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督调神针刺疗法应用指南(征求意见稿)_第1页
通督调神针刺疗法应用指南(征求意见稿)_第2页
通督调神针刺疗法应用指南(征求意见稿)_第3页
通督调神针刺疗法应用指南(征求意见稿)_第4页
通督调神针刺疗法应用指南(征求意见稿)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Q/LB.XXXXX-XXXXICS FORMTEXT 11.020CCS FORMTEXT 点击此处添加CCS号 FORMTEXT 34 FORMTEXT 安徽省地方标准DB FORMTEXT 34/T FORMTEXT XXXX FORMTEXT XXXX FORMTEXT FORMTEXT 通督调神针刺疗法应用指南 FORMTEXT Guidance to the application of acupuncture therapy for dredging du channel and regulating mind FORMDROPDOWN FORMTEXT FORMDROPDOWN

2、 FORMTEXT XXXX - FORMTEXT XX - FORMTEXT XX发布 FORMTEXT XXXX - FORMTEXT XX - FORMTEXT XX实施 FORMTEXT 安徽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发布 STYLEREF 标准文件_文件编号 * MERGEFORMAT DB 34/T XXXXXXXX STYLEREF 标准文件_文件编号 * MERGEFORMAT DB 34/T XXXXXXXX前言本文件按照GB/T 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 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起草。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本文

3、件由安徽省卫生健康委员会提出并归口。本文件起草单位:安徽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本文件主要起草人: 通督调神针刺疗法应用指南范围本文件确立了通督调神针刺疗法的适应症,并规定了操作方法和注意事项等内容。本文件适用于中医开展通督调神针刺疗法的治疗。规范性引用文件本文件没有规范性引用文件。术语和定义本文件没有需要界定的术语和定义。适应症中风 中风是中医学对急性脑血管疾病的统称,它是以猝然昏倒、不省人事、口角歪斜、语言不利、半身不遂为主要症状的一类脑血液循环障碍性疾病。因发病急骤,症见多端,病情变化迅速,与风之善行数变特点相似,故名中风、卒中。本病相当于现代医学的“脑卒中”,脑卒中可分为两大类,即缺血

4、性脑卒中和出血性脑卒中,包括脑出血、脑血栓形成、脑栓塞、脑血管痉挛等。主穴大椎、百会、上星、风府、哑门,筋缩、命门。配穴气虚血瘀配血海;风痰阻络配丰隆;肝阳上亢配行间;肝肾阴虚配太冲、太溪。操作针刺,得气后,留针40分钟,期间行针1次,每日1次,一月为一个疗程。癫痫癫痫,俗称羊癫疯,指发作期神志异常,元神失控所致意识昏扑,牙关紧闭,目睛上泛的情况,可出现昏扑、跌倒、口吐白沫或口中怪叫表现。中医考虑该病,病位在脑,与心、肝、肾、脾相关,由风痰虚火瘀夹杂引起瘀阻脑络变化导致。主穴大椎、百会、龈交、至阳、脊中、命门、鸠尾、腰奇、间使、丰隆。配穴昼发配申脉穴,夜发配照海穴。操作进针后,快频率捻转手法,

5、每分钟120-180次,持续2-3分钟,留针45分钟,期间行针2次,每日治疗1次,15次为一个疗程。痴呆痴呆是由髓减脑消,神机失用所导致的一种神志异常的疾病,以呆傻愚笨,智能低下,善忘等为主要临床表现。轻者可见神情淡漠,寡言少语,反应迟钝,善忘;重则表现为终日不语,或闭门独居,或口中喃喃,言辞颠倒,行为失常,忽笑忽哭,或不欲食,不知饥饿等。主穴百会、四神聪、神庭、风府、风池、水沟。配穴根据证候配伍太冲、太溪、三阴交、丰隆、内关、极泉。操作针刺,得气后留针40分钟,期间行针1次,每日1次,10次为1疗程。眩晕眩是指眼花或眼前发黑, 晕是指头晕甚或感觉自身或外界景物旋转。两者常同时并见, 故统称为

