摄,使受困的感觉增加。他的策略还包括角度的渐渐改变:“电影前三分之一用水平以上的视角拍摄,接着降低摄影机的高度;中间三分之一即为水平实现,最后三分之一则全

30、是水平线以下。这么做,电影愈到后面,天花板出现了,墙显得更窄,天花板也变得像墙。封闭感觉逐渐形成,使得电影X力迸现。”摄像中前景和背景的处理前景、背景、主体是摄影和摄像构图中最基本的元素,可就是这些基本元素的变化和组合,带给我们无限的视觉享受,今天我们就来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些中前景和背景的处理。一、前景及其处理前景是指主体前面的景物,在画面中是最靠近镜头的人或物。前景距摄像机镜头最近,由于空间透视及镜头的作用,它的成像比后面的景物大。运用前景来陪衬、烘托主体,可以使主题思想表达得更完美、深刻;在场面大、景物层次多的画面中,运用前景能加强空间透视感,增强艺术感染力。具体地说,前景对画面造型的作用有

31、:加强画面概括力、深化主题的表现把一些富有特征的形象作为前景,利用这些形象的特征所给人的感受可增强画面的概括力。例如,再现旧时的街景,运用前景做生意的、摆小摊的、占卜算命的、练武杂耍的、说赎卖艺的等展现旧日街上的景象,增强了画面的概括力,深化主题的表现。增强画面的纵深感前景由于形体大、影调深,就容易和主体及远景在大小和影调上形成对比,造成距离间隔,增强画面的纵深感。造成观众的参与感利用框式前景如从窗外拍室内上课的情景,通过书架框、人头部中间的隙缝、腋下的间隙拍后面的情景,能造成观众的参与,使观众如同身临其境。美化画面利用富有装饰性的物体作前景,画面如同装饰了精美的画框或花边,具有装饰、美化画面

32、的作用。二、背景及其处理位于主体之后,渲染、衬托主体的景物称为背景。一幅画可以没有陪体和前景,但背景总是以各种方式存在,它和主体几乎是不可分割地联系成为一个整体。也有人称背景是一幅画面的基础。背景在画面中的作用,从内容上说,它表现了主体事物所处的客观环境、地理位置及时代气氛;从表现形式上说,它可以为利用色调和空间来衬托主体,发挥线条结构的影响。注意使背景与主体形成影调、色调的对比背景的影调、色调过于接近主体,主体很难从背景中分离出来,主体就不醒目和突出。结构画面时要注意到主体是否与背景有所区别,是否从背景中分离出来了,要避免背景与主体在影调、色调的雷同。这是处理背景的基本要求。除了使背景和主体

33、形成影调和色调的对比外,还可以利用虚实来区分背景和主体。在虚的背景中,实的主体的轮廓特征也能得到充分的呈现。利用各种手段简化背景影视画面要力求背景简洁,与主题无关的背景只能干扰和分散注意力,削弱主体形象的突出。杂乱的背景不仅影响画面的美观而且影响内容的表达。镜头语言:摄影机的运动电影(movies),在英文中又称“motionpictures或”“movingpictures。”这些名词都显示出,“动”是影视艺术中最重要的部分。这里应该包含两方面的意思,一是摄影机的“动”,另一是被摄主体的“活动”。摄影机运动20世纪20年代之前,由于设备笨重等原因,动作仅限于被摄主体的移动。摄影机运动一方面耗

34、时,另外导演也要顾及其技术和成本的复杂性。硬切(straightcut)成为一种无奈的选择。摄影机的移动可分为七种:1、横摇(pans):横摇是摄影机架在三脚架上,主轴不动,仅镜头水平移动。大远景的横摇镜头在史诗电影中极有效,能够最大限度表现场景的壮观。快速横摇,是横摇镜的变奏,也就是“甩镜头”。横摇镜头要求快速,使影像模糊成一片,通常用来转换镜头,代替硬切。虽然这比硬切花时间,但能造成两个镜头的同时性。导演用此法可连接不同的场景,使之不显得遥远。横摇镜头强调空间的统合及人与物的连续性。当然,当这种连续性被有意打破时,可能会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走过四季”这个片段就是一个不错的例证。2、上下直

35、摇(tilts):使用原则与横摇相近,只是水平运动换成垂直运动。比如,从天空直摇到地面,或反之。这里强调的是空间和心理的相互关系。直摇和横摇都可以当主观镜头,模拟主角上下或左右看,所以也带有心理效果。3、升降镜头(craneshots):一般是放置在摇臂上,我们通常叫做“大炮”。平滑移动、改变拍摄角度是它最大的优点。4、推轨(dollyshots):是将摄影机架在可移动的载体上前后或侧面移动。比如,铺设轨道,或者摄影机架在汽车、火车上所拍的东西,都称推轨镜头。推轨镜头强调的是动作的过程。当然,往后拉的推轨也会因为突然显露的某些信息而惊吓观众,取得特殊效果。推轨镜头也适合心理效果。逐渐向角色靠近

36、的推轨,暗示我们要接近该角色,也代表一些重要的事情在酝酿发生,是一种渐进而不明显的发现过程。特写的切接会造成突然效果,而缓慢的推轨则更适合情绪的酝酿。与之相反,静态镜头代表的是稳定、秩序,除非景框内有很大幅的动作。摄影机的运动象征活力、流动和混乱,更专注动作的过程性。5、变焦推拉镜头(zoomshots):无需移动摄影机,但效果有如升降或推轨。但不同的是,升降和推轨镜头让观众有进入或抽离现场的感觉,但推拉镜头只能压缩空间和主体,牺牲陪体及影像边缘。6、肩扛摄影(hand-heldshots):新闻拍摄的最佳方式。这种方式效果粗糙、画面不稳,但相对自由的移动性对应突发事件是再合适不过的选择。7、

37、航拍(aerialshots):最有名的应当是科波拉现代启示录中,航拍美国直升机盘旋轰炸越南村庄的镜头。动感十足,充满活力和恐怖感,甚至带有一定的象征意味。动作的机械扭曲动作实际上是光学幻像。它是一秒二十四格的静止画面快速放映而造成的幻觉。这种现象称为“视觉暂留”。如果能操纵摄影机或放映机的时间因素,动作就可以扭曲。这种扭曲的创作方式一般分为五种:1、动画(animation):计算一下,由于每一秒钟需要拍摄二十四X画面,通常九十分钟的剧情片,得需要129,600X图画。2、快动作:是以慢于一秒二十四格的速度拍摄,再以正常速度放映,动作就会加快。这种效果通常用来加强自然的速度如奔跑的马、飞驰的

38、汽车。早期的默片喜剧,速度标准尚未统一,所以现在看来速度均比较快,动作夸大滑稽。3、慢动作:是以快于每秒二十四格的速度拍摄,再以正常的速度放映造成的。效果是优雅、庄严,使动作具有灵气,产生梦幻般的效果。4、倒转动作:以倒拍的方式拍成,放映时再颠倒顺序。5、定格:是以静止画面多印若干格,造成动作“凝结”的效果。最著名的定格,当属布努埃尔在维莉蒂安娜(墨西哥/西班牙1961)中对达芬奇最后的晚餐名画的嘲讽。大部分的机械扭曲技巧多是由梅里爱发明,但长期被电影界忽视,直到20世纪50年代法国新浪潮才重新肯定它们的价值。自此以后,这些技巧被广泛运用。一个合格摄像师必须掌握的基本知识1、电池使用前一定要充

39、足电。2、使用中若想节省电源,应少变焦,少用摄像机前、后录像工作指示灯,少用显示窗或仪表盘显示。3、不要在摄像机电源开关处于接通状态时同外电源连通或更换电池。4、不要将未加镜头盖的摄像机直接对准强光源。5、不要在过热、过冷或者过于潮湿的环境下使用摄像机。6、要经常保持摄像机清洁。7、应选取画面精彩、构图精炼,最佳色彩和最佳清晰度的稳定画面记录。8、在更换场景或变换内容记录前应先记录10-30秒彩条,以便编辑时选取画面参考。9、光圈的设置一般设定在自动状态。虽然一般摄像机光圈能自动调节,但要取得真正满意的画质,特别是在特殊效果、逆光或极强对比度的场景拍摄时应设定在手动光圈,同时参考在广角和特写状