6、“眩晕”。眩晕以头晕、眼花为主要临床表现的一类病证。主穴百会、风府、大椎、风池。配穴肝胆火盛加行间、支沟;肝肾不足加太溪、太冲;颈部肌肉僵硬加颈夹脊。操作针刺,得气后,留针40分钟,每日1次,10次为1个疗程。不寐是以经常不能获得正常睡眠为特征的一类病证。多为情志所伤、饮食不节、劳逸失调、久病体虚等因素引起脏腑机能紊乱,气血失和,阴阳失调,阳不入阴而发病。病位主要在心,涉及肝胆脾胃肾,病性有虚有实,且虚多实少。治疗以补虚泻实,调整脏腑阴阳为原则。主穴百会、神庭、印堂、安眠、神门、内关、三阴交。配穴心肾不交加心俞、肾俞、太溪;心脾两虚加心俞、脾俞;心虚胆怯者加心俞、胆俞;肝火扰心加太冲、太溪;痰

7、热扰心者加丰隆;胃气不和者加足三里、中脘。操作针刺,得气后,留针40分钟,期间行针1次,每日1次,10次为1疗程。卒中后抑郁卒中后抑郁(poststroke depression,PSD)是指脑卒中后出现不同程度的抑郁症状且症状持续2周以上,其主要表现为情感低落、兴趣减退、悲观、厌世、烦躁、缺乏主动性以及全身疲劳等症状。主穴百会、风府、神庭、水沟、大椎、神道。配穴肝气郁结者,加曲泉、膻中、期门;气郁化火者,加行间、侠溪、外关;痰气郁结者,加丰隆、阴陵泉、天突、廉泉;心神不安者,加通里、心俞、三阴交、太溪;心脾两虚者,加心俞、脾俞、足三里、三阴交;肝肾亏虚者,加太溪、三阴交、肝俞、肾俞。操作针刺

8、,得气后,留针40分钟,期间行针1次,每日1次,10次为1疗程。操作方法治疗准备治疗方盘、各种规格型号针灸毫针、0.5%碘伏、棉球、棉签、血管钳、镊子、弯盘、治疗单、必要时备保温棉被、毛毯。进针进针方法进针时,一般用左右双手配合。右手持针,靠拇指、示指、中指夹持针柄,掌握进针时的力量和针则角度、深度,称为刺手,左手按压针利部位或扶定针体,以固定输穴皮肤,防止针体弯曲,并可避免疼痛,促使针刺感应的获得,称为押手。指切进针法指切法适于短针,一般用左手拇指或示指端切按在穴位旁边,右手持针,用拇、示、中三指夹持针柄近针跟处紧靠左手指甲面将针刺入。夹持进针法夹持法适于长针。左手拇、示二指捏消毒干棉球,夹

9、住针身下端,将针尖固定在所刺人腧穴皮肤表面位置.右手捻动针柄,将针刺人腧穴。舒张进针法舒张法适于皮肤松弛处。用左手拇、示二指将所刺腧穴部位皮肤绷紧,右手持针,使针从拇、示二指的中间刺入。提捏进针法提捏法适于皮肤浅薄处(如头面部)。用左手拇、示二指将所刺腧穴部位皮肤捏起,右手持针,从捏起的皮肤顶端将针刺入。进针角度和深度直刺针体与腧穴皮肤呈90度垂直进针。适于肌肉丰厚处,如颈、背、腰部的水沟、素髎、风府、哑门、大椎、陶道、身柱、神道、灵台、至阳、筋缩、中枢、脊中、悬枢、命门、腰阳关、腰俞、长强。一般选用1-2寸针,头面部进针深度在0.51寸,胸背部进针深度为11.5寸,因人形体胖瘦而异,得气为度

10、。斜刺针体与腧穴皮肤呈45度左右,倾斜进针。适用于头面部肌肉浅薄处,或内有重要脏器及不宜直刺、深刺的腧穴,如风府、哑门、百会、囟会、神庭、素髎、水沟等。秋冬季节为方便局部保暖背部穴位也采取斜刺。-般选用12寸针,进针深度在0.51.5寸,得气为度,因人而异。虚证进针时针尖随着经脉循行去的方向刺入,实证进针针尖迎着经脉循行来的方向刺入,局部痹痛针尖指向病所。平刺针体与腧穴皮肤呈1525,沿皮刺入,适于头面部或胸背部肌肉浅薄处,如上星、百会、神庭、脑户、强间、后顶、前顶、囟会及背部督脉经穴,一针透二穴也可用此,称为横刺或沿皮刺、平刺。选用1-3寸针,进针深度在0.52.5寸,得气为度,因人而异。各