40、态即时光圈的两个参照值,折衷作为手动光圈的设定值,并调妥黑白平衡及摄像机的各种参数,才能取得真正满意的画质。10、在现场拍摄时,必须先选好色片,调整好黑、白平衡,可使用白纸作为目标调整白平衡。11、阴天、早晨、傍晚或不同色温环境下拍摄时,如果色温不好确定,可将摄像机的ATW打开,可以自动跟踪照明条件的变化,对白平衡进行自动调整。但受拍摄条件的影响,自动调节不一定给出最佳效果。广播档摄像机的白平衡设定预置值随色温滤镜变换自动调节到不同色温,在某些特殊的拍摄条件下,预置值可能会给出比人眼调整更好的效果。13、数字式摄录一体机使用中要注意,磁带记录的时间码一定要连续,不能断续,否则在正常编辑或用于非

41、线性编辑时,出现时间码不连续的提示而不能编辑。因数字式摄录一体机记录一帧画面需要6-24条磁迹,而时间码则是每一帧画面、每一条磁迹定位标记。14、充分利用肤色细节校正功能可以控制画面中某些特定颜色的细节程度。当节目主角的皮肤上有缺陷时,可以对画面中被选定区域进行增强或柔化处理,其他剩余的部分仍然保持原有的锐度。15、应尽量减少A/D和D/A(即数字信号与模拟信号之间的)变换次数。使用数字摄像机最好直接传送串行数字分量信号,保持优质的录制技术质量和优越的多版录制性能。CCD摄像机的主要技术指标1.CCD尺寸,亦即摄像机靶面。25.416.912.78.476.35标称芯片尺寸CCD感光靶面1in

42、2/3in1/2in1/3in1/4in对角线1611864.5垂直v9.66.64.83.62.7水平h12.78.86.44.83.62.CCD像素,是CCD的主要性能指标,它决定了显示图像的清晰程度,分辨率越高,图像细节的表现越好。CCD是由面阵感光元素组成,每一个元素称为像素,像素越多,图像越清晰。如270K(542H*492V),320K(542H*582V),410K(811H*507V),470K(795H*595V)现在市场上大多以25万和38万像素为划界,38万像素以上者为高清晰度摄像机。3.水平分辨率。彩色摄象机的典型分辨率是在320到500电视线之间,主要有330线、38

43、0线、420线、460线、500线等不同档次。分辨率是用电视线(简称线TVLINES)来表示的,彩色摄像头的分辨率在330500线之间。分辨率与CCD和镜头有关,还与摄像头电路通道的频带宽度直接相关,通常规律是1MHz的频带宽度相当于清晰度为80线。频带越宽,图像越清晰,线数值相对越大。4.最小照度,也称为灵敏度。是CCD对环境光线的敏感程度,或者说是CCD正常成像时所需要的最暗光线。照度的单位是勒克斯(LUX),数值越小,表示需要的光线越少,摄像头也越灵敏。月光级和星光级等高增感度摄像机可工作在很暗条件,13lux属一般照度晴天30000300000生产车间10500阴天3000办公室305

44、0日出日落300餐厅1030月圆0.30.03走廊510星光0.00020.00002停车场15阴暗夜晚0.0030.0007月光型:正常工作所需照度0.1LUX左右星光型:正常工作所需照度0.01LUX以下红外型采用红外灯照明,在没有光线的情况下也可以成像(黑白)5.扫描制式。有PAL制和NTSC制之分。中XX用隔行扫描(PAL)制式(黑白为CCIR),标准为625行,50场,只有医疗或其它专业领域才用到一些非标准制式。日本为NTSC制式,525行,60场(黑白为EIA)。6.摄象机电源。交流有220V、110V、24V,直流为12V或9V。7.信噪比。典型值为46db,若为50db,则图像

45、有少量噪声,但图像质量良好;若为60db,则图像质量优良,不出现噪声。8.视频输出。多为1Vp-p、75,均采用BNC接头。9.镜头安装方式。有C和CS方式,二者间不同之处在于感光距离不同。影视固定镜头功能特点及拍摄在影视拍摄中,除了推拉摇跟移等运动镜头的拍摄之外,还有一种更为基础的拍摄方式,这就是固定镜头的拍摄。从某种意义上讲,静是动的前提和基础,固定镜头才是组成影视作品的中坚力量。固定镜头的拍摄同样与人们观察事物的方式和视觉心理感受有关。生活中我们需要左顾右看和走马观花,更需要停下来“目不转睛”地凝视对象,仔细端详,此时视线是集中而稳定的。为了模拟这种视觉效果,作为摄影(像)师第三只眼睛的

46、摄影(像)机也应该一动不动地“静观”多姿多彩的世界,此时拍摄到的镜头就是固定镜头。固定镜头是指摄影(像)机在机位、光轴、焦距三不变的条件下(画框不变)拍摄的一段连续的影视画面。拍好固定镜头是走进影视摄影摄像艺术殿堂的第一步。1固定镜头的画面特征固定镜头的画面既能表现静态的被摄对象,也能表现动态的被摄对象。例如,用固定镜头表现雄伟壮观的天安门城楼等静态建筑,蓝天白云、红墙黄瓦、对称的构图有助于表现天安门城楼宏伟端庄和威严的气魄。影视中用固定镜头拍摄动态对象的例子比比皆是,例如在拍摄专题片民间艺苑的奇葩鼓子秧歌时,摄像师将镜头对准舞台,通过T2W变焦开关确定拍摄X围后就可以固定拍摄秧歌表演了。画面

47、中演员尽情表演而画框始终是固定不动的。固定镜头可以很好地将粗犷豪放,节奏强劲的舞姿和宏伟壮观的气势表现出来,让观众感受到欢乐、力量与美。可见,固定镜头画面的最大特点就是画框不动,与运动镜头画面相比,摄影(像)机没有推拉摇移变焦等动作。固定镜头画面的景别、拍摄角度、透视关系等基本不变,画面中景物X围大小始终不变。固定镜头画面视点稳定,合乎观众的欣赏习惯。2固定镜头的功能作用固定镜头既能表现静态的被摄对象,也能表现动态的被摄对象。2.1固定镜头可以真实记录运动用固定镜头表现运动对象,主要是利用静止的画框和静止的背景作为参照物,以静衬动,客观地记录和表现运动对象的运动速度和节奏。例如用固定镜头拍摄舞

48、龙表演,画框和背景不动,画面内舞龙者飞腾跳跃,龙珠相逗,祥龙时而飞冲云端,时而入海破浪,固定镜头客观地记录了运动的速度、节奏以及姿态的变化。2.2利用静态的画框可以强化动感例如用固定镜头侧面仰拍跨越黄河的列车,呼啸而来的列车入画后飞速驶出画面,固定不动的画框和铁路大桥使得火车的动感得到了突出和强化。2.3用大景别固定镜头画面交待地点和环境在影视中,我们常常看到用远景、全景等大景别固定画面表现场景,例如人民大会堂会场全景、亚洲杯比赛场馆的全景等。在旅游风光类拍摄中,固定镜头有利于表现静态的环境,例如用固定镜头表现颐和园,由于画框静止不动,使观众像欣赏一幅全景山水画一样可以仔细端详颐和园XX湖全景

49、,突出表现了远山近水相映成趣的意境和清幽安谧的环境特点。2.4用小景别的固定镜头画面突出表现静态人物这里的静态人物主要指人物的运动幅度不大,并不是指人物一动不动,恰恰相反,正是通过中近景或特写来突出相对静止人物丰富的神态表情和小幅度的动作。例如用固定镜头表现正在餐馆享受“美味”的食客,由于采用固定镜头拍摄,画框静止不动,背景也是不动的,以静衬动,使得食客享受美食时细微的表情动作得到突出表现,也更易引起观众的注意。2.5固定镜头有利于表现静态对象我们周围的静态表现对象数不胜数。在天安门广场附近,人民大会堂、人民英雄纪念碑、毛主席纪念堂、中国历史博物馆和中国革命博物馆等现代大建筑气势轩昂,用固定镜

50、头有利于表现其庄严的布局和磅礴的气势。2.6固定镜头画面更富有静态造型之美固定镜头画面具有摄影作品和绘画作品的形式美感,特别是在旅游类纪录片拍摄中,面对名山大川、名胜古迹,综合运用光线、色彩、影调、线条等造型元素,像拍摄一幅精雕细刻、优秀的风光佳作一样,这种固定镜头构图精美、用光考究,极富艺术感染力,让人赏心悦目。2.7固定镜头有助于表现客观性和现场性推拉摇移等运动镜头对观众的视线有一种强制作用,大多表现了拍摄者的主观意图,人为的因素非常明显,带有强制性,大有“我让你看什么你就得看什么”的味道,观众别无选择。而固定镜头虽然也是拍摄者选择的,但由于“锁住”了镜头,画框是静止不动的,观众常常感觉不