11、类虚实病证进针方向同斜刺。针刺深度指针体进入皮下的深度。一般以取得针感而又不损伤重要脏器为原则。除根据腧穴部位解剖特点决定之外,临床上还需根据患者的性别、年龄、体质、病程、疾病性质灵活掌握。如形体瘦弱者宜浅刺,形体肥胖者宜深刺;年老、体弱、小儿宜浅刺,青壮年、体强壮者宜深刺;阳证、表证、初病宜浅刺,阴证、里证、久病宜深刺。针刺的角度和深度有关,一般来说,深刺多用直刺,浅刺多用斜刺和横刺。对项后正中风府、哑门穴,以及胸背部的腧穴,尤其要掌握斜刺深度、方向和角度,不要一味追求针感,得气为度,以免损伤脏器。行针提插、捻转手法提插法是指当针刺人穴位一定深度后,将针身提到浅层,再由浅层插到深层,以加大刺

12、激量,局部产生酸、麻、胀、重得气感觉。捻转法是指当针刺人腧穴一定深度后,将针快速捻转,针刺部位出现酸、麻、胀、重的感觉。补泻手法常用的补泻手法有提插补泻、捻转补泻、平补平泻。补法的手法特点是进针慢而浅,提插轻,捻转幅度小,留针后不捻转,出针时揉按针孔,多用于虚证;泻法:进针快而深,提插重,捻转幅度大,留针时间长,并反复捻转,出针后不按针孔。多用于实证;平补平泻法手法特点进针深浅适中,刺激强度适宜,提插和捻转的幅度中等,进针和出针用力均匀。适用于虚实特征不突出的患者。留针、出针留针行针得气后,将针体留置于腧穴内一段时间的方法。在行针后仍不得气时,可通过留针静候气至,出现针感,称为候气。在行针已得

13、气后,留针可保持针感,并增强针刺治疗作用。在留针过程中,还可再次行针,以加强针感,并使针感沿经脉循行方向传导。留针时间的长短依具体情况而定。如阴证、寒证、里证,病程长而邪气深入,身体强壮者,宜久留针;阳证、热证、表证,病程短而邪气浅在,身体虚弱者或小儿,宜少留针.甚至不留针。-般情况,留针时间为1530分钟。出针在行针或留针后,针刺达到一定治疗要求时,将针体退出体外的方法。出针时,先以左手拇、示两指用消毒干棉球按于针孔周围,右手持针作轻微捻转,并慢慢提针至皮下,最后将针完全退出体外。在出针后,应迅速用消毒干棉球揉按针孔,以防出血,又称为扪法。出针后亦可不按揉针孔,使邪气外逸,这是针刺补泻的一种

14、,属于开阖补泻的泻法。出针后要核对针数,以免脱漏。并嘱患者休息片刻,注意保持局部清洁。操作程序备齐用物,携至床旁,做好解释,取得患者配合。协助患者松开衣着,按针刺部位,取合理体位。常选取俯卧位或坐位。选好腧穴后,先用拇指按压穴位,并询问患者有无感觉。消毒进针部位后,按腧穴深浅和患者胖瘦,以及进针的角度选取合适的毫针,同时检查针柄是否松动,针身和针尖是否弯曲或带钩,术者消毒手指。根据针刺部位,选择相应进针方法,正确进针。当刺人一定深度时,患者局部产生酸、麻、胀、重等感觉或向远处传导即为“得气”。得气后调节针感,一般留针10-20分钟。在针刺及留针过程中,密切观察有无晕针、滞针等情况。如出现意外,紧急处理。起针一般用左手拇(示)指端按压在针孔周围皮肤处,右手持针柄慢慢抢动将针尖退至皮下,迅速拔出,随即用无菌干棉球轻压针孔片刻,防止出血。最后检查针数,以防遗漏。操作完毕,协助患者整理衣着,安置舒适卧位,整理床铺。清理用物,归还原处。注意事项患者过于饥饿、疲劳、精神过度紧张时,不宜立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