51、到拍摄者的存在,欣赏的主动权掌握在观众自己手中,由“被动地看”转到了“主动地看”这,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镜头表现的客观真实性。2.8固定镜头可以表现“过去时”1860年的10月,令人叹为观止的无与伦比的举世名园圆明园遭到英法联军的野蛮洗劫和焚毁,这成为我国近代史上的一页屈辱史。面对蓬岛瑶台、观澜堂、别有洞天等十余处遗址,可以用一组固定镜头来表现,这种画面有助于表达历史感和沉重感,促人深思,让人不忘历史,发奋图强。这与观众心理期望和视觉愿望是吻合的(当然也可以采用运动摄像,只不过运动速度要慢)。再如面对长城,会由衷地感受到她作为一项伟大的人类建筑工程给我们带来的震撼,登上山巅眺望那婉蜒于群山上的城

52、墙垛口,我们惊叹于古人的毅力、忍耐和智慧,而她的身边又演绎了多少的历史呀!用一组固定镜头(从长城的远景、全景到城砖的特写)可以表达这种感受。可见固定镜头画面可以引发观众“静”的心理体验和引导观众对尘封往事的回忆。3固定镜头的拍摄要求3.1坚持“三不变”固定镜头是指摄影(像)机在机位、光轴、焦距三不变的条件下(画框不变)拍摄的一段连续的影视画面。需要特别强调的是三个条件缺一不可。假设有一个条件不能满足,拍摄的就不是固定镜头,而是运动镜头了。机位移动了,就可能是推摄、拉摄、移摄、跟摄、升降拍摄中的一种;镜头光轴发生变化,就是摇摄或甩摄;镜头焦距发生变化进行拍摄,就是变焦推拉拍摄。不管被摄对象是静态

53、的还是运动的,只要摄影(像)机在拍摄时遵守了“三不变”拍,到的镜头就是固定镜头,可见“固定”是指固定摄影(像)机的意思(与被摄对象是静止的还是运动的无关),这与用照相机拍摄图片的方式相似,只是拍摄图片是“瞬间”动作,按一下快门而已,而用摄影(像)机拍摄固定镜头要在“三不变”的条件下保持这种“固定”的状态连续摄录一段时间。拍摄固定镜头一定要平心静气,以“不变”摄(影或摄像机不推、不拉、不摇、不移)应“万变”不(管被摄对象是静止的还是运动的)。3.2“稳”字当头固定镜头的特点和优势都来源于它的画框是稳定不动的,因此如何拍出稳定的固定镜头是非常重要的。只有在拍摄过程中保持机身的稳定,尽可能消除不必要

54、的晃动,才能保证画面的稳定。主要措施就是利用三脚架、减震器等专用设备。为了减少人体直接接触产生的抖动,拍摄时身体不要贴在三脚架和摄像机上,要离开三脚架和机器。广角镜头视角大,机器有点抖动,在画面上也不会产生太明显的晃动。如果手持机器拍摄,应尽量利用广角镜头稳定性强的特点,使用镜头的广角端拍摄,而远距离徒手持机用镜头的长焦端拍摄很难取得稳定的画面效果。手持拍摄时应双脚自然分开站立(如果蹲下拍摄,要蹲到底,不要似蹲非蹲),屈肘贴身,呼吸要平稳(必要时屏住呼吸),这样拍到的画面较为平稳。在一个拍摄点固定拍摄时,可以利用身旁的栏杆、墙壁、石凳、地面和树干等作为辅助支撑,稳住身体和机器。3.3静中有动如

55、果将固定镜头(特别是表现静态对象时)拍成了平面照片的样子,画面中看不出一丝的“风吹草动”这,种固定镜头未免太“死”、太“呆”了,这也没有发挥影视摄影在画面造型上的长处。例如在拍摄静态的城市风光、园林风光时,应注意捕捉动态因素,有意识利用微风中摇曳的柳枝、小河中嬉戏的鸭鹅或是走动的人物来活跃画面,整体上是静的,局部又是动的,静中有动,动静相宜,这样就使原本死板的画面活了。3.4完美构图与运动镜头相比,固定镜头在构图上的要求更高。固定画面的构图更讲究艺术性、可视性,应利用光线、色彩、影调、线条、形状等各种一切造型手段美化画面。一句话,固定镜头的画面要好看。3.5立体造型要在二维的影视屏幕上表现现实

56、世界的三维造型特点,要注意纵向空间和纵深方向上的调度和表现。有意识安排好主体与前景、背景、陪衬体的关系,多用斜侧光线,这样有利于表现立体感、空间感和层次感。3.6瞻前顾后例如要表现一个人物讲话的镜头,如果用固定镜头来达到一个推镜头的效果,我们需要对人物拍摄一组固定镜头(具体的镜头数可能是三个、四个或五个不等,因人而异,但绝对不是一个)。拍摄时应注意每个固定镜头内在的连贯性。假设我们用三个固定镜头表现,第一个镜头拍摄人物全景,第二个镜头拍中景,第三个镜头拍特写,这样三个镜头(景别不同)组接在一起视觉流畅。如果也拍了三个固定镜头,但景别都是差别不大的中景,这三个镜头接起来会病态地“跳”一下。因此,

57、用一组镜头表现同一个被摄对象时,应瞻前顾后,注意相邻镜头的景别和角度要有所区别。为了在后期编辑画面时能从一个镜头顺利地过渡到另一个镜头,使观众的视觉保持统一、完整和流畅的感觉,最重要的一点就是保证相邻镜头中同一主体的方向、空间的统一,要做到这一点,在前期拍摄时必须遵守轴线规律,也就是说拍摄时要有“后期编辑意识”相,同主体的固定镜头拍摄要遵循轴线规则。3.7入画出画用固定镜头表现横向运动或对角线运动的对象时,常常这样处理,要在运动对象入画前就按下录制钮,要等到运动物体出画后再结束录制,这样的目的是完整记录了运动主体入画行进出画的全过程。如果运动主体还没有出画就停止录制,观众感觉还没有结束,视觉上

58、不舒服。4结束语与运动镜头相比,固定镜头在画面造型上也有它的不足和局限,主要表现在:由于受到画框的限制,固定镜头画面表现的X围有限;固定镜头视点、景别、角度、构图比较单一;不能连续表现运动轨迹和运动X围较大的被摄主体;由于受画框限制,不能完整、真实地记录和再现一段生活流程,纪实性差;难以表现复杂、曲折的环境和空间?可以看出,固定镜头的短处恰恰是运动镜头的长处,这些不足可以通过推拉摇跟移等运动摄影来弥补。固定镜头和运动镜头的拍摄都是以人们的观察习惯和视觉心理为依据的,各有各的功能,各有各的优势,我们只需扬长避短,让它们各司其职。有一点必须明确,我们只有“走”好,才能“跑”好,练好拍摄固定镜头的基

59、本功,有利于运动镜头的拍摄,有利于全面提高摄影摄像水平。拍摄时色温的设置(对照表)烛焰1500-1800*日落前光色偏红,色温降至2200)家用白灯2500-300060瓦的充气钨丝灯2800100瓦的钨丝灯29501000瓦的钨丝灯3000(日出后40分钟光色较黄)500瓦的投影灯2865500瓦钨丝灯31753200K的泛光灯3200琥珀闪光信号灯3200R32反射镜泛光灯3200锆制的浓弧光灯3200反射镜泛光灯3400暖色的白荧光灯3500清晰闪光灯信号3800冷色的白荧光灯4500白昼的泛光灯4800(下午阳光雪白上升48005800)白焰碳弧灯5000(阳光直射下)M2B闪光信号灯

60、5100晴天5200*正午的日光5400高强度的太阳弧光灯5550夏季的直射太阳光5800早上10点到下午3点的直射太阳光6000*(摄影拍片黄金时间)蓝闪光信号灯6000白昼的荧光灯6500(阴天下65009000)正午晴空的太阳光6500*(阴天正午时分约6500)阴天的光线6800-7000*高速电子闪光管7000来自灰蒙天空的光线7500-8400来自晴空蓝天的光线10000-20000*在水域上空的晴朗蓝天20000-27000*注:光源以K(开尔文)为单位(K数为高越偏蓝调)如:海洋、无云的天空、雪地阴影、晴天里的阴影、室内、雨天、阴天(色温在9000-20000K)解构摄像五道题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